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和疫情统计数据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和疫情统计数据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和疫情统计数据1. 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冬春季节尤为多见。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我们对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和疫情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方面的相关问题。

2. 病例报告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支原体肺炎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对1000名患者进行了病例报告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病例报告结果:•年龄: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其中以2岁至5岁儿童最为常见。

•性别: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似。

•症状: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呼吸急促、胸闷等。

•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肺炎、中耳炎和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3. 预防措施预防是阻断支原体肺炎传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建议:•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尽量避免长时间密闭环境。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建议,儿童和老年人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来增强免疫力。

4. 治疗方法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4.1 药物治疗•抗生素:支原体肺炎一般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在病毒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遵循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4.2 对症治疗•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有喘息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5. 后期疗养当患者康复出院后,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随访。

•定期锻炼: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加免疫力。

同时,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请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相关的疫情防控措施。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和病例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和病例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和病例分析在当今社会,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一大健康威胁。

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流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以及一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公众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1.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

1.1 人口增长人口的高密度集中居住,增加了支原体肺炎传播的机会。

尤其是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支原体肺炎的传播更加容易。

1.2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对支原体肺炎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损害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感染机会增加。

1.3 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抵抗力下降,这些都会导致支原体肺炎易感人群的增加。

2. 病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支原体肺炎的表现和治疗,我们对一些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两个代表性的病例。

2.1 病例一:李某,女,45岁李某是一位上班族,最近出现了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过检查,李某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她接受了相应的治疗,并在两周后完全康复。

这个病例表明,年龄在中年的人也容易患上支原体肺炎。

2.2 病例二:王某,男,60岁王某是一位老年人,他最近感觉呼吸不畅,并出现了胸闷、气短等症状。

经过医生诊断,王某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尽管他接受了治疗,但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较差,恢复速度较慢。

这个病例提示我们,老年人患支原体肺炎时需要更加关注。

3. 预防和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3.1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如手帕、餐具等,可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传播。

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外医 研 第1卷第1期( 第1 期)0  ̄5 ig a t i 中 学 究》 o h 3 总 6 22 / 5 1 E J
1 8I4 ; 支原体肺炎 的临床分析 ' ,L 2t ,  ̄ J
吴 文 坚① 莫 来①
【 摘要 】 目的 :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临床表 现、治疗方法及疗 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 方法 :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 医院 2 1—01 00 21 年
①湛江市霞山妇幼保健院
广东
湛江
54 1 203
取尽结石 ,又能达到通 畅引流的 目的 【 4 J 。譬如肝左外 叶,而右肝 管结 石可做不规则 的结石所在部位 肝组织切 除术 。( 胆管空 ] 2 ) 肠 R u- n Y吻合术可作为内引流的首选 。吻合时保证吻合 口径 ox e _ 避免 狭窄 ,通常 > . c 25 m,要求 内膜 对合平整 ,吻合 口无 张力或 少许 张力,胆管血供 良好。对 1 级 胆管 狭窄者,在保 证 以上 、2
儿童及青少年,其广泛存 在又散 在发病的特 ,使得肺炎支原体
行 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肺炎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 的常见病。据资料统计肺炎支原体占小 儿肺炎的 2 %左 右 _ 0 l 】 ,可引起许 多肺 内和肺外 的多系统损害,临
18例患者中年龄在 14岁 的 2 2 9例 ; - 5 6岁的 5 例 ; 6岁 5 >
收治的 1 8 2 例支原体肺炎 的临床表现 、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资料 等。 结果 : 8 1 例经过 4d 2 治疗后咳嗽、头痛、头晕 等症状 减轻,治疗 1 周后体 温 恢复正常,肺部 湿哕音消失。满疗程后 ,1 8 患者临床症状及 肺部体征消失 , 0例 x线 、心 电图显示正常。有 2 例患者出院后 x线胸 片肺 部阴影增重 , 给予二次治疗后痊 愈。 结论 :"L 4 J 肺炎支原体肺炎 的诊 断应结合 临床 表现、相关 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 学表现 ,从而提高早期的诊断率 ,为后期治疗 奠 定基础。在治疗上阿奇霉素可作为首选方案。同时关注肺外并发症 。

剖宫产218例原因分析

剖宫产218例原因分析
即墨 2 6 3 ) 6 2 1
[ 要 ] 目的 探 讨 近年 来剖 宫 产 率 居 高 不 下 的 原 因 , 求 降低 剖 宫产 率 的对 策 。方 法 对 2 0 摘 寻 0 4年 1月- 2 0 - 06
年1 2月我 院 2 8例 剖 宫产 病例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3a来剖 宫 产 率 达 到 3 .8 , 显 高 于 W H 提 出 的 目标 。 1 8 1% 明 O 头盆 不 称 、 膜 早破 、 儿 宫 内 窘迫 、 带 绕 颈 、 水过 少 、 大儿 、 会 因 素 等 成 为 剖 宫 产 的 主要 原 因。 结论 胎 胎 脐 羊 巨 社 剖 宫 产
效 , 采 用 大 环 内 酯 类 药 物 。MP是 一 种 介 于 病 毒 和 细 菌 之 多 间 的致 病 微 生 物 。 大 环 内酯 类 药 物 通 过 作 用 于 细 菌 5 S核 糖 0 体 亚单 位 , 断 转 肽 作 用 和 mRN 转 移 , 抑 制 细 菌 蛋 白合 阻 A 而 成 , 通 过 类 似 的 机 制 发 挥 对 支 原 体 属 的 良好 抗 微 生 物 作 它 用 _ 。阿 奇 霉 素 与 其 他 大 环 内酯 类 药 物 相 比具 有 半 衰 期 长 、 6 J
肺炎 、 菌性肺 炎 、 日咳等鉴 别。可 根据 病史 、 P 试 验、 细 百 PD 血象 、 沉、 部 x线 检查 、 菌学 检查 、 清学 检查 等 予 以 血 胸 细 血
鉴别 。
[ ] 刘素琴 , 6 陈智 , 袁晓玲.静滴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小儿支原 体肺
炎 的 临 床疗 效 研 究 [] J .基 层 医 学 论 坛 ,0 6 1 ( )7 3~7 4 2 0 ,0 9 :8 8
存 在 密 切 联 系 , 体 滴 度≥ 1 1 8 抗 : 0的 患 儿 呼 吸 道 感 染 症 状 较 2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数据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数据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数据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特征和趋势。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掌握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程度、感染源、传播途径等一系列相关信息。

统计数据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大样本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性。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近距离的咳嗽、打喷嚏等行为成为主要感染途径。

同时,支原体肺炎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和老年人的感染率较高,这与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有关。

有关支原体肺炎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人口密集、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发病率的增加有关。

另外,由于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较长,许多感染者可能不会及时就医,导致统计数据中的实际发病人数可能较官方数据低。

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其次,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监测和早期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避免疾病的扩散。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中,还需要注意准确性和数据的充分性。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严格的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数据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年龄结构、区域差异等,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分层分析。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数据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程度。

通过对病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引言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在冬春季节明显增加,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虽然病情一般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仍有可能引起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有助于加强诊疗和预防控制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等方面。

结果性别方面,男性占68.4%(104例),女性占31.6%(48例)。

年龄分布主要在2岁以下,占61.8%(94例),2-4岁占23.7%(36例),4岁以上占14.5%(22例)。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共计75.7%(115例),其中1月份最多,占21.1%(32例)。

发病时间以晚间为主,占65.8%(100例)。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分别占95.4%、86.8%、82.2%。

诊断方面,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其中PCR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达到94.7%(144例)。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口服、静脉注射抗生素及辅助氧疗等措施,其中以阿奇霉素为主。

病情转归以好转为主,占94.1%(143例)。

讨论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男性占优势。

此外,冬春季节是其高发季节,而晚间是其易发时间。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该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

本次病例中,PCR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达94.7%,提示PCR检测是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水平。

治疗方面,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

在本次研究中,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良好,病情转归以好转为主。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以男性、2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易在冬春季节、晚间发病。

7.17; 支原体肺炎207例临床分析

7.17; 支原体肺炎207例临床分析

支原体肺炎20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予以探讨。

方法:随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20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回顾分析。

结果: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高热等,其中62例患者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素开展治疗,由于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进而转为应用红霉素与罗红霉素开展治疗,这62例患者最终康复;另外145例患者应用红霉素开展治疗,通过开展治疗,所有患者都完全康复。

结论:抗感染治疗是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将红霉素应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儿童及婴幼儿当中的发病率非常的高,并且很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非常的必要[1]。

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7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207例,其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55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处于1岁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6.7±1.3)岁,患者病程处于13天到52天之间,平均病程(37.5±2.5)天。

所有患者都有咳嗽与发热症状,并且有6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疹、心肌炎、肝脏肿大、心包积液、脾肿大等。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开展X线检查,其中41例患者表现出类支气管肺炎状改变;有20例患者表现出间质性肺炎状改变;有16例患者表现出肺部类大业性肺炎状改变;通过为患者开展实验室检查发现,有95例患者为单纯IgM抗阳性,有83例患者为单纯性的IgG抗体阳性,29例患者为IgM与IgG都为阳性,在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针对患者的实际特点,为患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开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年龄特点,为患者开展密切的心理护理干预。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胸片检查、治疗及转归。

结果 62例患儿均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mp-igm呈阳性,x线检查呈斑片状阴影、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改变或肺纹理增粗紊乱。

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16%,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阿奇霉素为首选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临床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5%~20%[1]。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其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可出现肺外并发症、病情易被延误,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为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现对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制定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

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6个月~13岁,婴幼儿7例(11.3%),学龄前儿童25例(40.3%),学龄儿童30例(48.4%);均于发病后2~7d入院,住院时间为5~14d。

1.2 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

发热57例(占91.9%),其中体温39℃以上11例,38~39℃26例,10.0×109/l 23例(37.1%);c反应蛋白(crp)≤8 mg/l 51例(82.3%),>8mg/l 11例(17.7%)。

1.4 胸部x线检查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47例,占75.8%;大叶性肺炎6例,占9.7%;间质性肺炎4例,占6.5%;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5例,占8.1%。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总结支原体肺炎,又称为肺衣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且易发生于集体生活环境中。

本文将通过对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病例一:患者为7岁男孩,近期出现咳嗽、发热、喉咙痛和胸闷等症状。

体检发现患者呼吸音粗糙,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咳嗽样本检测示支原体阳性。

结合病情表现,初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病例二:患者为32岁女性,主诉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已有一周之久。

肺部X光片显示两肺散在斑片状阴影。

经血清学检测,支原体IgM抗体呈阳性,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也为阳性。

综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病例三:患者为50岁男性,主诉持续咳嗽和咳痰。

肺部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及炎症性病变。

支原体PCR检测结果呈阳性。

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支原体感染得到控制。

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闷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能伴有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另外,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如支原体PCR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常规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喜树碱类等。

治疗过程中应按医嘱规定用药,严格按照疗程服药,同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治疗。

为了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经常洗手、避免长时间在封闭空间内等。

其次,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加强免疫力的提高,定期接种相关疫苗,也是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手段之一。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测。

治疗上应遵循医嘱,根据疗程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康复。

预防上,我们需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并适时接种疫苗,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本文通过对多例支原体肺炎病例的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旨在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病例报告:1. 病例一患者,女性,年龄25岁,主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

体格检查发现肺部有干啰音,肺部CT显示双肺炎症。

经真核细胞培养和PCR 检测,证实为支原体感染。

2. 病例二患者,男性,年龄35岁,主诉咳嗽、咳痰、乏力。

体温正常,但肺部听诊发现干湿啰音,肺部X光显示右上肺炎症。

经经支原体抗原检测,证实为支原体感染。

3. 病例三患者,女性,年龄50岁,主诉咳嗽、咳痰、气促。

体格检查发现双肺有湿啰音,肺部CT显示多发结节影像。

经支原体DNA检测,证实为支原体感染。

二、临床特征分析:1. 症状表现支原体肺炎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部分患者还伴有乏力、头痛、胸闷等全身症状。

2. 体征检查肺部听诊可发现干湿啰音,肺部X光和CT检查可显示肺部炎症表现,如斑片影、结节、浸润等。

3.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常用方法包括真核细胞培养、PCR技术、支原体抗原检测以及支原体DNA检测。

4. 临床诊断与治疗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可做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

治疗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病情较重者可采用静脉给药。

结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其进行准确诊断。

在治疗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对于需注意的是,对于个别慢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

参考文献:1. XXX.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ummary of the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Respir Investig. 2018 Sep;56(5):268-274.2. XXX.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Springerplus. 2016 Mar 29;5:1725.3. XXX. Clinical analysi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Braz J Infect Dis. 2017 Nov - Dec;21(6):647-651.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遵循相关医学指南和专业意见。

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肺炎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肺炎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103 期
199
·医学检验·
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肺炎的应用
储玲玲
(太仓市浏河人民医院,江苏 太仓)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1 年间选择我院进行就诊的 218 例肺炎患者,对 218 例肺炎患者检测其血清中的 IgM(血清免疫球蛋白 M)和 IgG(血清免疫球蛋白 G),随后将其检测结果的指标 数据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 IgM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概率为 96%> 对其进行血清 IgG 检测的阳性率 83%,同时血清 IgM 检 测方法在呼吸道症状和血沉及 CRP 升高状况方面的检测数据更精确 P<0.05。结论 对肺炎患者的肺炎支原体中血清 IgM 进行检测, 可作为治疗肺炎患者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检测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0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3.115 本文引用格式 :储玲玲 . 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肺炎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103):199-200.
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标本中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计数数据表对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血沉及 CRP 升高 状况、心肌酶升高状况、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方面的 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并对各项计数数据采用 χ2 进行检 验,对各项计量数据采用 t 进行检验,同时将数据输入到统计 学软件 SPSS 19.0 版本中对数据进行处理,若 P<0.05 则表示
本次检测方法为主要对 218 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因 此抽取 2.0 mL 肘部静脉血,同时使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 二甲(EDTA-K2)对所有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随后采用 BCC-3000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 [ 生产厂家:长春迪瑞医疗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国 药 准 字:吉 食 药 监 械(准)字 2011 第 2400125 号 ] 对其血液标本中的 IgM 和 IgG 两方面的数据指 标进行统计。 1.3 指标判定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19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能表现多种肺外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合并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结论支原体感染能引起机体多器官的损害,对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的患儿应注意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关键词儿童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症状;单核细胞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合并症,由于MP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1],当MP感染机体后相应组织可产生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的相应症状。

现将本院儿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92例MP肺炎患儿的肺外症状等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92例小儿MP肺炎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7例,女85例;年龄11个月~13岁。

均确诊为MP肺炎,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1:160,最高1:25600,少数病例做了咽拭子多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或快速培养法。

排除了合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病例。

1. 2 方法对192例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3 仪器与试剂Coulter-JT全自动检测仪(美国库尔特仪器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单核细胞,使用阻抗法测定;谷丙转酶(ALT)、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奥林匹斯2700全自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2. 1 临床表现及肺部表现发热者186例,占96.9%,无发热者6例,占3.1%;有咳嗽者190例,占99.0%,无咳嗽者2例,占1.0%;喘息者146例,占76.0%,无喘息者46例,占24.0%;听诊双肺闻干、湿啰音者占125例,占65.1%,无啰音者占34.9%;渗出性胸膜炎15例,占7.8%。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人们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并通过病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一、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病学特征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冬春季节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

该疾病以年幼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要感染人群,但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也有发病报道。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支原体肺炎在家庭和学校等密闭环境中易爆发,传染性强,难以控制。

同时,性别、地理和气候等因素也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有一定关联。

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情况,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病例回顾性调查:通过回顾患者的就诊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2)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一组患者和一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3)群体调查:通过调查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了解其感染情况和暴露因素,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病例分析1. 病例一:儿童患者患者为一名3岁男童,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流涕等,持续近一周。

肺炎支原体(MP)PCR检测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该病例表明,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易受支原体肺炎感染,且临床表现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 病例二:成人患者患者为一名25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干咳、乏力、胸闷等,持续近两周。

肺部X线片显示双侧肺实质炎症,MP-IgM检测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该病例表明,支原体肺炎在成人中也有一定的发病风险,临床表现与典型细菌性肺炎相似,需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3. 病例三:老年患者患者为一名7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等,同时存在基础疾病。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该病例表明,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和基础疾病的存在,容易发生支原体肺炎并出现严重并发症。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统计和疫情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统计和疫情分析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统计和疫情分析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病例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病例统计和疫情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一、病例统计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近五年来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支原体肺炎病例报告数为5000例,而到2019年已经增至2万例。

其中,儿童是受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占总感染人数的60%以上。

二、疫情分析1. 病因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是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类较小的细胞内寄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

在密集的人群聚集地,如学校、托幼机构等,感染率相对较高。

2. 传播途径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会释放携带支原体的病毒颗粒,他人吸入这些颗粒后易受感染。

此外,接触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如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

3. 疫情扩散支原体肺炎的疫情主要在冬春季节扩散较为迅速,这是因为寒冷的天气会导致人群在封闭的环境中聚集,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此外,幼儿园、小学等儿童密集的场所也是疫情扩散的重要因素。

三、预防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强调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频率,特别是在接触感染源或患者后;多使用洗手液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此外,咳嗽时应遮挡口鼻,用纸巾或手肘替代手直接遮挡。

2.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加大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力度,保持空气通畅,定期清洁和消毒。

尤其要定期消毒学校、幼儿园的教室、仪器设备等,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了解病例情况并通报社会。

同时,提供相关的防控指导与支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和措施,提高公众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和警惕性,以便发现及时报告疑似病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4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92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干湿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症状,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患儿常表现为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该病往往进展迅速,引起患儿出现严重的多器官、多系统功能性损害,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为了探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9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4例,所有患儿均为入院前确诊。

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92例。

9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在0.2—10岁,平均年龄为(3.64±2.82)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在3—72小时,平均时间为(12.44±8.52)小时。

92例观察组患儿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在0.6—11岁,平均年龄为(4.14±3.22)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在2—68小时,平均时间为(11.64±8.12)小时。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等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相关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75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

结果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发热、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外,合并肺外脏器受损,常见为消化道、心血管系统、泌尿道、皮肤等脏器一项或多项损伤,病程较长,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长,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小儿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既可引起肺部炎症改变,也可引起其他系统病变,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现对2007年8月~2008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8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确诊的17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及《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

其中男100例,女75 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2个月~1岁20例,占11.4%;1~3岁32例,占18.3%;3~5岁50例,占28.6%;大于5岁73例,占41.7%。

1.2临床表现1.2.1患儿均急性起病,175例患儿中发热135例(77.14%),热型不规则或持续高热,最高体温40 ℃,热程2~15 d,平均6.4 d。

肺部啰音139例(79.42%),X 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或点状阴影112例(64%),斑片状阴影47例(26.85%),大片状阴影5例(2.85%)。

外周血象131例WBC正常(74.85%),17例>10×109/L,27例轻度降低,WBC最高30×109/L.最低2.8×109/L。

全身中毒症状多不明显或较轻。

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正常者65 例(37.14%) ,升高者46例(26.28%),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34例(19.42%) ,单核细胞升高者142例(84.57%)。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相似,但治疗方法略有差异。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病例分析:在广州市某医院就诊的30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被纳入本次病例分析,其中158例为男性,142例为女性。

年龄分布范围为1个月到65岁,平均年龄为32岁。

这些患者在就诊之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乏力、胸闷等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通过对该病例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重要的结果:1. 职业分布:病例中职业多样,以学生、办事人员和工人居多,其次是医务人员和教师。

2. 地理分布:支原体肺炎患者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其中以广州市中心区人数最多,其次是市郊区域。

农村地区的患者数量较少。

3. 接触史: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近期接触过感染者或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成员、同事或同学。

另外,一些患者曾经参观过动物园、家禽市场等场所。

4. 季节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在秋冬季节较高,其中11月至次年1月是高发期。

5. 潜在风险因素:通过回顾病例,我们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较重的环境中,疲劳、体力较差、免疫力低下等。

根据以上的病例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1. 提高公众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与防范意识,特别是在高发季节,人们应注意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 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关注和调查研究,探索其可能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加有效的防范和保护。

3. 对于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加强培训和提高防控措施的意识,及时发现和诊断支原体肺炎病例,阻断传播链。

4.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从而降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

总之,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例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拟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附218例报告)

拟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附218例报告)
现 。④联合 应用抗 生素比例 高。⑤ 对抗 生素疗程 的依从 性好。结论 对拟 诊 为肺 炎 支原体肺 炎患儿动 态检测血
清中 MP—IM, g 能够提 高肺 炎支原体肺 炎的确诊 率 , 指导正确选择抗 生素, 减少不合理 用药。
【 关键词 】 小儿; 肺炎 支原体抗体 ; 动态检 测
中 国实 用 医刊 2 1 年 1月rcia dc eJn 2 1 ,V 13 , o 1 hns o ra P at l o c Me in a.0 1 o. 8 N . i

3 ・ 7
拟诊 肺 炎 支 原 体 肺 炎 患 J n 炎 支 原 体 抗体 动 态 L¥ 检 测 的临床 意 义 ( 28 附 1 例报告)
we e y u g r r o n e ,ha o g rd y ff v ra d mo e c mp i ainso t e r a Th y a s a ihe ae d ln e a s o e e n r o lc to f oh r og n. e lo h d hg rr t o o i d u a e o n i i t s fc mbne s g fa tb oi .Th i o l n ewi h o re o r ame twee b te .Con l so c erc mp i c t t e c u s fte t n r e tr a h c u i ns T mb lt r ee to fMP — g wa eu o h o i g o n i itc n c id e r lmi a iy d a - he a u ao d tc in o y —I M sus f lf rc o sn fa tbo isi h l r n p ei n rl ig・ n s d a c p a ma p e mo i epn u n a o e s my o l s n u n a e mo i .

儿童支原体肺炎218例临床分析

儿童支原体肺炎218例临床分析

儿童支原体肺炎218例临床分析安建峰;孙大庆;史艳萍;梁蓬勃【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MP)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218例MM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各年龄阶段儿童MMP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发年龄为3~8岁;高发月份以冬春季为主;临床以发热、咳嗽、喘息、气促、肺部干湿罗音、肺外表现为主;影像学以点片状阴性、大片状阴性、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不张为主。

结论:儿童MMP冬春季节高发,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7-18,34)【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诊断;肺炎, 支原体/放射摄影术【作者】安建峰;孙大庆;史艳萍;梁蓬勃【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2;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2;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

由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和实验检测手段的约束,均不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儿童支原体肺炎(MMP)218例,现对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MMP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水平。

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MMP患儿218例,其中男113例,占51.83%;女105例,占48.17%;男、女比例为1.07∶1;年龄2个月至13岁,平均6.13±2.18岁,其中3岁以下43例,占19.73%;3~8岁107例,占49.08%;8岁以上68例,占31.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7T16:09:41.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吴文华[导读] 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细菌性疾病逐渐被控制
吴文华 (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勃利 154500)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117-02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细胞壁。

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上呼吸道,并向气管-支气管和肺蔓延,其致病性在于产生过氧化物损害气道黏膜细胞。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和青年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肺炎支原体传染主要发生在急性期咳嗽时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常伴发咽炎、耳鼓膜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细菌性疾病逐渐被控制,但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出现增多的趋势。

现就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内科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218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1.5%。

218例中,男132例,占61%;女86例,占39.2%。

6至16岁71例,占3
2.6%,16岁以上147例,占67.4%。

217例(99.5%}6)以发热、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l例(0.5%)以溶血性贫血起病,13例(12.0%)伴呕吐、腹泻及肝功损害,11例(5.1%)伴心肌炎,9例(4.1%)伴猩红热样皮疹,8例(
3.7%)伴游走性关节痛,7例(3.2%)伴咽痛、胸闷及胸痛。

体检:双肺呼吸音粗82例(37.6%),下肺呼吸音减弱78例(35.8%),双肺可闻及少许干罗音35例(16.1%),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罗音23例(10.6%)。

1.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82例(40.8%),白细胞降低23例(44.0%),白细胞正常113例(6.0%),均有血沉增快20~-40mtll/h。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在MP感染症状发作7天左右,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可被检出,10~30天达高峰,12~26周消失[1]。

而测血清冷凝素(属IgM型)阳性率56%,冷凝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或第2周初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消失。

此为非特异性反应[1]。

本组IgM升高109例(50.0%),IgM及IgG升高96例(44.0%),IgG≥4倍升高13例(6.0%)。

1.3 X线检查以支气管肺炎改变78例(35.8%),肺门阴影增浓为主者58例(26.6%),问质性肺炎改变52例(23.9%),右下肺炎改变30例(13.8%)。

1.4诊断通过ELISA法测Mt,抗体、结合症状、体征及x线等检查,103例(47.2%)在起病l周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2例(46.8%)在起病l~2周得到确诊,13例(6.0%)在起病2~3周确诊。

1.5治疗有190例(87.2%)曾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和/或细菌性),用“青霉素”、“头抱类抗生素”等治疗,11例(5.0%)以“心肌炎”治疗,8例(3.7%)以“风湿热”治疗,8例(3.7%)以“肝炎”治疗,1例(0.5%)以“溶血贫血”治疗等,未见好转,才查MP抗体,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改用大环内酯抗生素,疗程轻症3~4周,重症4~6周,重症患儿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愈。

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选用,因考虑红毒素剐作用较大,半衰期短,组织内及细胞内浓度较低,多选用罗红霉素,用量为5~10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3~4周或克拉霉素,用量为10~15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2~3周,静脉滴注20mg/kg·d,症状缓解,改为口服,总疗程3~4周,或阿奇霉素10mg/kg·d,每天1次口服,或静脉滴注,3天后,停用7天,为l疗程,连用3~4疗程。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近几年有增多趋势,除肺炎外,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极易漏诊。

而且部分患儿有多个系统病变表现,如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肝炎、各型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等。

肺外疾病可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

故儿童如有发热、咳漱、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受累、血沉增高而中毒症状不重者,应考虑MP感染,必须进一步用ELISA测血清中1VI},抗体,此法灵敏,特异性高,且快速、经济,为目前诊断MP感染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血清学方法[川,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误诊及抗生素的滥用。

参考文献
[1]官道华,吴升华,主编.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26~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