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专业硕士介绍之翻译硕士
【翻译硕士】来源:万学海文考研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1)政治理论(3学分)(2)中国语言文化(3学分)2、专业必修课(1)翻译概论(2学分)(2)基础口译(2学分)(3)基础笔译(2学分)3、方向必修课(1)口译方向:交替传译(6学分)同声传译(6学分)(2)笔译方向:文学翻译(4学分)非文学翻译(4学分)(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1、第二外国语(2学分)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3、翻译批评与赏析(2学分)4、跨文化交际(2学分)5、中外语言比较(2学分)6、文体概论(2学分)7、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8、模拟会议传译(2学分)9、专题口译(2学分)10、视译(2学分)11、商务口译(2学分)12、法庭口译(2学分)13、外交口译(2学分)14、经贸翻译(2学分)15、法律翻译(2学分)16、科技翻译(2学分)17、传媒翻译(2学分)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20、笔译工作坊(2学分)21、口译工作坊(2学分)(三)实习(4~6学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可采用在(顶)岗工作或实习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
翻译批评的价值与功能
一些翻译家对翻译理论的理解 董秋思认为加强翻译批评工作其目的在于不但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也给翻译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实例 张柏然、姜秋霞在《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中指出建立翻译学的两个必要途径,除了“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再以理论为依据调节具体操作”之外,还必须“从翻译本体纵观文化氛围,再从文化外围透视翻译本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 弗莱在《批评之路》中强调批评不是文学的附属品,相反,它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并对文学理论的建构起到指导作用。 翻译批评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立足于其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自主理论体系作为依托的翻译批评是非理性的,不仅阻碍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还将导致自身的使命难以完成,自身的价值无法体现。
翻译作为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 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本质特征
翻译批评的价值实现途径
翻译批评既是对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也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翻译理论。纽马克“翻译批评是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翻译批评的价值应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得以实现
翻译批评的功能
▼ 监督功能—由此派生的是对读者的引导功能和对译者的指导功能 ▼ 理论研究
对译者的指导
鲁迅:《再论重译》中指出翻译批评的责任在于“或者培植,或者删除,使翻译界略免于芜杂”。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翻译质量 桂乾元提出的“帮助—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甚至可以帮助译者提高某些基本功”以及“限制” “监督”等都是指向翻译作品的质量 翻译作品的质量是翻译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是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九章翻译批评
笫一节 翻译批评的学科地位
由此看来,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层面实际上有三个: 其一是对于翻译评论的对象作出一定的理论分析。这里 的理论是作为分析工具的概念,分析只是具有一定理论深 度的分析。其二是关于翻泽批评的理论探讨,即从理论角 度探讨关于翻译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这里的理论 是实质性的,与翻译批评的实践相对应的,并且具有指导 批评实践的髙一层意思。其三是对于翻译批评理论和学科 性的反思性认识,也就是关于翻译批评理论本身的理论性 研究,是针对翻译批评的理论层面所做的反思性的活动。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许钧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 几条意见,以供参考: 1)文学翻译批评不仅要对于翻译的结果进行正误 性的判別.更应重视翻译过程的深刻剖析; 2 )文学翻译批评要突破感觉的体味 . 注重理性的 检验; 3)文学翻译批应该将局部的、微观的批评与整体 的、宏观的评价有机 地结合起来; 4)文学翻译枇评应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建立 起新型的批评者与被 批评者之间的关系。(《文 学翻译批评研究》,许钧著,译林出版社, 1991 年)
笫一节 翻译批评的学科地位
3 理论层面 实践的目的是生产作品(带有功利性的、个別性的、风格 化的劳作 性质),评论的目的是作出评价(带有分类的、 鉴別的、半抽象的审美性质),理论的目的却是寻求普遍 规律(普遍的、必然的、系统的知识) 理论的较低层面正是直接来源于翻译评论活动。可以说这 一方面的关系是双向的:一则是翻译批评的实践活动本身 会提出来一些理论性问题,呼唤理论性的观照和比较理智 的解决;一则是翻译理论为翻译批评活动提供评价标准和 价值判断系统,保证其操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2.无原文译文参照 许多序跋一类评述文字,在评论一部翻译典籍的时候,往 往不提供原文的参照,只是引述当时有些人的评价件文字, 甚至连译文也没有。由于原文和译文阙如,无从考证翻译 的质量,仅凭评论人的言论,也就无从判断评论的正确与 否、公平与否。当然.在今天读这些序跋.因为早已脱离开 正文,只能就理论讲理论,要深入理解它就更难了。 3.鉴赏与批评不分 以美文写作倾向和作品鉴赏替代分析的习惯,影响了相当 一批翻译批评的质量。加之缺乏一致的翻译评论标准和科 学的评价程序,致使不少批评屡屡重复,难以深入,难以 细化。也是由于多数凭借有限的文论术语来陈述翻译的评 论意见,许多说法似曾相识而又 语焉不详,几乎可以说 对于翻译批评的发展很难有实质性的贡献和推进。
为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而译的外来译者——兼评《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
第24卷第4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4No.42023年7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Jul.2023为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而译的外来译者兼评‘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黄 勤,党梁隽(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㊀[收稿日期]㊀2023-02-27㊀㊀[基金项目]㊀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华人离散译者中国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 (20BYY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㊀[作者简介]㊀黄㊀勤(1966 ),女,湖北天门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与翻译家研究;党梁隽(1995 ),女,陕西汉中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批评㊂[摘㊀要]㊀外来译者群体对我国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贡献重大,其译作也显示出高超翻译艺术,但目前对这类译者群体研究不足㊂任东升㊁王芳等的新著‘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基于语料库分析㊁数据统计分析㊁文本对比分析与译者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外来译者典型代表沙博理的翻译艺术进行了多维度深刻阐述㊂结合对该著的介评,重点探讨外来译者的译者身份㊁国家叙事对外来译者行为的规约㊁国家叙事与翻译艺术如何共同呈现以及外来译者研究路径四大问题,以期为外来译者研究和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这一群体的国家叙事对外传播作用提供启示㊂[关键词]㊀外来译者;沙博理;译者身份;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翻译艺术[中图分类号]H05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230405308引用格式:黄勤,党梁隽.为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而译的外来译者:兼评‘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3-60.一㊁引言中国翻译史上,无论是绵延千年的佛经翻译,还是长达数百年的科技翻译与西学翻译都离不开外来译者的重要作用[1]57,新中国国家叙事的对外传播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外来译者的主导作用㊂国家叙事指叙事学视野下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传播,旨在对内凝聚共识㊁引导认知,对外展现国家形象,以此获得国际认可[2]94,而对外展现国家形象主要是通过国家翻译实践,即主权国家以国家名义为实现自利的战略目标而自发实施的自主性翻译实践而实现的[3]93㊂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㊁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三个国家翻译机构中,那些从域外而来㊁拥有母语优势㊁与本土译者通力合作,甚至从事独立翻译的外来译者群体,在国家翻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但相较于本土译者,国内学界对这一特殊译者群体的翻译研究明显不足㊂任东升㊁王芳等的新著‘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以下简称‘沙博理研究“)是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重大课题 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 的结项成果㊂该著以外来译者典型代表沙博理为个案,基于语料库分析㊁数据统计分析㊁文本对比分析和译者对比分析等多种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十章从多个维度深刻阐述了沙博理的翻译艺术及其对新中国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贡献㊂本文结合对该著的介评,重点探讨外来译者的译者身份㊁国家叙事对外来译者行为的规约㊁国家叙事与翻译艺术如何共同呈现以及外来译者研究路径四大问题,以期为外来译者研究和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这一群体的国家叙事对外传播作用提供启示㊂54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二㊁外来译者的译者身份在新世纪,翻译研究已实现以 原文/作者 为中心,到以 译文/读者 为中心,再到以 译者/社会 为中心的转变[4]143,开始探究译者身份㊁角色与译者行为的关系㊂如周领顺认为译者具有语言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㊂前者指译者以译者身份呈现的语言性转码行为特征,后者指译者角色表现的社会性表演特征,角色是隐性㊁可变和无限的,而身份则是显性㊁稳定和有限的[5]21㊂任东升㊁高玉霞[4]144则认为译者身份在不同翻译环境中可具体化,如在制度化翻译环境和市场化翻译环境中,译者身份表现为制度化译者和市场化译者㊂制度化翻译是指由国家权力机构和统治者当局发起和推动,服务于国家政治价值目标实现的有组织㊁有计划㊁有规模㊁有监控的翻译活动[6]19,其译者作为制度化翻译执行机构中一员,在由国家形塑的环境中翻译,享有独特地位和权力,呈现明显 制度化 特征,即制度化译者[4]144㊂作为制度化翻译的实践主体,无论是本土译者还是外来译者,其制度化译者身份和译者 国家公务员 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制度化翻译的译者行为均以国家意志为导向㊂但本土译者主要保证语义的准确传达,外来译者因具有天然母语优势和综合文化身份,能保证译文符合目的语规范㊂总体而言,制度化译者的社会属性要高于语言属性,在译者行为上表现为务实性高于求真性㊂‘沙博理研究“第一章总结了外来译者沙博理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对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作用㊂沙博理(Sidney Shapiro)成长于美国,1947年来到中国,1963年加入中国籍并定居于中国直至2014年在北京家中逝世㊂5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翻译和编译中国文学作品达200多部㊂沙博理卓越的翻译成就,除归功于其双重文化身份外,更与其所处翻译环境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密不可分㊂沙博理翻译生涯可划分为新中国十七年(1949 1966)㊁文革 十年 (1966 1976)和新时期二十六年(1976 2002)三阶段[7]4-5,其主要译作集中在第一阶段㊂在此阶段,沙博理所供职的外文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负责对外宣传和出版,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共171部[8]26,发挥了国家翻译实践在机构翻译和制度化翻译上的优势,将部分国内最新文学讯息迅速传播到国外㊂该社出版的69部英译小说中有14部为沙博理独译,多为中国当代红色小说㊂可见,沙博理是新中国国家翻译实践中重要一员,积极参与了制度化翻译㊂作为制度化外来译者,沙博理是新中国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实施者㊂‘沙博理研究“第七章对此深度阐述㊂通过对比分析茅盾‘农村三部曲“沙博理英译本(以下简称沙译本)和叶君健英译本,端木蕻良‘雪夜“‘鴜鹭湖的忧郁“沙译本与葛浩文英译本,阐明了制度化译者与市场化译者译者行为的异同㊂制度化译者沙博理在翻译中尽量显化原文语义,其译者行为倾向于社会-政治性务实总原则指导下的语言性求真;市场化本土译者叶君健译文偏向目的语语言习惯,更多考虑读者因素,译者行为倾向于社会性务实;市场化外籍译者葛浩文则以市场为指标,在翻译中尽量推进原文语义,译者行为偏重社会-市场性务实㊂以上分析为深入探讨外来译者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对其译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启示㊂制度化译者受国家机构资助,服务于外宣,是国家声音对外传递者,其译者行为受制于机构命令,政治考量重于文学艺术的雕琢㊂制度化译者虽在权衡翻译内外因素时会更为看重国家叙事对外传播,但其并非 翻译机器 ,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性选择仍依赖于译者㊂新中国国家翻译实践中,外来译者是与本土译者互补的一个译者群体,如沙博理一样译作等身的外来译者不在少数,如来自英国的杜博妮(Bonnie S.McDougall)㊁詹纳尔(William J.F.Jenner)㊁班以安(Derek Bryan)和来自美国的吴雪莉(Shirley Wood)㊁罗慕士(Moss Roberts)㊁平卡姆(Joan Pinkham)等㊂他们皆是在政府建立的正式翻译机构内从事指派的翻译任务的译者,外译语种多样,体裁和题材广泛,他们的译者身份均为制度化译者㊂但目前对这些外来译者的研究多限于对其译作翻译方法与策略的分析,鲜有探讨其制度化译者身份对其国家翻译实践译者行为的影响㊂因此,在未来的外来译者研究中,可以先明确其制度化译者身份及该身份所赋予这一特殊译者群体的翻译目的,基于此,再进一步深入探究他们译者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㊂三㊁国家叙事对外来译者行为的规约对外来译者制度化译者身份的界定,为深入第4期黄㊀勤等㊀为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而译的外来译者55㊀探讨制度化翻译语境下,国家叙事对外传播对外来译者行为的规约提供了前提条件㊂广义上的译者行为包括译者的语言性翻译行为和超越翻译的社会性非翻译行为[5]25㊂外来译者在国家翻译实践中的译者行为则具体表现为其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取如何受国家叙事的制约㊂(一)对翻译文本选取的制约影响译者翻译选材的因素一直备受学界关注㊂有人认为赞助人左右翻译选材,译者多表现为被动配合与顺从㊂[9]39对于参与到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者而言,其赞助人便是国家机构,但国家机构赞助的译者的选材取决于国家机构赞助翻译的目的而非个人兴趣[10]55,译者的翻译活动,包括翻译选材会受主流意识形态操纵[11]39㊂外文出版社作为国家翻译实践主要机构,向外输出的作品主要是符合社会主义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当代文学作品㊂[12]45‘沙博理研究“第十章阐述英雄叙事革命历史小说是沙译本选材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除他本人偏爱历史题材外,更多受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影响㊂沙博理的第一个翻译阶段是建国初 十七年 ,他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国文学“编辑部作为制度化译者从事中国小说英译,彼时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一样上升到国家行为,且被完全体制化[13]89,成为构建国家叙事的重要一环㊂外文出版社的翻译选材直接服务于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目的㊂英雄叙事革命历史小说在当时中国文学场域逐渐被经典化,被纳入国家翻译实践选材的目的之一是抵抗美国的负面中国叙事,之二是建构中国自我形象[7]233,其文本内容阐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和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契合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政治诉求㊂沙博理翻译的小说题材主要涉及革命战争㊁工农和少数民族三大类,皆与当时主流文学导向和外宣政策符合㊂由此推及,与沙博理同时期的外来译者群体的翻译选材亦与彼时的国家叙事对外传播密切相关㊂上文提及的多位外来译者,如杜博妮曾任外文出版社编辑,英译了‘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詹纳尔曾供职于外文出版社,英译了‘西游记“等;班以安㊁吴雪莉㊁罗慕士等均曾应外文出版社之邀英译中国文学㊂其中,班以安英译了‘山乡巨变“等,吴雪莉英译了‘苦菜花“等,罗慕士英译了‘三国演义“等,平卡姆曾参与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著作的英译㊂这些外来译者都是在政府建立的正式翻译机构内从事以上指派的翻译任务,为新中国国家叙事对外传播服务㊂因此,如何从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视角审视他们的翻译选材,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一译者群体的翻译选材与国家的政治需求㊁叙事目的等的关系㊂(二)对翻译策略与方法选取的制约1.长篇小说萃译策略传统意义上,翻译策略一般指归化与异化㊂但‘沙博理研究“在第三章,基于对沙博理的‘水浒传“等7部长篇小说英译本和吴雪莉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英译本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同处于国家翻译实践中的这两位外来译者译作中均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总结为 萃取翻译 ,简称 萃译 策略,包含萃取㊁合译和雅化三个过程,萃译旨在通过提升原作叙事品质㊁审美价值和政治地位,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权威化译本㊂[7]46-48萃译脱胎于变译理论,但有其特性㊂ 萃 含 择优而取 之意,囊括操作目的㊁操作标准㊁产出效果等多方面,是全面立体的译本呈现手段㊂[14]126萃译是制度化外来译者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因为从事国家翻译实践的译者都会进行 文化自我过滤 [15]39,在翻译时删去或编译甚至改写部分内容,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内容外流,更好地完成国家叙事之目的㊂萃译能增强小说整体性和文学性㊁优化原文叙事结构,使译文更符合特定时期国家外宣要求㊂ 萃译 这一全新翻译策略概念的提出超越了对翻译策略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与表述,开启了深入解读国家翻译实践中外来译者翻译策略选择及其动因的新思路㊂2.叙事重构策略与方法叙事是人类经验和社会活动的符号呈现,具有建构个体与群体社会身份的功能㊂英国翻译理论家蒙娜㊃贝克(Mona Baker)最早将社会叙事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是一种再叙事[16],强调翻译在政治冲突中的重构作用㊂译者内嵌于文本叙事中,翻译是译者重构并传播叙事的过程[7]94㊂‘沙博理研究“第五章就外来译者如何重构原文本的元叙事㊁空间叙事和公共叙事进行了详细探究㊂对于元叙事重构,选取国家叙事特征明显的袁水拍政治讽刺诗的沙译本,政治讽刺诗的政56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治维度扩大了叙事差异,翻译的难度增大㊂而沙博理借助元叙事,采取重构叙事框架㊁定位人物身份㊁增设叙事情节等翻译策略,保持了原诗政治叙事的建构性,关照了目的语读者,同时实现了中国政治叙事的国际表达㊂[7]93对于空间叙事重构,基于社会空间㊁接受空间和文本空间分析了‘铜墙铁壁“等两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沙译本,阐明沙译本结合历史语境和读者接受,运用修辞和增删等翻译方法,朝着符合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方向重构了两译本的叙事空间㊂对于公共叙事重构,选择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小二黑结婚“等3部小说,阐释了沙译本如何运用标签化建构㊁时空建构㊁文本萃取式建构等策略再现原文本中反封建的公共叙事,使西方读者全面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㊂元叙事㊁空间叙事和公共叙事是国家叙事的三种主要形式㊂它们在译文中的重构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㊂因此,在探讨作为制度化译者的外来译者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翻译时,应重视探求他们是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来重构这三种主要叙事,从而对外构建正面中国国家形象的㊂四㊁国家叙事与翻译艺术共同呈现方梦之指出,翻译家有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有着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17]12㊂对于国家翻译实践中作为制度化译者的外来译者的研究,除了探讨他们如何对外传播国家叙事,也要关注他们在翻译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翻译艺术㊂小说翻译过程中的叙事方式㊁语篇结构和文体风格的处理与调适是译者翻译艺术的体现,这三方面也直接影响国家叙事在译文中的表达㊂因此,如何让国家叙事与翻译艺术在译本中合理共现是作为制度化译者的外来译者必须重视的问题㊂下面结合‘沙博理研究“,探讨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㊂(一)叙事方式转换与翻译艺术英汉语结构差异导致中英小说叙事规范话语层面的差异㊂叙事方式涉及叙事结构,即叙述语篇呈现的表层结构㊁叙事视角,即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和叙述话语方式,即用来叙述一个事件或情景的话语形式㊂根据实施叙述话语的主体,叙述话语方式包括以作者为言语行为主体的 作者叙述话语 和以作者笔下主人公为言语行为主体的 主人公叙述话语 [18]18㊂在翻译中只有借助不同叙事转换方式,才能使译文既保留原文文学性,又准确再现原文叙事内容㊂‘沙博理研究“第四章以红色小说‘平原烈火“沙译本为例,探析了如何在叙事结构㊁叙事视角和叙述话语三个层面对原文本合理转换㊂就叙事结构而言,原文本采用了故事内人物对话与故事外全知叙述结合的块状叙事结构,沙译本则呈现出人物话语与叙事者话语分离的叙事趋势[7]63,译本在结构上进行了段落的合并㊁分解与删节,不仅呈现出原文的叙事效果,也更符合目的语文化语境,继而达到叙事交流的效果㊂同时通过对如革命歌曲等内容的保留等处理方式,在目的语世界中实现 自我合法形象的塑造 [15]36,进而实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㊂就叙事视角而言,原文叙事视角为故事内人物有限视角,因汉语句子主语缺省不影响语义,而英语句子需要主语,沙译本将其转化为全知视角,顺利传达故事情节㊂就叙事话语方式而言,沙译本将原文中直接引语的引述语主要转化为通过形容词引出引语的方式,既遵循目的语诗学,又忠实原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传达出原文塑造革命英雄的内涵,符合树立国家新形象的目的㊂沙译本对以上叙事方式的转化,是身处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者主体性在忠实讲好中国故事和英语读者取向间取得平衡的表现㊂外来译者群体具有天然母语优势,面对英汉叙事结构差异,他们是如何在上述三个叙事层面进行合理转化,使译文既实现国家叙事对外传播,又展示翻译艺术的,这无疑是外来译者研究要深入探讨的又一重点㊂(二)语篇重构与翻译艺术语篇结构表现为上下文逻辑连贯㊂英汉语篇结构差异导致在翻译时需要适当调整语篇结构㊂‘沙博理研究“第四章探析了‘小城春秋“沙译本对原文自然段结构和叙事结构的调适与重构,阐明在遵循国家外宣政策基础上,沙译本对原文有些章节 大刀阔斧 删改,看似不忠实原文,实则体现不拘泥于原文,偏重艺术表达的翻译思想,其表达方式和结构更符合西方读者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文艺术性,达到了制度化译者 外从内调 的平衡㊂[7]82鉴于语篇重构方式多样,不同的外来译者在第4期黄㊀勤等㊀为国家叙事对外传播而译的外来译者57㊀国家翻译实践中会采取不同策略来处理原文本语篇内容的再现和翻译艺术表现间的关系,只有对此进行客观与系统的探讨,才能深入探析在当今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国家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好 忠实 与 接受 的关系㊂(三)文体风格的再现与调适风格是作者从能表达相同内容的语言形式中选择的结果㊂反映文本风格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化专有项, 由于译语读者文化体系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 ,其 功能和含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困难 [19];乡土语言,反映作者写作风格,对人物描写㊁情节推进及主题烘托也起重要作用;小说题名,除本身含义外,还有联系读者与作品的 非词语价值 和满足读者审美的 超词语价值 [20]14;标点符号,既可以分隔语篇中小句,还可以表达情感和语气,体现小说风格㊂文体学关注文学文本中具有文学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㊂[21]‘沙博理研究“第六章使用文体学分析方法,深度阐释了以上几种风格的语言表现形式在多部小说的沙译本中的再现㊂如对于‘月牙儿“等3部小说中的文化专有项,沙译本增添 译者声音 补偿原作的 文化缺省 ,虽不如原作简洁含蓄,但再现了原作文化内涵,保持了原作自然流畅的叙事特征㊂[7]83对不同小说的题名,沙译本采取了承袭原文㊁灵活再现㊁显化主题㊁巧用标点等多种英译方法,达到了原汁添新味㊁传义更传神的艺术境界㊂[7]112对‘新儿女英雄传“等3部小说中的乡土语言,沙译本根据语境分别选用了表层等值模因㊁深层等值模因㊁语用等效模因和社交语用等效模因等来传译,体现出翻译艺术㊂对于小说‘星“中频繁使用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沙译本采取了删除冗余部分㊁简化和转换不能照搬的标点和增译标点等不同方法,准确再现原文标点符号的语义㊁语法和衔接三大功能㊂外来译者群体在国家翻译实践中,所涉原文本题材与体裁各异,其文本风格的语言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㊂虽然‘沙博理研究“仅探讨了上述几种典型的小说风格的语言表现形式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但其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探究外来译者群体如何在国家翻译实践中,根据具体语境,采用合适翻译策略与方法再现不同语言形式表现的原文本风格提供了有益启示㊂五㊁外来译者的研究路径‘沙博理研究“对外来译者沙博理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式描写与探析,为研究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者群体在研究对象㊁研究视角㊁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提供了启示㊂对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者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可进行以下几方面探索㊂(一)研究对象丰富化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外来译者参与到国家翻译实践中,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叙事对外传播功不可没㊂鉴于目前对这一译者群体研究的数量有限,与他们对于国家翻译实践的贡献不相匹配,我们应采取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参与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国家翻译实践的外来译者个案,建立完善的外来译者群体国家翻译实践档案库,全面探求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外来译者群体性译者行为特征和个性化译者行为差异,深入阐释其译者行为共性与个性形成之动因,客观公允地评价这一群体对我国不同时期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作用,总结其翻译艺术与翻译思想㊂既丰富外来译者理论研究和翻译史研究,也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叙事的对外传播和国家翻译能力的培养㊂(二)研究视角多样化目前对外来译者这一特殊译者群体的研究存在视角单一的问题,‘沙博理研究“在此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兼顾微观㊁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从不同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不同题材㊁体裁和语言形式的英译,较为客观地呈现了沙博理的外来译者整体形象,值得借鉴㊂在宏观层面,第一章㊁第七章和第十章等将沙博理的翻译活动置于国家叙事对外传播宏大背景下,探索作为制度化译者的外来译者翻译选材的影响因素及他们对国家叙事对外传播的作用;在微观层面,第三㊁四㊁六㊁九章等章节从叙事学㊁文体学㊁模因论和创造性写作等视角对沙译本的乡土语言㊁女性话语㊁小说题名及标点符号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剖析㊂最后一章引入 中国英语 这一新概念视角,论证 中国英语 是服务于中国经典英译的较理想的翻译语言;在中观层面,第一章针对沙博理的特殊人生经历,确立其双重文化背景下的制度化译者身份㊂第七章具体对比沙译本与其他译者译本,阐述其制度化译者身份对译本的影响㊂三个研究层次有机相连㊂如在微观层面对沙。
第一章 翻译批评基本概念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江枫译)
一把预言的喇叭吧!啊 西风呀,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施颖洲译)
奏响一位先知预言者的号角! 哦,寒冬已到,春风还用久等?(傅勇林译)
翻译批评
主要指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 发的评论。因此,翻译批评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指出 错误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评论某种现 象说明某个问题。从此意义上说,翻译研究只要与具体 译作、译者或其他具体的翻译现象有关,都具有翻译批 评的性质。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 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 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 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第一课 翻译批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翻译批评 2. 翻译批评的性质 3. 翻译批评的种类
1. 什么是翻译批评?
《中国翻译词典》(184页,“翻译与批评”词条,1997年,湖北教 育出版社):
“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 行全面的评价。” 它包括五方面内容:
1、分析原作,着重了解原作者的意图和原作具有的功能;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及其译作针对或可
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 文学翻译批评和文学批评的共性在于,它们面对的都是文学作品。 它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为作品的艺术 价值。脱离这一点所进行的翻译批评,就是包括非文学翻译在内的 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批评了。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 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桥梁、基础、部分与整体。
the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perhaps of the topic; thirdly, because, in presenting you with options, it will help you to sort out your ideas
第34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第34 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一、翻译批评的方法翻译批评应采用"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剖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许均,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 年第1 期),换言之,批评者既要见树又要见林,切不可将二者分割开来。
这里所说的林(宏观视野)既可以理解是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容,也可理解为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的拌语言要素、超语言要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容。
由于翻译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翻译批评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按社会的规范去进行翻译批评。
这里所说的树(微观剖析)是指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
下面仅列举马红军的一段翻译批评实例:It was a typical summer evening in June, the atmosphere being in such delicateequilibrium and so transmissive that inanimate objects seemed endowed with two orthree senses, if not five. There wa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ear and the far, and anauditor felt close to everything within the horizon. The soundlessness impressed heras a positive entity rather than as the mere negation of noise. It was broken by thestrumming of string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apter 19)毫无疑问,对英美读者而言,原文语言优美自然,对景物的描述细腻生动。
文学翻译批评学
文学翻译批评学一、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文学翻译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还需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领略原作的风采和魅力,同时也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学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中国的《诗经》和《楚辞》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传播,而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也有许多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
在现代,文学翻译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许多大学都设有文学翻译专业。
文学翻译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同时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因此,文学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同时也需要对目标语言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二、批评学批评学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
批评学的目的是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是促进文学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批评学主要包括文学批评、艺术批评、文化批评等方面。
文学批评是批评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学批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中国的《文心雕龙》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都是文学批评的经典著作。
在现代,文学批评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许多大学都设有文学批评专业。
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批评理论都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是促进文学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翻译批评学翻译批评学是指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
翻译批评学主要关注翻译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传递效果。
翻译批评学的目的是深入挖掘翻译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是促进翻译工作的发展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
翻译批评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借鉴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结合了翻译的特殊性质和要求。
翻译批评学的主要任务是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翻译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是促进翻译工作的发展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
06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中国成熟作品的现有外译进行翻译批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对等的重要工具。
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来看,《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语言、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交互,翻译时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受众的理解背景,以确保在使用目标语言传达原文的社会文化信息时更得当,关注和处理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词汇和概念的方式可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关 键 词] 文化翻译理论;小说翻译;翻译批评;社会文化负载词;《第七天》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以《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潘若兰 何均洪一、引言文化因素极为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通过向全球推介卓越文艺作品、弘扬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呼吁下,众多优秀文学作品迎来了多语言翻译的高潮,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在其中,余华小说的译本虽不是最广泛的,却是最成功的范例。
二、文化翻译理论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精准地传递原始文化的内涵,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文化翻译专注于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转换与接受,以文化为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特定文化“含义”的阐释,文化翻译将源语文化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文化翻译理论的创新性在于突破了传统翻译学对语言和功能对等的限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拓展了人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挑战了既有的概念框架,还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丰富而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方向。
随着中西方学者对文化翻译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
英国翻译家巴斯奈特对文化翻译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强调语言只有在文化背景中才能存在,文化也只存在于拥有自然结构的语言之中,从而凸显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1)政治理论(3学分)(2)中国语言文化(3学分)2、专业必修课(1)翻译概论(2学分)(2)基础口译(2学分)(3)基础笔译(2学分)3、方向必修课(1)口译方向:交替传译(6学分)同声传译(6学分)(2)笔译方向:文学翻译(4学分)非文学翻译(4学分)(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1、第二外国语(2学分)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3、翻译批评与赏析(2学分)4、跨文化交际(2学分)5、中外语言比较(2学分)6、文体概论(2学分)7、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8、模拟会议传译(2学分)9、专题口译(2学分)10、视译(2学分)11、商务口译(2学分)12、法庭口译(2学分)13、外交口译(2学分)14、经贸翻译(2学分)15、法律翻译(2学分)16、科技翻译(2学分)17、传媒翻译(2学分)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20、笔译工作坊(2学分)21、口译工作坊(2学分)(三)实习(4~6学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可采用在(顶)岗工作或实习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一所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华中科技大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目录以及导师情况。
一、专业目录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目录非常丰富,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具体的专业包括但不限于:1. 工学类: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
2. 理学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
3. 管理学类: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等。
4. 经济学类: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
5. 文学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等。
6. 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等。
7. 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
8. 艺术学类:包括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
9. 医学类: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以上仅为例举部分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非常全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专业进行深造。
二、导师情况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雄厚,拥有一批优秀的导师团队。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教学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招生网站上详细介绍了各个专业的导师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合适的导师。
导师信息包括导师的姓名、职称、学术研究领域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得到更深入的学术指导,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生。
导师队伍的优势和经验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作为一所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翻译之争——译者当何去何从?———有感蒋坚霞与辜正坤两位教授的批评与反批评
这次辜教授没有 出面 , 其学 生张政发 文再反驳 : 《 简论 辜正坤先生 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兼 与< 对 “ 英汉 诗 歌 翻译批评与学术道德规范 ” 一文 的回应 > 作者商榷》 。内 容 主要还是维护 和强化辜先生 的主张 , 对蒋先生 的批判 进
行反驳 。
评, 如认为辜先生 A n d s h a l l n o t t h u s t i m e ’ s e d d y i n g l f i g h t
广泛的关注 。 二、 争论 个人 资料
个 译本 逐一批评 。并 把 自己的译本与辜译进行 比较评判 。
客观来 看 , 有些批评有理有 据 , 令人信服 。如 : 对 于原诗 的
第一句 I h a v e b e e n h e r e b e  ̄ r e辜译 成 “ 似曾浪迹此邦 ” ,
2 0 1 3年 6月
黑 河 学 刊
He i h e J o u r n M
J u n . 2 0 1 3
S e ia f l No . 1 9 1 N 9 . 6
总第 1 9 1 期 第 6期
翻译之争——译者当何去何从 ?
— —
有 感蒋 坚霞与辜正坤 两位教授 的批评与反 批评
惑众 , 其实他对莎翁戏剧 和十四行 诗的理解相 当肤浅 。他
的英汉诗 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理论十分 荒谬 , 他 的诗 歌美 学知识欠 缺 , 英汉水 平低下 , 文学鉴赏 能力 有限 , 翻译水 平
法传达 出原诗 的真 实意蕴和 体现原诗优 美凝 练的语言 风 格。” 自此展开了一场 持续 了三 四年 的翻译批评 口水 战。
【 中图分 类号】 H 0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3 0 3 6 ( 2 0 1 3 ) 0 6 — 0 0 3 5 — 0 2
《满城尽带黄金甲》英文字幕中文化词语翻译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满城尽带黄金甲》英文字幕中文化词语翻译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2008052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国迅速发展的电影产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需要。
汉英字幕的翻译已经成为了让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翻译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电影字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空间的限制,多媒体翻译,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方面。
本论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对字幕进行研究。
文化是和语言紧密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字幕翻译者来说,如何处理字幕中的文化词语已经变得尤为关键。
在前人的研究结果上,笔者在论文中将从文化的不同点,语言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来研究文化词语的翻译。
通过对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字幕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研究,笔者希望能发现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文化词语。
在论文中,笔者对文化词语的中英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从本质上来讲,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者决不能忽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由于笔者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有限,收集到的关于字幕翻译与文化词语方面的研究资料也不够全面,因而文章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还存在做得不够细致的地方。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化词语字幕翻译翻译策略语言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hina’s booming film industry creates the need to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of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outside world to know China. As a new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y of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ast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its relevance to multimedia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standardization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strategies adopted in subtitle translation.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nguage an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How to translate culture-specific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has been a crucial issue concerned by subtitler.On the basis of its precedents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tries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specific wor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find out some applicable approaches to handle these kinds of words by exploring the translations strategies of the culture-specific words in the subtitle of the film “the Curse of Golden Flower”,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ntrast the culture-specific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ith the contrastive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tries to probe into its appliance in translation. And since in essence,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devi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or can by no means neglect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embodied in messages.Key words: culture-specific words subtit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anguage feature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川外:《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概论1(翻硕班 课件)
This course intends to be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in judging and criticizing a translated work. The course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objectives, basic techniques and general idea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 broad spectrum of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criticizing a work.
1.1.2 课程进度计划(Teaching Schedule) 第1-10周 英译汉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周 概论 第2-3周 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4周 美国小说《飘》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5周 英国小说《简爱》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6周 因周日清明节,周一补假 第7周散文《作者自叙》译文批评与鉴赏 或 散文《谈读书》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8周 诗歌《生命的礼赞》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8周要求同学们完成第一个project, 任选一篇英文不同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9-10周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project(每人3.5分钟) 第11-18周 汉译英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1周 小说《红楼梦》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2周 小说《骆驼祥子》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3周 散文《桃花源记》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4周 诗歌《清明》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5周 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课堂综合练习 第16周 因周六端午节,周一补假 第11-16周要求同学们完成二个project, 任选一篇中文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17-18周 Presentation of the second project(每人3.5分钟)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 授文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熟悉各自领域的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语言文学研究、外语口笔译、商务交流和高校教学等工作;4.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及阅读本专业文献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英国文学;2.美国文学;3.翻译研究;4.跨文化交际研究。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5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达不到10次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2.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所确定的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题目、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进展安排、提纲构想。
研究生至迟在10月31日前开题完毕。
3.学位论文硕士论文的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要求立论正确,资料丰富翔实,观点新颖而有突破,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
论文必须体现硕士生一年以上的工作量,论文写作语言为英语,正文篇幅应为20000词以上。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4 授文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德语文学、翻译学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高校教学、外语口笔译、文化交流、商务交流等工作;5.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6.具有一定的应用第二外国语进行口、笔头表达及阅读本专业文献的能力。
翻译鉴赏与批评
针对在职翻译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 以提高其翻译技能和语言水平。
自我学习与实践
鼓励翻译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提 高自己的水平。
提高翻译水平的建议
注重语言基础
提高词汇量、语法和语感,是提升翻 译水平的基础。
了解文化背景
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
在某些领域,如法律、医学等,专业术语的翻译尤为 重要,如果缺乏专业术语,可能会造成误导。
翻译的改进建议
提高语言能力
译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母语 和目标语言。
使用权威资料
在翻译专业术语时,译者应参考权威的资料 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了解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 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ABCD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翻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涉及的 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持续学习与更新
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语言和翻译 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次校对
译文完成后,译者应多次校对,确保没有语 言错误和文化失真。
03 翻译技巧与策略
直译与意译
直译
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尽量 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直译 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但有时可能显得生硬或不够流畅。
意译
意译是注重原文意思的传达,不拘泥 于原文的词句和表达形式。意译能够 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但可能会损失 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 翻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 相互理解和交流,感受不同文化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下面我将就TEM8中一篇文章的三个中文翻译版本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同时提供自己整合后的新版本。
原文:1.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ne of which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2. The one that goes least deep is the necessity for subservience in some large organizations.3. If you are an energetic man with strong views as to the right way of doing the job with which you are concerned, you find yourself invariably under the orders of some big man at the top who is elderly, weary and cynical.4. Whenever you have a bright idea, the boss puts a stopper on it.5. The more energetic you are and te more vision you have, the more you will suffer from the impossibility of doing any of the things that you feel ought to be done.6. When you go home and moan to your wife, she tells you that you are a silly fellow and that if you become proper sort of yes-man, your income would soon be doubled.7. If you try to divorce or remarry, it is very unlikely that therewill be any change in this respect.8. And so you are condemned to gastric ulcers and premature old age.译文一:我想弄清楚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不像人们料想的那样快乐,觉得似乎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深刻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外国语学院(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鉴赏课程代码:411.507
课程类型:□博士专修课程□硕士专修课程√
考核方式:全英文考试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2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翻译理论;文学理论;语言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王树槐教授翻译学43 翻译学
许明武教授翻译47 翻译
黄勤教授翻译46 翻译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课程负责人是翻译学的博士、教授。
他的研究专长在于翻译学。
他有着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学的基础,并大量阅读过典籍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程负责人曾发表论文30余篇,善于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研究生的课堂也往往是科研的试验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能收到严格的学术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批评与鉴赏,一方面使学生将描述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深入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翻译能力。
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训练学生的学术思维:摆脱经验式、感悟式的研究,而进入以理论支持的演绎式研究,或从实践构建理论的归纳式研究。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翻译批评导论与对比语言学模式批评
§1.1 翻译批评导论
§1.2 对比语言学基本问题
§1.3 作品批评:《古屋杂忆》、《背影》、《红楼梦》(节选)第二章文体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2.1 文体概论
§2.2 变异、思想方式
§2.3 文体分析模式、叙事方式
§2.4 假性对等
第三章文体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3.1 《药》的三译本比较
§3.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3.3 《热爱生活》三译本比较
第四章文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4.1 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
§4.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现象学文学理论
§4.3 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
第五章文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5.1 《初雪》、《天演论》(部分)译文批评
§5.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5.3 《孔乙己》三译本比较
第六章文化学模式翻译批评
§6.1 宏观文化批评模式
§6.2 微观文化批评模式
§6.3 《聊斋志异》两译本比较
§6.4 《浮生六记》两译本比较
第七章美学模式翻译批评
§7.1 美学翻译的三个层次
§7.2 《荒凉山庄》两译本比较
§7.3 《风筝》两译本比较
§7.4 《赠张云容舞》等诗歌多译本比较
第八章评价理论模式翻译批评
§8.1 评价理论导入
§6.2 《祝福》两译本比较
§6.3 《声声慢》等诗词多译本比较
全英文教材:
[1]Leech, G. & Short M.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200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Zhu 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Martin, J. R. & P. R. 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主要参考书:
[1] 1. Baker, M. 2001.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 2. Bassnett, S. 2004. 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Bassnett, S. & Lefevere, A. 2001. (eds.). Constructing Cultur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alliday, M.A.K 2000.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
Lond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5]Hatim, B. & Mason, I.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6]Katan, D. 2004. 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本课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水平的标志:
1、师资方面:
主讲人是翻译学研究方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过3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20余篇,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1项。
他本人和世界上很多知名翻译学者保持学术联系。
他讲授本课程已逾5年,深受学生欢迎。
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让学生谙熟文体学、文化学、美学、文学批评、评价理论等作为基础,再分析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聊斋志异》、《浮生六记》、鲁迅作品等等。
3、教学方式方面:
每周学生完成课下阅读任务,课上学生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教师对于理论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中间的一些问题需要重点讲述。
对于学生讨论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积极的鼓励。
4、教材方面:
国内和国外出版的教材综合使用,以国外教材为主。
5、其它:
考核方式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