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书目整合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古代文献大全,其关于文体学的子部类书也是不可忽视的。

文体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和艺术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库全书》收录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其子部类书中所包含的文体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子部类书中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体形式。

在《四库全书》的子部类书中,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形式的作品。

其中不仅有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体形式,对于研究文体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安石的诗、苏轼的散文、施耐庵的小说等,都是各自时代的文体代表,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子部类书中的作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风格。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中所收录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文学风格,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婉约派的作品,有浪漫派的作品,也有写实主义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语言上、思想上都有着各自特点,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风格。

通过研究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变化规律,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子部类书中的作品反映了古代文学的艺术规律。

在《四库全书》的子部类书中,包括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

《红楼梦》中的抒情描写、《庐山谣》中的音乐韵律、《西厢记》中的戏剧张力等,都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彩表现,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的审美境界和艺术特点。

子部类书中的作品对于文学研究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通过研究《四库全书》的子部类书,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

也可以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吸取古代文学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究《四库全书》子部类书中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感悟古人的智慧,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1、经部子目易类、尚书类、诗经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四书类、五经总义类、乐类、小学类。

2、简述十三经及成书经过①十三经内容:《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

②成书过程:A、孔子厘定六经,而成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

B、西汉初年,由于《乐经》毁于秦火,只剩五经。

汉武帝为五经立学官,称“五经博士”。

C、东汉时,五经之外添加了《论语》和《孝经》,合称“七经”。

D、唐朝时分《礼》为“三礼”,《春秋》并列“三传”,遂成“九经”。

E、唐文宗时又增《尔雅》《孝经》《论语》为“十二经”。

F、五代末年,将《孟子》补入经目。

G、宋代刻“十三经”,十三经之名目方固定。

3、子部类目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共14类。

4、简述古代三大经学派秦火之后,老儒无书可据,只能凭借记忆口头传授。

学生们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后形成定本。

后在拆除旧宅墙壁时相继发现了一些在秦代焚书时人们收藏起来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是用先秦古文字抄写的。

后人为了区别两者,就把隶书抄写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把用先秦古文字抄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和今文经本来只是抄本的不同,字句和篇章有一些差异,但因师承不同,经说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经学派别。

一般说来,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书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注重训释经书的文字名物制度。

今文经出现较早,汉武帝时立为官学,设五经博士,由今文经学家充任,从而使今文经学得到广泛传播。

西汉末年,刘歆在中央总校群书,很重视古文经,建议为古文经立学官,遭到今文经学家的激烈反对,没有成功。

以后,古文经学仍在民间传播,,东汉时先后出现了贾逵、马融、许慎等几位古文经学大师,使古文经学的势力迅速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农家类书目谈略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农家类书目谈略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农家类书目谈略毛晔翎【摘要】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信奉"重农贵粟"与"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思想"根深蒂固.农书是记载农业思想的重要载体,展示各个时期农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撰修者的思想态度.四库馆臣对于农家类书目的选择与著录体现出他们信奉经世实学、对农业的重视,然农家类是一个很庞杂特殊的分类,《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农书分类依旧混乱.【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农家类;书目【作者】毛晔翎【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对18世纪以前的中国古代典籍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其编撰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历时9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工。

四库馆臣每校对一种书籍,便撰写该书提要,汇列成编,即《四库全书总目》。

这些提要是四库馆臣对于这些书籍的评价与认识,彰显出馆臣的思想。

在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七略》里就有了农家门类的设立,自此,无论官修目录还是私修目录,农家类一直为目录学著作的常设门类,它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类得以长存,也被《四库全书》收录在最为庞杂的子部体系。

四库馆臣对其给予了重视,收录了多部农书,这些农书主要收集在子部农家类(见表1)。

根据表1可以得知,《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农家类共收录19部共263卷农家书著录。

其中,正目10部共195卷,存目9部68卷(其中一部无卷数)。

引人思考的是,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就各朝代的目录学著作所著录而言,应有大批量的农书传世,为何在康乾盛世编纂的这部《四库全书总目》里却仅仅收录19部;就收录的19部农家著作而言,朝代分布上,仅元明清三朝,已占据15部,这自然与四库馆臣所信奉的“贵古贱今”的观点相左;就著作者而言,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民,按理更了解农业生产生活,他们的农书应更具有参考实践价值,但《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农书多以士大夫或隐士的为主,譬如高阳太守贾思勰、明周王、唐陆龟蒙等的农书,这又与古代中国“仕途经济”观点相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目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目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共261册)书目详表(带详细页码)子部第001册-001页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注)子部第001册-011页蓬窗类纪子部第001册-083页家语正义子部第001册-180页孔丛子正义子部第001册-213页忠经子部第001册-224页千秋金鉴录子部第001册-247页太极图说论子部第001册-612页太极绎义子部第001册-612页通书绎义子部第001册-670页正蒙释子部第002册-001页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周张全书)子部第002册-257页朱子注释濂关三书(濂关三书)子部第002册-584页程子节录?文集抄(二程节录)子部第002册-660页第003册-001页程子详本子部第003册-173页二程语录子部第003册-355页程书子部第003册-745页浩斋过先生语录子部第003册-779页小学集解子部第004册-001页小学总论子部第004册-001页小学纂注子部第004册-001页朱子年谱子部第004册-110页小学句读记子部第004册-276页近思录集解子部第004册-331页朱子语类纂子部第004册-426页朱子文语纂编子部第004册-788页程蒙斋性理字训(性理字训)子部第004册-799页心经附注子部第005册-001页大学衍义通略子部第005册-331页大学衍义辑要子部第005册-473页大学行义补辑要子部第006册-001页研几图子部第006册-027页鲁斋心法子部第006册-061页新刊标题明解圣贤语论(圣贤语论)子部第006册-123页圣学心法子部第006册-274页曹月川先生夜行烛(夜行烛)子部第006册-301页月川语录子部第006册-320页明良交泰录子部第006册-506页学的(朱子学的)子部第006册-609页道一编子部第006册-662页艾庵密箴(艾庵密箴、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62页河洛私见(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62页太极图说(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96页第007册-001页文公先生经世大训子部第007册-054页近言子部第007册-068页传习则言(传习录略)子部第007册-073页慎言子部第007册-133页后渠庸书子部第007册-137页杨子折衷子部第007册-201页开辟录子部第007册-295页苑洛先生语录(苑洛语录)子部第007册-374页愿学编子部第007册-452页海樵子子部第007册-475页大儒心学语录子部第008-009册-001页性理群书大全(性理群书集览)子部第009册-253页说理会编子部第009册-409页双江先生困辩录(困辩录)子部第009册-474页研几录子部第009册-518页庸言子部第009册-696页慎言集训子部第009册-718页辨惑续编子部第010册-001页重刻心斋王先生语录(心斋约言)子部第010册-046页一庵王先生遗集(一庵遗集)子部第010册-108页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诸儒语要)子部第010册-380页洨滨蔡先生语录子部第010册-473页西田语晷子部第010册-721页薛方山纪述子部第010册-737页薛子庸语子部第011册-001页二谷读书记子部第011册-012页学篰通辨子部第011册-126页胡子衡齐子部第011册-224页大儒学粹子部第011册-599页三先生类要(三儒类要)子部第011册-672页第012册-001页见罗先生书(李见罗书) 子部第012册-127页心学宗子部第012册-244页诸儒学案子部第012册-502页宪世编子部第012册-502页宪世编子部第013册-001页群书归正集子部第013册-097页呻吟语子部第013册-311页哤言子部第013册-404页汪子中诠(中诠)子部第013册-547页王门宗旨子部第013册-794页信古余论子部第014册-001页庸斋日纪子部第014册-128页南皋邹先生会语合编(邹南皋语义合编) 子部第014册-244页顾端文公遗书子部第014册-468页廉矩子部第014册-549页黾记子部第014册-676页圣学范围图说(圣学范围图)子部第014册-686页诫勖浅言(南雍诫勖浅言)子部第014册-702页文华大训箴解子部第015册-001页增订论语外篇子部第015册-169页龙沙学录子部第015册-260页四书考语(经书考语)子部第015册-260页五经孝语(经书孝语)子部第015册-260页曾子孝实(经书孝语)子部第015册-298页证人社的言子部第015册-308页存古约言子部第015册-350页真儒一脉子部第015册-424页论语逸编子部第015册-533页闲道录明沈寿民撰子部第015册-722页张抱初先生印正稿(印正稿)子部第015册-756页衡门芹子部第016册-001页经世石画(经世硕画)子部第016册-074页思聪录子部第016册-138页章子留书(留书别集)子部第016册-232页性理标题综要(性理综要)子部第017册-001页家诫要言子部第017册-006页读书别记子部第017册-093页素庵先生栖绿堂经史耨义(经史耨义) 子部第017册-251页消闲录子部第017册-407页颜子绎子部第017册-427页第018-019册-001页性理会通子部第019册-492页西畴日抄子部第019册-562页潘子求仁录辑要(求仁录)子部第019册-690页心书(卓庵心书)子部第019册-801页罍庵杂述子部第019册-870页藤阴割记子部第019册-893页圣学入门书子部第019册-908页学言子部第020册-001页此庵讲录(此庵语录)子部第020册-212页答问(岁寒居答问)子部第020册-240页潜室札记子部第020册-280页学案子部第020册-300页存性编子部第020册-324页存学编子部第020册-367页存治编子部第020册-379页存人编子部第020册-404页致知格物解子部第020册-420页论性书子部第020册-460页静怡斋约言录(约言录)子部第020册-503页朱子圣学考略子部第020册-922页广祀典议子部第021册-001页儒宗理要子部第021册-507页朱子学归子部第021册-649页溯流史学钞子部第021册-649页游梁书院讲语子部第022册-001页闲适录清熊赐履撰子部第022册-047页下学堂札记子部第022册-084页紫阳大指子部第022册-144页性理大中子部第022册-704页愤助编子部第022册-756页陆稼书先生问学录(问学录)子部第023册-001页信阳子卓录子部第023册-037页先儒齐治录(齐治录)子部第023册-037页先儒正修录(正修录)子部第023册-080页王学质疑子部第023册-110页教习堂条约子部第023册-114页万世玉衡录子部第023册-284页儒门法语集(儒门法语)子部第023册-324页三子定论子部第023册-655页续近思录子部第024册-001页学规类编子部第024册-211页广近思录子部第024册-334页濂洛关闽书子部第024册-489页困学录集粹子部第024册-582页理学正宗子部第024册-839页大学辨业子部第024册-839页论学子部第024册-839页圣经学规纂子部第025册-001页小学稽业子部第025册-042页性理纂要子部第025册-1107页古今风谣子部第025册-323页程功录子部第025册-362页嵩厓学几(嵩阳学凡)子部第025册-551页续小学子部第025册-611页第026册-001页近思续录子部第026册-574页读书日记子部第027册-001页静用堂偶编子部第027册-102页广字义子部第027册-147页朱子晚年全论子部第027册-286页陆子学谱子部第027册-583页朱子白底洞规条目(白鹿洞规条目) 子部第028册-001页集程朱格物法子部第028册-001页集朱子读书法子部第028册-012页经书性理类辑精要录子部第028册-229页知非录子部第028册-247页余山先生遗书(余山遗书)子部第028册-337页笔记清程大纯撰子部第028册-395页棉阳学准子部第028册-482页女学子部第028册-588页朱子为学次第考(朱子为学考)子部第028册-636页理学疑问子部第029册-001页读书小记子部第029册-319页淑艾录子部第029册-361页下学编子部第029册-467页逸语子部第029册-559页困勉斋私记子部第029册-590页明儒讲学考子部第029册-621页业儒臆说子部第029册-631页愚斋反经录子部第029册-835页讲学子部第030册-001页握机经子部第030册-001页握机纬子部第030册-158页孙子参同子部第030册-299页孙子汇征子部第030册-581页便宜十六策(十六策)子部第030册-591页诸葛武侯心书(心书)子部第030册-613页李卫公望江南(兵要望江南歌)子部第030册-660页将鉴论断子部第030册-729页江东十鉴子部第030册-748页美芹十论子部第030册-806页八阵合变图说子部第031册-001页北虏事迹(北边事迹)子部第031册-028页西番事迹子部第031册-036页海寇议子部第031册-045页塞语子部第031册-079页备倭记子部第031册-095页全浙兵制(两浙兵制)子部第031册-237页将将纪子部第031册-579页决胜纲目子部第031册-579页运筹纲目子部第031册-740页倭情考略子部第032册-001页古今将筹子部第032册-187页岭西水陆兵纪子部第032册-187页拙政编子部第032册-230页第033册-001页左氏兵略子部第033册-153页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类辑练兵诸书)子部第033册-424页兵机类纂子部第033册-707页第034册-001页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广百将传)子部第034册-151页左略子部第034册-165页金汤借箸(残本金汤十二筹)子部第034册-354页左氏兵法测要子部第035册-001页兵镜三种(兵镜)子部第035册-403页武备志略子部第035册-633页练阅火器阵记子部第036册-001页管子榷子部第036册-350页诠叙管子成书子部第036册-667页韩子迂评子部第037册-001页刑统赋子部第037册-020页宋提刑洗冤集录(洗冤录)子部第037册-041页无冤录子部第037册-056页名公书判清明集子部第037册-314页祥刑要览子部第037册-362页王恭毅公驳稿(王恭毅驳稿)子部第037册-475页法家裒集子部第037册-508页折狱巵言子部第037册-513页读律佩觿子部第037册-774页续刑法叙略子部第037册-780页疑狱笺子部第038册-001页于潜令楼公进耕织二图诗(耕织图诗)子部第038册-008页野菜谱子部第038册-026页农说子部第038册-040页梭山农谱子部第038册-055页豳风广义子部第038册-155页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子部第038册-173页滑氏诊家枢要子部第038册-173页素问钞补正子部第038册-243页读素问钞(续素问钞)子部第038册-367页第039册-001页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子部第038册-367页第039册-001页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素问注证发微) 子部第039册-286页素问悬解子部第039册-542页灵枢悬解子部第039册-665页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难经)子部第039册-734页难经经释子部第039册-772页难经悬解子部第03O册-764页张氏集注百将传(百将传)子部第040册-001页伤寒悬解子部第040册-186页伤寒说意子部第040册-249页金匮悬解子部第040册-471页脉诀附方子部第040册-471页图注脉诀辨真(图注脉诀)子部第040册-544页重校宋窦太师疮疡经验全书(疮疡经验全书) 子部第041册-001页大本琼瑶发明神书子部第041册-080页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子部第041册-127页张子和心镜别集(伤寒心镜)子部第041册-130页河间伤寒心要(伤寒心要)子部第041册-138页如宜方子部第041册-187页泰定养生主论子部第041册-305页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子部第041册-423页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医鉴)子部第041册-435页杂病治例子部第041册-467页伤寒治例子部第041册-499页医方选要子部第041册-749页袖珍小儿方子部第042册-001页安老怀幼书子部第042册-186页神应经子部第042册-221页医史子部第042册-307页药镜子部第042册-371页新编医学正传(医学正传)子部第043册-001页万氏家抄济世良方子部第043册-063页痘证理辩~见症治理辨子部第043册-280页摄生众妙方子部第043册-388页长沙药解子部第043册-450页急救良方子部第043册-495页加减灵秘十八方(灵秘十八方加减)子部第043册-512页心印绀珠经子部第043册-576页运气易览子部第043册-632页痘图子部第043册-632页痘治理辨(痘证理辨)子部第043册-687页养生类要前后集(养生类要)子部第044册-001页丹溪心法附余子部第044册-703页上池杂说子部第045册-001页针灸大成(针灸大全)子部第045册-328页第046册-001页医学六要子部第046册-513页删补颐生微论子部第046册-656页镌补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制药性解)子部第046册-758页新刊鲁府秘方(鲁府秘方)子部第047册-001页普门医品子部第047册-628页医品补遗子部第048册-001页医案(孙氏医案)子部第048册-205页折肱漫录子部第048册-255页针灸聚英子部第048册-401页针灸节要子部第048册-457页简明医谷子部第049册-001页证治大还六种(证治大还)子部第050册-001页马师津梁子部第051册-001页伤寒缵论?绪论子部第051册-224页本经逢原子部第051册-492页石顽老人诊宗三昧(诊宗三昧)子部第051册-525页石室秘簶子部第052册-001页李氏医鉴子部第052册-197页济阴纲目子部第052册-458页保生碎事子部第052册-464页成方切用子部第053册-001页伤寒分经子部第053册-306页医贯砭子部第053册-344页临证指南医案子部第054册-001页伤寒论条辨续注子部第054册-113页医津一筏(医津筏)子部第054册-140页四圣心源子部第054册-233页四圣悬枢子部第054册-292页素灵微蕴子部第054册-350页玉楸药解子部第054册-388页司牧安骥集(安骥集)子部第054册-475页图像水黄牛经合并大全子部第054册-475页駞经子部第054册-475页新刊纂像素亨疗马集(疗马集)子部第055册-001页唐步天歌(步天歌)子部第055册-019页星象考子部第055册-022页天文精义赋子部第055册-027页天心复要子部第055册-106页象纬汇编子部第055册-206页成申立春考证子部第055册-218页折衷历法子部第055册-304页盖载图宪子部第055册-326页天经或问后集子部第055册-379页璇玑遗述子部第055册-493页新编直指算法统宗(直指算法统宗·算法统宗) 子部第055册-689页句股述子部第056册-001页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易心法)子部第056册-017页翼元子部第056册-142页太玄别训(大元别训)子部第056册-316页第057册-001页皇极经世书说子部第057册-205页皇极经世书传子部第057册-474页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子部第057册-555页皇极经世考子部第057册-600页洪范九畴数解子部第057册-715页洪范图解子部第057册-745页洪范注补(洪范补注)子部第058册-001页新编性理三书图解(性理三书图解)子部第058册-439页范衍子部第058册-642页大微经子部第059册-001页说畴子部第059册-018页肃庵椠子部第059册-029页浚元子部第059册-188页洪范图说子部第059册-188页县辞子部第059册-269页玉历通政经(玉历通政经)子部第059册-312页观象玩占子部第05O册-051页张氏医通子部第060册-001页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元珠密语)子部第060册-123页天文鬼料窌(天文鬼料窌)子部第060册-179页戎事类占子部第060册-348页天文秘略子部第060册-373页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子部第060册-762页白猿风雨图(白狼经风雨占候说)子部第061册-001页参筹秘书子部第061册-534页第062册-001页管窥辑要(天文大成管窥辑要)子部第063册-001页内传天皇螫极镇世神书子部第063册-053页第064册-001页地理大全子部第064册-412页鄙言子部第064册-412页新镌徐氏家藏罗经顶门针(罗经顶门针)子部第064册-412页重镌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子部第064册-535页新编秘传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子部第065册-001页山法全书子部第065册-450页六壬军帐赋子部第065册-456页河洛真数子部第065册-769页周易尚占子部第066册-001页玉灵聚义总录(玉灵聚义)子部第066册-088页大六壬五变中黄经(六壬五变中黄经)子部第066册-146页六壬行军指南子部第066册-515页易占经纬子部第066册-649页签易子部第066册-688页大易通变子部第067册-001页易冒子部第067册-161页古今识鉴子部第067册-161页人象赋子部第067册-213页增补星平会海命学全书(星平会海命学全书、星平会海) 子部第067册-402页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元女经)子部第067册-405页洪范政鉴子部第067册-567页宝颜堂订正丙丁龟鉴(丙丁龟鉴)子部第067册-598页太乙统宗宝鉴子部第068册-001页佐元直指图解子部第068册-047页臞仙肘后经(肘后神经大全)子部第068册-102页类编历法通书大全子部第068册-581页五行类事占征验(原本五行类事占征验)子部第069册-001页重订选择集要(选择集要)子部第069册-089页五行类应子部第069册-364页大统皇历经世子部第069册-461页陈子性藏书子部第070册-001页梦占类考子部第070册-214页梦林玄解(梦林元解)子部第071册-001页金壶记子部第071册-030页画继补遗(画纪补遗)子部第071册-037页法书通释子部第071册-066页书学会编子部第071册-112页画苑补益子部第071册-112页王氏昼苑(画苑)子部第071册-430页书苑补益子部第071册-430页王氏书苑子部第071册-836页中麓画品子部第071册-846页笔玄要旨(笔元要旨)子部第071册-881页国朝吴郡丹青志(吴郡丹青志)子部第072册-001页绘林题识子部第072册-014页昼禅子部第072册-021页文湖州竹派(湖州竹派)子部第072册-025页续画媵子部第072册-025页竹懒画滕子部第072册-071页墨君题语子部第072册-093页画说子部第072册-098页笔道通会子部第072册-119页宝绘录子部第072册-344页书画史子部第072册-352页唐诗画谱八种(唐诗画谱)子部第072册-566页画志子部第072册-566页评画行子部第072册-573页草书集韵子部第072册-620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法书集览(法书集览)子部第072册-620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墨迹集览(研山斋墨迹集览) 子部第072册-692页无声诗史子部第072册-792页书学汇编子部第073册-001页草韵汇编子部第073册-367页昼诀子部第073册-371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图绘集览(研山斋图绘集览) 子部第073册-462页汉溪书法通解子部第073册-563页国朝画征录子部第073册-626页读画录(月湖读画录)子部第073册-642页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正文对音技要真传琴谱大全·琴谱大全)子部第074册-001页新刻文会堂琴谱(文会堂琴谱)子部第074册-169页新传理性元雅(理性元雅)子部第074册-169页指法子部第074册-339页青莲舫琴雅子部第074册-425页伯牙心法子部第074册-490页太古遗音子部第074册-605页操缦录子部第074册-736页溪山琴况(溪山琴况)子部第075册-001页琴学心声谐谱(琴学心声)子部第075册-001页听琴诗子部第075册-109页诚一堂琴谈(琴谈)子部第075册-153页琴学内篇?外篇子部第075册-227页宣和集古印史子部第075册-387页古今印史子部第075册-419页集古印谱(印薮)子部第075册-558页印史子部第075册-703页印存初集子部第075册-765页印存玄览子部第076册-001页适情录子部第076册-254页奕史子部第076册-258页奕律子部第076册-268页棋经子部第076册-268页秋仙遗谱子部第076册-657页射书子部第076册-778页射义新书子部第076册-850页壶谱子部第076册-888页壶史子部第076册-921页五木经子部第077册-001页铜剑赞子部第077册-006页蠙衣生剑记子部第077册-032页剑荚子部第077册-502页古今经世格要(经世格要)子部第077册-614页考古图(别本考古图)子部第077册-751页绍兴内府古器评子部第077册-777页焦山古鼎考子部第078册-001页古器具名子部第078册-001页古器总说子部第078册-073页宋淳熙敕编古玉图谱(古玉图谱)子部第078册-709页泉志子部第078册-786页百宝总珍集子部第079册-001页程氏墨苑子部第079册-296页方氏墨谱子部第079册-460页漫堂墨品子部第079册-464页曹氏墨林子部第079册-538页冠谱子部第079册-561页汝水中谱子部第079册-581页香国子部第079册-600页素园石谱子部第079册-694页怪石赞子部第079册-698页后观石录(观石后表)子部第079册-704页汉甘泉宫瓦记子部第079册-711页茶寮记子部第079册-714页茶董子部第079册-742页茗笈子部第079册-762页茗史子部第079册-779页茶疏子部第079册-790页茶史子部第079册-852页水品子部第080册-001页煮泉小品子部第080册-012页酒谱子部第080册-022页酒史子部第080册-069页觞政子部第080册-076页酒概子部第080册-171页饮膳正要子部第080册-234页兰史子部第080册-254页易牙遗意子部第080册-281页饮食须知子部第080册-335页馔史子部第080册-341页扬州琼华集(琼花谱)子部第080册-381页亳州牡丹志子部第080册-386页亳州牡丹史(牡丹史)子部第080册-454页子部第081册-001页香雪林集子部第081册-234页兰易子部第081册-248页艺菊志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别名咏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谱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咏子部第081册-407页拟咏钟欸茶花诗子部第081册-424页瓶花谱子部第081册-429页闽中荔支通谱(荔支通谱)子部第081册-601页竹谱子部第081册-610页笺卉子部第081册-615页苔谱子部第081册-637页学圃杂疏子部第081册-653页汝南国史子部第082册-243页花里活子部第082册-274页倦圃莳植记子部第082册-322页北墅抱瓷录子部第082册-322页北墅诗纪子部第082册-361页名花谱子部第082册-396页蠙衣生马记子部第082册-422页虎管子部第082册-501页画眉笔谈子部第082册-505页晴川蟹录子部第082册-605页蛇谱子部第082册-618页禽虫述子部第082册-651页虫天志子部第082册-801页春驹小谱子部第082册-801页乌衣香牒子部第083册-001页于陵子子部第083册-015页秘传天禄阁寓言外史(天禄阁外史) 子部第083册-073页濯旧稿子部第083册-107页化书新声子部第083册-166页横浦日新(日新录)子部第083册-166页无垢先生横浦心传录(心传录)子部第083册-258页经鉏堂杂志(经鉏堂杂志)子部第083册-344页樵谈子部第083册-347页东洲几上语(几上语)子部第083册-347页东洲枕上语(枕上语)子部第083册-360页千古功名镜子部第083册-424页厚德录子部第083册-453页乐善录子部第083册-545页虑得集子部第083册-577页笔畴子部第083册-605页黎子杂释子部第083册-609页祝子罪知录(祝子罪知)子部第083册-759页浮物子部第083册-768页读书笔记子部第084册-001页雅述子部第084册-052页经世要谈子部第084册-055页静虚斋惜阴录(惜阴录)子部第084册-212页西原先生遗书(西原遗书)子部第084册-267页约言子部第084册-300页钱公良测语(钱子测语)子部第084册-329页拘虚晤言子部第084册-333页竹下寤言子部第084册-356页海沂子子部第084册-370页一庵杂问录子部第084册-378页学道纪言(学道记言)子部第084册-408页太薮外史子部第084册-429页闲适剧谈子部第084册-476页推蓬寤语子部第084册-637页三事遡真子部第084册-681页第085册-001页金罍子子部第085册-357页经济录子部第085册-652页第086册-001页来瞿唐先生日录(瞿塘日录) 子部第086册-158页近溪罗先生一贯编(一贯编)子部第086册-396页近溪子明道录子部第086册-496页古言子部第086册-554页浑然子子部第086册-566页文雅社约子部第086册-636页脉望子部第086册-753页庭帏杂录子部第087册-001页甘露园短书子部第087册-157页槐亭漫录子部第087册-239页宵练匣子部第087册-280页东水质疑子部第087册-343页意见子部第087册-363页新刻艺圃球琅集注(艺圃琳琅)子部第087册-473页谷山笔麈(笔麈)子部第087册-632页第088册-001页问辨牍子部第087册-632页第088册-001页续问辨牍子部第088册-186页从先维俗议子部第088册-541页无甚高论子部第088册-616页何之子子部第088册-625页第089-090册-001页鸿苞子部第090册-247页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证学编)子部第090册-247页证学论?策子部第090册-432页三一子子部第090册-454页宗一圣论子部第090册-518页祈嗣真诠子部第090册-542页支谈子部第090册-559页丛语子部第090册-704页祝子小言(环碧斋小言)子部第090册-725页时习新知子部第091册-001页共发编子部第091册-031页剩言子部第091册-141页张弘山集(宏山集)子部第091册-263页治平言子部第091册-328页第092册-001页林子全集子部第092册-183页感述录子部第093册-001页韦弦佩子部第093册-009页窦子纪闻类编(纪闻类编)子部第093册-164页新锲官板批评注释虞精集(虞精集) 子部第093册-320页听心斋客问子部第093册-334页文园漫语子部第093册-355页辩学遗牍子部第093册-369页重刻二十五言子部第093册-378页天主实义子部第093册-451页西琴曲意子部第093册-451页重刻畸人十篇(畸人十篇)子部第093册-502页交友论子部第093册-511页七克子部第093册-625页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唐大秦寺碑) 子部第093册-625页西学凡子部第093册-649页灵言蠡勺子部第093册-686页空际格致子部第094册-001页寰有诠子部第094册-190页苍崖子子部第094册-238页张子远先生爨下语(爨下语)子部第094册-295页尚綗生小语(尚綗同小语)子部第094册-394页垂训朴语子部第094册-406页狂夫之言(续狂夫之言)子部第094册-465页安得长者言子部第094册-475页寻乐编子部第094册-520页计然子(补计然子)子部第094册-570页激书子部第094册-623页真如子醒言子部第094册-707页息斋藏书子部第095册-001页新妇谱子部第095册-013页格物问答子部第095册-047页螺峰说录子部第095册-047页稚黄子文并子部第095册-084页圣学真语子部第095册-111页万世太平书子部第095册-266页唾居随录子部第095册-370页潜书子部第095册-514页天方典礼择要解子部第095册-659页己丑礼闱分校日记(礼闱分校日记) 子部第095册-659页懿言日录子部第095册-691页方斋补庄七篇子部第095册-701页容膝居杂录(容膝居集杂录)子部第095册-792页肎綮录子部第095册-799页鹤山渠阳读书杂钞(读书杂钞)子部第096册-001页续古今考子部第096册-024页箐斋读书录。

读书心得——论《汉书艺文志》《四库总目》《书目答问》“子部”差异

读书心得——论《汉书艺文志》《四库总目》《书目答问》“子部”差异

读书心得——论《汉书艺文志》《四库总目》《书目答问》“子部”差异子部在目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总目》,再到《书目答问》(以下简称《汉志》《总目》《答问》),目录之演变实蕴含不同的学术思想。

比对三者的子部文献,总结其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研讨其学术立场与观点,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汉志》成书于东汉,由班固在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基础上编纂而成,收录西汉及以前的典籍。

其中《诸子略》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共10类。

《总目》成书于清代,由乾隆皇帝主持,纪昀等编纂,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丛书目录。

《总目》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类,较之《汉志》已有巨大发展。

《答问》是张之洞为回应学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1]1所撰目录,为学生阅读指示门径。

该书子部在继承《总目》的基础上,新增周秦诸子,部分类目亦有变化。

一、体例比较(一)附注“解题”日趋完善“附注”是附加的说明性文字,“解题”亦有说明之功用,不仅记录书名、卷数、作者、成书时间,还介绍其内容、叙述源流。

因《汉志》《总目》《答问》成书间隔近两千年,其说明性文字亦存在较大差异。

《汉志》以“附注”的形式说明典籍。

比如:“《晏子》八篇。

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

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

”介绍了晏子姓名、谥号和生平。

此外,部分“附注”也涉及典籍内容,如:“《谰言》十篇。

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就指出《谰言》主要陈说国君的法令制度。

有些“附注”还带有作者班固的价值判断。

例如《河间周制》:“似河间献王所述也”。

虽然《汉志》带有“附注”的条目不多,形式也比较简单,却有开创之功。

《总目》采用“解题”的形式详细解释所收典籍。

正如四库馆臣在《凡例》中说:“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

如何在备课中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

如何在备课中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

如何在备课中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当教师站在备课的前沿,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学任务。

课外书籍,就像一片辽阔的知识海洋,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课外书资源,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了解课外书籍的类型和内容是整合的第一步。

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包括经典文学、科普读物、历史传记、心理学著作等,每种书籍都能为课堂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丰富的背景知识。

教师需要对这些书籍进行详细的了解,明确它们的主题、适用年龄段以及与课程内容的关联。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选择合适的书籍,也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知识体验。

其次,教师应将课外书籍的内容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每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这些目标,并考虑如何通过课外书籍来实现。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选用相关的历史传记或历史事件的小说,使学生能够更生动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在语文课程中,则可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将课外书籍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教师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还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者,整合课外书籍时,教师应设计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书籍内容的探究中去。

比如,在阅读一部经典小说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发展,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科普书籍时,可以设计实验活动或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科学原理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吸收课外书籍中的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籍。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书籍推荐,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邀请学生介绍他们读过的书籍,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见解。

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还能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

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

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是一部系统整理和注释了《四库全书》的总序,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和庞大的文化工程之一,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创作的一部集大成性的文集。

它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共计七千余种,十四万余册。

其中的总序是对整部书的概括和引导,对于理解书籍的编纂思想和当时学术状况至关重要。

《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对总序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解读,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意义。

它不仅对总序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还对其中涉及的名词、典故和用语进行了注释。

这使得读者不仅能够知道总序中的内容,还能够了解当时社会和学术背景对总序的影响。

通过阅读《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学者对于文化和学术的重视程度。

他们通过编纂《四库全书》这样一部巨著,试图将中国古代的学术经典整合起来,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

总序作为整部书的导引,对于理解整个书籍的编纂意图和学术内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还帮助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和学术的发展状况。

通过注释中对于典故和用语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学者对于古代文化和经书的理解程度。

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四库全书子部总序注释》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通过详细的注释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四库全书》的总序。

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清代学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著作,并通过阅读研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备课时如何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

备课时如何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

备课时如何有效整合课外书资源备课时,整合课外书资源如同为一场精彩的戏剧排练。

每本书都是一位独特的演员,它们带来的知识和视角,能够为课堂增添丰富的层次和深度。

如何将这些书籍巧妙融入课程中,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首先,了解每本书的“个性”至关重要。

这些课外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它们还各具特色。

譬如,一本历史类书籍可能讲述的是某一历史事件的深刻分析,而一本文学作品则可能展现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教师需要对每本书的内容、主题以及其适用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备课时做出有效的整合。

接下来,教师应当明确课外书籍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授某一文学主题时,选择一部相关的小说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同时,通过将这些书籍的核心观点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书籍的价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将课外书籍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中。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书籍中的情节重现等。

通过这些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时,学生不仅要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课外书籍的评估进行精心设计。

评估不仅仅是测试学生对书籍内容的记忆,更要关注他们对书籍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为了确保整合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定期反思和总结。

在每次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回顾课外书籍的整合效果,考虑哪些方面表现良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这种反思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未来的课程设计提供宝贵的经验。

总之,将课外书资源有效整合进课堂教学中,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任务。

它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创造力和灵活的教学策略。

通过细致的准备和巧妙的设计,教师能够让这些书籍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中国古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共二十六册,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著录古籍近二十万种。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意义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甲、《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介绍一、《总目》编纂宗旨(1)《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2)《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 (3)《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

二、《总目》调查范围(1)大陆地区古籍收藏品种,据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馆藏书编为基础书目,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藏书纪录作增补; (2)大陆以外古籍收藏品种,利用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北美、西欧各国图书馆部分古籍书本目录,补充了稀见品种、版本及收藏信息;(3)国内已出版的(善本、丛书、方志、家谱、朱卷等)古籍馆藏书目及联合书目。

三、《总目》著录对象1)民国元年以前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的历代古籍; ((2)民国元年以前成书而抄写、刻印稍后,与上述图书属性相同的古籍; (3)所录均属经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成书者(专书、报刊中的单篇文字不予著录);(4)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刻(如满汉合璧)的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不予著录); (5)以汉文注释外文的图书(如《华夷译语》等);1(6)整体著录佛藏、道藏子目,子目未单刻者分别立目,已有单刻者增加著录藏经版本; (7)甲骨、铭文、碑刻、竹简、木牍、帛书等具文物性质的文献原件,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文告等(含已装裱成册或成卷者),除已经编纂、抄写、刻印、影印成书者,不予著录。

图书馆合并后进行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及建议

图书馆合并后进行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及建议

图书馆合并后进行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及建议
刘秀华;周媛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2004(0)6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在对多馆书目数据进行合并时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合并工作,就如何做好合作后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合并给出了几点处理具体意见。

【总页数】3页(P66-68)
【关键词】图书馆合并;书目数据合并;高校;书目数据库
【作者】刘秀华;周媛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南校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3;G258.6
【相关文献】
1.高校图书馆西文期刊书目数据合并 [J], 邓小川;袁学良
2.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合并后的人工清理——长江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清理报告[J], 周爱莲
3.合并高校图书馆搬迁新馆后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整合 [J], 丘劲松
4.校区合并后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探析--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孙明
5.高校合并后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合并 [J], 李世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名目录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名目录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名目録(石肅)庵槧一卷(明)陳藎謨撰明崇禎間刻本子部第59冊艾菴密箴一卷河洛私見一卷太極圖說一卷(明)蔡清撰清乾隆七年蔡廷魁刻本子部第6冊安得長者言一卷(明)陳繼儒撰明崇禎間刻眉公十種藏書本子部第94冊安老懷幼書四卷(明)劉宇輯明弘治十一年自刻本子部第42冊闇然堂類纂六卷(明)潘士藻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242冊八陣合變圖說一卷(明)龍正撰明黃邦彥刻諸葛武侯心書附子部第30冊白猿風雨圖一卷(明)劉基撰彩繪鈔本子部第60冊百寶總珍集十卷不著撰者清鈔本子部第78冊百家類纂四十卷(明)沈津輯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刻本子部第127-8冊稗史彙編一百七十五卷(明)王圻輯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139-42冊板橋雜記三卷(清)余懷撰清康熙間刻說鈴本子部第253冊保生碎事一卷(清)汪淇輯清雍正間天德堂刻濟陰綱目附子部第52冊寶繪錄二十卷(明)張泰階輯明崇禎六年刻本子部第72冊寶顏堂訂正丙丁龜鑑五卷續二卷(宋)柴望撰佚名續撰清彭氏知聖道齋鈔本子部第67冊北窗瑣語一卷(明)余永麟撰清乾隆間金氏硯雲書屋刻硯雲本子部第240冊北虜事跡一卷(明)王瓊撰明嘉靖間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子部第31冊北野抱瓮錄一卷附北墅詩紀一卷(清)高士奇撰清康熙間刻本子部第82冊備倭記二卷(明)卜大同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31冊本經逢原四卷(清)張璐撰清光緒宣統間渭南嚴氏刻民國十三年校補醫學初階本子部第51冊秕言四卷(明)鄭明選撰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子部第96冊筆疇二卷(明)王達撰明萬曆間榮壽堂刻本子部第83冊筆道通會二卷(明)朱象衡撰(明)項道民撰(明)許光祚撰(等)明刻本子部第72冊筆記二卷(明)陳繼儒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148冊筆記二卷附錄一卷(清)程大純撰清乾隆三年程光鉅刻本子部第28冊筆史二卷(明)楊思本撰清鈔本子部第253冊筆玄要旨一卷(明)徐渭撰明萬曆三十二年淵雅堂刻本子部第71冊敝帚軒剩語三卷補遺一卷(明)沈德符撰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248冊辟寒部四卷(明)陳繼儒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148冊碧里雜存一卷(明)董穀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240冊璧水群英待問會元九十卷(宋)劉達可輯明麗澤堂活字本子部第168冊便民圖纂十六卷不著撰者明嘉靖二十三年王貞吉刻藍印本子部第118冊便宜十六策一卷(蜀)諸葛亮撰(題)清刻諸葛武侯全書本子部第30冊辨惑續編七卷附錄二卷(明)顧亮輯明成化五年刻本子部第9冊辯學遺牘一卷(明西洋)利瑪竇撰(明)虞淳熙撰明刻天學初函本子部第93冊豳風廣義三卷(清)楊屾撰清乾隆間刻本子部第38冊蠙衣生劍記一卷(明)郭子章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77冊蠙衣生馬記一卷(明)郭子章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82冊兵機類纂三十二卷(明)張龍翼輯明崇禎十六年刻本子部第33冊兵鏡三種十六卷(清)鄧廷羅撰清康熙間刻本子部第35冊病榻遺言一卷(明)高拱撰涵芬樓影印明萬曆間刻紀錄彙編本子部第240冊病逸漫記一卷(明)陸釴撰明白寉山房鈔本子部第240冊伯牙心法一卷(明)楊掄輯明萬曆間李嘉遇刻琴譜合壁二種本子部第74冊亳州牡丹史四卷(明)薛鳳翔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80冊亳州牡丹志一卷不著撰者明萬曆間新安汪氏刻山居雜誌本子部第80冊博物要覽十六卷(明)谷泰輯清鈔本子部第118冊博物志補二卷(明)游濳撰明萬曆二十八年游日陛修補本子部第250冊博學彙書十二卷(明)來集之輯清康熙二十二年倘湖小築刻本子部第146-7冊才鬼記十六卷(明)梅鼎祚輯明萬曆三十三年蟫隱居刻三才靈記本子部第249冊裁纂類函一百六十卷(存三十一卷)(元)周宏道輯明鈔本子部第171冊參籌秘書十卷(明)汪三益輯註明崇禎十二年楊廷樞刻本子部第61冊參同契章句一卷(清)李光地撰清康熙五十八年清謹軒刻安溪李文貞公解義三重本子部第257冊蒼崖子不分卷(明)朱健撰明末刻本子部第94冊操縵錄十卷(清)胡世安撰清順治間刻秀巖集本子部第74冊曹氏墨林二卷(清)曹聖臣輯清康熙二十七年自刻本子部第79冊曹月川先生夜行燭一卷(明)曹端撰清鈔本子部第6冊草書集韻[五]卷(存二卷)不著撰者明刻本子部第72冊草韻彙編二十六卷(清)陶南望輯(清)侯昌言補輯(等)清乾隆十九年南邨草堂刻本子部第73冊查浦輯聞二卷(清)查嗣瑮輯清刻本子部第158冊茶董二卷(明)夏樹芳輯明刻本子部第79冊茶花譜一卷總說一卷茶花別名詠一卷擬詠鐘欸茶花詩歌一卷茶花詠一卷樸靜子撰(題)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子部第81冊茶寮記一卷(明)陸樹聲撰明萬曆四十一年刻茶書二十種本子部第79冊茶史二卷補一卷(清)劉源長撰(清)余懷補清雍正六年墨韻堂刻本子部第79冊茶疏一卷(明)許次紓撰明萬曆四十一年刻茶書二十種本子部第79冊禪寄筆談十卷(明)陳師撰明萬曆二十一年自刻本子部第103冊長沙藥解四卷(清)黃元御撰清同治七年成都刻黃氏醫書八種本子部第40冊長松茹退二卷(明)釋可真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255冊常談考誤四卷(明)周夢暘撰明萬曆三十年刻本子部第96冊鼂采館清課一卷(明)費元祿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118冊陳子性藏書十二卷首一卷(清)陳應選撰清乾隆四十七年振賢堂刻本子部第69冊成方切用二十六卷(清)吳儀洛輯道光二十七年瓶花書屋刻本子部第52冊程功錄四卷(清)楊名時撰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楊氏全書本子部第25冊程蒙齋性理字訓一卷(宋)程端蒙撰(宋)程若庸補輯清同治至民國間刻西京清麓叢書本子部第4冊程氏墨苑十四卷(明)程大約撰明萬曆間程氏滋蘭堂刻本子部第79冊程書五十一卷附拾遺一卷(清)程湛輯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子部第3冊程子節錄四卷文集抄一卷(明)高攀龍輯清乾隆七年華希閔刻高子全書本子部第2冊程子詳本二十卷(明)陳龍正輯明刻本子部第2-3冊誠一堂琴談二卷(清)程允基撰清康熙四十四年程氏誠一堂刻本子部第75冊誠齋四六發遣膏馥十卷(宋)楊萬里輯周公恕輯宋淳祐八年建安余卓刻本子部第170冊誠齋襍記二卷(元)林坤撰明崇禎間虞山毛氏汲古閣刻津逮秘書本子部第120冊澄懷錄二卷(宋)周密輯明嘉靖二十六年百川高氏鈔本子部第119冊蟲天志十卷(明)沈弘正撰明暢閣刻本子部第82冊初潭集三十卷(明)李贄撰明萬曆間閔氏刻本子部第124冊初學藝引二十三卷(存棋引二卷)(清)李仕學撰清乾隆間漱芳居刻本子部第119冊樗林閒筆一卷偶筆二卷續筆二卷附演連珠五十首一卷(清)魏裔介撰(清)魏荔彤輯清康熙十九年龍江書院刻本子部第113冊楮記室十五卷(明)潘塤輯明潘蔓刻本子部第194冊楚騷綺語六卷(明)張之象輯明萬曆四年至五年吳興凌氏桂芝館刻文林綺繡本子部第194冊傳習則言一卷(明)王守仁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7冊垂訓樸語一卷(明)陳其德撰清嘉慶十八年刻本子部第94冊春寒閒記一卷不著撰者清初鈔本子部第113冊春秋經傳類聯不分卷(清)王繩曾輯清雍正十二年多歲草堂刻本子部第236冊春秋類對賦一卷(宋)徐晉卿撰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通志堂經解本子部第167冊春秋左傳評苑三十卷首一卷國語評苑六卷戰國策評苑十卷(明)穆文熙輯明萬曆二十年鄭以厚光裕堂刻本子部第164冊此庵講錄十卷(清)胡統虞撰清順治八年刻本子部第20冊從先維俗議五卷(明)管志道撰明萬曆三十年徐文學刻本子部第88冊叢語十二卷(明)吳炯撰明萬曆間何汝學重刻本子部第90冊萃古名言四卷(明)趙民獻輯明崇禎元年刻本子部第149冊存古約言六卷(明)呂維祺撰清乾隆四年慎獨齋刻本子部第15冊存人編四卷(清)顏元撰清康熙刻本子部第20冊存性編二卷(清)顏元撰清康熙刻本子部第20冊存學編四卷(清)顏元撰清光緒二十五年閻志廉鈔本子部第20冊存治編一卷(清)顏元撰清康熙刻本子部第20冊答問二卷(清)孫奇逢撰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刻畿輔叢書本子部第20冊大本瓊瑤發明神書三卷(宋)劉真人撰明刻本子部第41冊大藏一覽集十卷(明)陳實輯明洪武二十二年陳道堅等刻永樂正統間遞修本子部第254冊大六壬五變中黃經正文一卷釋義四卷不著撰者明鈔本子部第66冊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二十四卷(明)劉基撰明初刻本子部第60冊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二十卷(明)仁孝皇后徐氏撰明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子部第120冊大儒心學語錄二十七卷(明)王蓂輯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子部第7冊大儒學粹九卷(明)魏時亮輯明萬曆十六年刻本子部第11冊大藪外史一卷(明)蔡羽撰明嘉靖間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子部第84冊大統皇曆經世三卷(明)胡獻忠輯明菉竹堂刻本子部第69冊大學辨業四卷聖經學規纂二卷論學二卷(清)李塨撰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刻畿輔叢書本子部第24冊大學衍義補輯要十二卷(清)陳宏謀輯清道光二十二年寶恕堂刻本子部第5冊大學衍義輯要六卷(清)陳宏謀輯清乾隆元年桂林陳氏刻本子部第5冊大學衍義通略三十卷(明)王諍輯明嘉靖四十三年雲南刻本子部第5冊大易通變六卷(明)喬中和撰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子部第66冊大政管窺七卷(原缺卷四至卷六)不著輯者清鈔本子部第226冊丹溪心法附餘二十四卷首一卷(明)方廣撰明萬曆二十八年刻本子部第44冊澹齋內言一卷外言一卷(明)楊繼益撰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113冊禱雨雜紀一卷(明)錢琦撰涵芬樓影印明隆慶間刻百陵學山本子部第122冊道德經二卷(清)胡與高註(清)胡與宗解清乾隆十三年雲水樓刻本子部第256冊道德懸解二卷(清)黃元御撰清鈔本子部第256冊道教靈驗記十五卷(前蜀)杜光庭撰涵芬樓影印明正統間刻道藏本子部第258冊道門定制十卷(宋)呂元素集成涵芬樓影印明正統間刻道藏本子部第258冊道一編五卷(明)程敏政輯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子部第6冊道驛集四卷附良貴堂文鈔一卷(清)張祖年撰清康熙間刻本子部第115冊迪吉錄八卷首一卷(明)顏茂猷輯明末刻本子部第150冊地理大全一集三十卷二集二十五卷(明)李國木輯明崇禎間三多齋刻本子部第63-64冊典籍便覽八卷(明)范泓輯(明)范淶補註明萬曆三十一年范淶刻本子部第174冊雕丘雜錄十八卷(清)梁清遠撰清康熙二十一年梁允桓刻本子部第113冊訂正吳社編一卷(明)王穉登撰明刻本子部第241冊冬夜箋記一卷(清)王崇簡撰清康熙間刻說鈴本子部第113冊東谷贅言二卷(明)敖英撰明嘉靖二十八年沈淮刻本子部第102冊東萊先生分門詩律武庫十五卷後集十五卷(宋)呂祖謙輯(題)清影宋鈔本子部第167冊東坡先生物類相感志十八卷(宋)釋贊寧撰明鈔本子部第116冊東水質疑六卷(明)胡袞撰明刻本子部第87冊東洲几上語一卷東洲枕上語一卷(宋)施清臣撰清初鈔本子部第83冊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一卷(前蜀)杜光庭撰清陳氏晚晴軒鈔本子部第258冊洞玄靈寶三師記一卷(唐)劉處靜撰涵芬樓影印明正統刻道藏本子部第259冊都公譚纂二卷(明)都穆撰(明)陸采輯明鈔本子部第246冊痘治理辨一卷痘圖一卷附方一卷(明)汪機輯明嘉靖十年刻補修本子部第43冊竇子紀聞類編四卷(明)竇文照輯明萬曆八年刻本子部第93冊讀畫錄一卷(清)王樑撰清道光間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子部第73冊讀律佩觿八卷(清)王明德撰清康熙十五年王氏冷然重刻本子部第37冊讀書筆記一卷(明)祝允明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83冊讀書考定三十卷(明)程良孺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97冊讀書樂趣八卷(清)伍涵芬輯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子部第157冊讀書偶然錄十二卷(明)程正揆撰清雍正間程氏刻本子部第113冊讀書日記六卷補編二卷(清)劉源淥撰清雍正間刻本子部第26冊讀書小記三十一卷(清)范爾梅撰清雍正七年敬恕堂刻本子部第29冊讀書雜錄二卷(明)胡震亨撰清康熙十八年刻本子部第109冊讀書劄記四卷(明)喬可聘撰清康熙七年刻本子部第17冊讀書止觀錄五卷(明)吳應箕輯民國九年貴池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先生遺書本子部第150冊讀素問鈔九卷補遺一卷(元)滑壽輯(明)汪機續註明嘉靖間刻本子部第38冊杜韓詩句集韻三卷(清)汪文柏輯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子部第236冊對類二十卷不著輯者明正統十二年司禮監刻本子部第225冊對問編八卷(明)江應曉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104冊對制談經十五卷(明)杜涇輯明萬曆間晉陵杜氏泰初堂刻本子部第201冊鈍根雜著三卷(清)周池撰清嘉慶二十三年光霽堂刻本子部第116冊遯世編十四卷(明)錢一本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132冊遯言十七卷(明)孫宜撰明萬曆二十三年孫鵬初刻本子部第102冊多能鄙事十二卷(明)劉基輯明嘉靖四十二年范惟一刻本子部第117冊諤崖脞說五卷(清)章楹撰清乾隆三十六年浣雪堂刻本子部第116冊耳新十卷(明)鄭仲夔撰清鈔本子部第247冊邇訓二十卷(明)方學漸撰明刻本子部第241冊二程語錄十八卷(宋)朱熹輯清同治重刻正誼堂全書本子部第3冊二谷讀書記三卷(明)侯一元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11冊二六功課一卷(明)石室道人撰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260冊二樓紀略四卷(清)佟賦偉撰清康熙間刻本子部第115冊二酉彙刪二十四卷(清)王訓輯清康熙三年擇雅堂刻本子部第227-228冊法家裒集一卷(明)陳永輯明嘉靖三十年唐堯臣刻本子部第37冊法教佩珠二卷(明)林有麟輯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子部第144冊法書通釋二卷(明)張紳撰涵芬樓影印明萬曆間刻夷門廣牘本子部第71冊法喜志四卷續法喜志四卷(明)夏樹芳輯明萬曆間江陰夏氏清遠樓刻本子部第255冊範家集略六卷(清)秦坊輯清同治十年重刻本子部第158冊範衍十卷(明)錢一本撰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58冊方氏墨譜六卷(明)方于魯撰明萬曆間方氏美蔭堂刻本子部第79冊方齋補莊七篇一卷(清)方正瑗撰清光緒十四年刻桐城方氏七代遺書本子部第95冊方洲雜言一卷(明)張寧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239冊汾上續談一卷(明)朱孟震撰明萬曆間刻朱秉器全集本子部第104冊憤助編一卷(清)蔡方炳輯清康熙間刻息關三述本子部第22冊豐暇觀頤四卷不著撰者清初刻本子部第154冊佛祖統記五十四卷(存三十九卷)(宋)釋志磐撰宋咸淳元年至六年胡慶宗等募刻本子部第254冊浮物一卷(明)祝允明撰明嘉靖間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子部第83冊福壽全書六卷(明)陳繼儒撰明末刻本子部第149冊婦女雙名記一卷(明)李肇亨輯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216冊復齋日記一卷(明)許浩撰涵芬樓影印明刻歷代小史本子部第239冊蓋載圖憲二卷(明)許胥臣撰舊鈔本子部第55冊甘露園短書十一卷(明)陳汝錡撰明萬曆三十八年陳邦瞻刻清康熙六年劉愿人種修本子部第87冊甘水仙源錄十卷(元)李道謙輯清鈔本子部第259冊感述錄六卷續錄四卷(明)趙維新撰清道光間刻本子部第91冊感應類從志一卷(普)張華撰明范氏天一閣鈔本子部第116冊綱常懿範十卷(明)周是修輯明崇禎三年周應鰲刻本子部第121冊篙菴閒話二卷(清)張爾岐輯清康熙間徐氏真合齋磁版印本子部第114冊格物麤談二卷(宋)蘇軾撰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117冊格物問答三卷首一卷(清)毛先舒撰清康熙間刻思古堂十四種書本子部第95冊亘史鈔囗囗囗卷(存一一六卷)(明)潘之恆撰明刻本子部第193-4冊宮閨小名錄五卷後錄一卷(清)尤侗輯(清)余懷輯(後錄)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子部第230冊共發編四卷(明)曹于汴撰明天啓五年重刻本子部第91冊孤樹裒談十卷(明)李默輯明刻本子部第240冊孤竹賔談四卷(明)陳德文撰明嘉靖二十八年蘇繼等刻藍印本子部第104冊菰中隨筆一卷(明)顧炎武撰清乾隆間孔氏玉虹樓刻本子部第98冊觚賸八卷續編四卷(清)鈕琇撰清康熙三十九年臨野堂刻本子部第250冊古今長者錄八卷總目二卷(明)黃文炤輯清乾隆八年刻本子部第143冊古今風謠一卷古今諺一卷(明)楊慎輯清乾隆間綿州李氏萬卷樓刻嘉慶十四年李鼎元重校印函海本子部第250冊古今好議論十卷(明)呂一經輯明崇禎間刻本子部第221冊古今記林二十九卷(清)汪士漢輯清乾隆五年居仁堂刻本子部第236冊古今將略四卷(明)馮時寧輯明遺經堂刻本子部第32冊古今經世格要二十八卷(明)鄒泉輯明刻本子部第177冊古今列仙通紀六十卷(清)薛大訓輯清刻本子部第260-1冊古今識鑒八卷人象賦一卷(明)袁忠徹撰輯明嘉靖六年袁大純刻本子部第67冊古今釋疑十八卷(清)方中履撰清康熙間汗青閣刻本子部第99冊古今疏十五卷(清)朱虛輯清順治間萬卷樓刻本子部第228冊古今譚槩三十六卷(明)馮夢龍輯明刻本子部第136冊古今印史一卷附録一卷(明)徐官撰明嘉靖隆慶間刻本子部第75冊古今寓言十二卷(明)詹景鳳輯明萬曆九年陳世寶刻本子部第252冊古今原始十四卷(明)趙釴撰明邵廉刻本子部第96冊古今韵史十二卷(明)陳繼儒撰(明)程銓撰明刻本子部第148冊古雋考略六卷(明)顧充輯明萬曆二十七年李楨等刻本子部第195冊古器具名二卷附古器總說一卷(明)胡文煥輯明萬曆間自刻本子部第78冊古事比五十二卷(清)方中德輯清康熙四十五年書種齋刻本子部第233-4冊古文周易參同契註八卷(清)袁仁林撰清道光二十六年宏道書院刻惜陰軒叢書本子部第258冊古言二卷(明)鄭曉撰明嘉靖四十四年項篤壽刻本子部第86冊穀山筆麈十八卷(明)于慎行撰明萬曆間于緯刻本子部第87冊顧端文公遺書三十七卷附年譜四卷(明)顧憲成撰清光緒三年刻本子部第14冊怪石贊一卷(清)宋犖撰清康熙三十四年新安張氏霞舉堂刻檀几叢書本子部第79冊冠譜一卷(明)顧孟容撰清鈔本子部第79冊觀老莊影響論一卷(明)釋德清撰明萬曆間顏廣囗刻本子部第257冊觀象玩占五十卷(唐)李淳風撰明鈔本子部第59冊管窺輯要八十卷(清)黃鼎輯清順治九年黃氏家刻本子部第61-62冊管子榷二十四卷(明)朱長春撰明萬曆四十年張維樞刻本子部第36冊廣滑稽三十六卷(明)陳禹謨輯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251冊廣近思錄十四卷(清)張伯行輯清同治間重刻正誼堂全子部第24冊廣群輔錄六卷(晉)陶潛撰(清)徐汾補輯清康熙九年刻本子部第227冊廣仁品十八卷(明)李長科輯(等)明崇禎六年刻本子部第150-1冊廣社四十九卷(明)張雲龍撰清初鈔本子部第119冊廣事類賦四十卷(清)華希閔輯清乾隆間錫山劍光閣刻本子部第234冊廣祀典議一卷(清)吳肅公撰清道光間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子部第20冊廣諧史十卷(明)陳邦俊輯明萬曆四十三年沈應魁刻本子部第252冊廣修辭指南二十卷(明)陳與郊輯明萬曆間陳之伸刻本子部第196冊廣韻藻六卷(明)方夏輯明崇禎十五年方來刻本子部第223冊廣字義二卷(清)黃叔璥撰清乾隆四年黃氏刻本子部第27冊閨訓新編十二卷(清)秦雲爽輯清康熙二十五年徐樹屏刻本子部第157冊癸未夏抄四卷(清)釋靜福撰清鈔本子部第244冊國朝畫徵錄三卷附錄一卷續錄二卷(清)張庚撰清乾隆四年刻本子部第73冊國朝名世類苑四十六卷(明)凌迪知輯明萬曆四年刻本子部第240-1冊國朝吳郡丹青志一卷(明)王穉登撰明萬曆間刻王百榖全集本子部第71冊國憲家猷五十六卷(明)王大可輯明萬曆十年自刻本子部第183-4冊果報聞見錄一卷(清)楊式傳撰清康熙間刻說鈴本子部第250冊過庭紀餘三卷(清)陶越撰清鈔本子部第245冊海涵萬象錄四卷(明)黃潤玉撰明正德十六年陳槐刻本子部第101冊海寇議二卷(明)萬表撰明嘉靖間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子部第31冊海樵子一卷(明)王崇慶撰明嘉靖十七年呂景蒙刻本子部第7冊海瓊傳道集一卷(宋)洪智常輯明天啓四年刻崇禎十五年補修一化元宗本子部第259冊海沂子五卷(明)王文祿撰涵芬樓影印明隆慶間刻百陵學山本子部第84冊含玄子十六卷附錄一卷(明)趙樞生撰明活字本子部第260冊韓子迂評二十卷附錄一卷(明)門無子撰(題)明萬曆六年自刻十一年重修本子部第36冊漢甘泉宮瓦記一卷(清)林佶撰清康熙間刻昭代叢書本本子部第79冊漢世說囗囗卷(存卷九﹑十八﹑十九﹑二一﹑三一)(清)章撫功輯清七硯書堂鈔本子部第245冊漢溪書法通解八卷(清)戈守智撰清乾隆間霽雲閣刻本子部第73冊浩齋過先生語錄二卷(宋)過源撰(題)明萬曆三十三年過繼美刻本子部第3冊合刻周張兩先生全書二十二卷(明)徐必達輯明萬曆三十四年徐必達刻本子部第2冊何文肅椒丘先生策府群玉文集三卷(原缺卷下)(明)何喬新輯清康熙間平昌四香堂刻本子部第174冊何之子一卷(明)周元孚撰明崇禎間刻廣快書本子部第88冊河間傷寒心要一卷(金)鎦洪輯明萬曆二十九年新安吳學科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子部第41冊河洛真數十卷(宋)陳摶撰(宋)邵雍撰明萬曆二十年李學詩校刻本子部第65冊河上楮談三卷(明)朱孟震撰明萬曆間刻朱秉器全集本子部第104冊荷亭辨論八卷附書二卷(明)盧格撰清嘉慶六年刻本子部第101冊鶴山渠陽讀書雜鈔二卷(宋)魏了翁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95冊衡門芹一卷(明)辛全撰明晉淑健等刻本子部第15冊洪範九疇數解八卷首一卷(明)熊宗立撰舊鈔本子部第57冊洪範圖解二卷(明)韓邦奇撰明正德十六年王道序刻本子部第57冊洪範圖說四卷附繇辭一卷(清)舒俊鯤撰清乾隆三十七年樂道堂刻本子部第59冊洪範政鑒十二卷(宋)仁宗趙禎撰宋淳熙十三年內府寫本子部第67冊洪範註補五卷(清)潘士權撰清乾隆十年刻同治十三年補刻潘龍菴全書本子部第57冊洪陽張先生警心類編四卷(明)張位撰明刻本子部第128冊鴻苞四十八卷(明)屠隆撰明萬曆三十八年茅元儀刻本子部第88-90冊鴻洲先生家則一卷野志一卷(明)徐三重撰清鈔本子部第106冊厚德錄四卷(宋)李元綱撰武進陶氏影刻宋咸淳刻百川學海本子部第83冊厚語四卷(明)錢蔉輯清鈔本子部第145冊後觀石錄一卷(清)毛奇齡撰清康熙間刻西河合集本子部第79冊後海書堂雜錄一卷(清)王孝詠撰清鈔本子部第116冊後渠庸書一卷(明)崔銑撰明萬曆刻百陵學山本子部第7冊胡子衡齊八卷(明)胡直撰明萬曆間曾鳳儀刻本子部第11冊壺譜一卷(明)王彙征撰明嘉靖四十一年刻本子部第76冊壺史五卷(明)郭元鴻輯明鈔本子部第76冊湖海搜奇二卷(明)王兆雲撰明徐應瑞等刻本子部第248冊虎薈六卷(明)陳繼儒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82冊花裹活三卷補遺一卷(明)陳詩教撰涵芬樓影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子部第82冊花史左編二十七卷(明)王路撰明萬曆四十六年綠綺軒刻本子部第82冊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十二卷(明)慎懋官輯明萬曆間刻本子部第118冊化書新聲六卷(明)王一清撰明萬曆間刻四經本子部第83冊畫禪一卷(明)釋蓮儒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72冊畫繼補遺二卷(元)莊肅撰清乾隆五十四年黃氏醉經樓刻本子部第71冊畫訣一卷(清)孔衍栻撰清康熙間刻昭代叢書本子部第73冊畫眉筆談一卷(清)陳均撰清道光間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子部第82冊畫說一卷(明)莫是龍撰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子部第72冊畫志一卷附評畫行一卷(明)沈與文撰(宋)葉夢得撰(附)明鈔本子部第72冊槐亭漫錄不分卷(明)嚴堯黻撰明嘉靖間刻本子部第87冊。

子部典籍五篇

子部典籍五篇

子部典籍五篇第一篇:子部典籍“子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

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

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子”类书籍坊間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

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四库全书》中子部的儒家类有:王肃《孔子家语》、《荀子》、陆贾《新语》、桓宽《盐铁论》、贾谊《新书》、刘向《新序》、扬雄《法言》、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傅玄《傅子》、王通《中说》、唐太宗《帝范》、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司马光《家范》、张载《张子全书》、朱熹编次《二程遗书》、吕本中《童蒙训》、朱熹《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真德秀《大学衍义》、《读书记》、《心经》、《政经》等。

兵家类有吕望《六韬》、孙武《孙子》、吴起《吴子》、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繚《尉繚子》,黄石公《三略》、《素书》、李靖《李卫公问对》、李荃《太白阴经》,曾公亮《武经总要》、许洞《虎钤经》、唐顺之《武编》、何良臣《阵纪》、郑若曾《江南经略》、茅元仪《武备志》、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

从《汉志·诸子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国学术演进历程概观

从《汉志·诸子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国学术演进历程概观

从《汉志诸子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国学术演进
历程概观
杨然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1()5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从《汉书·艺文志》,经过《隋书·经籍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等历代目录学著作当中子部图书的分类状况的变化,并剖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学术背景。

本文将子部图书的类目分为四种情况加以分析:一、消失了的类目,二、增加的类目,三、经过移动或合并的类目,四、未移动和合并但也发生了变化的类目。

从目录学的视角宏观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子部学术的演变历程。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子部;目录;学术;演变
【作者】杨然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7.3
【相关文献】
1.《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和《隋书·经籍志》“子部”的比较 [J], 刘畅;
2.《四库全书总目》的诸子学考证方法探析——以其子部提要与分纂稿的比较为中
心 [J], 赵涛
3.由《汉志·诸子略》与《隋志·子部》的比较看诸子典籍发展停滞的原因 [J], 郭侃
4.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演变——从《庄子·天下》篇到《汉志·诸子略》 [J], 穆瑞东
5.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演变——从《庄子·天下》篇到《汉志·诸子略》 [J], 穆瑞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书目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书目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书目研究作者:赵青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7期内容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是清代重要的医学书目,提要详细介绍了历代医书的历史演变及内容特点,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文通过医家类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排列位置以及各篇提要体现的学术思想,说明了医学在清中叶时期的历史地位,分析了古代医书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当时学者的治学思想。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文献价值治学态度《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编撰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历时9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工,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

而与之对应的《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解题书目,标志着清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

四库馆臣所撰写的每一篇类序与提要,都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特定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各方面的成就。

《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医家类著录古代医书97部,存目100部,总计197部。

收录的医书依照时代顺序编排,涵盖各科领域,是对清中期以来中国医书著作的重要整理总结。

通过医家类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排列位置以及各篇提要体现的学术思想,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医学在清中叶时期的历史地位,了解古代医书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当时学者的治学思想。

一.清代社会对医学的重视医家类在目录书分类体系中的位置,要追溯到《七略》所开创的七分法。

七分法分为集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在《汉书·艺文志》中,医家分类在方技略,只有“医经”、“经方”二家。

《隋书·经籍志》则将医家放置在子部,合并为“医方”一家。

自唐代至清代,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并逐渐成为分类法的主流。

《四库全书总目》也将医家放置在子部,并改称为“医家”。

《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的总序中写到:“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数术、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

化史为子r—— 《四库全书总目》 的小说归类

化史为子r—— 《四库全书总目》 的小说归类

化史为子r——《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归类张泓【摘要】史部以叙事为主,子部则以议论为宗,班固持子部小说观,刘知几持史部小说观,胡应麟将史部和子部小说合二为一,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收录的小说均以叙事为主,但又被归入子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纪昀采用了化史为子的方法,认为这些小说尽管叙事,但目的是说理,这种观点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得到鲜明体现.【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小说;史部;子部;说理;叙事【作者】张泓【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 杭州 311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4刘廷玑在谈到从汉代到明代各类小说时曾说道:“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相去天渊。

”[1]确实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之名虽然相同,但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古代小说研究的加深,目录学小说和文学小说是两种不同文体已成学界共识。

目录学小说又分为子部小说和史部小说,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者不多。

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这两种小说的不同起源和不同特点,以及清人如何采用化史为子的方法,既坚守传统的子部小说观,又接受后起的史部小说。

一《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小叙》对我们理解《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小说观非常重要。

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

《汉书·艺文志》载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注称武帝时方士,则小说兴于武帝时矣。

故伊尹说以下九家,班固多注依托也。

(《汉书·艺文志注》,凡不著姓名者,皆班固自注。

)然屈原《天问》,杂陈神怪,多莫知所出,意即小说家言。

而《汉志》所载《青史子》五十七篇,贾谊《新书·保傅篇》中先引之,则其来已久,特盛于虞初耳。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唐、宋而后,作者弥繁。

古书分类类列,类名浅析(子部,集部)续完

古书分类类列,类名浅析(子部,集部)续完

古书分类类列,类名浅析(子部,集部)续完
宋天霞
【期刊名称】《图书分类论坛》
【年(卷),期】1990(000)004
【总页数】9页(P21-29)
【作者】宋天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1
【相关文献】
1.关于《中图法》部分类名和跨类、重复类目的修改建议 [J], 蔡玲玲
2.对《关于图书分类实践中几个类例的探讨》中几个类名的解释与高崇恩同志商榷[J], 李银江
3.古书分类类列名浅析(经部) [J], 宋天霞
4.古书分类类列类名浅析(史部) [J], 宋天霞
5.论图书分类表中依人列类的问题——兼论《中图法》依人列类及其改进意见 [J], 罗幼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编诸子集成:孙膑兵法校理

新编诸子集成:孙膑兵法校理

新编诸子集成:孙膑兵法校理
《新编诸子集成:孙膑兵法校理》讲述了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的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新编诸子集成:孙膑兵法校理》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

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羲,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肖陈产疏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部书目(第五组汇总)
儒家:《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整理 2012-03-01 中华书局
《晏子春秋集释》(近代)吴则虞编著,吴受琚,俞震校补 2011-10-01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晏子春秋校注》(清)张纯一 1996 团结出版社
墨家:《墨子间诂》(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 / 2001-04-01 / 中华书局《墨子校注》吴毓江撰,孙啓治点校 / 1993-10-01 / 中华书局
《墨子集诂》王焕鑣撰 / 2005-04-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道家:《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 2008-12 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 / 2012-02-01 / 中华书局《庄子注》杨立华著 / 2010-02-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庄子解》(明)王夫之撰 / 2011-01-01 / 岳麓书社
《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撰,刘武著 / 2012-12-01 / 中华书局
法家:《韩非子译注》张觉等撰 / 2007-04-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非子全译》陈明王青译注 2008-08-01 巴蜀出版社
《商君书全译》石磊等译注 2003-01-0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慎子全译》高流水林横森译注 1996-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兵家:《孙子略解》(魏)曹操 2012-04 中华书局
理学:《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著 / 1978-09-01 / 中华书局
《周敦颐集》(宋)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 / 2009-02-01 / 中华书局
考证:《日知录集释》[清]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君,吕宗力校点 / 2013-10-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梦溪笔谈校正》(北宋)沈括著,王骥注/2011-03-01/江苏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