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王佳燕)阅读小材料:高等教育财政投入
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附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60《财政学》全真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技术上难以将不付费的消费者从受益者行列中排除出去。
这体现了公共物品的(C)A.效用的可分割性B.竞争性C.非排他性D.非竞争性2.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发展趋势呈(A)型。
A.“V”B.“N”C.“W”D.“M”3.运用(B),需要对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A.平均成本法B.“成本-效益”分析法C.公共定价法D.最低费用选择法4.下列选项中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D)A.行政管理费用B.国防支出C.交通运输费用D.债务利息支出5.最具分析价值的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是(C)A.中间指标B.定性指标C.相对量指标D.绝对量指标6.下列不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D)A.文教科学卫生支出B.行政管理支出C.国防支出D.政府投资性支出7.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风险高的特点的是(B)A.教育投资B.基础设施投资C.文化投资D.社会保障投资8.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是(B)A.价内税B.价外税C.从量税D.直接税9.以下关于税收效率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经济效率和税收行政管理效率B.税收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是税收超额负担的大小C.税收行政管理效率的衡量标准是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计划时耗费的行政费用D.税收征管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比例越高,说明税收的行政管理效率越高10.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C)A.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减免税额)×适用税率-抵免税额B.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减免税额-抵免税额)×适用税率C.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D.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抵免税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11.某歌厅10月份门票收入60万元,台位费收入30万元,烟酒饮料收入20万元,适用20%税率则该月的营业税税额为(A)A.22万元B.18万元C.16万元D.12万元12.通常所说的“金边债券”是指(D)A.企业债券B.地方债券C.民间债券D.国家公债13.某发展中国家20××年的国债余额为60亿元,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0亿元,则该国当年的国债负担率(B)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60《财政学》(附参考答案)
B.5%~45%的 7 级累进税率 C.3%~45%的 9 级累进税率 D.3%~45%的 7 级累进税率 12.以开征范围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标准,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 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为( B ) A.土地增值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耕地占用税 D.房产税 1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房产税可以按房产余值征税,也可以按房产租金收入征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C.车船税采用的是定额税率 D.在房屋买卖中,出让方为契税的纳税人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抵免限额规定方法的是( C ) A.分国抵免限额 B.分项抵免限额 C.统一抵免限额 D.综合抵免限额 15.以下关于国际税收协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国际税收协定的出现适应了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需要 B.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包括《OECD 协定范本》和《UN 协定范本》 C.通过国际税收协定可以完全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D.国际税收协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互利互让、对等协商的基础上的 16.一般来说,“金边债券”是指( A ) A.政府债券 B.金融债券 C.企业债券 D.民间债券
7/9
(4)市场购销偿还法,即在债券期限内,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从证券市场上买回一定比例的 债券,买回后不再卖出,以至期满时,该种债券已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政府所持有,从而债券的 偿还实际上已变成一个政府内部的账目处理问题。 (5)以新替旧偿还法,即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换到期的旧债券,以达到偿还国债的目的。 五、论述题 35.试论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答: 国际重复征税是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核心内容,之所以会产生国际重复征税问题,是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管辖权的交叉重叠直接导致的。 首先,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前提是纳税人在其居住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获取收入,并且各国均征 收所得税。概括起来,即跨国纳税人、跨国所得、各国对所得税的开征是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 重要前提。 其次,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此外,在各国都实行单一的税收管辖权时,由于各国对居民或收入来源地的认定标准不同,也 会出现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又,或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从而会产生国际 重复征税。 36.试论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答: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所能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国民经济 的分配规模越大,国债规模也就可以越大;反之,国债规模只能较小。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 前提下,在社会的初次分配中,国家所得部分比重越低,国家举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越大, 同时,集体和个人所得部分比重越高,应债能力就越强,从而国债规模就可以越大;反之,国 债规模就越小。 (2)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国债是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的工具,国债规模在定 程度上,也受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影响。 (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国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其规模大小也 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任务的制约。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加重,控制力度需要加大时, 国家必然扩大举债规模,以适当集中资金,增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来源:百分自考网
财政学课后答案(完整版)
财政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导论1.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财政现象。
答案:本题的答案有很多种,但是只要从财政学的定义出发,所举例子为政府的收入、支出等财政现象均为正确答案。
比如税收、政府补助等等。
2.如何学习财政学,财政学的学习有哪些方法?答案:(1)学习财政学的基本方法为唯物辩证法。
首先首先应当正确理解掌握财政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范畴,这是理解财政学一般原理的前提条件;其次,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学应当理论联系实际。
(2)学习财政学的具体方法为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相结合。
(3)学习财政学应该主要比较学习,即进行中外的比较,注意辨别学习西方的财政理论知识。
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1. 简略的财政概念。
答: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或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2. 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低效,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
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2)市场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
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
3. 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
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
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
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
财政学各章阅读材料
财政学阅读材料1.通货膨胀2011年CPI是个热词,物价上涨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
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做了大量的工作,动用了各种政策工具,如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但物价上涨依然故我,且上涨倾向不一而足。
有成本推进型价格上涨,有供求失衡导致高价,也有跟风涨价的,还有蓄意哄抬物价的。
而茅台酒的价格上涨则引起更多的社会注目。
据《广州日报》调查,国庆节前夕,53度飞天茅台的超市零售价已经涨至1680元/瓶,较之前涨了200元。
更有消费者认为,茅台、五粮液等酒企似乎陷入了逢节必涨的怪圈。
就在9月16日,发改委等部门刚刚要求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企业,要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
然而,白酒仍然是涨声一片。
在某种程度上,白酒价格上涨带动了其它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
2.山西省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两项基本制度。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也曾经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为了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尽管“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总体尚未根本好转,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同时,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山西省环境容量资源有限与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矛盾突出。
开展排污权交易不但是实行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而且使治污从政府强制行为变为企业自觉行为,交易从政府与企业行政交易变为经济交易。
(1)山西省政府于2009年12月下发《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09]39号)。
明确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原则、方向,加快构建规范有效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强化政策平台管理和技术支撑、各项保障措施等内容。
为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完整word版)2019年10月自考《财政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四】
2019年10月自考《财政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B.行政管理机关C.司法机关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2。
从经济性质看,义务教育可看成是(D)A.私人产品B。
混合产品C。
准公共产品D.纯公共产品3。
下列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主要应由微观主体承担的是(B)。
A。
卫生防疫B.医疗服务C。
职业病防治D。
传染病防护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目标是(B)A.2%B。
4%C。
6%D。
10%5.下列项目中不应属于政府财政投资范围的是(D)A.京沪高铁B。
南水北调C。
三峡工程D。
家用小汽车6。
关于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下列命题准确的是(A)A。
追求盈利是非政府投资的最主要动因之一B。
政府投资通常适合进入竞争性的行业C.非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D.追求社会效益化是非政府投资的最主要动因之一7.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是(D)A.卫生防疫B.传染病防护C。
职业病研究D。
医疗服务8.国际上用来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首选指标是(D)A.新产品试制费投入B。
自然科学事业费C。
社会科学事业费D。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政府投资性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有资产收益和(A)A.税收B.预算外收入C.制度外收入D。
收费10.政府投资应该侧重于(C)A.市场化水准高的项目B。
投资期限短的项目C.外部效应较大的项目D.见效快的项目11。
下列项目中不理应属于财政对农业投资范围的是(D)A。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B。
农业科研与推广C。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D。
农户消费性支出12.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B)A。
转移性支出B。
购买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
专项支出13.下面选项中,不准确的是(C)。
A。
行政经费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B.国防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C.司法机关的经费不属于行政管理经费D。
国防支出对于国家的存有是十分重要的14。
《财政学》练习题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1-3讲一、单选1、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是。
A、征收个人所得税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消除外部性D、控制货币供应量2、为了纠正自然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所有措施,除了。
A、兴办国有企业B、征税C、管制D、补贴3、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4、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是。
A、电信行业价格居高不下B、传染性疾病流行C、民营企业没有能力从事国防科技研究D、房地产价格飞速升,无法控制5、下列说法符合教育行业特征的是。
A、教育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特征B、对某些人来说,教育可能是劣值品C、教育行业存在市场失灵,因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D、政府应该提供免费教育,这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必要手段6、政府的公共支出。
A、只能用于提供公共物品B、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混合产品C、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私人产品D、只能用于提供部分混合产品7、()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政府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A、罗斯托B、瓦格纳C、马斯格雷夫D、皮科克二、多选:1、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
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市场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2、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A、政府机关B、公立大学C、国有企业D、国有银行3、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A、卫生部B、国有企业C、军队D、国有银行4、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5、收入分配公平的两层含义是()。
A、按劳分配公平B、初次分配公平C、社会公平D、经济公平6、下列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
财政学(王佳燕)第一章 财政概念及特点-63页PPT资料
•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政府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政府提供 的各种服务,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所有的 政府活动,都或多或少需要财力支持,都伴随一定量的财 力安排使用。尽管具体的形式、规模、内容、范围等有着 种种不同,但日常生活中却无时无刻发生着政府的收支活 动。
是极具挑战性的,显然,解释和规范政府的行为要比解释
和规范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行为要困难得多。如果说家政
学研究的是当家之道,企业管理研究的是经营之道,那么
财政学研究的则是治国之道。
•
通过财政学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认识财政在参与
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存在的
分配关系的及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市场经济条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习方法
•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渠道,
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渠道,而二者配置资源的机制是根
本不同的,市场理论不能回答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和规律,
因此西方经济学才主张将财政学改称为公共经济学,也就
是将财政问题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财政在
件下财政的固有职能,通过各章节的学习,把握财政
分配活动的全貌,掌握财政分配各个环节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深刻理解财政分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地位与作用。通过财政学的教学,要提高学生运用财
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客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并
能理解、分析现实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宏观与微
观效果,理解财政改革的趋势与方向,使学生能更深
(1)国家、经济与财政的关系,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 (2)财政支出的理论依据,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公共
财政学_案例分析_教育(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某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城市,近年来在教育经费投入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以该市为例,分析教育经费投入与效益的关系,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二、案例概述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近年来,该市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以下是该市教育经费投入与效益的几个关键指标:1. 教育经费投入:2010年,该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亿元,2019年增长至50亿元,增长率为66.7%。
2.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2010年,该市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3.5%,2019年增长至4.5%,增长率为28.6%。
3. 教师待遇:2010年,该市教师平均工资为每月3000元,2019年增长至每月5000元,增长率为66.7%。
4. 学生入学率:2010年,该市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为98%、95%、90%,2019年分别增长至100%、98%、95%。
5. 教育质量:2010年,该市高考一本、二本录取率分别为15%、30%,2019年分别增长至20%、35%。
三、案例分析1. 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案例数据可以看出,某市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与GDP增长保持同步。
这表明,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较大,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也反映了该市经济实力的提升。
2. 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质量的关系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设施,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从案例数据可以看出,某市教师平均工资和高考录取率均有所提高,这说明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 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某市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财政学案例分析教育(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财政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整体的教育水平。
本案例将分析我国某地区在财政政策支持下,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探讨财政政策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二、案例背景某地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水平中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近年来,该地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力求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
三、财政政策实施情况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该地区政府将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2)设立教育专项资金,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建设;(3)加大对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2)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支持重点高校和特色学科建设;(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领域,拓宽教育融资渠道。
3. 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经费使用规范、透明;(2)加强教育审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3)建立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四、案例分析与评估1. 教育经费投入效果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该地区教育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该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该地区教育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同时,重点高校和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 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完善通过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该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教育审计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教育经费的规范使用和效益提升。
五、结论与启示本案例表明,财政政策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页眉内容《财政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填空题1. 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2.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 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4. 国家或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5. 价格、产量6. 价格机制、政府的收支活动7.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8. 政府财政配置、第三部门配置9. 市场配置、价格和竞争10. 调整存量结构、调整投资结构11. 经济公平、社会公平12. 实现公平分配13. 基尼系数14. 0.3~0.415.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三)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C(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CD4.ABD5.ABC6.ABCD7.CD8.BCD(五)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一)填空题1.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收益的内在性、需求的分散性3.集中性、强制性4.排他性、竞争性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6.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7.私人部门供给、公司伙伴关系供给8.供给公共产品9.弥补市场失灵10.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标准问题11.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较优、市场失效12.市场失灵、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13.公共服务社区化、与公共部门建立伙伴关系14.公益推广活动、许可证战略15.公共部门、私人部门16.市场价格机制17.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18.交易成本为零19.外部边际收益20.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三)单向选择题1.C2.A3.B4.D5.C6.A7.B(四)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4.ABCD5.ABD6.ABCD7.ABCD8.ABCD(五)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对第三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一)填空题1. 投票机制2. 单个的个体3. 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僚;“选票”4. 经济市场;政治市场5. 偏好的显示问题;偏好的加总问题6. 偏好显示机会不均等;偏好显示不充分7. 简单多数票规则8. 免费搭车9. 供给缺乏弹性(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D(四)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D4.ABCDE(五)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第四章财政支出一般理论(一)填空题1.社会文教;2.财政支出;3.债务利息支出;4.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5.收入分配;6.软约束;7.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8.政治因素;9.收益率;10.效益;11.皮科克和怀斯曼(三)单项选择题1.A2.B3.D4.A5.B6.A7.D8.D9.D 10.A 11.D (四)多项选择题1.ABD2.ADE3.ABCD4.CE5.ABDE6.AC7.ABCD8.ABCD9.ABD 10.ABD(五)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错 10.对 11.错 12.对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填空题1.财政投资性支出2.R&D经费投入3.基础科学研究4.内生增长理论5.公用经费6.维持费7.基础产业8.日本9.农业生产率 10.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三)单项选择题1.D2.D3.B4.B5.D6.C7.B8.B9.A 10.D 11.D 12.B13.D 14.A 15.A 16.C(四)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4.ABCD5.ACD6.ABD7.ABE8.ABD9.ABCDE 10.ABC(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对8.错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支出3.社会福利4.现收现付5.政府预算6.企业亏损补贴7.照顾性税收支出8.再投资退税9.德国 10.福利型(三)单项选择题1.B;2.D;3.A;4.A;5.D;6.A;7.B;8.A;9.A;10.A(四)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BCDE4.ABCD5.ABC6.AD7.BC8.ABD9.ABCD 10.AB(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对7.错8.错9.对 10.对第七章财政收入一般理论(一)填空题1.税收、 90%、规费2.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外财政收入3.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财政收入的相对量4.第二产业5.国民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支配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或国民收入中由政府支配的一部分收入6.力役、实物、货币7.税收8.政府信用9.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10.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单项选择题1.A2.B3.B4.C5.C6.D7.D8.C9.A 10.B 11.A 12.A (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DE4.ABCDE5.ABCD6.CD7.ABC8.ABCD9.ACDE 10.ABCD 11.CD 12.ACD(五)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错6.对7.对8.错9.对 10.对第八章税收基本原理(一)填空题1.政治权利2.商品课税3.在于税收的超额负担是否最小4.横向公平、纵向公平5.19276.顺转7.易,难8.易9.《国富论》10.瓦格纳(三)单项选择题1.B2.B3.B4.B5.B6.B7.A8.D9.B 10.A(四)多项选择题1.ABC2.ABD3.ABC4.ABC5.AB6.ACDE7.ACD8.AC9.ABCDE 10.ABD(五)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错第九章税收制度(一)填空题1.70%以上2.143.零售4.法国5.价6.避免重复征税7.808. 20099.生产10.价(三)单项选择题1.A2.A3.C4.A5.D6.A7.D8.D9.A 10.B(四)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BCDE4.ABC5.ABD6.ABCDE7.BCD8.ABC9.ABCD 10.B(五)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错 10.错第十章非税收入管理(一)填空题1.受益2.准公共产品3.法律4.55.财政部门6.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7.劳务报偿标准8.15(三)单项选择1.A2.D3.D4.A5.B6.D7.A8.C9.A10.D(四)多项选择1.ABCE2.ABCDE3.AB4.AD5.ABCD6.ABCD7.ABDE8.ABCDE 9.ABCD 10.AB(五)判断题1. 对2.错3.错4. 对5. 对6.错7. 对8.错9.错10.错第十一章政府债务管理(一)填空题1.政府2.国债3.政府信用4.国债5.国家或政府的信用6.政府财政收不抵支7. 昭信股票8.人民胜利折实公债9.601110.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单项选择1.B2.A3.A4.A5.A6.C7.B8.D9.A10.B(四)多项选择1.ABCE2.AB3.ABC4.ABCD5.ABCD6.ABCDE7.ABCDE8.AB 9.ABC 10.ABCD(五)判断1.错2.对3.错4.对5.错6.错7.错8.对9.对 10.错第十二章政府预算(一)填空题1.英国2.单式预算、复式预算3.复式预算4.执行结果5.中央预算6.单位7.中央、中央8.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199010.2007(三)单项选择1.A2.B3.A4.D5.A6.A7.A8.A9.A 10.A(四)多项选择1.BCDE2.AB3.ABCDE4.ABCDE5.ABC6.AB7.ABCD8.ABCE 9.BCD 10.AB(五)判断1.错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对9.对 10.对第十三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填空题1.布坎南2.19563.搭便车4.19945.地方税6.地方税7.地方8.地方9.地方10.地方(三)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2.A3.A4.A5.D6.A7.C8.B9.C 10.C(四)多项选择1.ABC2.ABCD3.D4.BE5.ABC6.ACE7.ABC8.ABCE9.ABCD 10.BCDE(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 对7.错8.对9.对 10.错第十四章财政政策(一)填空题1.中央2.税收、财政支出、公债、财政预算3.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4.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5.滞涨6.增加(三)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A4.D5.A6.D7.D8.B9.A(四)多项选择题1.AB2.ABCD3.AD4.BC5.BD6.ABC7.ABCD8.AC9.BD 10.AC(五)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 错8.错9.对 10.对。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财政学 第九章
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公 占人口32%的东部地区高等院校数量要明显高于占 人口52%的中部地区。 河南是9000多万人,北京只有1100多万人, 但北京一些重点高校,针对北京考生录取的指标却是河 南的6、7倍甚至更多。 ..\..\..\资料\高校招生.xls
第四节 教育服务的生产
一、教育的投入与民间投入 教育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一般认为层次 低的教育外部性要大于层次高的教育。因 此,各国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中,经费主要 是投入低层次教育。(P178表格)
2006年全国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780亿元, GDP总量为209407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28%。 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亿元) 1978年 75 1980年114 1985年227 1990年 462 1995年1197 2000年2180 2004年3851 2006年4780 (比较行政管理费1978年49,2004年5639)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财政年鉴P315-3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5日正式通过国务院 审议,成为国家政策。其中明确规定 2012年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将达到GDP的 4%,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dzjyxw/jyzytt1/201 005/t20100507_5520361.html
二、高等教育的现状
1、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79):主要依靠财政拨 款; (2)第二阶段(1980-1998):以财政拨款为主, 社会筹资与高校自筹为辅; (3)第三阶段(1999-至今):高校迅速扩张, 多种形式办学,办学主体多元化。
生存线上的挣扎
杭州一些学校已然销声匿迹:私立国佳、树人外国 语学校、华夏外语艺术学校、钱江高中、之江高中…… 没有人确切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但存在状态透露了一 切,看来亏本不可避免。 活着的多数也挣扎在生存底线。今年初中电脑派位, 进入十所派位学校名单的“纯民办”学校只有育才、绿 城育华与江南实验学校三家,意味着只有它们的报名人 数超过计划招生数;今年高中招生,19所重高录取超过 87%的普高生,其中却只有绿城育华一所民办中学,求 是高级中学、西子实验学校等其他8所民办中学与剩余 的3所普高只能共同瓜分剩余的1000多名学生。曾经的 贵族学校、精英教育,现在却徘徊在招生不足的危机之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7.57。高校学费标准在2000年以后已基本被“冻结”,
在名义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物价上涨,高等教育
的实际收费标准是下降的;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办学成
本却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在稳步上升,特别是能源等日常费用和引进人才成本不断 攀升。在财政拨款增速有限,学费收入没有实质性增加而 办学成本持续上升的共同作用下,许多高校的财务状况不 断恶化。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探讨
(1) 高校财政压力情况分析 (2)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分析 (3)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分析
a
1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4. 高等教育:财政压力大,拨款模式不合理,高学 • 费伴随低就业
•
•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事业,它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向社会提供高层次的人才、 新知识、新技术,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文化建设服务。我国高校在 过去几年的“大兴土木”中成就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的大众化教育格局,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财政压力大”,“学费过高”,”大 学生就业困难”等评论之声不绝于耳。
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和社会对特殊人才的
需要,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不高、专业不适应社会需要、就
业困难等现象,这对那些花费高额成本接受高等教育的普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析,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总经费规模和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规模都相对不足,城 乡间、地区间教育差距明显,弱势群体教育成本负担重,无法公平享受教育 服务,教育的阶层差距广泛存在等问题。可以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税收制 度和财政分权体制来探寻我国教育财政资金瓶颈约束,配置结构不合理,教 育事业发展欠缺公平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1) 就我国政府管理体制而言
• 地方官员人事体制是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和考核制,由于存在信息 • 不对称和监控的天然难度,使得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评价往往简化 • 为对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考察和特定指标的监控,如地区GDP增速 • 和城市建设的发达与美观等。虽然我国大量的教育事权归属地方 • 政府,但地方政府在公共教育投入方面的作为尚没有被充分和有 • 效地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而且,地方人大虽然在 • 事后监督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事前的决策过程中, • 特别是在通过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落实公共政策目标这一环节中, • 发挥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在法制建设方面,对各种违规拨付、 • 挤占、挪 用、滞留、截留教育资金的行为,也没有明确地方政府 • 、相关部门 首长的负责制和上级政府的连带负责制。按照公共选 • 择理论,政府 被看作是理性的经济人,政府的施政行为是在各种 • 约束的条件下, 做出最优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只有当教 • 育支出的增长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有利于完成考核指标,政府才 • 有足够的激励或动力来扩大教育投入。
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19109元和
5919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4年大学
需要一个城镇居民2.1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6.6
年纯收入。虽然政府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广助学
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但覆盖面仍然有限,
学费已
• 给我国普通居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2)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分析
•
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普 通高校收取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从政策上肯
定了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和补偿制度。此后,
我国高校学费逐年上升,以北京和广东为例,北
京市2000年一般专业的学费介于4200元至5000元
之间;理工科专业介于4600至5500元之间;外语、
医科类专业在5000至6000元之间;艺术类院校的
学费则突破万元大关;只有师范、体育、民族等
“冷门”专业收费较低。广东省2000年的大学收
费一般专业介于3800至4800元,其中,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等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可上浮
20%,艺术院校的学费高达4000元至10000元不等。
2000年以后,教育部出台了规范高校收费的规定,
支出
•
(3)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分析
•
目前我国高校经费拨款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
方式,“综合定额”是根据上年度生均成本费和本年度在
校生规模核定的;“专项补助”则根据高校发展的各种特
殊需求和政府专项资助的重大工程,如实施“211工程”、
“985工程”项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
此后,高校收费才基本稳定。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据统计,全国高校生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800 元左右上涨到2004年的5000元左右,再加上住宿、
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
元左右,4年大学需要4万元左右。而我国城乡居
民的经济支付能力又怎样呢? 2010年我国城镇居
• 我国高校扩招的决定并没有经过完整的论证决策程序,主 要是依靠政府部门与高校领导的行政命令,也没有充分听 取民意、接受监督,更没有提交人大审批。主要是教育行 政化的结果。所以,政府应对高等教育扩招后所面临的财 政压力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优化高等教育的筹资环 境,需要进一步强化财政的投入力度。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一系列建设项目等,经学校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拨
给。它最大的不足就是综合定额的不科学和不能够较大程
度地把拨给学校的资金同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按社会需
要办学挂起钩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些高校不顾办学
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对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关注不够,
专业设置千篇一律,教育的同质化导致人才培养的同一化,
第三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
• (1) 高校财政压力情况分析
•
财政压力巨大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实际上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多元化筹资模式,但财政拨款和
学费仍是我国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他渠道筹资的经费
数量很少。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间,
我国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从340.87万人增长到
1738.84万人,增长5.10倍;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从
579.17亿元增加到1207.48亿元,只增长了2.08倍,这意味
着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增速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规模的
扩张速度。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由2000年的
7309.58元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5375.94元;高校生均预算
内公用经费由2000年的2921.23元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