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

策划选题

缘由

目的

意义

思路

风格

===========================

纪录片策划文案

一、选题

1.来源:网络、媒体、其他

2.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

3.核心内容、事、人、现象

4.思维程度、启迪、诉求

5.背景(社会、人文、历史)

6.把握度

7.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

二、人物

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人物——困难——呈现真相

3.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

4.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

三、拍摄中可行性

1.场景表、发生事件

2.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意外——象征性意义

四、情节考虑

1.情节转折

2.主要抗争点、矛盾

3.如何平衡关系?态度?

4.拍摄可行性

五、拍摄经费预算

拍摄脚本

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记录片,资料片.脚本的形式都是一样的.

无非就是镜号,景别,拍摄手法,拍摄内容,旁白,注音.等等

5分钟对于一部记录片来说,太短太短.几乎什么都没有讲就没有了.

拍片子就像讲故事一样,首先内容要有主题,然后有开始,有过程,再有结尾.片子形式是多样的.可是格式是固定的.

记录片和其他片有很大一点是不一样的.就是真实.告诉人们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按照以前大师的说法,真正的记录片只能在人的背面,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你的下一部会发生什么.但是电视的形式注定了是不可能这样的.

所以,当你要拍摄这样一个小专题时.先要想好,你的主题是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故事? 想好了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去拍了.

5分钟,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应该会很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似乎又变得简单了.

我制作纪录片的一些体验——CBS《60分钟》栏目编辑斯迪夫•谢帕德

讲课笔记

文章来源:CCTV 更新时间:2008-6-8 0:29:27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每周一期在全世界主要电视台播出。每期包括3个社会调查性纪录片。斯迪夫•谢帕德(Steve Sheppard)是《60分钟》资深制作人,多次获得艾美奖。2002年11月以及2003年中旬,他在北京广播学院主授两期讲习班。以下是我的听课纪录,参照翻译了他的讲课提纲整理如下,请大家分享。

关于开场与开头

关于演播室用的开场,先要有个文案,我们叫它“蓝纸”。你最好先参考一下蓝纸上有什么可以直接运用;其次,你再考虑一下究竟还讲些什么。它是你同观众连接起来的第一要素,它吸引观众的兴趣,但又不是故事的本身。如果还有些话必须说,把它放在主片中会多余,就可以放在开场白里讲。

第一段画面必须是整个片子中最强、最好的,它首先要吸引观众。如关于丹泽尔•华盛顿的那个片子,第一组画面就是他没有获得奥斯卡奖,仅获得提名。我们问他这件事的感想,他说:“那怎么可以,我应当获奖。”这就引起观众的兴趣了。

如果镜头回答不了,那就用解说来讲。不要只考虑个别部分,而要考虑这些片段加在一起是否构成很好的整体。

可以在镜头前作解释,也可在过渡处插解说,要做到天衣无缝。我们常把过渡性的解说叫做“BRIDGE”,它把A段带入B段,让观众牢牢地进入故事内部。它是一种转场形式,而所有的转场也相当于过渡性的解说词。解说词要像紫禁城里的御道一样顺畅,顺利地过渡转换。有时你可以旧话重提,为的是推动故事的发展。唯一不能打破的规则是:解说词必须把故事讲清楚。

关于结尾和兴趣点

如果说蓝纸是“前期文案”,结尾就犹如落幕。结尾时的最后一句台词,最好刚巧落在一个主人公的镜头上,做场记时你要预先想到。结尾最好有一个总结的功能——全片究竟要说的是什么,有时甚至要特地做一个结尾的镜头。

全片结束时你最好再看一下最初的文案“蓝纸”,讲故事不要老走捷径,要搞一些跳跃性的东西。记者出镜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结尾的处理我们可以看看《苏丹的饥馑》:拍此片是我们派出了两个组,一个组跟制片人,另一

个组在林子里转。他们在林子里正好碰上了大使先生,我们在播出的前一天改了一下,把原来删去的林子里采访大使的画面又加了上去。

《肉头》是关于喜剧演员Rob Riner的故事。除了使用了对于主要演员的采访片段,也运用了对其他人的采访。角色本人当然可以是故事推进,Rob Riner本人没有获过奖,本片的结尾就以他主演的影片结尾作结尾,这是没有结尾的结尾。

1980年,我们拍了一部关于乔治•本斯的传记片。他已经98岁了,还与一个年轻的歌手结婚。我们认为最好的结尾是把观众拉回到他的节目中来。采访是在夜总会进行的,我们并不感兴趣,对于许多的音乐我们又不懂。在最初完成之后,我们又看了一遍夜总会拍的素材。发现其中有许多镜头与访谈中说的话是吻合的,配合起来效果就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还拍摄了乔治在路上走的镜头,其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与他比谁更老一些,两人的对话很有趣,还有观众中在散场后的反映。这都不是预先设想的,而是即兴抓拍的,非常富于感情。

要保持画面中的兴趣点,不然观众就会迷失。哪怕一句话中你有一、二个镜头能挑起观众的兴趣,也就很好。尽可能要有“动作”,“动作”就是吸引力。它能保持兴趣点。慢动作也可以形成兴趣点,有时运用音乐,但要有理由和动机。例如前面出过一个收音机的镜头,你再出音乐就不会使观众迷失。要向广告片中的片花学一手,来一点“挑逗”(TEASE)。开场镜头本意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看下去。有时声音先入非常有用,例如《炮弹引起的心理损伤》一片被美国军方禁演了40年,我们重新做这部片子时就用那段40年前被禁演的影片资料开篇,这就有卖点了。

情感特殊时刻

采访要考虑:“我们打算谈什么?”而不是“我们在哪儿采访?”

乔治•本斯每周都要去教堂看望埋葬在那里的爱妻。他们结婚50年了,恩爱非常。我们的记者原来不愿意去教堂,制片人说服了他,在那里呆了10分钟,拍出了很有效果的一段。到现场去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方法。

作为一个政客、总统候选人,乔治有刻板的一面,也有幽默的一面。开篇是他在国会大厦里走动的镜头,这是精心选择的。虽然看起来不很起眼,但是我们考虑的是怎样使镜头有更丰富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