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讲解

合集下载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经常涉及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性和化学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解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产生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

强酸、强碱和盐类属于强电解质。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迅速分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举个例子,将氯化钠(NaCl)投入水中,它会立即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两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运动,产生电流。

强电解质的溶液通常能够导电,因为其中离子的浓度较高。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产生的离子相对较少。

弱酸和弱碱是弱电解质的代表。

它们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并且处于平衡状态。

举个例子,将乙酸(CH3COOH)投入水中,只有部分乙酸分子会离解成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

溶液中的H+浓度较低,导致溶液的导电性相对较弱。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产生离子的物质,因此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不会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水、糖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溶液中不会产生离子,因此无法形成电流。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电解质应用饮料、果汁和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

此外,电解质也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水制氢和电镀等领域。

2. 工业生产中的电解质应用电解质在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电解铜工艺利用电解质将铜离子还原成纯铜金属,用于制备导电材料。

电解浸渗技术则利用电解质将金属镀层沉积在基体表面,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化学领域中,物质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比较和解析。

第一部分:电解质的定义与特性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离解成带电粒子(离子)的物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

它们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电离反应,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电解质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导电性:电解质的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这是因为离解的离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2. 电解质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数量较多,它们之间容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沉淀反应等。

3. 能够影响溶液的性质:电解质的存在可以改变溶液的性质,如增加溶液的电导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等。

第二部分: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性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无法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水、葡萄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的分子在溶液中保持完整的状态,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非电解质具有以下特性:1. 不导电: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因为非电解质分子不带电荷,无法在电场中形成电流。

2. 不会发生电离反应:非电解质的分子在溶液中不会发生电离反应,因此不会产生带电的离子。

3. 不改变溶液的性质:由于非电解质无法形成离子,所以它们对溶液的性质没有明显的影响。

溶液中的非电解质分子只与溶剂分子进行物理性质的混合。

第三部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性质和行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进行如下比较: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2. 反应性: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与其他离子进行化学反应,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只与溶剂分子进行物理性质的混合。

3. 影响溶液性质:电解质的存在会改变溶液的性质,如导电性和酸碱性等;而非电解质对溶液的性质影响较小。

结论通过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它们的定义、特性和行为差异。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物质的两个主要类别,其差异在于它们在溶解时是否能够导电。

1. 电解质(Electrolyte)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能够产生带电粒
子(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为离子,并且能够形成高浓度
的电解质溶液。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铜)、强酸(如盐酸、硫酸)和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为离子,生成的离子浓度较低。

弱电解质包括部分酸(如乙酸)、部分碱(如氨水)和一些有机物质(如醇类和糖类)等。

2. 非电解质(Non-electrolyte)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不能产生
带电粒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在溶解时不会离解为离子,因此在溶液中不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如葡萄糖)、醇类(如乙醇)、有机酸(如醋酸)、醚类(如乙醚)和一些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导电,但它们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导电,例如在固体或气体状态下的电导现象。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溶解时是否能够导电的物质。

在本文中,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详细的区分和解释。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征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其特征包括:1. 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或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导电现象;2. 电解质在水中能够电离产生带电离子;3. 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且导电能力与电解质浓度成正比。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特征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其特征包括:1. 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保持完整,无电离现象;2. 非电解质不会生成带电离子,因此无法导电;3. 非电解质的溶液无法导电,即使浓度增加也不会改变此特性。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根据前述的定义和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1. 电解质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不能导电;2. 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现象,生成带电离子,而非电解质保持分子结构完整;3. 电解质的溶液浓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而非电解质的溶液浓度对导电能力没有影响。

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例子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a. 盐类: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b. 酸和碱:如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等;c. 部分离子化合物:如硫酸(H2SO4)、氨水(NH3)等。

2. 非电解质:a. 非极性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醚(C2H5OC2H5)等;b. 极性分子:如葡萄糖(C6H12O6)、醋酸(CH3COOH)等。

五、应用和意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1. 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使之在电解、电池、电解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2. 非电解质的特性使之在生物体内起到溶解、稳定等作用;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有助于理解溶液中物质行为和反应机制。

六、总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描述化学物质电导行为的重要概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

知识点 2 电解质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
【例题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 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解析: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A错误;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B错误;HCl液态时不导电,但溶 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故C正确;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的浓度和 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而非离子数目,D错误。 答案:C
CO2和SO2的水溶液均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是。电解质必须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 离的化合物,而CO2和SO2的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 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H2SO3,所以CO2和SO2是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质量守恒:“ ”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并不拆开。 4.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价数等于形成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同理,元素或原子团的负价数等于形成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点拨电解质的电离与是否有外加电流没有关系,电解质电离的外 部条件是将电解质溶于水或者将电解质熔化。
知识点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题 3】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 B.NaOH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导言:化学中的物质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种类型。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溶解度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解质的性质:1.1 导电性: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离子能够快速移动并导致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可以通过电场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1.2 电离能力: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离能力,即能够在溶液中迅速分解为离子。

盐酸(HCl)是典型的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为H+和Cl-离子。

而弱电解质如乙酸(CH3COOH)只能部分电离为H+和CH3COO-离子。

1.3 电解质的固体形态:电解质在固体态时通常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二、非电解质的性质:2.1 导电性: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自由移动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这是因为非电解质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不会在溶液中断裂,无法形成离子来传导电流。

2.2 溶解度: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的溶解性通常非常有限。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其溶解度受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非电解质与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

2.3 电化学反应:非电解质不参与电化学反应。

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而非电解质对电流没有反应,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应用:3.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用于电镀和电解制氢等。

3.2 非电解质的应用:非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醇、醚类和石油醚等都是非电解质,广泛应用于溶解物质和提取物质的分离纯化。

结论:总体而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导电性、电离能力、溶解度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电解质(1)

电解质(1)
不能电离
溶液中的 存在形式 物质类别
实例
阴、阳离子或阴、阳离子 与分子
酸、碱、盐和 活泼金属氧化物
HCl 、NaOH、NaCl、 CaO、Na2O
只有分子
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 氧化物、氢化物
C2H5OH、蔗糖 、 CH4、CO2、CO
练习: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B )
A、熔融的氯化钠 B、KNO3溶液
化合物;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
注意:
电解质,非电解质是都属于化合物;单质和混 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判断正误:
1、铜和石墨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l2不能导电,
X 故Cl2是非电解质
2、硝酸钾晶体不导电,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
X 溶液是电解质,硝酸钾晶体是非电解质 X 3、把CO2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X 4、BaSO4难溶于水,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X 5、电解质都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
(2) BaSO4、AgCl难溶于水所以它们是弱电解质 (×)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的强 弱无关。
2、填空:
有下列物质 ①烧碱溶液 ②稀硫酸 ③HCl气体
④二氧化碳气体 ⑤蔗糖晶体 ⑥熔融氯化钠
⑦铜丝 ⑧CuSO4·5H2O晶体 ⑨BaSO4固体 ⑩醋 酸
请用序号填空: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一课时
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一定条件下,是 否导电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联想、质疑
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够导电;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熔融的NaCl、NaOH也能导电。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其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不同。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导电性和溶解度等方面,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间的区别。

一、分子结构的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子结构是区分它们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 电解质电解质的分子结构通常是由离子组成的,这些离子可以在溶液中自由运动。

例如,无机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铵等)和某些有机化合物(如酸、碱和盐)都属于电解质。

在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电离,即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以氯化钠(NaCl)为例,当它溶解在水中时,会分解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这些离子在溶液中自由运动,导致溶液能够传导电流。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子结构通常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在溶液中不会分解成离子。

例如,糖类、醇类、有机酸和有机物等都属于非电解质。

当蔗糖(C12H22O11)溶解在水中时,其分子不会分解成离子,而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因此,蔗糖溶液不具有导电性。

二、导电性的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导电性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1. 电解质的导电性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分解成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离子在溶液中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在外加电场下能够移动并传导电流。

2. 非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会分解成离子,因此它们的溶液不能导电。

这是因为共价键连接的分子在外加电场下无法移动,导致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三、溶解度的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存在差异。

1. 电解质的溶解度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因为它们能够与水分子发生离解反应,形成水合离子。

这些水合离子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稳定其溶解状态。

2. 非电解质的溶解度非电解质通常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因为它们在溶解过程中不发生离解反应。

非电解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无法稳定溶解于溶剂中。

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

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

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电解质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实质是自己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己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322等。

、 SO 、CO、NO3.常有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所有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均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过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均衡。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差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整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及拥有强极性键的某些拥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几乎 100%完整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行逆过程,无电离均衡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均衡溶液中存在的微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粒(水分子不计)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部分的盐(包含难溶性盐)弱酸: H233等。

CO、 CH COOH强酸: H 2SO4、 HCl 、HClO 4等强弱碱: NH 3· H2O、 Cu( OH)2 Fe(OH )碱: Ba( OH )2 Ca( OH )2等 3 等。

电离方程式KNO 3++NO—+_3→ K2—NH·HO NH4+OHH SO →2H +SO322442+_HS_H++S2-H S H +HS【注意】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整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没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所有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它们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和应用来进一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定义和特点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态中能够产生离子并带有电导性的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电解过程进行电离,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有较高的电导率。

电解质通过在溶液中释放离子来促进电流传导。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等。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态中不能产生离子的物质。

它们在溶液中不具备电导性,也不参与电解过程。

非电解质的分子通常是由中性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它们不具备离子化的能力。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醇类、脂肪、糖类和有机化合物等。

二、溶解度差异1. 电解质的溶解度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较高。

由于其分子能够离解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以较高的浓度存在。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与溶剂或其他离子产生静电作用,从而保持溶解度的稳定。

非电解质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由于非电解质的分子不具备离子化的能力,所以它们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解度受限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非电解质通常以较低浓度溶解于溶剂中,溶解度相对不稳定。

三、电导性差异1. 电解质的电导性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由于电解质能够释放出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在溶液中移动并携带电荷。

当电解质溶液遭遇电流时,离子会带动电荷的流动,从而实现电流的传导。

2. 非电解质的电导性非电解质缺乏电导性。

由于非电解质的分子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带电荷的离子可以传递电流。

当非电解质溶液遭遇电流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实现电荷的移动,因而无法传导电流。

四、应用差异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用于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离子传递,也可用于电解制取金属、电镀和电解沉积等工艺中。

此外,电解质还在化学分析、生物生理学和药物制剂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溶解和导电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详细讨论,并对它们的特性和应用进行比较。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溶液中电解质的离解程度,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并导电。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强酸。

例如,NaCl是一个强电解质。

在水中,它会完全分解为Na+和Cl-离子。

这些离子会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产生电流。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并导电。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和弱碱。

例如,醋酸(CH3COOH)是一个弱电解质。

在水中,它只有一小部分分解为CH3COO-和H+离子。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醋酸溶液的导电性较差。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

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醇类和饱和脂肪。

例如,蔗糖(C12H22O11)是一个非电解质。

在水中,蔗糖分子不会离解为任何离子,因此无法导电。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1. 溶解性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而非电解质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解性较差。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

2. 导电性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非电解质由于无法产生离子,无法导电。

3. 应用电解质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在电池、电解槽和化学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非电解质则常用于溶剂、溶液中的稀释剂和用于溶解其他物质。

结论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非电解质是无法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溶液无法导电,溶解性较差。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特征与例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特征与例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特征与例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它们在溶解或在水中离解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征以及一些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电解质特征及例子电解质是一种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

以下是一些电解质的特征和例子。

1. 存在离解能力:电解质在溶剂中具有离解能力,能够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形成离子。

例子1:盐(如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它会离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例子2:酸(如盐酸)也是电解质的一种。

酸在水中溶解时会释放出氢离子(H+)。

2. 导电性:由于电解质溶解后的离子在水中能自由移动,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例子3:强电解质,如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当将两个电极放置在此类溶液中,并加上电压,离子便会在溶液中移动,导致电流的通过。

3. 可逆性:电解质的离解是可逆的,即在溶液中离解的离子可以重新结合形成原始的物质。

例子4:具备可逆性的电解质包括硫酸、氢氧化钡等。

当它们溶解在溶液中时,离子可以相互相遇并再次结合。

二、非电解质特征及例子非电解质是一种在水或其他溶剂中不能离解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以下是一些非电解质的特征和例子。

1. 缺乏离解能力: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不能在溶剂中形成离子。

例子1:糖是常见的非电解质。

无论砂糖溶解多少,它都不会形成离子。

例子2:醇类物质,如乙醇,也是非电解质。

乙醇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不形成离子。

2. 无导电性:非电解质溶液并不能导电,因为其中没有能够带电荷的离子。

例子3:醋酸,作为一种非电解质,其溶液无法导电。

3. 不可逆性:非电解质的分子结构在溶液中无法重新组合成原始物质。

例子4:酒精,如甲醇和异丙醇,是不可逆的非电解质。

一旦它们溶解在溶剂中,它们将以分子形式存在。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溶解或在水中离解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行为。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质的离子行为和溶解性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电离能力、导电性等方面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分子结构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生成离子的物质。

它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两种。

无机电解质主要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等。

有机电解质则是由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所构成,如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

而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溶液中不会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如糖类(蔗糖、葡萄糖)和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醚)等。

二、电离能力电解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具备较强的电离能力。

当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其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离子。

这是因为电解质的分子内部含有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这使得其在溶液中易于分解。

非电解质的电离能力相对较弱,其分子内部通常不存在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

因此,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往往不会电离,维持其原有的分子状态。

三、导电性由于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电离生成离子,所以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离子与溶剂中的水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形成电解质溶液。

离子在溶液中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能够携带电荷并传导电流。

相比之下,由于非电解质无法电离,它们在溶液中不会产生自由电荷。

因此,非电解质通常不具备导电性。

四、溶解性电解质的溶解性往往较好。

当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剂的分子与电解质分子发生作用,并将其分子间的力破坏,从而使电解质分子解离为离子。

这种离子与溶剂中的分子形成溶液,电解质得以充分溶解。

相比之下,非电解质的溶解性一般较差。

非电解质分子通常是由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所连接,这种化学键的强度较大,难以被溶剂的分子所破坏。

因此,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分子结构、电离能力、导电性和溶解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物质的电离和导电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电解质的概念和性质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两类。

1. 无机电解质无机电解质主要指的是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电离生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

例如,盐类(如氯化钠 NaCl)在水溶液中会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酸(如盐酸 HCl)在水溶液中会解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碱(如氢氧化钠 NaOH)在水溶液中会解离成钠离子和羟基离子。

无机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因为其中存在游离的离子,使得电流能够顺利通过溶液。

无机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正离子向阴极移动,尽管负离子在阳极移动,但整体仍然保持电中性。

2. 有机电解质与无机电解质相对应的是有机电解质,主要指有机酸、有机碱和有机盐。

与无机电解质不同的是,有机电解质中的离子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有机酸和有机碱在溶液中只部分电离,形成少量的离子。

例如,乙酸(CH3COOH)在水溶液中只会部分电离成乙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有机电解质的溶液同样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相比无机电解质而言导电效果较差。

二、非电解质的概念和性质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物质。

非电解质包括许多有机物质,如脂肪类、糖类、醇类等。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会生成离子,因此溶液中不存在游离的离子,并且不具有导电性。

在溶液中,非电解质分子仍然保持完整的状态。

例如,葡萄糖是一种典型的非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不存在游离的离子。

当将葡萄糖溶解在水中后,所得的溶液不具有导电性。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常被用于电池、电解槽、电解质溶液等电化学设备中。

此外,电解质也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由于其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流的传播。

与之相对的是非电解质,它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分类、应用和实验方法。

一、电解质1.1 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如HCl,NaOH等,它们的分子或离子数与原时完全相同,能够导致非常好的电导率。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比如CH3COOH,NH4OH等,只有部分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导率下降。

1.2 分类电解质可以按照离子或分子的种类进行分类。

按照离子的种类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分子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包括了化合物、酸和碱等物质,如NaCl、H2SO4、NaOH。

有机电解质则包括了能引起电离的有机化合物,如CH3COOH、C6H5NH3Cl等。

1.3 应用电解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电解质溶液在化学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沉积、电析和电解等,电解质还广泛应用于涂料、纸张、储能器、蓄电池、电解质电容器、电镀等领域。

二、非电解质2.1 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也就是不会发生电离。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分子是无电离的,因此溶液不能导电。

2.2 分类非电解质可以按照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溶解度大的为易溶性非电解质,如甘油和乙醇等,溶解度小的为难溶性非电解质,如石蜡和氧化锌等。

2.3 应用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甘油、氯化钾盐水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水溶液。

此外,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溶液中的氧气和萘,就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物质。

三、实验方法确定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可以借助实验来进行。

1-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精讲)(人教版2019)

1-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精讲)(人教版2019)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考点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核心要点准确领会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能力构建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前提条件实验条件现象实质电解质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导电自身电离出离子非电解质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注意要点用“自身”能否电离,可确定是否为电解质二、电解质判断的三个角度1.从物质类别判断2.从物质性质看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3.从是否自身电离看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解质自身发生电离,有些非电解质如NH3、CO2等,溶于水也能导电,但都不是自身电离产生的离子。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要注意的四个“不一定”(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基本前提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在水溶液里能导电;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化合物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为电解质。

(3)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①金属也能够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4)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固态时不导电,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而它们属于电解质。

深化理解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同样道理)。

而H2CO3、H2SO3 、NH3·H2O是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及其溶液性质探究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及其溶液性质探究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及其溶液性质探究引言:在化学中,物质被广泛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种,这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性质探究。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1. 成分差异:电解质能够电离,在溶液中生成离子,导电性强。

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电离,不会产生游离离子,因此导电性较弱或没有导电性。

2. 化学性质差异:电解质通常是离子化合物,其溶解度高并能在溶液中形成电离的离子。

非电解质通常是分子化合物,难以在溶液中电离。

3. 导电性差异:电解质在溶液中产生的游离离子能够导电,因此电解质溶液通常具有很好的导电性。

而非电解质溶液由于没有游离离子,因此通常不具备导电性。

4. 熔点和沸点差异:电解质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比非电解质更加复杂。

相比之下,非电解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1. 电离度: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电离,而电离度则是描述其电离程度的指标。

电离度越高,电解质溶液中的游离离子越多,其导电性也会相应增强。

2. pH值: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描述。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而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3. 氧化还原性:某些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某些物质被氧化,而某些物质被还原。

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和电解池等众多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非电解质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非电解质通常以分子形式溶于溶剂,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在溶剂中溶解度有一定限度,达到饱和时无法继续溶解。

2. 折射率:非电解质溶液的折射率较高,且根据洛仑兹公式可知,折射率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

通过测定溶液的折射率,可以获得溶液浓度的信息。

3. 溶液的沸点和冰点:非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液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会影响溶液的沸点和冰点。

溶质分子的存在可以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并使溶液的冰点降低,这被称为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现象。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与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与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与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物质分类的重要标准,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性质和区别。

一、电解质的性质与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产生离子,并能有效导电。

强电解质的特点是溶液中离子浓度高,并且溶液能够充分导电。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强酸、强碱。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溶液可以很好地导电。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生成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弱电解质的特点是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溶液电导性较弱。

弱电解质常见的代表有乙酸和氨水。

例如,乙酸在水中只部分电离,产生乙酸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溶液的电导率相对较低。

二、非电解质的性质与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一般由分子组成,并且不会电离生成离子。

非电解质的特点是不会在水溶液中产生游离离子,因此溶液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可以传导电流。

典型的非电解质有脂肪、糖类和醇类等有机物质。

例如,乙醇在水中溶解后不会电离,溶液不能导电。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电性区别: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这是由于电解质能够电离生成离子,在溶液中电离的离子可以带电传导电流,而非电解质由于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

2. 分子构成区别: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非电解质以分子形式存在。

电解质的化学键较强,能够在水溶解时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的化学键较弱,不能产生离子。

3. 溶液电导性区别:电解质所生成的离子数量较多,溶液电导性较强;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离子,电导性较弱。

4. 物质种类区别:电解质主要包含离子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如脂肪、糖类、醇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1、Fe和CuSO4溶液反应
2、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4、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5、氯气与水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7、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8、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酸、碱、盐的溶解性:
(1)除硅酸(H2SiO3)外,其余酸都可溶。 (2)NaOH、KOH、Ba(OH)2、NH3.H2O可 溶,Ca(OH)2微溶,其余碱不溶。 (3) 钾、钠、硝、氨盐可溶。
例:无色透明呈酸性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组是( ) A、Al3+、Ag+、NO3—、Cl— B、Mg2+ 、 NH4+ 、 SO42—、Cl— C、Na+ 、 K+ 、 CO32—、Cl— D、Fe3+ 、 Na+ 、 NO3—、SO42—
练习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5、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同一类反应 (2)表示具体物质间某个反应
例: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的是 ( )
A、Na+、Mg2+ 、 Cl—、OH— B、H+ 、 Ca2+ 、 CO32—、NO3— C、Cu2+ 、 K+ 、 SO42—、NO3— D、Na+ 、 HCO3—、OH—、Ca2+
2OH- + 2H+ = 2H2O
OH - + H+ = H2O
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 “拆”的注意事项:
1. 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酸、弱碱和 水都用分子式表示;只有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才能拆 写成离子形式。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改写或拆开,如 HCO3—不能拆成H+和CO32—。 3.强电解质参加的离子反应,如果不符合电离条 件,既不能电离,也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如 NaCl固体、浓硫酸等。 4. 微溶物如作生成物,一律视为沉淀,写化学式,标 ↓ 号;如作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应该写成离子符 号,若是悬浊液应写化学式。


D、小苏打溶液和乙酸溶液
HCO3—+CH3COOH====CH3COO—+CO2 +H2O
六、镁的提取及应用 (一)物理性质
1、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ρ =1.74g/cm3 3、电、热的良好导体,有延展性 (二)原子结构 较易失去2个电子,体现较强的还原性。是 一种活泼的金属
(三)化学性质
*离子共存:
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共存。 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如常见的强氧 化性离子MnO4—、Fe3+与S2—、I—不共存。 3、附加条件(题干中的条件): ①溶液无色透明时,不存在有色离子
如:Cu2+、Fe3+ 、 Fe2+ 、 MnO4—
②强酸性溶液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如:OH—、S2—、HS—、CO32—、HCO3—、F—等 ③强碱性溶液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如:H+ 、 NH4+ 、 Fe3+ 、 Cu2+ 、 HCO3—、HS—
通电 HCl气氛中加热
盐酸盐除银盐、亚汞盐AgCl、Hg2Cl2
硫酸盐除钡盐、铅盐BaSO4、PbSO4(CaSO4、 Ag2SO4微溶) 碳酸、磷酸盐大多不溶。
比较下列几组反应——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1)K2SO4+Ba(NO3)2
H2SO4+BaCl2 (2)NaOH+HCl KOH+H2SO4 (3)Na2CO3+2HCl (NH4)2CO3+2HNO3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H2O反应 3、与酸反应
4、与CO2反应
(四)工业制法
(1)CaCO3==CaO+CO2↑ (2)CaO+H2O=Ca(OH)2(石灰乳)
高温
(3)Ca(OH)2+Mg2+=Mg(OH)2↓+Ca2+
(4) Mg(OH)2+2H+= Mg2+ + 2 H2O (5)蒸发MgCl2溶液成MgCl2· 6 H2O (6) MgCl2·6 H2O=====MgCl2+ 6H2O(g) ↑ (7) MgCl2(熔融)==Mg+Cl2 ↑ (五)用途
A、能导电的是 C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B、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D、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例2:把少量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 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 A、水 B、盐酸
注意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 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 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即强电解质不一定导电性强,弱电解质不一定 导电性弱)
③弱电解质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
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4、书写离子方程式
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BaCl2==== BaSO4↓ + CuCl2 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Cu2++SO42—+Ba2++2Cl— ====BaSO4 ↓ +Cu2++2Cl— 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 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五、离子反应 —— 有离子参与或生成的反应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离子反应的类型
(1)复分解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型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
①难溶物质(沉淀) ②挥发性物质(气体)
四、强、弱电解质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定义 物质种类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 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态都不导电的化合 化合物 物
酸、碱、盐等化合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 物及水 CO2、SO2、NH3等
能否电离


只有分子
在溶液中存 离子或离子和分子 在形态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HCO3—+OH—====CO32—+H2O
B、少量 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CO2+OH—====HCO3— C、Fe与盐酸反应生成H2 2Fe+6H+====2Fe3++3H2
D、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
NH3.H2O+CH3COOH====NH4++CH3COO—+H2O
练习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醋酸 CaCO3+2H+====Ca2++CO2 +H2O B、澄清石灰水加入盐酸 Ca(OH)2+2H+====Ca2++2H2O C、铜片加入稀硝酸中 Cu+NO3—+4H+====Cu2++NO +2H2O
定义
在水溶液中全部 电离成离子的电 解质
强酸、强碱、 绝大多数的盐
在水溶液中只有 部分电离成离子 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小 部分盐、H2O
化合物类别 电离程度
完全
阴、阳离子
部分
阴、阳离子 分子
溶液里溶质的 微粒
例1:有下列物质 (1)铜 (2)Na2SO4溶液 (3)HCl气体 (4) 纯H2SO4 (5)稀H2SO4 (6)Na2SO4固体 (7)冰醋酸 (8)CO2 气体 (9)CO2气体的水溶液 (10)葡萄糖 (11)熔融的 KNO3 (12)Fe
Ba2++SO42— ==== BaSO4 ↓
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书写离子方程式
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来自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2K+ + 2OH- + 2H+ +SO42- = 2K+ + SO42- + 2H2O 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