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现状及思考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edd5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c.png)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1.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一个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移动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在新环境中建立并扩大种群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自然限制,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以下是当前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现状:1.1生态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改变或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
入侵物种可能与原生物种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甚至逐渐取代原生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进口植物可能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威胁到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1.2经济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些入侵物种会给农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它们可能对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厂等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特定海洋外来物种可能占据捕鱼场所,减少渔业收益。
1.3健康影响: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疾病或在它们到达的新环境中传播疾病。
例如,蚊子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媒介。
外来蚊子入侵可能导致当地人群遭受更多的传染病风险。
2.控制对策: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和降低它们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对策:2.1预防控制:预防是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包括加强边境检查和监测,以防止外来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2.2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护生态系统免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法之一、这包括建立检疫措施,对进口生物进行筛查和审查,以及处理和处置疑似入侵物种。
2.3移除和剿灭:对于已经侵入的外来物种,及早发现和移除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移除入侵物种及其栖息地,并通过人工捕捉或其他方式削减种群。
2.4生态修复:在外来物种被控制或消除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包括恢复原生物种的种群和生境,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入侵。
2.5国际合作: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跨国行动来共同解决入侵问题。
园林植物生物入侵的思考
![园林植物生物入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11e82e4f18583d04864591b.png)
园林植物生物入侵的思考引言:生物入侵主要是指一些生物通过人类活动等形式传播到其分布区域之外的其他地区,这些物种被称作入侵物种,与生物物种的自然扩散不同。
近些年以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生物入侵现象也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人类生存等都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关于生物入侵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但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已经明显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存。
1、生物入侵现状分析现阶段,生物入侵现状主要表现在入侵物种种类多、传播范围广、分布不均衡等几方面。
首先入侵物种的种类相对较多,据国家农业部的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已经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职务包括豚草、水葫芦、飞机草、薇甘菊、毒麦、紫茎泽兰等,害虫包括美国白蛾、稻水象甲、苹果绵蚜等,动物包括非洲大蜗牛,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棉花黄萎病、松材线虫病、大豆疫病等。
其次,入侵物种的范围广主要表现在农业种植区域面积等方面,比如1998年山西首发的红脂大小蠢蔓延波及到河南与河北,B型烟粉虱的爆发对中国23个省市地区的影响,水葫芦对云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区的影响。
最后,入侵物种的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特定地区的特殊属性,比如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内蒙古、西北等地区较少出现生物入侵,水葫芦、蔗扁蛾等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紫茎泽兰、飞机草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2、园林植物引种工作中发生生物入侵的原因园林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而且还可能随着植物材料夹带进来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形成微生物和昆虫入侵,后者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极大,容易被园林植物引种工作者忽视。
归纳园林植物引种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相关法规、条例来限制和管理植物引种。
很多地方开展的盲目、不科学的引种,致使大量外来植物进入。
目前在我国,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中的课题组,只要是财力允许,均可进行园林植物的引种工作。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a637d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d.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即不是本地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经济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是动植物、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等。
生物入侵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意外引入的,比如船只或飞机上的害虫,也可能是有意引入的,比如园艺品种或宠物。
这些入侵物种会迅速繁殖、扩散并占领当地的生态资源,从而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每年因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数百亿美元。
在澳大利亚,入侵的外来物种已经占据了大约40%的哺乳动物和约30%的鸟类,在夏威夷,外来植物已摧毁了大部分的当地植被,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影响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入侵物种可能会与当地的物种发生竞争,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者被淘汰。
入侵物种可能会传播疾病,对当地的大型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造成影响。
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外,生物入侵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外来物种可能危害到农作物、影响水资源利用、干扰渔业等。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每年都是数以万亿美元,而生物入侵给生态系统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其价值大大减少。
面对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监管和控制入境物种的监管力度是非常关键的。
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入境检疫机构,并严格监管进出口的动植物。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防控也是必要的。
在许多国家,专门成立了入侵物种监测中心,负责对外来物种进行监测和评估。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367ac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f.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0d26c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2.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或本地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扩散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以及防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几乎在所有生物圈中都有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超过6000种,每年新的入侵物种出现数量约为10种。
入侵物种主要通过航空和海运等方式进入新的地域,如河流、湖泊、陆地和海洋等,迅速繁殖并形成种群。
一些具有强适应性和生殖能力的物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入侵物种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压制当地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一些入侵物种还会直接捕食当地物种,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进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2.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
入侵物种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杂草类入侵物种会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对本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3. 经济损失。
入侵物种会危害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
一些入侵物种会侵害农作物、果树和花卉等农业植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还有些入侵物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渔业的发展。
4. 健康风险。
一些入侵物种会传播疾病和寄生虫,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
寄生蜱会传播莱姆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的防治为了减少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危害,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和管理。
1. 监测和风险评估。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出现,并评估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加强立法和执法。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入侵物种的非法引入和传播。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39e2c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d.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群侵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生物入侵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同时损害农林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以及重视宣传与教育。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影响、生态系统、农林业、疾病、防治措施、国际合作、法规制定、监测、预警、科研、技术支持、宣传、教育。
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对原生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在原生物种无法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繁殖而形成的。
生物入侵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可能是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也可能是无意传播的外来物种。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物入侵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入侵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生物入侵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生物学领域,还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加以解决。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并扩散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的现象。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dd1dc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a.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物种在其非原产地的新环境中传播和建立种群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通常被称为外来物种,它们可能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现如今,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外来物种往往抑制或竞争本地物种,进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这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南美洲蛇头鱼在北美的河流中繁殖,捕食当地鱼类,导致当地鱼类的数量锐减,对当地渔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生物入侵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部门造成重大损失。
一些入侵物种会破坏农作物、果树和森林,导致农民和林业工人的经济损失;一些入侵物种会破坏渔业资源,导致渔民的生计受到威胁;一些入侵物种会破坏景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4万亿美元。
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某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疾病传播媒介,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病毒;某些入侵物种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入侵的植物花粉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不便,如入侵的有害昆虫可能侵扰居民、破坏建筑物,并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安和困扰。
为了减轻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物检疫和监测工作,防止外来物种的非法传入和扩散。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保护本地物种的生境和生态过程。
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培养人们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要,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挑战。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只有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减轻生物入侵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
生物入侵观后感
![生物入侵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4d2d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d.png)
生物入侵观后感引言生物入侵是指一个外来物种进入并在其非原生环境中繁殖并对原生环境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的过程。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生物入侵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农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生物入侵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观后感。
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可以造成一系列的生态与经济问题。
首先,它对原生物种的数量和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许多外来物种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在非原生环境中繁殖迅速,对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威胁。
其次,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
外来物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了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物种相互作用。
此外,生物入侵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某些外来物种以害虫的形式出现,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领域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
生物入侵的原因生物入侵的原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近年来,全球贸易与旅游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生物入侵的速度。
人们通过国际贸易引入大量外来物种,其中一些物种可能具有入侵潜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促进生物入侵。
随着气候的变暖,一些原先适应温暖气候的外来物种在原生地将失去竞争力,但在其他地区却能迅速繁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应对生物入侵的措施为了应对生物入侵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与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行为,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防止其繁殖与扩散。
其次,强化立法与法规。
各国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外来物种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强化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生物入侵问题的关注与了解。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解决生物入侵问题的关键。
各国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相互交流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生物入侵带来的挑战。
结束语对于生物入侵这个全球性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必须认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189f1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5.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种群由原先的分布区域移入并在新的分布区域形成自主繁殖的一种现象。
随着人类的活动和生物全球化,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难题。
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据统计,全球超过10万种生物物种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入侵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而我国已有近3000种外来入侵物种,占全部物种的10%左右。
其中,部分物种对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1. 竞争优势:入侵物种因为缺乏天敌和天然的控制手段,在新环境中往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突出的优势。
它们可以迅速占领新的生境,与原有物种发生竞争,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地方生物多样性。
2. 肆虐繁殖:入侵物种在新生境中往往没有和天敌和天然疾病抗争的竞争压力,因此生殖能力往往比较强,在新环境中肆虐繁殖,造成对当地原有动植物的深远影响。
3. 经济损失:入侵物种会占据大量的资源,损坏生态系统,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对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1. 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外来物种的缺点和危害,让公众认识到入侵物种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2. 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规范和标准,建立入侵物种的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存在。
3. 强化防治管理: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整理合适的防治措施,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繁殖和危害,保护与发展原有的生态系统。
4. 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生物入侵是跨国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建立生物入侵应急机制,控制生物入侵扩散和损害。
总之,生物入侵是全球共同的难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防治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以维护全球环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994b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b.png)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即非原生物种)通过人类活动传播至新的地理区域,并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对于生物入侵问题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措施,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入侵的成因1.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入侵问题的加剧。
货物和人员的频繁流动增加了外来物种的传播机会,使得生物入侵的风险大大增加。
2. 弱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生态系统遭受污染、破坏和退化等压力后,其抵抗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减弱,从而加大了生物入侵的影响。
3. 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过度开发、过度捕捞和过度农业等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入侵物种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机会。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竞争和捕食压力,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甚至灭绝。
2.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破坏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网络,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3. 经济损失:入侵物种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活动造成威胁,降低了产量和质量,增加了防控成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生物入侵的对策和管理措施1. 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建立有效的早期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识别入侵物种,采取相应的快速反应措施,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和繁殖。
2. 强化边境检疫措施:加强对生物入侵物种的边境检疫和管控,禁止或限制外来物种的进口和传播,减少生物入侵的风险。
3. 生态恢复与重建:改善和恢复受入侵物种破坏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提高其对入侵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建立国际机构和组织,加强科学研究和政策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入侵问题的解决。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7cccde6f90f76c661371a2b.png)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生归化种群,其种群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后果,这一事件称为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会对生态系统乃至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一、生物入侵的途径1、人为意识的引进物种为了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的需要,人为的从国外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的确会给经济的发展和美化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效益,但是由于有时引进物种缺乏从国家的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进行全面地分析,结果就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在引进的物种中,有人类为了经济效应而引进的。
如北京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了虹鳟等经济鱼类,而这些鱼类有可能威胁当地的鱼类生存,是入侵种。
有为了景观绿化或防护海堤等,如北京引进的火炬树和20世纪80年代,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地、开辟海上牧场,闽东沿海开始种植的大米草。
大米草盐分高、纤维粗,不适于作饲料,加之大米草繁殖力极强,根系发达,草籽可随海潮四处漂流蔓延,时至今日,它已占据闽东约12万亩的滩涂,导致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红树林,赶走了滩涂鱼、虾、贝等海洋经济生物,原来生活在这里的200多种生物现仅存20多种。
甚至还有为了防治入侵的生物,引进了其的天敌,结果其的天敌也造成了生物入侵,如澳大利亚在遭受鼠患后引进了猫,结果造成了猫在澳大利亚的泛滥。
2、进口贸易和入境旅游进口贸易和入境旅游也容易造成生物入侵,这种生物入侵也称偶然的入侵。
人口流动和物资的交流可以充当入侵生物的媒介,无意间将外来生物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
例如我国的蔗扁蛾、豚草以及紫荆泽等都都是随人员和商品贸易带入的。
3、边境农贸产品的走私由于走私的农贸产品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会带入大量虫卵,还会带入大量的入侵植物。
4、船舶压载水的携带传播二、入侵生物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原因。
1、通过种子大量繁殖比如北京最有名的杂草——豚草。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6fa49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指的是外来物种侵入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变得过度繁殖,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入侵的现状。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物种的传播速度大大增加。
许多人类活动,例如货物贸易、航空旅行等,都会将外来物种引入新的地理区域。
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性也给外来物种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种外来物种被引入新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些物种能够在新环境中生存并且蓬勃发展,成为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生物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危害。
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繁殖力,它们在新环境中会迅速扩散,压制当地的本地物种,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外来物种还会带来疾病和寄生虫,对当地的生物种群造成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也会对人类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一些入侵物种会危害农作物和林木,导致农业和林业的减产。
一些生物入侵也会对生活环境和建筑物造成损害,给城市管理带来负担。
生物入侵还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针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物入侵的监测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挑战。
各国可以共享入侵物种的信息和管理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界的生物入侵。
还可以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规范入侵物种的引入和管理,减少入侵物种的传播风险。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防治生物入侵方面,科学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规律,预测入侵物种的扩散趋势和影响,为生物入侵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258c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7.png)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对策单位:作者: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损失非常严重,每年损失数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我们必须保护农业发展的良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特别要避免由于入侵性植物疫情造成“农业突发事件”而严重影响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生产。
通过广泛调研、收集和分析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现状、形势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防控生物入侵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在“健全法律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目前入侵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已由1995年的32种增加到44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400多种,其中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有100多种。
我国每年因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亿元,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
大量入侵性有害生物的发现和严重危害,无疑与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密切相关。
1.1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内外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加快,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越来越大。
近年来,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频率大大加快。
20世纪70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2种,90年代发现8种,进入新世纪新发现18种。
同时,地中海实蝇、小麦矮腥黑穗病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经常在口岸被截获,随时有传入国内的危险。
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
在新传入的有害生物中,有我国检疫部门长期关注并一直严防其传入的香蕉穿孔线虫、苜蓿黄萎病等,还有世界上100种危害最重的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
1.2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威胁巨大2005年从广东沿海传入的红火蚁,3年左右时间就扩散到4个省(区),现已在16个地级市32个县68个乡(镇、街)172个行政村(社区)发生,面积达20万亩。
如果不对红火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80亿元。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27834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a.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物种进入并扩展到其原生物理范围之外的过程。
生物入侵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普遍,对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从现状、危害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生物入侵的现状目前,全球约有5000多种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这些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类生物,它们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通过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进入到新的地理区域,并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迅速扩展和繁殖。
北美红螃蟹侵入欧洲水域,狮子鱼入侵大西洋海域,毛蚓入侵中国土壤等。
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最直接的,它们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夺取生境,破坏生态平衡。
入侵物种可能通过捕食或繁殖的方式,对当地物种造成伤害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还可能引入新的疾病和寄生虫,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农业生产。
生物入侵的防治防治生物入侵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应加强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时掌握入侵物种的信息和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应制定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管控和管理。
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生物入侵的风险。
在防治生物入侵方面,还可以采取生物控制的方法。
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对入侵物种进行控制和调控的方式。
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或寄生虫进行生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生物控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对其他物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谨慎操作。
生物入侵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防治生物入侵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加强公众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8d38d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8.png)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物种的跨境迁徙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
其中,一些外来物种也跨越了海洋、山川等自然屏障,进入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中。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对策,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通过人类引进的非本地的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物种可能是故意引进的,也可能是意外引进的,它们在新环境中生长、繁殖,有些物种甚至能够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原生态系统中逐渐占领优势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然而,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外来物种数量在持续增加,其中有些物种已成为严重的入侵物种。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知外来物种约1.7万种,其中入侵物种占比达到了33%。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威胁,打乱原本的生态平衡。
例如,数种外来物种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中的入侵物种,它们对当地的植物和水生动物造成了威胁。
2.土地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可能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或退化。
例如,大量进口的外来树种中,一些具有强大适应性的树种会优先生长,而其根系会破坏当地土壤的结构,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损害经济利益:入侵物种还可能威胁农业生产、渔业业务和林业经济,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
4.传播疾病:有些外来物种还有可能向人类传播疾病。
例如,警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病毒的首次传播就可能是一种外来野生动物向人类的跨物种传播。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对策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它们造成进一步危害。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640f5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e.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域传播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对新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生物入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现状非常严峻。
据统计,全球约有5000多种外来物种成功入侵了新的地理区域,其中许多物种成为了自然区域的优势种。
这些物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破坏物种多样性、资源竞争和环境污染等。
而且,生物入侵还对农业、渔业和林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全球每年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
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入侵种通常会抑制或竞争本地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引起本地物种灭绝。
生物入侵还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一些入侵物种可以传播疾病,如黄热病、登革热和鼠疫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还有许多入侵物种有毒,如果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物入侵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入侵物种名录和加强边境检疫等措施,及早发现和防止入侵物种的传播。
加强管理与控制。
通过采取物理措施(如围栏、屏障等),化学措施(如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和生物措施(如引入天敌、追求竞争物种等)等有效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还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中。
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威胁,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抑制生物入侵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08b70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b.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指的是外来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生物入侵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现如今,生物入侵现状严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生物的灭绝。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会与本地生物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从而对其造成严重的压力,甚至导致其灭绝。
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入侵物种具有繁殖能力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往往会快速占领原有物种的生活空间,打破了本地生物的生态平衡。
这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过度繁殖,而其他物种的数量减少,最终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生物入侵还会引发疾病传播。
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病原体,对本地物种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加强宣传和教育。
人们应该增强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和影响,从而形成个人和社会的防治意识。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管和管理,对进口物种进行审查和监测,禁止或限制入侵物种的贸易和引进。
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
强化对本地物种的保护,增加其竞争力,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入侵物种的机会。
加强国际合作。
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
国家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共同保护和维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75226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8.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异种)在新的生境中过度繁殖和侵占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程度和速度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现状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入侵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种类在入侵后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优势种或甚至成为了支配种,如美国南美洲火蚁、中国大蝗虫、非洲白蚁、加拿大蓝莓草等。
这些异种在入侵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生态环境危害1. 竞争其他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后,会和当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 繁殖力强:某些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在新生境中不易遭受天敌的袭击,大量繁殖会导致它们对环境的掠夺和捕食,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3. 病源和害虫:某些入侵物种会带入新的病原体和害虫,导致当地物种的大量死亡,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人类社会经济危害1. 威胁安全:某些入侵物种会攻击人类,如非洲蜜蜂和南美洲火蚁等,这些物种会引起人类的死亡和重伤。
2. 经济影响:入侵物种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经济损失。
3. 破坏公共设施:某些入侵物种会破坏人类居住和公共设施,如中国大蝗虫和美国南美洲火蚁对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
三、防治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预防、检测和控制。
(一)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
预防生物入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严格的关境检疫制度:对进口物品进行检测,禁止携带或带有入侵物种的物品进入国境。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入侵物种危害的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73d0e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d.png)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大量繁殖与扩散,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危害的现象。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入侵的现状日益严重。
下面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包括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扩大。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已经在新的地理区域大量繁殖和扩散。
植物入侵现象最为普遍,占据了生物入侵的60%以上。
动物入侵与藻类、微生物入侵也逐渐增多。
而且,不同区域的生物入侵物种也有所不同,受气候、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和经济损失的增加。
生物入侵物种通过占用栖息地和资源,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或减少。
它们还带来新的疾病和寄生虫,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健康风险。
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水文循环、土壤肥力、空气质量等自然过程。
生物入侵还会给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水生入侵物种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外来植物入侵对农作物的竞争等。
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生物入侵问题,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风险评估,通过建立监测网、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现和评估入侵物种的危害程度和传播趋势。
二是加强边境检验与管控,通过加强边境检验和管理,防止入侵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等途径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三是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媒体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四是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天敌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范围。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入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
相关实践表明,只有加强全球合作,科学评估,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生物入侵防治措施,才能减少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2024年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2篇)
![2024年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08f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f.png)
2024年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2024年,人类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入侵危机。
来自未知宇宙的生物入侵者降临地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这场异常异常紧急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及时采取行动迎战生物入侵者。
首先,这场生物入侵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物入侵者的出现,是地球生态系统发生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长时间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让地球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疫情爆发的风险也因此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并尽力避免再次发生生物入侵的危机。
其次,这场危机暴露了我们在预防和应对生物入侵方面的薄弱之处。
我们缺乏统一、高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体系,导致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生物入侵者的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全球性的生物入侵预警和监测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挑战。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的研发,提升我们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再次,这场危机也暴露出我们在公众教育和宣传方面的不足。
很多人对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控方法缺乏了解,对这场危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生物入侵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重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生物入侵的合力。
最后,这场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入侵者的到来,让我们在抵御外来威胁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本土生物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可以借助这次危机,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2024年的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我们需要加强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加强生物入侵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借助这次危机开创新的机遇并面对新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生物入侵危机,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思考——11生转本2(检疫)刘平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并从生物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入侵物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且,从生物检疫的角度探讨了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利弊影响,希望引起人们对此方面问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对策利弊前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开拓了自身生存空间和范围并创造了文明。
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大量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木材以及其他所需原材料,而且在调节气候、保持土壤、涵养水分等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人们往往有针对性地从国外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以丰富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但由于人们在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其经济效益,对引进后的生态环境效益缺乏理性的思考,从而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一旦形成入侵,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但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交流的加快、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外来物种入侵也成为一个频繁的现象。
当前我国在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可见到外来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等方面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外来物种”,也被称为非土著的、外地的、外国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
指的是出现在其生长的初始范围或者扩散潜力范围以外的物种、亚种或者次级的分类单元。
其种类包括了所有可能存活、进而繁殖的生物部分、生物配子、生物繁殖体。
外来物种的生物学定义为:某物种由于多种原因被带到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而相关生物天敌没有同时带去,该外来物种就可能在新迁居的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并且自行繁衍扩散,对引进地的生态系统与景观造成明显的改变,对本土原有的生态群落和生物物种产生显著的影响的物种。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外来物种”是指在没有直接、间接引进,或者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固定繁殖的情况下,在其原自然分布范围和位置以外自然定殖的物种、亚种或者次级分类群。
种类包括了所有可能存活、进而繁殖的部分、配子、繁殖体。
外来物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益的,一类是有害的。
因此,外来入侵生物物种是外来物种的一种,它强调的是传入当地后带来深远生态危害等的生物物种。
生物学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定义为: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的入侵种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直接减少物种的数量,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数量,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态灾难的过程。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Bio-logical Invasion——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者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上述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这种物种必须是非本土的,是外来的;第二,这种物种能够在进入的天然或者人工系统中生存、定殖和扩散。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构成要素外来物种入侵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此物种被引进或者进入的生态系统是其从来未分布过的。
2、除了物种整体外,也可以是亚种或者次级的分类单元。
3、其在半自然或者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种群。
但是,外来物种入侵的界定,并不简单的以地理界限为判断的依据。
如果某一物种进入了自然分布地域以外的生态系统中,并且能够在当地自然繁殖,造成对当地的生态或者经济等的破坏,就可以被界定为外来入侵物种或者有害生物。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响是造成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消失和一些物种的灭绝,造成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持续利用乃至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
通常体现出来的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产量质量的重大损失,因为控制外来生物影响而产生的高额防治费用,甚至威胁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一般有:1、有意识的引进。
许多物种往往是引入用于农牧渔生产,或为改造和恢复生态环境,或为美化景观,随后却始料不及,演变为入侵物种。
2、无意识地引进。
伴随对外贸易、出境旅游、货物运输而无意带入。
3、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四、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我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跨越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我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有可能找到适宜的栖息地。
在我国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有入侵种,在覆盖全国总面积8. 62 % 的1118个自然保护区中,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从森林到水域,从湿地到草地或到城市居民区,都可以见到这些生物“入侵者”,如微甘菊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 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外来杂草107种 ),40种入侵动物(外来害虫32种 ),23种入侵微生物(外来病原菌23种)。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 574 亿元。
五、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生物人侵危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
入侵物种至少有4个方面的危害:1、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排挤,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种类组成,影响到当地生态景观和气候,造成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2、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种群不断缩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导致生态灾难,对农、林、牧、渔业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2年,美国入侵性外来种中,每年由于入侵性动植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137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由于野兔(外来种)与牧畜争夺牧草, 每年造成3.73亿美元损失。
4、外来物种入侵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六、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对策针对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入侵途径, 提出我国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法规,加强协调管理。
目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种的法规或条例,应迅速制订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法或入侵种管理法,从法制高度重视生物入侵问题。
由于外来入侵种威胁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某一个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 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种。
2、预防为主。
对于生物引种,在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不仅要考虑到引进的生物在当前的各种生物生态学表现,还应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仅要看外来种的经济利益,还要看其生态影响;不仅要考虑地区性问题, 更要考虑全国性问题,引入后应加强观测,释放后应不断跟踪,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大面积造成危害。
应进一步加强边境海关检疫和阻截作用,阻止新的人侵种人境,加强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如列车、汽车、轮船和旅游者携带的行李以及各种货物的检查工作,防止无意带入外来生物。
3、有效控制。
对于已传入并造成危害的入侵种,应采取迅速的控制对策,其中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机械、替代等控制技术,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开展评估工作, 在经过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论证后, 可有效地利用入侵生物的某些经济特性,变废为宝。
对于新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采用果断的措施进行扑灭,防止其扩散、蔓延,对疫区进行严格控制,保护非疫区,禁止到疫区进行调入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
4、信息流通。
加强国内国际合作,成立国家生物入侵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库,有效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加强信息流通。
5、公众参与和教育。
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我国16种外来入侵物种,如紫茎泽兰、薇甘菊、飞机草、水葫芦、美国白蛾等。
另外还有鱼类:虎鱼、食蚊鱼等;有害虫、昆虫类:松材线虫、德国小镰、松突圆蚁等。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因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在不间断地进行,生物个体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使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为止。
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己的稳定性。
但是,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人为引入或消除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发生生态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生物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七、从生物检疫方面谈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①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当入侵物种和当地生物存在杂交机会时,可以加速本地物种的消失或导致群落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杂交也可以将当地生物的基因引入入侵物种中,可能导致入侵种群遗传变异的增加,从而增强了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度。
②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外来入侵物种可通过与本地物种竞争水分、光、养分及生存空间等,引起本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由于外来入侵物种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往往导致入侵地区物种区系的多样性单一化,被侵入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趋于物种贫乏。
③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入侵对本土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与其对本土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比,在短期内不太明显,也不太容易发现。
2、破坏土壤环境①影响土壤流失和侵蚀由于外来入侵植外来入侵植物能影响土壤的侵蚀,若外来入侵植物生长快,林冠层可阻挡雨水,根分布广或地下茎不断生长,均有利于减少土壤的侵蚀,如大米草可使潮汐的沉积物固定,减少海岸边崖的侵蚀。
但有些外来种可加重侵蚀,如一年生的外来入侵植物取代多年生本地植物,分散型生长的外来入侵树种取代密集型的本地种、矮生种,树根浅或易燃烧,均可加重侵蚀。
②改变土壤营养状况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在营养代谢过程中沉积某些物质,改变了周围土壤的化学成分,使周围的本地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