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603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

合集下载

国内木薯主产区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

国内木薯主产区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

国内木薯主产区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卢昕;李超萍;时涛;蔡吉苗;黄贵修【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0)021【摘要】细菌性枯萎病是当前我国木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开展了不同主产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工作,以期为相关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基础.田间采集典型病叶后采用组织块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所获菌株经致病性评价后,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pthB基因序列分析.从广西、海南、广东获得3株病原菌,接种木薯叶片后均形成和田间症状类似的病斑,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表明3个菌株均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和柑橘溃疡病菌(AE008923,DQ991194)、辣椒斑点病菌(AM039952)等的同源性在99%以上.各菌株均获得和已报道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pthB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的扩增片段.致病性评价、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pthB基因序列分析等结果表明所获菌株均为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木薯萎蔫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总页数】5页(P84-87,238)【作者】卢昕;李超萍;时涛;蔡吉苗;黄贵修【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4+2【相关文献】1.木薯叶片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其抗细菌性枯萎病的关系 [J], 李伯凌;霍本君;朱寿松;熊茜;李可;罗丽娟;李春霞;陈银华2.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生防菌株筛选和防效测定 [J], 郑丽;覃新导;张海鹏;陈阳;刘孟浩;宋艳培;江绍锋;林江;高赛超;何时雨3.国内603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 [J], 卢昕;李超萍;时涛;陈江莎;黄贵修4.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生理特性研究 [J], 吴美艳;罗兴录;樊铸硼;刘继忠;金相宇5.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生理特性研究 [J], 吴美艳;罗兴录;樊铸硼;刘继忠;金相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曲延军;蒙美莲;张笑宇;陈雯廷;胡俊;马志伟;陈慧【摘要】通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接种试验,调查评价供试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结果显示,供试的马铃薯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脱毒组培苗接种病原菌测定的19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10.53%;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0个,占供试品种的52.63%;表现为高感的品种7个,占供试品种的36.84%.田间接种病原菌测定的20个品种中,中抗及以上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45%,中感及高感品种11个,占供试品种的55%.【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5(041)003【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马铃薯;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抗性鉴定【作者】曲延军;蒙美莲;张笑宇;陈雯廷;胡俊;马志伟;陈慧【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2马铃薯枯萎病是由镰刀菌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据Rakhimov等[1]报道,马铃薯枯萎病是由镰刀菌的5个不同种引起的,即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茄类镰刀菌[F.solani (Mart.) Sacc.]、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 Fuckel)、雪腐镰刀菌[F.nivale (Fr.) Ces.]。

据薛玉凤[2]的研究,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 (Corda) Sacc.],尖孢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其致病力也最强。

四个木薯新品种在钦州市那丽镇的比较试验

四个木薯新品种在钦州市那丽镇的比较试验
根据木薯品种特性,从植后 8 个月开始,每隔 15 d 测定淀粉含量一次,从淀粉含量最高值至淀粉开始下 降的时间,算出每个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测定方法为用 卷尺测量木薯地表至茎尖的高度;淀粉含量采用泰国 进口的鲜薯淀粉测量仪测定,称 5 kg 的鲜薯空中重和 水中重,再根据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制定的公式计算鲜 薯淀粉含量,根据每个小区的鲜薯重量计算出 667 m2 的产量,用当日钦州市那丽万隆淀粉有限公司的收购 价格计算出木薯的产值 [5]。 2.2.1 各品种的生育期及株高对比
价格/(元·t-1) 780 750 750 750 750
产值/元 2 912 2 204 2 079 1 907 2 373
熟品种,其他品种生育期均为 270 d,属于中熟品种; 南植 199 株高为 185 cm,属于矮秆品种,抗台风能力 较好;561 株高为 213 cm,属于中矮秆品种,有较好 的抗台风能力;V04-19、V6-31 的株高分别为 263 cm、 271 cm,属于高秆品种,抗台风能力较差;39-2 株高 为 247 cm,属于中高秆品种,抗台风能力中等。 2.2.2 各品种的淀粉含量、产量与产值比较
品种 561 39-2 V04-19 V6-31 南植199(CK)
生育期/d 252 270 270 270 270
株高/cm 213 247 263 271 185
淀粉含量/% 28.1 24.3 25.1 24.5 26.1
产量/(kg/667 m2) 3 733.3 2 939.1 2 772.2 2 542.9 3 163.5
钦南区那丽镇位于钦州市东南部,常年气候温暖, 阳光充足,有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 22 ℃,年均降水 量 2 104.2 mm,相对湿度为 81%,全年气温最低月份 为 1 月(农历十二月),但平均气温仍在 10 ℃以上, 属亚热带气候地区,适合种植木薯。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研究进展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5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 )木薯属灌木状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1],有地下粮仓、淀粉之王和特用作物的美誉,是热带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2]。

它不仅是重要的淀粉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再生能源作物。

其产品用途涉及食用、饲用和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与国计民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3-4]。

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

我国木薯主产区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5个省(区),湖南、四川、贵州和江西等省也有少量栽培[5]。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是国内木薯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感染后可造成木薯产量的巨大损失,对我国木薯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

目前该病是国际上的一种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害,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之一[2,6-8]。

为更好地了解该病及防止其造成损失,笔者现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危害与分布1.1危害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是木薯上最为严重的病害,是木薯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木薯染病后病株叶片大量脱落,抑制植株茎叶生长,从而影响到块根的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表现为结薯少而小,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淀粉含量减少,病田一般减产30%~50%,严重时全株枯萎而死[1-2,7,9-10]。

病原菌主要危害木薯叶片和茎杆,最初危害完全展开的成熟叶片,然后由下而上逐渐扩散。

叶片受侵染后,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多角形病斑。

病斑开始很小,以后扩大或汇合,变为褐色,天气干燥时形成的病斑不再扩展。

受害叶片变黄、凋萎、干枯,最终大量脱落,受害嫩梢和叶柄的病部凹陷、变褐色,其周围着生的叶片凋萎,严重时生长点死亡,出现顶端回枯。

潮湿时发病部位上会渗出黄色菌脓。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防控药剂的筛选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防控药剂的筛选
2 0 1 3年 2月
Fe b.2 01 3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 S E J OURNAL OF T ROP I C AL AGRI CUL T URE
第3 3卷 第 2期
Vo 1 . 3 3 ,No. 2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防控药剂的筛选①
卢 昕 ) ② 李 超 萍 ) 时 涛 黄贵修 2 ] ③
分类号 ¥ 5 3 3 :¥ 4 3 2 . 4 2
Ba c t e r i c i de S c r e e n i n g a g a i ns t Pa t ho g e n o f Ca s s a v a Ba c t e r i a l Bl i g h t
2 0 1 1 , s e v e r a l k i n d s o f b a c t e i r c i d e s 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n i he t c a s s a v a p l a n t a t i o n o f Z h a n j i a n g , G u a n g d o n g . T h e
2 E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P1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Mi n i s t r y o f Ag ic r u l t u r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Pe s t Ma n a g e me n t o n Tr o p i c a l Cr o p s| Ha i n a n Ke y La b o r a t o y r f o r Mo n i t o in r g a n d Co n t r o l o f Tr o p i c a l

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生理特性研究

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生理特性研究

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生理特性研究作者:吴美艳罗兴录樊铸硼刘继忠金相宇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

【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

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

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 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抗性;生理特性Abstract:【Objective】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ssava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breeding of cassava varieties that were resistant to bacterial wilt. 【Method】In this experiment,cassava variety Xinxuan 048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the cassava was grown outdoors in a barrel planting method. At the cassava seedling stage and the root formation stage, the bacterial wilt pathogen was inoculated by acupuncture, and the cassava leaves without inoculation were used as controls. 7 and 14 d after inoculation, samples were taken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proline(Pro), malondialdehyde(MDA),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activities of catalase(POD), polyphenol oxidase(PPO), 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talase(CAT)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diseased leaves and healthy leaves after artificial inoculation was conducted. 【Result】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after infection of bacterial wilt pathogen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Pro and the activities of POD, PPO and CAT in cassava diseased leaves after inocul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After 7 and 14 d of seedling inoculation, the Pro in inoculated pathogenic leaves extremely increased by 83.3% and 112.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P<0.01,the same below), and after 7 and 14 d of tuber inoculation,the Pro in inoculated pathogenic leaves extremely increased by 110.2% and 120.2%, 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t 14 d after ino-culation at the stage and the root formation stage, the MDA content of the leaves inoculated with pathoge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30.9% and 17.9% respectively(P<0.05,The same below), and the POD activities of the leaves inoculated with pathogens were increased by 66.7% and 96.4%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PO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43.1% and 30.4% respectively, and CAT activities of pathogen-inoculated leaves increased by 31.2% and 28.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oluble sugar content, SOD activity, and PAL activity of infected leaves inoculated twice at the seedling stage and tuber formation stag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tents of Pro, MDA and the activities of POD, PPO and CAT in cassava leav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 These indicators can be used as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assava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Key words: cassava;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0 引言【研究意义】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木薯属植物,亦称树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一种用途较广、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也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作物(Fokunang et al.,2001;刘纪霜等,2013)。

5株生防菌定殖能力、促生作用及其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潜力的研究

5株生防菌定殖能力、促生作用及其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潜力的研究

5株生防菌定殖能力、促生作用及其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潜力的研究吴金山;王思琦;黄家权;贾迎雪;陈银华【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22(43)9【摘要】生物防治是防控木薯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生防菌株的筛选、定殖能力直接关系到菌株抗性的稳定性及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效果。

本研究在前期大田初步筛选菌株及大棚盆栽防效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赋值结果优选5株生防菌株,对其大田防效潜力进行测定;分析生防菌株对木薯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防效和促生效果均表现较好的菌株,研究其在木薯不同部位的定殖能力及消长动态变化,旨在为筛选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生防菌株提供数据参考,为后期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株中HWY-3-1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61.35%,DBS-5最低,为5.02%,其余3株菌株HWS-4-3、HS-4-7、HNR-3-7的防效分别为45.02%、19.09%和24.08%;与对照相比,5株生防菌株对木薯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其中HWY-3-1菌株处理的木薯在株高、最大薯块直径和单株薯块重等生理特性上显著高于其他生防菌处理,HWY-3-1和HWS-4-3菌株处理后木薯的基部茎粗和薯块数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综合比较,生防菌株HWY-3-1、HWS-4-3和DBS-5的防效和促生效果较好。

3株生防菌株接种在木薯3个部位后均能稳定定殖,HWY-3-1的定殖能力最强;在根表土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嫩茎中的定殖量最少;3株菌株定殖后活菌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总页数】8页(P1880-1887)【作者】吴金山;王思琦;黄家权;贾迎雪;陈银华【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3;S476.1【相关文献】1.一株番茄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定殖与盆栽防效研究2.生防菌S-16的定殖动态以及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生防效果研究3.内生菌定殖、促生及降低作物有机污染的机理研究(Ⅰ):定殖与促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生防菌株筛选和防效测定

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生防菌株筛选和防效测定
Z HE NG L i ,Z HANG Ha i p e n g 2 ,CHE N Y a n g ,L I U Me n g h a o 。 ,S ONG Ya n p e i ,
J I A N G S h a o f e n g 2 ,L I N J i a n g 4 ,G A P S a i c h a o ,H E S h i y u ,Q I N X i n d a o
摘 要 从木薯 8 个 不 同生 境 分 离 到 2 9 8株 细 菌 ,测 定 其 产 酶 、次 生 代 谢 物 和 颉 颃 活 性 ,结 果 表 明 ,产 蛋 白酶 、
纤 维 素 酶 、葡 聚 糖 酶 和 生 长 素 的 菌 株 和 比 例 分 别 为 1 6 0 ( 5 3 . 6 9 ) 、5 7 ( 1 9 . 1 3 %) 、1 1 ( 3 . 6 9 %) 和1 5 0 ( 5 0 . 3 4 %) . 产 嗜 铁 素 菌株 最 多 2 0 3个 ,比 例 达 6 8 . 1 2 % ;产 几 丁 质 酶 的菌 株 最 少 7株 ,比 例 仅 为 2 . 3 5 % ;其 中 ,9株 菌 株 对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Bi o c o n t r o l Ag e n t s Ag a i n s t
Ca s s a v a Bl i g ht Ba c t e r i a
热带 作 物 学报 2 0 1 7 ,3 8 ( 8 ) :1 5 1 9 — 1 5 2 8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o i c a l C r o
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的生防菌株筛选 和 防效 测定

木薯叶片愈伤组织对枯萎病病原菌的抗性筛选

木薯叶片愈伤组织对枯萎病病原菌的抗性筛选

合 性 的多倍 体 ,育性 差 ,种 质 资源 匮乏 ,传统 杂交
育 种 的应 用受 到很 大 限制 [。为 了获得 能 直接 利 用 4 ] 的抗源 材料 ,可 采用 离体筛 选 的方 法 ,以综合 性 状 优 良的感病 品种 为起 始材 料 ,通过施 加 毒素压 力 , 对成 千上 万个 细胞无 性 系进行 选择 ,并 获得抗 病 突
( 广西农 业科 学院植 物保护研 究所

广 西南 宁
50 0) 3 0 7
要 以木 薯 品种 “R 1 ” “ 包木 薯 ”试 管 苗 叶片 为材 料 。研究 木薯 枯 萎 病病 原 菌粗 提 物对 愈 伤 组织 增 殖 与 G9 1、 面
分 化 的影 响 . 以期建 立 枯萎 病 病 原菌 粗 提物 为 选择 压 力 的木 薯 离体 抗 病筛 选 体 系 。结果 表 明 :所 用 品 种 幼 叶愈 伤 诱
Absr c Th ssud a a e t lrf t e e e t fb c e a r d o i ul r n p oie ai n n ta t i t y w sm d o ca i h f cso a tr lcu y i e t xn c t e o r l rto a d u f d fe e tain o al si a s v ,t c e n s se fr ssa e t a tra l c u e y Xa to o a i rn ito fc lu n c sa a o s r e y tm o e itnc o b c ei wi a s d b nh m n s l t
沉 淀 ,上 清 液 用4 孔 径 滤 膜 过滤 灭菌 后 ,获得 5 滤液 ,4℃低 温保存 .备用 。

4种防御酶在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反应中的活性变化

4种防御酶在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反应中的活性变化
相 关 性
关 键 词 木 薯 :细 菌 性 枯 萎 病 :防御 酶
分类号 ¥ 6 . 68 1
Ac i iy tv t Cha g s f Fo r De e sv n e o u f n i e Enz m e n y s i Ca s v Re it n a to sa a ss a t Re c i n

mai t . t i hn e fp rxds (O , p l hn lo i s (P ) sp rxd i ts nh i Ac v y cag so e iae P D) oy eo xd e P O , u e ie ds ae os it o p a o mu
( OD)a d c tls CAT n t ei a ta d t o s se t l empa mswi i ee tra t n wee S n aaae( )i wor s tn n u cpi eg r ls t df rn e ci r s w b h o
基 ,接 种 病 菌后 3  ̄ 1 0r m n振 荡 培 养 4 . 0C、 6 / i 8h
2 0  ̄2 1 年 .中 国热 带农 业 科 学 院对 我 国木 薯 0 7 00 主产 区 的病 害普 查结 果 表 明 。该 病 在广 西 、海 南 、 云南 、广东 和江西 等 木薯 主产 区普遍 发生 .已 经成 为相关产 业 发展 的潜在 威胁 [ 5 ] 寄 主植 物和病 原物 之 间 的互作 一 直是植 物病 理 学 家 研究 的 一个 重要 领域 通常 情 况下 , 原菌 接 病 触 寄 主后 .通过 表 面分子互 作将 信号 传递 到细 胞 内 部 .诱 导相 关基 因 的表达 .经过 一 系列复 杂 的生理 生化 反 应 .最 终表 现 在 抗 病 或 感 病 反 应 7 研 究 6 _ ] 表 明 ,互 作 过 程 中 H0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高 浓 度 的 2 H0 可 以直 接杀 死 入侵 的病 原菌 ,还能 够 引起 被侵 。 染部位 细 胞 的快 速 死亡 .诱 发过敏性 反应 .从 而 阻 止病 原菌 进 一步 侵染 。侵 染位 点 附 近细 胞 内 的 H0 2

国内603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

国内603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

国内603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卢昕;李超萍;时涛;陈江莎;黄贵修【摘要】细菌性枯萎病是当前我国木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比较剪叶、针刺和喷雾等接种方法,发现剪叶法适用于大批量的种质抗性评价.采用剪叶法完成了603份木薯种质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高抗种质仅有6份,绝大多数种质均表现出一定的感病性.在广东省开平市进行29份木薯种质的田间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华南系列、桂热系列等主栽种质均不抗病.【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5页(P67-70,90)【关键词】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作者】卢昕;李超萍;时涛;陈江莎;黄贵修【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植学院海南海口57022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Eu鄄phorbiaceae)木薯属灌木状多年生作物,与甘薯、马铃薯并列世界三大薯类作物。

木薯具有产量高、耐贫瘠、适应性广、粗生易种等优点,因此自1820年前后引入我国后已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

近年来,我国木薯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万hm2以上[1],是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木薯块根肉质,富含淀粉,以之为基础的食品和生物能源等产业是热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述木薯几种病(虫)原鉴定研究状况

浅述木薯几种病(虫)原鉴定研究状况

浅述木薯几种病(虫)原鉴定研究状况梁宏合【摘要】收集和整理30多年来国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炭疽病、褐斑病、粉蚧等多种木薯主要病虫害的病原(虫原)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存在同名异种或同物异名的现象,应进一步规范,为进一步开展木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后续的研究及防治带来便利。

【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木薯;病(虫)原;鉴定;状况【作者】梁宏合【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木薯(Manihot esculenta Grantz)亦称树薯,大戟科植物,原产于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与马铃薯、红薯并列为世界3大薯类作物[1]。

在中国,木薯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每年种植面积为43万hm2,总产量为730多万t,总产值27亿元以上,已成为我国第5大热作产业[2]。

木薯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

世界上木薯总产量的65%用作人类粮食,它仍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

木薯粗粉、叶片常用作饲料的原料。

木薯块根是工业上制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染布)、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1]。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木薯作为一种生物质燃料酒精原料,木薯的开发利用越来越为产业界所重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现已被确认为我国热带、亚热带最佳生物质能源作物[1,3],是“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产业[2]。

随着中国木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木薯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

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目前木薯的病虫害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30多年来国内木薯主要病虫害的病原(虫原)鉴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木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木薯主要病虫害常见的木薯病害有细菌性枯萎病、炭疽病、褐斑病、叶斑病、白点病、弯孢菌茎枯病、褐条病等。

3份木薯新种质抗细菌性萎蔫病机理初探

3份木薯新种质抗细菌性萎蔫病机理初探

3份木薯新种质抗细菌性萎蔫病机理初探作者:林兆威李超萍蔡吉苗时涛黄贵修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01期摘要:木薯細菌性萎蔫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是当前国内木薯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

为了明确抗细菌性萎蔫病木薯种质的抗病机理,本研究比较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的自身组织结构,与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Xam)互作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物质变化的差异。

结果发现,在叶片自身组织结构上,抗病种质叶片单位面积气孔开口总面积、表面蜡质含量及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病种质;受Xam侵染后,抗病种质叶片病/健处产生木栓质积累和形成部分侵填体结构,且产生的胼胝质比感病种质多,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H2O2含量显著高于感病种质。

表明3份抗病新种质的抗病性与叶片单位面积气孔开口总面积、表面蜡质含量、角质层厚度以及Xam侵染所诱导的木栓质、侵填体、胼胝质、防御酶活性、H2O2含量有关。

关键词:木薯;细菌性萎蔫病;抗病种质;抗病机理中图分类号:S435.33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in the cassava plantations of Chin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cassava germplasms to bacterial blight,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structure of the leaves of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germplasms,and the tissue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substances changes during interaction with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stomatal opening,surface waxy matter content, and keratinization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esistant germplasms than those in the susceptible germplasms. When the cassava plants were infected with X.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t cassava germplasms could produce more callose than the sensitive germplasms, the cork accumulated and partial tylosis structure was also formed at the infection sites of the resistant germplasms, and the activity of POD, PAL, PPO and the content of H2O2 in the leaves of the resistant cassava germplas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usceptible germplasms, which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three new cassava germplasms was related to the total area of stomatal opening,surface waxy matter content, keratinization thickness, and cork accumulated, partial tylosis structure, callose, the activity of defense enzyme, the content of H2O2.Keywords: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disease; resistance germplasm; resistance mechanism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1.028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灌木状一年或多年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并称世界三大薯类作物,是世界10亿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1]。

一株木薯拮抗内生细菌CEB33的鉴定及田间防效初步测定

一株木薯拮抗内生细菌CEB33的鉴定及田间防效初步测定

一株木薯拮抗内生细菌CEB33的鉴定及田间防效初步测定作者:陈奕鹏霍姗姗时涛李超萍杨扬蔡吉苗黄贵修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第12期摘要以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病菌为靶标,从健康木薯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

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为类芽孢杆菌属。

拮抗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疫霉根腐病菌、棒孢霉叶斑病菌和胶孢炭疽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田间防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木薯;拮抗内生细菌;类芽孢杆菌属中图分类号 S435.33 文献标识码 A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灌木状多年生作物,是和马铃薯、甘薯并称的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世界上10亿人口日常生活中所需热能的主要来源。

木薯块根富含淀粉,在粮食、饲料加工、工业原材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1]。

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和部分亚热带地区。

我国木薯主产区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5个省(区),湖南、四川、贵州和江西等省也有少量栽培[2]。

近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进口国[3],国内木薯生产对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其它作物类似,各类严重发生的病害是木薯相关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细菌性萎蔫病,也称细菌性枯萎病,是国内木薯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可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4]。

疫霉根腐病、棒孢霉叶斑病和炭疽病也是我国木薯中的常见病害[5-7]。

目前,国内对于木薯病害的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成本高且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是未来木薯病害防控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但相关研究还很少,特别是木薯内源拮抗微生物筛选方面尚无相关研究。

笔者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木薯拮抗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工作,获得了一株对主要木薯病害病原菌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本文为主要研究结果。

木薯叶片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其抗细菌性枯萎病的关系

木薯叶片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其抗细菌性枯萎病的关系

木薯叶片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其抗细菌性枯萎病的关系李伯凌;霍本君;朱寿松;熊茜;李可;罗丽娟;李春霞;陈银华【期刊名称】《热带生物学报》【年(卷),期】2017(008)003【摘要】本试验选取对细菌性枯萎病具有高抗、中抗、高感的6个木薯品种,在苗期对它们叶片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对接种病原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气孔密度和蜡质含量差异显著,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高抗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感病品种更整齐紧密,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海绵组织中则出现较多的空隙,结构比较疏松;接种病原菌后,叶片中POD和PPO的活性与木薯抗病性成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较显著的变化.【总页数】9页(P292-300)【作者】李伯凌;霍本君;朱寿松;熊茜;李可;罗丽娟;李春霞;陈银华【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Q944.56【相关文献】1.向日葵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与抗锈病的关系 [J], 景岚;王丽芳;康俊;包海柱;李莉2.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抗虫性关系研究进展 [J], 高香凤;李慧玲;王庆森3.茶树种质叶片组织结构与其对黑刺粉虱抗虫性的关系 [J], 王庆森;黄建;陈常颂;吴光远;曾明森;黄春梅;陈荣冰4.木薯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 [J], 肖建辉;周颖;叶剑秋;覃新导5.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J],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李超萍;时涛;刘先宝;蔡吉苗;裴月令;黄贵修【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摘要】2007~2010年,对广西、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进行病害普查.结果发现,至今危害国内木薯的主要病害有7种,包括真菌病害6种[褐斑病(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离孺孢叶斑病(Bipolaris setariae)、棒孢霉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白点病(phaeoramularia manihotis)和萎蔫叶斑病(Cercospora vicosae)],细菌病害1种[细菌性萎蔫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其中离孺孢叶斑病和棒孢霉叶斑病为新发病害;7种病害中褐斑病和细菌性萎蔫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细菌性萎蔫病菌为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During 2007 to 2010, cassava(Manihot esculenta Crantz)diseases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Guangxi, Hainan and Yunnan, the main cassava planting area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seven diseases, six fungal diseases and one bacterial disease, were found. The cassava brown leaf spot caused by Cercosporidium henningsii and the bacterial blight caused by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prevailed in most cassava planting areas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The safety assess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was a high risk disease. At present, cassava diseases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ssava industry and would have a veryserious,potential economic risk on correlative industry and the ecology of the tropic area.【总页数】6页(P116-121)【作者】李超萍;时涛;刘先宝;蔡吉苗;裴月令;黄贵修【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1-30【相关文献】1.3种常用杀菌剂对不同来源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毒力测定 [J], 徐春华;时涛;朱飞凤;李超萍;黄贵修2.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抗铜性评价及抗铜相关基因簇分子分析 [J], 时涛;蔡吉苗;李超萍;黄洁;黄贵修3.4种新型药剂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防效评价 [J], 徐春华; 时涛; 王国芬; 李超萍; 蔡吉苗; 黄贵修4.木薯细菌性萎蔫病飞防效果评价 [J], 时涛; 刘迎; 徐春华; 陆翠梅; 黄贵修5.3份木薯新种质抗细菌性萎蔫病机理初探 [J], 林兆威;李超萍;蔡吉苗;时涛;黄贵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个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鉴定及插入位点基因的分子分析

7个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鉴定及插入位点基因的分子分析

7个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鉴定及插入位点基因的分子分析时涛;蔡吉苗;李超萍;陈奕鹏;李博勋;黄贵修【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038)009【摘要】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aused by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disease worldwide,and it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in the cassava plantations of China too.A few reports were focused on the molecular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X.axonopodispv.manihotis in the world.As a resul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related of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was seriously affected.The transposon library of X.axonopodis pv.manihotis strain XamGX1 1 was constructed,and 7 mutants were screened.The identification,variation evaluation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separation of flanking sequence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related genes of these mutants were finished.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minotransferase,glucose-fructose oxidoreductase and some other gen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X.axonopodis pv.manihotis.%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侵染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种植中的重要病害,也是为害中国木薯最严重的病害.目前,国内外有关该病病原菌致病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制约了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本项目组在前期构建国内菌株XamGX11的转化子库的基础上,开展了7个致病相关突变体的分子鉴定、表型变异评价、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分离和相关基因的分子分析等研究,发现氨基转移酶、葡萄糖-果糖氧化还原酶等基因可能参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总页数】6页(P1688-1693)【作者】时涛;蔡吉苗;李超萍;陈奕鹏;李博勋;黄贵修【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24【相关文献】1.稻曲病菌分生孢子高产突变体A2588的T-DNA插入位点侧翼基因分析 [J], 于俊杰;聂亚锋;俞咪娜;尹小乐;胡建坤;黄磊;陈志谊;刘永锋2.棉花黄萎病菌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相关基因 DVK1 的克隆与鉴定 [J], 高峰;彭姗;彭晓玲;李晖;李国英3.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抗铜性评价及抗铜相关基因簇分子分析 [J], 时涛;蔡吉苗;李超萍;黄洁;黄贵修4.稻曲病菌 T-DNA 插入突变体 B2510的插入位点分析 [J], 丁慧;俞咪娜;王亚会;于俊杰;尹小乐;薄惠文;黄星;刘永锋5.稻曲病菌 T-DNA 插入突变体 B1464插入位点分析 [J], 王亚会;刘永锋;陆凡;俞咪娜;黄磊;郑梦婷;于俊杰;尹小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f f e c t o f t h r e e me t h o d s ( 1 e a f - c u t t i n g , n e e d l e — s t a b b i n g a n d f o l i a r - s p r a y i n g ) we r e c o mp a r e d , a n d l e a f - c u t t i n g
L U Xi n ” L I Ch a o p i n g S HI T a o CHE N J i a n gs h a HU ANG Gu i x i u
( 1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H a i k o u ,H a i n a n 5 7 0 2 2 8 ;
卢 昕 ) ② 李 超 萍 ) 时 涛 陈江 莎 黄贵修 2 ) ③
( 1 海 南大 学环植 学院 海 南海 口 5 7 0 2 2 8 ;
2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环境 与植 物保 护研 究所/ 农 业部 热 带作 物 有 害生物 综合 治理 重 点 实验 室/ 海 南省 热带农 业 有 害生物 监 测与控 制 重点 实验 室 海 南海 口 5 7 1 1 0 1 1
2 0 1 3年 4月
Ap r .2 01 3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HI NES E J OURNAL OF T ROP I C AL AGRI CUL T URE
第 3 3卷 第 4期
Vo 1 . 3 3,No . 4
国内 6 0 3 份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性评价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o s t o f t h e g e r mp l a s ms s h o we d c e r t a i n d e g r e e o f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Th e b a c t e ia r l b l i g h t o c c u r r e n c e s o f 2 9
分类号 ¥ 5 3 3
Re s i s t a n c e Ev a l u a t i o n o f Ch i na S M a i n Ca s s a v a Ge r mp l a s ms
a g a i ns t Ba c t e r i a l Bl i g ht
wa s t he be s t me t h o d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l a r g e q u a n t i t i e s o f g e r mp l a s ms .Th e r e s i s t a n c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 6 0 3 c a s s a v a g e r mp l a s ms we r e i f n i s h e d ,t he r e s ul t s s ho we d o n l y 6 g e r mp l a s ms we r e h i g h r e s i s an t t a nd
Ha i n a n Ke y L ab o r a t o y r f o r Mo n i t o in r g a n d Co n t r o l o f Tr o pi c a l Ag ic r u l t u r a l Pe s t s ,
C AT AS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1 1 0 1 ,P .R.C h i n a )
2 E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P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i n i s t r 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P e s t Ma n a g e me n t o n T r o p i c a l Cr o p s|

摘 要 细 菌性 枯 萎 病 是 当前 我 国 木 薯 生 产 中 的 第 一 大 病 害 。 比较 剪 叶 、针 刺 和 喷 雾 等 接 种 方 法 ,发 现剪 叶 法 适 用 于 大 批 量 的 种 质 抗 性 评 价 。采 用 剪 叶 法 完 成 了 6 0 3份 木 薯 种 质 的 抗 性 评 价 ,结 果 表 明 高 抗 种 质 仅 有 6份 , 绝 大 多 数 种 质 均 表现 出 一 定 的 感 病 性 。 在 广 东 省 开 平 市 进 行 2 9份 木 薯 种 质 的 田间 发 病 情 况 调 查 .结 果 表 明华 南 系 列 、桂 热 系列 等 主栽 种 质均 不抗 病 。 关 键 词 木 薯 :细 菌性 枯 萎 病 :抗 性 评 价
Ab s t r a c t Ba c t e ia r l b l i g h t i s t he mo s t s e r i o us d i s e a s e i n t h e c a s s a v a p l a n t a t i o ns o f Ch i n a . Th e i n o c u l a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