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自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以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得到广泛发展,并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的农业地位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为此,国务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其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使农民群众有这种参与自愿、管理统一、自主分配的组织的热情,做到最大限度的调动生产和劳动的积极性,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还促进了农业朝着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并论述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人才资金政府
1.前言: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农民自发成立的早期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它是一种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自愿联合成立并且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

这些组织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动力,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农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得到较大的增长。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介绍国内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综述,以及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增强村集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村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升级以及整个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合作社的研究可追溯到 19 世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比较完善。

如美国具有两个代表性非常明显的合作社学派萨皮罗学派和诺斯学派,其观点刚好相反。

萨皮罗学派认为农业有关实行合法垄断,他主张按照不同的农产品组织专业合作社,使之在各自农产品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合作社应该通过内部协调事项农产品有序销售,防止收获季节同时上市带来损失。

诺斯学派则反对垄断,主张通过建立合作社来加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提高市场效率。

显然,事实证明,诺斯学派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1948 年,苏联合作经济学者埃米里扬诺夫提出,合作社是一种纵向一体形势,本身不是独立营利单位,而是成员经济单位的一个集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成员为委托人的代理机构概念,认为社员作为委托人,通过有效的成员控制行使合作社决策和支配职能。

20 世纪 60 年代,汉姆伯格和胡斯运用企业理论建立了合作社模型。

在该模型中,合作社通过对成员按惠顾量返还收入的办法使其平均产品价格最大化。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有关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更是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如 Ruttan、Loepke 等的组织制度创新理论、Hendrikse、Veerman 等的内部治理结构理论,Eilers、Hanf 等的契约关系联结理论,Bourgeon 和Chanbers(1999)、Karantinis 和 Zago(2001)、Mac Pherson(2005)等的组织效率理论诸多方面,等等。

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顺势而起,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给予了关注。

齐力博士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出现的,无论分类标准如何,都是对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而农产品专业协会是对专业合作社的有益补充”。

蔡立雄教授则认为:“在市场化与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经济,分工过程中产生合作,从而产生专业合作社。

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多方利益一致的结果,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按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办事,顺势而为”。

陈那波博士撰写了《国家、市场与农民生活机遇:来自中国广东农村的经验(1978-2004)》,基于从广东省农村的经验数据,表明了市场渗透如何影响村干部和村民的生活机遇。

3、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
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合作期间,人
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时期。

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1958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变革进入到了人民公社化
时期。

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合作化后期不断提高公有化水平这一指导思想日趋膨胀的产物。

人民公社组织的最大特点是:政社合一、一大二公。

所谓政社合一,即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经济组织合为一体。

人民公社既是政治组织,又是经济组织,还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是一种融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

在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阶段里面,农业合作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在一个萌芽的状态。

农民专业合作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数量少和规模小;组织形式也较为松散;管理不够规范,多数组织没有基本的章程;会员与组织的联系不够紧密,组织成员流动性比较大,会员的权责也不够明晰;多数以技术服务型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1986 年,我国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就有 6 万个,1987 年有 7.8 万个,1992 年,发展到了 12 万个。

第二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步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至 20世纪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时期农民专业合作发展迅速,其主要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从简单的技术合作,共同购买生产服务内容,农产品的销售和资金共同使用,设施和生产合作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兴办方式的多样化。

除农民中先期因参加合作社富裕起来“能人”外,农林畜牧、水产、农机、村委会、供销社等部门也开始兴办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组织的形式较为紧密。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内部章程,进一步明确了会员间权利和义务得。

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并逐步成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第三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阶段(21 世纪初至 2006 年底)。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贸易组织及农民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农民不仅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应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农村家庭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6 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15 家之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数为 38780000 户,农民总数的 15.6%核算。

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均收入约 500 元的股票,20%多名成员非成员农户收入,有的超过 50% 第四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发展阶段(2007 至今)。

2006 年 10 月 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24 次会议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

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建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历史的发展,是我国法制建设农业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是在市场主体地位的法律明确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发展。

4、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4.1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7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发展中体现的优势,使得这一组织发展迅速。

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止 2012 年底,我国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68.9 万户,比上一年增长32.07%,到 2013 年 11 月,这一数量达到 95.07 万户。

①仅在 2011 到 2013 年 11 月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就增长了 42.9 万户。

参与的农民数量达到 7221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27.8%。

有 1.49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 2.7 万个社区设立 2.3 万个直销店,使7500 万人受益。

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体现出其他农业组织所没有的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正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方向发展,注重由简单的生产联合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劳动力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种要素专业统一合作方向转变,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2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显著特点
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数量分布不平衡。

山东、江苏、山西、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四川、黑龙江等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也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较多的地区,10 个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占到全国总数的近 70% 。

②服务范围较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其中种植业占 2 /5 以上,畜牧业占 1 /3% 。

服务范围已拓展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农机作业,产品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占 3 /5,以运销仓储服务为主的占 1 /10。

③经营能力较强。

据 2010 年初的资料显示,“全国已有 4 万多家合作社执行了
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 1. 8 万多家合作社取得了‘三品’认证,约 1. 5 万多家合作社拥有自主注册商标。

22 个省区市的 6800 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农超对接’,直接进入二、三产业经营,赚到距市场最近的钱,为农户获得了更多的增值利润。


④规范化程度较高。

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为规范的章程,各项管理分配制度较为健全,合作社成员能较好地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

⑤政府扶持较大。

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等。

以中央财政扶持为例,2003 年至 2010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 18 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⑥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根据对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社抽样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普遍比当地未入社农户收入高出 20% 以上,有的甚至高出一倍以上。

⑦合作形式多样。

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多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现在有劳动合作,有土地合作,有资本合作等,形成了多种生产要素的合作。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巨大,其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还经营了农村新社区,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5、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看,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和外部也
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5.1、规模较小,品牌观念不强
我国农业长期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他农业行业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一些农业服务行业则发展更缓慢。

这就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集中在种植业方面,主要是蔬菜和水果类。

在养殖业中,主要是养猪、养牛和养鸡。

农业服务方面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生产设备使用方面,在提供信息和农产品推广、储存、运输等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少。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在围绕着如何将社员的产品卖出去,这些活动大部分是通过联系农产品加工商,通过农产品中转商来实现,很少有通过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也就根本没有自己的营销品牌。

因此,在市场上受中间商的利润分享,农民只获得较少的利润
5.2、缺乏发展资金和专业管理经营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需要大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多数是政府、企业和农业带头人带领农民兴办的,虽然这部分人员能够掌握一些技术,但是在现代化农业要求下,这些技术无法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问题。

同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同样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尤其是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领导层、专业的会计人员和从事市场分析人员。

这些人员的缺失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根据以往传统经验来分析市场规律,针对性和准确率差,使农产品参与市场活动难度增加,风险加大。

5.3、内部运行机制不合理,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农民组织,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依靠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农业产业军,来提高农业生产力,但是在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准入门槛较低,退社容易,使许多农民把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看成是一种获得农产品高价的手段,有益于自己则加入,否则退出,没有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具有沟通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农民与农民的作用,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农民可以更好地获得政府的扶持和获取市场的信息,通过集体的生产经营,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机械进行的集约化生产。

这些都没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现,而是成了企业和个人单纯谋取利益的手段。

5.4、缺乏政府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政府在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缺乏准入责任机构和缺乏认定扶持对象的具体的操作程序。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扶持和服务,在实际成立时,还要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其扶持资金还要由财政部门下拨,如果需要贷款,还要向信用社进行申请。

各个部门由于为负责本部门的职责,或维护本部门的利益,都有权利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或建设进行干预,这就出现了政出多门的现象。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多部门管理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多部门互推责任,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到底由哪个部门来具体领导和具体由哪个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划分混乱,已经严重制约了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政府在判定和识别是否具有扶持资格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虽然经过审查、评比等手段,但并不考察其规章制度准备和审计工作,容易产生设租和寻租,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利益受损。

6、解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对策
6.1加强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组织之一,是联系政府、市场和农民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农业和农民的需求,又要帮助政府更好地发挥对农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现存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孤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生产经营进行了分工,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加深内部社员的分工,破除单个家庭的孤立生产,建立在合作社进行统一分工下的集体规模化生产,将农户的生产变成单一的,专业化程度较深的生产,这样可以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和专业水平,通过集体分工和协作还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生产,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

6.2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6.2.1积极探索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融资方式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上,不单单政府进行投资,而且要鼓励商业资本、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同时开展信用合作,形成资金互助体系。

通过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作用,鼓励一些资金较为充足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缺乏资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合作等方式,使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支持。

6.2.2积极探索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加大现有社员的培训力度。

政府通过与一些院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制定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的计划,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民的实用技术和管理水平。

其次,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培养和储备新型农民。

近几年来国家通过资金补助、学费减免等政策来支持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农业知识的农业技术人员来满足合作社的需要。

再次,形成人才激励机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
术的人才,还需要具有金融知识、财会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分析人员,这些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和进入市场竞争的保证
6.3善政府在扶持过程中的手段和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政府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职能,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减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干预,把职能转变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用市场规则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

首先,完善扶持资金的发放和监督机制通过政府部门联合评定,加大对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这些示范社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鲜活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等服务型项目进行适当的补贴,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均衡化发展,不断拓宽相关领域和服务范围。

其次,完善政府各部门的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扶持,各个部门通过自身的权利范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减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运行管理进行干预。

最后,政府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工作。

政府在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应因地制宜,符合合作社的发展规律。

结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的汇总,分别就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我们由此可以总结如下
(1)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跨度长,并具有鲜明的历史政策特色。

改革开放后,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又呈现新的趋势,不断完善和发展,
但受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的限制,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仍然面
临着很多问题。

(2)在实际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政府、农民、市场、自身来加强对自我认同。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
状况,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来修
正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西华县为例2014.5 武汉轻工大学
[2]蒋赛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 2014.5 辽宁师范大学
[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方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010.10(6):29 [5]马彦丽,董进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回顾与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2):89-93.
[6]孙计东.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研究综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7- 19.
[7]董长海,张广智.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 8.
[8]PHILLIPSR 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53 (35)
[9]SESTON,R. J. Cooperatives and forces shaping agricultural marketing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6,68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