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2赵坤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关于公布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结果的通报(1)
关于公布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结果的通报各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处)、职教室、有关高等职业院校:经专家组评审、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核定,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已完成立项评审工作,共有281项课题获准立项,现将结果予以公布。
请有关单位按照《关于做好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鲁职成教科研…2013‟1号)的要求,督促各课题组尽快开题,并及时将开题情况上报我办,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课题题目以公布题目为准。
附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附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承担单位2013zcj001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赵丽萍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002 山东省高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程调查研究鞠锡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0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科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途径研究郭莹齐鲁师范学院2013zcj004 山东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李高波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5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王丽芹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6 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研究田玉丽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及模式创新研究田珊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8 山东省0-3岁早教师资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吕芳山东女子学院2013zcj009 基于高端就业导向的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芳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0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研究唐文秀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1 “四化同步”推进下的新型农民培训研究时奇文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2 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与有效途径研究钮小萌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3 山东省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研究李悠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4 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赵玉霞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5 “隐性制度丛”影响条件下山东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王冬玲山东英才学院2013zcj016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王翠梅山东协和学院2013zcj017 新时期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孙会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实现途径研究刘慧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19 基于就业力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周海霞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20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于宏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zcj021 山东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灵活机制研究李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2 “360度准实时反馈评价”在高职“全员育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朱旭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3 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宋传玲山东商业职业技术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院2013zcj024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济南地区为例刘爱林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5 中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衔接研究朱鹏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研究赵国玲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7 校企共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研究董雷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8 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刘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29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周雪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0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金洪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3zcj031 高职院校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家浩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3zcj032 高职院校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教育实效性研究娄淑娟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13zcj033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研究王文冀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13zcj034 基于云计算的云空间教学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李常峰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5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问题与路径研究张红欣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6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曹爱民济南职业学院2013zcj037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与专业实训关系的实证研究白红村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吕小燕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39 高职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孟祥玮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0 自媒体节目制作在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李新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3zcj041 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运行管理研究贾庆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3zcj042 高职药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践研究李明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043 民办高校数控技术理论与校内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来庆忠青岛滨海学院2013zcj044 高职院校适应绿色港口发展的物流课程改革研究曾海容青岛黄海学院2013zcj045 2.5产业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红青岛黄海学院2013zcj04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张志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7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专业教师为例崔学勤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48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明富青岛酒店管理职研究业技术学院2013zcj049 基于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杨智慧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3zcj050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高职商贸类专业项目教学改革研究张雪梅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3zcj051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衔接体系研究——基于中国与新西兰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视角齐洪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海洋化工专业群为例吕海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3 高职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王风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54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干预措施研究徐媛媛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5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研究周帅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6 新时期民办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刘晓梅山东万杰医学院2013zcj057 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制度研究盛成乐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58 高职院校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吕玲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59 高职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开发研究郭洪强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60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机制研究逯苗淄博职业学院2013zcj061 基于能力本位的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刘仰华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3zcj06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高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五年一贯制人文素质课程为例吕宁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3zcj063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孟祥云山东化工职业学院2013zcj064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彭爱玲山东化工职业学院2013zcj065 职业教育集团产权运作模式创新研究王春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2013zcj066 基于关键能力提升的模块化递进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兆东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7 技师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毛海鹰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8 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研究于晓红淄博市技师学院2013zcj069 高职教育中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于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70 开放式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满宪金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7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李广坤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2 教育叙事在高职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周星三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3 以教学企业为中心的高职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张云鹏东营职业学院2013zcj074 石油化工企业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训模式研究方绍燕山东胜利职业学院2013zcj075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张震山东大王职业学院2013zcj07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研究申芳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zcj077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护英语教学研究杜留成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zcj078 基于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李晶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79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建军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柴敬平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1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三轮并驱”学生管理模式研究李晓燕烟台职业学院2013zcj082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综合应用体系的构建研究曲耀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83 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李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084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陈尔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5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特色文化建设实证研究李苹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英文函电》课程开发研究孙忠颖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zcj08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于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88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赖剑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89 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李秀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090 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整合研究廉亚健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zcj091 基于“教学专业联盟”平台的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王玲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2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魏翠芬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3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重构中的探索孙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3zcj094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基于产业需求的系统化课程构建研究武莹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095 《生物化学》在高职教育不同专业中分类教学的实践研究李京杰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13zcj096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系统建设研究姚德才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7 内化企业文化,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王海奇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8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朱丽兰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099 基于校企融合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刘汝娟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100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研究王国芩潍坊职业学院2013zcj10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研究杨世诚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10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改革研究崔成梅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013zcj103 目标定向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研究慈建华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4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丁勇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5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研究唐艳平潍坊科技学院2013zcj106 岗位实习法在建筑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彦青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zcj107 地域文化在高职育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初广永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zcj108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付在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力研究2013zcj109 中高职院校弟子规教育模式比较研究潘永忠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0 高职护理专业自考本科助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影响研究郭兴华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1 高职院校体育课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王鹏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2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双C教学实效性研究王燕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13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高庆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4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研究刘迎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5 公寓文化建设助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证研究李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6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岗直通研究张延运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1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王玉国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18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刘存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1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证研究李梅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0 基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研究孙颖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周宏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zcj122 高职园艺(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与策略研究赵京岚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宋晓玲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4 《单片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研究宋丽玲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5 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田斐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26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培养机制研究马腾文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7 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绩效研究任红霞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8 山东省外贸服装企业专业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张爱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2013zcj129 高职护生临床学习环境对其实习期间学习投入影响研究肖华鹏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0 “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应用研究党帅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1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在校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研究曾守静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13zcj132 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运行模式研究王芹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3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孙杰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4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李传伟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5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构建与资源整合研究郭志强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6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张勇威海职业学院2013zcj137 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研究尚金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38 五年一贯制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39 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两段式衔接管理的调查研究胡冬梅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13zcj140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王晓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1 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王梅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周立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袁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4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规范化管理研究高江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45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尹红莲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6 基于W+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周广宇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7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研究王允高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3zcj148 计算机基础类公共课程“分层次”培养教学改革研究李娅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zcj149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申平平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zcj150 高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刘加增日照市技师学院2013zcj15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田葆青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52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王文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53 提升职业情感的教学方法研究——以幼师教育课程为例李传永临沂大学费县分校2013zcj154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研究朱丽临沂大学费县分校2013zcj155 区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案例研究李宝秋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6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王升丽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7 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王彦功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8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赵昆临沂大学沂水分校2013zcj159 基于技能大赛的《建筑装饰CAD制图》课程标准研究刘玮临沂职业学院2013zcj160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焦光利德州科技职业学院2013zcj161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人才梯队构建研究张传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2 高职院校E-Learning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研究范国渠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刘德云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4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跃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5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培训研究韩雪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3zcj166 基于有核多层结构的高职院校竞争力及其发展策略研究万学军滨州职业学院2013zcj167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斌滨州职业学院2013zcj168 高职高专护生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方法研究谢晓芳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3zcj169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模式融合研究刘艳红济南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zcj170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张树峰济南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71 中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崔秀光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2013zcj172 中职数控车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关系的实证研究韩维启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有限公司2013zcj173 融入企业文化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侯方奎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2013zcj174 中职英语合作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薛正香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2013zcj175 基于学分制的中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傅宁淄博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zcj176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董子悦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77 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李杰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78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刘洪滕州市职教中心2013zcj179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研究魏永梅滕州市职教中心2013zcj180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曾庆发滕州市第一职业高中2013zcj181 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甘朋滕州科技职业高中2013zcj182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韩春枣庄经济学校2013zcj183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曹文博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4 中职学校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研究骆久红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5 农村中职学校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管学彦垦利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6 正表情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潘晓荣垦利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7 中职电气焊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孙庆东河口区职业教育中心2013zcj188 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刘学光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89 中职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黄连生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190 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潘漫涤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013zcj191 中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王广志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013zcj192 校园文化与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研究赵仁溟南山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193 中职技能大赛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赵裕民烟台电子工业学校2013zcj194 中职风电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李焕京烟台风能电力学校2013zcj195 中职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陈明华烟台风能电力学校2013zcj196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倪书波烟台汽车工程学校2013zcj197 中职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吕翔序烟台第一职业中专2013zcj198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酒店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杨绍臣烟台第一职业中专2013zcj199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现状研究刘志娟烟台护士学校2013zcj200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系统现代化建设研究温科烟台机械工程学校2013zcj201 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指导案例教育研究侯振海烟台机械工程学校2013zcj202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李丽香招远一职专2013zcj203 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于东晓烟台机电工业学校2013zcj204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研究林建栋烟台信息工程学校2013zcj205 中职行动感悟教学的实证研究张治军烟台信息工程学校2013zcj206 中职心理干预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研究于年池烟台临港工业学校2013zcj207 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李光辉烟台轻工业学校2013zcj208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王维祥寿光市职教中心2013zcj209 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践研究张有庆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0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职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刘学伟潍坊科技工程学校2013zcj21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李建新青州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zcj212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李炳智潍坊市高密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3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研究王成杰高密市职业教育研究室2013zcj214 中职财会专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述鸿高密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15 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关系研究张克太临朐县教研室2013zcj216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中职学校德育研究刘成海临朐县机电职专2013zcj217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曹文堂安丘职业中专2013zcj218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张朝辉潍坊市经济学校2013zcj219 现代农业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研究王立明诸城农村社区学院2013zcj220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朱艳潍坊科技学院中专部2013zcj221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与对策研究吴桂坤潍坊科技学院劳动技校2013zcj222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研究陈凤萍潍坊科技学院体校2013zcj223 技能大赛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苗玉霞潍坊科技学院五专部2013zcj224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助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证研究范霞潍坊科技学院五专部2013zcj225 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郭和连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226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研究尹天明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zcj227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案例研究李炳侠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28 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李长占金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29 基层电大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研究张维民济宁广播电视大学兖州分校2013zcj230 中职学校英语活力课堂建设研究董军辉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zcj231 通过合作学习构建中职实训课活力课堂研究王庆海汶上县职业中等专。
“学习通+BOPPPS冶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Mar.2024 收稿日期:2023-11-18 作者简介:张美玲(1988-),女,助教,硕士㊂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政策研究㊂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重大教研项目: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与就业能力之提高研究(2022jyxm1017);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2020szsfkc0619);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生态理论视阈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动性研究(2022jyxm1034)学习通+BOPPPS ”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张美玲(亳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安徽亳州236800)摘 要: 后疫情”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㊁以创业促就业的使命,然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㊂以创业计划内容为例,探索 学习通+BOPPPS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㊂教学评价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明确学习目标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8个维度均占据显著优势,有效发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并将二者深度融合㊂关键词:学习通;BOPPPS ;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基础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3-0166-07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Pass +BOPPPS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undation ”ZHANG Mei -ling(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ozhou University,Bozhou Anhui 236800,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t pandemic,the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The course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However,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stimulate students’initiative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Taking the content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plan as an example,the course ex⁃plor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of Learning Pass+BOPPPS”.The teaching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eight dimensions,including clarifying learning objectives,stimulating student interest inlearning,and improving self -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It effectively leverages the advantages of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form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and deeply integrates the two. Key words :Learning Pass;BOPPPS;teaching mode;found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在创业的知识㊁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打下基础,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㊂[1]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和新模式探索日益紧迫㊂疫情期间,一种新的线上辅助教学平台 学习通,在国内高校广泛运用,目前已经具有良好的师生使用基础㊂[2]现以BOPPPS 教学模式为框架,结合学习通线上辅助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拓展能力,通过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有效教学㊂一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 学习通+BOPPPS ”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设计(一)BOPPPS 教学模式BOPPPS 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Instructional Skill Work⁃shop,ISW,该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完成事先确定的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建构主义㊁交际法为理论基础㊂[3]截止到现在,BOPPPS教学模式已经在三十多个国家流传,并且受到全球一百多家高校高度认可,该模式提倡有效教学,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一个真正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且注重学生学习反馈的教学模式㊂[4]因此,可以将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并以此作为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参考依据㊂在遵循学生注意力曲线特点以及学习金字塔理论,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框架划分为六大元素:导入(B,Bridge in)㊁学习目标(O,Objec⁃tive)㊁前测(P,Pre-assessment)㊁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㊁后测(P,Post-assessment)㊁总结(S,Summary)㊂[5]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较低㊁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㊁老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薄弱等问题,在本课程教学过程可引入BOPPPS教学模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按照六大元素进行设计:1.导入(B,Bridge in)阶段,本阶段主要将学习视频㊁图片㊁网址㊁案例等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6]2.学习目标(O,Objective)阶段,本阶段在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指定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知水平;3.前测(P, Pre-assessment)阶段,本阶段主要通过提问㊁测试㊁问卷调查㊁小组讨论㊁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7]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4.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阶段,这一阶段是BOPPPS 教学模式的核心,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㊁汇报等方式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的互动性;5.后测(P,Post-as⁃sessment)阶段,后测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目标,具体可以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㊁课堂测试㊁随堂练习㊁小组总结汇报等形式;[8]6.总结(S,Summary)阶段,这一部分可以细分为课中总结(S1)㊁课后总结(S2)两个部分,S1主要随堂总结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㊁整理,S2主要是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9]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进行教学反思㊂(二)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优势较多,比如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度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等,但是该模式也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提出一定的挑战,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实现课内外联合教学㊂[10]学习通是一款集移动教学㊁移动学习㊁移动阅读㊁移动社交为一体的免费应用程序,目前仅支持移动端㊂目前高校中大部分师生都会利用学习通来达到课前㊁课中㊁课后及时反馈互动的教学目的㊂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借助学习通在课前向学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㊁下达课程任务㊁组织教学活动㊁布置作业㊁设计课程考核㊁统计学生课堂签到情况等;从学生的角度,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学习通查看老师推送的学习材料,了解课程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师生提供多元化互动便捷渠道[11]㊂针对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导入㊁学习目标以及前测三个阶段都可以借助学习通进行线上操作,引导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学习通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查看学生预习情况;针对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参与式学习㊁后测㊁总结-S1三个阶段,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学习通中的小组讨论㊁汇报㊁计时抢答㊁随堂测试等功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针对总结-S2阶段,可以借助学习通平台布置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及时进行指导㊂(三) 学习通+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学习通+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㊂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具体情况,设置教学目标[12]㊂具体如图1所示:图1 学习通+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761 第3期 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二㊁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运用(一)研究对象为检验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学习目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 创业计划”章节为例,选取国内某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大三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38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㊂(二)研究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安徽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均为第八章创业计划,共2学时㊂对照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信息化媒体播放课件进行课程讲解,学生全程以聆听和记录为主,偶尔穿插师生互动环节㊂实验组:教师采用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下教学实践都是针对实验组进行㊂(三)教学分析创业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第八章节内容,全书一共九个章节,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系统学习过创新创业概述㊁创新思维及训练㊁创新方法及训练㊁创新成果保护与转化㊁创业者与创业团队㊁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㊁创业资源的相关知识,所以本章节的学习是对已有知识的升华与总结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㊁课中㊁课后三个环节㊂(四)教学实践1.课前(1)导入㊂在上课前一周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线上学习资料,具体包括:一是将本节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创业计划书概述㊁编写创业计划书的准备工作㊁创业计划书的编写与检查[10],针对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制作10-15分钟左右的微课,将微课与相应的课件一起上传到平台上;二是相应的表格和图片展示;三是发布任务清单以及课前预习需要思考的问题或具体案例分析(2)制定学习目标㊂在课前一周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再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时更有目标㊁更能够抓住重难点,如表1所示㊂表1 创业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创业计划1.理解创业计划㊁创业计划书的概念,创业计划的作用;2.掌握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内容和结构;3.掌握创业计划撰写和展示技巧;4.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风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㊁协作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5.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敢闯会创的创新型学习者㊂创业计划撰写和展示技巧 (3)前测㊂前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据此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而使得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㊂在课前两天,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前测试题,如图2所示,并对前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㊂图2部分前测试题展示2.课中(1)参与式学习㊂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课前线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总结,教师已经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因此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师主要攻克教学重难点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原则㊂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参与式教学环节设计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小组合作㊁师生探讨㊁学生汇报㊁学生评价以及合作总结㊂图3参与式教学环节设计小组合作:依据课前导入环节以及前测结果,合理评估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由5位学生构成的学习小组共有4个,6位学生构成的学习小组共有3个,即38位学生一共划分出7个学习小组,依据学习目标,给7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图4所示㊂86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间借助课程教材㊁多媒体课程资源等材料,开展组内学习㊁讨论及交流,团结协作发扬组团力量,积极学习和掌握知识㊂师生探讨:在小组成员学习㊁交流环节,教师融入其中,对于小组讨论分歧点及时给予指导,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㊁探讨㊁互动㊂学生汇报:通过小组合作㊁师生探讨环节后,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代表,针对分配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汇报,依次不仅促使学生从听懂到讲透的转变,而且实现了 兵教兵”的教学理念[13],所有学生在汇报中进行学习,共同思考㊂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小组代表汇报后,全体学生间进行提问㊁讨论,查缺补漏;二是小组内成员间进行互评,评价的标准是判定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的状态以及任务完成情况㊂合作总结:7个学习小组汇报㊁自评结束后,由教师针对7个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突出重难点㊂图47个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分配 (2)后测㊂本环节主要是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一部分,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了3道测试题,如图5所示㊂教师线上实时查看学生作答情况,并针对学生作答不完善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㊂图5后测试题展示(3)总结-S1课中总结-S1主要是总结课程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这一部分,教师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开展,一是分小组进行汇报,每组通过集中讨论后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是针对教学目标谈谈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二是教师带着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图6所示㊂961 第3期 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图6 创业计划”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3.课后教学 总结-S2本环节主要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进而达到对知识点的升华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也要通过复盘整个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反哺到课程教学上,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闭环[14]㊂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如图7所示,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线上实时查看学生作答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答疑和评价;二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和满意度,将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主要依据㊂图7总结-S2环节线上试题展示 三㊁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有效性分析(一)效果评价1.问卷调查课后,同时面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相同的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分析和评估学生的课程体验情况㊂问卷主要从明确学习目标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㊁提高学习效率㊁增强师生&生生合作交流㊁及时反馈性㊁培养创新思维意识㊁教学满意度重等8个维度进行调查㊂2.理论考试07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在本章节上完后,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确保试卷一样㊁考试时间相同㊂3.数据处理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及考试结果,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SS27.0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㊂(二)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针对本次教学评价,面向应用统计学专业1班㊁2班,共发放问卷77份,有效问卷77份㊂问卷经过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其中Cronbach′α((克朗巴哈α)系数0.893,大于0.8,说明问卷信度较高;KMO =0.88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出近似卡方值为1344.296(P =0.000),说明问卷效度较好㊂综上所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进一步分析㊂图8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8所示,由此可知,实验班有97.4%的学生认为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89.5%有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86.8%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78.9%的学生认为该模式额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全体学生都认为该模式能够增强师生间以及学生间互动㊁合作,81.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学生能够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情况,76.3%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84.2%的学生对于本模式表示非常满意㊂而对照班在这8个维度上调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以上分析显示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比例上具有压倒性的趋势,具体是否能够进一步推广还要看统计上是否显著,因此需进一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㊂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的数据是赞同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好的学生人数和赞同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好的学生人数,数据处理的结果如表2所示,F 在自由度(1,12)的临界值是11.75,而我们数据算出的F 统计量是269.69,远远大于临界值,说明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所以算出的P 也是0.000远远小于0.05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同样显示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佳㊂表2 学习通+BOPPPS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误差来源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均方误差MS F 值临界值P 值组间(因素影响)2735.428571 1.002735.428571269.690140811.750.00组内(误差)121.7112.0010.14285714总和2857.14285713.00 2.理论考试成绩分析由图9可知,实验班有18人考试成绩达到90分以上,占到班级总人数的47.4%,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高达73.68%,而对照班仅有4人达到90分以上,占班级总人数的10.26%,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仅有30.77%,实验班的平均分达到83.76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仅有72.91分,两者相差10.85分,因此通过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也佐证了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佳㊂图9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统计五㊁总结与展望(一)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以及效果评价得知,实验组在明确学习目标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㊁提高学习效率㊁增强师生&生生合作交流㊁及时反馈性等8个维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班;通过理论考试的成绩来看,实验班对知识点171 第3期 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的掌握相比于对照班较为扎实㊂这也能够直观反映出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方式的有效融合,如果仅采用线上教学,则存在学生学习环境㊁学习状态以及网络连接等不可控因素;如果仅采用线下教学,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受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存在很大弊端,而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兼顾两种方式的优势㊁规避各自的弊端,两种方式的合理搭配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㊂2. 参与-反馈”的正向循环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㊁教师主导地位,在整个课程设计环节增加了师生㊁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式学习㊂在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组织前测㊁后测以及总结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反馈情况,由此不仅能够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 参与-反馈”的正向循环机制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情感共鸣,增加师生间的亲密度㊂3.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节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教师成为整堂课程教学的主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严重遏制,而主动性是激发个体内驱力的主要动机,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这样的模式下难以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体的学习地位㊂而在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借助学习通组织课前导入㊁前测,组织课中参与式学习㊁后测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是课程教学的主体㊂同时,教师通过组织课后复习和总结,也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在课前㊁课中及课后都一直占据主体地位㊂(二)展望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不断革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未来还需要在充分认识教学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基于BOPPPS模式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设计㊂虽然现阶段推广 学习通+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面临不小挑战,但是BOPPPS教学模式本身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方面展示了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完善BOPPPS教学模式,使之更加贴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㊂ 参考文献:[1][11]肖福赟.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3 (11):14-17.[2]许路遥,高兴苹.基于学习通+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9):169-171.[3]李爽.BOPPPS教学模式在新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中的作用研究 以哈尔滨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2):48-51.[4]张翔,罗琼.BOPPPS教学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课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3):48-50.[5]邓利珍,罗川,陈军.基于BOPPPS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食品课程改革探索[J].食品界,2023(11):62-64.[6]唐丽萍,王丽华.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中的运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05):130-134.[7]黄慧,段惠敏.基于BOPPPS模型 电子技术Ⅰ”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 (03):63-67.[8]吴丽娟.基于BOPPPS模型的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02):63-66.[9]方天红,陈知红,马洪华.基于项目案例和BOPPPS模型的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03):59-63.[10]张蕾,陈玉香.智慧教学与BOPPPS模型结合的环境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02): 138-142.[12]龙柯宇,程浩津.基于 BOPPPS教学模式+ 掌上金课’”的教学形式改革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1):31-33.[13]张蕾,陈玉香.智慧教学与BOPPPS模型结合的环境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02): 138-142.[14]肖玮,余世星,寇娜.BOPPPS模型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14):149-152.(责任编辑 董翔薇) 27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问题。
为此各高校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等活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一、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探索背景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探索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在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成果。
从而促进高校响应国家要求,推进深化改革的进行,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时代特征持续不断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多目标多层次的具有地域特色、专业特点的有时代特征的学科。
1.1 国外相关探索和实践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是在商学院中发展起来的,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即教科书、授课者、科研发现、理论基础和典型案例。
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学结果显示:高校创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不断成长的企业、创业风险与投资理性、融资、竞争优势与战略”等。
在国外,创业教育不仅开设了创业学专业,而且构建了专门的创业基础学科,建立了涵盖大学本科的学士、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制度;在全社会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从中学开始,并且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为推动创业教育开展、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意识打下重要基础。
国外的创业教育把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并重,理论教学包括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创业体验和创业者创业能力培养等类型,创业实践包括创业孵化器、创业项目和创业大赛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为例
赵真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师资力量欠缺、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等,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课程体系,打造宣传服务平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赵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r——以Q 学院为例
2.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林海苗木花卉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3.以专业
社团为载体的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以计算机专业社团为例4.依托创新创业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以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为例5.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轮机工程专业《海洋环保》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9524583_双创背景下农林院校专创融合课程的创新与探索
76 I FOOD INDUSTRY I双创背景下农林院校专创融合课程的创新与探索专创融合课程没有真正形成固定匹配的师资,创新创业部分课程的师资多是由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兴趣爱好者承担,未形成科学有序的的教学梯队,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农林院校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
本文主要从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内容、平台和师资完善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进农林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服务生态系统,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有效提高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率。
具体改革措施及内容如下:第一,构建农林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不同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团队应经过广泛的调研及学习,弄清楚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始终将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过程中,构建依次推进、有机衔接和科学合理等特点的专创融合课程群,逐渐形成完善和专属的专业人才培养大纲,不断推进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常态化。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点为例,应以学生创近年来,在多项政策的加持下,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及成效,并将其作为缓解应届毕业大学生乃至社会层面就业难题的一剂良方。
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引导在校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可有效拓宽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其就业难困境,也可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快全面经济复苏脚步。
当前,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率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提高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专创融合课程的开设对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专创融合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其创业能力,多门高质量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亟需开设。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王淑芹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5
【摘要】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本文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
的作用。
同时指出,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面临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化、理论
与实践脱节、学生积极参与度低和师资队伍及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
为此,提出了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激活学生兴趣和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实践路径,以有效地融合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页数】3页(P1-2)
【作者】王淑芹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评《思创融合实践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4.“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5.“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
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类)(2021SJGLX1038);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子项目(jg2252)㊂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女,山东禹城人,教育学硕士,郑州经贸学院副教授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王丽萍(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㊀要:借助NVivo12软件,按时间序列对2018-2021年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词频分析,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扎根结果分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四大要素,其中创业主体是中心角色,通过 内部支持 协同合作 外部保障 形成体系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专创融合㊁家庭因素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080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㊂充分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将校内㊁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㊂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生态化阶段,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㊂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以期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㊂1㊀文献回顾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方面㊂1.1㊀生态文化培育研究生态文化培育的研究多借鉴美国㊁以色列等高校的做法,再融入国内 立德树人 的思政元素㊂王志强(2020)认为从多个维度培育校内的创新创业文化,从而构建起所在区域内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和生态系统㊂1.2㊀生态因子协作研究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初具雏形,但要素与要素之间尚未形成良好循环㊂鲍明旭(2020)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政府㊁高校和产业同心协力,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㊂1.3㊀生态机制研究现阶段,学者们倾向于思考创业生态系统如何高效运作,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生态机制研究㊂陈元媛(2021)指出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机制㊂政府要发挥好 中介 作用,做好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㊂综上,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问题上,其中以生态因子协作研究为最多,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以高校为主体,外部要素包括政府㊁企业㊁社会等,但各生态要素之间如何良性协作尚未形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型㊂2㊀研究设计2.1㊀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颁布的双创政策文件㊁学术期刊文章等文本进行逐步编码,并在编码的过程中运用NVivo12的词频检索功能对范畴内容进行时间序列上的比较分析,进而找出现阶段双创教育的重心领域㊂2.2㊀数据收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㊂一是,收集2015-2021年间的官方文件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 创新创业 的相关政策文件,共收集到9份;二是,收集知网数据库2018-2021年间的期刊论文㊂以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主题词,检索到121篇北大核心㊁CSSCI 等期刊论文,从中随机选取40篇㊂㊃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3㊀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3.1㊀开放式编码提炼概念与范畴将文本材料进行编码,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OpenCoding)㊁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㊂(1)开放式编码㊂将49份文本资料随机选取28份导入NVivo12软件中,并进行编号和命名,对原始文本和范畴的确定进行不断理解㊁整合㊁筛选和比较,同时根据概念间的重复度和出现的频次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60个初始概念编码和18个范畴㊂(2)主轴编码㊂通过主轴编码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形成了4个主范畴㊂如表1所示㊂表1㊀三级编码过程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内涵解释创业主体B1创业主体A1个人创业主体校内参与创业的个人A2组织创业主体组织创业主体主要涉及高校㊁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社会B2领导体系B3课程建设B4师资建设B5制度建设B6文化建设B7校外合作A3专项工作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总体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二是统筹协调与社会㊁企业㊁政府等各方的合作A4创业教育专门机构主要任务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团队A5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㊁专创融合课程㊁在线课程等的建设,以及双创教材㊁教学方法改革等研究A6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非正规课程㊁专业社团㊁第二课堂㊁实践平台等实践活动A7校内师资校内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师A8校外师资校外师资包括专家学者㊁企业人士㊁政府人员等A9师资制度包括师资培养㊁激励政策㊁考核评价等制度建设A10学生制度包括创业支持㊁学分认定㊁弹性学制等制度建设A11校内机制主要指保障机制㊁评价机制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A12校内文化建设包括创造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和人文环境建设A13校外文化建设包括社交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打造 营造独立㊁自由㊁创业㊁实干的创新创业氛围A14资源体系高校与社会㊁企业合作,争取创业所需人力㊁技术㊁信息㊁场地㊁资金等资源A15对外合作高校可与名校㊁创业孵化器㊁企业㊁政府㊁公众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政府B8保障服务A16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多方来源可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科技㊁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A17创业指导服务高校㊁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信息㊁培训㊁商机等多方面服务㊀㊀(3)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㊂经过选择性编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梳理出一条 故事线 :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社会通过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通过 外部保障 为创业主体提供资金㊁场地㊁政策等保障性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向政府㊁社会和高校反哺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与工艺等㊂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4)饱和度检验㊂本研究对剩余的21份文本资料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三级编码后,所得结果基本包括在以上所得范畴中,未发现新的范畴关系结构㊂由此得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㊂除此之外,还向本领域两位专家㊁学者请教了编码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了他们肯定,说明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㊂4㊀模型阐释及扎根结果分析下面将阐释模型中的4个主范畴 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之间的逻辑关系㊂4.1㊀内部支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可以从领导体系㊁课程㊁师资㊁制度㊁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创业主体提供内部支持㊂ 高校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作为创业主体的 土壤 ,向大学生供给大量 养分 ㊂ 领导体系 通过建设合理的 课程体系 ㊁搭建全面的 师资队伍 ㊁设置科学的 制度体系 ㊂ 高校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提供 物质基础 , 课程体系 和 师资队伍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产 知识能量 , 制度体系 保证 知识能量 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流通和循环㊂4.2㊀协同合作协同合作,包括校外文化建设和校外合作㊂校外文化建设指的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合作,包括资源体系和对外合作㊂一个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立,需要国家㊁企业㊁媒体㊁高校㊁家庭等多种要素共同协作㊂4.3㊀外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创业指导服㊃4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务㊂政府需要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智力㊁管理㊁资源等方面对创业主体给予支持㊂创业指导服务也需要政府从信息㊁培训和项目等方面予以提供㊂如果将高校比作是 根 ,那么政府则更像是 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源源不断向根系输送足够的养分㊂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与社会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为创业主体提供 外部保障 ,它们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㊂5㊀研究结论与展望5.1㊀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2018-2021年有关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了逐步编码和系统分析,并按年份对文本资料进行NVivo12词频检索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家庭因素㊁专创融合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㊁ 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1)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㊂忽视了 家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风气和文化, 家庭 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确实有一定难度,需要政府㊁社会㊁媒体等持续宣传,为家庭树立创新创业风气奠定基础㊂(2)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真正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㊂传统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是什么)和演绎推理(应该是什么)的能力,而创业思维更注重培养溯因推理(可能是什么)能力,在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更需要学生的溯因推理能力㊂除此以外,双创课程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㊁教学形式㊁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与时俱进㊁不断创新㊂(3)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㊂从当前研究来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过于注重自上而下的能量输送,即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向创业主体(大学生),而对创业主体(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反哺 能力较为忽视㊂高校㊁社会或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创业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比如科研成果㊁产品㊁工艺等赋能高校㊁企业和政府,从而形成 能量 闭环㊂5.2㊀研究贡献(1)研究方法创新㊂首次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阐述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今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薄弱点,比如: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针对 内部支持 的研究明显多于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希望在高校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予以重点补充和考虑㊂(2)研究理论创新㊂以 故事线 (StoryLine)的形式描绘和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协作研究㊂本文从整体上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抽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发展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㊂5.3㊀研究不足与展望(1)研究不足㊂本文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㊂比如,对数据的收集可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疫情期间,去高校做访谈的条件有限,未能收集到一手资料,因此,本文收集数据是选取一定量相关政策文件和期刊论文,导致最终的模型构建有可能针对性不强㊂(2)未来展望㊂首先,在选取数据方面,未来的研究可偏重一手资料㊂比如,选择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的高校㊂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㊂比如,采用实地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注重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可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深入挖掘数据现象,由表及里,探索出更内在的本质,此方式更有利于被访谈者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所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比个别访谈更加深入和全面㊂参考文献[1]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2]王志强,朱黎雨.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1):67-74. [3]鲍明旭.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 31-35.[4]陈元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94-96.㊃52㊃。
山东英才学院优慕课
山东英才学院优慕课山东英才学院作为一所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一直秉持着“服务社会,教书育人”的宗旨,不断推出新的优质服务课程,以满足社会对英才的需求。
其中,英才学院的一项优质服务课程优慕课正在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
优慕课以“教而不教,素质教育”为宗旨,它是山东英才学院为学员提供的一种全新、全面的学习体验。
该课程以“文化、品德、思想、学习”为核心,以激发学员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能力为目标,它交叉多学科,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层层深入,整合多种力量,旨在为学员提供实用的素质教育。
优慕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开发学员的创造性能力来激发学员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为此,英才学院邀请了诸多行业专家参与到优慕课中来,课程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师生双方的交流,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实际情况,而不是仅仅接受和应用现有的知识,从而使学员更好地适应世界变化。
在英才学院,优慕课的实施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学院的师生们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这项优质服务课程中,不仅在课堂上对学员进行系统的教学,也在延伸教育中和学员进行了有用的交流和探讨,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学院还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如人文史地、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家等,使学员们能够深入了解他们所学科目的深层次内容。
例如,在艺术设计方面,教师会针对每位学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让学员全面掌握与自身相关的设计技能。
此外,学院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社会实践、讲座、赛事等,侧重培养学员的社会本质,让他们熟悉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尊重社会规范、创新发展的观念,拓宽学员的学习知识面,开拓学员的眼界。
通过优慕课,英才学院学子不仅学习了能够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知识,也能够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它们让学生们更加具备创新的意识,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的变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人类的梦想作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公关论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文/张清清摘要:创新是一个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源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局面,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存在一些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资源利用方面的不足,如何更加重视创新思维的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研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师资能力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方协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的现实路径进一步实现基于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引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活力。
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主动选择、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是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课程资源丰富,师资队伍规模较大,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发展呈良好态势。
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相关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等困境和挑战,高校亟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共识,强化创新思维的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
一、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及特征自1999年我国政府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1]。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谈论,对此,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其主流观点一是认为这是一种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基础之上融合而来的全新教育理念;或者认为这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可见,过去学者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教育实践活动。
人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教育活动,学生才是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我们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一种敢于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是一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05 年 10 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 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以下 简称《纲要》)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列为重要内容,并 明确提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 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 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还邀请知名的幼儿园园长和往届优秀生来校作报
1.4 考核方式单一
告,结合幼儿园实际需要,与学生畅谈如何就业、创
传统考核方式是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核,考 业.四是增加“育婴师资格证”、“蒙台梭利教师资格
核内容片面,考核标准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证”等认证考试的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展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这种考核方式很容易把学 因材施教,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
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力.学前教育学院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着重基础
理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占到总课时的 课的教育,除专业课外还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
80%左右.专业课上,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设施,再 “法律基础”等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
加上组织学生上幼儿园比较繁琐等问题,使学生很 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是增加实践课比重,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 想、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构成人 才培养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 的范式,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 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是教育 教学思想、理论转化为创新教学实践,实现培养目 标的物质力量的中介.[1] 本文通过对山东英才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概 括,对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 步的探索,提出了从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 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实践性教 学、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 面进行改革的建议.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 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课程设置中的学科 交叉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3课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3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创新创业的类型与模式。
2. 学会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了解团队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类型与模式、团队构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个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
(2)创新创业的类型与模式。
(3)创新创业团队的构建。
(4)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与评估。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评估案例,让学生了解评估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组建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并进行项目选择与评估。
六、板书设计1. 创新创业基本概念2. 创新创业类型与模式类型:技术型、市场型、社会型模式: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 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团队成员:技术、市场、财务、管理等构建原则:互补、协同、共享4. 项目选择与评估评估方法:SWOT分析、PEST分析等七、作业设计答案:(1)项目名称:智能硬件(2)项目类型:技术型(3)团队成员:技术、市场、财务、管理(4)项目评估:SWOT分析、PEST分析(5)创新创业计划书: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创新创业动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创新创业团队构建的原则与实践。
2. 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与评估方法。
一、创新创业团队构建的原则与实践1. 原则:互补性:团队成员应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形成优势互补。
共享性:团队成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共享成果,激发团队活力。
2. 实践:确定团队目标: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使团队成员为之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智慧云平台在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丿。
--]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acher Development2220年 2月第40卷第2期Feh 2021Voi. 00 No. 2dot 90. 3969/j.2096W530 2021.02.01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智慧云平台在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许万里,姚金鑫,杜野(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荣成224310)摘要: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特建立高校 创新创业智慧云平台,以整合校內外教育资源,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把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平台进行创业模拟实训的互动式学习,可以变传统授课为翻转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智慧云平台;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8531 (2021 )02 003703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度及实施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也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引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各个高校、培训机构及专家学者都在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理论及构建实践教 学体系的方式方法”本文以课题《基于创新创业智慧云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为契机,积极探索建设双创 实践教学更为有效的平台体系”一、双创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赵长林、周愉(2020)通过研究美国创新创业国家政策体系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得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重要意义[0 ”冯青(2020)指出,台湾大学通过建立协同合作的组织机构、科学前瞻的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 创业载体和社会参与的运营平台,形成了以模块式、驱动式、差异式和融入式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武鹏、 王佳桐(2020)主要研究了韩国典型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总结其促进创业教育课程普及化并推广创业辅修专业、师生联合共创、培育青年创业者企业家精神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创业教育改革成果,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田丽、张煜、王卫涛(2020)总结我国在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实践等环节的不足,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寻找适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二) 互联网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卢敏欣(2020)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以学校氛围、师资力量、学生能力为一级指标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车力木格(2020)指 出,“互联网+ ”背景下要创新教育方式,用网络课程资源完 善和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活动[]”乔芬等学者(2020)指出,互联网技术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构建路径[]”(三) 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相关研究刘盈丰等(2020)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模式下,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朱小斌(2018)推出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V1.0 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系列课程,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库,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王 佳星、朱湘君、雷刚(2012)较早提出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工业云平台能够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综上所述,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多以课程体系相关研究为主,对创新创业智慧云平台收稿日期:2020W2W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智慧云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SJGY20180222)作者简介:许万里(1066—),男,黑龙江肇州人,双创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姚金鑫(1070—),女,山东沂水人,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杜野(1077—),男,黑龙江绥化人,常务副院长,副教授”—37 —运用研究较少。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反思
教改理论2019 年 11 月2452011年,教育部提出以“能力为重”的相关理念,并要求教师“把学前教育的保教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突出保教的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需要打破原有的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全学程、宽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前教育领域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以适应该岗位的需求,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1]。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教师只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第二,很多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没有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放任自流,没有给予有效指导;第三,过多地停留在了见习,而没有深入到实习,导致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第 四,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的短缺,为了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要,需要临时招聘专业教师。
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行业经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第五,学习与应用脱节,使学习的目的难以实现。
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幼儿园中难以快速应用,理论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内化为个人的实践知识。
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第一,为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全国人民更注重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以社会、国家、人民的需求为主要导向,积极的探索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专业且能力强的人才。
第二,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载体。
职前幼儿教师实践知识依赖于经验知识,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在一个特定的类,在一个特定的教学资源,特定儿童为对象的知识,从职前教师的直接经验,在长期情况下发生在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互动的过程,它不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情况,作为一个“案例”的知识积累,继承和建造。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发表时间:2020-12-09T12:51:27.0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4期作者:张亦慧[导读] 在高等学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张亦慧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摘要】在高等学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教育的特殊性入手,围绕职业生涯主题,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创新;实践前言如何理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及时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实效的就业创业教育,这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共同关注与探索的课题。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学前教育专业是女性集中的群体,她们的就业创业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鉴于此,全社会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的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加上全球经济逐渐下滑,就业形势严峻。
而大学生又缺乏创业意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毕业生不具备创业意识,而是选择了“求职者”的就业身份。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同样也不例外。
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还是选择直接就业,创业比例极小,且多为低端就业,然后跳槽转行频繁。
为了减缓就业压力,高校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施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发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和了解社会的兴趣,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导作用。
二、转变就业创业观念(一)职业价值认知偏颇表现在幼儿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不高、离职率髙、流动性大等负面的影响,职业的认同感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不足,既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育途径的探索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育途径的探索杨芳;颜琳;齐慧丽【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36)2【摘要】创业能力是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在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中,要从教育实质及育人根本方面,以及从现行的职业目标教育模式、高校教学方式等多角度的综合努力,积极探索尝试创业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entrepreneurship isthe embodiment of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and comprehensive effort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cupation target education mode, current,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ways to try innovative education.【总页数】4页(P109-112)【作者】杨芳;颜琳;齐慧丽【作者单位】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曲阜 273155;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曲阜 273155;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曲阜 273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5【相关文献】1.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评《大学生创业指导》 [J], 荣誉2.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途径研究 [J], 夏艳霞;丁晓燕;姚娇娜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培育途径分析 [J], 田雪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上海电机学院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和探索 [J], 杜浩明;居健;陈元祺;顾佳莹;夏奕杰5.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J], 刘洋;袁丽伟;王韫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r——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r——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张献华;宋占美【期刊名称】《陕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11【摘要】实验室是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秉承"实验求知、实践应用"的基本原则,确立"学生为本、理实协同、能力为重、创新为魂"的实验教学理念,运用SSI三维实验教学法和"引"—"观"—"缩"—"借"—"用"五条路径,构建了"一个目标、三个平台、十二个模块、三个层次、多元考核"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总页数】5页(P1-5)【作者】张献华;宋占美【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104;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虚拟仿真婴幼儿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运行策略r——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为例 [J], 郑雯;张青瑞2.蒙台梭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考与启示r——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李瑞3.虚拟仿真婴幼儿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运行策略——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为例 [J], 郑雯;张青瑞;;4.蒙台梭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考与启示——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李瑞;5.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J], 张献华;宋占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420名学生赴新加坡幼教机构就业
程晓玉获评 “新加坡最美教师”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200余位同学支援西部 边疆地区,扎根西部幼教事业,带动了当 地教育的发展
拥有两座独立实训大楼,总建筑面积9064m2,拥有6类57个实验室, 仪器设备1628台(套),总值1500万元。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设施及实验、实训条件
室 教育心理实验室
玩教具研发实验室 玩教具研发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杨文董事长被授予 “全国杰出创业女性” “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夏季亭院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 “全国先进工作者”
被山东省评为“山东创业十杰”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山东省40位大学生创业之星,我校占两位
毕业生张保松获第二届 “山东大学生
专利获奖:获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银奖1项;伊朗国家特 别奖1项;俄罗斯国家特别奖1项;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内同类专业应用,如全方位多媒体移动 式钢琴教辅系统被5所高校采用,有效改变了钢琴教学只能小班化的困境。
第32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领奖
第69届德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领奖照片
山东英才学院
学校SH创ANDO新NG Y创INGCA业I UNIV成ERSITY绩的取得,因为建校20年来始终贯彻创新精神
一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党的理论知识指导办学实践,保证了 正确的办学方向
以创建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宗旨,2014年和2016年,夏季亭校 长作为山东省高校代表参加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
课题立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课题180项,政府和机构委托横向课题30项,到账经费 292万元。近五年国家级课题15项,其中2018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获奖: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奖励46项。 其中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7年教育学类专著唯一的一项一等奖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二)
学前教育创新创业成果显著
四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山东英才学院简介
全国创新创业典
型经验高校 硕士学位授予 全国高校实践育 培育建设单位 2018年
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
教育部普通高等
学校本科教学工
山东民办本科高 作合格评估
等教育特色名校
2015年
培养基地”,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人 才保障。 2018年与山东高速集团信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山东高速信息创新学院。 主动服务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成立物流学院,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五是坚持把学校创业基因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把校训精神用作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系统联动、 全过程导向, 实行目标、 内容、方法、 过程、效果 的五维评价 体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二)学前教育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1.创建了三个教学平台,获批国内学前教育学科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毕业生张丰西部计划 入新疆考取当地公务员
2015毕业生毛孝兵被称为 “边境线的汉语老师”
夏季亭校长为志愿者送行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毕业生自主或参与创办了312所幼教机构,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 •我院毕业生王娜娜创办的飞跃童年体适能训练中心,将项目举办到了北京鸟巢国家体育中心; •毕业生盖倩倩注册资本1000万元创办山东爱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作为V尚全国大学创业联盟主席鼓励 大学生创业。 •校内基地孵化项目“帅帅团男幼师”服务外包项目、“古典琴行”音乐培训项目、“舞蹈共和”舞蹈培训 项目被多家投资公司选中,处于全面运营阶段。
4.联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机构、用人单位,形成学研园 用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坚持产出导向、质量中心,落实认识、组织、机制、人员、资源、 经费六个到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保障体系。
家和省级教科研项目,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提出了目标导向、学研园用协同、岗位情境、创新驱动的育人理念; 确立了培养具备教育实践智慧的创新型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 打造了虚拟与现实、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三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三平台九模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探索了学研园用四位一体的育人路径; 形成了认识、组织、制度、人员、资源、经费六到位的管理与保障体系; 建立了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效果的五维评价体系;
山东省示范专业
山东省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 人才团队培育计划
山东省本科高校 特色专业
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 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资助专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院建构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重技能轻情怀、重训练轻创新现状,依托国
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72项。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以上,就业对口率97%以上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幼儿园
山东银座·英才幼教集团
北京哈佛摇篮幼教集团
雅思贝尔幼教集团
童林堡幼儿园
三优幼儿园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成果推广及转化:现已有26项向其它高校推广和应用,作为服务提供方为省教育厅、潍坊市、聊城 市等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专项培训17次,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56万元。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3. 万余名高素质毕业生受益,学生创业成效显著。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专利发明:完成专利授权252项,全校占比为74%。完成软件著作权申请17项。师生申请PCT国际专利 共计21项,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紧随山东大学。
部分学生专利证书
PCT国际专利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教学名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十大创业之星”(2013年)
毕业生崔恩斌获第四届“山东大学生 十大创业之星”(2018年)
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孙伟接见张保松
张保松获
“山东省双创之星”(2014年)
“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先进典型人物”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学前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全国毕业生就业 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
2016年
普通本科高校 2013年
建校 1998年
2008年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占地 1600 亩 建筑面积 54万 平方米
资产总值逾 20亿 元
各类在校生38000人
图书馆藏书 220余万 册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
2013年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在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用人单位 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列被调查的 全国地方本科高校首位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三是坚持重视内涵建设,2005年开始,较早的把办学重点由规模扩张转 向内涵提升,获得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内涵建设成果。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确立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具备教育实践智慧的创新型幼教人 才目标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实虚一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创 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一)学前教育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