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后,迅即引起电视业界和受众的强烈反响。11月1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在凯瑞大酒店举行研讨会,与会者对《故宫》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该片是具有大国气度、大台风范的优秀纪录片,是近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座丰碑;该片选送于第八届四川电视节,一举斩获“金熊猫”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奖;同时,《故宫》也成为互联网上网民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且多以正面评价为主。由此可见,《故宫》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双重认可,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纪录片。就此而言,《故宫》一定程度地代表了纪实美学的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甚至数字技术的应用,对纪录片《故宫》的成功产生了决定的影响。

电视艺术的发展,从来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纪录片作为以纪实为审美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当前数字技术背景下衍生出新的制作手法。影视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人类社会发展至“数字”时代,编导们正在经历一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影视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部世界电影史或世界电视史,既是视听艺术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发展史。影视艺术是全身披挂现代科学技术戎装而屹立艺术之林的。影视艺术的里程碑式的分期,往往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如电视的机械电视阶段、电子电视阶段、彩色电视阶段、卫星电视阶段、光缆有线电视阶段、多媒体阶段,均与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新成果的问世分不开。当今世界,既有“科学的艺术”,又有“艺术的科学”。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然带动影视艺术的现代化。历史“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往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影视艺术的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从而开拓了新思路、新手法、新样式。

科学技术,尤其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影视的生产制作过程和接受、观赏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由于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其特技效果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几乎无所不能,简直真假莫辨。数字技术的另一趋向是制作成本越来越低,以前大成本电影才能制作的特技效果,由于成本的降低,在电视制作中也被广泛采用。正是在此背景下,《故宫》作为一部纪实性电视片,首次大量地使用数字技术,在审美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故宫》具有极大的视听震撼力,画面效

果和声音效果可谓纪录片一个新的里程碑。画面采用高清晰的摄影机,使用很多新的数字摄影技术,并大量使用三维动画,声音的处理也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故宫》摄制组定下风格上的几个基调:延时摄影、定点摄影及历史再现中“Motioncontrol”(可用电脑控制的轨道),成为其显著的影像特征。延时摄影是用“逐格电动机”驱动摄影机,一个画格一个画格地逐格拍摄完成的镜头。拍摄时,摄影机叶子板打开一次拍摄一个画格,每两个相邻画格之间的停歇时间根据需要确定。《故宫》摄制组使用的高清摄影机HD750经过摄像机内置菜单的调试并附加一个延时板后,就具备了电影摄影技术的逐格摄像能力。拍摄后的影像效果如宫殿上空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从暗到明的光线变化,尤其2004年冬至日前后3天中太阳光线照在太和殿内的精彩景象,那一天阳光划过整个大殿内,太和殿正中的匾额出现独特的光影变幻。在十几秒到二十几秒的画面中,摄影师要用两三个小时甚至八至十个小时完成。摄像机在长达数小时的拍摄中,每次只记录此景物在某个时间段内数秒钟的影像,经过十多次或更多的固定角度的重复拍摄,一座建筑物一段时间内的光影变化的独特影像就被记录下来。类似的此延时摄影大量地使用,成为《故宫》画面的显著特征之一。

《故宫》另一显著特征是定点拍摄,为使故宫这座凝固的建筑群更有生命力和历史感,摄影师选择了近20个典型代表性建筑定点拍摄,即在固定不变的地点和角度多次拍摄,主要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显著的气候变化中进行,如故宫角楼的四季变化和故宫内断虹桥边从枯枝到绿叶再到白雪纷飞的景象。这类镜头主要用在表现时间流转、世事变幻的叙述段落中。

故宫是有生命的,摄制组从拍摄之初就建立了故宫植物生长的档案,文华殿前的海棠花、慈宁宫里的牡丹花、钟萃宫的玉兰花、承乾宫的梨花及断虹桥的18棵古槐,都用镜头摄下其冬季的枯枝、春天的发芽开花、夏天的茂盛、秋天的落叶。这些植物随岁月流转的画面,构成故宫四季变迁和不衰的生命力。

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很多景象不复存在,可引用的史料也极为有限。编导尝试大量使用电脑动画,这部播出总长度540分钟的12集电视片,经电脑处理和制作的画面达76分钟。

①纯3D技术制作,这类画面主要展示故宫建筑。由于明朝初年所建紫禁城和现在紫禁城已经不同,编导只能依靠3D数码复原技术

将明朝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式样还原展示。在第一集中,编导用3D 技术从紫禁城修建时鸟瞰的角度,展示了从元朝皇宫遗址到明紫禁城的空间布局的变化过程。尤其开篇第一个镜头,完全由3D动画制作,画面是星空的点点繁星穿过云层,鸟瞰中华大地,在镜头一步一步靠近地面时,不断幻化出始于春秋战国时的北京城的地理位置,跨越汉、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的历史,穿越北京街道,跨过正阳门时,一个公元2005年崭新的天安门广场展现观众面前,当镜头飞跃天安门广场进入天安门门洞时,又把观众带入600多年前的明代。这组镜头如无3D技术的支持,仅凭编导的想象是无法完成的。无疑,编导也想通过这组镜头表达其深邃的观点:《故宫》的历史坐标要放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这座宫殿承载的不仅仅只是五六百年的明、清历史,它蕴涵中华文明8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再如第11集《国宝大流迁》中,南迁文物的火车高速前行;第七集《故宫书画》中,隋代运送书画的龙船沉没及每一集都使用的故宫不同建筑群的景象。

②3D制作和实景拍摄相结合。这种动画技术在大制作的电影中可经常看到,如《魔戒》、《神话》等。《故宫》的编导使用的很多技术程序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动画制作,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如第1集上万人运送大石的场景,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的壮观场面;第二集顺治进京;第三集太和殿广场盛大的登基典礼;第四集李自成攻入北京等。这些动画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故宫》的视觉感染力,许多真实历史场景也得以复原,需特别强调的是,像万人运石、神木出山和登基大典,都是史书明确记载和描述的。在其动画场景的设计上,编导以严谨的态度力求真实复原,并聘请了故宫专家现场指导,从播出效果看,这种3D和实景拍摄结合的特技效果,引起观众不同的反应,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从最后效果来看,水平不一,有些场面非常真实和精彩,有些则显得粗糙看来很假,很多画面的细节处理不够细致,尤其色彩、光影效果不甚理想。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技术系中国纪录片的首次大量使用。

③从3D动画和实景拍摄结合的制作到二维动画的转换。如第6集《故宫藏瓷》中,景德镇瓷器运输的一组画面,险峻狭长的江面系实景拍摄,江面上的船只是3D制作,从江面转换为中国古代地图又成为二维制作,类似的画面还有第8集《故宫藏玉》中古代工匠采玉的情景;第11集《国宝大流迁》中文物在群山峻岭中搬迁的画面转接到示意地图。④以古代绘画为蓝本制作成二维动画。此技术的使用在中国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