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黑水城所出西夏汉文榷场文书考释的开题报告
![黑水城所出西夏汉文榷场文书考释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1d58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f.png)
黑水城所出西夏汉文榷场文书考释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和背景黑水城是西夏时期重要的城市,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西北方向。
该城市在西夏时期被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其辖区内保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书资料。
其中,西夏汉文榷场文书是研究该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该文书共有十三本,被认为是西夏时期官方档案,涉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策,包括西夏政权的建立、统治者的交替、军事扩张、土地管理、税收、文化教育等方面。
然而,对于这些文书的研究至今仍然不充分。
而且,这些文书中的汉文篇章和语言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读。
因此,对于黑水城所出西夏汉文榷场文书进行考释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西夏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还可以提高研究者对于西夏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于中央亚洲历史的理解。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西夏汉文榷场文书的整理和校勘;2. 西夏汉文榷场文书的分类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3. 西夏汉文榷场文书中汉文篇章的语言分析和翻译;4. 比较分析西夏汉文榷场文书和其他西夏时期文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二)研究方法1. 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结果等文献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 使用历史文献学、文本学、语言学、史地学等方法对文书进行分析和解读;3. 利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对文书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目标1. 对于黑水城所出西夏汉文榷场文书进行整理和校勘,建立清晰的文书目录;2. 通过分析这些文书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深入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3. 对于其中汉文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和翻译,提高对于西夏语言和文化的认识;4. 比较分析西夏汉文榷场文书和其他西夏时期文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西夏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材料。
四、研究环节和时间安排1. 文献调研阶段(1个月):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对于文书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2. 材料分析阶段(3个月):利用历史文献学、文本学、语言学、史地学等方法对文书进行分析,将文书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分析;3. 语言分析阶段(2个月):对于其中汉文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和翻译;4. 比较分析阶段(1个月):比较分析西夏汉文榷场文书和其他西夏时期文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5. 结果报告阶段(1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对于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
俄藏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数量构成及经济类文献的价值(1)
![俄藏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数量构成及经济类文献的价值(1)](https://img.taocdn.com/s3/m/2f60c619ff00bed5b9f31dbb.png)
与浩如烟海的宋代史料相比,西夏传世史料少之又少,可以称得上西夏历史的原始资料或日成系列的直接资料只有《宋史夏国传》。晚清以来有关西夏文献的发现和整理,特别是黑水城文献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西夏文献奇缺的局面,但是也应该看到,近代以来新发现的西夏文献文种和内容结构严重失衡。在文种结构上,西夏文文献远远超过汉文文献,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为例,上海古籍出版社计划出版30册,但汉文部分只有6册,其余全部是西夏文和其他文字,占全部文献的80%。在内容结构上,佛教文献占绝大多数。黑水城文献的全部编号是8090号,其中90%以上是西夏文,而据史金波统计,西夏文文献中只有约1500件社会文书,佛教内容无疑占绝对多数;又如上述,在总共313件俄藏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中,佛教文献占的比例将近75%。这种文种和内容结构的失衡对于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西夏佛教的研究而言当然是得天独厚,但是对于多数学科和多数学者而言,却无形中形成了诸多障碍。
俄藏黑水城文献以西夏文最多,占全部编号的90%以上。因此,西夏文文献受到重视并成为黑水城文献研究的主要领域、以至人们有时将整个黑水城文献研究概称为西夏学。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六册汉文文献的出版,以及相当数量研究论文的发表,人们也逐渐了解到黑水城文献中同样有数量可观且价值颇高的汉文文献。但是,西夏汉文文献数量究竟有多少,特别是其中的世俗文献数量、构成及价值如何,这一点人们并不详知。
第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经进行过专门研究的文献中,仍然有一些课题和问题有待继续挖掘;二是未进行过专门研究的文献更值得开掘。属于前者的情况可以南边榷场使文献为例。虽然有多位学者已经进行过研究,但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如南边榷场使文书书式显示,所有商户在进入榷场交易时,都要对元带物品进行依法搜检,以确定有无违禁品;各自所携带的商品出卖之后,博买到的回货,都要依例扭算收(上)税(上)历,会(为)印讫。这里涉及到了西夏外贸制度中的元带物品检查制度、进口货物的扭算制度、税收的登记制度等,就管见所及,这都属于未研究的问题。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可以安排官文书为例。安排官文书目前尚无专文研究,但安排官一名见于榷场文书,从中可判断安排官具有管理财计的职能,安排官文书属于财计文书。对这样的文书进行专门研究,必定会加深对西夏经济和社会的认识。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研究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e4df29866fb84ae45c8dd5.png)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研究黑水城文书中有大量涉及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的内容。
通过整理文书并结合传统史籍记载,可以将黑水城对外交流分为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和书籍传播三个方面。
夏元时期黑水城的人员往来主要有官员的调动、商人的往来以及流民的游徙等。
西夏时期黑水城守将请调,元代与其毗邻的甘州、沙州等地官吏调动,体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人事权力的控制;在黑水城经营贸易的商人除了来自漠北的回回外,还有中原地区的汉人,他们既有官商又有民商。
这些商人进入黑水城,促进了黑水城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夏元时期大量的民户、站户、军户以及罪犯和僧侣等为躲避战争、自然灾害以及不堪封建剥削而流入亦集乃路。
这些移民有的来自漠北和林和河西走廊的甘州,有的来自中原地区的真定、冀宁、宁夏等路,进入亦集乃路的流民在促进当地民族新格局形成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
夏元时期黑水城流通的物资有粮食、药材、香料和呈色剂等。
黑水城囿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为经行大军筹措的军粮以及当地粮食的需求大部分是从宁夏地区、甘州和河东地区以攒运或和籴的方式运来。
除了粮食外,黑水城还需从外地获得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药材和香料等。
黑水城出土了大量宋、辽、夏、金、元时期不同版本的刻本和抄本书籍,通过书籍中记载的内容可以发现,西夏时期的黑水城书籍以佛经为主,而元代除了佛教典籍
外还有大量的政书、道家以及民间通俗读物等。
这些书籍或是以官方名义,或是由私人携带,亦或通过书贾传播至亦集乃路。
由此可见,夏元时期的黑水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沟通了中原、漠北草原和
西域地区间的交通,联系了不同民族人员的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之地。
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史研究——关于西夏佛与儒的几个问题
![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史研究——关于西夏佛与儒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697a3ca32d7375a4178056.png)
朝 长期 以来形 成 的 以儒治 国方 法 。西夏 的信 仰也 为 多 种 、 多 元 , 既 用 儒 学 ,又 尊 崇 佛 教 ,也 容 纳 道教 ,同时也 延续 原 始宗 教 。 当 时 在 几 个 王 朝 中 ,儒 学 引 领 着 社 会 思 潮 . 形 成 政 府 的统 治 思 想 和 民 间 行 事 的 主 流 意 识 .左 右 着 政 府 ,渗 透 于 法 律 , 居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 舶 来
西 夏 的 党 项 族 与 辽 、 金 契 丹 族 、 女 真 族 一 样 ,最 初 皆 以本 民 族 比较 原 始 的方 法 治 理 所 辖 地
区 , 当 他 们 进 入 中 原 地 区 后 ,便 逐 渐 接 受 中 原 王
帝 ”, 曾 一 度 命 令 佛 教 和 道 教 合 流 .改 寺 院 为 道
黑 水城文 献与西夏史研究
编 者 按 :近 年 来 黑 水 城 文 献 研 究 渐 成 热 潮 ,尤 其 是 汉 文 文 献 研 究 大 有 后 来 居 上 之 势 .但 利 用 汉 文 文 献 研 究 西 夏 历 史 仍 是 薄 弱 环 节 。 我 们 组 织 了 四篇 利 用 黑 水 城 文 献 研 究 西 夏 史 的论 文 ,其 中所 用 汉 文 文 献 弥 足 珍 贵 。 通 过 对 文 书 的 解 读 , 史 金 波 先 生 着 力 探 讨 了西 夏 王 朝 处 理
注 重 军 事 。发 展 经 济 外 ,其 统 治 者 的 治 国理 念 , 特 别 是 对 儒 、佛 信 仰 和 其 间 关 系 的 处 理 颇 值 得 探
讨 。
自然 、神 祗 的信 仰 以 其 古 朴 形 态 ,各 领 风 骚 。
在 中 国 中世 纪 。唐 朝 流 行 的 主 要 宗 教 是 道 教 和 佛 教 。唐 末 武 宗 毁 佛 ,五 代 周 世 宗 灭 佛 ,使 佛 教 备 受 打 击 ,也 使 儒 、 佛 、 道 三 教 之 争 趋 于 缓
黑水城文献
![黑水城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a84189513b3567ec102d8a1d.png)
黑水城文献黑水城文献中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的原始文献资料,自发现以来几乎全部被掠夺流失海外。
中国的黑水城文献的发现至今已有100余年,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20世纪初中国殷墟甲骨、敦煌吐鲁番遗书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考古文献发现。
一、黑水城黑水城,是西夏国的旧城名称。
古城东西长421米,南北宽374米,总面积15.4万平方米,位于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因为旁边又祁连山雪水汇成的黑水河流经此地,故名黑水城,党项人又称其为额济纳城。
是西夏十二监军之一黑山威福司的治所。
元代时,又称“亦集乃城”、“哈拉浩特”,均是黑色都城的意思。
黑水城为西夏所建,城内外有佛教寺庙和清真寺。
此外,黑水城所处地带,有一条东起阴山,中经居延,西至天山的路,这是东西方最早的通路——丝绸之路居延路,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中心,受到西域和草原等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保留有许多西夏的文物和典籍文书遗存。
二、黑水城文献的内容黑水城文献是西夏人记录的历史资料,由于西夏的灭亡和主体民族党项族的消失而被历史湮没。
在20世纪以前甚至找不到一本西夏文著作,黑水城文献就显得十分稀缺珍贵。
关于文献的朝代构成可以确定的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伪齐、元(包括北元)诸朝。
文献以文字种类多样而著称,除大量的西夏文和汉文以外,还有藏文、蒙文、波斯文、梵文等;内容涉及官府文书、军法兵书、契约票据、韵类辞书、日用杂书、诗歌艺文、医学药方、星历占卜、佛经典籍等。
为研究西夏学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语言、文学、科技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黑水城文献发现的意义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黑水城文献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宋、辽、金、西夏、元史的研究。
在黑水城文献的发现之前,西夏历史研究主要依据的是送人编纂的文献。
宋和西夏被灭亡以后,辽、金、元朝乃至清朝相继出现了《西夏传》、《西夏书事》、《西夏纪事本末》、《西夏记》等大部分都是根据宋人的文献资料编纂出来的。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6e915c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6.png)
CHAPTER 03
出土文献所见夏元时期黑水 城的对外交流
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政治交往
夏元时期黑水城与中原地区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交往,双方互派使者进行外交活动。这些 交往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还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商业贸易
黑水城与中原地区之间有着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据史料记载,黑水城与中原之间主要通 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交易的商品包括丝绸、茶叶、玉石等。
黑水城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贸易中 心,与中亚、欧洲进行着频繁的贸易 往来。
文化交流窗口
黑水城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贾、使者 、文化名人等。
军事战略要地
黑水城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历 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争夺。
佛教文化中心
黑水城是西夏佛教中心之一,吸引了 众多佛教信徒前来朝拜,促进了佛教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HAPTER 02
夏元时期黑水城的地理环境 与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
01
02
03
地理位置
黑水城位于内蒙古西部边 陲,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 要交通枢纽。
自然环境
黑水城所在的地区属于干 旱的沙漠气候,但历史上 曾是水草丰茂的绿洲。
交通条件
黑水城靠近今天的中蒙俄 边境,便于与中亚、欧洲 进行贸易往来。
历史背景
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的内容丰富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的地理范围 广泛,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 地区。
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的形式多样 ,包括物品交换、人员流动、艺术传 播等。
影响和贡献
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 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 进了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合作。
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一件西夏契约文书考释
![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一件西夏契约文书考释](https://img.taocdn.com/s3/m/a112be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d.png)
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一件西夏契约文书考释
李晓明;张建强
【期刊名称】《西夏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刊布的一份西夏契约文书“天庆十三年裴松寿典当文契”应定名为“天庆十三年裴松寿典粮契”。
这份文书和俄藏、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早期刊布的天庆六年、十一年“西夏天庆年间裴松寿典粮契”是同一系列的账册。
经过对文书的释读和比较研究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新的典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黑水城地区社会经济的一些状况。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李晓明;张建强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1
【相关文献】
1.黑城残篇频回首——英藏黑水城西夏文书的搜集整理研究 [J], 束锡红
2.英藏黑水城文献和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的版本学价值 [J], 束锡红;府宪展
3.《英藏黑水城文献》漏刊的两件西夏文献考释 [J], 马万梅
4.英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户籍租税账册文书初探 [J], 许生根
5.英藏黑水城西夏文《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残页考释 [J], 李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水城出土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考述
![黑水城出土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考述](https://img.taocdn.com/s3/m/924ff73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9.png)
黑水城出土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考述梁松涛【摘要】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这4则医方命名为“治热病上火方”“治热病出血不止方”“治热病愈后呕吐不止方”“治热病腹内水蛊方”,认为这组医方应属于西夏民间偏验方性质,应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其所依据的医学理论应来自中原医学理论体系.【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4页(P938-941)【关键词】出土文物;热证;考证【作者】梁松涛【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科技史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9黑水城又名哈拉浩特,位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以南32公里处,20世纪初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其中一部分为西夏文医药文献,编号为ИHB.NO.6476[1]。
医方文献存40页,可释读文字38面,行草抄本,每页5行,每行1~11字。
此件医方文献内容分为3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治热病要论),存方4则,各方之间用“○”隔开,此部分医方用药简易,其所用药物具有西北地域特色,应为西夏民间偏验方性质。
笔者对4则西夏民族治疗热病医方进行破译、考校与研究。
1 治热病上火方此方共5行,每行2~11字不等,全方共46字。
第1行为所治疗疾病,第2行为组方药物,第3行为服用方法及服用剂量,第4行带有浓郁的巫医色彩。
见图1。
图1 西夏文“治热病上火方”图版1.1 西夏文转录为录文方便,今改竖排为横排,断句处用“/”隔开,缺字用“□”表示,一字一“□”。
1.2 注释:“”对音为“朴”,“”对音为“霄”[2],故“”可对译为“朴消”。
朴消,别名朴硝石、水消等。
“味苦、辛,寒、大寒,无毒。
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
”[3]朴消有泻热润燥、清热消肿、软坚散结之功效。
:对音为“大黄”。
此处的2个西夏字均用形声字书写,并用了表意符的“”表示,此药应为西夏本土植物,从其读音及药性看,此药可译为“大黄”。
英藏黑水城文献简介
![英藏黑水城文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ce2070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6.png)
英藏黑水城文献简介西夏文献的发现,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一起,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文化考古发现。
俄罗斯科兹洛夫探险队于1908年在内蒙古额洛纳旗的黑水城发现了西夏文文献,并于第二年再次对黑水城进行考古发掘,共获取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及文物,有8000多号文献和近千件艺术品,其后英国斯坦因亦对黑水城进行了发掘考察,也获取了丰富的文献材料。
西夏王朝是党项羌族于唐以后在中国西北崛起建立的。
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世称西夏。
西夏国历时193年,先后同北宋、南宋、辽、金对峙。
1227年灭于蒙古帝国。
由于西夏在正史中仅附于辽金元史,历来重视不多,西夏文由于受使用时间、地域、人群,以及本身文字特点的限制,早已湮没无闻。
西夏王朝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在汉藏文化影响下,他们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和非常丰富发达的西夏文化。
他们创造了记录自己语言的西夏文字,被称作“番书”、“番文”、“番字”,以撰写自己的历史。
西夏之国提倡儒学,广开学宫庠署,弘扬佛法,建立寺庙,创造了绚丽的艺术,并翻译数量众多的佛经。
斯坦因在黑水古城内外,用科学的考古方法发掘簸取西夏文献,虽多碎片但史料可信度极高。
斯坦因用K.K.及罗马数字ⅠⅡ……Ⅹ为编号,记录发掘出处,获取西夏文献总数超过4000号,其中记录着唐“永泰二年”的文书,其出土点为城西南的清真寺,这样就有可能证明黑水城在唐代就已建立。
上海古籍出版社已经出版的,正在和计划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俄藏黑水城艺术品》大部分为俄罗斯科兹洛夫获取的黑水城价值极高的代表作品,但是科兹洛夫并不注重科学的考古记录,只是获取文献文物,这给人们的考订带来诸多疑惑。
斯坦因获取的黑水城文献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这些西夏文献除大量的西夏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藏文及蒙古文。
文献有刻本、写本,还有泥活字印本。
书体有楷书、行书和草书。
装帧形式有卷轴装、蝴蝶装、粘叶装等。
文献内容极其丰富,除大量的佛经和佛教相关的供养人题证、发愿文偈语、僧人传记、文集词咏外,尚有关于西夏历史、军事、法律、经济、历法、医学、音乐等,特别是梵、夏、藏、汉、蒙、回鹘文注音对照残卷,对研究西夏文价值极高。
2021-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6f26b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e.png)
2021-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二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黑水城文献是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黑水城遗址的古代文献遗存。
20 世纪初,该文献曾因俄、英等国探险家盗据而流失国外。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遗址有计划地进行了发掘,并出土了一批文献。
由是之故,现今世界上黑水城出土文献的主要救藏就分别有“俄藏”、“英藏”和国内收藏三大部分。
(节选自白滨《黑水城文献的考证与还原》)材料二: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兴起的专门学问如何冠名呢?或曰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定名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应该仿效敦煌学,定名为“黑水城文献学”,或者干脆简称为“黑城学” O我们知道,学者们常将黑水城文献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实质上,以上新发现的四大考古新材料,就文献的文字种类和时代构成而言,殷墟甲骨文与居延汉简很类似,黑水城文献则与敦煌文书很类似。
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占卜档案遗存,居延汉简是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二者均为单一文字单一王朝文献。
敦煌文书是以汉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唐代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黑水城文献则是以西夏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西夏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
因此,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名称应该仿效包容多种文字多个朝代的“敦煌学”一语而冠名“黑城学”,不应仿效只反映单一文字单个朝代的“殷塘甲骨学”、“汉简学”等语而冠名“西夏学”。
一句话,“黑水城文献学”或曰“黑城学”,是准确反映黑水城文族学术研究性质、完全活盖黑水城文献文字种类时代构成而又名实相副的最佳学科名称。
(节选自孙继民《黑城学:一个更为贴切的学科命名》)材料三: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以西夏文献为多数,对于这些西夏历史的珍贵文献,我们应重视对其的翻译、整理、利用和研究。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
黑水城文献及相关历史的探讨
![黑水城文献及相关历史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119b1351ed9ad51f01df286.png)
黑水城文献及相关历史的探讨作者:王樱洁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6期【摘要】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又名黑城,位于额济纳河下游北岸的荒漠上。
黑水城文献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文献记载的历史涵盖了唐、夏、金、元等朝,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本文即对该文献及相关史实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黑水城;文献;历史1907年俄国军队上校、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科兹洛以野生动物考察为名对黑水城遗址进行非法挖掘,大量文物和文献被发现,后他又派人把这批珍贵的文物运到了圣彼得堡,从此大量珍贵文献流失海外分藏在世界13个国家的博物馆中,这对我国开展文献研究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直到距挖掘一个世纪后的1996年俄国才陆续公开了相关的文献内容。
[1]一、关于黑水城文献的探讨随着外国逐渐对外开放文献资料,我国也开始对文献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西夏文献是这些文献中的主体。
除了西夏文部分,剩下中的汉文文献有宋、元文献,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唐、辽、金等朝的文献,这批文献的发现不仅为相关朝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对中国历史脉络的重新建构大有裨益,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
经过研究黑水城文献有如下特点:西夏文献在黑水城各个朝代文献中不论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都是最大的。
苏联历史学家编著的《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藏文夏文写本和刊本考订书目》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西夏文献。
西夏文献的研究价值高于元代文献。
金代文献因为数量少比较珍贵而排在第三位。
[2]宋代文献各方面的价值都要低于金代文献。
其他朝代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低,各方面价值都排在最后。
20世纪90年代俄藏、英藏、日藏、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纷纷公布,国内外学界掀起了研究黑水城文献的浪潮,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成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邵明霞《黑水城文献编纂成果研究》是一篇硕士论文,该文对国内外黑水城文献的分布、研究机构和人员、已发表的成果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初探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33083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9.png)
中国科技
49
核心期刊
论 坛·医 史 文 献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 Vol.34 No.6
表 1 文献所载疾病与《四部医典》疾病种类对比简表
文书
四部医典
文书
四部医典
风疾、劳病
内科
儿科
热患、热病
热症 孕难
妇科
疫病、疟病、疾疫 疫症 鬼神之病、癞病 邪祟
论 坛·医 史 文 献
DOI :10.12174/j.issn.2096-9600.2021.06.12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 Vol.34 No.6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初探∗
陈 陗,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聋哑盲
上身 金疮
外科
脏病
脏腑 中毒
毒症
隐症
养生
皮肤诸病
杂病
壮阳
恶疮、疮痍
恶疮
2.2 风胆痰 F13:W16-2[15]177(1 元刻本《佛说大白 伞 盖 总 持 陀 罗 尼 经》残 片[20]):“風 膽 痰【等 大 病 中 ,】一切時【中乞覆護。】”
藏 医 学 以 风(音 译 为“朗”)、胆(音 译 为“赤 巴”)、痰(音译为“培根”)说明人体生理功能和病 理机制 ,认为三者是构成人体 、维持生命活动的物 质基础 ,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制约 ,保持平衡 ,若有 偏盛或偏衰 ,发生失调 ,就会产生疾病。所谓风 , 是指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动力 ,类 似中医学中的“气”;所谓胆 ,是指人体生理活动的 热能 ,病理上是机能亢进和衰退现象 ,类似中医学 的热与火之生理病理 ;所谓痰,是指消化食物,运 输精微 ,调节水液 ,维持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和消 化系统与体液失调等病理变化 ,类似中医学中脾 、 胃、肾的生理病理[21]。 2.3 宿孽报应论 《四部医典》认为 :“疾病按照 病因分类为 ,今世三邪 、前世宿孽生 、上述两种混 合 ,共三种 ,宿孽报应甚定死亡 。”所谓今世三邪 , 即上文论述的风、胆、痰失去平衡变为三邪 ;前世 宿孽即为前世做下恶业报应于今生而导致疾病。 宿孽疾病格外严重 ,不可救者 ,必定死亡。对于宿 孽病的治疗 ,《四部医典》强调用驱祟神 ,行善积 德 ,做佛事等来禳解 ,即“总之此类疾病前孽生 ,消 除罗网险道和放生、供献净水施食布施、诵念佛经 忏悔修行。”[22]
黑水城文献名词解释
![黑水城文献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a67f76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3.png)
黑水城文献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超有趣的“黑水城文献”。
你可别一听文献就觉得枯燥,这黑水城文献啊,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神秘宝藏的古老匣子。
想象一下,黑水城就像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神秘角落,而那些文献呢,就像是这个角落里的精灵。
它们藏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矮人躲在深山老林里,故意和外界捉迷藏。
这些文献内容超级丰富,就像一个超级大杂烩。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文化的、历史的、宗教的,就好比是一个大超市,什么商品都有。
它像是一个文化的万花筒,你每看一眼,就会有不一样的图案出现。
从历史角度来说,黑水城文献就像是时光机器留下的痕迹。
它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就像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老学究,能把几百年前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你。
它的每一页纸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只要你轻轻推开,就能看到古代人的生活场景,那感觉就像穿越到古代一样刺激。
而且啊,这些文献的字体也很有特色,对于那些研究文字的人来说,就像是在破解神秘的密码。
就像侦探在破解一个超级复杂的案件,每个字都是一个线索,这些研究者们就在这个文字的迷宫里小心翼翼地探索,期待着找到最终的答案。
如果把黑水城文献比作一个人,那他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智者。
他知道很多很多故事,能给你讲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
他又像是一个古老的魔法师,手中的文献就是魔法书,里面有着无尽的魔法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知识的力量。
在学术研究领域,黑水城文献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众多学者都围绕着它转,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大家都想从它身上挖掘出更多的东西,让它的光芒更加耀眼。
它也像一个神秘的宝盒,打开之后,你不知道会发现什么惊喜。
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观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令人兴奋;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就像发现了外星生物一样奇特。
总之呢,黑水城文献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神秘的存在,它就像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山,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新的发现。
它在文化的长河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对过去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象。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学文献研究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学文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fb95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2.png)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学文献研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黑水城文献,是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重要的资料来源,它们不仅记录着西夏近二百年之兴衰,也从侧面反映着西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西夏文学研究来说,国内外各版本《中国文学史》对西夏文学的处理方式或粗陈概貌,或避而不谈,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阙如,不仅传世典籍中少见有关西夏文学的材料,就在已刊布的大量西夏出土文献中,也少有传统文学文献出现。
佛教在西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佛教文献的数量也占据绝对优势,既然传统文学的材料有限,那么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先从佛教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为基础,对西夏佛教文学进行整理研究,以期部分还原西夏文学之概貌。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与重点以及研究思路做了阐述。
其次对西夏佛教的发展历史做了概述,指出西夏佛教的发展轨迹与其国力的的盛衰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对西夏文学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学界对西夏文学的认识逐步加深,也总结出西夏文学具有追求对仗、儒释融合等特点;最后对西夏佛教文学文献进行了分类介绍,明确了西夏佛教文学作品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它不仅可以补充西夏传统文学、民间文学材料少见的不足,也对佛教文学异域交流价值等方面有所贡献。
再次着重分析了在净土信仰影响下,西夏民众创造或使用的佛教仪式文学作品,指出这类作品不仅是净土信仰招徕信徒的重要方式,也是西夏净土信仰世俗化的具体体现。
再次通过对宋夏时期禅宗发生的重要转变,即禅净合流、儒释道合流为背景,介绍了流传在西夏的禅宗语录、偈颂等文学作品,提出了西夏禅宗不仅与辽代华严禅关系密切,且部分作品与辽文学一脉相承的观点,反映了夏辽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状况,同时指出宋境禅宗对西夏禅宗的影响多在民间,并以黑水城禅宗类文献《亡牛偈》为例,重点分析了其文学风格与宗教意义。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简介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9c2b83252d380eb62946dcc.png)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简介《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历时三年共同整理完成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
全书以全彩写真形式首次集中公布古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4200余件,是宋夏金元史、宋元佛教史、中古社会史、宋元科技史、古代医药史、丝路贸易史、回族经济史、法律制度史、文书制度史以及文献版本学等研究领域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它的整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王正伟主席任顾问,任继愈、宿白、饶宗颐、蔡美彪任学术顾问,陈育宁任编委会主任,塔拉、杜建录、高国祥任主编。
西夏黑水古城是一座民族文献的宝库,1908年和1909年沙俄大佐科兹洛夫从这里盗走大量夏、汉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
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步科兹洛夫后尘,也到黑水城寻找挖掘,得到了不少西夏遗物,现藏大英博物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黑水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文献5000多件,包括汉文、西夏文、畏兀尔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古藏文、亦思替非字、古阿拉伯文等多种民族文字文书,分别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阿拉善文管所、额济纳旗文管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这些珍贵的文献出土后,一直分散在文物考古部门,没有系统整理出版。
以致长期以来人们谈起黑水城文献,只知俄藏与英藏,而不了解我国还藏有如此丰富的黑水城文献。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国藏西夏文献》之后,系统整理出版《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共收录原始文献4213件,其中社会文献3980件,宗教文献233件。
共分为农政文书,钱粮文书,俸禄与分例文书,律令与词讼文书,军政与站赤文书,票据、契约、卷宗文书、书信,礼仪、儒学、文史文书,医算历学、符占秘术、堪舆地理文书,佛教文献,图画、印章及其他文书等10卷64类,编为10册,它的整理出版意义重大。
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b2002b50e2524de4187e9b.png)
作者: 马淑萍
作者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
出版物刊名: 西夏研究
页码: 123-12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摘要:黑水城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所收到的学术论文对黑水城文献考释、文献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社会、军事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期间,还举行黑水城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
这次会议对拓展西夏学研究视野、探索西夏学研究为现实服务之路,起到积极作用。
俄藏黑水城文献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俄罗斯西夏学研究
![俄藏黑水城文献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俄罗斯西夏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71a4e1f61fb7360b4c65ce.png)
矫 慧
兰州 7 3 0 0 0 0 ) ( 兰 州大 学外 国语学 院 ,甘 肃
摘 要 :1 9 0 8 年,科兹洛夫科考队发现死城哈喇浩特遗址,使被风沙掩埋 了几个世纪的西夏王国重见天 日。此后,他先后三次来到黑城遗址,盗 掘 大量文献文物并运抵圣彼得堡。大量珍贵文献为俄国西夏学的研 究提供 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推动 了俄国西夏学的产生与迅速发展。 关键词 :黑水文献;俄 罗斯汉学;西夏学
员。
2 0 世纪末 ,世界局势发生剧烈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 响到学术领域 ,各 国间的学术交流 日益加强,国际 西夏 学研 究 步入 了新 的 发展 阶 段 。 但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西夏研究的优势逐渐减弱: 由于政治经济 原因, 前苏联和 现在俄 罗斯 的西夏学研究逐渐萧条, 人才与经费的严重 短缺制约着汉学以及 西夏 学的发展 。以克恰诺夫教授为例,直到他生 命的最后几天,他依然拖着虚弱 的病体孜孜不倦地为科研事业操 劳。 9 O 年代至今的西夏学研究成果几乎悉数 出自其手 。 近年来 ,尤其是0 8 年 以来,俄罗斯的局势趋稳,社会经济 逐渐 从 震荡中恢复。学术界 开始 复兴 。中国的迅速崛起激起俄罗斯对 中国的 兴趣。中国、俄罗斯互办 国家年 、语言年 、旅游年、中俄青年友好交 流年……2 0 1 4 年 ,中俄两 国迎来正式建交6 5 周年庆典。2 0 1 5 年 中俄共 庆反法西斯斗争胜 利7 O 周年 。中俄 正处于史上最好时期 ,国家层面上 的互动愈发频繁。中俄两 国政治 、经济 、能源、文化、军事等领 域合 作的不断深化与加强 。 但为适应市场需要 ,当前俄罗斯汉学研究的选题大多紧密联系现 实。与苏联时期受 官方资助 的学 院派研究不同,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俄罗斯汉 学为了 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必须关注研究选题的现实性、 迫切性。西夏 学研 究作为传统汉学研究的代表,因其较强的学术性而 日趋边缘化,小众化 。 3结语 俄罗斯汉学独树一帜 ,成就卓越,在世界汉学界 占据重要地 位。 由于拥有优 秀的汉 学传统及丰富 的史料条件 ,俄 国学术界,对西夏学 的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学者在研究本国文物文献时较之他国 学者 ,拥有得天独厚语 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 中俄两 国应是西夏学研究的主体与 中坚 。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双方应加强合 作 ,取长补短,借鉴敦煌 学这一 高度 国际化 的学科的发展经验,共筑 西夏学研究的新辉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樊丽沙张海娟原载《甘肃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一、概述自1908年黑水城文献面世以来,经过多年发展,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已发展成为具有专门研究领域、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学问。
由于历史原因,黑水城文献大部分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上世纪初期,不少中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批珍贵的文献,做了不少的文献编目、考订与描述工作。
近十几年来,《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法藏敦煌西夏文献》、《日藏西夏文献》等大型文献的陆续整理出版,不仅大大方便了研究者学习利用世界各地收藏的西夏文献,而且为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研究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西夏学诞生已过百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更充分的利用黑水城所发现的珍贵资料,进而推动西夏学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学界及研究者所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黑水城文献及西夏学研究的发展,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主办、宁夏博物馆协办的“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宁夏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有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大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及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社科院单位的近一百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会议期间组织学者参观考察了西夏王陵和贺兰山岩画。
论坛开幕式暨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由宁夏大学谢应忠副校长主持,宁夏大学校党委书记齐岳、校长何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宁夏大学教授陈育宁、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等百余位代表应邀出席,“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中方所所长杜建录教授与俄方所所长波波娃教授共同揭牌。
随后史金波、波波娃、李进增、陈育宁等四位教授代表专家发言。
揭牌仪式结束后大会开始主题报告,此次会议主题为:1.西夏学研究的视角、趋势和方法2.黑水城文献考释研究3.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化4.西夏文献文本化与数字化;5.西夏历史、语言、艺术和考古;6.西夏学学术史(科考、档案与收藏)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90余篇,经过主办方的悉心筛选,入选此次论坛的论文达60余篇,分别在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五辑、第六辑刊出。
论文内容涉及广泛,如西夏佛教文献、世俗文献研究,西夏佛教史研究,西夏职官制度研究、西夏军事研究、西夏考古研究等领域。
论坛宣读论文者及其题目如下:10月17号第一场上午10:00-11:50主持人:陈育宁发言者:1.波波娃:俄罗斯在中亚的考察与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黑水城汉语文献2.史金波:《英藏黑水城文献》定名刍议及补正3.李华瑞:关于西夏儒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二场下午14:10-15:50主持人:李华瑞发言者:1.克恰诺夫:13世纪前25年的蒙夏边境2.杜建录:《党项与西夏资料索引、标注与异名对照》的学术价值3.陈于柱:武威西夏二号墓彩绘木版画“蒿里老人”考论4.朱德军:宋代西北边境弓箭手供给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为中心第三场下午16:05-17:30主持人:索罗宁发言者:1.聂鸿音:《禅源诸诠集都序》的西夏译本2.荒川慎太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几件西夏文陀罗尼经残片研究3.段玉泉:西夏藏传《尊胜经》的夏汉藏对堪研究10月18号第一场上午8:10-10:00主持人:孙伯君发言者:1.陈瑞青:俄藏黑水城宋代文献所见差破“白直人兵”文书考2.邱志诚:两件新刊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书残片考释3.波丽娜:俄国克平的西夏研究第二场上午10:15-11:50主持人:聂鸿音发言者:1.孙伯君:论西夏文“纓”的语法功能2.崔红芬:汉文《杂字》所反映的西夏社会问题探索3.彭向前:《孟子》西夏译本中的夏汉对音字研究4.索罗宁:西夏佛教的“真心”思想第三场下午14:10-15:50主持人:杨富学发言者:1.柳长青:西夏文古籍字库的建立2.李灿:西夏遗僧一行慧觉生平、著述新探3.韦兵:俄藏黑水城文献《佛说寿生经》录文:兼论11-14世纪的寿生辉与寿生寄库信仰4.牛达生:西夏造纸技术初探每场会议发言结束后,都预留有自由提问讨论时间,不少青年学者积极踊跃向专家学者探讨学习,会场学术气氛浓烈。
会议主题发言结束后,陈育宁教授对本次学术论坛做了精彩的学术总结,随后在杜建录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的完成了此次论坛的闭幕式。
会后部分学者还驱车前往内蒙古额济纳旗考察了居延海、怪树林、黑水城遗址和沙漠胡杨林。
二、西夏文献研究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献数量惊人,为西夏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因而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次会议论文内容广泛,本文拟从西夏文献研究、西夏历史研究及西夏考古和艺术研究等方面予以论述。
原始资料的刊布和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此次论坛有多位学者对黑水城出土文献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西夏学专家史金波先生《〈英藏黑水城文献〉定名刍议及补正》一文针对2005年出版的前四册《英藏黑水城文献》所存在的定题问题,细心研究琢磨,对存在的300余处错误进行了列表补正,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工作,将促进西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聂鸿音研究员《俄藏西夏本〈拔济苦难陀罗尼经〉考释》,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117号西夏本《拔济苦难陀罗尼经》进行了翻译、校注,并对卷尾发愿文进行了考证,指出这部佛经是以贺宗寿为首的西夏大臣们于1193年11月3日出资刊印的,目的是在纪念仁宗皇帝的“三七”法会上散施。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伯君研究员提交了两篇文章,《西夏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考释》一文首次刊布了该经西夏文原文,并对照汉文本逐句做了译释,这项研究对全面认识黑水城文献的来源乃至华严宗在西夏、元代的传译很有意义;《简论西夏文“纓”的语法功能》,作者针对此前学界对西夏文“纓”的用法未见专门论述的状况,身先士卒,悉心研究,认为“纓”的语法功能一为连词,二为名化助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汤君的《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经〈般若波罗蜜多经〉叙录》,对《俄藏黑水城文献》收录的在西夏大体流传的39种汉文佛经文献《般若波罗蜜多经》进行了叙录。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玉泉《西夏藏传〈尊胜经〉的夏汉藏对勘研究》,通过对同期、同题的夏、汉、藏文本《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的跨语言对勘研究,指出该经西夏本由藏文本翻译而来,同时亦对跨语言对勘对于西夏语言研究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侯爱梅博士《〈失林婚书案文卷〉初探》,首次对黑水城出土元代《失林婚书案文卷》作了研究,指出该文书真实记录了元代的法制用语,完整的保存了元代不同文状的书写法式,清晰地反映了元代亦集乃路官府办案的司法程序。
首都师范大学岳志诚博士《两件新刊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书残片考释》,对黑水城出土发掘编号为83H·F1:W14/0014、F14·W8的两件文书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复原,给出了准确定名,并判定F14·W8文书是《备急千金药方》元刻本残页。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彭向前副研究员《〈孟子〉西夏译本中的夏汉对音字研究》,搜集了《孟子》西夏译本中的108个译音词,通过研究得出140条夏汉对音字材料,并利用这一材料对宋代汉语西北方音声母的分合情形与韵尾问题作了考述。
彭向前《读史札记五则》,作者利用音韵学及少数民族语言知识,并结合相关历史记载,对史籍中出现的“负赡”、“兀擦”、“结珠龙”、“邪洛”等译音词作了考释。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王使臻博士的《俄藏文献Дх.2822“字书”的来源和相关问题》,通过研究作者认为俄藏文献Дх.2822是西夏仁孝时期依照西夏前期境内流传的汉族文人编写的一部识字教材而修订的字书抄本,后流传到黑水城。
宁夏人民出版社蔡永贵、靳红慧《俄藏黑水城文献〈刘知远诸宫调〉俗字整理研究》,搜集了《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所载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中的俗字,利用考证汉语俗字的一般方法,考证分析了其中232个俗字,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惠宏《黑水城汉文文献词语杂释》一文,对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献中出现的一组词语作了考释,为阅读相关文献提供了方便。
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孙颖新《西夏译本〈孙子传〉考补》,根据俄国收藏的一个行书写本复原了西夏译本《史记·孙子列传》全文,指出写本的行文与此前学界熟知的刻本略有不同。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志高的《国图藏西夏文〈慈悲道场忏法〉卷八译释(一)》,对国图藏保存完整的该经卷八之前半部分(第十七品至第二十品)做了译释,进而为西夏佛教研究提供了一份关于该经的宝贵资料。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许伟伟《黑城所出收付契约文书Y1:W201考释》,作者对黑城所出《宣光元年(1371)十一月十二日收付契》进行了考释,对文中铺马制度、铺马出借行为作了分析,对马主官员的身份的界定作了研究。
河北社科院张重艳《也火汝足立嵬地土案文卷初探》,通过研究指出,元代站户存在两地入籍的情况,并对案件三年才有明确审判结果的原因作了分析。
三、西夏历史研究以黑水城文献为切入点,进而展开对西夏历史的研究,是西夏学研究者的又一研究思路。
学者们利用黑水城文献,对西夏历史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为我们描绘出了更为生动的西夏历史画卷。
本次论坛提交的文章对西夏佛教关注较多,如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林英津研究员的《透过翻译汉(译)文本佛学文献,西夏人构建本民族佛学思想体系的尝试:以“西夏文本慧忠〈心经〉注“为例》,在对西夏文本《心经》及其汉文本、西夏文本的对勘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慧忠的《心经》注解,描述了他诠释佛学名相的特色,及西夏译本如何呈现慧忠注解等。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索罗宁教授的《西夏佛教的“真心”思想》,通过对西夏文献中与“禅宗”有关的一部分文献的分析,提出西夏佛教似乎没有类似当时中国禅宗的佛教传统。
作者假设西夏佛教形成了一种以华严思想为基础的“真心”思想;另外他还假设该佛教传统和后来的来自藏传佛教的“大手印”思想有所结合,对独特西夏佛教的形成有所贡献。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史伟博士《黑水城唐卡中的净土信仰》,通过对黑水城出土唐卡及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考证,揭示出隐含在绘画中的西夏王朝对佛教净土宗的广泛崇拜。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翎《西夏施触地印佛像小考》,作者对现存几例西夏施触地印佛像作了研究,认为以触地印为代表的不动佛信仰可能流传到了西夏,从而推测了武威杂木寺所刻佛像可能是手结触地印的不动佛。
四川大学历史系韦兵副教授《俄藏黑水城文献〈佛说寿生经〉录文——简论十一——十四世纪的寿生会与寿生寄库信仰》,在对《俄藏黑水城文献》A-32《佛说寿生经》录文的基础上,探究了宋代以寿生寄库为代表的民间佛教信仰与精英佛教不同,更全面的认识宋代民间信仰实践的诸多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