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导学案新人
教版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进行简单的排列与组合;会认识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计算,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进行简单的排列与组合;会认识几时几分。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2、表内乘法2课时
3、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1课时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1题和练习二五的相关习题。
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回顾旧知形成体系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三、深化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学生回顾,然后回答。
1、(1)汇报
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类方法的预设:方法一:按加法和减法分方法二:加法不进位加、进位加、减法不退位减、退位减(2)比较后,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学生板演,交流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板演,交流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1)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比较①②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4)根据(2)获得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1、11+18=2937+28=6542-10=3224-19=583-67=1
62、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1、出示算式。
72+6=7841-7=3414+50=6438+27=6530-
16=1459-46=1
3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复习100以内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6、复习解决问题:出示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棵?33+17=50(棵)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33-17=16(棵)
1、排队。
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投篮。
3、想一想,算一算。
4、解决问题。
(1)第102页第4题(2)第103页的第3题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第104页的第8题板
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位退一。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课题表内乘法(1)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和练习二五的相关习题。
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维,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复习乘法的含义(1)①明确图意。
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③指定学生汇报
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各称。
(2)①说一说用哪句乘法口诀求积。
②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2、复习乘加、乘减(1)①学生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学生自主列式。
③学生汇报
解法,全班交流。
方法一:54+3=23方法二:55-2=23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抢答。
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老师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汇报
自己的想法。
第(1)题: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一共15间。
第(2)题:( “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
)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
列式:5+3=8(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一共8间。
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1、创设情境:出示教材第100页图(一)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下图:(2)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
2、复习乘加、乘减。
(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2)抢答游戏: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
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35=15(间)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5+3=8(间)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第103页的第4题。
板书设计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意义。
2、熟记口诀。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课题表内乘法(2)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练习二五的相关习题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合理、灵活地应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以及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以及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二、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三、布置作业
1、连一连(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教材第101页第2题(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
5、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6、(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填空。
学生畅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连一连。
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
2、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
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
(1)任意指一个积,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2)观察每行或者每列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下面的表格是上表中的一部分,请把它们填完整。
3、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
4、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5、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
6、想一想。
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3)(3)
24-2=(2)(3)55-5=(5)(4)
43-4=(4)(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第103页的第5题。
板书设计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意义。
2、熟记口诀。
32+3=(3)(3)
24-2=(2)(3)55-5=(5)(4)
43-4=(4)(2)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 5、6题和练习二五的相关习题。
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揭示课题
二、梳理知识
三、巩固深化
四、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情境中设问(1)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习的什么知识有关?(2)学生回答。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复习长度单位。
(1)填一填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什么作单位?③学生汇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④学生汇报
XXXXX: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③画一画: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①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②学生完成∠1:锐角∠2:直角
∠3:钝角 (3)巩固。
①看一看:
学生:第一个图和第三图分别是锐角和钝角,第二个图和第四个图不是角。
②画一画: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生:①直角和锐角②钝角和锐角③两个锐角
1、学生估计,动手测量,全班交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畅谈。
学生独立完成。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
(2)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2)练习:①填一填: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②量一量。
③画一画: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②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3)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分别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
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1、第105页的第10题
2、第105页的第11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第105页的第11题。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1)1米=100厘米 (2)角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课题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课型复习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101页的第
3、
4、7题和
练习二五的相关习题。
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二、老师引导自主梳理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四、畅谈收获
五、作业
1、情境中设问。
(1)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2)学生思考后,回答。
2、学生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复习观察物体。
(1)①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③连线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习。
学生独立在数
学书上进行连线并交流。
②猜一猜。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汇报
交流。
2、复习搭配问题。
(1)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②学生独立完成。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12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
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要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一共握手15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3、复习认识时间。
(1)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表示10时10分。
组成钝角。
(2)练习。
①画一画:3时、9时②学生动手操作。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汇报。
2、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
3、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畅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四)。
(2)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复习观察物体。
(1)出示小汽车的图。
①观察,组内说一说。
②交流: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③连线。
(2)练习。
①练一练。
(第102页的第7题)②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
2、复习搭配问题。
(1)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出示:从
8、2、4、1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②组合问题。
每两个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钟面①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2)练习。
①画一画:②拨一拨,写一写
1、练一练:第105页第13题。
2、摆一摆:第105页的第14题。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第105页的第12题。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
1、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2、时间单位进率:1时=60分时刻的正确读写。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