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讲课讲稿
国学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国学经典名称>阅读与感悟》二、教学对象年级:_年级_班学生人数:_人数_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名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 掌握《<国学经典名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1. 《<国学经典名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国学经典名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难点1. 《<国学经典名称>》中难懂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深入理解《<国学经典名称>》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名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国学经典名称>》,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根据《<国学经典名称>》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1. 背诵《<国学经典名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国学经典名称>》的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国学经典名称>》的理解程度如何?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名称>》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课件九、教学时间一课时十、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讲解国学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智慧结晶。
今天,我将从国学的历史渊源、核心思想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一次简要的讲解。
一、国学的历史渊源国学,顾名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
它起源于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历经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学问体系。
国学不仅包括经、史、子、集四部,还包括诗词、书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
可以说,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称,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国学的核心思想国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法家注重法治,主张“法治天下,以刑去刑”,强调法律的重要作用。
墨家则倡导“兼爱、非攻、节用”,强调平等、和平、节俭。
这些思想构成了国学的主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国学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国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学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的普及和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其次,国学可以提升个人修养。
国学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现代人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最后,国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国学的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学们,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国学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我们应该:1. 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的历史渊源和核心思想。
2. 将国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3. 弘扬国学文化,传播国学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国学。
总之,国学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国学讲坛 教案

国学讲坛 教案国学讲坛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探讨经典著作的教育活动。
教案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国学讲坛的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学的核心思想。
2. 通过讲解国学经典,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国学概述:介绍国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国学经典:选取《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进行讲解,分析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3. 国学流派: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国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4. 国学应用:探讨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人际关系、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名言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国学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国学的重要性。
3. 经典解析:选取《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分析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4. 流派介绍: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国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各流派的主要思想。
5. 应用探讨: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国学在人际关系、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主讲,学生倾听,以便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国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的内涵和应用。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国学教材,如《国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化史》等。
2. 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国学的历史、人物、事件等相关图片和资料。
3. 视频:播放有关国学的纪录片、讲座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国学。
六、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论语》入门课二、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知道《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2. 《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读3. 《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语》简介、经典语句解读2. 教学难点:经典语句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论语》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是什么吗?二、讲授《论语》简介1.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内容特点等。
2. 强调《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解读经典语句1. 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讲解这句话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其他经典语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二、讲授《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联系1. 以“仁者爱人”为例,讲解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仁者爱人”的理念。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其他思想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关于《论语》的书籍,如《论语今读》等。
2. 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论语》中某一思想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国学经典教案篇一

国学经典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第一册第四章,详细内容围绕《论语》中的“学而篇”进行讲解。
主要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重点讨论学习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品德的修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念。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古文表述,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品德修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论语》中“学而篇”的原文,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3. 例题讲解: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解释学习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并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际关系的处理,分享品德修养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篇》2. 主要内容:学习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处理品德修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学而篇”中的主要内容。
(2)谈谈你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学而篇主要讨论了学习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品德修养。
(2)这句话表达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国学经典,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重点关注《论语·学而篇》的核心思想,如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和品德修养。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 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文化素养。
-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内容以《论语》为例,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1. 孔子生平及思想概述:- 孔子的生平简介。
- 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 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 《论语》选读:- 选择《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讲解。
- 重点解读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语句。
3. 《论语》与现代生活:- 分析《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以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 讲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 针对选定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解释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语句。
3. 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论语》中的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 鼓励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讲等。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核心思想。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传承下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论语》中的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学经典。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论语》的理解程度。
最新国学经典课程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第三章“儒家思想篇”的第二节“《论语》选读”。
具体内容包括《论语》中关于仁爱、礼节、智慧和信用的经典论述,旨在通过对原文的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关于仁爱、礼节、智慧和信用的核心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思想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中关于仁爱、礼节、智慧和信用的经典论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论语》选读。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仁爱:讲解《论语》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举例说明仁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b. 礼节:解读《论语》中关于礼节的观点,分析礼节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c. 智慧:阐述《论语》中关于智慧的含义,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问题。
d. 信用:讨论《论语》中关于信用的论述,强调信用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现场完成一道关于礼节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论语》选读2. 内容:a. 仁爱:爱人、宽容、善良b. 礼节:尊重、谦让、和谐c. 智慧:思考、辨别、创新d. 信用:诚实、守信、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论语》中的论述,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
b. 以“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仁爱是一种关爱他人、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品质,体现在我们对待家人、朋友和陌生人的态度上。
国学授课演讲稿

国学授课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国学的魅力和价值。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博大的情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愈发凸显。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国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学注重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愈发重要。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汲取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高尚的品格和优秀的人格,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责任的新时代公民。
再者,国学对于教育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融入国学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国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如《诗经》、《尚书》等,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自我修养。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国学的关注和重视,让国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教案国学经典论语教案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有关信的《论语》章句,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2、理解诚信的涵义,懂得诚信的意义。
3、学习经典语句,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交友需“信”这些语句历经2500多年的淘洗,已经沉淀到我们内心的深处,成为我们思想和语言的一部分,孩子们,这就是“经典”。
经典该怎么读?请你们大声地、悠扬地来读。
在你刚才读得这些《论语》章句中,哪一句提到了交友? 板书:交友生背: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读对了,但不够韵味悠扬!)什么意思呀?(言而有信,也就是——说到做到,遵守承诺。
)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板书:诚信你能结合自己的例子说说怎么才是“言而有信”吗?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朋友间更看重诚信的品格。
“失信”者必将失去朋友;“守诚”者一定能赢得真情。
诚信,可以让我们打开友谊的大门。
我们请大家再读。
二 .解析字理,明白“信”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言”而有信呢?那是因为“信”和“言”和人的口有关。
在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里,对“信”这样解说:信,诚也。
诚实不欺。
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字。
信,金文 (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
有的金文 (千)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
造字本义就是:许诺,发誓,自然和言有关。
我们没有看到拍拍手、跺跺脚来许诺、发誓的。
引申为守信、可靠等意思。
所以《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
三 .走进曾子,教子需“信”孔子的言行深深影响到了他的弟子。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在诚信方面最听孔子教诲的是谁,你知道吗?不错,是他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
曾子谨遵老师教诲,每天要多次做一件事:反省自己,反省什么呢?请你读《论语》,找答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师:读对了,但洪亮、悠扬,不像自我反省的味道,反而像自我表扬!谁再来读!)最先反省的是“对人对友忠信吗”,最后反省学的语文“复习了吗”。
可见,在孔子、曾子的心中,(道德修养)比(知识的学习)重要的多。
所以,儒家圣贤非常重视诚信品德,非常重视对小孩子的诚信教育。
于是,曾子家的(猪)遭殃了。
谁来读一读这篇小古文:曾子杀猪师:你读得很好,特别是文中的多音字、通假字都读对了。
曾子的这番话,你读明白了吗?同位俩结合注释,互相读一读,议一议。
师:那你觉得这猪,这头养了多年的猪,杀了值不值?(生说:孩子学到了诚信,对他以后做人做事都很有益。
)曾子给天下的父母上了很好的一课,要诚信教子。
板书:教子四 .货真价实,经商需“信”虽然这“教材”贵了点,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品德,挺值。
如果孩子将来不讲诚信,坑蒙拐骗,少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幸福和自由)。
(学生举例、展示自己搜集的失信案例)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让我们感觉到:不仅“交友”“教子”需要诚信,还有什么需要诚信?板书:社会板书:经商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他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真可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没有了诚信,个人将像脱缰的野马;没有了诚信,社会这辆大车,就像没了方向盘。
而有些人,牢记儒家教诲,三省吾身,坚守诚信,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诚信佳话。
(谁带来了这样的故事)——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看了这个故事,海尔集团崛起的秘诀是什么?经商需要诚信,诚信赢得信誉。
板书:经商做生意货真价实,公平交易,才能长久。
能把儒家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变成自己的商业智慧,这就是“儒商。
”六 .治国理政,同样需“信”个人失信,会被拉黑。
企业失信,倒闭破产;国君失信,家破人亡。
在中国的历史上,因为失信而付出代价最大的人是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丢了王位,失了性命,国破家亡,身败名裂。
)即使外敌不来入侵,周幽王能治理好国家吗?板书:立国(生议论)那我们可以送给周幽王那句《论语》中的话: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指导理解:道、千乘)治理中等以上的国家上,必须要取信于民,只有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国家才能政令畅通,世界无敌。
“诚信”是为政之道,立国之本。
七、归纳诵读,总结提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堂,你对“诚信”二字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谈)《论语》中阐述的“信”,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品德。
我提议:我们再来齐诵这些论“信”的句子。
(齐诵)1988年7月1日,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出了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你找到智慧了吗?——信。
信,只不过是《论语》中的一种智慧,论语中还有“仁义礼智”等好多智慧,当当今世界价值观混乱、陷入迷茫和纷争的时候,孔子这些智慧尤为显得熠熠生辉。
所以孩子们,我们身为孔孟之乡的孩子,身在以“孔子”命名的学校,当亲近经典,践行诚信,无论面对什么诱惑,都能是非分明;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能坚守诚信砥柱中流。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二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论语》。
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学习资料,读一遍这些《论语》中节选的经典语句。
注意读准确字音,读通顺句子。
好,大家都读完了,我检查一下读好没有?指名读。
读完之后大家有什么发现? 你知道这些语句的意思吗?对,你的眼光真了不起,这些都是关于做“君子”的语句。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是个君子,那个人做的是不够君子。
而且,被称为君子的人很高兴,说到不够君子的人就像受到批评和侮辱一样。
那么什么是君子呢?君子就是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论语经典。
小组成员共同研读教材纸上选取的《论语》写到君子的语句,结合译文,想一想君子具有哪些品格?你最推崇哪些君子品格?说说理由。
并请你把最推崇的君子品格词语或短语写到君子树上。
同学们介绍一下。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非常多的君子,可以说,每一位仁人志士都是君子。
这些君子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君子故事,学做君子。
看故事,学君子:从子路身上,我们学到了君子的哪些品格?读故事,学君子:我们再来看两个故事。
看又学到了什么?读《论语》,讲君子:你还知道历史中哪些著名的君子人物或君子故事?读《论语》,践行动:生活中,你将怎样努力做一名少年君子?读《论语》,辨行为:读《论语》,唱君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君子精神传颂至今,他们的君子魅力让我们敬佩不已。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不过有的同学也在怀疑:君子的要求那么高,我能不能做君子?同学们,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每一个人都能做君子。
孔子说:道不远人!只要你心生向往,努力践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能无限靠近并能达到。
尤其我们是中国少年,更应该做时代的少年君子。
因为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应该从少年做君子。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新时代的少年君子呢?这是我们对未来人生的庄严承诺,这是我们终身不渝的铮铮誓言。
每一位立志做君子的学生都应该起立宣誓:我要做君子,今天做君子,明天做君子——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释义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