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5.外国语学院(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鉴赏课程代码:411.507

课程类型:□博士专修课程□硕士专修课程√

考核方式:全英文考试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2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翻译理论;文学理论;语言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王树槐教授翻译学43 翻译学

许明武教授翻译47 翻译

黄勤教授翻译46 翻译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课程负责人是翻译学的博士、教授。他的研究专长在于翻译学。他有着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学的基础,并大量阅读过典籍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程负责人曾发表论文30余篇,善于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研究生的课堂也往往是科研的试验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能收到严格的学术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批评与鉴赏,一方面使学生将描述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深入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训练学生的学术思维:摆脱经验式、感悟式的研究,而进入以理论支持的演绎式研究,或从实践构建理论的归纳式研究。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翻译批评导论与对比语言学模式批评

§1.1 翻译批评导论

§1.2 对比语言学基本问题

§1.3 作品批评:《古屋杂忆》、《背影》、《红楼梦》(节选)第二章文体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2.1 文体概论

§2.2 变异、思想方式

§2.3 文体分析模式、叙事方式

§2.4 假性对等

第三章文体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3.1 《药》的三译本比较

§3.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3.3 《热爱生活》三译本比较

第四章文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4.1 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

§4.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现象学文学理论

§4.3 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

第五章文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5.1 《初雪》、《天演论》(部分)译文批评

§5.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5.3 《孔乙己》三译本比较

第六章文化学模式翻译批评

§6.1 宏观文化批评模式

§6.2 微观文化批评模式

§6.3 《聊斋志异》两译本比较

§6.4 《浮生六记》两译本比较

第七章美学模式翻译批评

§7.1 美学翻译的三个层次

§7.2 《荒凉山庄》两译本比较

§7.3 《风筝》两译本比较

§7.4 《赠张云容舞》等诗歌多译本比较

第八章评价理论模式翻译批评

§8.1 评价理论导入

§6.2 《祝福》两译本比较

§6.3 《声声慢》等诗词多译本比较

全英文教材:

[1]Leech, G. & Short M.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200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Zhu 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Martin, J. R. & P. R. 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主要参考书:

[1] 1. Baker, M. 2001.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 2. Bassnett, S. 2004. 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Bassnett, S. & Lefevere, A. 2001. (eds.). Constructing Cultur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alliday, M.A.K 2000.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

Lond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Edward Arnold [5]Hatim, B. & Mason, I.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6]Katan, D. 2004. 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本课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水平的标志:

1、师资方面:

主讲人是翻译学研究方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过3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20余篇,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1项。他本人和世界上很多知名翻译学者保持学术联系。他讲授本课程已逾5年,深受学生欢迎。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让学生谙熟文体学、文化学、美学、文学批评、评价理论等作为基础,再分析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聊斋志异》、《浮生六记》、鲁迅作品等等。

3、教学方式方面:

每周学生完成课下阅读任务,课上学生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教师对于理论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中间的一些问题需要重点讲述。对于学生讨论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积极的鼓励。

4、教材方面:

国内和国外出版的教材综合使用,以国外教材为主。

5、其它:

考核方式是论文。

2020华科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分享

2020华科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结束后,有很多心得体会想分享出来,但是一直拖到了现在,最近一个学弟问过考研的事后就又想了很多,想想还是写下来比较好,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借鉴一下,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 英语推荐用书: 1、单词是基础,如果不认识单词,做阅读题什么的都很困难。所以单词最好从一而终,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抽出时间背一背。我记单词的方法有几个:第一个是刷APP,可以用你碎片时间刷,比如坐车吃饭时等等;第二个方法是通过做真题积累单词,真题单词都会反反复复出的,所以一定要记住;第三个是看单词书和看视频。 2、真题非常重要,含金量是最高的,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真题都没有做熟悉,还是不要考虑模拟卷了。我把最近十年英语的真题前前后后分析了 3、4遍左右,有自己的真题笔记,笔记包括真题单词、长难句和文章结构。不用太在乎正确率,能把做题的感觉慢慢练出来就可以,所以不用为了自己的正确率低烦恼,重要的是分析做错原因和方法。考英语二的先做英语一,因为英语二真题有限,而且英语一更难,做完英语一你会发现英语二简单很多。留3套真题11和12月份做,按考试时间用来练手,熟悉做题程序。 3、英语作文。除了背作文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练习,可以一周练一篇作文,最好有人帮你看一下,我当时报名了爱考宝典的专业课辅导班,虽然老师是负责给我辅导专业课的,但是他也帮我看了一下,给我提供了一些意见。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自己对照范文判断自己的作文的不足。 专业课: 参考书目: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 我还买了社会工作中级的综合能力与实务两本教材复习要全面,考试考查的不仅是重点知识,而且还会考到书本上琐碎的、易被忽视的小知识点儿,所以不要自己划定重点,刻意避重就轻的复习,建议像我一样去报个班,老师会带着你复习,然后帮助梳理框架,勾画一些重点,这样比自己看更好一点,也比自己划的重点更准确一些。真题很重要。最好找到历年的真题,参考价值最大,一定要好好利用。剩下的就是背了,基础题都是靠背出来的,没背书再多技巧也没用。同时,对知识点做归纳也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要自己总结一下开放题的答案,一般师兄师姐只是给你思路,所以去年我自己总结了大题答案和回答思路,很有用。关注时事。社工出题一般都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所以平时就要多关注社工领域的时事,最快方法是多看公众号。当然这一部分也要总结,后期爱考宝典送了我一本资料专门讲最近热点的,然后里面有结合社工知识点,比如扶贫、精准脱贫、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等等。很多高校的题目其中都有所涉及。十二月份的时候可以拿之前的专业课真题来模拟,因为只有模拟了你才知道自己最佳分配时间以及自己能否写完,通常试题量都是很大的,所以要提前模拟。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

研途宝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835371802.html,/zykzl?fromcode=9820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 在考验的路上努力拼搏,趁自己年轻的时候拼一把!研途宝小编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 1.华科实力 关于华科社会学系,总体来说,实力很强悍,五个博导,六个教授,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都不错。华科还是34所,自主划线,虽然是工科院校,但报考华科,说实话,不算太亏。个人觉得比之武大,华师,稍强一点。 2.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说实话,现在没有指定参考书,不过现在用的多的是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孙秋云的文化人类学;佟新的人口社会学风笑天的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是这几本,至于李培林的那本,以及刘铮的人口理论教程,说实话,用处不。 3.招生人数 社会学里面有参加学术夏令营,只要被导师看中又过线的,一般都能上,这是一个秘密,好多人不知道。华科不存在公费名额,因为公费的也就是全额奖学金全部给推免的了,自己考上的一般都是半额奖学金,这一点很意外。此外,以后学术性研究生会越来越少,社工会越来越多。 4.考研真题 关于理论,华科就考一本教程,应该来说在所有院校中,本人觉得难度最低。所以这一点不用害怕,但是出题比较活。在几本书中,出题最多的也是这一本,华科的题量很大,没有名词解释,十个简答100分,四个论述但是选作三道50分,所以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 虽然华科真题理论性不强,但是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还要注意,特别是在复试的时候,笔试是三道大题,两道分析题,一道方法,希望大家好好看看理论,如果没有考上,要调剂其他院校,大多数院校都是要考理论的,特别是考后现代的,所以,现在一定要打好基础,广泛涉猎,以备将来。一方面看参考书,一方面扩大知识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5.复习时间 前边说过,华科的理论性不强,所以备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我是在六月份选的华科,但是由于要准备期末考试,没有好好看书,暑假更别提了,正式开始看书是在九月份。那会好多人已经做完了笔记,开始背书了。我先做笔记,我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一遍笔记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因为光是看,很容易困乏,看后边的忘前边的,所以花了一个半月到十月二十三的时间做完了全部笔记。说是做笔记,其实就是抄书,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原文,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习题: 牛仔裤的意义 Directions: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arts underlined. (补充-知识背景:莱克星顿(Lexington,又被翻译为列克星顿),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小镇,因美国独立战争在此打响而著名。据2000年统计,人口30355人,面积42.8平方公里。莱克星顿建立于1642年。) 牛仔裤的历史表明,美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比表面上复杂得多。 1.在职业生涯接近尾声的一次采访中,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坦诚了一个遗 憾:他没有发明蓝色牛仔裤。“它们有表达力、性感、简洁,”这位长着一张猫头鹰脸的法国人叹息道。“都是我希望在我的服装中所具备的。”美国的牛仔裤爱好者可能会加上其他一些属性。上溯至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大受欢迎的西部片帮助牛仔裤工装成为好莱坞明星服饰的年代,牛仔裤就被理解成了代表着大于美国精神的东西:不服输的个人主义,无拘无束和一种部分阶层的对于勤奋工作的尊敬。 2.“深藏在每一位美国人的内心深处……的是一种对于边疆的渴望。”1925年, 《时尚》杂志在指导读者如何穿出真正的“西部品味”(它当时的建议是牛仔裤外加斯泰森毡帽和一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时兴奋地谈论道。在1873年发明了当代蓝色牛仔裤的旧金山企业李维·施特劳斯公司,曾在设计出手提马鞍和亲吻女牛仔的牛仔裤牛仔的海报后,见证了销量的大涨。 3.回到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消费者从全国性的杂志和电视广告大战中了 知道了牛仔裤的英雄历史。他们被告知,这种结实的蓝色粗布,在装备驯服西部的先驱之前,是作为“尼姆斜纹布”在与之同名的法国城镇开始其声明的,并曾被哥伦布用作船帆。在一个如此经常地被文化战争所撕裂的国家中,牛仔裤打通了意识形态、阶层、性别和种族的界限。从吉米·卡特开始的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会在钓鱼、修剪灌木或是参加体育活动时穿上牛仔裤,以显示他们的普通人身份——尽管奥巴马曾因为穿着他后来承认“有点邋遢”的肥大牛仔裤而遭到嘲讽。 4.自美国大兵和水手将其带到旧世界和亚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蓝色牛仔 裤已将美国的自由思想传遍了全世界,经常使得各国政府为了跟上潮流而手忙脚乱。纽约时尚技术学院(FIT)博物馆馆长爱玛·麦克伦登(Emma McClendon)在《牛仔裤:时尚的先驱者》(Denim: Fashion's Frontier)这本制作精美的新书中指出,当柏林墙在1989年倒塌时,记者们吃惊地发现,东柏林的年轻人穿得与西方同龄人一模一样的——都是身着水洗牛仔裤。麦克伦登的书是与FIT在第七大道举办的一次小型但杰出的牛仔裤展览一同

翻译批评与赏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 学期论文 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专业: 2014 级英语笔译 姓名:王红伟 学号: Y140254

前言 学习感悟 本学期有幸选了陈老师开设的选修课—翻译批评与赏析,陈老师授课方式新颖独到,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为主线,以学生讲解老师总结答疑为主要方法,并穿插有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在未上陈老师的课之前,自己的翻译批评往往多是感性的翻译评论,没有系统的批评理念与批评模式,面对一个译本,只会从表层进行主观评判,既缺乏系统性又不具有客观性,难以服众。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翻译批评绝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带有学术偏见而起意气之争,相互攻讦,翻译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必须公正、客观、全面,有理有据。 作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更应该对翻译批评认真加以学习,用全面的眼光看待翻译,树立科学的翻译批评观,并将其用于指导、审视自己的翻译活动。

翻译批评的文本功能视角 —兼评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摘要:凯瑟琳娜·赖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赖斯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划分模式将文本划归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并建议根据文本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着手,结合不同文本译例,并对之加以述评。 关键词:赖斯;翻译批评;文本类型;文本功能;《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1. 引言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1971年赖斯出版了其扛鼎之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是德国从语言功能角度切入翻译研究的开端作品”,(陈吉荣,2007:3)赖斯在该书中以文本类型理论为基本框架,试图建构一个客观、可行、全面的翻译批评模式。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基本沿用了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影响,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赖斯把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亦称感染型)。(张美芳,2009:53) 2. 文本类型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其翻译批评模式的核心架构,支撑起了其整个翻译批评理论的基本框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观点较多地受到了德国心理学家布勒关于语言功能分类的影响,布勒将语言功能划分

学术性社会工作和专业性社会工作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9]44号)精神,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校15所。 试点单位名单分省列表如下: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全) 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未经证实)、上海大学(未经证实)、华东师范大学(未经证实) 吉林省: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全) 安徽省:安徽大学;(全) 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全) 江西省:江西财经大学;(全) 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全) 河南省:郑州大学;(全)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全)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师范大学;(全) 重庆市:西南大学; 天津市:南开大学(未经证实); 陕西省:西北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未经证实); 贵州省:贵州大学(未经证实); 云南省:云南大学(未经证实); ……(动态更新,敬请期待) 报名咨询请登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835371802.html,/formguide/index.php?formid=1 详情请参阅本站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835371802.html,/special/focus_msw.html 链接:社会工作硕士简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为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满足和谐社会建设对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借鉴国际上专业学位设置的通行做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英文缩写为MSW。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在国际上,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工作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它同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具有同等的学科地位,并已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不但招收大量的社会工作本科生,而且都设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来培养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各国还通过设置社会工作博士(DSW)和社会福利博士(PHD)学位来培养应用取向、应用与学术相结合的研究人才,从而形成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组成的学科教育体系。在这三个层次中,本科是基础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两个取向:一是偏重实务取向的社会工作硕士(MSW),另一个是偏重学术取向的哲学(社会工作方向)硕士(M.Phil);而博士研究生基本上是研究和学术型的。在发达国家,许多重要的大学(如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英国的牛津大学等)都把培养社会工作硕士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硕士VS专业硕士:相似大不同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 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建筑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后续课程:无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得专业方向课,目得在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得理解、翻译与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得各种技巧,打下扎实得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得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得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得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得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她们对文学翻译得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得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得选修课,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得一门重要得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得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

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得: 本课程得目得就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得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得翻译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得学习将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得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得互译,并达到较高得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得英语与汉语水平以及其她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得理论并且进行一定得训练与实践。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得统一。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得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得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得文体特征与翻译问题等。引导式教学法:引导

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

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批评还是翻译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增强学习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扩大其知识范围,加深对所译作品或材料的了解,学习新知识,提高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水平。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翻译批评。因此,做好翻译批评与做好翻译应是同等重要的,是相辅相成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2) 二、翻译批评的原则

社会工作专业

2009-10-27 2009-2011学科建设任务之“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建设项目: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申请学科专业:社会工作;所属一级学科:社会学;所属学科门类:法学建设目标 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热爱社会工作、具有协作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 2.在产学研结合、多学科结合、本土化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以企业社会工作为特色,社区社会工作等为重点,两个方面的社会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4.将本学科建设为广东省具有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成为广东省企业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主要建设任务 1.加强研究平台和学术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 2.培育2~3名杰出青年人才,引进2-3名优秀高级人才; 3.争取科研经费150万元以上; 4.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项以上,争取实现国家级项目的零突破; 5.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 6.争取省部级奖励3项以上; 7.争取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8.建成省内一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 9.建设成省级以上特色专业。 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化加速,社会问题多而复杂,和谐社会遇到挑战,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共识,全国尤其广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发展的形势和前景很好,这给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带来天机。据社会工作学科实践性、本土性和综合性特点,走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置根本土本校的道路是我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最佳选择。 研究方向之一: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优势、已取得代表性科研成果、在研代表性项目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在企业内部的社工服务和在企业外部的社区里对工人提供服务。研究内容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模式探讨、企业社会工作

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排名及大学名单.doc

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排名及大学名单 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排名及大学名单 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排名及大学名单 又是一年高考时,哪些大学有社会工作专业一定是广大考生相当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快车教育为大家整理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名单,总共292所学校,排名不分先后,供大家填报志愿参考。 序号院校名称1北京大学2北京工业大学3北京科技大学4北京农学院5首都师范大学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中国政法大学8天津理工大学9河北大学10河北联合大学11唐山师范学院12石家庄学院13山西大学14山西医科大学15内蒙古科技大学16内蒙古农业大学17内蒙古民族大学18沈阳化工大学19沈阳师范大学20吉林大学21东北电力大学22吉林建筑大学23长春师范大学24黑龙江科技大学2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6东北林业大学27齐齐哈尔大学28哈尔滨商业大学29华东理工大学30上海应用技术学院31华东师范大学32华东政法大学33南京大学34南京理工大学35南京工业大学36南京邮电大学37南京林业大学38南京师范大学39淮阴师范学院40苏州科技学院41浙江师范大学42温州大学43安徽大学44安徽农业大学45安庆师范学院46安徽财经大学47铜陵学院48集美大学49福建师范大学50南昌大学51江西师范大学52井冈山大学53山东大学54济南大学55山东建筑大学56青岛农业大学57山东师范大学58鲁

东大学59泰山学院60山东财经大学61郑州轻工业学院62中原工学院63河南大学64信阳师范学院65洛阳师范学院66河南财经政法大学67武汉大学68武汉科技大学69武汉理工大学70华中师范大学71黄冈师范学院72湖北文理学院73中南民族大学74湖南农业大学75怀化学院76中山大学77广东医学院78华南师范大学79韩山师范学院80深圳大学81广西大学82桂林理工大学83广西师范大学84广西民族大学85西南石油大学86西南科技大学87四川轻化工大学88西南大学89西华师范大学90宜宾学院91四川外国语大学92西南民族大学93贵州师范大学94铜仁学院95凯里学院96贵州财经大学97云南大学98曲靖师范学院99云南财经大学100西藏大学101西北大学102延安大学103西北政法大学104西北师范大学105兰州商学院106青海师范大学107新疆大学108广东白云学院109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10青岛大学111新乡学院112广州大学113扬州大学114齐齐哈尔医学院115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16五邑大学117云南警官学院118安康学院119北京城市学院120浙江财经大学121湖南女子学院12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12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24沈阳工程学院125西安邮电大学126仰恩大学127黑龙江工程学院128黄河科技学院129浙江树人学院13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1上海商学院132山东女子学院13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34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13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136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37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138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139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140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14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142福建江夏学院143三亚学院144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145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146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47中国人民大学148北京理工大学149北京建筑大学150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_郑海凌

·翻译理论与技巧·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 郑海凌 文学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描述它的本质特征,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当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那么,文学翻译果真是艺术吗?如果它是艺术,为什么它没有像其它艺术形式那样得到普遍的、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艺术,为什么人们给它冠以艺术的美名?如此追问下去,我们便会发现,求证这一命题并不那么简单。在翻译领域里,由于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认识模糊,人们有时陷入重艺术轻语言,或者重语言轻艺术的倾向,造成翻译实践的随意性和翻译批评的极端化。本文拟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问题做初步探讨,同时求教于翻译界同行和前辈。 (一) 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译论里。古罗马修辞学家西塞罗关于“演说家式的翻译”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并没有单独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尽管大诗人谢灵运、李白都曾涉足翻译活动,刘禹锡也曾有诗句:“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从汉末佛经译者的文、质之争,到严复的“信达雅”理论,都涉及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却没有旗帜鲜明地标举它的名目。也许先辈们要寻找一种能涵盖一切的翻译原则,忽略了翻译的对象。在中外翻译史里,混淆翻译文体的现象很常见,讨论翻译时往往不加分类,不区别待遇,把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熔于一炉,甚至拿文学翻译的理论来对待一切文体。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指导文学翻译实践最为贴切。严复却用来指导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还在“尔雅”上大做文章,岂不画蛇添足!这种误会在当代也不鲜见。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强调翻译才能是天赋。他并没有把翻译分门别类。科技翻译机器人即将出世,哪里需要什么“天赋”。德国翻译理论家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在其《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一书中指出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却仍然把它和其它文体的翻译放在一起研究,试图建立包容一切文体的翻译学。俄国的翻译家们似乎明智一些,很早就分成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森严壁垒地相互对峙,但他们往往各自强调一个极端,甚至把语言和文学隔离起来。当然,这些现象与当时当地的译学风气或文化传统分不开,不能妄加批评。各国翻译家的理论无疑得到他们本国人的认同,在本国文坛上独领风骚,我们列举这些无非是指出人们以往在研究方法上的疏漏或者个性。 西方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虽早,其界说却显出自发的天真。从西塞罗、贺拉斯到当代的列维、加切奇拉泽,都强调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学创作,注重它的创造性,随意性,忽视它的局限性。我国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较晚,但其内涵透视出自觉的严谨,有师法:“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引自茅盾于1954年8月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翻译界对文学翻译的界定,注重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把读者的反映作为衡量翻译效果的依据,其审 4

文学翻译批评与欣赏

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姓名:温嘉茵 班级:英语09-02 学号:540908010220

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Abstrac t】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including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Li Qingzhao?s Ci---- 《声声慢》, Liu Zongyuan?s poem----《江雪》and Zhang Ji?s poem----《枫桥夜泊》. The translators who translate these works all are famous scholars, including Chinese translators, Xu Yuanchong, Wang Rongpei and Yang Xianyi couple and so on, and famous foreign Sinologists, James Legge, Waley, Ezra Pound and so on. These translators open a door for us 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and let foreigners read more good Chinese literary works. Key words: appreciation, translations,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let those people who like translating appreciate more good works of translation. The focus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works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se works are not modern works, they are eternal cultural heritage that our ancestors leave to us. Ⅰ.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s of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Scholarship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view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etry has a big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o get “the meaning of poet” is almost the mainstream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so the theme of the translation presents diversification. James Legge supported some principles in his first version of translation----“不以言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which was the first time to put forward the view to getting “the meaning of poet”. Alien, C. F. R. improved this principle, using trans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understand the poetry. Other scholars put forward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following is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椒聊》. 《椒聊》 The original work as follows: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The following is some translations of the poem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方案详解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2016年10月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刘芬老师编)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代码:0131zy 01 课程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通过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职能和特征,分析西方社会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工作历史演进,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工作尤其是改革后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需求,能解决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获得迅速而健康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和促进社会进步。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学习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作大致介绍,推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杂志及学习参考网址。 2.主要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课程简介 (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3)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 (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 (6)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课程推荐学习网址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 (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涵义,明确社会工作的分类,厘清并掌握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认识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把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熟稔社会工作的特性和功能,理解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现实意义。 2.主要教学内容 (1)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其分类 (2)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 (3)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 (4)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5)社会工作的功能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 (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工作概论》,李增禄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3)《社会工作概要》,廖荣利著,台湾三民书局。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生成土壤,把握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发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和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有系统的认识,掌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转型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主要教学内容 (1)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2)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3)社会工作在中国

《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译文英汉对比评析

《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译文英汉对比评析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本文讨论的是威廉伯克纳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一个译文,关于威廉伯克纳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正值威廉伯克纳一生事业的巅峰,做出了这一篇法人深省的演讲词,对其演讲词的翻译国内已经有了好几个不同的版本。通过与原文的对比,做出简要评析。 一·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 -- a 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1.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 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2. 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with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3. 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1. 其中在‘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这点文章翻译为人类精神原材料,而我则有不同观点。material与spirit在哲学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然而在本文中却被福克纳说为‘the materials of the human spirit’显然根据这里的material与spirit的相关性material应该翻译为物质,而原译文翻译为原材料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这里产生了一点分歧。翻译为物质是运用直译的结果,而原材料则等偏向于意合,因为福克纳在文章里想表达的material 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精神和意识中的抽象事物,对人类精神的进一步阐述就是人类所积累的知识,文化,认知的总和。这样的话物质,和原材料这样片面的翻译都不是很合理,笔者认为最好的翻译形式应该是人类精神的一切资源。 2. 关于to find a dedication的译法在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上,原文的翻译为‘要该奖项的款项按照最初的目的和意义并不难’。通过与其他版本对比译者们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译为“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也是为了与这目的和意义等值的金钱而献身”,有的译为“作出……献辞”,也有的译为“要把这个奖所附带的奖金,运用得与这个奖原初的宗旨与意义相称”。根据词典,dedication可以是“献辞”,进而可以表达“奉献”的含义。译为“为了金钱而献身”恐怕离原意相差太远;如果译为“献辞”,很难与前文的only mine in trust和后文的for the money part of it搭配。而在这里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福克斯后面的一句话中用了but,说明前面的部分是赞扬或肯定的意思,而主语则是money,所以整个句子的大致方向是对于奖金的正面评价,而不是其他的东西,通过字面语意,笔者认为还是译为“不难发现奖金作用的一部分相对于这个奖项设立初衷与意义是相称的”好些。 3. 关于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的理解和翻译在这个句子中,but 是一个很关键的词。原文翻译为“但我更欢迎这样做,利用这一时机…”再原译文本中我们并不能发现这里存在必然的转折关系,所以这里的but还是应该再研究一下。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but使用时,前面必然有与后面对应的事物,后面的内容则是,我想做的是赞扬(这

苏州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必看

一、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MSW)是2009年增设的一种专业学位,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校15所。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从2010年开始,列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管理。2010年新增社会工作硕士授予单位25所,目前共计有58个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单位,苏州大学是33所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如果你想跨考社会工作专业,可以通过直接百度或者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考研论坛社会工作硕士”板块了解你想知道的相关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二、苏州大学社会工作 苏州大学是33所首批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资格的试点单位之一。2010开始招收第一届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为311分(国家线310),当年第一志愿只有2人报考,是否都上线了,目前无从查证,只知道最后录取总人数为47人。另外,每年报考苏大社会学的考生较多,但实际上录取的很少,这样一来,那些没被社会学录取同时达到社会工作复试线的,都调剂到社会工作了。 2011年是苏州大学第二年招收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较2010年大幅增加,报考总人数为66人,2011年苏大跟国家线走,复试线为325分,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28人,而实际招收44人,其中包括2人推免,其余名额通过校内调剂(从社会学)和南大、南师调入补充。 2012年,也就是今年,实际报考人数据说有140+,目前无法得知详细数目。或许由于分区改革等因素,国家线较去年大幅降低,为315分,这使得苏大今年上线的人数至少55+。但苏大今年未完全按照国家线走,而是根据招生计划以及复试和录取比例等相关因素适当提高了分数线,进入复试的总人数为42人,最低分数要求应该为327分。最后拟录取42人,包括推免7人。 三、关于复习备考之参考书 2010年后,苏州大学原则上不指定参考书目,要求考生按照考试指导范围复习备考。通常在9月份,苏大会在研招网上公布招生简章,同时附有各专业的复习指导范围,也就是考试大纲,考生可以根据知识点,自行购买参考书复习备考。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苏大给的考试大纲是“全国MSW考试指导范围”,2010年是,2011年是,2012年还是。但不知道2013年会不会还是,感觉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大家先按照之前的考试指导范围复习就好。参考书方面,以下书目基本上涵盖大纲列出的所有知识点,大家看自己手里有没有,如果没有,现在可以买来先看看: 1.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思斌、史柏年等:《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 5.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或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上列出的参考书目并不算多,因为许多学校虽然明确指定复习参考书目,但要求涉猎的书目通常较多,少则8、9本,多则15本以上,而由于这些学校通常以公布参考书目替代考试大纲,使得复习备考的考生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于是只能地毯式全面扫荡,既花费时间,又复习得没有底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苏大不明确指定参考书也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大家只要按照大纲踏实复习,定能手到擒来,胜券在握。 四、关于复习备考之时间安排 一般来说,大家可以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着手准备,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更应如此。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