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卷首语:所谓天下大势
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过程P6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104070610外国语学院10级英语4语郑成柱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100年前的满清,是一个目光短浅,用傲慢掩饰自私懦弱的封建王朝。
很多官员,对外奉承,对内进行种种残酷的压迫,肆意搜刮民财,帝国主义在我国国土上横行霸道,对我国的能源,经济,文化进行侵略,水深火热的同胞们无以聊生,国将不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发动革命前后有十一次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
《辛亥革命》不是普通的兵变,暴乱或改朝换代,他更中的是给人民注入了新的思想:民族、民权、民生。
可是这些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们没有看出打倒封建主义的艰难和一些小人的对革命成果的窃取,最终和军阀头领袁世凯妥协,导致革命失败。
正当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时,中国共产党因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忠实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力量领导下,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极大增强。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动员最广大社会力量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促进着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建设,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100年来,一代代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沉忧患、对现代化理想的美好憧憬,不怕艰难困苦,甘于牺牲奉献,“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百年沧桑巨变,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命运转折。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历史翻过,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仿佛看见宣统皇帝推出乾清宫的落寞,听见袁世凯在帷幕之后的大笑,更看到孙先生于总统府修改《约法》的身影。
古语云:“破而后立”,辛亥革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送进了历史的坟墓,建立了中华民国!“三民主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帝制再也没有市场,袁世凯的称帝、张勋复辟不过是帝制编排的闹剧,其二人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国之根本,在于经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发展实业,国内民族资本获得从未有过的机遇,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工业的经济力量获得发展。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此外,辛亥革命有力的激发了亚洲各国反帝制、反帝国主义运动,各国纷纷要求独立。
最终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完成了反帝制斗争。
此外,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派于辛亥革命期间形成了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潮,有力冲击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成为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如今,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之中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苦痛,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正为努力降低这崛起的代价而绞尽脑汁。
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10年2月25日,有色金属业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获通过,至此,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规划全部出齐。
3月20日至5月18日,已有九大规划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公布;4月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价增长过快,打压房地产产业泡沫;富士康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上调工资,进行改革;另外近期进行的汇率调整等等,无不昭示中国也同世界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中国的转型必须从以往的经验之中吸取养分,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团结各族各界一切爱国力量,发扬辛亥革命传统,克服转型困难,使中国的经济走入新的纪元。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犹如江河决堤,咆哮奔腾,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亿万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伟业,从此开始,并发展壮大。
作为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东方觉醒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凌晨。
武昌城东南胡广总督署东辕门外,三名立誓要推翻朝廷的革命党人遭处决。
清政府派人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武昌城内风声鹤唳,人心大乱。
这天傍晚,是革命党人商定“起事”的时间。
黄昏时分,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发出的一声枪响,划破历史长空。
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全城。
这一后来被称为辛亥首义的武昌起义,吹响了埋葬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号角。
随后一个多月,全国各省纷纷相应。
12月25日,14省军政府代表齐聚南京。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召开成立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这是当时亚洲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辛亥革命给这个古老国度带来的巨变,无远弗届,光照千秋。
”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海鹏说。
穿过百年历史烟云,依稀可以听到古老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痛苦呻吟——“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
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呜呼惨哉!”这是孙中山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对清政府黑暗统治的声声控诉,也是倾巢之下定无完卵、四万万生灵遭涂炭的凿凿写照。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国家衰败和民族危亡,广大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求索抗争,他们向往苦难的祖国,能同欧美国家“并驾而齐驱”。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行。
提出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期望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主张君主立宪的维新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我们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孙先生的领导下推翻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建立了亚洲当时第一个民主共和的的国家---中华民国,从此中国走生了新时代。
辛亥革命距今整整100年了,其物质层面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而在精神层面,它究竟给后人留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在今天纪念这场革命时应该加以讨论的。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
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严重地剥夺了民众的自主权利,造成只有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而广大人民则“万马齐喑”的局面。
邹容在《革命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
”而康有为也认为在那样的制度下,“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康有为:《大同书》),是只有“臣民”,而没有“人民”的社会。
所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思想界一直奔涌着一股滚滚的历史潮流,那就是人民觉醒的潮流。
觉悟到专制主义压迫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故夫中国群治不进,由人民不顾公益使然也;人民不顾公益,由自居于奴隶盗贼使然也;其居于奴隶盗贼,由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使然也。
”(梁启超:《新民说》)他们向维护这种制度的“三纲”发起攻击,宣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统统是伪道德,是“奴隶之木本水源”。
而自由平等博爱,才是“根于心理的天然之道德”。
如果说专制制度是用暴政强制扼杀人的本性,那么“三纲”则是以精神力量来否定人。
辱莫大于心奴,这是觉醒者所不可容忍的。
从谭嗣同“冲决罗网”的呐喊,到陈天华“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的檄文,再到秋瑾“家庭革命”、“女界革命”的倡言,他们把批判的投枪集中对准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制造了舆论,也弘扬了一种在专制制度下从未有过的追求人权的精神。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专制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尖锐批评“昏昏沉沉而不之醒”的“奴隶根性”的精神状态。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 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辛亥
革命事业的继续。
结束
成员:董凌燕 B101202016 邵宝珠 B103501066 戴立业 B101202134 曹京津 B101201071 贺雨蓉 B101202173 李 丹 B101202069
思想影响
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一代新风,扫除旧 时代的“风俗之害”。资产阶级的自由、平 等、博爱的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 大地,砸碎了“忠君尽道”的封建专制文 化的枷索,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 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 日益为人们所遗弃。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 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 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 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 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 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 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 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 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 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 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 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 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 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
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 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兴中会成立之初, 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 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 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进一 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崛起,因为一份信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崛起,因为一份信念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历史性事件,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为中国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
如今,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不断地回顾和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崛起,是因为一份信念。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得以成功,是因为它融入了中国人民的信念,赋予了他们前进的目标与动力。
首先,辛亥革命崛起的信念是爱国主义。
在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国家变得弱小和脆弱,无法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尊严。
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感到了民族自信的丧失和危机的存在,他们需要的不仅是面对外部威胁的能力,而且是恢复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尊严。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推翻满清政府,让中国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重新找到自己的民族志气。
同时,辛亥革命也提出了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呼吁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和富强的新中国。
这样的信念,鼓舞了中国民众,使他们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为革命的胜利奋斗不懈。
其次,辛亥革命崛起的信念是进步性思想。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始终很大,给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现代化的兴起,中国人意识到这种传统的束缚需要被打破,需要寻找新的思想和文化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因此,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更是一次文化革命,它催生了新的文化思潮和新的畅想,为中国文化的活力和创新繁荣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最后,辛亥革命崛起的信念是民族振兴。
辛亥革命的胜利,粉碎了满清政府的统治,为中国打开了民主制度的大门。
它奠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并为中国民族复兴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从此,中国国内出现了一批志向高远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化家,他们成为中国民族崛起的领导人物,为民族复兴的实现奋斗不息。
总之,辛亥革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人民心中的信念。
它赋予了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和决心,鼓舞了他们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信心。
百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要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承其激发国民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思想,为推动中国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缅怀伟大功绩 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缅怀伟大功绩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宗鹰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世不忘,永远纪念。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在以史镜鉴现实,照亮未来。
周恩来生前曾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
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宗鹰
【作者单位】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起点——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J], 阳国亮
2.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不朽功绩民革省委开展系列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 罗长中;韩邢;何涛
3.缅怀丰功伟绩完成未竞事业——在在日本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傅铁生
4.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一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J],
5.统一全国财经:中财委的伟大功绩——纪念中财委成立五十四周年 [J], 李海;成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为什么要隆重纪念⾟亥⾰命⼀百周年2019-10-23⾟亥⾰命是指以孙中⼭为⾸的资产阶级⾰命派推翻清王朝,建⽴民主共和国的⼀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1911年10⽉10⽇,湖北新军中的⾰命党⼈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于旧历⾟亥年,⼈们便称之为⾟亥⾰命。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下旬,全国有⼗⼏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清政府统治⼟崩⽡解。
⾟亥⾰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座丰碑,穿越历史的风⾬沧桑,我们即将迎来⾟亥⾰命⼀百周年的纪念⽇,在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国家正在筹办⼀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伟⼤的历史事件。
站在现实的路⼝,回望⾟亥百年,我对为什么要隆重纪念⾟亥⾰命⼀百周年谈谈⾃⼰的看法。
⼀、从历史的⾓度说,⾟亥⾰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程碑,影响深远。
(⼀)政治上。
⾟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获得了⼀些民主⾃由权利,迈出了民主、法制的第⼀步。
⾟亥⾰命推翻了“洋⼈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使其⽆法在中国建⽴⽐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经济上。
⾟亥⾰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推动了⼯业化。
⾟亥⾰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业的热情,在实业救国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浪潮。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阶级队伍的壮⼤,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思想⽂化上。
⾟亥⾰命促进了⼈们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袁世凯和张勋所导演的复辟丑剧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其在⼈们的唾弃中⾛向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们开始意识到⾃⼰不再是君主的奴仆,⽽是国家的主⼈。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岁月如流河,辛亥革命已有百年。
回望历史,我们依然激动.10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秉承着百年的光辉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铭记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辛亥革命开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成就了百年后现在富强的中国.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栏材料_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回望历史,已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曾记否,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一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重新崛起,前赴后继,做出了不懈努力。
但当我们面还缅怀历史时,革命先烈为拯救中华做出的努力我们仍不能忘记。
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即将覆亡之际,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旗号下,发起了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经过革命先驱们的英勇奋战,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武昌起义之前,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
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月10日,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军一夜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
不久又光复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掀起了辛亥革命高潮。
起义胜利后,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
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
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贡献。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摘要:纵观中国百年历史,辛亥革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它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地改变。
如同干涸的大地迎来的春雨,带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除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还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礼仪,同时涌现了很多革命英雄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精神。
辛亥革命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在百年以前,辛亥革命,无疑是给当时社会送来黎明,带来希望。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和共和制,把旧沉的思想革除,给当时社会带来前途和光明。
当时涌现的革命战士和英雄,他们身上都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的精神。
一百年后,我们依然有着这些精神,依然崇拜和尊敬他们,和他们创造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辛亥革命、爱国、纪念正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一些有志之士看来,这属于众望所归一大部分知识分子通过各式各样的求学历程以探索拯救旧中国的途径,这些人都是抱着一颗热忱的心。
最有代表性的伟大的革命领导者孙中山,起义的领袖黄兴等等,他们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他们远洋跋涉,为作战集资,为伤者治病,他们遭受了多少白眼,被多少人排挤,可他们不曾放弃。
说到辛亥革命,我们必须回顾那段艰苦的岁月。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起义军一夜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次胜利。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一个月内就又十三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1921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腐朽的清政府结束了他愚蠢的统治,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辛亥革命百年回眸
辛亥革命百年回眸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爆发在辛亥年的武昌革命,回首沧桑巨变已是百年。
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为求国富民强历尽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日月可鉴。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对于缅怀孙中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等革命先贤抛头颅、洒热血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振兴中华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全球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为求同存异携手推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实现民族崛起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然而,当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去回顾这次革命时,会不由地思考到底辛亥革命成功与否。
而我的结论是: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亦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所谓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革命本身是为了建设,虽然革命免不了破坏。
形象的说,革命就是与过去一刀两断。
我想,革命者的初衷都是简单的,是为了全天下的孩子被世界温柔对待,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命运,是为了唤起民众崛起。
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孙中山确实或多或少地达到了革命的效果。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联大全_2000字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联大全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1、扶民族之危,志天下为公,英雄麾下聚,武昌覆帝;卫共和之诺,立临时约法,典范应时乘,云贵倒袁。
2、推翻帝制,立国立法,走向共和,敞博爱襟怀,臻人心凝聚,功勋光华四海;扶助农工,联共联俄,洞开国校,倡大同民主,顺历史潮流,伟业彪炳千秋。
3、武昌圣火,化腐朽为共和,应潮流入世; 华夏春风,倡欢谐促发展,以互利开坛。
4、中山陵,两岸祭文名一字;华夏族,三江把脉水同源。
5、志扶民族危,天下为公,风起云翻掀帝制; 捍卫共和道,临时约法,花晨月夕鼓人心。
6、天下为公,民主共和开国祚;人间博爱,遗言宿愿铸龙魂。
7、总统府,共和圣地丹青著,中山门,同忾仇倭血泪铭。
8、为求民主,辛亥风云倾帝制; 重辟纪元,中华儿女仰高山.9、紫禁城门开,两千年帝制休矣; 黄花岗炮响,八十名盟军壮哉10、中华民国岂容袁世凯称帝;民主共和全靠孙中山领军.11、武昌首义开天辟地;辛亥革命立业建功。
12、百年浪涛,血染黄花鼎定共和新政体; 首义炮响,旗张白日推平满清旧王朝。
13、静安卓如宣重寅恪为国学精粹领军骁将,孑民守常仲甫适之乃文化运动责任先驱。
14、辛亥革命中山为公,武昌首义初建共和。
15、凤卜应昌宗瓜瓞世绵沮漆远,飞新启宇荆花长映鉴湖春。
16、起暗夜惊雷!卷狂飙,兴首义,帝制千年随幕落;擎中华大纛,谋民主,创共和,神州百载接春归。
17、理弊疏霉,激发革命枪声,报国情怀,生死成仁唯首义;通衢正道,洋溢人民斗志,兴业梦想,龟蛇望鹤一江城。
18、丰功百世传,斥旧推新,开青史风流,滚滚长江涛作梦;伟业千秋在,封陈启后,引莽原星火,绵绵华夏凤飞花。
19、辛亥写风云,发首义,向共和,憧憬大同,惜无数烈士头颅,丹心碧血,才得这国泰民安,虎踞龙盘今胜昔;世间催变化,绘蓝图,促经济,弘扬民主,见许多英雄本色,壮志豪情,更有那人丰物阜,天翻地覆慨而慷。
20、反帝鞭封,发首义,创同盟,聚中华志士仁人,奋勇图雄民族路;强军救社,建新国,谋四化,合儿女文功武治,争锋敢爱自由魂。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嘿,你知道吗,辛亥革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大事呀!好
多名人都对它有深刻的评价呢!
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就好像在说,辛亥革命就像是顺应潮流的一艘大船,带着我们
驶向新的方向。
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嘛!
黄兴也讲过:“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为国杀敌而死。
”哇塞,这得多有豪情壮志呀!这就如同战场上的呐喊,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
的未来奋勇向前,就像战士们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地冲锋一样。
梁启超则表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就好像在提醒我们,世
界是不断变化的,辛亥革命不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吗?它打破了旧的
束缚,带来了新的希望。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
去之。
”这多直白呀,不就像是直接告诉我们,有问题就用革命来解决,有不好的习俗就靠革命来除掉嘛!
这些名人的评价,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
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呀,辛亥革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些名人的评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让我们后人更加懂得了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变革,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呀!。
辛亥革命100周年
• • • • •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 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 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 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 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 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 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 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 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 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 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 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 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 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启开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与中国维系关系的主要指导源泉。由于民族主义的思想鼓吹,遂使到数以千计的当地华人青年 回到中国参加推翻清朝,并在各方面给于孙中山金钱上的援助革命。同时,这种思潮也带著反对外来殖民势力的意念,一直发展下去。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 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 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 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 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孙中山革命成功后,在1912年8月13日成立国民党。得到英国殖民政府的许可后,便在马来亚成立国民党马来亚支部。由于英国当局认为非与英殖民政府对抗,1912年12 月18日,又许可在新加坡成立北京国民党星洲联络支部。国民党在马来亚继续作合法活动,直到1925年其注册被吊销,理由是未根据社团法令提供所需的资料。虽然如此, 国民党的活动未停止,而是继续秘密地存在。而国民党在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活动,为日后的抗日战争、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政治运动等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100周年
10月10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 的影响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这就是 历史上所称的辛亥革命。 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 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纪念碑用麻石砌成,高11 米,碑身正面镌刻着全国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 题写的金色大字:"辛亥革 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观众 在瞻 仰广 州中 山纪 念堂 的孙 中山 铜像
2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
统三年)中国爆发旨在推翻 中国五千年来封建帝制、建 立 共和政体的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在中国 农历的 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 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3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 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 里爆发的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 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 自清末开始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 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 统治结束为止。
局限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 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仅仅 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 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22
从客观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 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中外反动势力 强大。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 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A.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B.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C.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 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 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报刊举珍
辛亥革命报刊举珍在辛亥革命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革命中,一大批进步的报人走在革命的前线,他们创办报纸,鼓吹革命思想,发表激进文章,点燃革命烈火,鼓舞战士斗志。
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时,曾充分肯定报纸的作用,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报纸的宣传应该记一大功。
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先行者所创办的报刊不下数百种,大多夭折于逆境中,但无论寿命长短,无论在明在暗,都在各个领域和阶层发挥过作用,都充当过革命派的舆论工具。
《民报》:同盟会初期的主要舆论媒体《民报》,同盟会创办时期最主要的舆论媒体。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
会上,首先议论办报问题。
鉴于办报需要资金和人力,一时难以筹措,黄兴提出先将留日学生宋教仁刚创办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获得通过。
不料,该刊在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因而被日本政府查封。
同盟会只好克服困难,正式创办一份机关报,取名《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主旨。
孙中山为《民报》题写报头并撰写发刊词。
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民报》当时所起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进行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观点,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激发了一大批分子的革命信念,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民报》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
月刊。
每期6万至8万字。
先后参与编撰工作的有胡汉民、陶成章、章太炎、汪精卫、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汪东、刘师培等。
《民报》的出版,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和同情革命的分子的热烈欢迎。
它的创刊号再版7次,第2、3期各再版5次,仍然供不应求,最高发行量达到*****份。
2021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旗下讲话
2021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旗下讲话老师、同学们:我们永远难忘,一百年前的今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黄州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帝制反动统治的覆灭。
一场巨大变化的变革由此开始,如此一来一个民族主义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
参加辛亥首政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义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人民军队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殖民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的危亡,奔走呼号,多次举行起义,作为学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要不甘落后,树立“远大”理想。
所谓“远”就是不光考虑到眼前的事,而是你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事业?所谓“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程,想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祖国的未来。
个人的理想追求中洲邻国,影响更大,但日本却首先发展中国家向西方国家通报污染状况,丝毫不顾及中国、韩国等朝鲜亚洲国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东亚一段时间美国在中国附近公海与多个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诉我们:美国帝国主义者仍然是世界第一号的强权。
近年来,中国虽然在不断国际化,上可天宫探月,下可深海寻宝,但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铁事故遭日本讥讽,电脑软件不受美国控制。
同学们唯有惟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为将来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打下基础。
只有富强了,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华民族的未来重演。
我们中小学生积极向上,是近世最强的脉博,祖国的蓝图需要我们添彩。
我们应当热爱祖国,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学习,用同胞知识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富强,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才是对一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同一切宏大的历史,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是必然的逻辑在作用。大清帝国不是因为甲午海战才腐朽败落,苹果即使不落在牛顿的头顶也会落在其他科学家的头顶,欧洲列强决不会仅仅为了萨拉热窝那个冲动的中学生就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的基础,是孙中山的执着、黄兴的冲刺、宋教仁的理想,是康有为的探索、梁启超的思考、谭嗣同的牺牲,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1975年,哈维尔致信当时的捷克总统胡萨克,强调“历史已经不能不被理会”。亲爱的读者,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用一年的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书,琢磨这从三峡中千转百回、喷薄而出的历史,以及历史抵达蓝色海洋的路径。时光飞逝,这艰难曲折却奔流不息的走势,仍然在我们心中跳动。
是为编辑动机。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在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意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者,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
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这就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更早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康熙皇帝,这位英明神武的圣祖仁皇帝,在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欧洲语言、西方历法的时候,却不肯把这些足以启蒙的知识推及其臣民,而其孙乾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其若干世孙媳妇叶赫那拉氏则不肯修铁路。为了一朝一姓之私利,满清统治者选择的封闭,给了时代更大的刺激。
然而,人民要通商以至富强,人民要学习以求智识,人民要铁路以便流动,人民要电报以利资讯,人民要办报以彰思想。清廷越处处修墙,人民就越善于翻墙,“面壁十年图破壁”。这近在眼前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翻墙者对抗修墙者的历史,修墙者的心魔之墙高到一尺,翻墙者的攀越之道必然暴涨一丈。
对西洋事务,乾隆也高度重视,“事涉外夷,关系国体,务须彻底根究”。不过,估计是在接待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前后,心态复杂的乾隆留下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好一副“宁可求全关不开”的末世苟且心态!好一句“极盛”时代“盈”“虚”惧增的无奈感慨!殊不知,英国没有用外交打开的大门,用战争打开了;清朝以不磕头为由拒绝的,用卑躬屈膝的方式接受了。以至于,当时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也敏锐地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起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
特刊组稿
清王朝垮台前,爱新觉罗利益集团已丢尽了它的脸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立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王朝爱新觉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成了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态:王朝不是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形态中退出历史舞台。蓄积于民间的“一省之力”的壮大、成熟和独立,在王朝部族集团自身衰败的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揭示了帝国政治走向革命立宪的独特的中国道路。
“叩头”英语为“kotow”(或koo-too,kowtow,koutou)。从现在各大英文词典中的这块“活化石”中,我们多多少少仍可见到近代中西两大文明冲撞后所留下的深长裂痕和斑斑血迹。
著名史家许倬云谈辛亥之后:南京为何让出政权
楚望台的枪声,回音震荡,震垮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在东亚出现了一个中华民国。这一次革命,说是快,却也是改革不见落实,人心郁闷已久,大家知道必然出现的大变;可是,事情发生又如此突然,革命党的领袖,一个都不在场,以致湖北新军没有适当的领导,竟很快就被北洋大军压出,不能更有作为,最后这一起义的军队,竟从此烟消云散。
Hale Waihona Puke 晚清“四民”社会秩序逐渐解体 反政府势力泛起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除了“官”之外,就是“民”了。所谓“民”,就是“士”、“农”、“工”、“商”,由他们组成传统“四民”社会。其中,“士”为“四民”之首。
清帝国晚期,“士”失其位,“四民”社会秩序逐渐解体,劣绅、绅商、学生、无产者等新的社会群体纷纷出现。尤其,传统“别于四民之外”的“兵”,开始向社会权势中心地位崛起。从传统的各种会党游兵,到大规模的造反之兵,到曾国藩时期的“绅军”和“军绅”,再到新式军事学校之学生和士兵等等,以至于近代思想启蒙大师严复干脆以“兵”换“士”,而以“兵、农、工、商”作为国家社会的新的基本构成。
事情的发展诚如梁启超所言:“中国素未与西人相接,其相接者兵而已”。国际汉学大师费正清也指出,甲午战争以后,“军队越来越被奉为国家的楷模,甚至被视为先导。”及至辛亥首义,更是在清朝武昌新军中打响的。
美国总统:中英战争“起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
对于西方的隐患,早在康熙晚年,已有所悟。他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卷首语:所谓天下大势
(长江三峡。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曾写道:“中国历史从古代一路走到清朝末年,就到了三峡……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所谓天下大势
文/龚晓跃
某个暴躁的士兵开枪后,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是99年前的一起偶然事件。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这个国家及其国民的愿望,可以归总为“宪政”二字。国家求宪法巩固根本,国民盼宪政确保权利。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当国共两党在美国的斡旋下就建立联合政府会商于重庆,真正的宪政曙光一度投射在神州大地。但是——中国的事,往往就坏在这“但是”二字,权欲极盛的蒋介石发动内战,温暖的曙光化作无情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