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合院民居浅析
建筑文化论文:滇西北民居照、影壁的形式功能与装饰寓意
建筑文化论文:滇西北民居照、影壁的形式功能与装饰寓意[摘要]滇西北民居中的照/影壁具有遮挡视线、收纳与围合空间、反光与照明、装饰美化的实用功能,也具有标志地位、承载意志、安抚心理的精神功能。
其装饰和色彩与当地的居住习俗、建筑形式、周围环境相对应,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情操和生活态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云南乡土民居;照壁;影壁;建筑文化照/影壁,又称照墙、屏、树、萧墙、罘思、隐避等,早在我国西周时就已出现。
在滇西北乡土民居中,大多存在照/影壁这种建筑形式。
这些照/影壁在民居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作为滇西北地区居住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照壁与影壁之区别照壁和影壁是中国古代庭院的一种墙壁式附属建筑,一般设在门外正对大门处,或是院内正对大门、堂屋处。
因为它们的形式大体一样,只有造型和装饰上的区别,所以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照壁就是影壁,或者简单地认为南方称“照壁”、北方称“影壁”。
其实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笔者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之所以名称不同,是因为该墙壁在建筑中的作用不同。
如古时的罘思(亦作浮思、桴思、复思、隐避) 为古代设在宫门外的屏,上面有孔,形似网,用以守卫和防范不测,并刻有云、气、虫、兽等图案。
汉时屏被称为桴思,是天子的外屏,人臣至屏则反复慎重俯思对应天子之事。
[1]它主要起阻挡从外向内的视线的作用,目的是将建筑隐在该墙背后,故称为隐墙,后又称影壁。
相反,起阻挡从内向外的视线作用的墙,目的是将建筑罩在该墙里面,故称为罩墙,后又称为照壁。
另外,如果该墙是双面的,那么对内可称为照壁,对外便是影壁。
在北方,这种墙一般处于建筑庭院外正对入口处,主要起阻挡从外向内的视线的作用,故称为影壁。
但这种墙大多是独立式的,而且双面起作用,故也可称为照壁。
在南方特别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滇西北,居民的住房虽然是合院式建筑,但其庭院的规模并不大,这种墙壁一般处于建筑庭院内部,并且是单面的,起阻挡从内向外的视线的作用,故称为照壁。
合院式民居简介
合院式民居简介合院式住宅也称为宫室式或庭院式住宅,是中原汉民族传统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
这种居住模式的普遍采用,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的哲学理念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从北方的北京四合院、山西合院到南方的闽南、福建民居或到远离中央且地处偏僻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民居,都现存有大量合院民居的实例可考。
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不同区域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地上的合院式民居呈现出多样的形式。
单云南的合院式民居就有多种形态,虽然都是在中原汉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形成,昆明、大理、丽江、建水、石屏等地的合院式民居却各具特色,自成一体。
下面就分别做详细的剖析。
一、(滇中)昆明及周边地区的“一颗印”民居(1)平面型制“一颗印”的典型平面布局为“三间四耳倒八尺”,即房屋有三间正房、正房左右两侧各有“耳房”两间共为四耳,倒座房其深八尺故名“倒八尺”。
各间都有楼房。
这种住宅的平面和外观都方方如印,所以叫做“一颗印”。
“一颗印”合院式民居是以庭院为中心的内向组合体,在组合时首先考虑的是全院建筑的礼制秩序的要求。
在一条主要纵轴线控制下,正房、倒座或照壁于此中轴线上有序的排列安置,彼此是面阔开间相等的正对位关系布置。
次要的耳房等房间则位于轴线两侧对称布置。
组合方法的第二步则是规定好各坊房屋之间的对位关系。
这是形成合院建筑不同内部空间的法则。
“一颗印”合院式民居的正房、耳房和倒座的组合形式严整有机,四坊组合的四个转角紧密相连,形成满角式的组合,而没有其他如建水、大理合院民居的漏角小天井。
正房与耳房的对位关系:靠近正房一端的耳房山柱轴线与正房的前檐柱轴线对齐,耳房的前檐柱轴线位于正房明间柱向次间退1米的位置;正房的山墙与耳房后墙对齐,耳房的进深小于正房次间的开间,正房次间与耳房山墙之间布置有陡立窄小的楼梯,也称“楼梯巷”,这样的组合平面较为紧凑,天井院子也较小。
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特色的文化解析——以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为例
邹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ZOU Ya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00, China)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特色的文化解析——以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为例Cultural Analysis of Decorative Artistic Features of Yunan Garden: a Case Study of Zhang Family Garden in Jianshui County of Tuanshan Village摘要: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有着其独有的文化特点。
从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的建筑彩绘、门窗装饰、雕刻艺术、地域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特色既受到传统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又结合了本土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具有融合性、多样性、民族性的装饰艺术风格,阐述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独有的区域景观人文魅力。
关键词:园林装饰艺术;张家花园;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滇派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2-0031-05 收稿日期:2018-01-16修回日期:2018-03-12Abstract: The decorative art of Yunnan garden has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paintings, door and window decoration, carving arts and regional plant configuration of Zhang Family Garden in Tuanshan Village of Jianshui Count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spread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but also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an art style with fusion, diversity, and nationality, expounding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 humanities.Key words: Decorative art; Zhang Family Garden; Traditional cultur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Yunnan Garden1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特色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由于独特的高原山地地形及众多的民族分布,所以这个地域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资源。
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
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一、引言豫西地区是中国传统农村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合院式民居院落则是该地区农村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许多合院式民居院落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价值,出现了景观破败、居民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对合院式民居院落的景观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的特点1. 基本结构合院式民居院落是由一组相对独立的住宅围合成一个封闭、互相连接的空间。
院落由大门户、过厅、正厅和厢房等组成。
2. 传统建筑风格豫西地区的合院式民居院落常采用围合的方式,保护住户的隐私和安全。
房屋通常以土坯或青砖砌筑,考究木构造和彩画装饰,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
3. 功能分区明确合院式民居院落中,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
外区常为门厅、过厅等公共场所,内区包括主卧、厨房、花园等私密空间。
三、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的优化策略1. 保护传统建筑特色通过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已损坏的房屋和装饰物,维持合院式民居院落的原有风貌。
同时,注重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和推广,保证土坯和青砖等传统材料的使用。
2. 增加绿化覆盖合院式民居院落可通过增加绿化覆盖来改善景观。
在院落的空地中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小型花园,既美化了院落景观,又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环境和氧气供应。
3. 优化功能设置合院式民居院落的功能设置应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例如,将外区的门厅和过厅改造为休闲区,增设休闲家具和绿植,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将内区的空地改造为交流和活动场所,提供居民间互动的空间。
4. 促进文化传承合院式民居院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和活动来促进文化传承。
组织文化活动,举办传统节日庆典,让合院式民居院落成为居民交流和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豫西地区某乡村为例,对合院式民居院落的景观优化进行实践。
团山民居空间系列结构的调查报告
团山民居空间系列结构的调查报告摘要:团山民居是保存完好的滇南民居古建筑群的代表,其代表性建筑修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民居的空间系列形象深刻地展现着这一时期人们的心理反映和精神要求。
今天,我们在这个实用与艺术结合的空间系列结构的划分中,仍能尽情欣赏张氏家族住屋文化呈现的传统文化和意象审美。
关键词:团山民居;空间;传统文化;形式;意象团山民居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13公里处,隶属西庄镇,有国道323线和蒙宝铁路横过村前,交通便利。
清末光绪至民国年间,团山村人因开挖个旧锡矿,暴富一时,回乡大肆修缮房屋,民居的现存形式主要修建于这一时期。
民居于20 05年6月21日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列为“世界濒临文化遗迹”之一。
团山历史上是彝族人的居住地,明清之后逐渐成为汉族张氏家族的聚居地。
张氏家族聚落的住屋文化深刻地呈现着传统文化的意象审美和内容。
团山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物态文化深刻地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反映着建筑时代的政治体制、社会影响、民族的性格特色和生活的审美情趣。
既包含历史进程时间的积累,又标志文化环境空间的演变,成为一种体现文化内涵的形象象征。
它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综合体。
在建筑的构成中,民居或多或少要受到地理、气候、材料、技术和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在一个不变的宇宙观、不变的政治制度、不变的伦理观念、不变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中,成功地应付了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挑战,毫无间断地延续和发展下来,团山民居继承了中原传统文化,并与当地彝族文化进行交融,成为保存完好的滇南民居古建筑群的代表,它的审美环境不仅表现在外部,而且也体现在内部,我们在其空间系列结构的划分中,能尽情欣赏和感受传统建筑提供的奥妙。
一、意象空间团山民居建筑群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意念中的空间。
它虽然不是由建筑构成,但在张氏宗祖选址定居时就已经考虑在内了。
中国人在建造房屋之前,很注重对周围大环境的选择和囊括,这是一种超视觉的意念空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空间概念。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大研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井干式木屋是采用原木经过粗加工建造而成的, 较干栏式木屋更加原始,粗犷,方法也更为简单, 与北美圆木屋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具体的建造方 法是:将原木粗加工后嵌接成长方形的框,然后 逐层再制成墙体,再在其上面制作屋顶。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4、布依族的"石板房"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边,其民 居形式除了常见的“干栏式”吊脚楼之外, 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以木为架,石头为墙, 石片为瓦”的石板房,且依山伴水,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而建。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5、白族的"土库房"
“土库房”是大理白族又一独具风格的传统 民居 ,是适合于农耕生活独立式外向型民居形式。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大理自然的石环境和人们 对“石”的崇拜分不开。
落地式民居特色鲜明、空 间划分简单、结构简陋、 形式各异。落地式民居在 建构方式上不同程度的反 映出远古建筑结构的特点。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1、拉祜族的"挂墙房"
拉枯族的挂墙房是一种以头叉为纵向 支撑结构的落地式民居。其平面呈横 向布局,火塘为室内空间控制的中心, 祖先崇拜是划分室内空间的重要依据。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云南的几种传统合院建筑
一颗印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 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 海建水等地的所谓“一颗印”民居 。在现昆明大板桥、团结乡至 通海和建水一带,这种型式的 民居形成了云南较有特色的地 方建筑景观,很早就被纳入了 中国合院建筑体系。纵观使用“ 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 、彝、白、回、蒙占等民族。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 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三间两耳
三间四耳倒八尺
昆明地区“一颗印” 民居详图
大小厦交错连通
“一颗印”民居虽然形式较
固定,但可根据每家每户的经 济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减:如常 见的“半颗印”以及将两户“半颗 印”或“一颗印”并联成为一栋建 筑,或将房屋的开间和厢房的 多少进行变化,形成“三间二耳” 、“五间四耳”等等变体。“一颗 印”民居这种可分、可连、可缩 、可增的标准划单元模式,为 其他民居较少见,显示出了较 强的适应性,从中可看到现今 较流行的集合住宅的影子。
四合五天井平面图
四合五天井民居立面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两 种典型的布局平面可灵活组合,可横向 、纵向或双向拼接,形成更大的民居群 体,如“六合同春”等
大理张家花园“六合同春”民居
丽江纳西族合院民居
丽江纳西族的合 丽江纳西族民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院式民居主要分布在 1.合院的布局组合灵活多变,可看到许多和地形环境巧妙结合的例子
5 .堂屋空间 云南合院式民居以间为基本单元拼接,一般以三间为主。两旁为卧室,中央一间
为堂屋。这实际上就已具有“复合空间” 的特点了。卧室空间一般比较封闭, 对堂开门 ,向外开不大的窗子.而堂屋以约1-2m的宽度开门,形成开敞的外向空间。这种空间 形式与其功能要求是相符的。合院式民居建筑中的厅堂多是人们日常起居的空间,其 起居功能中同时包含着人们在外部空间中活动的某些性质和私密的内部空间中活动的 某些性质。因此。由于堂屋空间同时容纳了两个对立空间中的性质,它便具有了复合 空间的特点。
云南的传统建筑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单层廊),两边设厢房(耳房), 在正房对面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 内的大门,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 一般倒座进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 系列中比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 尺”。整座建筑三面为正房与两厢的 辨墙、第四面部由设有大门的围墙以 及两端的厢房之山墙构成。三面外墙 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有限 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较高, 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整座 “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严 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由 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合院建筑的产生
中国四合院建筑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是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四 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从自然环境、社 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很好地满足¨『人们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因此合院 式建筑在中国传统官式和民居中都具有统治地位,尤其是在民居中,在中国流传广泛, 影响巨大,所谓“家庭”一词的来历就是有家就有庭,由此可见合院式民居在中国的 重要地位。 合院式住宅的普遍采用,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的哲学理念思想有着 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北方的北京四合院、山西合院到南方的闽南、福建民居或到远离 中央且地处偏僻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民居,都现存有大量合院民居的实例可考。
2.入口天井 由外部街道空间经宅门进入,入口天井相对于街道空间来说要狭小,而相对于院里 空间又显得开敞。因此, 通过两座宅门空间将入口天井与住宅内、外空间联系起来。 入口天井的布置一般比较简朴。入口井中修饰较少,这样既可突出宅门的重要性,又 可以充分地表达出入口天井的空间过渡作用。
3.内院天井 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内院天井。这种露天又围护私密、与室 内空间联系极为密切的内院天井空间为人们在此活动提供了绝好的场所, 它使人们既 隔离于外界,但又不脱离自然。
云南建水张家花园
云南建水张家花园作者:***来源:《广东园林》2016年第01期张家花园位于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距建水县城西13 km。
团山村是一个自然村落,建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团山村最早的居民是当地的彝族,村名中的“团山”源于彝语“图手”(音)的叫法,建水方言话将“图手”译为汉字“团山”。
彝语“图手”的意思是“有山有水藏金埋银、物产丰富景色秀美的地方”,过去团山村就是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
团山村人氏主要以张姓为主,其始祖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由外地迁入云南的汉人张福。
张福系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人氏,现在团山村的张氏宗祠厅堂门联上有对联曰:“张姓始祖发籍于江西鄱阳许义寨先辈正宗;氏族兴旺迁移在云南建水团山村后世立祠。
”横批为:“百忍家风”。
张福移民云南的历史时期正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结束,明代政权初步建立的时期。
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率30万军队挥戈南下平定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并遣留守将领沐英在云南实行军屯、商屯、民屯。
1384年开始,明代朝廷将大批人民迁入云南屯田。
张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到云南。
最后扎根团山村。
张氏宗祠的对联形象地说明了团山张氏祖先的祖籍地与迁徙史,以及张氏族人为人处世的态度。
张氏后代恪守族规家律,勤奋劳作,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团山村民居建筑大规模建造并形成规模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几十年时间。
团山村又被称为“马背上驮回的村庄”,这是因为团山村民居建筑的建盖和云南个旧锡矿的开采有着紧密的联系。
云南山高林深,交通运输不便,过去依靠人挑马驮进行商品贸易和货物交换的传统。
1900年前后在云南个旧锡矿由于开矿需要马帮运输,许多村民外出赶马帮谋生,还有选择到个旧一带去采矿。
经过多年的艰辛劳作,辛勤致富后回乡建房,可以说没有个旧锡矿大规模开采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团山村古民居建筑群。
现在所见到的古民居大部分就是这段时间建造起来的,整个团山村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庭院庭园建筑较多且完整,保存完整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景观在村中据统计共有21处之多,如张家花园、将军第、司马第、皇恩府、秀才府、保统府、大乘寺、张氏宗祠、锁翠楼等私宅、宗庙、祠堂建筑群落。
建水朱家花园简介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翰林街16号,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
该花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
朱家花园的整体建筑结构严谨,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
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
庭院厅堂布置合理,既典型又富有地方特色,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花园内种植有竹木花卉,建有荷花鱼水池,保留有稻田,使居住融入江南水乡景色。
此外,朱家花园还包含许多艺术景观,如水池、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有石栏,花厅前有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形成了一座既典型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
建水朱家花园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民居建筑,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精品景点,是建水乃至红河州的重要文化遗产。
滇南朱家花园的建筑文化探析
46纸 贵云南省建水县文化气息浓郁,位于建水县的朱家花园被称为“滇南大观园”,是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建水民居的建筑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以朱家花园为例,其建筑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本文将对朱家花园的建筑文化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绵薄之力。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位于滇南。
这里有云南省继中庆,也就是现在的昆明和大理之后,创立的第三所庙学。
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称,文化氛围浓厚。
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建水的传统民居建筑方面也很有文化气息。
建水传统民居宅院文气绵延,凡门户必有匾额,凡堂必有楹联,其内容集贤者古训、采古今名言,颂江山壮美、咏鸿鹄大志。
其中有着浓厚的人文意识,传递出屋主人借盖房的良机,在建筑上建立一种家族内部的对话形式。
这种对话形式包括家族历史、家族理念、家族祈盼等,并以此熏陶后辈子孙,使其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家族的扩张。
在建水,典型民居莫过于建水县城的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在县城内建新街路段,是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民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十分值得研究。
朱家花园建造于光绪年间,宣统年间落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格局是纵向三、,横向四,这是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又四小天井”式的建筑群体,是并列联排组合而成的。
房舍栉比,院落层出,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舍214间。
左侧13间“吊脚楼”,与后面两院“跑马转角楼”相通连,为账房物质供应铺面。
右侧前为宗祠、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和水上戏台。
正前为大三开间花厅,旁有花园。
透空花墙左右对峙,将花园分为东园、西园。
从这一“滇南大观园”的建筑文化中,人们可以体会建水民居的文化气息。
本文对朱家花园建筑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具体方面进行探析。
儒家思想,有以人为本、以乐为熏陶的观念,正因如此,其十分重视人格与品性的锤炼和培养。
云南建水古城5A创建策划方案策划
房梁塌陷,瓦片破损 屋檐塌陷,瓦当破损 墙面开裂,柱子倾斜 整体松动,颜色暗淡 门楼凋零,杂草丛生
风雨洗礼,建筑残破
屋檐塌陷 瓦片破损
墙皮脱落
柱子倾斜
整体松 动
门楼损坏
房梁塌陷
墙面倾斜
瓦当破损
颜色暗淡
千古临安.建水长卷
基础现状 BASIC STATUS
现状分析
线性布局
街巷窄小 街 道 笔 直
空间局限,景观稀缺
今
重修西门、东门
营建水古城,忆沧海桑田
清末明初临安古城图
永贞门 (观光楼)
清远门 (邑爽楼)
阜安门 (环翠楼)
迎晖门 (朝阳楼)
千古临安.建水长卷
项目概况 历史积淀 PROJECT OVERVIEW
营建水古城,忆沧海桑田
唐以前
原始部落
唐、南诏
创建惠历城,位于现在 古城西北角,为土城
元代
古城功能开始完善, 结构开始形成,初步 奠定区域中心城市的 地位
千年临安路,古城建造史
谢氏民宅
武庙 西城门 杨辅忠旧宅
杨荣生旧宅
文庙 学海
文昌宫 指林寺
孙家大院
东城门
朱家花园
白衣楼 诸葛庙
临安府衙
学政考棚
杨世义民宅 黄锦民宅
玉皇阁及崇文塔 土主庙
观音仓 魏学兴民宅 沈家大院
孙允成民宅
朱德旧居 杨家花园
法华寺 杨德康民宅
郭氏民居
元代建筑物
纽云春民宅
明代建筑物 清代建筑物 民国建筑物
千古临安.建水长卷
项目概况 历史积淀 PROJECT OVERVIEW
习俗文化
建水县普雄乡普玛尼察哈尼族阿玛熬节Fra bibliotek工艺文化
合院式民居在现实中的运用
合院式民居在现实中的运用
合院式民居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通常由若干个房间围合而成,四面环院,院内种树或栽花,形成一个小型的庭园。
在现实中,合院式民居被广泛运用于城市的老旧区域,成为了现代居住和商业的一个重要形式。
首先,合院式民居在城市老旧区域的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老城区的建筑物已经老化、破旧,且居住环境比较拥挤。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许多城市通过对老旧区域的改造,将传统的合院式民居进行修缮,改造成为现代的住宅或商业空间。
这种改造方式既可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也可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合院式民居在现代居住中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由于合院式民居的设计,很多人认为这种住宅更适合家庭居住。
在现代,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追求,也使得合院式民居成为了一种新时尚的居住方式。
许多开发商在设计新式住宅时,也会采用合院式的建筑形式,以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最后,合院式民居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很多城市的商业街、酒店、别墅等都采用了合院式的建筑形式,以增加商业空间的美观度和文化气息。
这种建筑形式的商业空间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多的经营机会。
综上所述,合院式民居在现实中运用广泛,其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特点,为城市的建设和居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美好。
浅析建水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
3 ・ 2
第3 4卷 第 3期 2 00 8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l ARCH I TEC ' TURE
Vl . 4 No 3 0 3 . I (0 80 .0 20 10 8 52 0 )30 3 .2
浅 析 建 水 古 城 的 保 护 与 更 新
曾舒 娅 邓 蜀 阳
摘 要 : 以建水古城为例 , 对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近年来在 开发 中所 出现 的问题做 了简述 与分析 , 以此为基础对建水 古 并
城 的保 护 与更 新 进 行 了一 些探 讨 , 图 以此 获 得 古城 保 护 与 更 新 的 启 示 。 试 关 键 词 : 史街 区 , 护 , 新 历 保 更 中图 分 类 号 : U。7 T 8 文献标识码 : A
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整体 。 焕文 、 崇文 、 曲江四个书 院。当时 , “ 有 临半榜 ” 之称 , 建水 为明 、 清 合 , “ ” 四 颗 柱子 形 成 , 为 一 个 量 度 的 单 位 。 问 由 作 年代滇南文化 、 宗教 、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教育 中心 。19 9 4年被批 准 为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城 。其古城 历经 1 2个世 纪的建 设 , 至今保 “ 由“ 组 成 , 坊” 间” 在平 面组 合 中是 一个 独立 的基 本组 成单 进 存有 5 0多座古建 筑 , 被专 家誉 为“ 古建 筑 博物 馆” “ 和 民居 博物 元。在民居 中一般为 面阔三间 , 深五架 。 “ 院落” 坊 ” 围墙构 成 , 基本 的组 合体 , 型有 “ 由“ 加 是 类 三合 馆” 。建水县城 内的古 建筑文 庙有东林 寺 、 天王洒 寺 、 接待 寺 、 清 院” “ 、四合院” 。 等 真寺和朱家花园等 , 是古城 传统建 筑的精 华 ; 民居从 哈尼族 的草 “ 院落群” 院落” 院落” 由“ 加“ 构成 , 是扩大的组合体 , 类型多样。 顶房 、 顶房 , 竹 彝族 、 族的土平 房到汉族 的平瓦房 , 傣 保存 相当完 整。其造 型美观 , 外观简洁 而富于变化 , 风格朴 实宁静 , 是地 方 民 2 建 水古城 在开 发 中存 在 的问题 族传统与 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 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尽管有如此丰厚 的文化 底蕴 , 管 当今经 济发展 迅猛 , 由 尽 但 于建水 长期 以来 的交通闭塞和经济落后 、 生态环境 的恶化和社会 “ 大街 小 巷 院靠 院 , 便 是建 水 古城 空 间 最概 括 的 描 述。 因素的限制 , 这 加之开发建 设集 中在古 城发展新 区 , 旧城的格局 对 “ 指住宅 、 宇或公 署衙 门。大街小巷 是开放 自由的 , 向众 和历史 风貌造成一定 的影响 , 院” 庙 它 给古城保 护带来 以下 问题 : 人敞开胸怀 , 特别是 赶街时 的商业 大街 , 它能给 人 以丰富多 样的 满足。在今天 的城市平面图 中仍能清楚地把 大街小巷分辨 出来 。 1 2 1 大街的景观( . . 见图 1 ) 大街 由街面和沿街 的建筑 物组成 , 这些 建筑 物主要 是商 店 ,
建水朱家大院简介
建水朱家大院简介
建水朱家大院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一处古建筑群落,位于建水古城
内的古街道上。
朱家大院建于清朝雍正帝年间,是一座大型传统民居,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中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期
民居之一。
朱家大院深入民间,是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佳作,同
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宝库。
朱家大院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主体建筑、内厅、院子和周围
的辅助建筑,整个建筑群落共有218间房子,三进院落、一进天井,
全部都是用木材、砖石、瓦片等材料构造的。
大院内布局严谨、气势
磅礴,同时也兼具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用途。
藏书楼、卧室、
客厅、书房、酒坊、剧场、会馆、宗祠、花园等都有所体现。
朱家大院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
历史文化遗产。
朱家大院里的装饰艺术非常精美,以它的木雕、石雕
和画作而著名,在巧妙地运用彩绘和木雕等手法上也十分出色。
大院
中的各种艺术品和文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珍品,不仅代表了明
清时期的艺术成就,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
经济状况。
朱家大院也是一处提供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丽江古城民居的审美赏析-最新文档
丽江古城民居的审美赏析一、丽江古城民居的地域文化建筑有自己的美感体现,它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再现生活,而是通过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空间安排、形体结构及各种装饰造成一种韵律和情调,侧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合院建筑是我国最为普遍的建筑类型,发源于中原地区,随着中原文化进入西南地域,合院建筑及诗歌、绘画等在西南地区流传开来,以“一颗印”“三坊一照壁”为民居典型代表,在汉化尤为明显的丽江,大研镇民居、大理古城民居、建水民居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纳西族占总人口的66.7%,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滇中高原过渡地带,纳西族居住的地区因此成为上述几省区各民族彼此交往的通道。
丽江大研古城是个海拔 2400 米的高原山城,是丽江的中心。
丽江当时的统治者木氏土司十分敬仰中原文化,因此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了“合院建筑”为主导地位的多元并存形态。
二、丽江古城民居的类型丽江古城形成约在宋末元初。
纳西族在古代曾有“穴居”的习俗,故史籍上有“么些洞蛮”之说,之后又有过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羊毛毡制帐篷居住的习俗。
自明代始,在丽江纳西族中已建有宏伟壮观的瓦房,到了明末,丽江古城居民逾千户,可谓“民居群落,瓦屋栉比”。
从清代起,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吸收,“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并产生了古朴中透出清幽、恬静中显出古雅的、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
丽江民居较为常见的形式有两坊拐角、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
一院建筑基本由三部分组成:院子,也是当地人说的“天井”,生活功能需求的房屋,介于两者之间的廊。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座坊和一座照壁所围成的四合院,东面为照壁,正对正房,成为院内主要景观。
四面各有一座坊,在四个角上还各有一个小院,当地称为“漏角天井”,这种形式称为“四合五天井”,它采取正房坐西朝东、南的方向,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有一个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
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皇恩府
皇恩府位于团山村西 南角,占地面积1885平 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 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 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 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 有房舍37间,且保存完好, 是团山民居中二进院布局 的典型代表。
皇恩府是纵向衍生的二进院,正
房略高于耳房。其中一个漏角天井用 作厨房,为了节省空间,二层设了楼 层,但由于漏角天井空间较大,基本 不影响排烟。主院中还有口井,可以 满足生活供水需求。
三进院为“跑马转角楼”,是长辈
生活的正房,供奉祖宗牌位、举行重大 祭祀活动都在正房,多为两层,厦廊环 通,装饰或辉煌流金或古朴厚实,房屋 的空间位序服从于人伦次序,住房的安 排体现家长制的伦理原则。
大门左边为花园祠堂,庭院
宽敞,中有水池,石栏望柱雕镂 精致,寓意丰富;祠堂坐落于及 时级台阶之上,庄重典雅。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Part2 建水传统合院民居
——以团山民居为例
建水民居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庄镇,在城内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在农村以西庄镇的“团山民居”为代表。
照壁在风水学上还有阻隔对门直冲的作 用,起到了“档坊一照壁”式的白族民居,都是 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 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
下图为文明街某变形的“三
坊一照壁”:由于受街道位置以 及周边建筑布局的限制,该大门 开在东边坊的一侧,照壁向南, 布局紧凑,整个天井、楼梯以及 照壁都很小。
从院落盆
栽和植物中不 难发现建水居 民对自然的需 求,因此花厅 的存在成了建 水民居的特别 之处。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建水建水在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代前期为南宁州都督府属东爨地;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10年前后)在这里筑惠历城,隶于通海都督府。
惠历为少数民族语言,意思是“大海”,汉语译为建水,这是建水得名的开始。
大理政权初建时,段思平封其舅爨判为巴甸侯,建水就是爨氏的封地。
爨氏没落后,建水属秀山郡阿僰部地。
南宋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队征服云南后,设建水千户,隶阿僰万户。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建水州,隶于临安路(路治在通海)。
元至元十七年(1280)在建水置临安广西道宣抚司,后改为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管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元江等路。
明代仍设建水州。
革宣慰司,改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移至建水,并在建水置临安卫,将原有土城拓地改建为砖城,下辖前、后、左、中、右所,驻兵5600名,镇守滇南。
临安卫另辖通海守御所(二个千户所)和蒙自新安守御所(一个千户所)。
清初沿袭明代旧制。
撤临安卫,在建水设临元广西镇总兵官,统领军务。
后改为临元澄江镇。
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中国民国元年(1912)仍设临安府,废建水县。
次年废临安府,复设县制,改建水县名为临安县,隶属蒙自道。
民国3年(1914),因与浙江省临安县重名,仍改称建水县。
民国18年(1929)废除道制,建水县直属省政府管辖。
民国29年(1940)起建水县隶于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所设在建水城内),民国37年(1948)改称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水县属蒙自专员公署。
1957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建水县隶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自汉武帝时设郡,还在古畹町时,就设为县,后来自蜀汉、晋、五代至唐代都如此,只是要么隶属于兴古,要么隶属于梁水,或者改属戎州都督府,从无例外。
元和年间,南蒙占据,修筑惠历城于巴甸,译为建水,因此得名。
经历两爨、六诏,附庸于元朝,开始时设置千户,隶属万户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水合院民居浅析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名:***学号:***********班级:2011级环境艺术设计日期:2015年5月6号指导教师:***摘要:建水古称临安,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这里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文庙,以及朝阳楼、朱家花园等一大批古建筑,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堪称“古建筑博物馆”。
建水合院民居属于云南民居中的合院建筑代表之一,由当地的地形气候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建水合院民居的空间特色是建造技术的结果也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通过对这些特色空间的简要分析并以朱家花园为例,总结出一些合院民居的设计元素,在地域建筑的设计中加以利用和传承。
关键词:古建筑,民居,空间特色,装饰,继承,发展一、云南民居概况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在环境、气候、人文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成就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民居。
云南民居分为本土型民居和汉化型民居,通过对地形的有机整合,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考虑,再加上文化的影响,更加加深这种地域性。
在现在的研究中地域性已经成为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云南的主要特色,丰富多彩的,满足不同生活模式与居住质量要求的民居建筑形式。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云南民居建筑从干栏式、并干式、土掌房,到落地式和合院式分为五个系列。
其中合院式以昆明的“一颗印”为代表。
合院式民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云南腹地交通便利,虽然共承一脉,从滇中的昆明到滇西北的大理、丽江,从滇东的会泽到滇南的建水。
合院式住屋,又称作是“宫室”式、“天井”式、“院落”式。
二、建水合院民居的特点1、合院式民居的共同特征建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鲜明的民居是古城构成的主体元素之一,数量多,质量好,保存相当完整。
现存的汉式合院民居不乏规模及工艺都上乘者,其中以朱家花园和张家花园为典型代表。
合院式民居的共同特征是:1、空间布局院落化;2、建筑观念世俗化;3、木构技术地方化。
建水民居一般是由“间”组成“坊”,由“坊”组成“院落,在由”院落“组成”院落群“,而建筑周边的空缺处则由围墙围合,最终形成整个院落。
其中“三间六耳下花厅”是建水合院民居中的典型代表。
建水地区的合院民居平面布局组成内容丰富,除了常规的正房、耳房、倒座、内院、独立式门楼等部分外,还加入了花厅及照壁。
由这些单元进行组合,适应不同的基地、不同的风水要求和建水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民居平面空间。
不论民居规模大小,都由这些平面元素组合成一个充满秩序化的民居院落。
其中,花厅是建水合院民居的点睛之笔,其形式为:面阔与相对应的正房等同,明间两面均设格子门,可以穿行,且无内向隔墙,前后均带檐廊或只一面带廊,属于连接民居前后院落的交通及休闲空间。
2、合院式民居的基本平面布局建水地区合院民居基本平面布局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和“三间六耳下花厅”三种形式。
有部分当地居民根据自家具体情况,在基本平面布局上对民居进行纵向、横向和纵横两向的不同规模的扩展组合,或根据地形进行灵活的平面布局组合。
(1)“三合院”:为小型民居多采用的平面布局形式,由正房、两侧耳房、照壁和天井组成。
(2)“四合院”:为另一种当地民居的主流形式,又称为“四合五天井”。
民居平面布局由正房、两侧耳房和倒厅组成。
(3)“三间六耳下花厅”:是建水合院式民居中的精华平面布局形式,由正房、左右耳房、花厅和照壁组成。
(4)大型合院:多为社会地位较高及经济实力较强的大户人家民居形式,民居平面布局形式为在基本平面构架上对民居进行纵向、横向和纵横两向的不同规模的拼接组合。
三、合院民居的空间特色1、历史背景建水的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
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
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
2、建筑布局以朱家花园为列,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入口为垂花大门。
左侧沿街的10间“吊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
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
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
水池边有右栏。
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
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
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
朱家花园院落层出,房舍迭进,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它是一个滇南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融合的建筑群体。
3、合院的空间特色(1) 入口空间朱家花园的入口空间和大多数建水民居有一个相似之处,大门不会正对门口的道路,而是有一定的转角和退让。
从空间上看,这样的转角使得整个街道的空间更加丰富,就算是笔直的街道有了联排合院入口空间的退让,更加突出了入口,同时也在使用上提供方便,增加了入口的活动空间。
从文化上看,大多数建水民居会有这样一个相似之处的原因是“礼教”的结果,不敢正对着道路开门是有钱人家为了避嫌的举措,为的是表明自家没有独霸一方的野心,就如同只有帝王之家和佛塔庙宇才能用琉璃瓦一样,正门正户在这个边陲小城表明的是一种等级与尊严,只有文庙才能当此殊荣。
入口大门的柱脚也有特色之处,在柱础处有别出心裁的设计,在柱础有倒金字塔形的内收,这在每所民居的大门处都有体现。
( 2) 内院空间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
内院是由多个合院组合而成的,并由三纵六个院落组合而成,因为多个合院的组合使得整个内院的空间丰富充满变化,从横纵两个方向都能相互联通,置身其中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但其中同样体现了地位的尊卑与主次。
从入口到最后的正房一共要经过三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一定的高差,每通过一个院落,都会增加一小段的高程,住在纵向最后一个院落的人就在家族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利,居中为贵的思想也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以中轴院落为尊,居中列位于纵向最后的一个院落就是属于这座宅院的主人。
每个院落的命名与这个院落栽种的植物有关,以此为名内院中有梅馆、兰亭、竹园、菊苑等几个特色庭院。
在院落中还有建水著名的古井,这与建水古城西门的古井一样,是建水民居中的瑰宝之一,古井有两眼井和三眼井和独井等,古井不仅给院落提供基本的需求,更成为院落中的一道特色风景。
(3) 下花厅下花厅之所以作为一个重点是因为它是建水合院建筑最大的特色,“花厅”是“三间六耳下花厅”民居平面布局中的亮点,它特殊的使用功能,双进线路的设置,使民居各部分平面空间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使民居院落空间具有层次丰富的秩序感。
这样的空间是本土的建筑特色与汉族的合院公同演化而来的,在这里更体现出文化的融合。
四、合院的主要建筑构件1、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弓形的承重结构叫做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做斗。
合称斗拱。
由斗、拱、翘、昂、升组成。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2、斗拱的作用(1)它位于柱和梁之间,屋顶的重量主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台基,起到承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出挑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3)它造型精巧、美观,如盆景、似花兰,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3、斗拱的结构斗拱的大小用“跳”来表示。
斗拱中的拱或昂每挑出一层叫做一“跳”,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越高。
4、斗拱的分类按照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外檐部位(外檐斗拱又可以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内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内檐部位(内檐斗拱又可以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按照名称可以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柱头科(又叫柱头斗拱)是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明清时期的柱头科斗拱是主要承重斗拱,其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他的斗拱截面尺寸大);平身科(又叫柱间斗拱)是位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的斗拱。
是大式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斗拱;角科(又叫转角斗拱)是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
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端为进深方向的构件。
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和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
是所有斗拱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科。
5、斗拱的特色对于斗拱的形制,见到最多的是呈圆周状向四周发散的形状,多为八个昂组成。
造型多为云,龙,鱼等,加之镂空、彩绘等技艺。
五、内部装饰以建水团山村为例,在团山有“木屑比金子贵”的说法,说的是木雕屏门与格扇门:精致、富丽、繁复、透露,是富贵的象征。
柱础所用石头的选材和打磨都十分考究。
这个柱础上部为圆形,下部为方形图案,象征着“天圆地方”。
上面一圈图案是回文中的“万”字,下面的一圈图案是莲花,柱础的主体由许多如意的图案组成,万和如意相连,便是“万事如意”。
在建筑的窗户和门上,还有许多精美的木雕。
诸如西游记、水浒传中的故事,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都精美绝伦,活灵活现。
六、建水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创新思路1、传统合院民居的现状合院式民居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最早是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首先出现的,后来才慢慢普及到乡村城镇,逐渐取代了干栏式和土掌房等原始住屋形式,历史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重复一定的规律性,陈旧事物总是被淘汰,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冲击下,合院式民居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城市中已基本消失了,这也是自然的选择结果,如今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建水许多合院民居已经被拆迁,如今保存完好的民居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被用作旅游观光及历史研究。
2、合院民居的继承与保护目前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已经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认识到,云南合院民居作为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同时它见证了云南本土建筑的发展历史,也是云南建筑设计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保护和继承,并深刻的挖掘其蕴含的构建思想,并将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