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健身养生PPT课件
PPT 武术(健身、养生)课程PPT教学课件

是系统与外部联系中显现的特征。运动健身子系统诸要素的组合是:第一要做“松”;
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第二要做到“正”;在身体中正安舒、姿势端正的情况下,
第三要“动”;第四要一动无有不动,而且是势势相承的连贯运动;第五要做到肩与肩
合,肘与肘合,手与手合,腿与腿合,膝与膝合,上下合住,合其四肢,合之以势,并
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直到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
的完美状态。”这是一种包含生物医学和经济学的综合健康观。1978年
WHO又进一步强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在身体、心
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这是一种“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反
太极拳、剑就是典型的集健身、养生、防身的中庸 (合内外之道)典范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0/12/10
2
3
养生锻炼与健身锻炼的区别和共同点
• 区别: • 养生(以慢、静、意念为主)主要讲究以内养外(如太极拳、瑜伽、
坐桩、站桩)等。
• 健身锻炼(运动负荷较养生大)主要是以外练内(外家拳、跑步、游
泳)等。
2020/12/10
6
太极拳(内家拳)
• 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循着其技术发展的脉络,太
极拳先后形成了陈、杨、吴、武、孙式五大派系,也是当 今社会上流传较为普遍的太极拳式。太极拳也有人称之为 “哲拳”,其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吸收了中国古代养 生学(心静)、中医学(纳气)、伦理学(礼节)、美学 (形美)和哲学(自然)的理论和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在成熟期形成的一支奇葩。
因为小孩的腰椎稚嫩,腰椎的纤维板容易受到伤害。力量训练时的重
2024太极拳说课ppt全新(2024)

历史发展
太极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 多种流派,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
2024/1/29
5
太极拳流派与传承
主要流派
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 拳、孙式太极拳等,各流派在动作风格、技击特点 上有所不同。
2024/1/29
传承方式
太极拳传承方式包括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传 承等,现代太极拳传承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太极拳作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 广泛关注和支持。
2024/1/29
12
提高教学效果的技巧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 手段辅助教学,使学员更 加直观地理解太极拳动作 和技巧。
2024/1/29
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员的身体条件和学 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确保每位学员都 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互动教学
鼓励学员之间互相交流、 切磋技艺,通过互动教学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得分标准
动作规格分值为6分,演练水平分值为3分,创新难度分值为1分。其中动作规格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姿势的正 确性、方法的清晰度和动作的连贯性进行评分;演练水平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精神气质、节奏感和风格 特点进行评分;创新难度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示出的高难度动作进行评分。
2024/1/29
21
裁判员的职责和素养
2024/1/29
职责
裁判员需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公正、准确地为运动员评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 正。同时,裁判员还需维护赛场秩序,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素养
裁判员需具备较高的太极拳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运动员的 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此外,裁判员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够与其他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太极拳ppt课件

基本拳法、掌法和腿法
01
02
03
拳法
太极拳的拳法包括冲拳、 砸拳、贯拳、崩拳等。出 拳时要松肩沉肘,力达拳 面。
掌法
太极拳的掌法有推掌、按 掌、搂掌、穿掌等。推掌 时要力达掌根,按掌时要 力达掌心。
腿法
太极拳的腿法包括蹬腿、 分腿、拍脚等。各种腿法 都要求支撑腿稳定,动作 腿灵活。
太极拳ppt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 太极拳套路演练与欣赏 •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 • 太极拳实战应用与技巧分享 •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趋势探讨
01
太极拳简介
Chapter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据传为 明朝末年的张三丰所创。然而,更为普遍的说法是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
攻防动作的解析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 招式,在攻防转换中体现 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内外相合原则
在攻防过程中,注重内外 相合,即意气力、神形体 的协调配合。
实战策略与技巧分享
沾连粘随策略
通过与对方接触点的控制,感知对方 劲力变化,运用沾连粘随技巧化解并 反击。
引应对方劲力方 向加以引导,借力打力,实现以小胜 大。
02
道德修养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德理念。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们谦虚、忍让、诚信等道德品质。
03
健身价值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
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调
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2024版年度太极拳简介课件pptx

太极拳简介课件pptx•太极拳基本概念与起源•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太极拳竞技比赛规则简介目•太极拳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解读•太极拳推广普及策略及挑战分析录01太极拳基本概念与起源太极拳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起源与发展历程起源发展历程经过多代传承和发展,太极拳逐渐形成了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多种流派,并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
流派与传承概述主要流派传承方式当代太极拳影响力国内影响国际影响02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身形姿势调整原则头颈正直,神贯于顶,下颏微收,颈部肌肉保持松弛。
两肩下沉,两肘松垂,使上肢和躯干保持相对放松。
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肉相对紧张,形成前松后紧的状态。
腰部放松,臀部内收,使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手法步法身法030201手法、步法及身法要点呼吸配合技巧讲解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吸气与呼气呼吸与意念相结合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01020304姿势不正确动作不连贯呼吸不配合意念不集中03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柔韧关节增强肌肉力量太极拳动作圆活,可锻炼到全身各关节,增强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心理,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可帮助练习者忘却烦恼,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通过练习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稳定性。
提高白天精力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太极拳练习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白天精力。
缓解失眠症状太极拳练习可调节神经系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太极拳练习可帮助练习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01延缓衰老过程02预防慢性疾病0304太极拳竞技比赛规则简介比赛场地和器材要求比赛场地应为平坦、宽敞、明亮的室内或室外场地,地面铺设防滑、柔软的材料,确保选手安全。
太极与养生 ppt课件

养生
生命可以控制吗? 隋唐·药王孙思邈: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四百四病,
身手自造,本非由天。 明代云谷禅师:《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
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命由我作,福 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明·袁了凡: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 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明·王夫之:唯存神尽性以至于命,则命自我立。 (《张子正蒙注·作者》)
定胜天”造成的。人为地改变自然,破坏自然的结 构,自然界就要重新调节,直至形成稳定的气候、 环境,这种重新调节需要上百、上千年,甚至上万 年。
❖ 养生,从本源谈,首先是要建立大生命观。传统文 化养生,首先要重新认识中华主流文化的大生命观, 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文化。
天人合一
何谓养生
要了解生命的规律:你了解你自己吗?
太极与太极拳
❖ 太极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周易》的最高范畴。以太极来命名拳,使 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都更富有哲理性,所以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中国哲学中“太极” 的意蕴,及其和太极拳的关系。
养生
❖ 又称摄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 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 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 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 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将疾 病消灭在萌芽阶段,达到《内经》所说的“治未病” 的境界。
❖ 三国吴人虞翻《周易注》:“太极,太一 也。”“此皆太极之初义”。老子言:“道生一, 一生二。”
何谓太极
❖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 认为《周易》就是论说阴阳变化之理的书,此语切
中要害。而在《易传》中提出太极的观念,太极和 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吕绍纲说:“太极是什 么?”“太极就是一,是大一,绝对的一,整体的一, 没有二的一”;“它是《周易》关于世界本原问题 的回答。”
太极拳培训课件

灵活运用腰腿力量
通过腰腿的协调运动,将力量 传递到手臂,增加推手的力量
和稳定性。
掌握听劲技巧
通过感知对方的力量和动向, 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达到
“以柔克刚”的效果。
运用化劲和发劲
在推手过程中,适时运用化劲 化解对方的力量,同时运用发
劲将对方推出。
实战策略及案例分析
以静制动
在实战中保持冷静,观察对方的 动向,寻找合适的时机出击。
避实击虚
避开对方的实力部位,攻击其空 虚部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力打力
利用对方的力量,加上自己的力 量,将对方击败。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实战中如何 运用上述策略。
竞技比赛观赏指南
了解比赛规则
在观赏比赛前,了解太极拳推手比赛的规则 和评分标准。
在实战中需要灵活运用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技巧并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应 对。
03
太极拳套路学习与演练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初级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
起势
左右野马分 鬃
左右搂膝拗 步
手挥琵琶
白鹤亮翅 左右倒卷肱
初级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
左揽雀尾
改善睡眠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调节身体的 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问 题。
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太极拳需要练习者保持专注和意识集 中,长期练习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 中力。
促进身心和谐
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通过练习可以 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提高生活质 量。
06
太极拳文化内涵与传播推广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哲学也体现了“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练习者在练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
太极拳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与西方体育相比,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 修养和精神的锻炼,而不仅仅是身体的
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包括起势、云手、揽雀尾、野马分鬃等,每招都有特定的用法和 攻防含义。
太极拳的招式讲究连贯、流畅,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
太极拳的用法既可用于防身自卫,也可用于健身养生,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
02
太极拳基本功
身体素质训练
01
02
03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关节活动来提 高身体的柔韧性,为学习 太极拳打下基础。
太极拳 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功 • 太极拳套路学习 • 太极拳实战技巧 •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融合 • 太极拳文化与哲学
01
太极拳简介
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
太极拳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底蕴。
第二路太极拳
总结词
实战、外家、刚猛
详细描述
第二路太极拳又称“炮锤”,是太极拳中的实战型套路。它以刚猛有力的手法和身法动作,突出了太 极拳的实战特点。第二路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表现出快速连 贯、跌宕起伏的特点。第二路太极拳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学习。
第三路太极拳
连环攻击
连续攻击对方的不同部位,使对方无法还手。
攻防兼备技巧
化劲
将对方的攻击化掉,使其失去平衡,为我方创造进攻机会。
太极拳培训课件

,也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竞技形式。
推手发展
02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推手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成为太极拳
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手特点
03
推手具有柔和、连贯、沉着、稳健等特点,注重内功修为和技
巧运用。
推手练习
推手基本姿势
学习推手时,需要掌握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包括身法、步法、 手法等。
推手基本技术
学习推手时,需要掌握基本技术,如棚、捋、挤、按、挒、肘等 。
案例二
在一场比赛中,选手通过控制对手的重心,使对手失去平衡,并趁机发动攻击,获得了胜利。
07
太极拳总结与展望
总结经验与收获
提高身体健康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身 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力量和 耐力,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
增强心理素质
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练习过 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平 和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 改善情绪。
剑法种类
太极剑法有多种流派,如杨式太 极剑、陈式太极剑等。
剑法练习
动作分解
学习太极剑法时,需要了解每个动作的要点和难 点,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顺序。
练习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慢动作练习、配合呼吸练习等方 法,逐渐掌握太极剑法的技巧和精髓。
练习时间
建议每天练习1-2小时,逐渐提高自己的剑法水平 。
剑法运用
手型
掌握正确的手型是太极拳基础 中的基础,包括掌、拳、勾手
等手型。
步法
步法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前进、后退、左右移动
等步法。
腿法
腿法是太极拳中重要的攻击和 防御手段,包括踢脚、蹬脚、
扫腿等腿法。
身法
身法是掌握太极拳技巧的关键 之一,包括闪转、俯仰、折叠
讲解太极拳健身功效注意事项课件.pptx

老年运动养生保健
第5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内容和重点 内容:围绕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 康和疾病康复开展;结合中国传统 中医理论与哲学文化,进行讲解; 引入长寿健康方面的太极拳人物实 例引起大家兴趣 重点:针对对象的特殊性和健康需 求,进行讲解
作者:刘永强 资源编码:1_****_**_**_****_001_0
老年运动养生保健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为老年人讲解太极拳时注意事项 在养老机构或社区为老年群体讲解 太极拳的功能和作用时,主要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和时机 2.时间和顺序 3.内容和重点 4.声音和语速 5.其他方面
第7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他方面
为老年群体讲解太极拳时应面带笑 容,始终保持面向老年朋友,并不 时走向大家,最好产生互动和问候, 更要时刻关注老年朋友的表情和神 态,尤其讲解一些危险注意事项, 一定要反复强调。
老年运动养生保健
作者:刘永强 资源编码:1_****_**_**_****_001_0
作者:刘永强 资源编码:1_****_**_**_****_001_0
老年运动养生保健
第3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和时机 环境:为老年人讲解太极拳可选择 练习场地,也可选择室内舒适环境, 并请各位老年朋友取坐位倾听;要 求周围尽量安静 时机:一般选在太极拳学习之前, 老年朋友有一定心理准备或预期之 后
作者:刘永强 资源编码:1_****_**_**_****_001_0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完整版

含胸拔背
胸部略含,背部肌 肉舒展拔长,保持 上身中正。
虚实分明
身体重心在两腿间 灵活转换,保持身 体平衡。
呼吸配合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起吸落呼
动作向上时为吸,动作向下时 为呼。
开吸合呼
动作向外开展时为吸,动作向 内收合时为呼。
进吸退呼
身体前进时为吸,后退时为呼。
蓄吸发呼
力量蓄集时为吸,力量发放时 为呼。
节奏掌握
根据音乐或口令的节奏变 化,调整演练速度,使招 式之间更加协调。
提高演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观摩学习
观看高水平太极拳演练视频或现 场表演,学习借鉴优秀选手的演
练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勤加练习
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不断提高 自身技术水平,加深对太极拳内 涵的理解。
参加比赛
积极参加各级太极拳比赛,锻炼 实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 水平。
身体后坐时容易后仰或前俯;挥臂时 耸肩或手臂伸直。
纠正方法
身体后坐时注意收腹敛臀、立腰松肩; 挥臂时以腰带臂、沉肩垂肘。
04
二十四式太极拳身法与呼吸配合
身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沉肩坠肘
两肩松开下沉,两 肘自然下垂,保持 上肢松活。
松腰落胯
腰部放松,胯部下 沉,使下肢稳定有 力。
虚领顶劲
头部保持正直,下 颌微收,颈部放松, 眼神自然。
太极拳的缓慢、均匀的动作有助于缓 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改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增强呼吸肌力量
01
太极拳的深呼吸和缓慢动作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提高肺活量
02
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改善肺功
2024年度中华武术之太极拳课件

REPORTING
2024/3/23
15
道家思想在太பைடு நூலகம்拳中体现
2024/3/23
无为而治
01
太极拳注重自然、顺势而为,不强求、不刻意,体现了道家无
为而治的思想。
阴阳平衡
02
太极拳讲究阴阳相济,通过调节呼吸、动作和意念来平衡体内
阴阳,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道法自然
03
太极拳的动作和招式源于自然,如行云流水般自如,体现了道
2024/3/23
10
PART 03
太极拳养生健身功效
REPORTING
2024/3/23
11
调节呼吸,改善心肺功能
深呼吸练习
太极拳注重深呼吸,使肺部充分 吸氧,排出二氧化碳,有助于提
高心肺功能。
2024/3/23
腹式呼吸
通过腹式呼吸,增强膈肌活动度, 按摩内脏器官,促进血液循环。
气息与动作协调
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16
儒家思想对太极拳影响
中庸之道
太极拳注重中正安舒,不偏不倚,体现了儒家中 庸之道的思想。
仁义礼智信
太极拳强调武德修养,注重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 心价值的培养。
内外兼修
太极拳既注重外在的招式和动作,又强调内在的 意念和气息调节,体现了儒家内外兼修的思想。
2024/3/23
17
武术精神传承与弘扬
2024/3/23
步法
进步、退步、侧行步、跟 步、垫步等,要求轻灵稳 健,虚实分明。
手法
掤、捋、挤、按、采、挒 、肘、靠,被称为太极拳 八法,是太极拳技击方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招式演练与示范
起势
开步抱扇,重心后移,转 身扣脚,收脚抱扇,提脚 抱扇。
体育与健康《太极拳》理论教学课件

道法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和呼吸都讲究自然 ,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和节奏, 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相 契合,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
身心和谐。
阴阳平衡
太极拳注重阴阳平衡,通过调节 呼吸、动作和意念来平衡身体内 外的阴阳之气,达到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的目的。
儒家思想在太极拳中融合
中庸之道
太极拳讲究“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这与儒家提倡的中 庸之道有相似之处,都强调把握事物的度,避免走向极端 。
计分
比赛采用10分制计分方法,根据 参赛者的演练水平、动作规范、 劲力协调、神态自然等方面进行 评分。
裁判评分标准和方法
动作规范
裁判员将根据参赛者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太极拳的技术要求进 行评分。如姿势是否正确、步法是否稳健、手法是否圆活等。
劲力协调
裁判员将观察参赛者在演练过程中是否做到劲力顺达、协调一致。如 发力是否充沛、劲力是否贯穿始终等。
太极拳在国际健身领域的地位
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已经被国际健身领域广泛认可。许多国际健身机构和专家都将太极拳 列为推荐的健身项目之一,认为它对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太极拳的 发展也将更加多元化。未来,太极拳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健 身方式的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健身课程体系。
锻炼建议
初学者应选择简单易学的太极拳套路,逐渐掌握基本动作和要领;锻炼时应穿 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音乐;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根据 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04
太极拳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在太极拳中体现
无为而治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四 两拨千斤”,体现了道家无为而 治的思想,即不用强力对抗,而 是运用智慧和技巧来化解矛盾。
太极拳培训课件

两脚同时向后撤步,身体重心后移,同 时两臂由下向上向后伸出。
太极拳实战手法
掤捋挤按
01
四正手的掤、捋、挤、按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手法,通过反复练
习,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和运动路线。
采捼肘靠
02
四隅手的采、捼、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反手用法,需要结合身
法、步法进行练习。
推摓挤按
03
推摓挤按是太极拳中的基本组合动作,需要注意动作之间的衔
在练习太极拳时,不要过分强调柔韧性,而是要注重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THANK YOU.
吸、轻呼吸等。
强调意念集中
03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尽量将意念集中在动作上,想象每一个动
作的意涵和要领。
太极拳练习中的误区
追求速度和力量
在练习太极拳时,不要追求速度和力量,而是要注重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忽略呼吸配合
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技巧之一,不要忽略呼吸的配合,否则会影响动作的质量和效果。
过分强调柔韧性
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
松腰敛臀
圆裆松胯
即头部保持中正,下颌 微收,头顶百会穴上领 。
即通过呼吸调节,使气 沉入丹田,增强身体的 稳定性。
即胸部内收,背部拔展 ,使身体放松并保持正 直。
即腰部放松,臀部收敛 ,使身体重心下沉,增 加下盘稳定性。
即裆部圆活,胯部放松 ,使腿部灵活,增加身 体整体性。
03
太极拳的手法和脚法非常丰富,包括推、捋 、挤、按、踩、提等动作。
呼吸配合
意念集中
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深长、有力,与动作 相互配合,提高身体的内功修为。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保持意念集中, 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地体会身体的感受。
第九章、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

《太极拳文化与功法习练》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进入太极拳殿堂
第三章:科学练好太极拳
第四章:太极拳的基本功
第五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太极图与拳
第七章:太极拳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第八章:太极拳的修炼
第九章: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
第十章:太极拳的技击
第十一章:太极拳的习练指导第十二章:太极拳的发展与应用
目 录
太
极
第九章: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
一.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1.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
追求人体本身、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协调 2.太极拳可以养生祛病
休息的运动、内脏自我按摩的运动
2.太极拳习练要求
静、慢、匀、柔、松
外练:骨骼、关节、肌肉 内练:精神意识、五脏六腑
二.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预防疾病的国家 华佗发明“五禽戏”通过体育运动来预防疾病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提高心肌营养、肺部的改善2.肌肉骨骼关节的影响
增加肌肉的弹性、骨骼的韧性
3.消化系统和体内物质的影响 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系统
4.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训练作用
三.24式太极拳教学(17-20个动作)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愿太极拳给您带来身心健康、和谐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照森 “大刀王” 太极拳大师 陈氏太极拳十大拳师 陈氏太极拳地十一代传人 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校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太极拳与健身养生
一、太极拳起源及发展 二、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 三、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四、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的几点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4)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
人体中血液担负着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的 作用,心脏则是血液动行的动力。久练太 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加强, 血液输出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 能力,加速新陈代谢。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 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说明打太极拳对体 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2)加强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 淤血现象。
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多种肌肉、关节 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 是横膈运动。这样,它就可以加强血液和 淋巴的循环,从而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
3)提高肌肉及关节活动机能,预防骨质 疏松。
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以脊柱为例, 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经常 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 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驼背的发生率也远 比一般人少。
学习要点
1. 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 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 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 ,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 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 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1)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 2)加强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
血现象。 3)提高肌肉及关节活动机能,预防骨质疏
松。 4)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 5)促进消化作用。
1)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 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 枢纽。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 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 来。太极拳的优越之处就在于能增强中枢 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 保健意义
陈王庭 创太极拳(陈氏
九世)
陈有本
陈有恒
陈长兴 陈氏十四世
陈清萍
陈仲甡
陈鑫
和兆元 武禹襄 李景炎
和式
武式 忽雷架
李亦畲
郝为真
孙禄堂
孙式
陈耕耘 陈花梅 陈花桂 杨露禅
陈延熙 陈五常 陈发科 陈绳武
杨建侯
杨式
吴全佑
陈照奎 陈尚孝 陈小旺 陈照森
吴鉴泉吴式ຫໍສະໝຸດ 太极述源陈正雷 男,1949年6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 温县陈家沟人,他是陈家沟陈氏十 九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 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 人称“太极金刚”。任河南省武术 协会副主席,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 任,河南太极健身培训中心总教练, 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协会 委员,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 为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朽 贡献。 出生于武术世家,8岁开始习艺,师 承伯父陈照丕研练家传陈氏太极拳, 后再承堂叔陈照奎深造。平日练功 刻苦勤奋,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 究颇具造诣,人称“太极金刚”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 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 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等
太极述源
陈氏始祖陈卜, 原籍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 明洪武5年 (1372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 沁阳)。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 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 谱记载:“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 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 独特之密。其《长短句》:闲来时造拳,忙 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 成虎任方便。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 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 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 碓。”等
陈氏始祖陈卜, 原籍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明 洪武5年 (1372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阳)。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 拳械,功夫深厚。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 “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 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其《长 短句》: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 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5)促进消化作用。
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 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 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也是 很重要的。
初学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拳架要点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 极拳练习的始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 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它是指做 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 。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 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 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 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从拳架外 形美观角度上看,立身中正的拳架能给人 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
4. 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 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 放长,到达指尖。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7
学习要点
5. 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 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 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 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3)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5)第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7)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8)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6. 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 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 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 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 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 作时顾此失彼。
太极拳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