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病状和病征:对有些侵染性病害来说,病害症状包括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和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

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两方面的特征。前者称为病状,后者称为病症。所有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

2、损伤:植物在瞬间或极短的时间内因外界因素的突然袭击而受到伤害或破坏,如受到昆虫、其他动物

或人为的器械损伤等,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称为损伤

3、(真菌)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称为营养体。

4、吸器:有些真菌以菌丝侵入寄主细胞后,常常从菌丝体上产生一种特殊结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

吸收营养。

5、带毒现象

6、系统侵染:病毒、植原体、少数真菌和细菌侵入后能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系统侵染

7、寄生性: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根据寄生性强弱划分为不同类型:活养生物、半

活养生物、死养生物

8、侵染程序(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过程称为病程。从病原物角度,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

始到它的侵染活动停止为止,包括一系列的环节,故又称为侵染程序。

9、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出来,所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处侵染。受初侵染的

植株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发病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并又被传播到健康植物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称为再侵染

10、病害流行: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大量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11、隐症现象:病毒病的症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暂时消失,一旦恢复适宜发病的条件时,症状又可以重新出现(呈隐症现象)

12、局部侵染:对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来说,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只限于侵染点附近,称局部侵染

13、生物性病原:主要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由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等

14、子囊壳:子囊果瓶装或球形,顶端具孔口的称子囊壳

15、侵染循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16、生理小种:是指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17、潜伏侵染:由死养生物所致的植物病害中,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待环境条件削弱寄主植物的生长势时,潜伏的病菌就开始生长和扩张展,使寄主植物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18、(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

19、(寄生性种子植物)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关系只是水分和矿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

20、菌丝体:真菌菌丝的聚合体,通常白色

21、菌核:深色坚硬的真菌休眠体,一般为块状或颗粒状

23、闭囊壳:子囊果完全封闭呈球形的称闭囊壳

24、子囊盘:子囊果开口呈盘状或杯状的称子囊盘

25、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26、真菌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27、病原、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直接

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按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主要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由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等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多种因素。

10、类菌质体在植物体内的存在部位?四环素族抗菌素能否根治类菌质体病害?

类菌质体侵染植物后,主要在植物韧皮部的筛管和管胞细胞中繁殖,偶尔也出现在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中。类菌质体对四环素族抗菌素较敏感,即四环素族抗菌素对这类病害有一定疗效,能抑制和缓和病害的症状。四环素族抗菌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11、论述病原、寄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们三者之间属“病害三角”的关系。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植物和病原这两个基本因素以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侵染性病害中,病原物的侵染和寄主的反侵染活动,始终贯穿于植物病害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当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时,病害就难以发生或发展缓慢,甚至病害过程终止,植物仍保持健康状态,或受害轻微,反之,病害就能顺利发生或迅速发展,植物受害也重。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换言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他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12、绘图说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研究侵染循环对防治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P54页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通过研究浸染循环,可以根据病害浸染特点,选择最佳防治方案。

13、植物细菌性病害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进行简易诊断和防治?

植物细菌性病害有可坏死性的斑点和腐烂、萎焉和肿瘤等主要症状。细菌病害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害的症状、病组织上大量细菌个体的存在以及缺乏其他病原物。植物病原细菌非常细小,在显微镜下也仅是微细的杆状,形态上很难区分病原物抑或腐生菌。故采用只针对某细菌属或种的选择性培养基,但更准确的办法是分离培养纯化细菌得到单菌落,然后接种感病植物,观察引发的症状是否与已报道的某种细菌病害相符。更先进的诊断方法是用免疫诊断技术。

防治:一、植物检疫二、抗病育种三、栽培措施四、生物防治五、物理防治六、外科治疗七、化学防治

14、桃缩叶病症状特点如何?病害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症状特点:病叶呈波纹状皱缩卷曲,叶片由律师变为黄色至紫红色,叶片加厚,质地变脆。春末、夏初季节,叶片正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层,有时叶背病部也出现白粉层。病叶逐渐干枯、脱落。嫩梢发病变为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短,有些肿胀。病枝上的叶片多呈丛生状、卷曲,严重时病枝梢枯萎死亡。幼果发病,发病时幼果上有黄色或红色的斑点,稍隆起。病斑随着果实的长大逐渐变为褐色、龟裂,引起早落果

发生条件:病原菌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树皮、芽鳞上火鳞缝内越冬或越夏,与第二年的春季侵入嫩叶,孢子由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或从叶片的上下表皮直接侵入。早春气温较低、湿度大的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15、在南方的夏季,为什么易发生苗木茎腐病?应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一方面由于在高温季节,苗床土表温度升高,苗木幼嫩的茎基部容易受到高温而灼伤,伤口又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高温也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衍。病害一般在梅雨季结束后10天开始发生,七-八月进入高发期。由于南方夏季温度高而且雨量充沛,苗木尚未木质化,就易发病。

防治方法:一、夏秋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的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出现伤口而导致病菌侵入。二、增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16、试论植物的抗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