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走进新课程下(高清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教材课件必修一

高中化学新教材课件必修一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01
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即正向反应和逆
向反应同时进行。
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02
焓变表示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熵变表示反应体系的混乱度变
化。
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
03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0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01
02
03
必修课程
包括化学1、化学2,涵盖 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选择性必修课程
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 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 础等,供学生选择深入学 习
选修课程
包括实验化学、化学与社 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 ,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实验室安全及基本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
了解实验室常见危险源及 应对措施,掌握实验室安 全操作规程
1 2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形成原理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 响。
氢键的形成与特点
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比较
范德华力、氢键的强弱比较,对物质性质影响的 差异。
晶体类型与性质
晶体的类型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概念及特点 。
晶体的性质
各类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的比较 。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
0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03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课件 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课件 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施建议】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
的指导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 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 实际问题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 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重视开 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改变学 生简单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强调高 级思维过程。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取 真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样的问 题情境。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 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习途径。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策略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栏目使用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课时建议】
如:学完离子反应之后,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除去饮 用水中过多的Ca2+、Mg2+、SO42-,水体中含量过高的Ca2+、 Mg2+既会造成锅炉结垢、也会降低合理问题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doc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doc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深入开展探究,创新型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知识,做学问,让他们明确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中学化学教育目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受已有知识为主,学生未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因而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一堂课的创新需要设计。

设计是基于设想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

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2)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

2024_2025版教材新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版教材新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后篇巩固提升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化学改变过程中,肯定发生改变的是( )A.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也不变。

因有新物质生成,故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2.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B.华罗庚C.侯德榜D.钱学森,李四光是我国当代闻名的地质学家;华罗庚是闻名的数学家;钱学森是闻名的物理学家;侯德榜被称为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第一颗明星,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的奠基人,他独创的联合制碱法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3.古诗词是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宝。

仅从字面上分析,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改变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项,涉及野草的燃烧,属于化学改变;B项,涉及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改变;D项,涉及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改变。

4.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留意节约用水B.削减食品加工过程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D.大量运用化石燃料(自然气、煤、石油)能产生大量CO2,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5.宣扬科学学问、介绍高新科技、推广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当代中学生的义务。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B.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镁等微量元素D.这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均属于化学物质;口服液中的氮、磷、镁元素属于常量元素;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汽车都会消耗能源。

6.爱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现有下列做法:①推广运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运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运用清洁能源⑤过量运用化肥、农药⑥推广运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爱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可以有效限制“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削减环境污染;③推广运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奢侈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爱护;④推广运用清洁能源,能有效限制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减轻“酸雨”等危害;⑤过量运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⑥推广运用无氟冰箱,可以有效地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2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2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以及如何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并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讲解物质转化的定义,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详细介绍物质转化的类型和特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
3. 物质转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转化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质转化案例进行分析,如水的电解、铁的生锈等。
-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 电子白板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互动式教学软件
- 化学学习APP(不含在线链接)
5. 教学手段:
- 讲授法
- 案例分析法
- 实验演示法
- 小组讨论法
- 课后作业与练习
- 互动问答与反馈
- 自主学习与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转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1. 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质转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物质转化概念的理解。
2. 强调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 在板书两侧添加与课程相关的化学家名言或趣味化学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三反应——离子间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24- ,NH+ 4 与 OH-,H+与 CH3COO-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S2-,NO- 3 (H+)与 Fe2+等。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
色透明的是 A.K+、MnO4- 、Cl-、SO24- B.Na+、CO23- 、SO24- 、Cl- C.NO-3 、Na+、HCO-3 、Ba2+ D.Na+、NO-3 、H+、SO24- 【答案】B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由-1价升高至0价,H2O中氢元素 由+1价降低至0价,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 反 应 式 : ①2Fe3+ + 2I - ===2Fe2+ + I2 , ②Br2 + 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
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故还原性:Fe2+>Br
-,所以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答案】(1)Ba2++2OH-+2H++SO24- ===BaSO4↓+2H2O (2)OH-+CH3COOH===CH3COO-+H2O (3)CO32- +2H+===CO2↑+H2O (4)CaCO3+2H+===Ca2++CO2↑+H2O (5)MgO+2H+===Mg2++H2O

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精品课件

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精品课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9
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
01
学新知 素养奠基
02
解疑难 素养提升
03
固双基 素养达标
04
提智能 素养发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2
课程标准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 是认识物质、表征物质和创造物质。 2.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1
3.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吗? 答案:不属于。化学是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原子核 的裂变与聚变是原子核发生了改变的反应,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也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2
学习任务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5
3.现代化学的迅速发展 (1)现代化学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 创性研究、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以及化学工 业的快速发展等。 (2)我国化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①1965 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_结__晶__牛__胰__岛__素_,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蛋白质 的人工合成。 ②2015 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___青__蒿__素_____而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1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课件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1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课件
俄国科学家 1869年 门捷列夫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 提出原子论
坚实的基础
提出分子学 说
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 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 混乱问题
发现了元素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被纳
周期律
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第七页,共五十四页。
9
3.现代化学的发展
(1)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向微观 、由定性向定量 、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四页。
36
A [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办法是从源头上抓起,在物质制备过 程中应尽量使原料完全转化为所需物质,A 项正确;大量使用农药 与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B 项错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地球臭 氧层被破坏,C 项错误;地沟油不能食用,D 项错误。]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四页。
37
2.下列各项中,与化学科学关系不大的是( )
第十八页,共五十四页。
20
B [化学科学的特征为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一门具有创造 性和实用性的科学,A 项正确;化学变化可以制造分子,但不能制 造原子,B 项错误;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均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 化学变化,C 项正确;科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D 项正确。]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四页。
30
2.(素养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 CCl4 和金属钠 为原料,在 700 ℃时制备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B.制备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备出某些新物质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错误。]
第十九页,共五十四页。
21
关键 能力 核 心 突 破

高中化学新课程_PPT课件

高中化学新课程_PPT课件
• 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通过选修模块得到
进一步加强,而文科取向的学生普遍对化学与生活模块 表示出积极的学习兴趣,表明课程更加适合他们。
• 无论是教育部的高考考试大纲还是各实验省的高考
方案以及新课程的试卷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 了选择性,支持了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 像北京市一批示范高中做到了轮开或挂开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等任选模块,让学生 在高一和高二自主选修任选模块;已经有学校开出 全部8个课程模块;
•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出现了像深圳中学这样能够真正
• 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 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 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更加符合学科本质
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更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更好地解决操作性问题
教材是范式、是资源、是传送带、是发展的阶梯
联想·质疑

活动·探究


观察·思考

过 程
交流·研讨


迁移·应用
本章自我评价
化学与技术 身身边边的的化化学学
化学前沿
历史回眸
知识点击 拓展视野 追根寻源 正文和活动栏目 知识支持
面对
• 新课程的设计形态——课程标准 • 新课程的物化形态——新教材 • 新课程的实施形态——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 • 新课程的评价形态——考试与分数
大家感受到、体验到、思考到很多……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典例 1】 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
放电
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 3O2
2O3。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 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 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2.1 氯气的性质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2.3.1 物质的量
2.3.2 气体摩尔体积
2.3.3 物质的量浓度
整理与提升
实验活动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3.1.1 铁的单质 3.2.1 金属材料 整理与提升
3.1.2 铁的重要化合物 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

鼓励创新思维,学习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 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钠、铝、铁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 钠钾合金作为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等
金属的重要化合物,如氧化钠、过氧化钠、 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 物等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如钠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此时,反应并未停止,而是正逆反应仍在进行,但两者的速率相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 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等的相互关系, 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习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注重 理解与应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 维方法。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预习与复习
课前做好预习,了解新 课内容;课后及时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性质
纯净物的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混合物的性质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溶液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 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 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