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湖心影汪曾祺昆明和翠湖分不开。
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
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
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
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
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
主要的是垂柳。
“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
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
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
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
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
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
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
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
不管自然界的彩色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
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此外,中国画中也有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
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
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
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
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
画家在艺术上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突破形似,达到神似。
2020年济南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济南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米(俄)阿·马·高尔基(1)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2)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3)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4)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
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
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5)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语文-济南市2020届高三6月份针对性测试(济南三模)
2020年6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19分)1.C2.D3.D4.①采用多种论证方式,论证充分。
采用举例论证,以李辉、梁鸿的作品为例,证明非虚构写作表现了当代作家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深度介入。
采用对比论证,将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对于作家在介入性写作方面的激发及意义。
②论证客观,既写到“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也兼顾到其艺术性偏弱的不足。
③用语严谨,“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我认为”等语言,表述严密不留漏洞,表现了论证思维的缜密。
(答对第①点得2分,第②点、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
)5.①基于事实的“真实”。
用纪实的形式,调查、暴露现实问题。
②文学的“真实”。
寻找一种叙事模式,能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表现作者对现实真实的观察和思考。
③阅读体验的真实。
非虚构文学更具现实感,使读者变为剧中人。
(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二)(16分)6.C7.A8.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
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一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第③条若只答点出了时代背景给1分。
)9.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条2分,共6分。
)二、(35分)(一)(20分)10.D11.B12.A13.(1)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笃”“属”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2020年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作家、艺术家。
他写的“俗世奇人都是些天津卫的奇人奇事。
恰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
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摄影师和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就在强调天津城市文化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本介绍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的书。
马尔罗在任文化部长期间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这大大增强了法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法国进一步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呼吁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
这对他触动不小。
他模仿法国人,当时提出了“大到教堂,小到荷包”的口号。
他关于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在两会上获得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3年,他受邀去巴黎,大量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
回国后,随即着手做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以十年为期。
在这个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里,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传承谱系、传播方式、绝活传奇都被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
他把这叫做“摸家底”。
十多年过去,“家底摸清楚了”——“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加起来超过1万项。
”他对这些数据记得很牢,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日韩等其他国家“非遗”虽少,每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却并非如此,非得国家拨款建项目才行。
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2013年,他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演讲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
随后,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房子都很美,像童话一样”。
这让他很羡慕。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文言诗词名句默写题】汇集附答案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卷【文言诗词名句默写题】汇集1.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
(2)《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7.(1)气息奄奄人命危浅(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劝学》中荀子借用一连串比喻强调,君子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的境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刘裕的功业,侧面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16.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济南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检测试题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5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2)《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场景。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治国方略的句子是“,”。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咏而归。
”(5)经常有人只凭主观想象去推动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此进行了抨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乎?”(6)《伶官传序》中引用完《尚书》中的话,顺势引申出“,”的道理,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
山东济南市2020届高三3月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济南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模)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模)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A.拓片(tuò)惬意(qiè)步履(lǚ)潜移默化(qián)B.污垢(gòu)长篙(gāo)歼灭(qiān)忧心忡忡(chōng)C.庇护(bì)模具(mú)气馁(něi)蓦然回首(mù)D.拗断(ǎo)癖性(pǐ)湛蓝(zhàn)望风披靡(m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厉剑,将我一条条切割。
B.生命之旅没有长胜将军,也没有永远失败的士兵。
C.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着力描绘长江三峡绮丽险峻的自然风光。
D.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是()①全新的载体可以__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②他的心情开朗起来,顷刻间,心头__________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__________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____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A.激活充斥不是就是B.激发充溢不是就是C.激活充溢不是而是D.激发充斥不是而是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这些人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一样脏、一样累、一样饿、一样狼狈也一样默契。
B.电影《人生大事》以悲喜交织的手法,讲述了青年莫三妹与小女孩武小文的感人故事,C.“应该给你的朋友打个电话,”他说,“告诉她你明天去车站接她,让她在那等你。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人(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的典故。
2020山东济南期末一模语文现代文阅读Ⅱ(小说)平凡的世界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
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
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
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
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
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
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
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
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
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
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
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
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他睁开了眼睛。
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
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恰恰体现的是新媒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
B.“一线”信源的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
C.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
D.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
A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B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
C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D项,“电报”也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4.RUC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5.“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上面相关材料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B2.A3.D
4.①选择的媒体样本覆盖面全、代表性强。②选用的新闻报道样本均为原创。③界定重要概念。④注重数据分析。⑤表述客观。⑥精确归纳,分类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见到了很多口号、标语,比如“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还有“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等等;有些捐赠的防疫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些口号和标语各有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
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语言。
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
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情谊。
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诗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先前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祝愿。
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
朱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
通俗的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
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
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也更让民众传诵与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
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
相比与无端地散布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动反而更显出力量。
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
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
我想,若是这次疫情的伤痛非得化成一种力量,那么便在腐烂之处生出清润之花,而在黑暗之夜长出洞彻之眼。
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重霾之外,终有阳光灿然;阴影之下,终有小灯长明。
疫情的抵抗不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更仰仗于每个人的心灵力量。
而通过语言,我们便能将这种力量浸润世间。
天之大,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心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尤其是“任务”的要求。
虽然此次作文材料与当下现实“疫情”有关,但很明显“抗疫”不是这次写作立意的关键。
审题要紧扣材料和要求,从后面的要求看“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很明显,是要结合这些标语、口号来谈语言的作用。
疫情中的标语、口号,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
无论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
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人刻意用一些“雷人”的口号博眼球,甚至造谣,表达偏激情绪,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参考立意:
1. 守正创新,发扬民族语言;
2. 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3. 抛开雷人口号,警惕偏激陷阱;
4. 用优美语言,作理性表达。
参考素材:
1. 疫情当前,成百上千的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参与战“疫”;很多爱心企业纷纷通过自己的渠道尽一份绵薄之力……其中定是少不了中国万千网友和世界各国组成的“啦啦队”,他们通过语言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在此期间,各地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有乡间小巷里的横幅。
街头的喷绘、国际的支援、网友的祝福……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领土,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予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
2. 然而,近些年,随着网络词语的出现,优美的文字已消失于人们的眼前。
当人们看到美景时,想到的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后天一色”,而是:“啊!真美!”当人们历经挫折,不是用一些恬淡的词语来安慰自己,反而用:“神马都是浮云”来看淡一切。
民
风民俗在电子屏下消逝,诗词曲赋在手机的冲击下远去,是传统文化的流放还是内涵的不足?我们需要深思,也必须反思。
3. “岂曰无衣?与之同袍”。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连同捐赠的物资,日本还送来了走红全网的暖心标语。
来自传统中华诗文中的语言是那样铿锵有力,短短数语抒发出千均情意,这是华夏先民的智慧。
我们的语言承自先民,如今以这样的形式馈自邻邦,值得深思的是,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中,大部分竟从未了解。
发扬是车轮,能推动民族不断前进,而传承与发扬携手并行,才能发出时代最强音。
4. 语言表达起于民众,其质量与效果自然参差不齐。
随着疫情日渐严重,民间各种“硬核”标语层出不穷,有的虽然质朴但不失真谛,有的虽然霸气但实属暴力。
亦有人将本土朴素的“中国加油”与邻国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作比较,反倒显得本土标语太敷衍……不同的语言认同也是民族语言发展的一道风景线,在此下衍生的各种语言文化也是十分新奇。
但须注意的是,在百花潦乱的各式语言文化之中,应弃置的是低俗、不雅观的语言,应保留的是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风貌的精华语言,以达从参差不齐到错落有致,再到整齐划一的民族语言积淀。
5. 不久前,江西宜春也曾打出一句雷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被广大网友批为粗俗、糊涂。
因为在中国话里,“叫春”包含了另外一种不雅意义,如果选择此种歧义口号,非但不能给力、光大地方形象,甚至闹出国际笑话,给地方形象抹黑。
还有一些地方领导人拼命挖祖坟,翻名人家谱,甚至连天下第一淫贼西门庆都成了“抢手货”。
试想,一个连基本人文知识都没有,连基本语言表达能力都欠缺的城市,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参考结构:题目是《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开头概述此次疫情的情况,提出“语言”在此次防疫中的作用。
接着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论述“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以“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论述“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
接着笔峰一转,指出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
滥用语言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并以俄罗斯送物资却没有标语口号为例,赞美他们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
然后顺理成章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结尾呼唤,愿语言之花能扎根于芸芸众生之心田。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标题】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