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比如,百家讲坛上曾经分析秦可卿可能是皇族之后,讲宝玉在进入她的房间以后看到的武则天的镜子,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等屋内装饰,说秦可卿屋子里装饰的都是暗示秦可卿皇家高贵的身份,从中又推演出许多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揭秘。

并不是说百家讲坛,这个人的推理是错误的。

只是,我更喜欢,蒋勋先生的讲解,当时宝玉是喝醉的酒,当时他年少,又看了很多野史,他看到的一切事物是他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蒋勋先生曾说,他希望大家关注《红楼梦》的时候能更多的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

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把每一章回当作是一个短篇来讲解。

蒋勋先生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

《红楼梦》很多句子都是很简短,简单几个字就把人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例如,宝玉“猴”在王夫人身上;“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蒋勋先生曾说,曹雪芹是用白话文写小说。

我最近看的《红楼梦》也学了几个词:肚饱眼馋,烈火烹油,黄柏木做罄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蒋勋先生每次的讲解都是先读《红楼梦》文本,一边读,一边欣赏文本本身的精妙。

《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各个人物的性格阶层都有所不同。

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不同的人物的时候,他都化身为人物本身,描写的时候也用贴近不用阶层的语言,作诗也是符合各个人物的文采、性格。

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说,你把前面的名字盖住,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

曹雪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

(摘编自《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细说红楼梦>说起》)材料二:在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示..,是应对一切变化、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

①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应变局、化危机,我们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____的人间奇迹,关健..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前路,____向前进,②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智、应变求变之力、攻坚克难之勇。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更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今天,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广泛凝心聚力,越需要各方面____。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④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____、仰帆远航....。

1.文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标示B.关健C.辉煌历史D.仰帆远航2.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同仇敌忾劈波斩浪B.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勠力同心乘风破浪C.翘首以待风雨兼程勠力同心劈波斩浪D.刮目相看风雨无阻同仇敌忾乘风破浪3.文中有四个标序号的语句,其中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的一句是()A.①B.②C.③D.④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2024.06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

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美人的美也是如此,和看者无关。

②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

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可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远在历史时期的初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或草原。

由于农业发展,平原旷野逐渐开垦为耕地。

陕西省中部泾渭两河下游,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涑水河之间以及河南省西部伊洛两河河谷都是这样成为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的。

这当然会使有关的森林草原受到一定的破坏,不过这在黄土高原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太大,还不至于有太大影响。

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汉时期,破坏的地区就相继扩大。

当时秦国向西北扩展主要就在泾河上游,当地草原转变成农耕地区,此后由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方势力在黄土高原北部互相消长,农田和草原就不免相应地随时改易。

每一次变迁都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

森林遭受破坏自然与发展农业有关,因为破坏了森林就可空出土地从事耕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端,其他如伐取材木当作薪柴等,都会使林地缩小或消失。

不过在历史时期的早期,这样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微小的,甚至是无足称道的;随着时移岁易,就愈益严重。

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一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都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第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的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这一时期行将结束时,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第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第四是明清以来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说来,各处都已达到难于恢复的地步。

促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还应该加上历来不合理的农耕制度和耕作技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大量据有土地。

一般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因而就不免到处开垦,由于不断的开垦,终于形成了滥垦,把若干根本不适于农耕的土地也都尽量开垦了。

这样滥垦的土地产量不会很高,无法借此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只好更多地开垦,这样就把原来地面上的植被都破坏了。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在复习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时适当做语文期末试题,,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中国的清史研究包含着许多传统议题,如清朝与明朝宫廷结构与制度的异同,超大疆域的控制与民间治理的得失,满汉关系的持续纠结,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等等。

持续沉浸于传统议題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比如有些学者总是喜欢刻板地强调明清两朝的连续性,仅仅把清朝统治的成功经验归结为对明朝体制的再现与模仿。

甚至清朝被反复诟病的一些现象,如满汉冲突引起的民族压迫,也被断定为满人受文明浸淫的程度不够,这是“汉化论”的核心观点。

当代一些学者大致沿袭了宋学家们的看法,即以宋明王朝模式衡量清朝统治之得失,同时以没取德家意识形态的深浅程度作为判别文明优劣的唯一标准。

他们假设,以汉人为中心打造完成的儒学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无可置疑的垄断地位,其他民族要想入主大统,就必须以汉化作为基本前提。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宋以前儒家对基层的控制力是极其薄弱的,它只不过是上层王权争夺统治正当性的工具,并没有在乡村治理层面加以有效运用。

至少我们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儒家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可以设想,当朱子撰写《家礼》,率先把儒家礼仪灌注于乡村基层,才得以使普通民众有了接触道德教化的机会。

可在此之输,儒学凭借什么样的渠道向下渗透呢?总不能仅靠个别“猶吏”心血来潮式的短期推广就遍地斧花了吧?也就是说,在宋代以前,并不存在有说服力的儒学制度化普及模式,所以,所谓的“汉化说”只不过是宋人构造出来的一套想当然的儒家理想话语,对以往的历史解释力是非常有限的。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

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

中唐作家柳宗元说:“文有土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

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

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

”(《杨评事文集后序》)大致概括了中唐以前的文学观念:散文著述属于应用范围,诗歌韵文则属创作系统。

所以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书》汉政论、魏晋文章,以及《水经注》《颜氏家训》等,都为散文之列,其中或有神话传说、故事,但都是著述的例证,并非独立的创作。

而楚辞为《诗》的变体,汉赋是古《诗》之流,六朝骈文讲究情韵骈俪,乃至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辞赋骈文的流变。

中唐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

但是,严格地说,真正可称为文学创作的散文,其实是用散文语言创作的别种样式,例如韩愈《毛颖传》应属寓言性传奇,柳宗元永州《三戒》实属寓言作品,而大量出现的散文创作是传奇小说。

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

但是由于中唐以后,散文取代了流行的骈文,作家刻意为文,各种各类应用散文的文学性较高,因此就视为文学散文。

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作文“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吴讷以为“文辞以体制为先”,而传统的文体分类仍以“诗”“文”为两大类。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迎合用户的兴趣,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使用算法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改善了用户的体验,但是也可能引发用户信息来源片面、价值现念极化等社会问题。

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是长期依赖算法技术推送用户喜好的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形成信息茧房,严重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决策,从长期看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桑斯坦对现代互联网环境的描述,指的是个人或群体被包含在一个信息壁垒内,自主或不自主地把信息选择行为固定在对特定类型信息的选择之内,进而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产生对这一类信息的亲近和对其他类信息的排斥,久而久之,人们在信息选择上愈发局限。

信息茧房恰当地描述了信息如同“蚕茧”一般,包围着人们,让人们无法以不同的态度与视角认识社会。

依照桑斯坦的观点,信息茧房的前置条件是“回音室效应”。

“回音室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受众身边存在同质化的信息反复传播的情况,强化了信息受众对这一类信息的偏听偏信,也为茧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茧房内部自然充斥着用户个人兴趣倾向的信息内容,而不符合用户个人兴趣的信息就会被排斥于茧房外部,长此以往,用户会固化认知,甚至产生偏见。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王维笃志奉佛,对其诗歌创作不能不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表面的佛教术语,而是禅境的那种深入到诗人审美意识和骨髓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从而形成最能代表士大夫简远、闲淡的人生风格和诗歌风格,使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杜鼎足而立的大家。

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甚至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空寂、清幽。

王维在社会政治和自然山水中的心情基本是平静的,他消除了对政治与自然的比较意识,因而既没有超越者的快意,也没有失意者的心累。

他的山水诗常常表达一种悟禅得道的瞬间体悟。

王维终身在官场,却能得到入道的超脱。

他将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而又陶醉于山水田园的自适。

王维精通佛理,并在自然和社会中实践佛理。

在观察自然山水方面,寻得自然万物之真趣。

王维的山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自然山水在他心中唤起美感,包括自我、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因素,同时又超出了这三者的实际内涵,别具情趣。

王维所处的时代,没有社会恐惧和政治忧患,却有了禅宗的超越哲学。

王维的山水精神,就是在这种宗教信念的支配下,从哲理的高度彻底解决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使政治、自我、自然三者由分离到合一,而且在生命价值上平衡了政治功名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使其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

王维的山水审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习佛参禅生活的一部分。

“他一方面徜徉山林,一方面躬行奉佛,这两者互为依辅地结合在他的生活之中。

他在倾心奉佛时不忘寄情山水,在欣赏风景时又从事佛教修行。

”他的许多山水诗作品就是他隐逸生活的写照。

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多次隐居,曾经在嵩山、终南山、辋川等地的山水胜境中生活过,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所以他的诗能够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充满着禅趣,他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微妙的神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

2024北京西城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西城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24.7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
1323334353
66
④强化协同意识。

针对我国脑机接口研究系统集成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共识,强化
【评分参考】第①点21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
73
83
93
103
116
【评分参考】第①点2分;第②点4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5页)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
123133
146
2
2
15.(共8
1
2
1
16.(共10
14
26
1
2
24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
173183
196
12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5页)
204
1
2
22
215113(本大题共2小题,共60
22.10
810
57
14
23.50
1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3页(共5页)
2
231
501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4页(共5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5页(共5页)。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

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

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

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

《孟子·尽心上》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即使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都甘愿付出,这种损己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突显了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的高贵品格。

孟子对墨子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

西晋鲁胜《墨辩注序》说:“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

”孟子非墨辟墨,但其思维表达方式,承自墨子,酷似墨子,辩论模仿墨子惯用的归谬反驳法。

《孟子·告子上》说:“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不知类”是墨子应用归谬反驳法的标志词、惯用语,曾被墨子用来说服鲁班与楚王,止楚攻宋,孟子出色地加以传承发扬。

《孟子·梁惠王上》说:“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归谬辩辞,比喻生动,脍炙人口,众所周知,是世人普遍效法的思维表达范例。

儒墨之学,各有所长,舍短取长,有助于把握全面真理和治国良方,是司马迁和班固等史学思想家对儒墨学关系的标准定性,是今日认知判断儒墨关系的正确指引。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兼爱”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

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94岁的艺术大师黄永玉上台给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故宫院长单霁翔颁奖。

“故宫很具体,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这是2018年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

故宫博物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

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

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

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

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摘编自《故宫,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材料二: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人来说,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中国的宫廷甚至面见皇帝,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到中国,就将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

在中国生活了接近二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真容。

利玛窦在札记中记录,他们被召入一间大殿,“看上去足可容纳三万人,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建筑,大殿的另一端,有一个顶部高拱的房间,有五扇大门,通向皇帝的起居室。

皇帝的宝座就在这个高拱着的圆顶的下面。

”此时高居圣位的是明朝倒数第四个皇帝万历,他已取消了早朝。

这些洋人被领到空空的宝座前行礼,一名朝官在旁按时高喊鞠躬,起立,以及“其他应该遵守的程式”。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氢能是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国际氢能源委员会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进入氢时代,预测2050年全球氢能源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同时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

氢能的使用,既可以每年减少几十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领域,提供几千万人的就业岗位。

目前氢能的利用,特别是在汽车燃料电池上实现了应用的突破。

除了在汽车上应用以外,还可以应用在深海潜水、无人机、高速列车等设备上,只要是移动器件需要动力的地方,氢燃料电池都可以应用。

5G时代所有基站的能源体系、供电系统也可以用氢。

在生活中分布式发电方面,实际上每家每户都可以放一个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小装置,用来制冷制热、发电供电,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都可以利用它。

另外,一个氢气管道进入家庭就可以供给所有需要的能源,非常高效便捷。

氢能源做的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相比较,锂动力电池在重载航空航天或者大型移动器件上作为主动力电源,它的续航里程不够,能量密度也没有氢燃料电池高。

所以,像航空航天大功率的这种运输工具,使用氢燃料电池是非常适合的。

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814座加氢站投入运营,欧洲、亚洲、北美仍是加氢站建设的主要地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氢能源的发展利用提高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

我国氢能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

据预测,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

(摘编自干勇《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材料二:氢能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氢能在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均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优质介质。

随着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氢能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下学期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成绩的提⾼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所以⾼⼆的同学想要提⾼⾃⼰的语⽂学习成绩,可以做⼀些语⽂试题积累重要的语⽂呢知识。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下学期语⽂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学期语⽂期末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分流⾏。

⼀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钱、财富、权⼒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

另⼀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

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前⼀种幸福观更为流⾏,为更多的⼈所奉⾏。

这两种幸福观⾃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向了今天的⼤胆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化成为⼈们⾏为的普遍动机。

所有社会资源本⾝都是利益,⽽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利益的资本。

于是,在不少⼈那⾥,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成为⼈⽣的⽬标,成为⾃我实现的标志。

市场经济发展的⼀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

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们的消费欲望,给⼈们欲望的满⾜提供了⽬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得到越⾼层次的满⾜就越幸福。

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的问题是会导致⼈⽣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并受控于占有欲,从⽽损害⼈⽣和社会。

占有⼀定的资源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不是幸福本⾝。

⼀旦将资源占有当作⼈⽣⽬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灵,⼈不再是⾃⼰⽣活的主⼈,⽽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道大题,18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宋明理学有所谓气象和颜乐之说。

气象指具有高超精神境界的圣人与贤人在其外表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而颜乐指凡感悟到圣人与贤人精神境界的人其内在所体悟到的一种乐趣,一表现在外,一体验在内,内外结合,形成我国哲人特有的品质。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人自古都有一种自我欣赏的人格理想。

两汉时期,所谓“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纯,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礼记正义》卷十五)。

似乎那种隐居不在位者,正是他德行贞纯的表现。

同样,在魏晋时代,名士们向往一种不拘礼仪、率性纵情、风流潇洒的风度。

这些生活作风和人格形象当然是和他们某种精神境界相联系的。

到了北宋年间,理学家创导一种“圣贤气象”,以作为他们理想的圣人和贤人的形象标准。

程颢要弟子从尧舜和汤武那里感觉到两种精神品德:圣人有圣人的气象,不假修习,天性纯全;而贤人有贤人的气象,修身体道,双复其性。

程颢还以自然气象来比喻圣贤的精神面貌。

按照宋明理学家的看法,尽管我们未见过孔子、颜子或孟子这些贤人,但我们从他们的《论语》《孟子》中,观其言就可把握他们三人的三种气象,即一种元气无迹,一种和风微迹,另一种则是秋杀迹著。

在宋明理学家看来,要学圣人必先要知圣人气象。

正因为如此,朱熹与吕祖谦在他们编辑的《近思录》里以“圣贤气象”作为终篇。

在他们看来,宋明理学家各自有他们的气象,例如程颢和程颐的气象就不同,在程氏弟子看来,程颢近乎颜子,有如春生,其弟子光庭如沐春风;而程颐有如孟子,近乎秋杀,其弟子游杨程门立雪。

《近思录》还记载了其他人的气象,如说周敦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说曾子“传圣人学,其德后来不可测”,又说诸葛孔明“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等等。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7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有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

它既契合移动媒介中的“微”语境,具有碎片化特点,又指向一种“短”的时间概念,同时以“剧”的连集化方式播出。

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

在微短剧中,“短”的概念指向影像中时间的“加速”。

现代社会具有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

在加速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丰富的体验。

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取材于黄钟军、王方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令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并产生观看兴趣。

网络微短剧通常采取单一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建构完全符合从开端、高潮再到结尾的叙事逻辑,创造出一个不违背观众观剧认知和预设经验的叙事时空。

除此之外,人物台词通俗化、网络化以及具体故事内容的高密度性也是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微短剧所具有的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远古时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氏族、部落。

战国时人记得“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汉朝时人则说黄帝、尧帝时天下就有“万国”。

文献所载古人对于远古时代的记忆,与考古学家的推断是契合的。

苏秉琦考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六大区系丰富的资料,指出文化遗址的分布呈现着“满天星斗”的状态。

费孝通指出:“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点。

”我们考索的眼光不妨再放远一些。

从“满天星斗”的天下万国到秦汉时代天下一统的大帝国的形成这中间经历了数千年之久。

正是在这个时段里,大大小小的数以万计的氏族、部落正历经着融汇的历史进程,从“万家”到“一家”,这是上古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诸多氏族、部落融汇为中华民族的壮阔的历史进程。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

“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大致有两个思路:一是将天下作为皇帝一家(或一人)的私产;二是将其理解为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

后世称颂皇帝的臣工常从前一思路说话,而未昏庸的皇帝本人则多取后一思路。

历来的有识之士强调“天下一家”是谓天下一统,唐儒杜佑说:“秦汉以降,天下一家,即岭南献能言鸟及驯象,西域献汗血马,皆载之史传以为奇物,复广异闻,声教远覃。

”宋儒欧阳修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欧阳修和杜佑的说法一致认为“天下一家”,指的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惟有在此局面下,物品得以交流、士人可以平等参加科举考试。

天下诸邦国、部落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亦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反过来说,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

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历经了诸氏族、部落之间漫长时段的相互融汇。

在融汇的过程中,氏族、部落间的相互包容、理解、学习的进路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大势,此一历史发展大势,可以用“认同”进行概括。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B.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C. 纸醉金迷(zhǐ zuì jīn mí)D.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竞赛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他的成绩优异,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读起来很有意思。

D. 他的歌声高亢激昂,把在场的观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他的努力就像一台永不熄火的发动机。

C.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部史诗。

D. 他的智慧就像一座灯塔。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

B.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全书以刘备为中心人物。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宋江起义的故事。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

B.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以方鸿渐的经历为主线。

C. 《边城》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以湘西边陲小镇为背景。

D.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

6.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草稿稿纸草稿B. 约束约束约束C. 毅力毅力毅力D. 青春青春青春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这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这个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方便。

C. 他的性格温和,待人诚恳,深受大家的喜爱。

D. 他已经工作了五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32024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将逐步融为一体。

实现脑机智能融合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是实现人脑与机器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即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是一种测量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并将其转换为替代、恢复、增强、补充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输出的系统,用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其外部/内部环境正在进行的交互。

脑机接口通过采集不同脑功能区位置与不同深度的电信号,通过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实现对大脑活动状态或意图的解码,并把大脑活动状态、解码结果、与外界通信或控制结果反馈给用户,进而调节大脑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可以说,脑机接口在计算机与生物脑之间建立了一条直接交流的信息通道。

根据脑信号采集的方式,脑机接口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种技术路径。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手术将采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直接记录神经元电活动,信号衰减小,信噪比高,但技术难度大,经济成本和安全风险较高。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同样是通过手术植入电极,但电极处于颅腔内,未达到大脑皮层,虽采集到的信号相较于侵入式弱,但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系数较高。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附着在头皮上的穿戴设备测量大脑的电活动或代谢活动,无需手术,安全无创,但它受大脑容积导体效应的影响,信号衰减较大,易被噪声污染,信噪比低。

脑机接口是一个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技术的持续进步,随着对医学及非医学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商业需求的不断增加,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

2024年1月,美国马斯克的技术公司进行了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

目前,脑机接口在医疗、教育、游戏、航天和军事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19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

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

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

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

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

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

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

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

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

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

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

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1.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2.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

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此言得之。

( 苏洵《六国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弊在赂秦弊:弊病B、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C、六国互丧互:互相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6、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做“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第二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9、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四题任选三题)(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宫车过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2)以赂秦之地,,,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亲贤臣,,;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不以物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

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

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中的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表现了他的天赋和自强。

B、“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是后文“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的一个重要条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雕刻技艺,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小说详细地叙述了懒木匠之“懒”,这也正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懒木匠人物性格的关键之处。

D、后来懒木匠挣大钱了,足见仿古家具店老板的知人善任,懒木匠也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二者相得益彰。

E、这篇小说表面上讲了一个天才型的木匠始终不肯随波逐流的故事,渗透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文笔质朴、细腻而诙谐。

(2)小说画线句子“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3)懒木匠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答:(4)小说的题目是“活着的手艺”,但文中写了很多木匠之“懒”,如果小说以“懒木匠”为题目,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