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宇宙观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内涵,从民居的空间以及建造的空间等角度论述了“天人合一”宇宙观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运用,介绍了庭院建筑的优点’并对“天人合一”宇宙观在当代民居建筑中的运用作出分析。

关键词:天人合一民居空间时间

人类“构木为巢”、“掘地为穴”开始了最早的居住文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居住建筑的形态呈现多样化,但众多民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共性体现着人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向往和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贯穿了整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层次。在不同的领域,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天人”的最佳合一。笔者认为在民居建筑这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中,无论是房屋的空间、形态、建造时间等方面都体现着古人在空间和时间上“合一”的追求,即“天人合一”宇宙观在很大程度上影o自着民居的发展,增加了各地的民居的共性。

一、“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在原始社会就有所体现。强调天、地、人的关系,按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谋求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从道家“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到儒家“天之生物也,使之一体,而夷子二本故也”的感悟,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表明中国各家哲学门派一直在探讨人和天的问题,追求天、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上下四方日宇,古往今来日宙”,“天人合一”宇宙观即人们通过对天、地、时、空的认识,从时间和空间上达到天人合而为一的追求。“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与地”,古人很早就开始观星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探索天地合一的途径,指导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古人的宇宙观念,即对天地空间和时间的认识,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天地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观念,反映了古人心中的宇宙模式。“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周髀算经》)、“天元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晋书·天文志》)代表了古人对天、地形态的一致认识。

(2)对天地存在方位的认识。古人通过观察

天象并进行想像,形成独具特色的天象文化。《史

记天官书》描述天界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空中帝国,

在空间上,以紫薇垣为中心,四象五宫二十八宿

为主干,其中东宫为青龙,西宫为白虎,南宫为

朱雀,北宫为玄武。紫薇垣为中宫,中宫为北极

星所在“太一常居”之星,即天帝所在,以此宫

为中心四宫围绕(图1)。

图1方位四灵

(3)人们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识,表现为时间的认识。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先民通过天地运行规律,确定季节,安排农时,《吕氏春秋》:“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传说黄帝时代就已出现历法,在以后发展中出现了夏历、周历等102种历法,其目的是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可靠的参考,顺应天地时序,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

1、“天人合一”宇宙观决定了民居空间上的内向性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空间布局都有内向封闭的特点,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笔者认为内向封闭的特色最早来源于人们对天宫布局和天地形态的认识,是人们从空间上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方式。

首先,传统民居的宅外环境选择源于人们对天宫布局的模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包含古人对天、地、人的认识,人们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术的运用,达到空间上的“天人合一”。而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术都基于人们对天象的认识:天宫中东官为青龙,西宫为白虎,南宫为朱雀夏,北宫为玄武。这四宫形成对中宫的保护,这种四方意识影响了人们的心理方位意识,故在选址时寻求四方环境的保护。并把天官星象方位及其称谓与地面方位结合,通过这种天地感应达到心理保护的效果。《宅经》:“凡宅左有流水,为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瘐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方位神的形态与地形形态的结合,可以达到各尽其职的效果,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其次,中国的民居庭院与天官方位的形制、布局有一种同构关系。天宫的四周封闭形制,也被应用于中国的住宅建筑形制,形成封闭式的居住方式。从立面上讲,整体形制采用墙体围合的封闭方式,《说文》云:“墙,垣蔽也”,《左传》:“人之有墙,以蔽恶也,故日垣蔽”。民居庭院墙体很难见到窗子,因为家墙开窗被比喻成朱雀开口,“朱雀开口,容易惹是非”。封闭墙的存在很好地隔绝了外界的喧闹,形成一个对外隔绝,对内卫护的空间模式。从形态上使居住者的生活得到保护,也使人们心理有很大的安全感。

2、“天人合一”宇宙观使居民的形态和空间与天有一种交流性

“天圆地方”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天地形状的认识,反映在民居中就是民居形态与之对应。从整体的民居庭院形制看,大多采用矩形或方形,这在意识中与“地”形制相对应。这种方的形制与上天是圆的对应,完成了民居建筑空间中“天”和“地”的协调统一。

民居庭院的开敞,增加了天地的交流空间。风水中,天属阳,地属阴,阴阳的协调还含有天地交相结合,万物周流不息,生生不已的意向。《象》日:“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意,以左右民”。

普通百姓每年都要在自己的这片天地,举行祭天,拜天的仪式,表达着自己对天

地之神的虔诚,祈祷上天保佑和庇护,在这小小的开敞空间中达到天地人交流的目的。

3.“天人合一”时间观使人们对建造修葺时间有择吉趋向

据记载,商代人们就开始用占卜等方式选择做事的最佳日期,从时间上追求与天地运行规律一致。这种概念来源于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商朝以后举事无细大,必择其时辰。《协纪辨方书》:“天地神祗之所向顺之,所忌则避之。”这种时间上的天人合一的追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祭祀、用兵、婚嫁、建造,到裁衣、洗发、出行等等都要按照特定的时间进行。

住宅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部分,也是百姓最大的财产,但木结构为主的材料使房子会遇到各种意外,如火灾,风灾等灾害,房屋的修和建就成为人生中的大事,更关系到居住者的生死祸福,因而很早人们就开始追求房屋建造或修复的吉祥。从秦简《日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建造新宅、安门、盖屋、入宅、修建、迁徙等与房屋相关的活动都要选择吉日进行,以求符合天时得到神的保护,避免各种灾祸,使居住者生活安康。

三、“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民居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天人合一”宇宙观在民居中的运用思想理念逐渐模糊,但是在民居中的运用形式却被继承下来,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宇宙观在民居中运用最成功的部分就是庭院的设计:四面围合的墙体或建筑,形成环抱之势,中部空间呈露天形态。在此,天、地、人的融合交汇,达到居住的完美和谐。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天人合一”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居住建筑的科学性。现代民居建筑对庭院设计的继承更多地侧重于它的科学性:庭院的形态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进行灵活变通,使民居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如北方地区注意保温防寒,接纳阳光,庭院较大;南方炎热地区,注意散热、遮阳,庭院很小等。不仅如此,庭院具有很好地适应和改善微气候的作用:四周围绕、顶部露天的庭院可以起到减弱不良气候侵袭、阻隔部分风沙的作用;顶部露天,还可以引入新鲜的空气,保持住宅空气的新鲜质量。另外,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增添了庭院的生机和意趣,也丰富了庭院的空间层次和时序变化,使空间充满诗情画意,愉悦人们的情感。

传统庭院式的住宅把各个房间聚合在一起,使它的空间重复利用,起到节约土地的作用,尚廓、杨玲玉对此作过分析(图2)。

图2 尚廓、杨玲玉的庭院空间分析(引自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