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环境》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与环境》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明白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行动和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2)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2、难点
(1)如何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长期坚持。
(2)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时,如何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三、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
1、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大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
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通过食
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3、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使得土壤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4、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的大量产生,如果处理不当,会占用土
地资源,污染土壤和水体,还可能产生有害气体。
5、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活动导致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破坏等,使许多物种面临
灭绝的危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生产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会向环境排放
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
(2)人类的生活活动,如消费、出行等,也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压力。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如森林砍伐、矿产开采等,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资源短缺。
2、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
(1)良好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肥沃的土壤等。
(2)环境恶化会制约人类的发展,如自然灾害频发、疾病传播、资源短缺等,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三)环保意识与行动
1、环保意识
(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心环境问题。
(2)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环保行动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分类等。
(2)倡导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3)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监督环境污染行为。
四、学习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身边的环境现象,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了解
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分析
原因和影响。
3、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共同探讨解决环境
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案例分析法
分析一些典型的环境案例,如某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某个企业
的环保措施等,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恶化的图片或视频,如雾霾笼罩的城市、被污染
的河流、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等,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保意识与行动等内容。
2、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题目,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作为一名学生,你可以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3)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课堂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环境问题的资料,如图片、数据、新闻报道等,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环保手抄报或宣传海报,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环保理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六)拓展延伸
1、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论文、制作一份家庭环保计划等。
2、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如《寂静的春天》《只有一个地球》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学习评价
1、知识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能力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态度评价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环保意识。
七、注意事项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想法。
3、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