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讲义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精)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1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四方上下曰宇,
佛教
往古来今曰宙。”
“过去、现在、将来为
尸子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过去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2018马原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及存在状态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物质现象 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 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 生使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发生了新的飞跃,并通过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 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及存在状态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 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 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 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 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 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 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 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的主 要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物质及存在状态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7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没有的。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人 人的大脑
8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 别。
9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10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1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哲学与世界观
2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
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 系。
3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 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 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1、时间的涵义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征:一维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 来”,“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 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58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学习课件
教学思路: 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从实践与物质世界 的联系中去把握唯物论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事物的普遍联系与 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着重解决 在掌握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基 础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 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费尔巴哈:
“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 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 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 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 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 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 绕圈子。”
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提示: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
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 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 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世界及其 发展规律的揭示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同样也是整个马克 思主义原理的理论出发点。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 谁决定谁, 也即何者第 一性,何者
第二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 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 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 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 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三个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 本原,如水、气、土、火,具有直观 性、猜测性的特点。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和人生的物质 性更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意义。
这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抽象的理 论命题,更是一条基本的人生哲学法则。
•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
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 “对的是人生,错的是我。”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物质定义的内容:
物质是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物质范畴的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 清了界线。
3,体现了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 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 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 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 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 尺而已” 。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使回答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 质或本原的问题。
人是什么?
人是政治动物; 人是能思维的能使用和能制造工具的动物; 人是“衣冠禽兽”。
对人的认识要从两个维度来考察:
自然
社会
因此,人要活得幸福就意味着要从两 个方面来弄清楚人是什么,这个工作就是 求真,即认识论工作。对自然的认识,对 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人类思维的认识。这 也是我们第一、二、三章中要学的最主要 的内容。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0
(一)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式
2、空间的涵义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特征:三维性。
61
空间
Y P(X1,Y1,Z1) 高 Y1 O
Z1 X1
Z
X
62
• 表现:
(二)空间时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 割
•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离开
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也 不存在
50
——
两种错误倾向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连一 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 流。
——克鲁底诺
看来人不能 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呀
方 可 方 不 可 , 方 不 可 庄 方 子 可 。 ——
方 生 方 死 , 方 死 方 生 ;
51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2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2
世 界 的 统 一 性
一 元 论 二 元 论 多 元 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 唯心主义 一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物质 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精神 笛 卡 尔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 行、各自独立的本 原: 物质和精神。
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 波 原: 物理世界 、 知 普 识世界和心理世界。
33
世界的 真正统 自然界是物质的 一性在 于它的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物质性
非生物反应特性
机 械 反 应
23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
24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 的应答能力。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日
动物的感觉、心理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1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PPT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泰勒士: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始基是 “无限者”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阴阳说”和“八卦说”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没有发生质变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 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因而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中有绝 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 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 对静止的一面.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 无法了解运动。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 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 即表现在静止中。运 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 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思维运动
人的大脑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
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 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 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 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
时间的含义
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 来”,“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 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空间的含义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和可颠倒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 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广泛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见解和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据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系统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想和存在,终究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我们对四周世界的认识关于这个世界自己的关系是如何的?思想可否定识或反响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门派: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可知论和不行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有何意义?答: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虑和理解而且解决问题。
世界的来源是物质,不单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拥有物质性,世界的真切一致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来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拥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限制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经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经过必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获得实践的成功和成功,就一定正确认识客观本质的发展规律,依据客观规律做事。
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
因此世界的物质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全部从本质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化学和物 理实验中 可以观察 到的原子 是物质世 界的共同 本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 性;多样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
1,辩证法的 否定观 自我否定 事物发展的 环节 事物联系的 环节 事物的扬弃 2,否定之否 定 事物发展道 路的曲折性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 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实践——)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 具体(——实践) (3)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东西——逻 辑的东西;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个体 选择性
关键
尊重客观 规律性
实 践 条件
发挥主观 能动性
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社会的产物:社 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 识的物质器官; ●提供必要途径和途径;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 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 次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 规律和社 会规律 1、规律 及其特点 :
(1)规律 的含义
事物运 动过程 中内在 的、本 质的、 必然的 联系
(2)规律 的特点:客 观性;必然 性;稳定性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形成机制不同——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 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2)作用方式不同——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 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表现形式不同——动力学规律;统计学 规律 自然因素自发的、盲 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 实践活动的规律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四)矛盾 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 1、事物矛 盾问题的精 髓——普遍 性和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 绝对性和相 对性的辩证 关系 2、矛盾的普 遍性:无处 不在、无时 不有。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3 、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 矛盾及每一矛盾的 各个方面都有其自 己的特点。
相互转化 的基础和 途径
客
观
世
界
(三) 实践是 自在世 界和人 类世界 分化与 统一的 基础
自然基础
实践
参与运动
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 实践既是 人类所特 有的活动 ,也是社 会生活的 本质特征
1、决定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 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对 立统一规律是世界 联系和发展的根本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 厦的基石,唯物辩 证法思想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客观尺度和 最高标准
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 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 重要尺度 人的发展来自度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
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
民族利益 国内外交往 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2)充分发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 件 2、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 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两个根 本属性 (三)事物发展 的动力 1、矛盾推动事 物发展: (1)同一性: 相互吸取,相 互转化。 (2)斗争性: 推动矛盾双方 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
同 一 性
相互依存
斗 争 性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 既是世 界观也 是方法 论。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 发展的 普遍性 和多样 性
(一)唯 物辩证 法与形 而上学 的区别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矛盾地位特殊性: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3)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 定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 ——方法论意义:
(三)事物发 展过程中 的量变和 质变及其 相互转化 这里就是介 绍的质量 互变规律 . (四)事物发 展过程中 的肯定和 否定及其 相互转化 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联系及其 特点: 1、联系的含义: 事物或现象之间 及其内部诸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和相互 制约的种种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2)客观性; (3)多样性; (4)条件性。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 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 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 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交往实践);(3)科 学实验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是 主观世 界和客 观世界 的分化 与统一 的现实 基础
主
形 成
观
世
界
接触点
分化: 具有异质 性;发展 不完全同 步。
同一: 内容同构; 规律同一; 相互转化。
实 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自在世界(自在自然) 人 的 实 践 人类社会
人
类 世 人类社会
人化自然
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理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 的客观物质活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 性
2、意识的 本质
3、意识的能动 作用
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认识:能动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 在实践中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 现
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 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
实现途径
社会实践
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
内在根据和 最根本动力 社会进步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 水平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辩证 法的理论体系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
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二对立统 一规律是 事物发展 的根本规 律 1、矛盾 的含义: 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 部各要素 之间的既 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