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
我国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疾病防治
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压病
1、情绪稳定,应少怒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

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为心身疾病,道理也就在此。

2、多运动,改晨练为午后练高
3、减肥去脂,应少吃动物脂肪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对高血压病防治很重要。

除运动外,少吃肥腻、熏烤食品、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高胆固醇食物,就能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也对高血压病起防治作用。

4、应少食盐,忌咽酒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饮酒类、咖啡等。

每天盐的用量应不超过6克。

5、适当娱乐,生活有节高血压患者,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应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应注意有节、有度,每次一般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1.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

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养生保健
高血压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果您患了高血压,千万不要着急。

只要能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注意保健,轻症可不治自愈,重症也会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缓慢起床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免在起床时因体位变化而引起头晕。

温水洗漱
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

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合适。

饮水一杯
漱口后饮一杯白开水,既可冲洗胃肠道,又可稀释血液,促进代谢,降低血压。

适当晨练
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排便时避免用力
高血压病人在排便时若用力过大,可诱发脑出血。

因此,有便秘
习惯的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适当用些缓泻药,以缓解排便困难。

早餐清淡
早餐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

一杯牛奶(或豆浆),两个鸡蛋(或两片面包),外加清淡的小菜即可。

中午小睡
午饭要丰盛些,有荤有素,但不宜过油腻,也不可过饱。

进餐后,要稍微活动一下,然后小睡一会儿(半小时—1小时)。

没有条件睡觉时,也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坐片刻,这样有利于降压。

晚餐宜少
晚餐应吃易消化的食物,除米饭外,还应配些汤类。

晚间适当饮水,可避免夜间因血液粘稠而发生血栓。

娱乐有节
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

坐位要适宜舒服,勿太疲劳。

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

下棋、打扑克、打麻将要限制时间,特别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

切记不要赌钱。

因为劣性娱乐会使血压升高。

睡前洗脚
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饮食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

一日三餐饮食原则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
物会诱发中风。

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

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低盐日常饮食原则,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

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多吃高钾食物,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

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

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多吃补钙的食物,
日常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多吃补铁的食物,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可多饮水
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

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

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

因此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用药常识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禁忌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将近一半的病人无什么症状,即使有也只是轻微头晕、头痛,不太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即使得了高血压,也很少有人重视,更谈不上规范治疗,长此以往出现了各种合并症。

专家建议,要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根据医嘱规范治疗,不能擅自“自诊自医”。

不宜单一用药。

除部分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

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

降压不宜过快。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

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不可时服时停。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

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

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

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

忌睡觉前服药。

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忌不测血压就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

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

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

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

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称隐性高血压),检查身体或测血压时才发现高血压。

因为无症状就不在意而不服药,或服药后有某些不适而索性停药。

事实证明,无症状高血压其危害更大。

所以一经发现,即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另外,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

而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要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
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也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

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肥胖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3.年龄40岁以上
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

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4.空腹血糖高于
5.6毫摩尔/升
5.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异常”,我国20岁以上者有5%以上的人糖耐量异常。

如果
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糖耐量异常”者会以每年10%的速度转变成2型糖尿病,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6.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

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九项。

如果某人具备其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可以说他是代谢综合征。

这种人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相对于难治愈和危害巨大的糖尿病来说,只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保健意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疾病防治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

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

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

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7.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

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

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低糖、
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

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

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

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

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

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

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

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

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化。

养生保健
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

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

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

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

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

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

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

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

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
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

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不宜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

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

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不宜多吃盐
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

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

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

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

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

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
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

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

日常饮食
糖尿病人的饮食
1、遵循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

每天在主食上粗细搭配,总量不超过500g。

国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蔗糖等吸收较快,糖尿病人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而定,尽量少吃。

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食品,指不加蔗糖的食品,因其也为谷物,故不宜多吃。

2、尽量不吃煎、炸、烤的食品。

因为通过油煎炸过的食物,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应严格控制。

3、吃稀饭时可以燕麦片粥为主,适当添加荞麦。

因这些膳食纤维富含不被吸收的多糖,能通便和延缓血糖的吸收。

但也要注意,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保健品,尽管是以纤维素食品为主,也许有助于控制饮食,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4、在饮食做法上,多想办法做些蒸、煮、炖、焖、拌的菜,如蒸窝头、焖扁豆、拌豆芽、芹菜等。

5、如何吃水果,是糖尿病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血糖未能控制好的病人,不宜吃水果,血糖控制较平稳者,可在两餐间或晚上睡前食用,而且要注意吃水果的量,有选择地吃,如可吃些菠萝、草莓、桃子、番石
榴等,而香蕉、柿子等不宜吃,吃西瓜时,挑不甜的吃,以吃靠近瓜皮部分为宜。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哪些水果。

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

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不宜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

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

此类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100千卡。

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

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每天吃多少合适
水果是糖尿病食谱的一部分。

每100克新鲜水果产生的能量约为20-1 00千卡。

但是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以吃150克左右
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

如果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达到200-250克,就要从全天的主食中减掉25克(半两),以免全天总能量超标。

什么时间吃水果好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

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左右,下午3点半左右,或者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

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作用也不一样。

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如果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能否吃此种水果,吃得是否过量,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时间有讲究糖尿病患者“忌讳”糖分高食物众所周知。

那香甜水嫩的水果是0+吃还是不吃呢?可以吃,但得要吃得有“技术含量”。

吃了水果必须减少主食。

把水果热量折算到患者一天摄入总热量中,以一天吃200克水果(一到两个中等大小左右水果)为例,则主食建议减少2 5克,这样才能保证全天饮食热量平衡。

即把水果热量与其他食物进行等份交换,不能因吃水果而导致热量超标。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前提是水果要少吃,切莫大量吃。

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持续时间长的话,则会加重胰腺负担。

吃水果时间非常有讲究,忌餐前餐后吃,尤其不能在公众场合聚餐、饭后上果盘时大肆进食;宜作为“加餐”或睡前一小时吃。

“加餐”即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