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解说词
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国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东临海洋,南接热带,北面高山大川,西部则有广袤的草原和戈壁。
第一季的这部纪录片,将会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
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的古代文明,了解它的历史和传统;看到现代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的美景,从西藏的雪山到黄河的河谷,从长江三峡到南海的海滩,这里的自然风光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还将会了解中国的人民和文化,从大城市到乡村,从宫廷到民间,我们将会看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以及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习俗。
这部纪录片将会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探索这个国家的神秘与魅力。
无论你是来自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这部纪录片都将会让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看到这个国度的美丽和多样性。
- 1 -。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观后感:纪录片《中国》《中国》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全片以深情细腻的镜头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观影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的壮美景色,也对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智慧深感敬佩。
以下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个人观后感。
1. 自然环境的壮美《中国》充分展示了中国大陆的雄奇山脉、广袤的草原、辽阔的河流以及各个地域独有的自然景观。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展示的长江、黄河和珠穆朗玛峰等地标性的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然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向往和保护意识。
2. 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古老而神奇的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努力。
观看这些景观的同时,我也被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并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人民生活的真实展示《中国》以真实的记录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从农村的劳作、城市的繁忙,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纪录片展示了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观影过程中,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勤劳、坚韧和乐观,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真实而细腻的记录方式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心态和价值观。
4. 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挑战纪录片中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科技、城市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我被中国人民在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深震撼。
然而,纪录片也不回避中国面临的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等。
这让我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改革表示钦佩。
总的来说,纪录片《中国》通过丰富多样的画面,展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民生活和未来发展。
观后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深感敬佩。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深信中国一定能够应对面临的挑战,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中国》第一季第五集观后感
《中国》第一季第五集观后感《中国》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纪录片系列,第一季第五集以中国古代科技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和对世界的影响。
本集通过详实的历史考证和精彩的图像呈现,让我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感自豪。
本集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和船舶建造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丝绸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发明之一,通过对蚕丝的培育和纺织工艺的创新,中国人创造了精美的丝绸制品,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而船舶建造技术的发展,则使中国人能够远渡重洋,将丝绸带到世界各地。
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无疑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得重要地位,并且对全球的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丝绸和船舶,本集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其他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能够传播更广,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火药的发明,则将战争形态彻底改变,对军事力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指南针则成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突破,为世界地理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些科技成就的背后,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科技进步上的卓越能力。
与其他纪录片不同,《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片面赞美中国的电视节目,更注重科学的论证和历史的考证。
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现场考察,本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真实面貌。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之处,也了解到了这些科技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
此外,《中国》还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过程展现给观众。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努力和智慧,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热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季第五集以其严肃的态度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和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之处,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解读纪录片《中国》--以文化翻译为视角
解读纪录片枟中国枠———以文化翻译为视角李建凤1倡 刘长安2倡1.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2.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摘要】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枟中国枠的最终命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它夹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认可。
文化是现实的符号表征,如若符号的解读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发生文化间的冲突。
在此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标榜以“异质”旁观者的姿态客观纪录的枟中国枠为何遭到中西方观众的一致抵制。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意识形态;符号化;文化翻译一、前言“这是发生在威尼斯的事情:中国政府抗议纪录片枟中国枠在凤凰影院上映,而意大利政府也是极尽可能地阻止该影片的放映,但是威尼斯艺术展览局以信息权和艺术表达权为武器进行艰难抵制,最终被迫在奥林匹亚影院上映。
这个是针对安东尼奥尼个人的戏剧,这位反法西斯主义的艺术家,因为尊重和同情来到中国,却被指控为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受惠于苏修和美帝的反革命,遭受着八亿人的憎恨。
”[1]枟中国枠一开始就是以一种温暖而诚挚的态度参与到中国人的伟大事件之中,安东尼奥尼是作为“带着摄像机”的西方旅行者在中国所拍摄的电影日记,他坦言:“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记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从他的拍摄技巧来讲,这是一次公正的行为,最终给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影片所展示的人情味和宁静感溢出了固有的西方宣传图式。
而同样一部片子被中国人看作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敌对行为,是对中国人的羞辱。
二、文化符号编译的不对称有必要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枟中国枠,张开一个人所有的人类学触角,时时保持高度的自省:语言和文化在不同的国度或社会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文化是现实的符号表征和升华,不同的环境催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思想。
詹姆斯·凯瑞曾说“人类的思想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不容置疑的图谱(科学)这样的产物中,而是人们应用于经验的阐释,是对形形色色意义体系的建构”。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在观看完纪录片《中国》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成就。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文字,展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和进步。
第一部分:自然风光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包括壮美的山川、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和壮观的河流等。
其中,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壮美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纪录片还介绍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第二部分:人文景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国的古建筑、文物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景观。
例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等。
这些景观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三部分:科技创新纪录片中介绍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进步。
例如,中国的高铁、5G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四部分: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例如,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等。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通过观看纪录片《中国》,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和进步。
同时,也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和魅力,也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摘要:
一、纪录片《中国》简介
二、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1.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
2.纪录片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3.激发爱国情怀,提高文化认同
4.传播中国形象,增强国际交流
正文:
纪录片《中国》是一部展现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和现代发展成就的历史纪录片。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底蕴、人物故事等进行深入剖析和呈现,让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祖国。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纪录片中所展现的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重要性。
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纪录片,而是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亮点,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感悟这段历史。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激发起我们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化认同。
纪录片《中国》中的历史文化价值让人叹为观止。
从史前文明到夏商周,再到唐宋元明清,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文化成果都得以详细展现。
片中还穿插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遗址、艺术品等,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部纪录片无疑是一部展现我国历史文化魅力的佳作。
同时,纪录片《中国》传播了中国形象,增强了国际交流。
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和呈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纪录片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讲述了中国故事,使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家。
总而言之,纪录片《中国》是一部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提高文化认同。
同时,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增强了国际交流。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纪录片《中国》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影片,通过生动的图像和真实的故事,深刻展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也让我对这个国家更加钦佩和敬重。
首先,纪录片详细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一直扮演着世界交流的桥梁角色。
影片展示了中国众多的世界遗产和文化瑰宝,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建筑技艺,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和繁荣的见证。
通过观看这些片段,我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底蕴。
其次,纪录片还关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变革。
从片中展现的现代化城市到农村的变迁,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力量。
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忙的交通和繁荣的商业区向我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示了乡村的美丽田园风光和农民们勤劳耕作的场景。
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纪录片还着重介绍了中国的自然风光。
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奇特的地貌,中国都拥有着无穷的自然之美。
从大熊猫的栖息地到壮阔的长江流域,从神秘的西藏高原到美丽的桂林山水,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元、充满活力并充满了自然奇观的中国。
尤其他片段展示的黄山、张家界等自然景点更是令人陶醉其中,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内心的宁静。
纪录片在展示中国的同时,也深入报道了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影片揭示了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这一点提醒我们,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有持续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总的来说,纪录片《中国》给予了我对中国的全新认识和深入了解。
通过片中的影像和故事,我看到了中国的壮丽山川、灿烂文化和一代代人民的奋斗历程。
这部纪录片不仅令人触动,而且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愿望。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这部纪录片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中国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产业和城乡变迁等多个方面。
该片引用了许多台词、图片和音乐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的祖国历史和现在。
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
该片中,很多台词令我深刻印象,其中“让我们的孩子过
上好日子”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
而这也是中国愿意奋斗和
拼搏的源泉。
此外,画面的表现方式也很精彩,如悠远的长城和神奇的秦始皇兵马俑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音乐也配得非常好,极富感染力,可以带着我们进入人心和精髓。
影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欣赏视野的拓展和美妙感受,更是对自己及祖国未来的启示。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记祖国前人血汗的付出,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而我们的国家也必须稳扎稳打地前行。
总之,这部纪录片从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产业和城乡变迁等诸多方面,使我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祖国,并让我充满自豪和信心。
我也坚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必将迎来新的更好发展未来。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纪录片《中国》是一部引人入胜、展现中国庞大而多元文化的精彩之作。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观看《中国》纪录片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第一部分:历史传承与文化瑰宝纪录片《中国》以令人惊叹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现代的现象级城市,它勾勒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辉煌历程。
影片首先介绍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包括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的传入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通过展示中国的壁画、陶瓷和古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着,影片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自然奇观和地理特色。
从泰山的壮丽山峦到乌鲁木齐的辽阔戈壁,从珠穆朗玛峰的雄伟到长江的壮丽,每一个场景都令人惊叹。
这些景观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也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第二部分:社会变革与科技突破纪录片《中国》还展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突破。
通过讲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动态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对中国互联网和高科技产业的描绘。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纪录片,我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努力,这也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人民生活与社会关切影片最后一部分关注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关切。
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福利体系,让观众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那些努力奋斗的学生和教师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医疗保障、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的关切,这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进步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总结与展望纪录片《中国》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中国,它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纪录片《中 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最近看了纪录片《中国》,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心里头那叫一个澎湃!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
它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也不是生硬地罗列一堆史实,而是用一种特别生动、特别吸引人的方式,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片中对于唐朝的展现。
那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唐朝的长安城,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街道宽敞得能并排跑好几辆马车,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什么卖丝绸的、卖瓷器的、卖珠宝的,应有尽有。
走在街上,能听到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出炉的包子嘞,皮薄馅大!”“上好的丝绸,快来看看呀!” 那声音,有高有低,有粗有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乐。
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有穿着华丽锦袍的达官贵人,也有穿着粗布麻衣的平民百姓。
女人们的妆容精致极了,那眉毛画得像弯弯的月牙,脸上涂着胭脂,嘴唇点着口红,走在路上一颦一笑都透着风情。
男人们有的束着发,有的戴着帽子,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当时的长安城,不仅是国内的商业中心,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节纷纷涌入。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他们带着稀奇古怪的货物,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在市场上和中国人讨价还价。
他们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简直是爱不释手,眼睛里满是惊叹和羡慕。
唐朝的文化也是极度繁荣。
那些文人墨客,在酒肆里吟诗作对,挥毫泼墨。
诗仙李白,他喝得醉醺醺的,却能出口成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豪迈的气势,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杜甫,他忧国忧民,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让人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忧民之心。
唐朝的艺术也是登峰造极。
那些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还有那栩栩如生的雕塑,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
观看《中国》观后感
观看《中国》观后感观看《中国》纪录片观后感《中国》纪录片是一部生动展现中国国土、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作品。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结合自身观影体会,详细描述我对《中国》纪录片的观后感。
一、国土之美《中国》纪录片首先展示了中国的国土之美。
中国辽阔的国土让我感受到了多样的自然景观。
从广袤的大漠到巍峨的高山,从壮丽的长江到秀美的西湖,每一处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美丽。
例如,片中展示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令人陶醉其中。
同时,纪录片中也提到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让人深感中国人民对国土的珍爱和对环境的呵护。
二、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国》纪录片通过穿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生动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
例如,片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长城,以及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令人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底蕴。
三、经济的腾飞《中国》纪录片还生动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的巨大成就。
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的工业园区、高铁、智能科技等众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例如,片中可见中国的工程技术在全球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制造的高铁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骄傲。
同时,纪录片还提到了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令人感到中国的经济崛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社会的变迁《中国》纪录片还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从传统医药到现代医学的改革、从家庭观念到性别平等的进步,片中展现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改变。
例如,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
通过观看《中国》纪录片,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
从国土的壮美到历史的悠久,从经济的腾飞到社会的变迁,中国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底蕴吸引着世界的视线。
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说,我爱中国!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15分钟发言字数在许多场合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发言,对于演讲者来说,一个有效的演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我最近观看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中国》,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通过纪录片,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现代发展。
首先,纪录片以宏大的视角开始,展示了中国的壮丽自然风光。
从广袤的大漠到雄伟的高山,从流动的江河到古老的村庄,中国的自然之美使我心驰神往。
纪录片中的画面生动而壮丽,让我仿佛置身于这片土地上,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纪录片深入探索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古老的建筑到传统的手工艺,中国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我被纪录片中呈现的中国建筑群、寺庙和古老的文物深深吸引,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
更为令人激动的是,纪录片还展示了中国现代的发展壮丽景象。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从现代化的城市到高科技的工厂,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我被纪录片中展现的中国的科技成就和经济实力所震撼,这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
此外,纪录片还深入报道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从农民到城市工人,从学生到艺术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故事让我产生了共鸣。
通过纪录片,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拼搏和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中展现的贫困地区的改变和人民幸福的笑容令人动容,这让我深信中国人民正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体而言,纪录片《中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自然美景和悠久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现代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纪录片《中国》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片,更是一幅展示中国独特魅力的画卷。
它呈现了中国的多个方面,令人叹为观止。
在未来,我期待继续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探索这个令世界着迷的神秘国度。
纪录片《中国》,处处都是优质作文素材!
在《中国》里看中国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诗意满满的“复古中国色”是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的程度“唐诗圈顶流”李白“KPI狂人”张居正“背包客鼻祖”徐霞客......这部纪录片不管是文案还是人物写进作文都让格调瞬间飙升文案金句1.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2.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在走进浩瀚星空。
清风徐来,李耳长久伫立,一动不动。
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段令人遐想无限的故事,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光芒,一直照耀到今天。
3.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
4.进则儒,退则道。
就这样,儒与道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两重选择。
如果说,孟轲教导世人如何在世事沉浮之中保持赤子之心,那么庄周则为失意者开辟了一条心灵的归路。
5.当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
在那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
6.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众声喧哗的道路之争,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
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屹立,时代精神的火花始终闪烁着。
7.那些跌宕的事,那些起伏的情感,那些面临选择的困顿与坚定,烙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就是《中国》。
8.他们的洞见穿越了千年,他们的才华打败了时光。
9.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制度,有形的疆域,无形的思想。
10.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
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他们见证了——中国。
11.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地运行。
人间烟火,山河远阔。
盛唐,是一种风度,即便喝醉了,也是盛唐的风度。
12.那是一次短暂的相会,却让后世怀想了千年,那是一个飞扬的时代,勃发着无尽的朝气,那是一些有趣的灵魂,挥洒着智慧的机锋。
13.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创造历史的机会,主动的,或者被动的。
14.一千三百多年后,人们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掘出多份唐代的《放妻书》,无不惊叹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惊叹于整个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包容。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纪录片《中国》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自然景观的深入呈现,给观众带来了深思与感悟。
本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优美的摄影镜头和丰富的内容,全面展示了中国千年文明的辉煌以及当代中国的多样性与活力。
首先,本片选择了中国的重要历史节点作为开篇,带领观众回到古代的中国,首先展现了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接着探索了中国发展的历程。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科技的瑰宝,我们不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尊重和传承。
紧接着,纪录片转移到当代中国,呈现了魅力四溢的现代化城市和快速发展的经济。
通过对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介绍,如高速铁路、超高层建筑和科技创新,观众不仅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了直观的认知,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人民勇于创新、持续进取的精神。
此外,纪录片也关注了中国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片中翔实地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注重情感交流的一面。
同时,通过对农村生活和工人阶级的讲述,观众也能够真实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朴素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本片还投入大量的篇幅来展现中国的自然景观。
无论是广袤的高原草原、雄伟的山川河流还是原始的森林湿地,片中的自然景观都美得让人屏息。
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醒观众们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完纪录片《中国》,我深感作为中国人,我要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为中国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愿意向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纪录片《中国》以其精良的制作和内容设计,无疑为观众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中国画卷。
总之,纪录片《中国》让观众在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厚重与现代魅力。
通过片中的一幕幕画面,观众对中国的了解超越了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而是通过亲身经历的感受去感悟中国的传统与创新、尊重与进取、和谐与发展。
《中国》纪录片第一季第一季读后感
《中国》纪录片第一季第一季读后感《中国》纪录片第一季:历史之镜,文化之魂湖南卫视、芒果TV和伯璟文化联手打造的纪录片《中国》第一季,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这部纪录片从春秋到盛唐,通过12集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那段辉煌而丰富的历史。
每集约50分钟的时长,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每一个时期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那些影响深远的人物与故事。
从第一集《春秋》开始,纪录片就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
而随后的每一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各个方面。
例如,第2集《众声》中,我们看到了出身平民的墨翟,他对机械技术和自然科学的热爱与钻研,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那个时代的可能性与机遇。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更是对古代中华文明的一次深入挖掘。
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影响今日中国社会的深远因素,是如何在古代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历史并不是死板的、固定的,而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
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在为后来的历史打下深深的烙印。
纪录片采用了电影化的拍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气息。
同时,配合着精美的画面,纪录片还为我们带来了深入人心的旁白与解说,使得整部纪录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和人物,更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这个整体中,每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
总的来说,《中国》纪录片第一季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机会。
《中国》纪录片观看笔记第九集交融
《中国》纪录片观看笔记第九集交融一、多元文化的奇妙碰撞。
这一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啊!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就像五彩斑斓的拼图,拼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超美的画卷。
比如说那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汉族有热闹非凡的春节,大家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那氛围别提多喜庆了;而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像傣族的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祝福,那场面简直太欢乐啦,感觉整个世界都被欢乐填满了。
还有各地的建筑风格也是差异巨大。
北方的四合院,布局规整,四合院的大门一般都开在东南角,讲究个风水啥的,住进去感觉特别安稳;而南方的水乡古镇,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青石板路,白墙黑瓦,透着一股温婉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
不同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真的是太有趣啦。
二、饮食文化的交融魅力。
说到吃的,那更是让我垂涎欲滴啦。
中国的饮食文化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各地的美食汇聚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味蕾的狂欢派对。
北方人爱吃面食,像那炸酱面,筋道的面条配上浓郁的炸酱,再加点黄瓜丝、豆芽啥的,一口下去,超满足;南方呢,米饭是主食,还有各种精致的小菜,像粤菜里的肠粉,软软糯糯的,配上鲜美的酱汁,味道好极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美食也在不断交融。
就拿火锅来说吧,原本是四川重庆那边的特色,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火锅店,而且还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口味,有清汤火锅、番茄火锅,甚至还有海鲜火锅呢。
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热热闹闹的,边吃边聊天,这种氛围真的太棒啦。
三、艺术领域的交融之美。
艺术方面的交融也让我惊艳到了。
中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艺术形式,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京剧那华丽的服饰、精彩的武打场面,让人看了热血沸腾;越剧则是温婉细腻,演员们柔美的唱腔仿佛能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现代社会,这些传统艺术也在和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
比如说有些歌手会把京剧的唱腔融入到自己的歌曲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风格,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中国》是一部以史诗般的视角,窥探中华文明历史渊源的纪录片,内容涵盖从有人类存在到当今的历史,非常精彩。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古巴比伦时代的夏商周到清朝,以及当今在发展中的中国,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类文明的脉络和流变。
纪录片用惊心动魄的图片、激动人心的故事、让人动容的历史,全方位展示出中国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之中,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
此外,纪录片中还介绍了很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国观念、发展理念和文化建设,使我更加理解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封建社会发展到现代化社会的,更加自豪于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总之,通过观看《中国》,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中国的发展是一场伟大的奇迹,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我的国家责任,以及对中国更加热爱与自豪的心情。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400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400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让人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一个国家或一个历史事件,更可以引起观众对生活的思考,激发内心深处的感情共鸣。
《中国》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合作的纪录片,以小故事串连大历史,从多维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情感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令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接下来,我将就自己的观影体验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一、精致的电影制作和演员表现影片制作方面令人惊叹。
如随着华夏民族史的不断演变,观众们看到了大量极具艺术价值的文物和文化背景,这些资源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从西周青铜器到唐代佛教石窟,从元代“青花瓷”到文化大革命,影片以覆盖范围异常广泛的题材,令人赞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演员表现,他们形象栩栩如生,将电影情感和哲学表达的内容深入人心。
二、内容探究深度性电影在许多方面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清晰、深入、多维度的表现,充分参考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信仰、价值观和生存方式,与观众进行了情感和思想的共鸣,相当一部分观众深受影响并重点表达观感,意在不断探究历史本质,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历史的长河的壮阔。
三、听觉和视觉的有机结合电影中音乐、画面的运用也更加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叙事过程中,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直观感受。
当观众在画卷中欣赏山水之美和历史之韵,又被震撼于场景的魅力和时代的特征。
最出色的是片中的人声,音效,那温暖、沧桑、悲壮的声音激起了我的感情共鸣,给我带来了深刻而独一无二的口吻。
四、道理和启示《中国》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普及教育,它早在上映之前,就收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引起了荣誉总投。
电影所表现的深度探究了罕有的历史观点,并激发我们思考想象力而引发深入探究的兴趣。
无疑,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文明史的全面观感。
总而言之,《中国》成功地传达了史诗般的人民故事,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与历史,通过小故事展现以众多为一体的大历史,把历史与文化带入我们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在中意于1971年5月重新建交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出公函,希望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委托安东尼奥尼担任导演。
于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
就这样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纪录下许多当时中国的真实影像。
我们要先知道这部纪录片的大致内容。
纪录片《中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术,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
第二部分参观了林县的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和南京。
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导演安东尼奥尼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曾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
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安东尼奥尼在拍摄这部记录片时的视角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最平实的记录,这是一部全无敌意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
正如安东尼奥尼所说:“其实这不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家的电影,而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影片所记录的内容。
他们在拍摄时可以经过
和不可以经过的路线,是他们一行人在房间里和中国官员讨论了整整三天,最终惟一可以选择的“妥协”的拍摄路线。
而在镜头的选择上,导演没有聚焦宏大事物,即使有若干明显摆拍的可能,宣传的意味并未清晰直接体现。
中国的恢宏雄伟建筑,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国人文革期间的激昂斗志在片中没有浓墨重彩地突显,这是与传统的科教片和宣传片表现手法上相差最大的地方。
摄像机聚焦的是个体的人和群体,而不是物。
观众可以看出的是安排给外国人看的内容:那些学校、工厂、幼儿园、包括公园,人们整齐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儿童们天真烂漫,歌声清脆嘹亮。
纺织厂的女工们甚至在下班之后还不愿离去,她们自觉地在工厂院子里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形势。
影片最完整的段落之一,是通过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几乎像科教片那样详细周到,从如何将长长的银针插到产妇滚圆的肚皮开始,一直到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小生命。
在这个西方人眼中谜一样的国度里,蜿蜒的长城、方正的城楼、太极拳、街头武术、河水流经城市的苏州、交叉花园的窗棂,这些都得到了热情的、赞美般的表现。
然而这样一部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中国》,却使得安东尼奥尼在当时的中国遭到了未曾预料的批判。
对于安东尼奥尼的批判如暴风骤雨般而来:仅1974年2月和3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结集了一本200页的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
而这些文章都是在批判这样一些内容:
对于中国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屑一顾,而是偏重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这可以说是当时国人批判安东尼奥尼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系列批判文章中就提到“安东尼奥尼要拍什么‘偏远的农村’、‘荒凉的沙漠’、‘孩子的出生’、‘人的死亡’等等的计划”,“在镜头的取舍和处理方面,凡是好的、新的、进步的场面,他一律不拍或少拍,或者当时做样子拍了一些,最后又把它剪掉;而差的、落后的场面,他就抓住不放,大拍特拍。
”等等诸如此类。
片中导演大量地运用特写、近景和全景镜头表现个体的姿态、表情与动作。
特写镜头下,人物好像被放在放大镜下,一张张脸赤裸裸地暴露、充满你的眼球,人物的内心意识世界给你最直接最大的冲击,空洞茫然、虚无恐惧或者是简单地没有意义。
而对人物的全景描写则表现在对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内拥挤着探出头来的乘客,整齐列队高喊口号向农场行进的学生等等的形象的对焦。
这里,个体的人物不再代表个体,而仅仅是群体中的一些符号,每个个体都只是同一单调的渺小形象,像被世界吞没的感觉。
我们观看这样一部纪录片就必须联系当时的中国历史,并加以个人的深刻的思考。
只要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对单个个人表情的特写,还是对集体行为的刻画,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之感丝毫不能提起,更多的是揪心的悲凉,以及悲哀后的思考。
在文革期间政治高压控制下,人们的思想也受到强势地钳制,几乎全国上下一个思想取代了近十亿人们的思想,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面对这样的威胁和恐惧,人们表现出来的面无
表情和思维空洞似乎并不难以理解。
人们没有了本该丰富的表情,没有了自我发展空间,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在思想上被阉割了。
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达到当时政府官员所期许的对国家歌功颂德的初衷;在后人看来,也不免让人心生悲哀、备感沉重。
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向世界展示了文革中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社会,是在文化和文明被无情摧残的文革时期,少有的国人生活真实深刻的影像记录。
同时,也填补了“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留给我们的记忆有很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