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与海水淡化成本测算
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报告:我国海水淡化日产超百万吨
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报告:我国海水淡化日产超百万吨
佚名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6(0)10
【摘要】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2015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每日达100.88万吨,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每日为20万吨。
记者获悉,我国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每吨5~8元。
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应用规模不断增长,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达1125.66亿吨,新增用量116.66亿吨。
【总页数】1页(P102-102)
【关键词】海水淡化工程;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日产;海水淡化技术;低温多效蒸馏;海水循环冷却;直流冷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7
【相关文献】
1.曹妃甸日产百万吨海水淡化项目获批 [J],
2.海水淡化呼之欲出--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惠绍棠所长访谈录 [J], 马恒
3.领航海水利用筑梦蓝色经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开拓创新纪实 [J], 王林强
4.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
同志就《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答记者问 [J], 唐仁敏;陈思锦
5.浙江大学与国家海洋局淡化所签约合作开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地理选修2第五章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1.有关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石油开采已具有相当规模②局限于浅海地区③建有海上钻井平台④技术难度大,适合国际招标⑤常利用卫星探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
③④⑤解析:对于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有相当规模,已从浅海到深海勘探,通常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因此此题的叙述中②⑤是错误的.答案:B2。
我国的四个邻海中,全部属于大陆架且拥有丰富的海洋水产和油、气资源的海域是()A.渤海B。
黄海C。
东海D.南海解析:我国四个临海,全部属于大陆架的海域只有渤海和黄海.渤海和黄海南部的油气资源丰富。
我国近海渔场以东海渔场和渤海湾渔场最著名.答案:A3.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地区是()①沿海湿润、半湿润地区②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③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④沿海缺水城市A。
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但由于技术在不断成熟,不受降水季节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答案:B4.如果一艘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域触礁,油轮泄漏,哪里可能受到污染()①夏威夷群岛附近②阿留申群岛附近③美国西部沿海④俄罗斯东北沿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解析:由于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油轮泄露的污染物可影响到阿留申群岛附近和俄罗斯东北沿海,之后随着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加快,影响程度减小。
答案:D5.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
大洋底部B.热带洋面C。
沿海大陆架海域D.高纬度大洋中部解析: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域部分。
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这是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的饵料。
答案:C6.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A.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B.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C。
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方法与措施海水淡化设施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水资源匮乏的沿海地区来说,海水淡化设施的效率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方法与措施,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技术方面是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倒渗透法和电解法等。
在这些技术中,倒渗透法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其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优势。
然而,倒渗透法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膜污染、能耗高等。
因此,提高倒渗透法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倒渗透法的效率,首先需要解决膜污染问题。
膜污染是指海水中的杂质在膜表面或孔道中沉积和堵塞,导致膜通量下降和能耗增加。
解决膜污染问题的方法包括使用先进的膜材料、优化预处理工艺、增加清洗频率和改进清洗方式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膜表面修饰技术,如增加抗污染层、改变膜表面形态等,来提高膜的防污性能。
其次,降低能耗是提高倒渗透法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倒渗透法的主要能耗包括压力能耗和热能耗。
降低压力能耗的方法包括优化膜组装结构、降低膜道长度、增大膜面积等。
降低热能耗的方法包括采用多级蒸发系统、提高蒸发器的热传导效率、优化冷凝器的设计等。
此外,利用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种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
在管理方面,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需要加强工艺控制和运行管理。
工艺控制包括对水质、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运行管理包括设立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制定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等,以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此外,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是提高海水淡化设施效率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为海水淡化行业提供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和优惠,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海水淡化水和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来促进海水淡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
海水淡化成本多少一吨
海水淡化成本多少一吨
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得到淡水的
过程。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成本相对较高。
海水淡化的成本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原始水质、淡化
技术、能源消耗、运营维护等。
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投资成本包括建设海水淡化厂所需的设备、设施和基础
设施等费用。
通常,海水淡化厂需要大规模的反渗透设备、高压泵、离子交换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和材料的成本较高,直接影响着海水淡化成本。
此外,如果建设海水淡化厂的地理位置不利,也会增加投资成本,如需要远距离输送淡化水。
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化学品使用和设备维护等
费用。
海水淡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电力。
反渗透设备需要通过高压泵提供足够的压力,以使海水通过半透膜,这一过程消耗大量电能。
此外,淡化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化学品,如消毒剂和清洗剂,以保证生产水的卫生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护费用包括设备的维修、更换和巡检等。
总体来说,海水淡化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平均海水淡化成本约为每立方米
1-3美元。
具体到每吨海水淡化成本,则约为1000-3000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实际成本因地区、技术、水质等因素而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海水淡化逐渐成为可行的
解决方案之一。
虽然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和规模效应的增加,预计未来海水淡化成本将逐渐降低,进一步推动其在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应用。
如何利用海洋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利用海洋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如矿产、能源、生物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
然而,目前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还远远不够高效。
要想充分发掘海洋的巨大潜力,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海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海洋探测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
精确的海洋探测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海洋环境和资源分布。
例如,先进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可以绘制出详细的海底地貌图,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哪里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
高精度的海洋地质勘探技术则能帮助我们了解海底地质结构,为开采矿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监测,可以实时掌握海洋温度、盐度、海流等信息,从而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支持。
其次,海洋资源开采技术的创新是关键。
在矿产资源开采方面,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如今,深海采矿技术正不断发展,例如采用遥控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深海矿产的采集和运输,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还减少了人员伤亡的风险。
在能源开发领域,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逐渐成熟。
通过优化风机设计、提高发电效率,以及发展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组网和输电技术,能够使海上风电成为更可靠、更经济的能源来源。
同时,海洋波浪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探索中,相关技术的突破将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再者,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依赖先进的生物技术。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对海洋生物的基因进行研究和改造,培育出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增加渔业产量。
此外,利用生物发酵和提取技术,可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如海洋多糖、多肽等,为制药行业提供新的原料。
同时,发展海洋牧场和生态养殖模式,能够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
工程与技术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8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5.2据联合国的调查数据,“在中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 000m3”。
我国沿40%的人口,提供60%地区由于人口稠密,为突出。
其中天津、上海、大连、在200 m3以下。
线,1 术为电渗析,化装置;置投入运行;产;2001年华能威海电厂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产;2002年天津海滋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投产。
2 技术评述海水淡化方法按分离过程可分为蒸馏法、膜法、结晶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又有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和压汽蒸馏(VC)之分,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则包含了高于渗透压H,一般在4~7MPa范围内。
反渗透装置投资省、能耗低、建设周期短、易于自动控制,适用于海水、苦咸水大中型规模的淡化工程,装置体积小,设备及操作简单,且在常温下操作,设备的腐蚀和结垢程度较轻。
存在的问题是膜的寿命和抗污染,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需进口,进口膜使用3~5年后更换率为5%。
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Cost Analysis of Sea Water Desalination高艳玲 吕炳南 赵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150090)摘 要 介绍了我国海水淡化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并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电渗析 反渗透 蒸馏法 成本提供。
故该装置多用于沿海的火力发电厂、核电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工程与技术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30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5.2水淡化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利用海洋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利用海洋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海洋,这个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广阔领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能源、生物、水资源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效率不高且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海洋勘探技术的进步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
过去,我们对海洋深处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对海洋资源的准确评估和有效开发。
如今,先进的海底地质勘探技术,如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和海洋地震勘探技术等,能够更精确地绘制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海底地质结构,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藏。
同时,高精度的海洋化学和生物探测技术,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海洋中的化学物质分布和生物群落特征,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资源开采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利用效率的关键。
在矿产资源开采方面,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从数千米深的海底开采矿产成为可能。
例如,一些新型的采矿机器人和采矿船配备了先进的采掘、运输和处理设备,能够在恶劣的深海环境中高效作业。
在能源开发领域,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如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的开发利用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优化的涡轮机设计、能量转换系统和储能技术,这些能源的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为缓解能源紧张提供了新的途径。
海洋资源加工和利用技术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对于海洋油气资源,先进的炼化技术能够提高油气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通过研发新的催化剂和工艺流程,能够将原本难以利用的重质油和稠油转化为更有价值的轻质油和化工产品。
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从海洋生物中提取高附加值的活性物质成为现实。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海洋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原料。
此外,食品加工技术的改进能够延长海洋食品的保质期,提高其营养价值,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投资和成本分析
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投资和成本分析摘要:为说明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经济性,以10万t/d的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为例,进行了投资和成本估算,对影响项目效益的产水销售价格、经营成本、建设投资及产量变化四项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成本的措施。
结果表明,10万t/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约为8.8亿元,造水总成本为6.23元/t;10万t/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约为7.3亿元,造水总成本为5.85元/t;产水销售价格和经营成本是海水淡化项目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词:海水淡化工程;投资;成本;敏感性分析海水淡化的工程规模和单机规模均呈大型、超大型化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单位产水的工程投资、运行管理费用、能耗和总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为说明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经济性,文章对低温多效(MED)和反渗透(RO)两种主流的日产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的投资和成本进行说明,并对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
1 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投资海水淡化工程的总投资由建设投资、贷款利息和流动资金组成,建设投资包含工程建设费用(含建筑工程费、设备材料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含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建设监理费、前期咨询费、造价咨询费、联合试运转费、工程保险费、招标代理服务费和海域使用论证费等)、土地使用费和预备费(含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1]。
受设备材料配置、原水水质和预处理工艺、产水用途和水质要求等影响,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差别较大。
1.1 设备材料配置低温多效装置的核心设备为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转换器、蒸汽输送泵和中间水泵等,国内完全具备自主化生产能力,不依赖进口。
万吨级MED海水淡化工程的总投资约为8 000万元/万t~10 000万元/万t。
反渗透装置的核心设备和材料为高压泵、中间水泵、反渗透膜、膜壳、能量回收装置和增压泵等。
其中能量回收装置尚未实现国产化生产,基本依赖进口;高压泵、中间水泵可采用国产品牌,国产水泵价格约为进口品牌的1/4~2/3,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如进口品牌,目前国内大多已建工程高压泵仍为进口品牌;国产反渗透膜和膜壳性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产品性能多样性同进口品牌仍有差距。
海水淡化吨水成本测算
海水淡化吨水成本测算一、电价根据设备正常运行测算,产水为75000 吨,平均每天产水2100T/ 日左右,耗电26 万度,平均每吨耗电3.53 度/吨。
按以下价格计算:峰电0、89 元,谷电0、81 元,均价为0、86 元/度。
吨水耗电3、53度*0、86 元=3、04元。
二、人工工资定员12人,按实支出工资每人每年3 万元(不计福利费14%,工会费2%,教育附加费1、5%,社保费及大病医疗保险费5250 元/人,养老保险费、医保费等保险,每人每月为300 元)。
产水为全年平300天,每天2000T,每年60万/T,每月产水5万/T。
工资支出为年36万除60万吨二每人每吨成本为0、60元/T。
三、折旧、投资总额投资总额1500 万元(包括土地)5 亩,按年5%折旧率,年折旧为75万元除12个月二每月为6、25万元除每月产水5万/T,每吨水折旧成本为1 、25 元。
四、药耗成本共计匕种1、三氯化铁5、00元/kg*吨水耗药45克/T=0、225元/T2、骨胶价:13、5元/kg*吨水耗药2、5克/T=0、035元/T3、氩氯酸纳价:4、40元/kg*吨水耗药15克/T=0、07元/T4、硫酸价:1、10元/kg*吨水耗药15克/T=0、016元/T5、盐酸价:1、10kg*吨耗药4克/T=0、01元/T6、亚硫酸氢纳价:7、20kg*吨水耗药5克/T=0、036元/T7、炭酸纳(纯碱)2、20元/kg*吨水耗药15克/T=0、033元/T 药耗合计吨成本价为0、43元/T五、反渗透膜、待摊修理费:总价141、1 万元(168支*8400 元/支),使用寿命为3 至5 年,按4 年计算,总额外141、1 万元除4年=每年为35、2 万元,每月待摊修理费为2、94 万元除月产水量5 万吨=吨产水为0、588 元/T。
六、其它修理费用:每月0、3万元(包括膜保养,电机及高压泵等)0、3 万元除月产水5万吨二吨水修理成本为0、06元/T。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地球表面约 71%被海洋所覆盖,海水资源丰富得令人惊叹。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又能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诸多方面。
首先是海水淡化。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海水淡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常见的海水淡化方法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然后将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淡水;反渗透法则是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让海水通过,而将盐分等杂质阻挡,从而获得淡水;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作用,使海水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实现海水淡化。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使得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渐降低,为一些严重缺水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其次,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钠、镁、钾、溴等。
对这些化学元素的提取和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以镁为例,从海水中提取的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而溴元素常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
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这些元素进行提取和加工,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减少对陆地矿产资源的依赖。
再者,海洋能源的开发也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潮汐能、波浪能等都是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和落潮时的水位差来推动水轮机发电;波浪能发电则是通过装置将波浪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些能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过度的开发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在进行海水淡化时,排放的高盐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化学元素的提取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可能会造成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水质造成污染。
一些不合理的海洋能源开发项目,可能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影响它们的迁徙和繁殖。
地理教学中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地理教学中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约71%,是一个蕴藏着无尽宝藏和巨大潜力的领域。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对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地理教学中,深入探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以及海水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类,如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
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味的食物,还在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恶化,许多海洋生物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合理的捕捞方式和养殖技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矿产资源同样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砂矿等。
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其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锰结核则富含锰、铁、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是未来重要的战略资源。
不过,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深海高压、低温、黑暗等恶劣环境,以及开采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在进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时,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开采效率,同时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海洋能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
潮汐能的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通过建造潮汐电站,可以将潮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波浪能和海流能的开发虽然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温差能则是利用海洋表层和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发电,目前技术难度较大,但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将为全球能源供应提供新的途径。
然而,海洋能源的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成本高、能量转换效率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海洋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海洋,那片广阔无垠的蓝色领域,一直以来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琢磨琢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个项目到底行不行得通。
二、海洋资源概述咱们先来说说海洋里都有啥宝贝。
海洋里的资源那可真是丰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就拿矿产资源来说吧,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宝贝在海底可藏了不少。
我曾经在一次海洋科普展览上看到过一个巨大的海底石油开采模型,那复杂的管道和设备,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和技术的强大。
还有那些金属矿产,像锰结核、钴结壳,就像是散落在海底的珍珠,等着我们去捡起来。
除了矿产,海洋里的生物资源也是相当丰富。
各种各样的鱼类、贝类、藻类,数都数不过来。
记得有一次我去海边旅游,跟着当地渔民出海捕鱼。
一网下去,捞上来的不仅有常见的带鱼、鲳鱼,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五颜六色的小鱼。
渔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海洋对于人类的馈赠。
海洋的水资源更是不用说了,占了地球总水量的绝大部分。
不过,这里面的海水淡化技术可是个关键,要是能把这技术搞定,那淡水资源的问题说不定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三、市场需求分析现在咱们来看看市场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那是与日俱增。
传统的陆地能源逐渐紧张,这时候海洋里的石油、天然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而且,各种新兴产业对特殊金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底的那些矿产资源正好能派上用场。
在食品方面,人们对于海鲜的喜爱那是有增无减。
不仅要吃得新鲜,还要吃得健康、多样。
所以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海洋能,比如潮汐能、波浪能,要是能好好开发利用,那可真是前途无量。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要说开发海洋资源,技术可是关键。
好在现在的科技发展那是相当给力。
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政策与法规考核试卷
D.技术可行性优先
8.以下哪个海域不适宜进行海洋能开发利用?()
A.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
B.生态环境脆弱的海域
C.远离海岸线的海域
D.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海域
9.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政策目标是?()
A.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强度
B.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我国第一部关于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综合性法律是______。
3.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估应遵循______原则。
4.海洋能开发利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获得______和______的批准。
5.海洋能开发利用的主要管理部门包括______和______。
6.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潮汐能、波浪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
3.最小化环境影响
4.海域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估
5.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
6.潮汐能
7.海洋生态环境
8.设备故障导致的污染
9.海岛供电
D.增强海洋资源保障能力
9.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A.资源分布
B.技术成熟度
C.经济效益
D.政策支持
10.海洋能开发利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A.保护海洋环境
B.促进经济发展
C.保障安全生产
D.尊重海域使用权
11.以下哪些是海洋能开发利用的主要管理部门?()
海洋资源开发中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海洋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的促进作用
海洋资源开发中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海洋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的促进作用海洋钾盐是指在海洋中存在的含有丰富钾元素的盐类矿物资源。
海洋钾盐资源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其中含钾量丰富的地区主要有南美秘鲁海域、亚洲印度尼西亚海域、澳洲西部海域等地。
由于海洋钾盐资源具有丰富、分布广泛、富含钾元素等特点,其开发利用被认为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将海水转化为可用水资源的关键技术,对于海洋钾盐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海水淡化技术可以为海水钾资源的开发提供持续稳定的供水保障。
由于海水淡化技术可将咸海水转化为淡水,能够解决当前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海洋钾盐资源开发利用中,海水淡化技术可以为盐湖、盐田等钾盐矿区提供所需的淡水资源,提高钾盐矿的开采效率。
同时,海水淡化技术还能为海洋钾肥生产等相关工业提供可用水资源,推动钾盐资源的全面利用。
其次,海水淡化技术可以降低海洋钾盐资源的开采成本。
海水淡化技术在海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剔除掉海水中的盐分,使得海水中的钾盐更易于被提取和分离。
传统的海洋钾盐开采方法需要通过蒸发结晶或自然晾晒等方式提取和分离钾盐,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
而借助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钾盐矿化海水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提纯,提高海洋钾盐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海水淡化技术可以提高海洋钾盐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海洋钾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海水是必不可少的介质。
传统的海洋钾盐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中,采用的是一次性使用的海水。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直接将盐分排入大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洋钾盐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海水进行处理,除去其中的盐分,再次循环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的使用,还减少了海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海洋钾盐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海水淡化技术还可以提高海洋钾盐资源开发的安全性。
海洋钾盐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海水开采和处理系统,其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废水或者废盐。
海水淡化设计方计算书
海水淡化设计方计算书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技术,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海水淡化的设计方案,以及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淡水资源却相对有限,大部分水资源都是以海水形式存在。
因此,海水淡化成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海水淡化的原理海水淡化的原理主要有两种:蒸发结晶法和逆渗透法。
蒸发结晶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后冷凝,从而得到淡水。
逆渗透法则是通过将海水通过半透膜,利用渗透压差将盐分和其他杂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淡水。
三、海水淡化的设计方案1. 设备选择:海水淡化设备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膜组件等。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根据需要的淡水产量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
2. 能源选择: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提供加热和压力,因此,能源选择是设计方案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传统的海水淡化设备多使用燃油或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但这些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逐渐成为海水淡化的新选择。
3. 水质监测:海水淡化过程中,需要对淡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淡水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
设计方案中应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和方法。
4. 应用领域:海水淡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不同领域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海水淡化的应用案例1. 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技术在该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迪拜的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超过五百万加仑的淡水,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2. 岛屿国家:许多岛屿国家依赖海水淡化来解决淡水供应问题。
例如,新加坡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3. 沙漠地区:沙漠地区缺乏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成为解决该地区用水问题的有效手段。
沙特阿拉伯通过大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满足了该地区的用水需求。
五、海水淡化的挑战与前景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海水淡化方案价格评估报告
海水淡化方案价格评估报告根据国际海洋组织(IMO)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1.2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而海水淡化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因此,海水淡化方案价格评估报告对于确定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海水淡化方案的价格评估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海水淡化方案的成本主要包括初始投资和运营维护费用两部分。
初始投资包括建设海水淡化工厂所需的设备、建筑物、土地等费用,以及建设期间的工程监理、设计费用等。
运营维护费用则包括能源消耗、化学品投入、人工维护、设备维修等方面的费用。
其次,海水淡化方案的初始投资与规模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厂具有更高的水处理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因此,单位产水成本随着规模增加而减少。
此外,所选用的技术也对初始投资有影响。
目前,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发结晶法、反渗透法和多级闪蒸法等。
这些技术在初始投资和运营维护费用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海水淡化方案的运营维护费用主要受到能源成本的影响。
能源消耗是海水淡化过程中最主要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0%至60%。
因此,海水淡化方案的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性。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运营效率,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能量回收技术和太阳能海水淡化等也逐渐得到应用。
此外,还需考虑到运营过程中的附加成本。
例如,海水淡化方案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进行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政府政策、税收体系等也会对海水淡化方案的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海水淡化方案价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这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状况、能源成本、政府补贴政策等因素。
在一些水资源匮乏或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海水淡化方案的价格可能相对较高;而在水资源丰富或政府鼓励开展海水淡化的地区,海水淡化方案则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总之,海水淡化方案的价格评估应综合考虑初始投资、运营维护费用、能源成本、运营效率、附加成本以及区域差异等因素。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步深入。
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以及海水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类海洋资源。
丰富多样的鱼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据统计,全球每年从海洋中捕捞的水产品超过一亿吨。
然而,过度捕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了渔业管理措施,如设立禁渔期、限制捕捞量和渔具规格等。
同时,海洋养殖业也在迅速发展,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增加水产品的供应,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矿产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
然而,海洋油气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复杂的海洋环境、高昂的开采成本以及潜在的环境风险。
除了油气,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如锰结核、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技术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海洋能源是未来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风能等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一些潮汐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已经投入使用,但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
海洋能源的开发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和高昂的成本问题,但一旦实现大规模应用,将为全球能源供应提供有力的补充。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港口建设、海上桥梁和海底隧道的修建,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此外,海洋旅游也成为了一个热门产业,美丽的海滩、神秘的海底世界吸引着大量游客。
人工岛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一些国家甚至在规划建设海上城市。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规模获取淡水资源成为可能。
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淡水供应的重要手段。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水淡化处理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从而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
然而,海水淡化处理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本文将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经济效益2.1 投资成本海水淡化处理需要大量的投资成本,包括设备的购买、建设和运营成本。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处理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海水淡化处理的单位成本已经降至每吨2-3元人民币,相对于传统的淡水获取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2 运营成本海水淡化处理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能源消耗正在逐渐降低,同时,维护费用也因为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成熟而逐渐降低。
因此,从长期来看,海水淡化处理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2.3 经济效益分析海水淡化处理可以为缺水地区提供稳定的淡水供应,从而解决供水紧张的问题。
对于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处理可以充分利用海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海水淡化处理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3. 社会效益3.1 供水安全海水淡化处理可以为缺水地区提供安全的淡水供应,减少因水资源紧张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在干旱地区和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的供应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淡化处理可以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2 环境保护海水淡化处理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传统的淡水获取方式中,往往需要大规模地开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这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枯竭。
而海水淡化处理可以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具有较好的环境保护效益。
3.3 社会效益分析海水淡化处理可以提高淡水资源的供应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考核试卷
A.资源开发
B.养殖技术
C.产品加工
D.市场营销
8.以下哪项技术是提高海水养殖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A.自动投喂技术
B.水质监测技术
C.疾病防控技术
D.海水淡化技术
9.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提高产量
B.降低成本
C.提升产品质量
5.提高养殖密度是提高海水养殖产业效益的唯一途径。()
6.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负面影响。()
7.企业在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8.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仅限于养殖技术的改进。()
9.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没有直接关系。()
10.国际合作对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没有帮助。()
B.提高养殖效率
C.减少养殖风险
D.提高产品品质
16. (B)以下哪种技术属于海水养殖产业绿色养殖技术?
A.化学消毒
B.生物降解饲料
C.高密度养殖
D.非选择性捕捞
17. (C)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A.降低养殖成本
B.提高产量
C.培育新兴产业
D.提高产品品质
18. (D)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广?
8. ABC
9. ABCD
10. ABC
11. ABCD
B.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弱
C.资源利用效率高
D.投资回报周期短
2.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海水养殖产业的技术创新内容?()
A.深海养殖技术
B.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
C.无人机捕捞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4期山东社会科学No.4总第200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0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与海水淡化成本测算高波麻兴斌孟庆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10)[摘要]海水淡化产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影响海水淡化的最直接因素是海水淡化的成本。
科学分析与测算海水淡化水资源成本,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海水淡化成本,实现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分析与测算海水淡化的资源成本,不仅可以为沿海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选择供水方式、优化供水结构提供实践支持,而且可以为政府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调整相关的宏观政策和财税补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蓝色海洋经济;海水淡化;资源成本[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4-0067-04一、引言海水淡化产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与其它资源短缺一样,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既要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利用那些不可用水。
如海水淡化,地下水开发等。
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260万立方米/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其不断膨胀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化进程,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要根本解决青岛市的淡水供应问题,必须充分利用青岛的近海优势,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开发利用无尽的海水资源。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实现海水淡化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对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影响海水淡化的因素有很多,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还是海水淡化的成本。
本文通过构建海水淡化水资源成本测算模型,结合青岛市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对海水淡化水资源的成本进行实际测算,为海水淡化水资源的全成本测算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合理的水价必须反映水的全部成本。
资源成本是水资源价值核算的核心,也是进行全成本定价的关键。
资源成本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体现的是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
2004年初,国务院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城市水价的四元结构组成,即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城市供水价格以及污水处理费。
从决定水价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出发,水价可按属性分为资源水价、环境水价和工程水价。
资源水收稿日期:2012-02-13作者简介:高波,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麻兴斌,男,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孟庆才,男,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3091)的资助。
价体现的是机会成本,水价定价模型的构建关键是其资源成本测算模型的确定。
国外对水资源的资源价值分析起于上世纪80年代,在水资源估价及资源核算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Michael(1992)利用边际成本模型、平均成本模型等研究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水资源价格问题;Panay-otou(1994)分析了水资源全成本定价方法及均衡产量;Nyoni(1999)则以赞比亚为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定价问题。
从既有的研究看,国外水资源定价模型主要是基于服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及市场需求而构建的,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水资源定价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国内的学者也对水资源定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张志乐(1995)主张用水资源再生产费用代替资源成本。
①李金昌(1995)从资源租金角度提出资源价格模型,但这种定价模型只是一种理论框架。
②姜文来(1998)通过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构建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不过,这种定价模型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无法满足水资源价值定价的现实需要。
③冯耀龙(2003)以天津市为例,测算了水资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的修正系数。
④徐晓鹏(2004)认为,资源水价由水资源的有用性价值、稀缺性价值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投入费用组成。
⑤沈大军(2006)分析了水资源费的征收依据和具体定价原则。
⑥李宗梅(2006)等则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平均增量成本法对廊坊市的资源水价进行了量化。
⑦还有一些学者从生态服务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资源成本应由生态环境需水短缺损失价值来表征。
这些文献说明,国内学者对水资源定价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水资源价值、价格内涵分析,资源定价模型在水价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遗憾的是,这些水资源定价研究直接涉及水价定价方法的研究比较少,且缺乏系统分析,而对淡化水的资源水价定价方法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
三、模型构建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与复杂性,对水资源定价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水资源定价理论模型:其一,影子价格定价。
由于影子价格反映的是限制性最大的生产资源的边际价值,前提条件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资源的稀缺程度对现行资源市场价格进行修正,从而进行影子价格定价。
但是,由于目前对水资源基础数据的庞杂统计和计算,以及水资源市场的不完善,迄今水资源影子价格仍没有出现;其二,边际机会成本定价。
该定价方法主要是将成本划分为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然而这种划分并非是要对资源成本进行独立测算,而是将全部价值进行测算并且所得边际机会成本为其成本的下限,因此无法准确体现其资源价值和对资源价值进行准确估算,该方法并不适合淡化水资源成本的测算;其三,完全成本定价。
该定价方法是把资源耗竭的稀缺性成本和环境恶化的全部损失统统计算在内,并将水价分为工程水价、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其四,CGE模型定价。
该定价方法要求掌握多部门的庞大数据资料,通过资源量的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推测GDP的变化值,从而根据资源的贡献量得出资源的边际价格,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完整性对定价结果影响很大;其五,供求定价模型。
由于目前我国水资源市场还未形成,水资源的价格大部分还未达到或接近其真实成本,因此采用供求定价模型极可能得出非常不合理的结果。
本文基于完全成本定价提出海水淡化水资源成本的概念,从全成本定价角度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形成。
水资源价值是基于其稀缺性、资源产权和人类附加的劳动价值而产生的,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取得天然水资源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且水资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保证了水资源价值的实现,这部分成本包含天然水资源的价格(包含有用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和取用水资源的前期费用补偿等。
对于海水淡化,其资源来源就是海水,稀缺性相对很低,而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海洋是连接在一起的,其资源产权的确定由国家所有。
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产权的确定主要是针对海洋中所含有的其他①②③④⑤⑥⑦张志乐:《水资源价值量核算的初步构想》,《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第3期。
李金昌:《资源经济新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冯耀龙、王宏江:《资源水价的研究》,《水利学报》2003年第8期。
徐晓鹏、武春友:《资源水价定价模型研究》,《中国水利》2004年第1期。
沈大军:《水资源费征收的理论依据及定价方法》,《水利学报》2006年第1期。
李宗梅、王祖伟、刘树春:《廊坊市城市生活用水全成本定价模式的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期。
资源,诸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等的产权,单是对于海水的界定,由于其稀缺性极低,可利用率不高,世界各国都还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我国也没有对取用海水收取费用。
所以,海水的资源产权和其稀缺性的价值在淡化水的资源成本的确定中是很难进行测算的。
但是,这部分价值的存在却是确定无疑的。
为此,本文认为海水淡化水的资源成本应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水淡化水的价值,二是海水淡化的前期投入费用。
其中,海水淡化水的价值,包括有用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体现出与其他水资源的共性。
同时,对于人类在海水淡化项目中的前期投入费用也应计入资源成本,这包括海水淡化项目中用于海水资源的普查、勘探、监测、规划、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由此,海水淡化水资源成本为:P =αP 1+βP 2+P 3(1)(1)式中,P 为每吨海水淡化水资源成本,αP 1为每吨海水淡化水的有用性价值,βP 2为每吨海水淡化水的稀缺性价值,P 3为每吨海水淡化水均摊的海水淡化项目开发的前期费用,其中α和β表示其修正性系数,且(α,β)≥0。
海水淡化水其有用性价值表征为海水淡化水能够满足一种或多种功用的属性或性能。
海水淡化水可以供生活、市政用水,工农业用水等。
由于各方面对于用水需求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也就有所差异,这导致其对水的利用价值也不同。
显然,能满足更多功用需求的水其品质更高,其有用性价值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图1所示。
图1水资源有用性价值———功用关系曲线图为了便于分析对比,将各种水资源的水质进行分类,一般沿海城市如青岛市,其水源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污水回用、海水利用(包括海水淡化)几类。
按水质由高到低分别记为:1级,2级,3级,4级。
其中地下水、跨流域调水属于1级(可以满足所有用水要求),大部分地表水、淡化水属于2级(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用水需求),部分地表水、污水回用属于3级(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水要求),其他海水利用属于4级(只能满足特定用水要求)。
引入水资源有用性修正系数:αi =Σn j =1(w j αij )Σn j =1α1j (2)式中:αi 为第i 级水的有用性修正系数;w j 为第j 种功用的权值(反映第j 类用户的相对重要性);αij 为第i 级水用于第j 类用户的功效系数。
根据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将用水对象大体分为以下六类:生活及食品生产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水产养殖用水、林业用水、农业用水。
据此,根据德尔菲法将不同级别的水赋予不同的值,从而确定各用水对象的权重w j 、功效系数αij 。
水资源的稀缺性是有用性价值实现的保障,水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水资源越丰富,其稀缺性价值越小,反之则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