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记录及报告管理制度
公司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岗位,涉及所有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归档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公司原始记录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反映公司业务活动,不得篡改、伪造。
(二)完整性:原始记录应完整记录业务活动全过程,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三)准确性:原始记录应准确无误,确保业务活动真实反映。
(四)保密性: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原始记录,应严格保密。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各部门应按照业务流程,及时、准确收集原始记录。
第五条原始记录的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业务合同、协议、单据等书面材料;(二)会议记录、报告、文件等电子文档;(三)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四)其他能够证明业务活动的相关材料。
第六条原始记录收集后,应及时整理,确保分类清晰、便于查阅。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保存与归档第七条原始记录的保存应遵循以下要求:(一)纸质原始记录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防止霉变、虫蛀、火灾等意外损失;(二)电子原始记录应定期备份,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损坏。
第八条原始记录的归档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按照时间顺序、类别、项目等要求,将原始记录分类归档;(二)归档前,应检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三)归档后的原始记录,应定期检查,确保保存完好。
第四章原始记录的销毁第九条原始记录的销毁应遵循以下规定:(一)销毁前,应检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二)销毁方式应确保原始记录无法恢复;(三)销毁过程应有人监督,确保销毁安全、环保。
第五章责任与奖惩第十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原始记录管理工作负总责。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对在原始记录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原始记录失实、遗失、损坏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原始记录的内容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原始记录主要有:1、固定资产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有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领用单、固定资产处理报告单、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登记卡等。
2、支出的原始记录有:如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凭证、工资单等。
3、收入方面的原始记录有:各种收费通知单、征(拨)费用结算单和各种台账记录。
二、原始记录填制的要求1、全面性。
原始记录应按原始记录格式的各项内容逐一如实填写,不能遗漏。
2、及时性。
原始记录人应对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
3、真实性和准确性。
原始记录人所有的记录数据必须如实反映、计算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4、连续性。
原始记录要连续不断,以便于比较和汇总。
三、原始记录的填制、传递、汇集1、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领用单、固定资产处理报告单,应具有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金额、购置和使用部门、经办人、审批人签章和日期。
上述单子由财产管理人员填制,其中财务联用于账务处理。
2、固定资产清查表。
由财产清查人员填制,具有财产物资清查截止日。
财产账面实有数及账面金额、实存数、盘盈、盘亏、报损报废数量和金额和清查人员,审批人签章和日期。
财产清查表一份用于账务处理。
3、工资发放表。
填明工资所属月份、各项工资的发放金额、应发工资金额、工资扣款额、实发工资金额、制表人、审核人、财务处负责人签章和日期。
4、差旅费报销单。
由出差人填制、填明出差时间、出差事由、车船费、住宿费金额(住宿按财政规定标准预报、出差补贴标准及金额、所附单据张数、报销人、审批人签字和日期。
5、领款(兼报销)单。
由领款人或报销人填制,填明领款或报销事由、领款或报销金额、所附单据或发票张数、报销人或领款人和审批人签字和日期。
6、各种收费通知单和征(拨)费用结算单填制。
经办人按有关规定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取金额等相关内容填写完整、准确,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审核后签名。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制度(模版)(2023范文免修改)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制度(模板)一、引言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管理,确保其可追溯、准确、完整,特制订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的部门和岗位。
三、定义1. 原始记录:检验、测试、试验、验证、验证等活动过程中直接记录相关数据的文件。
2. 检验报告:根据相应标准和规范,对已完成的检验或测试活动所获得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3.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指对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创建、保存、审批、使用、查询、归档和销毁等过程的管理。
四、管理要求1.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文件。
2.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符合要求:准确性: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检验或测试的数据和结果。
完整性: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完整地记录所有必要的信息。
可读性: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采用清晰、易读的方式进行记录。
可追溯性: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能够追溯到相关的工作过程和人员。
3.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管理流程:创建: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由相关人员在相应的模板上进行记录和填写,确保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批: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经过相应部门或岗位负责人的审批,确保其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使用: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定进行使用,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归档: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按照文件归档管理要求进行归档,确保其安全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销毁: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在达到保存期限或者不需要保留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确保其不被滥用或泄露。
4.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保存: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按照相关要求设立合适的文件目录和档案室,采用标准化的命名规则进行存储。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其安全可靠,并防止滥用、丢失和泄露等情况发生。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的保存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进行确定,确保其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仪器仪表检定报告与原始记录保管制度
仪器仪表检定报告与原始记录保管制度
仪器仪表检定报告与原始记录保管制度是指对仪器仪表检定过程中产生的报告和原始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的规定。
1.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分类:根据仪器仪表的重要性和检定结果的关键程度,将报告和原始记录分为A类、B类和C类。
其中,A类报告和原始记录为重要性最高,B类次之,C类为较低重要性。
2.报告和原始记录的整理:对每份报告和原始记录进行编号、录入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确保每份文件都能够准确地被查找和识别。
同时,可以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进行文档的录入和整理,提高管理效率。
3.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保管:所有报告和原始记录应当按照分类进行分别保管,同时要求对每份报告和原始记录进行备份。
为了避免意外损失,可以将备份存储在不同的地点或使用云存储技术进行数据备份。
4.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保存时限:根据不同的仪器仪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确定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保存时限。
一般情况下,A类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保存时限为10年以上,B类为5年以上,C类为3年以上。
5.报告和原始记录的查阅和提供:在保管期限内,任何有权部门和人员都可以查阅和提取报告和原始记录。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合法,需要有专人负责报告和原始记录的管理,并记录
查阅和提取的情况。
6.报告和原始记录的销毁:在保管期限届满后,应按照规定将报告和原始记录进行销毁。
销毁过程应当经过严格的程序,确保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安全和隐私。
仪器仪表检定报告与原始记录保管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管理和保护检定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确保检定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同时,也方便了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原始记录及报告审核管理制度
雅安市环境监测站原始记录及出站汇报审核流转管理规定一制定目旳为贯彻本站“措施科学先进、数据精确可靠”之质量方针、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全程质量控制与监督、规范原始记录与汇报流转, 健全原始记录与汇报审核工作内容, 特制定本规定。
二合用范围1 监测技术室现场采样原始记录(采样单);2 监测技术室需根据室内测试浓度进行折(换)算旳监测原始记录;3 监测技术室使用现场监测仪器测定旳现场监测原始记录3 样品测试中心试验室测试分析原始记录;4 需加盖环境监测资质章、计量章和监测汇报专用章旳多种出站汇报。
三内容及程序(一)监测技术室原始记录1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类别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包括原始采样记录、需根据室内测试浓度进行折(换)算旳监测原始记录及其他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如比对监测记录、现场监测仪器测试原始记录等)2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填写与审核(1)现场监测原始记录编制由监测技术室初步拟制、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质量管理室归档、统一编码;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尤其是采样原始记录需设置“采样人”“送样人”“收样人”““监督”“业主确认”五项签字栏。
(2)现场监测人员按照监测采样技术规范或规定如实填写现场监测原始记录或折算记录详细内容, 并在“采样”“送样”栏签字, 填写旳原则为“原始性(不能以第一次, 第二次表达, 要表达为原始旳采样详细时刻或时段)、复现性、规范性”。
(3)监测技术室主任对现场监测取样过程进行质量监督, 同步对现场监测人员填写旳原始记录进行审核, 并在“室主任”栏签字, 审核旳内容重要是监测取样过程旳代表性、科学性, 记录旳规范性、原始性等等。
(4)“监督”栏由属地环境保护行政单位监督人员负责填写。
(5)“接受”栏由样品管理员在对现场监测室采集旳样品进行验收确认后填写, 验收旳内容是确认样品状态与记录旳相符性(数量、性状、样品保留等)。
(6)“样品确认”由企业方代表或者投诉方签字确认, 目旳是要让有关方承认在某种状况下监测取旳样品。
建筑工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工程原始记录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各类原始记录的准确、完整的记录与保存,做到及时、方便的查找、查询和利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包括项目经理部、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图纸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报批文件、质量检验记录、档案资料、报告材料、现场监理记录等。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合理整理和保存。
第四条原始记录管理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存档和保管等工作,做到准确、全面、及时。
第五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原始记录收集第六条各部门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所有原始记录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
收集对象应该包括所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
第七条收到新的原始记录文件时,应当及时进行归档,确保原始记录文件放置位置正确、整齐。
如遇有遗漏或遗失的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
第八条对于原始记录文件的收集应当进行登记,并妥善保管收据。
登记应当包括文件名称、日期、文件编号等信息。
第三章原始记录整理第九条对于收集到的原始记录文件,应当进行整理分类。
根据不同的文件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保证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对于原始记录文件的整理应当按照文件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安排进行。
对于重要的文件,应当放置在易于查找的地方。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文件整理完成后,应当进行盖章备存。
盖章应当包括文件编号、日期、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第四章原始记录保管第十二条对于整理后的原始记录文件,应当进行安全保管。
保管位置应当保持干燥、通风。
第十三条对于设计文件等纸质文件,应当进行柜子保管,确保不受潮、变形等损坏。
第十四条对于电子文件,应当存放在网络服务器或云端,同时进行定期的备份。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原始记录是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重要证明资料,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决策过程。
因此,建立和完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二、制度内容1.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直接记录企业日常活动、交易和决策过程的书面、电子或其他形式的文件和数据。
包括各个部门的报告、会议纪要、合同、凭证、账簿等。
2.原始记录的生成:各部门要及时、准确地生成原始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完整、规范,确保随时能够核实和查证。
3.原始记录的保存: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进行整理、归档和存储。
纸质原始记录应采用防火、防潮、防尘的措施进行保存,电子原始记录则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
4.原始记录的使用:原始记录的使用必须符合企业的业务需要,需要提供原始记录的部门或个人应及时提供,并遵守机密保密的要求。
5.原始记录的销毁:按照规定的销毁期限和方法进行原始记录的销毁。
销毁必须经过授权,并记录销毁过程和结果,确保销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制度执行1.原始记录管理责任:明确各级部门和岗位对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
2.原始记录管理流程:规定原始记录的生成、保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文件。
3.原始记录管理评估:定期对原始记录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4.原始记录管理培训:对涉及到原始记录管理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遵守。
四、制度违规处罚对于违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记过、记大过、降级、辞退等,严重者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制度宣导通过内部消息、培训、会议等方式宣传和普及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原始记录管理意识。
六、制度监督设立相关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工厂的原始记录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的可追溯性,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科研、安全、环保等部门的原始记录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始记录是化工厂生产、科研、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安全监管、环保监测、质量追溯等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原始记录管理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的原则。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原始记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生产记录: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检验等;2. 安全记录:包括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维护等;3. 环保记录: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环保设施运行、环保设施维护、环境应急预案等;4. 科研记录:包括科研项目、试验数据、科研报告等;5. 设备维护记录:包括设备检查、维修、保养、更换等;6. 人力资源记录:包括员工培训、考核、奖惩等。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原始记录的收集:1. 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原始记录;2. 收集的原始记录应完整、清晰,不得有涂改、伪造、篡改等现象;3. 对于无法收集的原始记录,应采取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第七条原始记录的整理:1. 原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类别进行整理,便于查阅;2. 整理后的原始记录应分类存档,确保分类清晰、存放有序;3. 原始记录的整理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整理质量。
第四章原始记录的保管与使用第八条原始记录的保管:1. 原始记录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保管;2. 原始记录的保管应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等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3. 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的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原始记录的使用:1. 原始记录仅限于本厂内部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外借;2. 使用原始记录时,应尊重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3. 使用原始记录的部门和个人,应妥善保管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伪造、篡改。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规范原始记录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类原始记录。
三、定义原始记录是指在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方式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具有证据性和可追溯性。
四、管理职责1.各部门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审核、归档等工作由本部门负责。
2.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3.财务部负责对涉及财务核算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和存档。
五、原始记录的内容和要求1.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记录日期、记录人、记录事项、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等必要信息。
2.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伪造、篡改或随意涂改。
3.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4.原始记录应及时填写,不得事后补记。
六、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1.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原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或业务流程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阅和审核。
3.对于重要的原始记录,应建立索引或目录,方便快速定位和检索。
七、原始记录的审核和归档1.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应及时归档,并按照公司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保管。
3.涉及财务核算的原始记录,应由财务部进行审核和存档。
八、原始记录的借阅和保密1.公司内部人员借阅原始记录,应填写《借阅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
2.外部人员借阅原始记录,应按照公司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
3.原始记录的保管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私自泄露原始记录的内容。
九、原始记录的销毁1.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原始记录,应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鉴定,确认无保存价值后,方可进行销毁。
2.销毁原始记录应按照公司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销毁手续,并由专人负责监督销毁过程。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三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是企业或组织进行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明确原始记录的定义和范围。
原始记录是指各类业务活动产生的最初记录,如采购订单、销售合同、员工考勤记录等。
2.规定原始记录的编制、填写和保存要求。
明确记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写人员,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确立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归档规定。
根据法律法规和业务需要,制订相应的保存期限,并规定归档管理的具体要求。
4.建立原始记录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确保原始记录的机密性和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5.实施定期的原始记录审核和备案工作。
定期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
统计台帐管理制度:1.明确统计台帐的定义和内容。
统计台帐是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的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各类数据。
2.规定统计台帐的编制和更新要求。
明确统计台帐的格式、内容和编制责任人,建立相应的更新机制。
3.确立统计台帐的审核和审计规定。
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审计机制,确保台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规定统计台帐的访问权限和报表输出要求。
审查和授权访问统计台帐的权限,并规定台帐的报表输出和分发要求。
5.建立统计台帐的保密和备份措施。
确保台帐的数据安全性和机密性,并建立相应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1.明确统计报表的定义和用途。
统计报表是对统计台帐进行总结和汇报的工具,用于向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
2.规定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要求。
明确报表的格式、内容和编制流程,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确立统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规定。
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审计机制,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规定统计报表的归档和访问规定。
根据需要确定报表的归档周期和访问权限,确保报表的可追溯性和机密性。
5.建立统计报表的分发和反馈机制。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引言实验室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结果和实验室的声誉。
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生成、保存、使用和销毁,保证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溯性,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中所有科研工作和实验工作的原始记录管理。
4. 基本要求(1)原始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原始记录应当及时、清晰地进行记录,并在完成后签名确认。
(3)原始记录应当保存在安全、可靠、易于追溯的地方。
(4)原始记录应当严格依照规定流程进行审查和批准,并有相应的修改和追溯记录。
5. 原始记录的生成(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时,应当及时、真实地进行记录,包括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
(2)原始记录应当采用标准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整齐性。
(3)原始记录应当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签名确认,确认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权限。
(4)原始记录的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实验相关人员代替或代签。
6. 原始记录的保存(1)原始记录应当保存在实验室内安全、专门的文件柜内。
(2)原始记录的保存要求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和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管理和追溯。
(3)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4)对于需要及时报告或申报的实验数据,应当及时进行备份和归档,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更新和检查。
7. 原始记录的使用(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已有的文件归档和管理制度进行原始记录的查阅和使用,并记录下相应的使用情况。
(2)原始记录的使用应当在有关的审批和授权下进行,并签署相关的使用记录和说明。
(3)对于未经审批的原始记录使用,应当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并填写相关的违规报告。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本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整体运营效率。
为了规范和统一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使用。
第一部分:总则1.为了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管理。
3.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包括但不限于销售数据、财务数据、库存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
4.所有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部分:原始记录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本部门的原始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
2.所有原始记录必须采用规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填写,不得随意更改或涂抹。
3.原始记录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归档,方便后续查询和审计。
4.所有原始记录必须在填写完毕后进行核对和审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部分:统计台账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本部门的统计台账,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2.统计台账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更新,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或负责人。
3.统计台账应当采用统一的编号和命名规则,方便查询和跟踪。
4.所有统计台账必须经过核对和审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部分:统计报表管理1.每个部门负责编制和提交本部门的统计报表,确保报表的准确、清晰和规范。
2.统计报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编制和提交,确保及时反馈数据。
3.统计报表应当采用统一的格式和布局,方便上级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查阅和分析。
4.所有统计报表必须经过核对和审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五部分:监督与检查1.上级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有权对所有部门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进行监督和检查。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化工厂生产活动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合规性,规范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生产、质量控制、安全环保、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管理。
三、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直接从生产或检测过程中获取的,未经处理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的记录。
四、原始记录的内容1. 生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批号、原料批次、生产日期、操作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产量、质量检验结果等。
2. 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环境监测等记录。
3. 安全环保记录: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健康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等记录。
4. 设备运行记录:包括设备运行参数、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等记录。
五、原始记录的管理1. 记录的填写:原始记录应由相关责任人及时、准确、清晰地填写。
2. 记录的保管: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期限保存,一般不少于五年。
3. 记录的查阅:非相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查阅原始记录,确需查阅的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4. 记录的更新: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必要更改,应注明更改原因、更改人及更改时间。
六、责任与监督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2.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3.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安全环保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4.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运行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5.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的填写和保管情况。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记过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化工厂管理部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以适应化工厂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简介医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各类原始记录的管理,确保其准确、完整、可靠、安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定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内产生的原始记录,包括各类病历、实验室检查报告、治疗记录、手术记录等。
2.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指医院内各类与医疗服务相关的记录,是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的依据和证明文件。
原始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疗过程和结果等信息,并由相关医务人员签名、盖章确认。
3. 原始记录的分类医院内的原始记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是患者就诊和治疗全过程的记录,记录着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病史、体检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
3.2 实验室检查报告包括各类实验室检验、化验、放射影像等结果报告,记录着患者的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影像学结果等。
3.3 手术记录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记录及手术后的处理等内容,是手术全过程的记录和证明。
3.4 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的护理计划、护理执行情况、护理效果评估等内容,记录着患者的护理情况和效果。
4. 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医院对原始记录的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4.1 录入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医疗操作记录准确地录入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或纸质病历中,并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核实和审核医院应设立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核实和审核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核实和审核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记录的真实可靠。
4.3 签名确认所有涉及到原始记录的医务人员都应在相应的记录上签署自己的姓名、职称和日期,并加盖医院的公章。
签名确认是对记录内容的认可和责任承担。
4.4 存档和归档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存档和归档规定,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
存档期限根据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安排,并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机构内部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提高原始记录的质量和完整性,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维护机构利益和客户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所有部门及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三条机构内部所有的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票据、发票、会议记录、资料文档、电子邮件等,都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
不得随意更改或销毁原始记录。
第四条机构内部所有原始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应遵循合法、安全、保密的原则,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第五条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本部门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完整和规范。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管理第六条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包括规定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存储、查找、使用、转交、销毁等全过程。
第七条机构内部所有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设立专门的原始记录管理岗位或设置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原始记录的收集应当在遵循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存储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条原始记录的查找和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原始记录的转交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流转的规范性。
第十二条原始记录的销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第十三条安全保密是原始记录管理的重要原则,所有部门及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
第十四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有关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五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定期的安全保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
第十六条原始记录的安全保密责任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安全保密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和保密技巧。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统计是组织、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对决策提供支持的过程。
在现代管理中,统计对于企业决策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统计信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一份样例制度范文。
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1. 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最初记录。
原始记录应真实、全面、准确地记录与统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 原始记录的保管要求(1)原始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时间顺序进行保管。
(2)原始记录的保管责任应明确,指定专人负责原始记录的保管与整理。
(3)原始记录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地方,确保不被损坏或丢失。
3. 原始记录的检查和核实(1)对于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实。
(2)原始记录的检查和核实应由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并留下相应的检查记录。
4. 原始记录的使用权限(1)原始记录的使用权限应进行明确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原始记录。
(2)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原始记录,应设置更加严格的使用权限,并对查阅和使用行为进行记录。
三、统计台帐管理制度1. 统计台帐的定义统计台帐是指对原始记录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和整合,以便于后续统计分析和决策的一种记录表格。
2. 统计台帐的设计和填写(1)统计台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填写说明。
(2)统计台帐的填写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统计台帐的保管和备份(1)统计台帐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地方,确保不被损坏或丢失。
(2)为了防止台帐遗失或损坏,应进行定期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4. 统计台帐的使用权限(1)统计台帐的使用权限应进行明确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统计台帐。
(2)对于涉及敏感数据的统计台帐,应设置更加严格的使用权限,并对查阅和使用行为进行记录。
统计台账制度
统计台账制度篇一: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1.各部门向外提供统计资料,公布统计数字,一律以本单位的统计人员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为准。
2.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同级统计部门或统计人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的混乱现象。
3.凡公司外部外单位根据上级规定,并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统计局介绍信件来厂索取统计资料时,统由统计部接洽提供,或由总经理指定有关部门提供。
4.企业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统计部综合统计员掌管,部门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部门统计人员掌管。
5.各部门应将本单位的统计资料,采用卡片或台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
6.各部门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单位主管领导核准,并经统计部综合统计员会签后,方可销毁。
统计报表与统计台帐1、统计报表是各单位通过统计数字向上级机构报告本单位在生产、业务、经济等方面活动情况的主要形式。
各级领导及统计人员都应重视统计报表的填制与报送。
各单位领导对上报报表均应签名,以示负责。
2、上级布置本公司填报的统计调查表,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及时、准确地填制,送呈总经理签发。
个别上由级专业管理部门直接布置给本公司有关专业部门的调查表,由专业部门按上级要求填写,同时抄送公司综合统计人员一份备案,以保证本公司统计资料的统一性与完整性。
3、本公司内部的全面性统计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上级要求的项目、本公司领导所需的系统性资料及有关部门所需的重要数据,由公司综合统计人员统一制订表格、统一编号,经总经理审批后统一下达。
其他任何单位均不得向各自以外的单位制发统计调查表。
4、本公司的统计报表分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及不定期一次性报表五种。
5、各部门制发的内部统计调查表经各该部门经理审批后下达,并送交公司综合统计人员一份备案。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范文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保证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二章原始记录管理的范围第二条本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各类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管理。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定义与分类第三条原始记录是指科研活动中直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文档和数据,并包括与这些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组图、采购清单等材料。
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实验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申购单据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第四章原始记录的要求与规范第四条原始记录的编写应尽可能真实、准确、可读,并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
第五章原始记录的保存第五条实验室原始记录应当按照规定保存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管理,以便对科研活动进行溯源和复查。
第六章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第六条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对所负责的实验室原始记录负有保存和管理的责任,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七章原始记录管理的程序与要求第七条原始记录管理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可读性。
第八章原始记录管理的流程第八条原始记录管理的各个环节应当明确责任人,保证事务的顺利进行。
第九章原始记录管理的审核与验证第九条原始记录管理的质量应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需定期进行审核和验证。
第十章原始记录管理的违规与处罚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罚,以确保制度的执行。
第十一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实验室管理部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保证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二章原始记录管理的范围第二条本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各类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管理。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定义与分类第三条原始记录是指科研活动中直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文档和数据,并包括与这些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组图、采购清单等材料。
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实验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申购单据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制度
1、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采集和处理的检验数据要随时打印出来,并标记与测试样品相关联的编号,作为检验原始记录保存。
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内的数据要随时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2、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要同时做好原始记录,检验的数据要随时记载在原始记录上,填写内容要真实、准确,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要符合相关规范,检验数据的表述要严谨,要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3、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所得出的测试结果进行自核,当发现数据错误或可疑时,应重新检验或认定;实验室主任要对检验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及原始记录审核签批。
4、编制签名后的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流程卡、委托书一并交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对检验报告内容、检验依据、检验流程和测试方法、判定和检验结论、计量单位、所用检验仪器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
5、审核人员在审核合格的报告上签字,将报告及其质量记录一并送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对检验报告的审核内容包括:报告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记录是否齐全一致;检验依据和结论的正确性;各签字人的资格等。
6、技术负责人在审核合格的报告上签名,注明日期,批准检验报告。
对审核不合格的报告退回报告编制人员进行更正,更改后的报告再执行本制度。
7、检验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字体字号与版面参数详见检验报告式样,内文一般采用宋体小四号字(也可根据内容多少选用字号)。
检验报告一式两份(正本发给送检单位、副本存档)。
检验报告应按“封面注意事项第1页第2页”的顺序装订报告。
8、综合业务室对由批准人签字后的报告在规定的部位盖章。
9、检验报告和相关原始记录一并由业务室存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