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02eb266825c52cc58bd6be9d.png)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d5eb8096c175f0e7cd137ee.png)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 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 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 结论。”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发表于《新青 年》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 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李大钊
(1889-1927)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 “民主” (Democracy)和“科学” (Science) 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称“民主”为“德先生” 称“科学”为“赛先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5c84283b2f60ddccda38a0eb.png)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488ab6c77da26925c5b09c.png)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bd20eb856a561252d36f99.png)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发生的条件 ) (2)直接导火线 ) (3)五四运动的经过 ) (4)五四运动的结果 )
(1) 历史条件 ) 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 亡则国家亡! 亡则国家亡! ______ 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
胡
适
(1891--1962) )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 倡导“五四” 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长等。 究院院长等。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性 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1915年 青年杂志》 标 志: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基本口号: 民主、 基本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 者和共产主义者, 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前途无限忠诚。 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54c7801659eef8c75fbfb3aa.png)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2a73906358fafab069dc027f.png)
1991年版。
5、王光远《蒋介石与北伐》,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年版。
谢谢、结束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展现了崭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
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 时间 原因 领导人 结局
1922.1-3 香港海员 罢工
鲁迅杂文语录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 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 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 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 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 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 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国共产党一大
上海:李达 北京:张国焘 长沙:毛泽东 济南:王尽美 武汉:董必武 广州:陈公博 旅日:周佛海
李汉俊 刘仁静 何叔衡 邓恩铭 陈潭秋
包惠僧、马林、尼克尔斯基
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党的纲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张 选举领导机构:国焘、李达)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特点及意义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26fa13f2e009581b6bd9ebd3.png)
1.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 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 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 方法。
中 共 二 大 宣 言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掀起了第一个工 人运动高潮。 2.开始从事发动农 民的工作。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进行独立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 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再次,他们也 没有把孔学说 得一无是处。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 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其次,他们并没有否 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 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 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 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 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 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杨 匏 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2019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2019年)](https://img.taocdn.com/s3/m/66e3c264856a561253d36f54.png)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 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 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五四运五四动运前动陈前新独的新秀文文开化化始运运时动把的动标自的志己标办的志杂志定
名为《青年杂志》,可以看出他将改 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 而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 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 大精神,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
“人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又因其理性特点和对自我的认识 而区别于自然界。正因为发扬了 理性自主的特点,古猿才得以进 化为人。”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 革命。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 口,证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 从而给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 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1917年,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 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 1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主张:“我 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 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迫使中国人民再一次思考、 探索中国的出路。这就为中国人民最终接受作 为救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内在动力。
(二)内部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 阶级的成长、壮大。
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 阶级条件。
(二)内部条件
3、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8644c4a58da0116c1749cd.png)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首的大小军阀为 维护自己的通知祭天祀孔, 尊孔读经,竭力推崇作为 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的孔孟之道。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些先进人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 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 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 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 1、兴起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赵图雅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变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军阀割据的原因 军阀统治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
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 暗性。 军阀的特点: 一支军队 一个地盘 一个靠山
孙中山:“
夫去一满洲 之专制,转 生出无数强 盗之专制, 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 愈不聊生矣 !”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 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 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 他白天操作机器之下的 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 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 以明白:为什么《共产 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 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 ,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 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 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 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 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 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 究,便可以明白:为什 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 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 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的 抨击。”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的 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 提高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外界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0年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等来中国,先 后与革命派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先进分子历史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先进分子历史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958e39ee06eff9aef80764.png)
蔡和森: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 的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可见它 要死亡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 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这 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 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 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 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三大选择:
• 选择马克思主义 • 选择中国共产党 • 选择社会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孕 育马克思主义的新选择
学习西方的艰难探索与失败
器物救国
制度救国
思想救国
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心路历程: 崇拜——反思——怀疑——新选择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都 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提倡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胡适、张东荪反对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
李大钊
焦点:中国要不要马克思 主义,要不要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 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 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恨终 身。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概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thdavi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thdavid](https://img.taocdn.com/s3/m/b8178f3f2b160b4e767fcfbf.png)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
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
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
史发展…”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4卷547页)。
2019/12/15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 主讲:王衡军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讲:王衡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革命与战争史。充满血腥与 暴力。现代青年难免会疑惑:为什么要搞阶级斗争? 为什么要有革命和暴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牺牲究竟给中国带来 了什么?
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史。阶级和 阶级斗争不是无产阶级和马克思的发明: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 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2019/12/15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 主讲:王衡军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 并没有因为批判 孔学就否定中国 的全部传统文化。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9/12/15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 主讲:王衡军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君主专制 和迷信
德先生(Democracy)与 赛先生(Science)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
2019/12/15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 主讲:王衡军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 反对旧思想和旧道德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是与那时候 的社会相适应,不适应 于“建设西洋式之新国 家”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https://img.taocdn.com/s3/m/a7fc381ccc7931b765ce1597.png)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 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成立的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 产之后。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 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 型工人阶级政党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产生的。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分割 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因 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 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 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 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 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召开二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军阀混战情况下的政治立场。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 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广泛的群众性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中国的先进分子 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找寻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原因,接受新文化 运动的思想启蒙,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问题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对各 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推求比较中 ,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经历了 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更多的先进分子成 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bacd6616fc700abb68fce0.png)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很难改造社会环境产生 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许多领导人物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批判方法
事实上,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就已经对资 本主义有所怀疑了——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 分地暴露出来
其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再次,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 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 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 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 领导核心。
第 一
大 型 文 献 专
影 视 片 段 :
部题
分片
《《
选使
择命
》》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济 南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旧 址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 际组织工作
《上
一 九 二 〇 年 十 一 月
中海 国共 共产 产主 党义 宣小 言组 》起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以后,中国又陷 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bdb8d3f90f76c661371a8d.png)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32526728482fb4daa58d4b11.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 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 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 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 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 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选自《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第11—12页。
活动基地
1915年,陈 独秀创办 《新青年》
民权、平 《新青年》 陈独秀、李 大钊、鲁迅、 等和进化 北京大学 胡适 论
北京 大学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1917 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 编辑部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 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
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 “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
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 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
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 陈独秀(1879-1942),安徽人,年轻时曾接受全 面的国学教育,1896年考中秀才。1902年和1906 年,两次东渡日本,但只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1907年前赴法国,受到法国政治和文学的强烈影 响。尽管不是同盟会成员,但于1910年回国参加 了民国革命。随后因为牵涉入‚二次革命‛,东 逃日本。1915年,回国反对‚二十一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e1784920192e45361066f567.png)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张凯峰 zkftju@
一、袁世凯窃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 北京,清朝起用袁世凯率领 北洋军进行镇压。袁世凯在 得到南方同意让权的确切保 证后,对清帝实行逼宫。 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 。随即,袁世凯声明赞成“ 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 院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黄远庸:“自民国成立以后,国之上下咸苦于政争,盖欲得 一日之息以为幸。……纯以两造之势力赌一国之基础,以为 胜负,一切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云者,皆特藉以为名目,而利 用政党及议会以为傀儡。今以大借款为例,甲党之报,今赞 成而前反对,乙党之报,则今反对而前赞成,甚至同在一时 ,赞成唐绍仪之借款者,而不赞成熊希龄之借款,赞成熊希 龄之借款者,而不赞成唐绍仪之借款。又试以对于政府态度 而论,于其未入国民党之先,则甲党赞成,而乙党思推倒之 ,同此一人,而前后有尧桀之别……推其原因所由来,不外 所争在两派势力之消长。绝无与于国事之张弛而已。”
章太炎:“用一人必求同意,提一案必起纷
争。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财政部 官制议二月不成,六总长名单以众妒而反对 ;裁兵之案,延宕逾时,省制之文,磋磨累 月,以至政务停顿,人才淹滞,名为议员, 实为奸府。”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袁世凯: “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 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 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 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 ” “查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使对于内政外交及 紧急事变,几无发展伸缩之余地 。本大总统……身受其苦痛,且 间接而使四万万同胞无不身受其 苦痛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https://img.taocdn.com/s3/m/b0dd12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b.png)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 种选择。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 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梁启超、朱 执信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在俄国 十月革命以前,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 义。
奉中国在形式上是 “统一”的。在 1916 年袁称 帝败亡之后,连这种形式上 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 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 些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 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的 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 引发了多次的战乱。
军阀混战中的湖南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4.6.16,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 建立。 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巩固和发展了广东革 命根据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赢得了 北伐的胜利。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给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抬头,形成一系 列事件: (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等) 最后,蒋汪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 失败。国民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联 合的力量超过革命力量,同时由于统一战线中资 产阶级的右翼相继叛变,主观上是由于共产党的 领导机构犯了右倾错误,革命功败垂成。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给中国革命积累了 极其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发表于《新青 年》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 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李大钊
(1889-1927)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 “民主” (Democracy)和“科学” (Science) 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称“民主”为“德先生” 称“科学”为“赛先生”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党在当前阶段的基本纲领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 国。
二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工棚。 同样,带着先进的思想走进了农舍。
1921年9月,经过共产 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 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 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 斗争。 1922年6月,彭湃来到家乡广东 海丰县的赤山约,经过艰苦的工作, 成立了农会。
大会制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原则。孙中山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决定联俄、 联共。 在共产党人推进下,孙中山召开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国民党一大(1924.1.20-30 广州) 发表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 旧三民主义成为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新三 民主义既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也与 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 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董必武 陈潭秋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马 林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中共成立后,提出了 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中 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 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 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 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有关党的一大的几个问题 •建党时间:7.1——7.23 •一大代表人数:12—13人 •一大纲领:中文版——外文版
各地党组织纷纷建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 共产主义小组(称共产党北京支部,推李大钊为 书记)。 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 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 烬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 州,都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法国留学 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当时,远在法国留学的 周恩来,为了坚持马克思的 观点,竟和无政府主义者争 得面红耳赤,甚至因为有人 诽谤《共产党宣言》,一向 文雅的周恩来竟会勃然大怒。
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 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其结果:
一是使许多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也转而 信仰社会主义了。 二是帮助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彭湃
香港海员罢工
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影响、推动下, 以 1922 年 1 月 香 港 海 员罢工为起点, 1923 月2月京汉铁路工人 罢工为终点,中国工 人掀起了第一个罢工 斗争的高潮。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6.12-20 广州)
第二,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 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 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 级开始有了觉悟,五 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 , 1921 年便产生了中 国共产党。”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 产党诞生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 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 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 表《狂人日记》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 开始用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 教的第一支标枪。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 解放运动。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 106 号举行。其 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 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 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 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代表
李 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王烬美 邓恩铭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如董必武等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焦点
胡 适 李大钊
中国要不要马克思 主义、要不要革命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张
东
荪
李
达
焦点
梁 启 超
社会主义是否 适合中国国情
陈
独
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黄凌霜
陈独秀
焦点 区声白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 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 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建 立无产阶级政党。 李 达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有“南陈北李”之说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周恩 来、蔡和森等; 以毛泽东为例:“我第二次到北京时,读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 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 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 结论。”
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 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 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 (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1920年冬, 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 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 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袁世凯垮台,北洋军阀集团分裂。各派军阀 为争夺中央权力和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实力进行激 烈的争斗。
主要的军阀(三大派系): 直系冯国璋
皖系段琪瑞
当时提倡的民主: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 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 的科学方法 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