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合集下载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析真核生物是指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类生物,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存在真核细胞核。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较为复杂,包含多个线性染色体和一些质粒。

对基因组结构的分析与理解,对于揭示其生物功能和进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较大,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

基因组大小与细胞大小和复杂度之间存在着类似关联性。

人类基因组大小约为3亿个碱基对,其中蛋白编码基因仅占大约2%。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在基本结构上与细菌大相径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染色体染色体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遗传物质,是基因在生物体内的物质传递介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精细结构上,真核细胞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染色体结构,如核小体、类固醇激素受体、平衡染色体等。

2. 基因组复制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复制主要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不同模式,其中原核生物中存在着DNA单线复制机制,而真核生物则采用DNA复制机器进行自我复制。

与原核生物不同的是,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机器必须满足染色体的线性特性和复杂的三维结构,包括多个酶和蛋白质。

3. 基因只读基因只读是指通过读取基因组中的基因序列,进而达到生物高效功能表达和调节的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序列阅读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大量的序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真核生物的功能研究。

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功能分析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编码基因预测蛋白编码基因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真核生物的基因组进行蛋白编码基因预测,可以揭示其生物功能和进化机制。

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基于序列、结构、相对位置等的蛋白编码基因预测算法与工具,如Glimmer、InterProScan、Pfam等。

2. 生物信息分析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分析工具,这就需要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来实现。

真核生物基因组

真核生物基因组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
由2~6个核苷酸长的重复序列组成,又称为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simple tandem repeats STRs) 以(CA)n、(GT)n、(CAG)n较常见,重复次数多为15~60次,总长 度一般在400 bp以下。 存在于常染色体,除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外, 微卫星DNA在染色体的 其他区域均广泛均匀分布。很随机地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而不像卫星或 小/微卫星那样串联成簇存在 微卫星DNA在基因组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已知其有自身特异结合蛋 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 且能直接编码蛋白质; 另外,微卫星DNA能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染色体折叠及端粒 形成,是基因重排和变异的来源, 通过改变DNA结构或与特异性蛋白质结 合而发挥其基因调控作用。 在人类基因组中,由CA重复序列构成的微卫星如5′CACACACACACA-3′大约每1万bp出现一次,占整个基因组的0.5%(总 共15Mb),而单碱基重复(即5′-AAAAAAAA-3′)占人类基因组的0.3%
Alternative splicing With a few genes, alternative splicing generates more than one mRNA from the primary transcript. Exons, or parts of exons, may be skipped.
呤(A)组成的序列替换hnRNA3′端的过程,这段序列不被翻译。
可变剪切
大部分真核基因被加工成一种类型的剪接后mRNA, 约有20%的人类基因因为可变剪接而产生两种或多种 mRNA序列 有一个人类基因已被证明,相同的原始转录物可以产 生64种不同的mRNA 外显子的相互排斥: 小鼠肌钙蛋白T基因的外显子2和3是相互排斥的,外 显子2用在平滑肌中,而外显子3用于其他所有组织中 剪接装置: 由多种细胞核内小RNA和一些蛋白组成,不同的细 胞类型中可不同

第3章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3章真核生物基因组
3.细胞核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大多为非编码序列,因此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 区域。
4.大部分基因有内含子,所以基因是不连续的。 5.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具有许多复
制起点,但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一、细胞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
(一)细胞核基因组 细胞核基因组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
●内含子(intron):
是结构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往往与编码序列呈间隔排列。 当基因转录后,在mRNA的成熟过程中被剪切(splicing)。
●外显子(exon):
是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往往被内含子所间隔, 当基因 转录后,mRNA在成熟过程中切去内含子,外显子才被拼接成 完整的序列,成为成熟的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DNA的复性动力学研究:非编码区往往都是重 复序列。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分为细胞核基因组与细胞质基因组: 细胞核基因组是双份的(二倍体,diploid),即有两份
同源的基因组。 细胞质基因组可有许多拷贝。
2.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经过 转录和翻译生成一个mRNA分子和一条多肽链。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引言: 真核生物基因组比较庞大,并且不同生物种间 差异很大。
例如,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由3.16x109bP组成,如果以 1000个碱基编码一种蛋白质来计算,理论上可有300万 个基因。但实际上只有很少部分(约占2%—3%)的DNA 序列用于编码蛋白质。基因总数大概3.5万个。
④与进化有关:具有种属特异性,但相近种属又有相似性; ⑤与个体特征有关: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的高度重复序列的 重复次数不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个个体的特征,即DNA指 纹;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5. 具有编码同工酶的不同基因。
6. 基因组编码区占50﹪左右。 7. 存在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常以反向重复序列存在。 8. 存在可移动成分。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一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二、单拷贝基因
三、重复序列
四、基因家族
五、端粒和端粒酶 六、基因移动 七、果蝇基因组概述
基因转移的方式

1.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 又称“细菌杂交”,是遗传物质 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 转移和重组。 2.细菌的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 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 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 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 噬菌体为媒介把细菌的基因 从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 个细菌细胞的过程。
原核生物的多顺反子
5 PPP 3
蛋白质 真核生物的单顺反子
5 mG - PPP
3
蛋白质
非编码序列 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编码序列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目录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复序列
(一) 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1O5) (二)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 1O -1O5)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1. 基因组庞大
2. 线状双链DNA和二倍体
3. 非编码区远多于编码区 4. 断裂基因(split gene) 5. 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二、单拷贝基因
单拷贝基因:基因组中仅出现一次的基因
特点:
(一)单顺反子
(二)断裂基因: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构成一个基

第3章 生物体中究竟有多少基因?

第3章 生物体中究竟有多少基因?

第三章生物体中究竟有多少基因?与原核基因组(Genome)相比,真核基因组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一个基因的完整性可以被打断,会有多个相同的重复序列,并且有大量的DNA并不编码蛋白。

由于核与胞质的分离,真核中基因的表达也必然和原核生物不同。

但是“真核基因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必要条件是基因组大部分位于核内。

核DNA的数量变化很大,它所形成的染色体数量各不相同,序列类型也有很大区别,而细胞器含有相对较少的基因组,其大小也表现出广泛差异。

在分析真核基因组,特别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困难是编码区只代表总DNA 的很小一部分。

由于基因可能是割裂的,其大部分可能并非与编码的蛋白质相关。

基因之间也可能存在很长的DNA。

因此我们不可能从基因组总大小上推测出基因的大小。

可以通过鉴定拥有开放读框的区域直接推知基因组的编码潜力。

但是割裂基因可能含有很多分离的开放读框,从而混淆大规模基因组作图。

由于我们不知道蛋白产物的功能,或者没有确实证据说明它们表达,这种方法仅局限于确定基因组的潜力(但也有假设认为保守的开放读框会被表达,见第二章)。

另一种确认基因数量的途径是通过它们表达的蛋白或者mRNA。

这对处理已知条件下表达的基因非常可靠。

可了解在特定组织或者细胞中有多少基因表达,在相关表达水平上存在哪些差别,并且在一个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多少与其它细胞不同,或者有多少也在其他细胞表达。

关于细胞类型,我们可能会问一个特定基因是否是必要的,当该基因突变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这种突变是致死的,或者生物表现出可见的缺陷,我们可能推测这个基因是必须的,或者至少表现出选择优势。

但有些基因的缺失对表型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基因真是不需要的吗?在其他情况下或者经过长期的进化,它们的缺失意味着选择的劣势吗?3.1 基因组为何如此之大?基因组中DNA的总量是物种所特有的,称为C值(C-value)。

C值的范围变化很大,从微生物中的<106到一些植物和两栖类的>1011。

(整理)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

(整理)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第一节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第二节DNA与基因第三节真核生物的割裂基因第四节基因大小第五节重叠基因第六节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第七节真核生物DNA序列组织第八节细胞器基因组第九节基因鉴定第十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1 基因(gene)的概念基因是遗传的功能单位,DNA分子中不同排列顺序的DNA片段构成特定的功能单位;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广义地说,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第一节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2 基因概念的历史演变:(1)Mendel提出基因的存在(2)Morgan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3)“一个基因一个酶”修正为“一个基因一个多肽链”“基因”一词的创立: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基因”(gene)。

Gregor MendelThomas Hunt Morgan3 基因概念的理论基础3.1 一个基因一个酶1941年G W Beadle 和E L Tatum研究证实红色链孢霉各种突变体的异常代谢是一种酶的缺陷,产生这种酶缺陷的原因是单个基因的突变。

3.2 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本世纪50年代,Yanofsky有些蛋白质不只由一种肽链组成,如血红蛋白和胰岛素,不同肽链由不同基因编码,因而又提出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假设。

3.3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有时是RNA)1944年,O T Avery 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有些病毒只含有RNA。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4 基因顺反子(Cistron)的概念1955年,美国本兹尔(Benzer)提出顺反子的概念:是指编码一个蛋白质的全部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片段,即一个基因。

基因仅是一个功能单位,基因内部的碱基对才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突变(a和b)在同一染色体上时,称为顺式构型,在两个染色体上时,为反式构型;顺反互补测验(cis-trans test):比较顺式和反式构型个体的表型来判断两个突变是否发生在一个基因(顺反子)内的测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芽殖电镜照片
假 丝 酵 母
4.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质配、核配、 减数分裂、真菌、同宗配合、异宗 配合。
2. 真菌无性及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种类各有哪些?
3. 图示酵母的生活史。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定位置上将 DNA切割成不同长度的片段,经电泳 分离后得到电泳图谱进行比较。酶切后 获得的DNA片段数目和大小不同。 常用酶切的对象: 线粒体基因组 r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利用随机合成的单个寡核苷酸引物 通过PCR反应扩增靶细胞DNA,扩增 产物经电泳分离,可分析产物在不同 菌株之间的多态性。 适用于种以下水平的分类学研究。 也可用于遗传背景不清的靶基因的分 析。
三、准性生殖与异核现象
1. 异核现象与异核体 (1)异核现象:菌丝内含有两种 或多种不同基因型核的现象。 (2)异核体:具有两种或多种不 同基因型的菌丝体,称为异核 体
异核体的形成
自发突变
菌丝体融合 + 角变
2.准性生殖:
真菌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发 生低频率的基因重组的生殖方式
第三节 真菌分类
根 霉 接 合 孢 子
三、子囊菌门的真菌 1.脉孢菌属 • 属核菌纲 球壳目 粪壳科
2.赤霉属
座属 菌核 科菌 纲 球 壳 目 肉

3.虫草属

属核菌纲 球壳目 麦角菌科
四 半知菌类
1. 曲霉属 (Aspergillus)
菌丝发达分 生孢子梗从足 细胞上长出, 顶囊小梗单层 或双层,分生 孢子颜色各异。 生产酶制剂; 产生毒素。
目前真菌界(Fungi)的实际范围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半知菌类 Fungi Imperfcti

分子生物章节

分子生物章节



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
能产生遗传的变异。
3.2.3 染色体存在所需的特征至少有


有端粒确保它的存活 有一个着丝粒支持分离 有一个起始点启动复制
3.2.4 染色体的组成

组蛋白 非组蛋白 DNA 少量RNA
4 不同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4.1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2.1 病毒基因组的包装
病毒在解决基因组包装时的两种方案

(1)蛋白质外壳沿着核酸组装,在组装过程中利用蛋 白质和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浓缩DNA或RNA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2)用各种组分构建成 一个中空的壳体,然 后装入核酸,此时核 酸被浓缩
λ噬菌体
处于狭小空间的DNA遗传物质的高度浓缩: (1)细菌中大约是:10 mg/ml; (2)细胞核约是:100 mg/ml;
(3)T4噬菌体的头部: > 500 mg/ml
T4 噬 菌 体 的 结 构
2 基因组的包装

包装比(packing ratio):
用以描述DNA的浓缩程度,即DNA的原始长 度除以包装后的长度。 如人类最小的染色体(Y):DNA拉直约为1.4 cm ,在有丝分裂最致密状态下,这条染色体 长度约为2μm,因此包装比可以大到7000。
Bacterial DNA is tightly coiled thread
大肠杆菌
(E.coli)的拟核
在菌体破碎后以 环状纤维的形式 被释放出来。但 没有伸展为游离
双链体。
细菌基因组共同结 构特征:
拟核有约100个这 样独立的负超螺旋 结构域。 每个结构域是一个 DNA环(40 kb), 其两端以某种(未 知的)方法固定住, 使旋转不会从一个 结构域波及另一个 结构域。

基因组

基因组

(1)几个结构基因的编码区无间隔:几个基因 几个结构基因的编码区无间隔: 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即编码一条多 肽链,翻译后切割成几个蛋白质。 肽链,翻译后切割成几个蛋白质。 mRNA没有 ′端帽子结构 没有5 (2)mRNA没有5 ′端帽子结构 5 ′ 端非编码区 RNA形成特殊的空间结构称翻译增强子 形成特殊的空间结构称翻译增强子。 的RNA形成特殊的空间结构称翻译增强子。 (3)结构基因本身没有翻译起始序列,必须在 结构基因本身没有翻译起始序列, 转录后进行加工、剪接,与病毒RNA5 ′端的帽 转录后进行加工、剪接,与病毒RNA5 ′端的帽 结构相连,或与其它基因的起始密码子连接, 结构相连,或与其它基因的起始密码子连接, 成为有翻译功能的完整mRNA。 成为有翻译功能的完整mRNA。
细菌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成串排列,组成操纵元的基因 细菌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成串排列, 表达调控的单元,共同开启或关闭, 表达调控的单元,共同开启或关闭,转录出多顺反子的 mRNA; mRNA;真核生物则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 mRNA, mRNA是单顺反子 mRNA,即mRNA是单顺反子,基本上没有操纵元的结 是单顺反子, 构,而真核细胞的许多活性蛋白是由相同和不同的多肽 形成的亚基构成的, 形成的亚基构成的,这就涉及到多个基因协调表达的问 真核生物基因协调表达要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 题,真核生物基因协调表达要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 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 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 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而核酸杂交等 实验表明:哺乳类基因组中仅约10%的序列为蛋白质 基因组中仅约 的序列为蛋白质、 实验表明:哺乳类基因组中仅约10%的序列为蛋白质、 rRNA、tRNA等编码 其余约90%的序列功能至今还不 rRNA、tRNA等编码,其余约90%的序列功能至今还不 等编码, 清楚。 清楚。 原核生物的基因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绝大多数是连续的, 原核生物的基因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绝大多数是连续的, 而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绝大多数是不连续的, 而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绝大多数是不连续的, 即有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 和内含子(intron), 即有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转录后需经剪接 (splicing)去除内含子 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 (splicing)去除内含子,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这 去除内含子, 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题-第三章-从核酸到基因组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题-第三章-从核酸到基因组

第三章从核酸到基因组一、选择单选:1、核酸分子中最不可能有的碱基对是A. A-GB. A-TC. A-UD. C-GE. G-U2、染色体所含的碱性成分是A.DNAB.RNAC.组蛋白D.非组蛋白E.DNA和RNA3、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的成分是A.DNAB.RNAC.组蛋白D.非组蛋白E.DNA和组蛋白4、细胞质内不存在A.转移RNAB.信使RNAC.核糖体RNAD.核酶E.核小RNA5、关于mRNA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核生物mRNA多为单顺反子mRNAB.原核生物mRNA的5'端有非翻译区C.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非翻译区D.真核生物mRNA的5'端核苷酸含稀有碱基E.真核生物mRNA的3'端poly(A)尾长度与其寿命有关6、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是A.核酶B.mRNAC.rRNAD.snRNAE.tRNA7、通常所说的基因表达产物不包括A.mRNAB.rRNAC.蛋白质D.tRNAE.核酶8、所有基因都不含有的元件是A.非编码序列B.复制起点C.加尾信号D.内含子E.增强子9、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A.一个细胞内的全部基因B.一个细胞内的全部DNAC.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D.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DNAE.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组DNA10、与 pCAGCT互补的 DNA序列是A. pAGCTGB. pGTCGAC. pGUCGAD. pAGCUGE.pAGCUG11、tRNA 的结构特点不包括A. 含甲基化核苷酸B. 5' 末端具有特殊的帽子结构C. 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D. 有局部的双链结构E. 含有二氢尿嘧啶环12、核酸分子内部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A.磷酸戊酸B.核苷C.碱基序列D.戊糖磷酸骨架E.磷酸二酯键13、组成核小体的是A.RNA和组蛋白B.RNA和酸性蛋白C.DNA 和组蛋白D.DNA和酸性蛋白E.tRNA和组蛋白14、有关 mRNA 的正确解释是A.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 mRNA 都有 5' 末端的多聚腺苷酸结构B. 所有生物的 mRNA 分子中都有较多的稀有碱基C. 原核生物 mRNA 的 3' 末端是 7- 甲基鸟嘌呤D. 大多数真核生物 mRNA 5' 端为 m7Gppp 结构E. 原核生物帽子结构是 7- 甲基腺嘌呤15、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人的基因组中的基因是重叠排列的B. 人的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的基因组都有差别C. 人的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非编码区远大于编码区D. 人的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但不存在非编码区E. 各种生物的基因组大小一致但序列不同多选:1、关于核酸结构,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3',5'-磷酸二酯键是连接核苷酸的惟一化学键B.DNA的二级结构即右手双螺旋结构C.RNA不能形成双螺旋D.Z-DNA结构可能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或基因重组有关E.DNA分子中主要的碱基对是A-T和C-G2、关于RNA的茎环结构,以下正确叙述是A.形成于链内存在互补序列的RNAB.形成于链内存在重复序列的RNAC.其形成与A-U含量有关,因为氢键越少,形成碱基对所消耗的能量越少D.仅当相应序列所有碱基均配对时才会形成E.存在G-U配对3、关于超螺旋A.真核生物线粒体和某些病毒、细菌等的DNA都以超螺旋形式存在B.双股DNA正超螺旋为左手超螺旋C.细胞内的DNA通常处于负超螺旋状态D.真核生物细胞核线性DNA不存在超螺旋结构E.DNA解链时形成负超螺旋状态4、形成核小体的组蛋白包括A.H1B.H2AC.H2BD.H3E.H45、以下哪项对真核mRNA的描述是不正确的?A.种类多B.寿命短C.含量稳定D.分子大小不均一B. E.所有真核mRNA具有相同的3'端6、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负责转运氨基酸B.解读mRNA遗传密码C.作为逆转录病毒的引物D.参与RNA的转录后加工E.参与端粒合成7、tRNA的特点是A.是单链小分子B.含有较多的修饰碱基C.5'端核苷酸往往是pG。

真核生物基因组

真核生物基因组

② 无组织特异性。
只有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 含 H1而带有H5。
③ 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 赖氨酸(24%) ❖ 与H1无同源性; ❖ 推测H5与染色体失活有关,其磷酸化在 失
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④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易与DNA的负电荷区结合. ---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与其他组 蛋白、非组蛋白结合。
2、染色质(体)的结构
电镜下看到的染色质结构
“Beads on a string” structure:念珠模型,染色质的基本结构由一系列核小体相互连接而成的念珠状
From DNA to Chromosome
意义:
将近200 cm长的DNA 分子容纳于直径只有 5微的细胞核中。
影响解链,影响与蛋 白质的相互作用,调 控基因表达。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106)
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0个碱基组成,在DNA链上串联重复高达数百万次 。
高度重复顺序又按其结构特点分为三种
(1)倒位(反向)重复序列 约占人基因组的5%。反向重复 序列由两个相同顺序的互补拷贝 在同一DNA链上反向排列而成。
常见于基因的调控区和特异蛋白结合区
Histone gene family 干扰素
Yeast 中多数基因
三 重复序列
Repetitive sequences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1O6)
(二)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1O2-1O5)
(三)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
包括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基因间隔 序列。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
线粒体基因组至少包含以下基因或基因 簇:rRNA基因、tRNA基因、ATPase基因、 细胞色素COXase基因。线粒体是个半自主 性的细胞器。其自身基因组只能编码部分 所需产物,许多重要物质的产生需由核基 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共同互作。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也属于半自主性的细 胞器,同mtDNA类似,叶绿体 DNA也以双链环状分子的形式 存在于细胞质中。
一般而言,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 大约1500个核苷酸。
它是由一群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组成 的线形结构(因为任何一个基因都是突变 体或重组体)。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在染 色体或DNA分子上,基因成串排列,它既 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同时也是交换单位 和突变单位。
但并非所有的DNA序列都是基因,只 有某些特定的多核苷酸区段才是基因的 编码区。
染色体上存在大量无转录活 性的重复DNA序列,主要有两 种形式:
➢ 串联重复的DNA,如卫星DNA,
成簇存在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
➢ 分散重复的DNA,分散在染色体 的各个位点。
卫星DNA
有些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的碱基组成和浮力密度与主体 DNA不同,在CsCl密度梯度离 心时,可形成相对独立于主 DNA带的卫星带。
例如rRNA和某些tRNA基因以及重 复程度更高的卫星DNA等。
不同生物中 非重复基因占基 因组的比例差别 很大。原核生物 含有完全不重复 的DNA,低等真 核生物的大部分 DNA是非重复的, 高等真核生物中 非重复基因所占 基因组的比例更 低。
从不同种类的原核生物的Cot曲线可以看出, 各种原核生物的Cot曲线形状都很相似,跨度一 般只有两个数量级,只是Cot1/2值不同。表明各
➢ 单拷贝序列
➢ 轻度重复序列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分子生物学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3.1 基因的概念
基因(gene):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
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
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体及控制性状
的功能单位。
结构基因
包括:
(编码蛋白质、tRNA、rRNA)
调控基因
(编码调控蛋白)
• 基因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以及
• 有关基因的命名方法现在并没有严格的统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的基 因组都已大规模被测序,更多的基因也不断 的被鉴定。因而十分需要一个统一的命名方 法。
• 为便于学习理解,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目
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暂归纳如下:
• 1)用三个小写英文斜体字母表示基因的名
称,例如涉及乳糖(lactose)代谢相关的酶 基因lac;涉及亮氨酸(Leucine)代谢相关 的酶基因leu。
7)植物基因的命名
目前还没有适用于植物的惯用命名法 多数用1~3个小写英文斜体字母表示。 如:hsp90,热激蛋白基因
Oryza sativa,Arabidopsis thaliana
OsAthsp90;
Athsp90;Athsp90.3; Athsp90.6
• 8)脊椎动物基因的命名 • 用描述基因功能的1~4个小写字母和数字
• 2)在三个小写英文斜体字母后面加上一个斜体大写
字母表示其不同的基因座。全部用正体时表示蛋白 产物和表型
• 例如,对于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用三个小写字母
表示一个操纵子,接着的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基因座,
lac 操纵子的基因座:lacZ,lacY,lacA;其表达
产物蛋白质则是lacZ,lacY,lacA。

3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3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七)基因常常成簇排列,没有间隔序列或间隔序列很小。功 能相关蛋白质基因在基因组的1个或几个特定部位,丛集成 簇被转录成多顺反子,然后加工成各种蛋白质的mRNA模板。 如腺病毒晚期基因。 (八)不规则的结构基因 1.几个结构基因的编码区不规则,因此有些结构基因无翻译 起始序列。 2.有的mRNA(=gene)没有5’帽子,但有翻译增强子。 (九)DNA或RNA 1种病毒基因组只是1种核酸。
(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基因 病毒基因结构特征往往与其 宿主细胞基因结构相似。 原核病毒(如噬菌体)基因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 真核病毒(如多瘤病毒)基因是不连续的,有内含子。 有意思的是,有些真核病毒的内含子或其中的一部分对 某一基因来说是内含子,对另一基因却是外显子。 如SV40和多瘤病毒的早期区域就是这样的。 除了(+)RNA病毒外,真核病毒基因都是先转成mRNA前 体,再经过剪接等步骤能成为成熟的mRNA.
存在重叠基因 Sanger在x174噬菌体DNA的全部序列后发现了重 叠基因现象。发现其中的9个基因是重叠的。 a) 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如基因B 在基因A里面,基因E在基因D内。 b)部分重叠,基因K和基因C部分重叠 c)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如D基因的 终止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J基因起始密码子 的第一个碱基。 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很小
腺病毒基因组
腺病毒是一种无外壳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 36kb, 由于每条DNA链的5’-端同相对分子质量为55X103Da 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DNA的环状结 构。人体腺病毒已知有33种,分别命名为adl~ad33 人类腺病毒基因组包括早期基因E1A、E1B、E2A、 E2B、E3和E4 以及晚期基因L1、L2、L3、L4和L5 早期基因在病毒感染后的复制前开始转录。 腺病毒DNA可以整合到感染细胞或转化的细胞DNA 中,在腺病毒感染许可性的人类细胞时,病毒DNA与 宿主细胞DNA也可以发生重组。

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与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基因组大小更大
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的大小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十亿碱基对之间,大大超过原核生物。

这是由于真核基因组包含大量的非编码DNA序列。

2.线性分子结构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以线性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而不是环状结构。

3.含有间隔子
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常常被非编码的内含子序列所间隔,需要剪切才能形成成熟mRNA。

而原核基因一般不含内含子。

4.基因组分为多条染色体
真核基因组通常由多条线性染色体DNA分子组成,每条染色体携带成百上千个基因。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高度重复和中度重复的非编码DNA序列。

6.基因表达受精细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受多种调控机制的复杂调节,如染色质重塑、转录因子等。

7.存在序列可移动性
真核基因组中存在转座子和反转录病毒等可移动的DNA序列元件。

8.基因组进化较缓慢
由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其基因组进化速率较原核生物慢。

总的来说,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组不仅规模大、结构复杂,而且基因表达和进化模式也与原核生物有所不同,反映了真核生物更高级的遗传调控水平。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基因【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结构特点;结构基因;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多顺反子,单顺反子。

一、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

二、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成为结构基因。

三、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1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最基本的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有些基因中还有不同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或操纵元件。

操纵元件:是一段能够被不同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元件。

2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元件:TATA盒-TFIID-RNA聚合酶复合物(启动转录);CAA盒-CTF(决定转录的效率);GC盒-Sp1(促进转录)。

增强子:可特异性的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转录因子的活性。

四、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

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五、多顺反子: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即每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及终止信号,组成“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元。

转录出来的mRNA分子可以编码几种不同的、但是多为功能相关蛋白质。

六、单顺反子: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基本上没有操纵子的结构。

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中既有编码序列(外显子),又有间隔序列(内含子),需要进行转录后的剪切加工以及各种修饰,形成成熟的mRNA。

1熟悉: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突变;;外显子;内含子;选择性剪接。

一、基因型:指逐代传递下去的成对因子的集合,因子中一个来源于父本,另一个来源于母本。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

基因(gene) 1 基因(gene)
1.1 基因概念的发展
1866年G.J.Mendel提出 遗传因子”概念,但未将“基因” 提出“ ⑴ 1866年G.J.Mendel提出“遗传因子”概念,但未将“基因” DNA联系起来 联系起来。 遗传因子”只是一个假设的遗传单位。 与DNA联系起来。“遗传因子”只是一个假设的遗传单位。 1909年W.L.Johannson(丹麦 首创‘gene’一词 提出“ 丹麦) 一词, ⑵ 1909年W.L.Johannson(丹麦)首创‘gene 一词,提出“基 因型” 表现型” 因型”和“表现型”。“ A”、"B 代表显性。“ a”、"b ” 代 、"B” 代表显性。 、 表隐性。这些符号沿用至今。 表隐性。这些符号沿用至今。 1910年T.H.Morgen提出 基因”代表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 提出“ ⑶ 1910年T.H.Morgen提出“基因”代表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 40~50年代 DNA是遗传物质确成定论后 确立了“基因” 年代, 是遗传物质确成定论后, ⑷ 40~50年代,DNA是遗传物质确成定论后,确立了“基因” 是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概念。 DNA片段的概念 是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概念。 1955年Benzer提出顺反子 cistron)概念 提出顺反子( 概念。 ⑸ 1955年Benzer提出顺反子(cistron)概念。目前已从功能单 位的意义上把顺反子和基因统一起来。 位的意义上把顺反子和基因统一起来。一个顺反子可包含多个 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econ)。 和重组子(recon) 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econ)。
基因与基因组
gene and genome
引 言
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组织对基因的表达有重要 的影响。 的影响。 基因的分子结构在原核生物中已搞的十分清 但在真核生物中还缺少完整的例子。 楚。但在真核生物中还缺少完整的例子。近几 年来各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开展, 年来各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特别是最近 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 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为深入研究基因的分 子结构和组织奠定了基础。 子结构和组织奠定了基础。

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概述

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概述

真核细胞器基因组概述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概述中文摘要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分为细胞核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

细胞核基因组,占绝大多数的基因都由核基因组控制;细胞器基因组,与该细胞器功能相关的少数基因由该细胞器自身控制。

它们的基因结构、转录和翻译不一样,核基因组是真核的系统,细胞器基因组类似原核生物的系统。

核基因组占控制地位,它调控细胞器基因组,但后者也可以调节核基因组基因的表达。

本文主要对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进行描述。

关键字:真核生物基因组细胞器基因组Overview of eukaryotic organelle genomesAbstractEukaryotic genome into the nucleus genome and organelle genomes. Nuclear genome,the majority of genes controlled by the nuclear genome; organelle genomes, cells,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mall number of genes controlled by the organelle itself.Their gene structure,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is not the same, eukaryotic nucleargenome is a system, organelle genomes like prokaryotes system. Total control of thenuclear genome position, which regulate organelle genome, but the latter can also adjustthe nuclear genome gene expression. In this paper, the genome of eukaryotic organellesare described.Keywords:Eukaryotes genomes organelle genomes前言基因组,Genome,一般的定义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第三章 基因组(医学分子生物学,2011.9,2011级研究生)

第三章 基因组(医学分子生物学,2011.9,2011级研究生)
26
6.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基因密度非常高,基因 组序列中编码区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50% 左右),非编码区内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 7. 结构基因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 8. 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很少。编码蛋白质的结构 基因常为单拷贝(占99.7%) ,但编码rRNA 的 基因往往是多拷贝的。 9. 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 10. 不同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GC含量变化很 大,其范围从25%~75%。因此测量基因组 的GC含量可以用来识别细菌种类。
重复序列
单拷贝序列或低重复序列:在整个基因组
中仅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大部分为编码蛋白 质的结构基因
34
P17
反向重复序列: 两个顺序相同的拷贝在DNA
链上呈反向排列。①两个反向排列的拷贝之间隔 着一段间隔序列;②两个拷贝反向串联在一起, 中间没有间隔序列,又称为回文结构。
串联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 编码区串联重复: 人类5种组蛋白基因密集在
27
第四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28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
真核生物基因组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
具有复杂精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庞大,人类单倍 体基因组DNA约3.3109 bp ,约有3~3.5万 个基因。大肠杆菌基因组只有4.6106 bp。
真核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non-coding sequence, NCS) 占90%以上。人类基因组中,编码序列仅占 3%左右。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病毒的重要区别,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物进化的标尺。 基因的内含子、调控序列等
非编码序列
重复序列
>90%
约占DNA 总量50%
32
编码序列:rRNA、tRNA、组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丢失;或无剪接加工信号;或编码区出现
终止信号;或编码无功能或不完整的基因。
根据假基因产生的机制分类:
复制假基因:复制后基因发生序列变化而失 去功能,这样产生的假基因带有内含子 加工假基因:基因转录后加工成熟的RNA经
逆转录生成互补DNA,后者在整合到基因组中
称为加工假基因
基因多态性
(polymorphism)
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
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指由 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 组基因。 DNA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常大于 50%),并且其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生 理功能的一组结构基因。
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基因簇,基因家族成员位置相对集中 ,成簇地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并同时进行转 录。如组蛋白基因家族。
人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
2个RNA---基因16S和12S rRNA 22个tRNA基因 13个蛋白质基因 1个Cyt b基因 2个ATP酶亚基的基因-ATPase6和ATPase8 3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CO1、CO2、CO3
人类基因组中可分离出三类卫星:
① 大卫星DNA(macro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5~171 bp,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的 着丝粒区。
②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15~70 bp,存在于常染色体。
③ 微卫星DNA/短串联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
高度重复序列的功能
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参与转位 与进化有关 与个体特征有关 与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有关
(二)中度重复序列
基因组中重复次数<105的重复顺序,重复单位平均长 度约300bp;
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多与单拷贝基因间隔排列。
断裂基因存在的意义
断裂基因存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从 复制水平而言,不同的外显子可分别编 码不同的功能结构域,基因外显子不同 的组合产生新的编码蛋白质,即是外显 子改组。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均由独 立的外显子编码结合血红素的结构域。
真核生物的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多拷贝的相同或近似序列的 DNA片段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通常存在大量的重复序 列,可占整个基因组DNA的90%以上。 按复性动力学方法可将这些重复序列分为 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低度重复 序列(单拷贝序列)三大类。
• SNP的应用范围较微卫星标记更加宽广,经常被 用于基因组作图、法医鉴定、亲子鉴定、疾病的 连锁反应、群体遗传学及生物学进化的研究,此 外 SNP 在个体化医学及保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景。 • 人们希望通过研究 SNP 图谱,更深刻地认识癌症 、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和 某些精神性疾病等发病率 高的多基因疾病的发生机 制。
端粒(telomere)
是指真核生物
染 色 体 线 性 DNA 分子末端的结构 部分,通常膨大 成粒状。
(二)染色体外基因组——线粒体
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携带遗传物质 ,能自行复制和表达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 属于真核细胞核外遗传物质,可独立编码 存在于线粒体中的多肽链、rRNA或tRNA。 mtDNA为双链环状DNA,其分子结构特点 与原核生物DNA相同。
外显子(exon):编码的DNA序列,即被 表达的DNA区段
内含子(intron):非编码的DNA序列
5`GT
—— AG 3`法则
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都是一段
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内含子的5`端是GT,
3端是AG,这种接头方式称为GT-AG法则,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RNA剪接的识 别信号,转录后的前体RAN中的内含子剪 接位点。
多为非编码序列,如Alu序列
也有编码基因产物的,如rDNA、tDNA、组蛋白基因
家族, 一般往往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依据重复序列的长度分为:
短散在核元件( 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SINEs):平均长度300bp,如Alu家族
长散在核元件( 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具有种特异性
人类Alu序列特征: 由两个约130bp的正向重复构成的二聚体; 第二个单体中有一个31bp的插入序列,不同成员 之间核苷酸顺序相似但不相同; 两侧为6-20bp的正向重复顺序,不同成员的侧翼
重复顺序各不相同;
正向重复序列 正向重复序列
正向重复序列
130bp
> > >
6-20 bp
130bp+31b p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细胞核基因组(cytoblast genome) 细胞器基因组(organelle
genome)
(一)细胞核基因组
由染色体DNA组成: DNA+蛋白质=核小体 线性双链DNA分子 染色体的数目,绝大多数真核生物 体细胞都是二倍体 基因表达与染色质结构相关
*M期——染色体形式 大部分细胞周期——染色质(弥散状)
(一)高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重复频率高,
可达 106次,因此复性速度很快。高度
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随种属
而异,一般在10~60%范围内。
人的高度重复序列约占整个基因组的
20%左右。
高度重复序列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两种:
1. 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s)
正向重复序列
> > >
130bp
170bp
6-20 bp
AluI
Alu家族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能
参与hnRNA的加工与成熟,也与遗
传重组及染色体不稳定性有关。最
近研究表明,Alu顺序可能具有转录 调节作用。
典型的长散在核元件(LINEs)是
KpnⅠ重复序列家族,因在其序列中存 在限制酶KpnⅠ的切点而得名。
chromosome 7
H1 海胆(R) 海胆(S) 海胆(L) H1 果蝇 H1 蝾螈 图 10-31 组蛋白基因簇的重复单位 基因; 间隔区; 转录方向 H3 H2B H2A H4 9000bp H3 H4 H2A H2B 4800bp H4 H2B H3 H2A 6000bp 6540bp 7240bp
图例:
另一类是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 上,分别进行转录,且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 质在功能上相关,如珠蛋白基因家族。
假基因( pseudo gene ): 在多基因家族 中,某些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成员 假基因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某些 DNA 片
段发生了缺失、倒位或点突变,导致调控基
指基因组中某个基因在同种 生物的不同个体中,同时和经常 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异型 或基因型的现象
基因多态性的类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restuiction fragment lengh polymorphism)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Bam HⅠ
GGATCC CCTAGG G GATCC + CCTAG G
RFLP的类型
1.点的多态性 表现为DNA链中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且突变导致 一个原有酶切位点的丢失或形成一个新的酶切位 点。Southern杂交即可诊断。 2.序列多态性 ①由于DNA 顺序上发生突变如缺失、重复、插入所 致。 ②由于高变区(highly variable region )内串 联重复顺序的拷贝数不同所产生的,其突出特征 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本身的碱基没有发生改 变,改变的只是它在基因组中的相对位置。
DNA染色质的电镜图像
a、常染色质:密度较低, 一部分基因能被表达 b、异染色质:密度较高, 不被表达(着丝粒、端粒)
核小体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多为
DNA:约200bp 组蛋白:H1 H2A,H2B H3 H4
串珠状核小体结构
核小体的细微结构影响基因表达
- 念珠样结构不利于基 因表达 - 乙酰化组蛋白有利于 基因表达
LINEs):平均长度>1000bp,如KpnⅠ家族
Alu家族
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基因组中含量最丰富的一 种中度重复序列家族 Alu 家族每个成员长度约为 300bp ,典型的特 征 是 内 部 有 一 个 限 制 性 内 切 酶 AluⅠ 位 点 ( AG/CT ),序列被分割成 170bp 和 130bp 的两个 片段,因而称其为Alu序列或Alu家族。
细胞核基因组的特征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1. 真核生物基因组都是由大分子双链线状
DNA构成。染色体通常成对出现(双倍
体)。
2. 基因组非常庞大,结构
非常复杂,有多个复制
起始位点。
3. 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以及非编 码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内非编码序列 占90%以上,是与细菌、病毒的重要区 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物进化的标尺。 4. 功能基因大多不连续,存在有内含子和 外显子; 5.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动的 DNA序列(转座元件)。
• SNP是指单个核苷酸变异而形成的DNA 分子多态性
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到单个
碱基的变异,也就是通常说的基因的点 突变,这种变异可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 颠换所引起。 转换是指同型碱基之间替换 颠换是指发生在嘌呤与嘧啶之间替换
组成DNA的碱基虽然有4种,SNP理论上有四种 等位形式,但实际上某一特定位点的SNP通常只 有一种变异形式,即二等位多态。三等位和四等
KpnⅠ家族的重复单位一般为6
~
7 kb
或更长,其两侧也各有一段正向重复序
列,功能上与Alu家族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