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指导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分析和对矛盾的统一处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指导实践活动。
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矛盾规律: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
2.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量变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质变,即事物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旧事物在新事物的冲击下被否定,但同时又被保留和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形成新事物。
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4. 辩证统一的发展法则: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矛盾的统一既是事物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事物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5. 人的能动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人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事物
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改变客观存在的条件来推动事物发展。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规律是一种对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它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为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老子》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武”由“止、弋”组成。 弋即戈,是一种带长柄的兵器。 “武”即武力、战争,其本意却 是停止战争,求得和平。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 在特定条件下,石 头与战争就联系起 来。
电影《英雄儿女》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条件又是多样的、可变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
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 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来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 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联系的多样性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 其方法论意义: (1)相互区别:绝对 性和相对性,共性与个 性; (2)相互统一:共性 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 统帅和制约个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三大规律,它们分别是: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依存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特点,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事物的发展是由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2.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和对立,事物才能不断发展。
3.事物的发展的飞跃性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它具有一定的飞跃性。
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累积过程,而是通过一个飞跃的过程,从一个质的层次跃向另一个质的层次。
这三大规律相互关系紧密,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
其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依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事物的发展的飞跃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高级阶段。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三大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 1 -。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界 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 与变异等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 厮杀、学术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 断。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老子
(四)矛 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 性
1、事物矛盾 问的精髓—— 普遍性和特殊 性、共性与个 性、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辩证 关系
2、矛盾的普 遍性: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
3、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 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 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 点
4、矛盾的复杂性:
(1)复杂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而在唯物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唯物辩证法。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展开探讨,并深入分析其核心理念和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基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物质世界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通过运动和发展来改变和塑造世界。
物质世界的辩证法研究了物质的属性、本质和发展规律。
2. 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3. 矛盾和冲突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是驱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力量。
矛盾和冲突的分析对于理解事物的规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的运用1. 社会历史领域:唯物辩证法对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社会矛盾、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2. 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唯物辩证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3. 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有助于合理制定目标和策略,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唯物辩证法的意义1. 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追求真理和客观规律。
2. 预测性: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分析,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
自考马原复习笔记1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概念: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者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是四位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在矛盾的存在。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法国笛卡尔)。
一元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宋代朱熹“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涵义:联系是个普遍性极大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含义及实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发展具有方向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要看它是否与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相符合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依据,不能以形式、现象是否新奇为标准,不能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不能以发展的快慢为依据。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由于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批判继承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所以,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作为宇宙的根本------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规律,是辩证法------提供根本方法论矛盾分析法核心和实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还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和科技产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变化和运动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过程以及物质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根据现代物质观,物质通常表现为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具有可感知属性的实物。
物质由微观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
根据物质运动的观点,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物质的运动包括微观的分子动力学和宏观的物质迁移、变形等过程。
形成物质的运动的原因是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二、物质的发展过程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等阶段。
在宇宙大爆炸后,物质通过星体的聚合和扩散等形式进行生成和演化。
在地球上,物质通过地壳运动、大气气候变化等过程进行演化。
而在人类社会中,物质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物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和人类智慧等。
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等对物质的生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需求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追求,它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发展的进程。
人类智慧则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物质创新。
三、物质发展的规律物质的发展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物质发展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在物质运动和物质转化中产生的客观规律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物质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出物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辩证性和矛盾性:物质的发展是辩证的过程,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
1 /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讲物质世界的辩证法
种蛋 内部矛盾
(内因)
外部矛盾
(外因)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基础、 源泉、第一位原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 性质和方向。
事物的发展为什么离不 开外因呢?
思考:外因是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呢?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 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 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Think it over…” “好好想想.......”
今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的楼宇以及更宽阔的高速公路, 但是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也更加狭隘 Today we have higher buildings and wider highways, but shorter temperaments and narrower points of view.
1、矛盾同一性
两 方 面 含 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是不可分割地 联系在一起的。离 开其中的一方,另 一方就不能存在。
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所以要出高徒,必须把名师的引导与高徒的努力结合 起来,即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外因决定论。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在不同事物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量变与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否定之否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自我更新的过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1.2 唯物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来实现的。
在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社会不公等,我们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1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点,它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世界观。
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站在实际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理解。
2.2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是一种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矛盾分析法、量变与质变法、否定之否定法等基本原则,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结论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简答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二、对立统一规律★★★★●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简答题】【论述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始基是 “无限者”
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始基是“气”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永恒燃烧着的“火”
古代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阴阳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伯阳父
③承认联系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 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 求和实践原则。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①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主要形式有因果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 不相同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 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 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
首先,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 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其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 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
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
葵花向日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老子》
“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传》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 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指物质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辩证性质和规律。
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一切事物的基础,物质具有客观存在、自然属性、运动变化和相互关系等特点。
而辩证关系强调了物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内部矛盾的统一、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关系等。
首先,物质的内部矛盾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基础。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既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也是物质变化的基础。
例如,水的存在离不开氧和氢的化学结合,但水也可以分解为氧和氢。
这种内部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物质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辩证关系强调了物质的量变与质变的互相转化。
物质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量的增减变化,还可能发生质的转化。
例如,水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此时水的质发生了转化。
这种量变质变的关系表示了物质发展的非连续性和阶段性,推动了物质的不断前进。
另外,物质的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特征。
物质的存在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运动和变化。
换言之,物质相对固定是在辩证变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例如,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但地轴自转速度逐渐减缓,从而导致了地球日的变长。
这种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辩证关系使得物质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保持了演化和变革的可能性。
此外,物质的相互关系也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方面。
物质之间不存在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发展和变化。
例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共生共存等方式相互联系。
这种相互关系在物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物质的自组织和协同进化。
总的来说,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物质的内部矛盾、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关系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根据物质辩证关系的原理,积极地应对物质的内部矛盾,推动物质的发展和进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形而上学的含义
• • • Metaphysics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西方哲学的“圣经”, 本人并没有用过这个词 安德罗尼科《物理学》与《物理学之后诸卷》 (ta meta ta phusika),去掉冠词,成为 Metaphysics,即第一哲学 汉语《周易.系辞》”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 为之器” 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是哲学的核心部门。
六、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哲学 •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 康德主张:外部世界——自在 之物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可 认识的。自在之物不在空间或 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间和 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知觉的 一部分。但是正因为如此,可 以确信,我们没有经验到的自 在之物。
康德的代表作
• 《纯粹理性批判》(哲学)真 • 《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善 • 《判断力批判》(美学)美
笛卡尔哲学:二元论
• 二元论的特点:这说明二元论不可能保 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 位,必然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 二元论在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时,只能 把思维的能动性看作是二者统一的最后 原因,因此,存在和思维只能在思维的 基础上达到统一,如笛卡尔的上帝概念。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了。
在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表
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 否定的辩证法思想。 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发展 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 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辩证法的含义
• 原意是辩论、诡辩,来自古希腊传统的 思维方式 • 所谓辩证法就是将不同的东西综合在一 起的方式。 • 事物因为自身蕴含着差别和矛盾而自我 运动,他不断克服自身的矛盾,不断展 现自身中潜在的东西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 “火”是万物的 本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
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 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 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 的统一整体和过程。
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 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 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 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 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 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 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火水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联系的多样性
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 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 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C、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联。 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 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 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
第三讲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辩证法是研究和揭示世界的存 在状态的哲学理论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 法论。
唯物辩 证法的 总特征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和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一.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及其特点:
1、联系的涵义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相互作用类型
物质主体
电磁相互作用
带电体和磁体
引力相互作用
一切实体
强相互作用
强子(介子和重子)
弱相互作用
轻子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 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 正确反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核心和实质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
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
的含义:
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 部各要素 之间的既 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
(二)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1)同一 性:相互 吸取,相 互转化。
(2)斗争 性:推动 矛盾双方 力量对比 发生变化
(三)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同
相互依存
一
性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斗 争 性
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
1、联系的涵义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 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 系之中。
1、联系的涵义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就是 物质世界本身,是物质世界所 固有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我们不能追溯到 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 的地方。” 恩格斯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 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 的。在特定条 件下,石头与 战争就联系起 来。
电影《英雄儿女》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条件又是多样 的、可变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
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 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 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 进性的运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我们应当永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 升性的运动。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
联系的客观性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A、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 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 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 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
(2)联系的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 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 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
联系的多样性
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 上,这是苹果与地球 之间的必然联系;但 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 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 联系。
(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 化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 物的外部联系。 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 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 物的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 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来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 且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 化
联系形式与运动形式是同一个相互
作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侧面。
从过程看
某种关系的确立
相互 作用
从结果看
某种运动的发生
发展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 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 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 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 势。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