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近代江南城市发展的地域文化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再存最早总结江南

再存最早总结江南

再存最早总结江南一、引言江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以及上海等省市。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文将对江南地区进行综合的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江南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二、自然地理特点江南地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

长江、黄河、东海等自然界的重要元素交汇于此,使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江南地区的河流众多,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景,例如著名的苏州古城和乌镇水乡等。

此外,江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

峰岭起伏、湖泊众多、水系纵横交错,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自然风光的胜地。

例如,安徽的黄山、浙江的西湖以及上海的世纪公园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自然景观既有壮丽的自然山水,也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江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人文历史遗迹江南地区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展现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

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中心之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首先,江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苏州园林、南京夫子庙、杭州西湖断桥、黄山千步云梯等都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其次,江南地区还有众多的古村落。

例如,浙江的周庄、江苏的张家港、安徽的宏村等古村落都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古老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最后,江南地区还有丰富的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四、经济发展江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地区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现代化产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

首先,江南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

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工业园区,如苏州工业园、杭州互联网产业园等。

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盛原因探析

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盛原因探析

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盛原因探析
在明代时期,江南地区文学呈现出了繁盛的景象,这一现象受到了众多学者的
关注和探讨。

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环境、社会氛围、文化传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盛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文学繁荣提供了基础。

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和气候
条件,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水乡风情、江南园林、山水田园等景观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热情。

二、社会氛围的影响
明代江南地区社会发达,商业繁荣,人们的生活富裕和安逸,社会氛围开放自由,这一氛围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文人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文化传承的影响
明代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诗歌、戏曲、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的积淀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营养和支撑。

文人在借鉴前人的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使得江南地区文学在明代达到了巅峰。

四、政治因素的影响
明代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和繁荣的政治局面,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政府对文化的扶持和保护,促进了文人的创作热情。

同时,文人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和关注。

五、总结
明代江南地区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理环境、社会氛围、文化传承和
政治因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明代江南地区的文学成为了当时的璀璨之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中国江南水乡的历史演变

中国江南水乡的历史演变

中国江南水乡的历史演变中国江南水乡是一个拥有独特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区。

它是指长江流域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了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域。

江南水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发达的水道系统和独树一帜的水乡文化。

它的形成和演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族风俗、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都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江南水乡的历史演变。

一、水网纵横的地理环境江南水乡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灌溉面积广大,水资源丰富。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江南水乡成为了一个水路交通发达的区域。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利用水系建立了完备的航运网络,将各种货物和文化信息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下,江南水乡逐渐成为了一个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

二、自然环境的塑造江南水乡地域狭小而复杂,由于其地势低平,水文条件复杂,且地理较为封闭,常年处于半湿润状态。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生物种类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水乡生态系统。

这里的水稻、鱼虾、蔬果、鸭等特色生态环境,成为了江南水乡的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

三、历史文化演变江南水乡是中国的一个文化发源地。

长江下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汉代始建的吴地派文化,唐宋江南文化,元明清文化等重要的文化都在江南水乡形成和发展。

江南水乡文化历史悠久,观音诞、灯会庆、神龙舟、楚乡杯、花烛乡、叠翠楼等江南水乡的传统民俗和节日活动则体现了江南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独特美食文化的形成江南水乡地区出产的大闸蟹、鲥鱼、虾脊汤、小笼包等美食,已经自成一派,成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文化代表。

这些美食中,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口感,都极具江南水乡地区特色,是江南水乡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总之,江南水乡的历史演变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所共同塑造的。

它的文化和生态都是长期雕琢形成的,深深地扎根了江南水乡地区,为这个地区的独特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持久的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和生态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文化地理学: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影响

文化地理学: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影响
地域文化传承的途径
• 文化活动:通过节庆、庙会、演出等文 化活动进行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通过非物 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项目进行传承 • 文化传媒: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 媒渠道进行传播和传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
•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促使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 • 民族融合是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
语言:地域文化特色在语言上得到体 现
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 色在风俗习惯上得到体

信仰:地域文化特色在 信仰上得到体现
• 方言、土语是地域文化特色的表 现形式 • 语言反映了地域内的历史变迁和 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地域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艺术创作的主 题和风格不同 • 地域文化保守性可能限制艺术创作的 创新和发展 • 地域文化冲突可能影响艺术创作的正 常进行
04
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地域文化交流的方式与途径
01
地域文化交流的方式
• 语言交流:通过方言、普通话等语言方 式进行交流 • 文化活动:通过节庆、庙会、演出等文 化活动进行交流 • 教育交流:通过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 教育方式进行交流
地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制约作用
• 地域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地域内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 地域文化保守性可能阻碍社会进步和改革 • 地域文化冲突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 地域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 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艺术风格和流派 的发展 • 地域文化对文学、音乐、舞蹈、绘画 等艺术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

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南水乡是中国独特的地域风景,以其水乡风光和传统建筑而闻名于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江南水乡的环境逐渐受到影响,色彩审美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研究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域的文化特征,探索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之道。

在江南水乡,色彩是外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情感和心理的表达。

因此,对江南水乡环境色彩审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色彩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同时,结合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探讨色彩在江南水乡环境中的运用方式,可以为当代环境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通过对江南水乡环境色彩审美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江南水乡的宜居性和吸引力,推动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做出贡献。

因此,研究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江南水乡独特的环境特点和色彩审美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影响,进一步推动色彩审美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研究江南水乡的环境特点以及色彩对审美感知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增进人们对水乡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同时,艺术色彩在水乡环境中的运用也可以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繁荣。

因此,深入研究江南水乡环境艺术色彩审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城乡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促进人们对传统水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2. 正文2.1 江南水乡环境特点分析江南水乡环境的特点包括水乡的独特地理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历史。

江南水乡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纵横,河流湖泊众多,水韵盎然,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多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多为靠水而建的飏榭楼阁、石拱桥、水乡小镇等,这些建筑物在水乡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基于水环境的江南传统聚落空间探析——以江苏省同里古镇为例

基于水环境的江南传统聚落空间探析——以江苏省同里古镇为例

江南地区,先民择水而居、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共同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了聚落。

至明清时期,以江南密布的河湖水网为基础,人们兴修运堤、开凿运河、围湖开垦,在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桑基稻田、桑基鱼塘为基础的农业体系;又依托江南便利的水运交通,以桑蚕业、纺织业、稻业为主要产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人们在长期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过程中,形成相适应的生计模式,并不断改造聚落水土关系,提高对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格局。

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以江南地区水脉文化为基础,研究江南传统聚落基于水适应性的选址分布与空间格局,探析江南传统聚落与水环境双向关联性。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江南传统聚落概论从文化生态圈角度出发,本文对江南地理范围的划分,沿用李立在《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一书中的界定,包括上海、江苏长江下游、浙江杭州湾沿岸、皖南以及赣东北[1]。

“聚”指聚集,“落”指落地生根、定居[2]。

江南多平原、丘陵,水网纵横、湖泊星罗。

先民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形成了众多聚落。

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以丰富的物产为基础,依托便利的水运交通,形成了以纺织业等核心产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周庄、同里、南浔、乌青等商业聚落。

摘要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

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

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 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同里;古镇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29Abstra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Jiangnan are living by the water and relying on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el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Therefore, the paper tak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and analyzes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settlement,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e paper takes Tongli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and uses spatial syntax.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distribution, evolution, form, and space, etc. of the settle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for the current refinement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s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water environment; Tongli; ancient town作者简介:葛澄钰(1997-),女。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变迁与近代化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变迁与近代化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变迁与近代化吴振阳摘要:长江流域自两宋以后都是中国经济中心,近代以来更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研究发现即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总体上也并未增长,可长江沿岸城市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几百年间都作为当地的经济中心,由此吸引了外来人口向沿江城市转移。

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像上海、南京、武汉之类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

移民为城市带来了必要的劳动力,城镇人口的增加也大大加快了长江中下游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人口;近代化中图分类号:K258;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0-0134-03中国城市的历史相当久远,但若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是1840年以后起步的。

在这个过程中,沿海城市、沿江城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长江流域因其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尤为显著。

长江可分为三段,沿江城市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宜宾、重庆、万县、宜昌、荆州、岳阳、武汉、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上海。

其中宜昌以上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宜昌至九江为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九江至上海为下游,以南京和上海为中心城市[1]。

本文所涉及讨论的主要是中下游地区,主要选择区域内中心城市——武汉、南京、上海。

时间范围则是民国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即以1911年至1949年为时间区间。

现代化的话题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研究题目,在一篇文章中必然是难以概括方方面面。

中国近代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古代不同,近代城市中政治职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经济因素在城市形成过程中以及城市功能的比重越来越大。

要讨论中国近代城市的现代化,应当特别注重在城市形成过程中以及城市正常活动的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的本质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而形成的较大的居民点。

一般来讲,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城市必然有着大量的人口和非农业产业的聚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2024年最新版教材《江南》课件

2024年最新版教材《江南》课件

2024年最新版教材《江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最新版教材《江南》的第三章“水乡风物”。

详细内容涵盖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着重分析江南水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掌握其基本概况。

2. 分析江南水乡地理环境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域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江南水乡地理环境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水乡风物”的内容,分析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及经济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探讨江南水乡地理环境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为例,讲解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江南水乡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江南》第三章“水乡风物”2. 内容:a. 自然景观: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气候湿润b. 人文特色:古镇、古建筑、传统手工艺c. 经济发展:农业、渔业、旅游业d. 地理环境影响:交通、灾害、生活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南水乡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2. 答案:a. 积极影响:水运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优越b. 消极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分析地理环境影响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历史变迁,进一步认识其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马巧敏[摘 要] 地域文脉传承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途与重要途径。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特色小镇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以江南药镇为例,系统梳理地域文脉特征,甄别文化特质及内涵。

围绕江南药镇独有的药文化特质,提出构建健康产业、养生旅游、市场营销三个层面的发展理念及策略,以期释放江南药镇的内在动能,带动药镇全新发展,进而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关键词] 地域文脉;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文化特质;发展策略1 引言浙江省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产业大省,集镇众多。

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通过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规划建设方式、新的产业生成方式、新的文化呈现方式成为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空间,并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作为在新常态下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1]。

然而,目前较多的小镇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配套不完善、城镇人文场所建设不足等缺陷,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整体风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开发,历史原真性逐渐消失,小镇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脉也随之缺失,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

而城镇的文脉却承载着地域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地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风貌特色[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

没有了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大省是缺乏吸引力的,而同样缺乏文化融合以及地域文脉传承的小镇建设发展也是缺乏持续后续力的。

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尝试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特色小镇进行发展分析,以江南药镇为例,探讨地域文脉传承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立足于地域文脉传承原则,提炼符合特色小镇优化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策略,以提升特色小镇的产业格局、小镇风貌及场所精神。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材料, 认识不同地区地 域文化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 地域文化在城乡 景观上的体现。
人地协调观
分析城镇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
结合有关乡村和 城市景观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的 形成。
导 入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 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 市。
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 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 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2)提示:北京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体现长幼有序
的家庭文化。
(3)提示: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
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
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 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练习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 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 第2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的形 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 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 第3题,文化在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豫剧主要流行于河 南等地,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地,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
形成独特风貌 和个性的城镇
和乡村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
接下来 请结合以下案例 理解以上知识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资源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及其对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越王勾践在南京地区建立越城,这是南京建城的开始。

自此后,南京历经了东吴、东晋、南朝、宋、元、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对南京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东吴时期:南京作为孙权的都城,城市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今南京城区的西北部。

2.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定都建康(今南京),城市规模有所扩大,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3.南朝时期:南朝四国相继定都南京,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园林、佛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发展。

4.宋朝时期:南京成为江南东路的首府,城市规模达到高峰,人口超过百万。

5.元朝时期:南京被定为行省都元帅府,城市规划有了很大发展,建设了许多宫殿、庙宇、桥梁等。

6.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定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7.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天安门、天王府等建筑。

8.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有了新的发展,建设了许多近代化的建筑、道路、桥梁等。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城市规划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

近年来,南京城市规划以“江南古城、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美丽南京。

二、人文地理资源的内涵人文地理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旅游、民俗等资源。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十朝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简答分析答案

地域文化简答分析答案

第1次作业: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特征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3、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嘉兴,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打造旅游特色小镇,以期在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分析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嘉兴乃至其他地区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嘉兴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历史渊源、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价值。

本文将分析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规划引领、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服务设施等,以推动嘉兴旅游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嘉兴乃至其他地区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嘉兴地域文化特征分析嘉兴,这座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不仅体现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更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嘉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嘉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嘉兴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嘉兴的古老历史,也为今天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嘉兴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

这里水网密布,河港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嘉兴的古镇古村、田园风光以及独特的运河文化,共同构成了嘉兴独特的自然景观。

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的韵味,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嘉兴的人文风情独具魅力。

嘉兴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传统,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

2.掌握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3.知道古代对外贸易的表现及特点。

4.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1)政策:重农抑商,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①5.两宋┄┄┄┄┄┄┄┄②(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①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特点: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表现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徽商和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③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④1.市的变迁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⑤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深刻影响城乡建设,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特别提醒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俗、制度等。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的选用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古代) 皇权至上,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欧洲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美国城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1.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城市格局中国古代城市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欧洲城市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2.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的映射,根据民居建筑的用材、墙体厚度、屋顶坡度、窗户大小、房屋朝向等,可以推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1)判断气候特征的砖木混合结构;新疆地区民居多以黏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要材质,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2)判断地形特征根据房屋的进深以及院落的大小判断地形特征。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房屋进深大,院落宽阔;而山区地形崎岖,房屋进深较小,院落狭小。

(3)根据建筑用材判断当地物产民居建筑往往就近取材,建筑用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物产。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一、引言地理环境是塑造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地域广大,地理环境独特,给中国的演变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地理因素对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珠江流域:江南文化的孕育珠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片肥沃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利于粮食和丝绸产业的发展。

由于气候适宜和水利条件优越,珠江流域孕育了广袤的稻田和丝绸生产。

珠江流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

江南地区以其温和湿润的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而闻名。

这种地理环境孕育了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苏州的园林艺术、杭州的西湖文化等。

珠江流域地理特点不仅仅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还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三、长城:文化和国家边界的象征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其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草原和沙漠地带,长城担负着保护中原文明免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职责。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具有军事上的作用,还成为了国家疆域和文化象征。

长城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长城沿线的关隘也成为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长城的存在不仅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第二长的河流,黄河流经中国北方的大片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灌溉农田和发展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黄河的洪水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曾多次引发灾害和社会动荡。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诞生、壮大和演变。

黄河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江南(中国地理区域概念)

江南(中国地理区域概念)
在冬春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常常停滞于南岭北坡;北上的暖空气却越过南岭山脉之后与冷空气混合, 形成江南地区的冬春寒雨,使江南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气温最低而湿度又大的地区(高原除外)和春季多雨地区。 冬天阴冷为江南气候的第一特色。绵绵春雨是江南地区气候的第二特色。初夏季节,大约六月上中旬左右江南地 区会进入它所特有的季节——梅雨季节,江南地区气候的第三个特色,俗称黄梅季节(此时正值杨梅成熟)。这 是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上,南方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产生锋面雨。副高压继续北上, 在盛夏时节控制江南地区,这时江南地区变成了全国最为闷热、大面积高温的地区。此时季节称为伏旱,这也就 是江南气候的第四个特色。
宋朝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江南东路辖一府(江宁)、七州(宣、徽、江、池、饶、信、太平)、 二军(南康、广德),大致包括今南京、皖南、赣东北部分地区;西路则约当于今江西全省。在今镇江以东的苏 南、上海、浙江地区设两浙路,建炎南渡之后又分为浙东、浙西两路。浙西路包括临安、平江、镇江、嘉兴四府, 安吉、常、严三州,江阴军,也就是环太湖的苏南、浙北及上海地区,与唐代浙西道相近。
金衢盆地山地丘陵地区也称为山区。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山地和丘陵都属于一种高于海平面的 隆起地貌类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不大。
气候
江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南的气候特征。江南北面紧邻东西走向的长江,东临东海,南邻南岭山脉。江南地 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潮湿、多雨的湿热和冬季阴沉细雨的阴冷。
行政地理
最早以“江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的是王莽改夷道县(今湖北枝城市)为江南县,但王莽改制昙花一现,江 南县旋改旋废,所以鲜为人知。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其中江南道范围最广,囊括今长江以南,南岭以 北,西起四川、贵州,东至海滨的近半个中国,可谓名副其实的江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一分为 三,即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苏南、上海、浙江、福建以及部分皖南和赣东北地区。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江南东道又析为浙西、浙东(浙东与浙西时有分合)、宣歙、福建四道,其中浙西统 辖今苏南、浙北、上海等地。江南西道亦被一分为二,即湖南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这成为今湖南、江 西两省名称的起源。唐初设道,原是朝廷派遣京官巡察州县的监察区,安史乱后,负责巡察的观察使大多由手握 军政实权的节度使、团练使等兼任,于是道便由监察区演变为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求经世致用、 开拓进取等优 良的传统文化基因在 近现代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继续在社会的各个层
面发挥着极其 重要 的影 响。另一方 面,漂洋过 海 ” “
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 工业文明) 由江到江南的无锡、 常 州、 南通等 中小城市 , 使得该 地 区逐渐成为 东西方文
们 所共 有 的观念 和标准 成为 维系各 种社 会关 系 的
出, 有利 于 区域 城市 资本 主义经 济的发 展 。 “ 崇文 重教 ” 的社 会 风 尚在 江南 地 区形 成 , 始
于魏晋南北朝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 向长
江 流域转 移 时期 。其 后 , 会上 崇 文 重 教 风气 渐 社
趋浓厚 , 明清之际 , 吴越之 地, 人才辈 出。“ 唯有 读书高” “ 、教育为本” 为社会各 阶层普遍 的价 成
值 观念 , 渐形 成 江南 地 区优 越 于其 他 地 区 的社 逐
最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非经济的它变因素 , 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某 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虽然它们不像经济方面 的 自变 因素 一样成 为推 动 区域社会 发展 的直接 原 动力 , 但也间接地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是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基础条件。
作者简介 : 朱月琴 , 南京财经学校教 师 , 主要从事 中国近现代史研 究。( 苏南京 2 00 ) 江 10 1
地域文化环境一般是指某一地区的人们 自身 生存发展的文化境遇 , 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 不 同时代把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状态作为一种具 体 的形式加以整合 , 从而形成对人的生存发展起 制约作用的文化生态体系。其 中, 地域文化及人
就 了一批 新式 思想 家 、 科学 家 、 育家 , 教 如冯桂 芬 、
薛 福成 、 寿等 。他 们 由接 触 、 思 到 吸 收 、 合 徐 反 融 西 方先进 文化 , 为 江南 地 区乃 至全 国最 先 一批 成 追 求并 宣扬 资本 主 义 经 济 制 度 和 文 化 的知 识 分 子 。特别 值 得一 提 的 是无 锡 人薛 福 成 , 位 由洋 这
为西方 国家富强是因为藏富于民, 主张鼓励 民间
出 口 , 民生财 , 民理 财 , 导 为 用机 器 殖 财 养 民。无
统与现代之间逐渐整合、 , 成形 在江南地区已具体表
现出与其他地区颇具差异的性状和特征 , 从而在经 济层面影响着该区域现代化的进程。
疑, 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商业经济活跃的吴越地 区 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薛福成思想深处共 同 作用的结果 。同时, 薛福成上述思想 的传播加强 了无锡社会人士发展工商业 的志向。他的儿子薛 南溟早年曾应试科举 , 天津县道 府三署发审事 领
务学堂及西方文化教育培养出来 的官员 , 年轻时
就 抛弃 了空 洞 无 物 的时 文 , 力 于经 世 实学 。在 致
他看来 , 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是振兴商务 , 中国要
化碰撞及融合之地 , 西方文化中的先进与糟粕同时
东渐, 各种文化因子活跃异常。新的文化体系在传
改变国势衰弱的命运 , 应首先发展工商业。又认
民族工 业 的角 度 出发 , 加 推 崇 教育 , 更 在南 通 、 无 锡 各地创 办 各类 学校 , 为企 业 、 社会 培养 了一 大批 人才 , 不但 促进 了江南 地 区教 育事 业 的发达 , 而且 对 于提 高 民众 文化 素 质 , 进 江 南 地 区城 乡 经济 推
经济 的勃兴就与张謇 、 荣宗敬 、 荣德生 、 薛南溟等 人一脉相承地继承这种经世致用、 重视工商业的 地方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被 毛泽东 称 为 中 国近 代 民族工 业 的开 拓 者 ,
的 同时 , 办企 业所 得 的利润 及社 会募 捐所 得 , 用 发 展 教 育 事业 , 亲手 创 办 的 学 校有 : 旦 大 学 、 京 震 南
崇文重教的地域文化环境使江南地 区人才辈
6 3
务 , 而 弃 官 回 无 锡 , 经 营 地 方 实 业 垂 三 十 转 “
所 从 事 的各 项 事 业 中去 。如 江南 地 区南 通 、 无锡
年”1 形成 了以永泰丝厂为 主干的薛氏资本集 _, ] 团, 就是继承他父亲的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 而大实业家张謇 、 荣德生等人则从发展新兴
江南地 区一直是 中国经济 、 文化非常 发达 的区 域 。一方面 , 江南地域 文化 中, 工商 、 重视 重教 尚文 、
会文明素质。 近代 自 洋务运动 以来 , 在这种崇文重教 遗风
的继续影 响下 , 江南 地 区开 始兴 办新 式学堂 , 大批
知识分子赴欧美 、 日本留学 , 开全国风气之先 , 造
来文化, 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提高区域民众文化素质, 改善地域文化环境是促进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
关 键 词 : 南城 市 ; 代 化 ; 域 文 化 环 境 江 近 地
中图分类号 :2 1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27 2 1 )6— 0 2— 3 收稿 日期 :0 1— 9— 8 F9. A 10 4 0 (0 1 0 0 6 0 2 1 0 2
影 响 近 代 江 南 城 市 发 展 的 地 域 文 化 环 境 分 析
朱 月琴
摘 要 : 影响江南城 市社会发展 的诸 多客观 因素 中, 在 地域 文化环境是非 常重要 的非经济 因素 , 具体表现 为崇文重
教 、 商等 因素 , 些因素 不但是江 南城 市近代化的基础 , 重 这 也是 江南城 市近代 化的动 力。开放 改革 , 借鉴 外
“ 民不 可 忘记 的 四 大实 业 家 之 一 ” 人 的张 謇 就 是

位 最 富地域 特 色 的实 业家 和教 育家 。他 出生于
南通 一个 富裕 的农 民家 庭 , 自幼熟 读 四书五经 , 才
发展 , 发挥了十分重要 的积极作用。张謇对于 中 国近代教育 的发展贡献最大。他在大力兴办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