资本论读书笔记 500
读书笔记资本论
读书笔记资本论读《资本论》,对我来说,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行。
这可不是那种轻松的闲逛,而是充满挑战和思索的深度探索。
一开始接触《资本论》,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概念,真让我有点头疼。
不过,当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琢磨,却发现其中别有洞天。
书中对于商品和货币的阐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经济舞台。
商品,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在马克思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而深刻。
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这让我想起了我去商场买衣服的经历。
走进那琳琅满目的店铺,各种款式、材质的衣服摆在那里。
一件漂亮的衬衫,它的颜色、剪裁、面料,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对于美观和舒适的需求。
而它成为商品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家为了生产这件衬衫,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构成了它的价值。
而我们消费者穿上它能遮体保暖、展现风采,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当我掏出钱包付款的时候,货币就登场了,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实现了商品价值的交换。
再说说剩余价值的理论,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参观过的一家工厂。
那是一个生产电子设备的工厂,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地工作着。
他们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双手不停地组装着零件。
而他们拿到的工资,仅仅是他们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工厂的老板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那些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大部分都进了资本家的口袋。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剩余价值的概念,也让我对社会的经济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还有资本的积累过程,马克思的论述让我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残酷一面。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这导致了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化。
我想起了家乡的一个小作坊,原本生意还算红火,但是随着大型工厂的兴起,它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小作坊的老板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大生产,最终只能关门大吉。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著作之一,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圣经”。
全书分为三卷,共计重达千页,并附有大量的注释
和补充说明,读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和哲学基础才能深入理解。
该书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论,被誉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人类社会的发展真是非常的复杂。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资本家和工人等各种社会关系,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悖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危机。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不仅领悟到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更发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非常完整和系统的哲学体系。
在此期间,我也发现了很多书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和认识,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资本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该书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如剩余价值、生产力、价值规律等,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大量的体现着。
另外,该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危机,即使今天也仍然完美地描述了当今各个国家的经济现状。
总之,阅读《资本论》是一件非常独特的体验。
在阅读和研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学和哲学认识,还启发了我的思考,使我想更深入地探究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最后,我认为《资本论》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对我们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阅读此书的过程,不仅仅是了解一个理论和一位哲学家的人生,更是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资本论500字篇1许多年前,我们在高中时代听老师讲过剩余价值学说,但从没读过《资本论》的原著。
我想即便那时读,也不会理解的,因为我们没见过或者说没有亲身体验过资本主义社会。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不欢迎的人物。
在中国,近三十年也倍受冷落,《资本论》很少有人去读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资本论》是纯经济学著作,光那么厚,就让人望而却步。
不久前,从新闻得知,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许多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们当中,掀起了一股重读《资本论》的小热潮。
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长期接收西方教育的人们会重新审视这部革命著作?我顺手拿起那本静躺在我书柜上许久的《资本论》,随便打开一页翻看,第一眼,就深深吸引了我。
《资本论》并不是深奥难懂的经济理论,是平常易懂的,更是无比贴近现实社会的,书中引用的事件,无不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应验。
于是,我立马沏茶,在新居的书房里匆匆读了起来。
《资本论》在我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他真的是一部底层工农群众的《圣经》。
他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毛泽东是对的!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坚决不让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资本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
《资本论》不仅总结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一般规律,而且揭露了许多血淋淋的事实。
读着那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我在想,这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吗?这分明就是近30年的中国。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后的国家避免那样血腥的事情发生。
我现在把我感受最深的几段话抄在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引起社会的对抗。
这种对抗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更高或更低,就它本身来说,并不是我们这里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这各种规律本身,是这各种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贯彻下去的趋势。
工业比较发展的国家,不过为那些更不发展的国家,显示出它们自己未来的形象。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一个社会即便已经发现它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一个法令来废除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把生育的痛苦缩短并且减轻。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左右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左右《资本论》读后感《资本论》是马克思著作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经济学名著,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为主,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刻、最批判的揭露。
作为一名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受益不浅。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阅读该书之前,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有着一些基础的了解,但从来没有系统地去学习过。
阅读《资本论》时,我感到该书的篇幅之长、内容之深,都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
然而,阅读下去,我又发现《资本论》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部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展开的。
同时,马克思的语言有时缺乏生动的形象,但他对于阐述一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和精妙的阐述方式,让人赞叹不已。
通过《资本论》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以及与社会公正、人类自由的关系。
我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优胜劣汰、竞争取胜的过程中,不断地使商品的价值进行削弱,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而这种过程导致的结果,是社会财富的不断集中,更加严重的剥削和扩大社会阶级的不公平。
这些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其实涉及到了人类的根本价值和生存方式。
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资本论》在很长时间里,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书籍,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各种经济理论,还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刻、最批判的揭露。
马克思通过资本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式,精辟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相应的阶级矛盾、社会危机等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了人类自由、公正和尊重等更基本的价值观。
其次,《资本论》对于后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论》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在理论上变得更加严谨,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深化。
而且,该书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一直是广泛研究和引用的经典文献,无数的学者、政治家都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
资本论读书笔记_资本论读书心得5篇
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资本论读书笔记_资本论读书心得5篇精选资本论读书笔记 (一)刚刚接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主编时,就纯粹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理论分析、图表分析等等来说,还能接受,但书中大量引用《资本论》中的话来分析微观中的概念、理论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时,感受到的是自己完全的无知。
一句话,一段话读再多遍,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对微观的学习,下定决心看一看《资本论》第一卷,花了一个半月,除了书中描述资本家对工人,特别是儿童、妇女的剥削的残酷感到愤怒外,应该说再没有其他任何感受,因而,在边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字都认识,为什么它被马克思组合在一起,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本天书?这种从读《资本论》中的深切感受——文科的知识不是只要努力去背,就能学好的。
而是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过程,并且是一种比理科更加自由,更有发挥空间的抽象思维。
原因在此也就出来了——作为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严重缺乏。
因而当务之急就是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应该没有那个学科比哲学更加抽象呢?因而,我选择了哲学,由一种习惯的、长期的思维方式转向一种很陌生的思维方式,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它有一个很长的磨合过程,对我来说,初始阶段维持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翻了许多关于哲学知识的书,但没有看懂任何东西,每次都是看得自己不知不觉的爬在了桌子上,当有几天看书时,竟然没有睡觉,我知道,我能够看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吧,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为了使这种进步继续下去,我想一直维持到大学毕业。
由“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开始,这是一位许多问题想不明白的研究生(自己这么说的)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从什么是物化劳动,一直到能发表自己的一点观点总共用了一个半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在于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而是借签了别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作文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作文《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是对其经济制度的批判,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的批判。
同时,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内在矛盾。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本积累,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这种制度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社会财富的共享。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和内在矛盾的学科,它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等,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和方法,如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还深刻地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笔记资本论
读书笔记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读完这部著作,让我对社会经济的运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开始分析,逐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则决定了商品的这两种属性。
这一理论让我明白了商品的价值并非仅仅取决于其外在的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来获取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一工资。
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
这种剥削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的不平等。
资本的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随着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加,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从而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另一方面,资本的积累也会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激化,最终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的商品积压,生产锐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只能暂时缓解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
他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部著作也让我对社会主义经济有了更深的思考。
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资本论读后感500字篇1在中学时代学历史时,就已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明白了有《资本论》这本书,明白书中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概念。
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这天,经过三个多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学习,才让我对资本论进行重新审视。
经过十几天的仔细阅读,让我收获匪浅!只可惜,由于阅历和时间的关系,使我无法对《资本论》进行深刻的了解。
众所周知《资本论》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并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实际上这是一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干活付钱”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干活付钱”并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我所得的报酬。
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呢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一段话“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构成任何价值。
这段时间构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
”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一般具有决定性的好处,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好处。
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18篇)
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18篇)资本论读书心得笔记篇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对资本经济运行体系作了详细、科学的论述,深层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为我们研究认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等起到重要作用。
《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核心思想的重要巨作。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据此,《资本论》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点即商品;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三个过程即“一卷讲资本的生产过程,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商品经济。
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剩余价值及其规律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31篇)
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31篇)资本论读书笔记篇1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
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
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
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
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
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
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
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
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
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么办?不知道。
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
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
资本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8篇)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论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本论读书笔记篇1要理解《资本论》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血史”,我认为带着下面这个问题去阅读,或许能够初见端倪:还在第四章中,在阐明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只是因为货币的一部分被转化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且被自由工人所出卖的劳动力时,就发生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劳动力究竟是从哪儿取得的呢?个别人手中大量的货币量究竟是如何地,通过什么方法积累起来的呢?“圈地运动”是我仅能想到的原因,这是高中教育留给我的。
阅读到在第一卷二十四章才发现自己的思考和学识有多狭隘。
马克思说道:“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而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
因此,这一整个运动好像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
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出发点。
”从这里来理解,所谓“原始”积累是在资本及与其适合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
当“原始”积累达到一定力量和能力的时候,它就辩证地转化资本,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曾经,在高中的课堂上,老师向我们解读“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本以为这仅是马克思个人仇资的心理表示,毕竟在当时,我只认为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对立面的人。
读罢《资本论》,才发现这正是恰如其当的评述,甚至如果还有更贬损的话语,我不介意用它来描述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
历史是被建构出来的,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印记,但其前提是存在有那么一段历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5篇)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本论》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本论》读书笔记1《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透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一种结合生产关系解释分配关系的学说,不仅仅对剥削问题作了科学分析,也为科学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实际作用和应得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就应看到,目前它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一些人试图借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否定剩余价值论的学术成就;另一个是一些人将剩余价值理论看成是不需要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从而窒息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路径。
因此,针对上述挑战做出回应,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好处和现实好处。
对于剩余价值论的本质解释,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价值构成结构时,以前提出过一个十分著名的公式:C+V+M。
C是指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原料等的价值,V是以工资形式出现的劳动力的价值,M是以企业主利润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C作为投入资本,只是把所购买的设备、原料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并没有增加新的价值量,只有工人付出的活劳动的价值V,才是创造出新价值M的唯一因素。
马克思由此说明,企业主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创造过程并没有得到任何工资补偿。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剥削现象的描述实际上是实证和抽象两种方法并用的,虽然剩余价值理论未能确立,但并没有影响《资本论》成为工人的圣经,原因在于:第一、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工人切身体会到的。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500字-5068儿童网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500字 - 5068儿童网书就是的伴侣,伴我们度过美好的人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范文500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资本论读后感篇一一直以来我一直认为给工人放假,给工人福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美国企业家福特率先发现并提出。
最近看《资本论》发现资本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只是表述不一样,马克思的观点是:工人的消费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前一些年我们总说内需不足,消费不足,但是现在网络消费兴盛,我们的消费起来了,问题却又是我们“生产力水平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买个马桶盖都要出国买。
现在问题来了:1。
消费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消费都是消费的国外产品呢?那国内的扩大再生产如何进行?2。
如果是简单的扩大再生产,只要能挣钱就上马,这样的扩大再生产肯定不行。
那么消费的扩大再生产如何进行经济产业的升级呢?如何进行产品的改造呢?这个产品的升级改造是如何影响消费的呢?有没有经济规律曲线?在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奋斗十几年,所得收入只为一套房,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因为这个钱再码放之前一直是储蓄,既没有被用来消费,也没被用来投资(起码普通老百姓都是攒钱买房,不是从资本兑现的钱去买房),这是浪费。
其次这么大的一笔钱就为一栋房,它所推动的资本流通相对于所投入的买房钱,是非常有限的,对于经济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
而现实中经常说房价推动经济繁荣,我持怀疑态度。
因为资本的流通必然增值。
你一栋房子所带动的资本增值最终会体现在房子上,不可能你一套房子所带来的资本增值200,最后卖你100万。
但是为什么还会这样?商人肯定不傻。
我怀疑这是地方政府搞的鬼。
再次老百姓拿十几年的钱去消费一套房,也就是说老百姓一两年的劳动时间产出的产品需要他用十几年的劳动时间去换取,这是不是一种剥削。
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
资本论读后感篇二《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齐,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分类:学生类型:心得体会开头1、在历史的长河中,经济学的巨著往往如同一座灯塔,指引人们穿越纷繁复杂的社会海洋。
2、《资本论》不仅是卡尔马克思的思想结晶,更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深刻剖析。
3、阅读《资本论》,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的本质与运作规律。
4、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资本的流动、价值的形成,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5、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激发着我对经济与社会的深思。
金句1、资本不是简单的金钱,而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2、价值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人的劳动与汗水。
3、在资本的漩涡中,个体的命运往往显得渺小而无奈。
4、理解资本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
5、经济的背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与反思。
段落:1、读完《资本论》,我深刻体会到,资本不仅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2、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潜藏的矛盾,特别是劳资关系的对立。
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追逐金钱与物质,却忽视了劳动者的价值与尊严。
4、《资本论》促使我思考,如何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经济的运作机制,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500字示例文章:《资本论》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著作,它不仅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更深刻揭示了经济背后的人性与社会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系中,目睹着资本如何在市场中流动,如何通过价值的交换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这一观点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有了新的理解。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只关注其价格,却忽视了这些商品背后所承载的劳动价值。
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心血和付出。
《资本论》不仅分析了资本的积累过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对立与剥削关系。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大学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大学本次阅读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这是一部集中阐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的经典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钟爱着经济学的深奥和实用价值,因此,我倍感荣幸能够接触到这本学术经典。
作为一本经济学著作,阅读《资本论》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经济学基础。
由于作者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全面剖析,这本书包括各种经济学术语和复杂的概念,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但是,阅读过程中又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理论性和实证性结合得比较好,使人读得很流畅。
尤其是在马克思理论的逐级深入,通过“无产阶级的剥削”、“商品的本质及其价值”、“资本的积累及其趋势”等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
阁下选择深入探究与逻辑严谨的逐步阐释事物的方法,使人深刻理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可以想象得到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感受到马克思对于社会的深思熟虑,就连后来人的一些理念和想法,都有概述在其中,焕发出浓厚的生命力。
从这本书阅读得到的启示是,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阐述,引导人们深思熟虑,思考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也让人们意识到,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关注像资本主义这样的经济体系的作用和特征,借鉴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因为好的经济制度才是国家生命力的源泉,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建立好的制度的指引。
此外,这部著作对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所离不开的历史渊源,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济核心的逻辑结构性质,在深浅不一的背景下,也有极具共鸣的感受。
而明确经济学的本质,将极有帮助于掌握一些思想的基础性、技术性和鉴别性问题,管理学专业领域中充满了诸多高度复杂和充满变动性的问题,将时刻从经典中探索难解之谜,拓宽视野、增长思路和品味层次。
总之,《资本论》这本书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让人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让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和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普遍性、货币的中介作用和资本的增值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僵化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不稳定的,而且危机的爆发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最后,《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必然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会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将建立在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力的解放。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未来的展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阅读《资本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感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思考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未来的展望。
我相信,《资本论》的思想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而努力奋斗。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
资本论读后感500字《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向往,也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剥削为基础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生产的扩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危机,如过剩生产、经济危机等。
这些矛盾和危机不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主义未来进行了向往和展望。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这一制度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体人民的共有财产,生产关系将变为合作的关系,人们将不再受剥削和压迫,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向往和展望,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最后,通过阅读《资本论》,我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深刻而严谨,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向往,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社会主义理想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念。
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而社会主义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将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也对社会主义未来产生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资本论读书笔记500字
资本论读书笔记500字资本论读书笔记500字篇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资料,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一样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所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
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能够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按时间计算的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读书笔记 500资本论读书笔记 500 在马克思哲学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卡尔马克斯的哲学,而这本《资本论》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解说。
为此,我在课余时间阅读了《资本论》,在深深感叹马克思杰出思想的同时,又提升了自我的思想境界。
浏览《资本论》全章,大致有商品货币、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工资、资本积累、资本形态、资本周转、利润、等方面。
第一卷商品和货币在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中,我了解了什么是商品,以及它的产生、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占有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商品的大量堆积。
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称为商品。
而商品的价值凝结在人们的劳动中。
这是对商品的描述。
在我看来商品之所以为商品,它从原本的物品表现出了特有的交换价值,从而被人们用于交易。
而商品的价值量和该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它的生产力成反比。
所以,商品花费了更长的生产时间,那么其拥有的价值量就越大。
在随后的阅读中,我了解了商品扩大的价值形式,举个例子:20匹布=1件上衣或=十磅茶叶或=1盎司金或=其它的商品,由此商品的价值形式逐渐扩大了。
总之:我们可以发现,商品,价值,交换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至货币,如果不历史地考察,是没有直线进入资本的途径的。
马克思解释说是生产力在起作用及各种历史机遇在起作用,但重点在讲解各种历史机遇。
这里,生产力的作用只能是个模板,提供了满足人的历史活动的物的条件,这个物很大程度上不是量,而是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质(在起作用),不可想象是奴隶社会阶段的质。
当然物很大程度上是“人造自然”,包含着文明积累、文化积累。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此章,他讲述了劳动过程和价值的增值过程、不变的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工作日等部分。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获取、消耗事物并使其实现价值的过程,就叫劳动。
它具体分为获取劳动和消耗劳动两个部分。
其中,获取劳动获取物及其价值,而消耗劳动则消耗物及其价值。
所有的劳动过程,都是生命使用生命体或生命体的替代物来完成的。
而获取劳动和消耗劳动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概念。
这一部分,在我理解的资本主义经济吸取了过多的劳动剩余,占据了工人的劳动,从而达到了获取更多的目的。
工资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
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
另一方,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格。
资本的积累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使用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家所以能够积累资本,就是因为他剥削了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也就是资本家能够不断发财致富的秘密所在。
2、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资本家为了不断发财的目的,加上互相竞争的外部压力,他是不能把全部剩余价值吃光用光的,总要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积累起来,扩大他的生产,改善生产的技术。
所以,资本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的。
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以扩大再生产为其特征的。
第二卷第二卷讲述了资本的循环,劳动期间、扩大生产等方面。
在这里我了解了,资本的增值的智能,就必须不停地运动、循环,形成资本循环。
产品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固定资本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变为货币,是和他的价值承担者商品转化为货币同时进行的。
我了解了w-g的转化过程。
资本的循环周期的时间,作为下一次重新回到这个起点花费的时间。
在我看来资本周期循环一次那么就体现了资本增值的过程。
第三卷第三章讲述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利润转化、商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利润利息、资本主义地租、各种资本主义收入等问题。
而每大章又可以分为很多小部分。
通过本部分的阅读我大致理解了。
剩余价值和利润是相似的,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加剧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问题。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例如:假定有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的可变资本都是6000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甲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次,乙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0次,这样甲乙资本家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同。
甲资本家一年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是6000×100%×2=1XX元,而乙资本家一年中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为6000元×100%×10=60000元,可见,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总之,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与年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
剩余价值率是表示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这是一个例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商品的增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竞争的结果。
当某个部门利润高时,必然引起大量后续资本投入,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降低;某个部门利润低时,资本家必然不愿意投入资本,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上升。
两者作用的结果,就是各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利润与该部门投入预付资本成正比。
意义就是,表面上看来利润只和投入预付资本大小有关,与工人劳动无关。
西方经济学家于是认为,价值是由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产生的,而不是工人劳动产生。
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通过这一理论解释了利润平均化的原因,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瓜分的实质。
信用在阅读本章的时候,我想起了经济危机时经常听到的信用两个词。
所以我关注了本节的问题。
正像金融危机中银行发放过多虚假债券一样。
当银行扩大时,可以从事大量货币的信贷工作,打破了商人的资本限制。
由此,大量的信贷为银行提供了所需利润的来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信用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局限,加速了发展,又为资本主义加大了矛盾。
信用的发展使社会财富为少数人所占有,并加剧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信用和金融的膨胀又带动了金融危机的发展。
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分成因素有土地、资本和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处于中心地位,资本租用土地,雇佣劳动,土地产品的价值分成分别为利润、地租和工资。
随着技术水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雇佣的劳动人数不断减少,因而劳动对土地产品价值的分成占很少一部分。
地租又是确定的,所以土地产品的价值的大部分为资本的利润,为资本家占为己有。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都是对土地产品分成,都是土地经营权或占有权的经济实现,非本质的差别表现在地租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实物地租或分成,一个是价值分成或地租。
地租表现为土地的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土地的买卖实际上是地租的买卖,土地的价格就是地租,是契约中规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内的地租的预付。
土地的买卖是在定额地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土地的价格是以一定年限的地租和利息来确定的。
即:土地价格=一定年限的地租/利息因此,“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
地租是土地价格的前提。
没有地租,就不会有土地的买卖,也就不会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地租——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对土地购买者而言,是资本投入,货币资本转变为土地资本,也即土地资本化了,投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对土地出卖者来讲,是地租的货币化,土地兑换为货币,地租转化为利息。
总结:这是我了解的大部分内容,总而言之,通过阅读《资本论》,我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缺陷。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
《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
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资本论读书笔记 500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是在父亲的书橱里,很厚的精装本。
那时,父亲是解放军政治学院政经教研室的副主任,挂着将衔的教授。
专门给那些到这所军队高等院校来进修的团级以上政治主官,也就是政委们,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小时候我很好读书,曾经翻遍了父亲,还有母亲的书橱。
为此曾经遭到父母亲的严斥,而且把书橱上了锁。
因为他们的书橱里,不仅有诸如《资本论》,《马克思全集》、《恩格斯全集》等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还有像《红楼梦》、《西游记》与《战争与和平》一类的世界文学名著。
他们不希望我过早去接触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
可不管他们将钥匙藏在哪里?我总有自己的办法找到。
于是,他们的书橱,还是被我彻底翻阅过不止一遍。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只有我才会如此的大胆与离经叛道。
其他,包括三个大我很多的姐姐,在书橱被锁后,再也不敢去偷看里面任何一本书籍。
我是翻阅这些书橱最全面的人。
当然,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不可能对《资本论》这类书籍感兴趣。
吸引我的是里面像《红楼梦》《西游记》《战争与和平》等大批的文学作品。
第一次知道《资本论》是写的什么?大约在初中二年级。
我走进书房时,看见父亲在读这本很厚的书,便随口询问了一句。
父亲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那时一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也是一本马列主义教科书。
作者就是卡尔。
马克思,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我曾经不经意的朝着那本放在父亲案头的厚书撇过一眼,仅此而已。
第一次接触到这部书的实质内容,是文革开始以后,我已经去了宁夏的建设兵团。
在连队发生“关于真理”的大辩论时,常常在那些高中生的嘴里,还有他们那些大字报上,听到和看到关于“资本论”中,可能是被断章取义,或者完全肢解后的只言片语。
第一次自己翻开这部经典著作,是我走进大学校园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