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传递过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

化工传递过程讲义

《化工传递过程》讲稿【讲稿】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4学时)传递现象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递过程:物理量(动量、热量、质量)朝平衡转移的过程即为传递过程。

平衡状态:物系内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如速度、温度、组分浓度等不存在梯度。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三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传递过程的研究,常采用衡算方法。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流体: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微元体:任意微小体积。

流体质点:当考察的微元体积增加至相对于分子的几何尺寸足够大,而相对于容器尺寸充分小的某一特征尺寸时,便可不计分子随机运动进出此特征体积分子数变化所导致的质量变化,此一特征体积中所有流体分子的集合称为流体质点。

可将流体视为有无数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一、静止流体的特性(一)流体的密度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

对于均质流体 对于不均质流体点密度dVdM d =ρ *流体的点密度是空间的连续函数。

*流体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

流体的比体积:单位流体质量的体积。

MV =υ (二)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密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称为可压缩流体。

(气体)不可压缩流体: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液体)(三)流体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压强,静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A P p =(四)流体平衡微分方程1.质量力(重力)单位流体质量所受到的质量力用B f 表示。

在直角坐标z y x ,, 三个轴上的投影分量分别以 X ﹑Y ﹑Z 表示。

B F V M =ρ2.表面力:表面力是流体微元的表面与其临近流体作用所产生的力用Fs 表示。

在静止流体中,所受外力为重力和静压力,这两种力互相平衡,利用平衡条件可导出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916:16化工传递过程基础黄山学院化学系首先分析x 方向的作用力,其质量力为由静压力产生的表面力为XdxdydzdF Bx ρ=dydz dx x p p pdydz dF sx ⎪⎭⎫ ⎝⎛∂∂+-=12(五)流体静压力学方程流体静压力学方程可由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导出。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计算:在流动截面上任取一微分面积dA,其点流速为ux,则通过该微元面积 的体积流率dVs?通过整个流动截面积A的体积流率Vs?
求解: 1.体积流率定义式: 2.体积流率积分: 3.质量流率(w):
?A
A
w Vs
主体平均流速(ub): 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
x方向微分平衡方程:
p X x
y方向微分平衡方程:
p Y y
p Z z
自己推?
z方向微分平衡方程:
※ 静止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fB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力

p
静压力梯度
重要
(五)流体静压力学方程
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p X x
p Y y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

一、化工研究的基本问题?

精馏段操作线 平衡线
过程的平衡和限度 –《化工热力学》 过程的速率和实现过程所需要的设备
• 化学反应速率和设备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工程》 • 物理过程速率和设备 – 《化工传递》和《化工单元操作》 提馏段操作线
图0-1 McCabe-Thiele图
2
※ DAB:质量扩散系数
AB D
m2 = s
※ d(ρA/dy):质量浓度梯度
A kg 3 y m m
重要
(质量通量)= —(质量扩散系数)x (质量浓度梯度)
二、动量通量、热量通量与质量通量的普遍表达式
(通量)= —(扩散系数)x (浓度梯度)
dux dy
动量通量
dt dy
热量通量
d dy
质量通量
通量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PPT(共 63张)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PPT(共 63张)

传递方式:由微观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传递为分子传递; 依靠宏观的流体质点的运动造成的传递,称为湍流传递。
传递过程的大小常用传递速率或通量(传递量/m2 s)描述。
第一节 分子传递条件下传递通量的通用表达式
一、质量通量
jA
DAB
dA
dy
式中:jA—A的质量通量,kg/(m2·s); DAB —A的扩散系数,m2/s;
A
A 2
A 1
u c H o ds A H 2 u d H A 1 u d (w A)H
A
因而:
A 2
A 1
2 1 (w b 2) ug (w ) z (w) H d d t E q W s
称为化工连续稳定流动系统的总能量衡算方程式。
对体系总摩尔流量衡算:
w 2 ' xi2 w 1 'xi1
dM i' d
R i'
R 其中生成速率 ' 和 i
Ri' 的计算方法是: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为: bA BA + bB BB + ……+ bi Bi + ……=∑bi Bi =0
同时规定:产物的 bi >0,反应物的 bi <0 。
w2 w1ddM0
3、有化学反应时的质量衡算
在控制体内当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则有产物生成,因此产物的生成速率
应加入到衡算中。此时各组分的量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相应变化,因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当量相等,故采用摩尔流量单位计算方便。
对组分i的摩尔流量衡算: w2 ' xi2w1'xi1ddM i' Ri'
1
ub

化工传递过程总复习

化工传递过程总复习

动量传递设备
01
泵与风机
泵与风机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动量传递设备,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根
据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的不同,泵可分为离心泵、往复泵、旋转泵等;
风机可分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
02
搅拌设备
搅拌设备是化工生产中用于混合、分散、传热和传质等操作的重要设备
。根据搅拌器的结构形式和搅拌原理的不同,搅拌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
对流传质的驱动力
对流传质的驱动力可以是压力差或浓度差等。
吸附与吸收
01
吸附的定义
吸附是指物质在相界面上的浓集 现象,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两种类型。
吸收的定义
02
03
吸附与吸收的应用
吸收是指物质从一个相态进入到 另一个相态中的过程,如气体被 液体吸收等。
吸附和吸收在化工过程中有广泛 应用,如分离、纯化、储存和催 化等。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定义
01
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
为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基本公式
02
牛顿冷却公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与
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的温差成正比。
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
03
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或湍流)、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
度、导热系数等)、固体壁面的形状和尺寸等。
设备安全性评估
传递过程原理可以用于评估化工设备的安全性。例如,通 过分析管道内的流体流动和压力分布,可以预测管道的破 裂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传递过程原03
工艺条件优化
通过分析工艺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可以 优化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例如,在反应过程 中调整温度、压力和物料配比等参数,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和选择性。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ppt 63页)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ppt 63页)
3、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递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动、热、质量, 各量的传递方向均与该量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故普遍式中加“-”号。
第二节 湍流传递条件下传递通量的通用表达 式
一、涡流传递的通量表达式
在湍流流体中,质点的脉动、混合和旋涡运动,使动、热、质量的传
递程度大大加剧。仿照分子传递的方程式,1877年Boussinesq提出了涡流
d (ux )
dy
——在y方向上的动量浓度梯度,kg m / s m

“-”表示动量通量的方向与动量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动量朝着速度降 低的方向传递。 动量通量 = -动量扩散系数×动量浓度梯度
四、动量通量与剪应力
两层流体以ux1和 ux2向前运动,且分子运动引起分子在流层间交换。若质 量为m的流体从1层跳到2层,动量由mux1 增到 mux2 ,同时质量为m的流体 从2层下到1层,动量由mux2减少到 mux1 。从宏观上表现为1层受到2层的 推力,2层受到1层的阻力,动量交换的结果产生了剪应力。
d (cpt)
dy
——在y方向上的热量浓度梯度,
J
/ m3 m

“-”表示热量通量的方向与热量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热量朝着 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热量通量 = -热量扩散系数×热量浓度梯度
三、动量通量
dux d (ux ) d (ux )
dy dy
dy
式中:τ——动量通量(kg·m/s)/(m2·s);ν ——动量扩散系数,m2/s;
传递方式:由微观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传递为分子传递; 依靠宏观的流体质点的运动造成的传递,称为湍流传递。
传递过程的大小常用传递速率或通量(传递量/m2 s)描述。
第一节 分子传递条件下传递通量的通用表达式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

计算:在流动截面上任取一微分面积dA,其点流速为ux,则通过该微元面积 的体积流率dVs?通过整个流动截面积A的体积流率Vs?
求解: 1.体积流率定义式: dVs uxdA
??
2.体积流率积分: 3.质量流率(w):
Vs uxdA
A
w Vs
主体平均流速(ub): 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
单位:SI单位和物理单位
SI单位制:

u /
y

N / m2 m/s

N s m2

Pa s
m
物理单位制:

u / y

dyn / cm2 cm / s

dyn s cm2

g cm s

P(泊)
cm
特性: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f T , P

ux
y



kgm/ s m3 m

重要
(动量通量)= —(动量扩散系数)x (动量浓度梯度)
(二)热量通量
q k d cpt d cpt
A cp dy
dy
※ q/A:热量通量

q A

J m2
s

p Y
y
z方向微分平衡方程:
p Z
z
自己推?
※ 静止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fB
p
重要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力 静压力梯度
(五)流体静压力学方程
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p X p Y
x
y
p Z
z
质量力:X = 0,Y = 0,Z = - g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题--简答题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题--简答题

传递过程原理复习题(2013)1.何为“连续介质假定”,这一假定的要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何种条件下流体可处理为连续介质。

2.如何理解“三传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内在的了解”的说法?试从分子传递的角度阐述三传的共性。

3.试解释流体力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两种分析观点。

采用上述两种分析观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陏体(拉格朗日)导数,其物理意义如何? 以气压测试为例说明全导数,偏导数,陏体导数各自的含义。

5.试解释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如何依据特定条件对连续方程进行简化。

6.试从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sn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经简化推导出描述垂直于重立方向的单向稳态层流流动的方程形式。

并对无限大平行平板间的剪切流和库特流进行求解。

7.何为惯性力,何为粘性力,为何爬流运动中可忽略惯性力,而当1R时却不能忽略粘性力的影响。

e8.何为流函数,何为势函数,二者间存在何种关系,理想流体的有势无旋流动的条件如何。

9.边界层学说的内容如何,什么是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临界距离,临界点前后边界层有何异同,试以流体进入圆直管流动为例解释曳力系数以及传热、传质系数沿程变化规律。

10.什么是边界层分离,发生边界层分离的原因以及对流动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11.如何依据数量级比较法从N-S方程出发推导出普兰特层流边界层方程,如何估计边界层厚度。

12.边界层内不同区域中传递机理有何区别,总结比较三种传递现象中下列内容的异同。

①边界层及边界层方程。

②边界层的求解方法与结果。

③无因次准数及其物理意义。

13.发生湍流的原因是什么,湍流有何特点,如何进行时均化处理,如何对湍流进行描述。

14.什么是雷诺应力,其与粘性应力有何区别,如何得到雷诺方程。

15.何为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边界条件分为几类,毕渥准数Bi对导热计算有何意义。

16.若25℃的常压空气以6m/s的流速流过平板壁面,试指明距平板前缘0.15m处边界层内流型,求出边界层厚度。

若流体与壁面同时存在传热与传质,如何求出热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厚度,并求出局部及平均传热、传质系数。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总结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总结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总结化工传递过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它是研究化学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传递现象的学科。

化工传递过程包括物质的传质、热传、动量传递等。

在化学工程中,化工传递过程是实现化学反应和物料加工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化工传递过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传质、热传和动量传递。

一、传质传质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现象,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之间的传递。

传质过程是化学反应、物料加工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质的速率取决于传质物质的性质、传质界面的性质、传质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

1. 传质的基本概念传质过程可以分为扩散、对流和传递过程的组合。

扩散是指物质通过分子扩散的方式在不同相之间传递,其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对流是指物质在流体中的传递,其速率与流体速度成正比。

传递过程是扩散和对流的组合,其速率取决于扩散和对流的贡献。

2. 传质的速率传质速率可以用传质通量来表示,传质通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传质界面的物质量。

传质通量可以用菲克定律来计算,菲克定律是指在扩散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物质的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与传质物质的性质和传质界面的性质有关。

传质速率还可以用对流传质公式来计算,对流传质公式是指在对流过程中,传质通量与速度梯度成正比,与流体的性质和传质界面的性质有关。

3. 传质的机理传质的机理包括分子扩散、对流传递和物理吸附等。

分子扩散是指物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在不同相之间传递。

对流传递是指物质在流体中的传递,其速率受到流体的速度、流动方式、物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吸附是指物质在传质界面上的吸附现象,吸附物质的性质、传质界面的性质等因素会影响吸附的速率。

二、热传热传是指热量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现象,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热传过程是化学反应、物料加工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热传的速率取决于热传物质的性质、热传界面的性质、热传系统的温度、压力等因素。

1. 热传的基本概念热传过程可以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知识
化工传递过程重点探讨物理过程进行的速率及其 传递机理,动量、热量、质量传递过程的类似性。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述
体系内部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存在梯度时的状态称为
不平衡状态。任何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物系都有向平衡状态转 移的倾向,这些物理量朝平衡方向转移的过程称传递过程。 质量传递指物系中的组分由高浓区向低浓区扩散或通过相界 面的转移;热量传递指热量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的转移;动量 传递则是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动量由高速区向低速区的转 移。
第二章 总动量、总热量、总质量衡算
在化工中需对系统或某一过程的总动量(对过程包含的力进行分析)、 总热量(了解过程热量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关系)、总质量(掌握过程物 料的变化)进行衡算,为研究动、热、质量传递和单元操作的基础,同时 对推导微分动、热、质量衡算也有指导作用(依据定律相同)。
前提:规定衡算范围、基准和对象。在流动过程,通常将进行总衡算 时所 限定的空间区域称为控制体,包围此空间区域的边界面称控制面。
流传r递的通 量d(表u达x式) :
dy
qe
H
d(cPt)
dy
jAe
M
dA
dy
其中:涡流扩散系数ε、εH 、εM 非流体物性参数,与流动条件有关。
二、湍流传递的动量、热量、质量通量表达式
t r
()d(ux)
dy
qt qqe(H)d(dcPyt)
jAtjAjA e(DAB M)ddAy
因此,不仅层流时的三种传递过程之间具有类似性,而且湍流时的三 种传递过程之间也具有类似性,同时层流与湍流传递过程之间均具有类似 性。故可采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动、热、质量传递过程,在许多场合可用类 似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动、热、质量传递过程的规律。
3、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递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动、热、质量, 各量的传递方向均与该量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故普遍式中加“-”号。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化工传递过程 —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
d dθ
∫∫ u ( ρu)conαdA
A
∫∫∫ ρudV
V
+ ∫∫ u ( ρu)conαdA
A
d dθ
∫∫∫ ρudV
V
在x、y、z三方向的分量
• ∑Fx= ∫∫
A
d u x ( ρu )conαdA + dθ d u y ( ρu )conαdA + dθ d u z ( ρu )conαdA +dθ
A
①为正时,有质量的净输出; ②为负时,有质量的净输入; ③为0时,无质量输入和输出。
简单情况
∫∫ ρuconα .dA= A
∫∫ ρucon α .dA+
A1 A1 A2
∫∫ ρuconα .dA
A2
= - ∫∫ ρudA + ∫∫ ρudA = ρ2ub2A2 — ρ1ub1A 1 ρ2ub2A2 — ρ1ub1A1 +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相似
• 形式相似:
du x τ = −µ dy
q dt = −k A dy
j A = − DAB
dρ A dy
– 各过程所传递的物理量与其相应的强度梯度成正比; – 沿负梯度(降度)的方向传递; – 各式的系数(µ、α、DAB)只是状态函数,与传递 的物理量或梯度无关(传递性质和速率的物性常 数)。
∵ H=U+pv ∴
= q-Ws*
dEt u2 ∫∫ ρuconα .( H + 2 + gz +)dA + dθ A
= q-Ws*
总动量衡算
• 动量守恒:系统的动量变化速率等于作 用在系统上,方向为净力方向的合外力 • 牛顿第二定律: F=ma=m*(u2-u1)/∆t • 动量 mu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简答题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简答题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简答题1、如何从分子传质和边界层理论两个角度理解三传之间存在的共性答:(1)通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2)动量、热量、和质量的扩散系数的量纲相同,其单位均为m2/s(3)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递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动量、热量和质量各量的量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故通量的表达式中有一负号。

边界层理论:速度、温度、浓度边界层的定义是类似的,它们均为流动方向距离x 的函数。

设流体流动方向为x 方向,垂直壁面的方向为y 方向。

(1)在边界层内(y <δ),受壁面影响,梯度大,不可忽略粘性力、法向热传导或法 向分子扩散。

(2)在层外主流层(y>δ),梯度基本不变,可以忽略粘性力、法向热传导或法向分扩散。

(3)通常约定:边界层的厚度为达到主体浓度99%是流动方向距离距离x 的长度。

2、以雷诺类似律为例说明三种传递现象之间的类似。

答:设流体以湍流流过壁面,流体与壁面间进行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

雷诺假定,湍流主体一直延伸到壁面。

设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 ,流体与壁面间所交换的质量为M 。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交换的动量为;;由:又:得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交换的热量为由: 所以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交换的组分A 的质量为 由联立得 ;3、简述流体流动的两种观点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方法。

答:欧拉观点:着眼于流场中的空间点,以流场中的固定空间点(控制体)为考察对象,研究流体质点通过空间固定点时的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然后综合所有空间点的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得到整个流场的运动规律拉格朗日观点:着眼于流场中的运动着的流体质点(系统),跟踪观察每一个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及其速度、压力等量随时间的变化。

然后综合所有流体质点的运动,得到整个流场的b u f M ρ2=)(s b s b u u M Mu Mu s -==-τ22b u f s ρτ=0=s u ()b b p p s p s q Mc t Mc t Mc t t A -==-()q h t t s b A=-/pM h c =)(As Ab As Ab A c c c c M M M N -=-=ρρρ)(0As Ab A c c c k N -=0cM k ρ=02b P c f h M u k c ρρ===运动规律4、体系的温度函数为t=f(,x,y,z),写出温度函数t对时间的偏导数、全倒数以及随体导数,并说明其各项的含义。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式中,p0 为饱和蒸气压,mmHg;t 为温度,℃ 试将上式换算成 SI 单位的表达式。 1-6. 黏性流体在圆管内做一维稳态流动,设 r 表示径向、y 表示由管壁指向中心 的方向。 已知温度 t 和组分 A 的质量浓度ρA 的梯度与流速 ux 的梯度方向相同, 试用 “通 量=-扩散系数³浓度梯度”形式分别写出 r 和 y 两个方向动量、热量和质量传 递三者的现象方程。 1-7. 运动黏度为ν、 热扩散系数α 和扩散系数 DAB 分别用下述微分方程定义:
的过程,导出 y 方向和 z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式,即
2-12. 某黏性流体的速度场为 u=5x2 yi+3xyzj−8xz2k 已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 0.144 Pa² s , 在点 (2, 4, –6) 处的法向应力 τyy = −100N / m2,试求该点处的压力和其他法向应力与剪应力。 2-13. 试将柱坐标系下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在 r、θ 、z 3 个方向 上的分量方程简化成欧拉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在 3 个方向上的分 量方程。 2-14. 某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长的正方形截面的水平管道中做稳态层流流动, 此正方 形截面的边界分别为 x= ±a 和 y= ±a。有人推荐使用下式描述管道中的速度分 布:
2
化 工 传 递 过 程 原 理
肖 国 民
(1)若加水的温度为 82℃,试计算混合后水的最终温度; (2)若加水温度为 27℃,如容器中装有蒸汽加热蛇管,加热器向水中的传热速 率为
式中 h =300W/(m2²℃) ;A =3 m2;tv=110℃,t 为任一瞬时容器内的水温。试 求水所达到的最终温度。 1-16. 处在高温环境下的立方形物体,由环境向物体内部进行三维稳态热传导, 试用微分热量衡算方法导出热传导方程。设物体的热导率为 k,其值不受温度变 化影响。 1-17. 流体流入圆管进口的一段距离内的流动为轴对称沿径向 r 和轴向 z 的二 维流动, 试采用圆环体薄壳衡算方法,导出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进口段稳态流动 的连续性方程。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
(2)固体的应变与应力的作用时间无关,只要不超过弹性 极限,作用力不变时,固体的变形也就不再变化,当外力去除 后,形变也就消失;对于流体,只要有应力作用,它将连续 变形(流动),当应力去除后,它也不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1流体的定义和特征
液体和气体虽都属于流体,但两者之间也有所不同。液体的 分子间距和分子的有效直径相当。当对液体加压时,只要分子 间距稍有缩小,分子间的排斥力就会增大,以抵抗外压力。所 以液体的分子间距很难缩小,即液体很难被压缩。以致一定质 量的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并 且由于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液体有力求自己表面积收缩到最 小的特性。所以,当容器的容积大于液体的体积时,液体不能 充满容器,故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总保持一个自由表面,通 常称为水平面。
1.4 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 流体力学是继《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
力学》之后开设,同时又成为学习许多后续专业课 程计算流体力学和从事专业研究的必备基础。
• 高等数学要求复习掌握:微分(偏导数、导数)、 积分(曲面积分、定积分、曲线积分)、多元函数 的泰勒公式、势函数、微分方程。
• 理论力学要求复习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 定律、动量定律。
• 两个相邻流体层的动量传递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2.热量传递过程: • 物体各部分存在温度差,热量由高温区向
低温区传递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3. 质量传递:当体系中的物质存在化学势差 异时,则发生由高化学势区向低化学势区 域的传递
• 化学势的差异可以由浓度、温度、压力或 电场力所引起。常见的是浓度差引起质量 传递过程,即混合物种某个组分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区扩散
平衡过程和传递过程
• 传递过程:物理量向平衡转移 • 平衡状态:强度性质的物理量不存在梯度

《化工传递过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化工传递过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化工传递过程》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脉动速度的时均值为(C)A 时均速度B 正值C 0D 负值2、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描述黑体辐射与物体热力学温度的(D)次方成正比A 1B 2C 3D 43、无界固体壁面上的稳态湍流主体速度分布形状为(D)A 均匀分布B 线性分布C 抛物线D 对数4、体系内部存在热传递是因为存在(C)A 浓度梯度B 动量梯度C 温度梯度D 速度梯度5、不可压缩流体平壁面间稳态层流流动速度分布方程形状为(A)A 抛物线B 线性C 对数D 均匀分布6、连续介质的假设不适用于(C)A 非牛顿型流体B 温度很高的流体C 内压极低的气体7、采用拉格朗日分析观点考察流体运动时,流体的(B)A 体积固定,质量变化B 质量固定,体积变化C 体积质量均变化8、给出所有时刻物体端面处的导热通量的边界条件类型是(B)A 第一类边界条件B 第二类边界条件C 第三类边界条件D 混合边界条件9、计算细微颗粒在流体中所受外力的斯托克斯方程的应用前提是粒子处于(B)沉降过程中A 加速B 匀速C 保持不变10、导热系数的单位是:(C)A W/(m2.K)B W/m2C W/(m?K)11、竖直平壁面上的降落液膜流动速度分布方程形状为(A)A 抛物线B 线性C 对数D 均匀分布12、不可压缩流体是指(C)A 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变化的流体B 密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流体C 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13、湍流强度用I值来表征,I值越大湍流强度越(A)A 大B 不确定C 小14、气溶胶粒子的运动中,惯性力(B)A 重要,不可忽略B 不重要,可忽略C 不确定D 有时重要有时不重要15、Re数是(A)之比A 惯性力和粘性力B 惯性力和重力C 局部加速度和对流加速度D 压强梯度和惯性力16、进行流体微分能量衡算时,若采用随体坐标,可得到的结论是流体的(A)变化为零A 拉格朗日分析观点B 欧拉分析观点C 与a,b均无关的分析观点17、热传导中的傅里叶数表示(A)A 时间之比B 长度之比C 速度之比D 导热通量之比18、将一维导热分析解推广到二维和三维问题是(D)A 傅里叶定律B 简易图算法C 雷诺相似率D 纽曼法则19、集总热容法忽略了(A)A 内部热阻B 外部热阻C 内部热阻和外部热阻D 不确定20、采用迹线描述流体的运动体现了(A)A 拉格朗日分析观点B 欧拉分析观点C 与A,B均无关的分析观点21、流体流入溶解扩散管后形成稳定的湍流边界层,溶质溶解扩散进入流体,则沿管长方向对流传质系数的变化规律应是(B)A 始终不变B 先下降,后上升,最终趋于稳定C 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22、拉格朗日观点选取的研究对象边界上物质和能量(D)A 只能进不能出B 可以与外界传递C 只能出不能进D 不能进行传递23、导热问题的第二类边界条件是(B)A 已知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分布B 已知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C 已知物体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换热情况24、按照传质双膜理论的假定,发生相问传质时,在相接触的气液相界面(A)A 不存在传递阻力B 存在很大传递阻力C 传质阻力与气液相相当25、流体处于手里平衡时指的是受到的(D)为零A 表面力B 质量力C 压力D 合力26、对于大Re数的流动问题,粘滞力的作用远(C)惯性力A 大于B 等于C 小于27、根据纽曼法则,长方体的不稳态导热问题可以表示为(C)个一维无限大平板的导热问题A 1B 2C 3D 428、流体爬流流过球形固体时,流动阻力中形体阻力与表面阻力之比应为(C)A 0.04B 0.08C 0.0429、计算细微颗粒在流体中所受曳力的斯托克斯方程(Stokes-Equation)的应用前提应该是粒子(B)沉降运动过程中A 加速B 匀速C 任意速度30、小直径粒子自由沉降时,粒子所受流体总曳力中(A)A 以表面曳力为主B 以内部拽力为主C 表面和内部两者一样D 不知道31、连续介质的假设不适用于(C)A 非牛顿型流体B 温度很高的流体C 内压极低的气体32、依据连续介质的假定,对流体进行微分衡算时,所选择的流体质点的几何尺寸应该是(B)A 微观充分小B 宏观充分小C 可任意选择33、采用迹线描述流体的运动体现了(A)A 拉格朗日分析观点B 欧拉分析观点C 与A,B均无关的分析观点34、进行流体微分能量衡算时,若采用随体坐标,可得到的结论是流体的(A)变化为零A 动能位能B 焓C 内能35、流体爬流流过球形固体时,流动阻力中形体阻力与表面阻力之比应为(C)A 1:1B 1:2C 2:1τ表示运动的流体微元所受应力分量时,下标m表示的是(C) 36、根据规定,采用mmA 应力分量的作用方向B 应力作用面的切线方向C 应力作用面的切线方向 37、采用时均化的处理方法描述湍流运动时,(A )速度的时均值为零 A 瞬时 B 时均 C 脉动 38、粘性是指流体受到剪切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原因是(B ) A 组成流体的质点实质是离散的 B 流体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流体质点存在漩涡与脉动 39、固体内发生非稳态导时,若固体内部存在明显温度梯度,则可断定传热毕渥准数Bi 的数值(A )0 1 A 大于等于 B 等于 C 小于等于 40、流体流入溶解扩散管后形成稳定的湍流边界层,溶质溶解扩散进入流体,则沿管长方向对流传质系数的变化规律应是(B ) A 始终不变 B 先下降,后上升,最终趋于稳定 C 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41、利用雷诺类似求解湍流传质问题的前提是假定(C )A 1S >cB 1<ScC 1=Sc18 下面关于流体可压缩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发生变化而引起密度变化B 作用在流体上的外力增加时,其体积减小C 以上说法都不对42、下面关于欧拉观点和拉格朗日观点说法正确的是(C )A 欧拉观点是 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 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整个流动为各质点运动的汇总B 拉格朗日观点是以流动的空间为观察对象,观察不同时刻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运动参数,将各时刻的情况汇总可描述整个流动C 以上说法都不对43、对流动流体中流体委员进行进行受力分析时,微元所受法向应力应该包括(A)A 静压力和粘滞力B 静压力和体积力C 粘滞力和体积力44、计算细微颗粒在流体中所受外力的斯托克斯方程的应用前提是粒子处于(B )沉降过程中A 加速B 匀速C 任意速度45、浓度边界层厚度增大时,传质膜系数将(A )A 减小B 增大C 保持不变46、若流体普兰特数数值小于1,可依次判据流动中动量扩散系数数值(C )热扩散系数A 大于B 等于C 小于47、按照传质双膜理论的假定,发生相间传质时,在相接触的气液界面上(A )A 不存在传递阻力B 存在很大的传递阻力C 传质阻力与气液相相当48、仅考虑摩擦拽力时,柯尔本J 因子类似可以表示为(B )A jH=jD=f/4B jH=jD=f/2C jH=jD=f4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流体流动分层流和湍流两种基本流型B 判别流型的无因次数为雷诺数C 上述说法都不对5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A 热量传递的两种基本机制是传导和对流B 传导产生的原因是温度差,对流产生的原因是流体宏观流动C 上述说法都不对5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A 普兰特数的物理含义是流体动量扩散和热量扩散能力的相对大B 施密特数的物理含义是流体动量扩散和质量扩散能力的相对大小C 上述说法都不对5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A 分子传质中,组分通量的贡献来自扩散和对流两部分B 扩散产生的原因是浓度差驱动,对流的原因是组分相对运动导致的主体流动C 上述说法都不对53、小雷诺数蠕动流求解中,惯性力作用( A )A 无关紧要,可以忽略B 很重要,不能忽略C 有时候重要,有时候不重要D 不确定54、进行流体微分能量衡算时,若采用随动坐标,可得到的结论是流体的动能位能( A )A 变化为零B 变化为1C 变化为2D 趋于无穷55、Re数小于( A )的管内流动是层流A 2000B 20000C 200000D 200000056、连续介质的假设不适用于( C )A 非牛顿型流体B 温度很高的流体C 内压极低的气体57、依据连续介质的假定,对流体进行微分衡算时,所选择的流体质点的几何寸应该是(B )A 微观充分小B 宏观充分小C 可任意选择58、描述流体运功的随体导数中局部导数项θ∂∂表示出了流场的(B )性A 不可压缩B 不确定C 不均匀59、在完全粗糙状态下,阻力系数与()有关A 相对粗糙度B Re数C Re数和相对粗糙度D 粗糙度和Re数60、体系内部存在热传递是因为存在()A 浓度梯度B 动量梯度C 温度梯度D 速度梯度二多选题61、以下不能使用简易图算法计算导热的是(ABCD)A 内部有热源B 流体介质的主体温度随时间变化C 第一类边界条件D 物体的导热系数随时间变化62、下面关于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说法正确的是(AB)A 分子传质是由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B 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是对流传质C 气体之间的质量扩散也是对流传质D 以上说法都正确63、体系的温度函数为t=f(θ,x,y,z),关于温度函数t对时间θ的偏导数、全倒数以及随体导数,下列正确的是(ABC)A 偏导数: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其他量不随时间的变化B 全体导数:表示不同时刻不同空间的温度变化,还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有关C 随体导数:流场质点上的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率64、关于温度边界层叙述正确的有(ABCD)A 温度边界层外可视为等温区;B 缩小对流传热问题求解的空间范围,对流传热主要发生在温度边界层内,集中精力求解温度边界层内的传热问题;C 结合温度边界层的特性,通过数量级分析方法,简化温度边界层内的能量方程,降低能量方程的求解难度;D 通过温度边界层概念,可对一般工程传热强化机理进行分析和解释65、湍流的特点包括:(BCD)A 流体微团的轨迹没有明显的不规则B 脉动质点的脉动C 流动阻力远大于层流阻力D 流速分布较层流均匀66、以下关于质点加速度表述正确的是(A)A 流体质点加速度可以表示成当地加速度与迁移加速度之和B 当地加速度是由流场不均匀性引起的C 迁移加速度是由流场不稳定性引起的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7、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ABC)A 热传导B 对流传热C 辐射传热D 摩擦生热6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CD)A 层流相邻流体层之间的热传递属于对流B 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C 湍流边界层与固体壁面传热是不需要没有热传导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9、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包括(ABC)A 分子扩散B 分子传质C 对流传质D 辐射70、影响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ABCD)A 流动起因,流动速度B 流体有无相变C 壁面的几何形状、大小和位置D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71、描述物体运动常用的观点是(AD)A 欧拉观点B 普朗特观点C 雷诺观点D 拉格朗日观点72、下面关于流动边界层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CD )A 流体以均匀流速进入圆管内流动时,在壁面附近形成存在速度梯度的流动边界层B 随距离前缘的距离增加,边界层的厚度逐渐增加,最后在管中心汇合,但并非管中流体全部处于边界层中C 从圆管前缘开始,到边界层汇合时对应的管长称为进口段D 进口段后,边界层充分发展,充分发展了的边界层保持汇合时的流型73、下面关于层流和湍流说法正确的是(BD)A 层流是在高雷诺数下发生的,而湍流是在低雷诺数下发生的B 层流时流体是规则的层层向下游流动,层与层之间的质点互不混合;而湍流时流体的质点会发生强烈的混合C 层流和湍流中都仅存在粘性力和质量力D 湍流时在壁面附近处存在这层流内层和缓冲层74、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ABC)A 热传导B 对流传热C 辐射传热D 摩擦生热75、下面关于热传导和对流传热说法正确的是(ABC)A 热传导是热量依靠物体内部粒子的微观运动从物体中的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的过程B 热传导是热量依靠物体依靠宏观混合运动从物体中的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的过程C 对流传热是流体的宏观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D 对流传热是指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热过程76、体系温度函数t=f(θ,x,y,z),下面关于温度函数对时间θ偏导数全体导数及随体导数说法正确的是(AC)A t对θ的偏导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其他量不随时间变化B t对θ的全体导数表示不同时刻不同空间的温度变化,但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C t对θ的随体导数表示流场质点上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率D 以上说法都正确77、下面关于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说法正确的是(AB)A 分子传质是由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B 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是对流传质C 气体之间的质量扩散也是对流传质D 以上说法都正确78、下面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BCD)A 比体积是单位流体质量的体积称为流体的比体积B 理想流体是完全没有粘性的流体视为理想流体C 对流传热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D 流体绕过物体运动时,在主流流体和边界层中的流体均处于减速加压状态情况下,会出现逆压力梯度7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A 惯性力是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B 粘性力是流动中的气体,如果各层的流速不相等,那么相邻的两个气层之间的接触面上,形成一对阻碍两气层相对运动的等值而反向的摩擦力C 当流体的黏性较大特征尺寸较小,或者流苏非常低时,Re数很小,那么可忽略惯性力D 在流体流动的边界层内可忽略粘性力的影响80、下面关于气液相间传质双膜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BCD)A 怀特曼(Whitman)于1923年提出B 在气液接触传质时,气液相间存在稳定的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稳定停滞的气液膜C 气液在界面上达到平衡,在膜内为分子扩散,传质系数正比于分子扩散系数,传质阻力集中于膜内D 该模型强调气液相间存在稳定界面和稳定的当量膜,对湍动程度较高的流动接触情况,界面随机变化不断更新,与该模型的假设相差较大,导致该模型在使用中出现缺陷,解决的方法是对模型进行改进,如表面更新和溶质渗透理论等三判断题81、流场中流线可以相交(错)82、依据希格比(Higbie)溶质渗透模型,溶质进入旋涡依赖稳态扩散(错)83、若将流体处理为连续介质,从时间尺度上应该是微观充分小,宏观充分大(错)84、湍流核心不存在热传导形式的热传递(错)85、自然对流过程中可以假设流体密度为常数(错)86、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属于对流传热(对)87、求解某固体内的非稳态导热问题时,若导热体被处理为温度均匀体,则毕渥数Bi的数值一定小于0.1 (错)88、广义牛顿公式表明流体所受应力与应变呈非线性关系(对)89、依据传质双膜理论的假定,在相接触的气液相界面上溶质的传递不存在阻力(错)90、n-s方程不仅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也适用于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动(错)91、依据普兰特混合长理论,越是趋向靠近固体壁面的区域,混合长的数值越大(错)92、Re数小于2000的流动是湍流(对)93、传递理论中通常所说的雷诺应力是指流体微元质点见的粘性力(对)94、依据普朗特混合长理论,混合长的数值应大于流道尺寸(对)95、依据溶质渗透模型,传质系数k c应与分子扩散系数的1/2方成正比(对)96、流体流动中若满足势函数条件,涡旋运动分量必定为零(对)97、若流动满足欧拉方程,则质点所受表面粘滞力的作用可以不计(错)98、求解某固体内的非稳态导热问题时,若导热体被处理为温度均匀体,则毕渥数Bi的数值一定小于0 1 (错)99、采用拉格朗日观点分析流体质点运动时,质点的动能位能变化不为零(错)100、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可以解释为,单位质量的流体流动过程中,其体形变化率等于速度向量的散度(对)。

经典:化工传递过程总复习

经典:化工传递过程总复习
dr 2k
温度分布方程
ttw4qk(R2r2)
22
三、二维不稳态热传导
建立炉壁温度的结 点温度方程组
空气 7 8
34
9
2 5 10
2
1 6 11
400K
23
四、内热阻可忽略的不稳态导热
0hA(ttb)ρVcddθt
tb
I.C. θ0,tt0
物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t tb exp(hAθ)
t0 tb
(1)不可压缩流体的对流传热
t u x x t u y y t u z z t( x 2 t2 y 2 t2 z 2 t2)q c p
(2)固体中的热传导
t (x2t2y2t2z2t2)qcp
16
固体中的热传导
若稳态导热
2t x2
y22t
z22t
q k
泊松(Poisson)方程
8
动量传递方程的分析
方程组求解的分类:
(1)对于非常简单的层流,方程经简化后,其形 式非常简单,可直接积分求解—解析解;
(2)对于某些简单层流,可根据流动问题的物理 特征进行化简。简化后,积分求解—物理近似解;
(3)对于复杂层流,可采用数值法求解;将方程 离散化,然后求差分解;
(4)对于湍流,可先进行适当转换,再根据问题 的特点,结合实验,求半理论解。
若无内热源
t
(x2t2
y2t2
z2t2)
傅立叶第二定律
若无内热源稳态导热
2t 2t 2t x2 y2 z2 0
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17
柱坐标系能量方程
柱坐标温度场 tf(,r,,z)
能量方程
tur rtur tuz zt *[1 r r(r r t)r1 2 2t2 z2t2]q cp

化工传递过程 试题与解答 一(可打印修改)

化工传递过程 试题与解答 一(可打印修改)

1.粘性是指流体受到剪切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原因是( b )。

a 组成流体的质点实质是离散的b 流体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 流体质点存在漩涡与脉动2. 连续方程矢量式中哈密顿算符“”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k zj y i x ∂∂+∂∂+∂∂=∇为计算质量通量的( c )。

a 梯度b 旋度c 散度3.描述流体运功的随体导数中局部导数项表示出了流场的( b )性。

θ∂∂a 不可压缩b 不确定c 不均匀4.分析流体微元运动时,在直角坐标x-y 平面中,微元围绕z 轴的旋转角速度正比于特征量( a )。

z ωabcyu xu xy ∂∂-∂∂yu xu x y ∂∂+∂∂xu yu x y ∂∂-∂∂5.流体爬流流过球形固体时,流动阻力中形体阻力与表面阻力之比应为( c )。

a b c 1:11:22:16.推导雷诺方程时,i 方向的法向湍流附加应力应表示为( b )。

a b ci r iiu '-=ρτ2ιρτu rii '-=j i rii u u ''-=ρτ7.固体内发生非稳态导时,若固体内部存在明显温度梯度,则可断定传热毕渥准数Bi 的数值( a )0.1。

a 大于等于b 等于c 小于等于8.依据普兰特混合长理论,湍流传热时,涡流热扩散系数可表示为( h αc )。

a b cdy du l h =α2⎪⎪⎭⎫⎝⎛=dy du l h αdydu l h 2=α9.流体流入溶解扩散管后形成稳定的湍流边界层,溶质溶解扩散进入流体,则沿管长方向对流传质系数的变化规律应是( b )。

a 始终不变b 先下降,后上升,最终趋于稳定c 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10.利用雷诺类似求解湍流传质问题的前提是假定( c )。

a b c 1S >c 1<Sc 1=Sc 二.判断,在每题后括号内以“正”“误”标记。

(每空2分)例: Re 数小于2000的管内流动是层流( 正 )1.若将流体处理为连续介质,从时间尺度上应该是微观充分小,宏观充分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流体流动导论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流体由大量的彼此之间有一定间隙的分子组成,各个分子都做着无序的随机运动。

因此流体的物理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运动的特定状态,及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或平衡状态。

1.流体的密度
2.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3.流体的压力
4.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5.流体静力学方程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1.流速与流率
若流体流动与空间的3个方向有关,称为三维流动;与2个方向有关,称为二维流动;仅与1个方向有关,则称为一维流动。

在化学工程中,许多流动状态可视为一维流动。

流率为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流动截面的量。

2.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当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流速、流率和其他有关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流动或定常流动。

只要有一个随时间变化,则称为非稳态流动或不定常流动。

3.粘性定律与黏度
4.粘性流体与理想流体
5.非牛顿型流体
6.流动形态与雷诺数
7.动量传递现象
第二章第一节动量传递概论
按照机理不同,可将动量传递分为分子动量传递和涡流动量传递两种。

前者指层流流动中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引起的分子迁移过程;后者为湍流运动中的微团脉动引起的涡流传递过程。

二者统称为动量的扩散传递。

此外,流体发生宏观运动引起的动量迁移过程称为对流动量传递。

一.动量的分子传递与涡流传递
1.分子动量传递与传递系数
分子动量传递:由微观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动量传递。

2.涡流动量传递
当流体做湍流流动时,流体中充满涡流的微团,大小不等的微团在各流层之间交换,因此湍流中除分子微观运动引起的动量传递外,更主要的是由宏观的流体微团脉动产生的涡流传递。

在层流流动的流体内部,流体质点无宏观混合,各层流体中间的动量才传递主要靠分子传递;而当流体做湍流流动时,动量的传递既有分子传递又有涡流传递。

但研究发现,由于流体黏性的减速作用,湍流流动的流体在紧靠壁面外的流层中仍处于层流状态,其动量的传递为分子传递。

因此,在壁面处流体层中发生的动量传递机理为分子传递。

第三章第一节曳力系数与范宁摩擦因数
1.绕流流动
曳力系数又称流体阻力系数。

流体作用于颗粒上的曳力对颗粒在其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流体动压力乘积的比值。

2.封闭管道内的流动
范宁摩擦因数f
第四章第一节边界层的概念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的要点: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的一层流体由于黏性作用将粘附在壁面上而不“滑脱”,即在壁面上的流速为零;而由于流动的Re数很大,流体的流速将由壁面处的零值沿着与流动相垂直的方向迅速增大,并在很短的距离内趋于一定值。

换言之,在壁面附近区域存在这一薄的流体层,在该层流体中与流动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

这样的一层流体称为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绝不能忽略粘性力的作用。

而在边界层以外的区域,流体的速度梯度则很小,几乎可以视为零,因此在该区域中完全可以忽略黏性力的作用,将其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

边界层厚度:当流体的流速沿壁面的法向达到外部流速的99%时的距离为边界层厚度,通常以δ表示。

边界层厚度δ随流体的性质(如密度与黏度)、来流速度以及流动距离而变化。

第五章第一节湍流的特点,起因及表征
湍流的特点:a.质点的脉动 b.湍流流动阻力要远远的大于层流阻力 c.由于质点的高频脉动与混合,在于流动垂直的方向上流体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

湍流的起因:流体由层流转变为湍流,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漩涡的形成;2.漩涡形成后脱离原来的流层或流束,进入邻近的流层或流束。

漩涡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因素:流体的黏性、流层的波动,边界层的分离和当流体流过某些尖缘处时,也促成漩涡的形成。

流体的黏性即是形成旋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又会对旋涡的运动加以阻挠。

因此黏性对流体的湍动既起着促进作用又起着制约作用。

此外,微小的波动是形成旋涡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湍流现象的产生不仅与流动的内在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外界因素有关。

湍流的表征
1时均量与脉动量
2.湍流强度
第六章第一节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导热)
傅里叶定律
热导率: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其表征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二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只能发生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而且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在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而对流传热必然伴随着导热现象。

工程上比较感兴趣的是固体壁面与其邻近的运动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见到对流传热过程有热能由流体传到固体壁面或由固体壁面传入周围流体两种。

三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热过程。

辐射传热的机理与导热和对流传
热不同,后两者需在介质中进行,而辐射传热无需任何介质,只要物体的绝对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它就可以发射能量,这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

描述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理想辐射体(黑体)向外发射能量的速率与物体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在工程实际中,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材料均可视为灰体。

灰体是指能够以相等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辐射能的物体。

灰体也是理想物体。

四.同时进行导热、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的过程。

第七章第一节稳态热传导
一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一维稳态热传导
2.单层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二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三二维稳态热传导
1.物体内部的结点温度方程
2物体边界上的结点温度方程
3二维稳态温度场的结点温度方程组
第八章第一节对流传热的机理与对流传热系数
一.对流传热机理
二.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
三.对流传热系数
第九章第一节质量传递概论
一.混合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组分i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
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组分i的物质的量称为该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1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a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i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组分的质量分数。

b 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i的物质的量占混合物总物质的量的分数称为该组分的摩尔分数。

二.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分为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
1 分子传质
a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由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

b 费克第一定律
2 对流传质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1 主体流动现象
2 传质的速度
3 传质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a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总传质通量)
b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扩散通量)
c 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主体流动通量)
d 各传质通量之间的关系
组分的总传质通量=分子扩散通量+主体流动通量
第十章第一节一维稳态扩散的通用速率方程
分子扩散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几种类型
第十一章第一节对流传质的机理与对流传质系数
一对流传质机理
二浓度边界层
三对流传质系数
1.对流传质系数定义:固体壁面与流体之间的对流传质通量为NA=kc(cAs-cAb)即为其定义式。

2.对流传质系数的表达形式
a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时的传质系数
b 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扩散时的传质系数
第十二章第一节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一湍流下流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a 热量和质量同时稳态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
b 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速率方程
二空气-水物系中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a 湿球温度:少量的液体组分A蒸发到大量的流动气体组分B中所达到的稳定温度。

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测定气体的湿度。

最常见的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例如湿球温度计,就是利用此种特征测定空气湿度的典型装置。

b 水冷塔内的传热和传质
增湿过程是指提高气体内某种蒸汽含量的过程,降低气体内某种蒸汽含量的过程则称为减湿过程。

增湿系指气相,冷却系指液相。

典型的水冷塔为逆流式机力通风或自然通风的填料塔。

⑴水冷塔内温度分布及浓度分布⑵水冷塔内的平衡曲线和操作线⑶传递单元数和传递单元高度。

C 水冷塔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水冷塔的设计,最主要是确定填料层高度步骤如下:⑴做平衡曲线⑵做操作线⑶做气焓差与夜温差之比为斜率的直线⑷计算气相焓的传递单元数⑸计算填料层高度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