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郭纯哭母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2)其后数.如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
(2)主旨:
翻译:
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
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
以后多次这样做。
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
1.(1)吃(2)多次,屡次
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2、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
A.趋炎附势
B.前倨后恭
C.刮目相看
D.见风使舵
翻译:
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
然后却看到主人对待他非常恭敬,就偷偷的向旁人打听他的情况,得知原来是张伯起,于是又想殷勤地向他还礼。
张伯起笑笑说:“你刚才已经鞠过半个躬了,只希望向你讨还另外半个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
”人们都讥笑他。
答案:
1.(1)看见,看到(2)又
2.当时(在场)的人(都)讥笑他。
3.看见对方穿着粗布衣服;得知那人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
4.B
3、吉人辞寡
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
【注释】①王家兄弟: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③寒温:说问候起居的客套话。
【链接】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
【2104上海虹口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2)多论.俗事: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B.吉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D.吉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3.子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4.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王羲之家的三个兄弟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琐事,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
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愈:较好,胜过)?”谢安说:“小的最好。
”客人问道:“怎么知道的?”谢安说:“贤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我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
答案:
1.(1)到……去,拜访(2)议论,谈论
2.A(吉人:贤良的人。
)
3.寒温而已
4.寡言沉稳,处变不惊。
4、张溥钞书
(张)溥①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②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注释】①张溥:明代著名文学家。
一生著作宏丰,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②沃:浸。
【2014上海松江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日沃汤.数次:(2)以故.名高一时: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A.抄完再诵读过一遍后,就把书烧掉。
B. 抄完再诵读过一遍后,就把手稿烧掉。
C.诵读过一遍后再抄,抄完就把书烧掉。
D. 诵读过一遍后再抄,抄完就把手稿烧掉。
3.文中能印证张溥“名高一时”的内容是:。
(用文
中语句回答)
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翻译: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写朗读一遍后,马上烧掉,再抄写,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灵敏快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缘故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答案:
1.(1)热水(2)原因,缘故
2.B
3.四方征索
4.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5、晋假道于虞
晋献公①以垂棘②之璧,假道于虞③而伐虢④,大夫宫之奇⑤谏曰:“不可。
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⑥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⑦虢,还反灭虞。
【注释】:①晋献公:晋国国君。
②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③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④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⑤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⑥德:恩德。
⑦取:攻占。
【2015天津河东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晋献公以.垂棘之璧:(2)还反.灭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假道于虞而伐虢。
3.写出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并指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翻译:
晋献公用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向虞国国君借到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官之奇劝阻道:“不行,嘴唇失去了,牙齿也会受冻,虞国和虢国(就像唇齿一样)彼此相帮相救,而不是互施恩惠。
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必然随之灭亡。
”虞君不听意见,收下美玉,让晋军借道通过,晋军攻占虢国后,返回时消灭了虞国。
答案:
1.(1)用(2)反:通“返”,返回
2.(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3.唇亡齿寒;假途灭虢(或:假道灭虢、假道伐虢)。
示例:(1)很多事物都是利害相关的。
(2)贪图小利,而忘了根本利益,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6、武昌九曲亭记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⑤,意适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释】①伏息:平息。
②杖策:拄着拐杖。
③乱流:横渡江水。
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
⑤劳:慰劳。
⑥意适:心情畅快。
【2011吉林】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闻.子瞻至:
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
3.本文记叙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翻译: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
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
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
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就留在山上住宿。
答案:
1.听说,知道
2.寄情山水(或热爱自然);与山中人相处融洽(或:山中人热情好客)。
3.示例:身处逆境时可以通过寄情山水、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排解苦闷。
(或:处于逆境中应该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7、远公讲论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①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②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注释】①桑榆:“桑树和榆树。
日落时,阳光照射在桑树树梢,因此借指日暮。
‚②讽诵:朗诵;诵读。
【2012山东济南】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讲论不辍.:(2)执经登坐.:
的劝说方式,教育弟子要。
翻译:
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不断地讲授佛经。
弟子中有偷懒的,远公就对他们说:“我像夕阳的光芒,照理不会照得太久远,希望你们如朝阳的光辉,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来越明亮。
”说完他手捧经书,做到榻上,背诵经文,响亮流畅,言辞神色都很恳切。
高足弟子们都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答案:
1.(1)停止(2)通“座”,座位
2.设喻说理(或:比喻说理);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刻苦勤学
8、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
③指擿:批评指正。
【2105山东济南】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3.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翻译: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写得精妙。
世人担忧练笔的机会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文章的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答案:
1.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2.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格外有意味。
3(1)勤读书;(2)多写作;(3)不急于求成;(4)多反省。
(答出2点即可)
9、刘宽仁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日:“物有相类①:事容脱误②,幸③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
(选自范晔《后汉书》)【注释】①类:类似。
②脱误:疏忽失误。
③幸:承蒙。
【2015山东滨州】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宽尝.行:(2)乃就.宽车中认之:
(3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刘宽字文饶,是弘农郡华阴县人。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走近刘宽的车,认为驾车的牛是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下了牛车,自己步行回来。
过了一会儿,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很惭愧,对不起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疏忽失误,承蒙你不辞辛苦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宽宏大量。
答案:
1.(1)曾经(2)走近,靠近(3)道歉
2.我很惭愧,对不起像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
3.刘宽是一个宽容(或:宽宏大量)、忠厚的人。
10、范文正公贬饶州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奢望。
④厚:丰厚。
【2014山东聊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朝廷方治.朋党:(2)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惩治朋党,士大夫们都不敢前去与他告别,只有待制王质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大臣们责问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陷阱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公是天下的贤人,而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
如果让我成为范公的朋党,那范公给予我王质的就太丰厚了!”听到这话的人都吓得把脖子缩了起来。
答案:
1.(1)治理,惩治(2)怎么,哪里
2.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正直磊落;敢作敢当。
11、释盗遗布
陈寔①,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注释】①陈寔: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2014浙江宁波】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陈寔,字仲弓,是太丘县令。
一天,有个小偷趴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训诫他说:“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坏,但养成习惯,就难以改变了(“习以成性”现为成语,字面意思为“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
),梁上那位就是这样。
”小偷听到后,不一会儿就跳了下来,跪在地上认罪。
陈寔说:“从你的外表看,不像是坏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
”于是赠给他四丈布(端:布帛的长度单位,一端为两丈,也有说六丈),要求他改正。
此后,这人再也没有偷盗过。
答案:
1.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D(“盗”意为“偷盗”。
)
3.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4.(1)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可看出他宽宏大量。
(2)陈寔对梁上君子的偷盗行为并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可见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1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②淫漫:荒淫,怠惰。
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
④多不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015山西】
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对偶句:
理由:
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翻译:
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的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看轻世俗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静心,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消磨,最终成了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人大多不能被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破房子里,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答案: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很喜欢。
2.淫慢险躁
13、书不可不成诵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谥号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
②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通“背”,背诵。
【2015天津塘沽二模】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众兄弟既.成诵:(2)独.下帷绝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学习经验?
翻译:
司马光年幼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研讨学习(讲习:研讨学习),别的兄弟已经能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那样专心刻苦,一直到能够背诵为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都,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很多!”
答案:
1.(1)已经(2)独自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3.本文讲了司马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
14、楚庄王问詹何
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2014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_________ (2)故本.在身: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楚庄王问詹何说:“应该怎样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楚庄王说:“我得以成为祭祀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守住它的方法。
”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也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差而国家却治理的好的事。
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次要的事情来回答。
”楚庄王:“说的好。
”
答案:
1.(1)回答(2)根本,基础
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3.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15、陈格勤市场米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
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
”“是湘潭陈公邪?”曰:“然。
”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
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
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2014上海徐汇一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_________ (2)还.其值: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3.文中主人用“还其值”“”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格勤的敬重。
4.信函中“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格勤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翻译:
陈格勤被抓入北京,除夕那天到潞河买米。
米店主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他回答说:“我是陈太守。
”米店主人:“你是湘潭的陈公吗?”他回答说:“对。
”米店主人说:“你是廉洁的官员,在我这儿怎么需要付钱呢?”于是归还了陈格勤的米钱,并问他住在哪里。
第二天,陈格勤听见门外有车辆驶过的声音,原来是米店主人给他送了十石米,还有一封信函,信上说:“天子一定会再次起用您,您应当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辜负了天下人对你的期望。
”
答案:
1.(1)进入(2)交还,归还
2.B
3.馈米十石
4.保持廉洁的品行
16、各言尔志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注释】①伐:夸耀。
②施:散布,摆放。
【2014山东威海】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盍各言尔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文中三个人的“志”的理解。
(1)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有点,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老者得到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
”
答案:
1.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2.(1)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可以看出他重义气,轻财物。
(2)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
可以看出他希望加强自我修养。
(3)老者得到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
可以看出他希望所有人都得到关照。
17、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 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弭(mǐ) :耷拉。
②曩(nǎng) :从前。
1.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里有人畜.一猪(养)
B.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就)
C. 欲买而啖.其肉(吃)
D.既而
..憬然省(很久)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疯狂地吼叫,还猛冲过去想要要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来杀了吃掉。
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
此后这头猪见到老翁,就耸拉着双耳亲热地靠近他,不再像往日那样露出凶恶的样子。
答案:
1.D(“既而”意为“不久”)
2.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前世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3.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