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二厘米米的关系
第八单元信息窗2:米
《米的认识》说课稿一年级任志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米的认识》。
《米的认识》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窗二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兴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厘米”与“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前对米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1)课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习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数学思考: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③问题解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④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课时目标①知识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②数学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解决重叠问题的过程。
③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情感态度: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表象。
四、教学模式我校以和谐教学法为指导,在践行五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施行了以下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米的认识(信息窗2)》知识点总结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米的认识》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1页。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预习要求:仔细读课本91页图,你能继续编出小故事吗?小裁缝又遇到了什么难题?你能尝试帮他解决吗?预习检查: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检查预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思考)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怎样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小组讨论,找出解答方法。
生答:先要知道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
教师可利用米尺向学生介绍1米有多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长度单位“米”。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软尺量出1米的长度,并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从而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m表示。
)板书:1米=100厘米2、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米”。
(2)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手比画出1米的长度,或在地上画出1米的线段,用步迈一迈1米大约有几步。
3、估一估找出一些物体让学生估一估它的长度,引导学生用“比1米多一些或少一些”,“比1米多的多或少的多”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形成“米”的长度单位。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教师小结: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
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说说测量的方法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人一柞的长度都不相同,可见用手测量来做衣服是多么的不准确啊!
2. 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3.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板
书
设
计
阿福做长袍——米的认识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
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本环节通过学生估计,亲自量一量,站一站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高度,加深对米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看、比、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对1米的长度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巩固米的认识。
1.小组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①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1cm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一下。
②谈感受:很短……
③找生活中的1厘米:打开教师准备的材料袋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x-一年级数学教案
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师:米尺、学生尺、剪刀、绸带、胶带纸、标签、博士帽生:四人一组,每组一把米尺,若干张标签,彩带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课前戴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了一些学具,希望大家能好好的保管它们,不用时请让他们静静的躺在那儿休息,好吗?比比看课堂上哪些小朋友是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能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好,那就上课。
一、复习引新1.引入师:戴老师这儿有三把尺子。
出示三把尺子,分别是1厘米,20厘米,1米师:(拿着一厘米长的尺子)瞧,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生:1厘米师:估的真准,看来你上节课学的非常好。
(奖励一个礼物)师:那这一把呢?估一估它有多长?(生随意说,选取2个孩子说)师:估的差不多,它是一把20厘米长的尺子。
师:这儿还有一把更长的尺子。
你估计他是多长?生自由的说:90.100师: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这样呢?我们等下去研究。
并在长的尺子边上打上问号?师:如果选一把来测量我们的黑板你会选哪一把?生:选择长的那一把。
师:为什么?生:量的快2.揭示课题师:是的,我在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厘米单位来测量,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通常用大一点的长度单位。
像这把尺子我们把它叫作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厘米大的其中的一个单位“米”。
(板书:米的认识)二、新知探究1.借助米尺初步感知米师:小朋友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米尺,请你同桌两人一起合作观察这根米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的发言生:有数字、刻度线师:除了数字和刻度线还有什么?生:cm师:说明什么?生:0-1是1cm生:还有1米师:cm和m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为了便于小朋友们观察,我把米尺放大搬到了屏幕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青岛版(11张)ppt精品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挑战!
温馨提示:在数字后面添上面积单位。
30 > 30
5பைடு நூலகம்0 = 5 5000 < 5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1分米 10厘米
算
如果边长用1分米来计算, 面积是多少?
1×1=1(平方分米)
如果边长用10厘米来计 算,面积是多少? 10×10=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量
1平方厘米
用 小 面 积
量
大
1分米
面 积
=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记一记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PPT-《信息窗二(面 积单位 之间的 进率) 》青岛 版(11张 )-ppt 精品课 件(实用 版)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一、引言在数学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概念。
其中,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二、厘米和米的概念1. 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
2. 米: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1. 厘米换算为米:将给定的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米数。
例如,150厘米换算为米,可以计算150÷100=1.5米。
2. 米换算为厘米:将给定的米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厘米数。
例如,2.5米换算为厘米,可以计算2.5×100=250厘米。
四、厘米和米的应用1. 衡量长度: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可以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0厘米,或者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米。
2. 计算周长:当我们需要计算物体的周长时,可以用厘米或米来表示。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10厘米×4=40厘米;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2米,宽为1.5米,那么它的周长为(2+1.5)米×2=7米。
3. 比较长度:我们可以用厘米或米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例如,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一个为15厘米,另一个为18厘米,我们可以说第二个铅笔比第一个铅笔长3厘米。
五、小结通过本文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我们知道了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测量长度、计算周长和比较长度等。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上台分小组展示
收获总结
1、排排队
98厘米 、10厘米、1米、72厘米、10米
()<()<()<()<()
2、解决问题
(1)小明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路?
(2)小明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走多少米?
3பைடு நூலகம்修改日记(对应本课的开头,前后呼应)
我这样改:
早晨,我从2()长的床上起床,用15()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的课本看起来。
多媒体课件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课堂评价方式
小组评价,口头表扬,击掌鼓励
板书设计思路
复习米、厘米,掌握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
教学反思
在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复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测量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最新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难点: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2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2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78—79页内容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是上节课“阿福的新衣”故事的发展,表现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中信息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的长袍是1米,徒弟却说是100厘米,于是产生了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还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再次感受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上节课已有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在软尺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在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过程中,探究得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习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1米=100厘米。
3、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在小组的合作和实际测量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有多长的表象。
2、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1、建立1米有多长的表象,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等量关系2、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用米尺、1米软尺教学方法:操作、交流教学过程一、续讲故事,引出新知(一边和学生交流,一边用电脑出示信息窗1当中的连环画)1、师谈话: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同学们请看78页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这一天啊,阿福又来到缝衣店,说要做件长袍,师傅拿过尺子在阿福身上测量后,说“身长1米”,徒弟想:再不能出现上次的错误了,也拿过尺子量了一下,却说“长100厘米”。
2、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学生可能会说:1米=100厘米吗?同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3、学生交流后小结,导入新课。
厘米和米的换算
厘米和米的换算厘米(cm)和米(m)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是非常常见和实用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一、厘米换算为米1厘米=0.01米,即1厘米等于0.01米。
因此,如果需要将厘米转换为米,只需将厘米数目除以100即可。
例如,10厘米除以100等于0.1米,50厘米除以100等于0.5米。
二、米换算为厘米1米=100厘米,即1米等于100厘米。
要将米转换为厘米,只需将米数目乘以100即可。
例如,2米乘以100等于200厘米,5米乘以100等于500厘米。
以上是厘米和米的基本换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复杂换算的情况。
下面将提供一些实用的例子,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厘米和米的换算。
例一:小明家的窗帘长度为280厘米,如果要换成米,应该是多少米?解答:由于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将280厘米除以100,得到2.8米。
因此,小明家的窗帘长度为2.8米。
例二:篮球场的长度是28米,如果要换算成厘米,应该是多少厘米?解答:由于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将28米乘以100,得到2800厘米。
因此,篮球场的长度为2800厘米。
除了以上的基本换算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的进制关系进行换算。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即厘米是米的百倍,所以在厘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时,只需将数量的位数向右或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综上所述,厘米和米的换算是一个基本且实用的数学技能。
通过掌握以上的换算方法,我们能够更方便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度的计量和换算。
无论是从厘米到米,还是从米到厘米,只要牢记基本的换算关系和方法,我们就能够轻松完成长度单位的转换。
阿福的新衣信息窗2米的认识(1)
答:还剩73厘米。
一根绳子长93厘米,剪去一些后 还剩71厘米,剪去了多少厘米?
93 – 71 =22 ( 厘米)
答:剪去了22厘米。
√
√
√
3.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cm
4、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是米还是厘米? 教室长6( 米 )
黑板长3( 米 )
课桌长50( 厘米 ) 小明身高120( 厘米)
长约2米
课桌高约70厘米
1米=100厘米 2米=( )厘米 500厘米=( 1米30厘米=( )米 )厘米
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
1 一张贺卡宽8( 厘米 ) 3 一块蛋糕厚约10( 厘米 ) 4 同学们的手掌宽约5( 厘米 ) 5 操场跑道长100( 米 ) 6 一把米尺长100( 厘米 ) 7 小朋友身高1( 米 )28( 厘米 ) 8 一座楼房高30( 米 ) 9一辆汽车长8( 米 )
你有几种填法?
1米=(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2、马路边有5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隔4米, 从第1棵到第5棵树之间共有( )米。
自己试试看!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18厘米 还剩多少厘米?
91 – 18 =73 ( 厘米)
70 厘米
1米
1 米 = 100 厘米 170 两张书桌共长 (70+100) 厘米
比大小:
98厘米( )1米 3米( )3厘米 19厘米( )91厘米 1米( )100厘米
算一算:
80厘米+7厘米=( 1米—60厘米=( 100厘米+3米=( )厘米 )厘米 )
Hale Waihona Puke 判断:1、课桌高2米。 ( ) 2、1米比99厘米短。 ( ) 3、篮球运动员姚明身高226厘米。( √ )
信息窗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点本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的换算。
3.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长度单位的介绍视频,或者给学生展示一条长度标准是两米大路的图片等方式,引入本次教学内容。
2. 导入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几个他们平常学过的长度单位,老师可以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简单介绍这些单位的使用方法。
3. 操作演示及小练习针对不同的长度单位,逐一进行讲解,例如常用的厘米、米、千米等单位。
并通过一些示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小练习,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纠错及指导。
4. 拓展如果时间充裕,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更加细分的长度单位进行讲解,例如毫米、分米等等。
让学生了解到长度单位的分级及单位换算的细致。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口头或书面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通过一些小问题进行检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板书及教材为主,配合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度引入小练习,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教学完成后,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或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估,以便于对上课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参考1.全国科技教育标准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2.对应教学视频资料。
3.适当的例题及练习(例如适当篇幅的作业)。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1《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 1《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 1,主要涉及《厘米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厘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厘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厘米来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尺子、 ruler、直尺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厘米的长度。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带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的情景,如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描述这些长度。
2. 讲解: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厘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并且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巩固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我会让学生运用厘米来进行实际的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如厘米的定义、换算关系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课本的长度;2. 铅笔的长度;3. 课桌的高度。
答案:1. 课本的长度:20厘米;2. 铅笔的长度:15厘米;3. 课桌的高度:7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厘米来进行实际的测量。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测量活动,如测量家里家具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的运用。
教学设计1: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
信息窗2 阿福做长袍——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体会中知道1米=100厘米。
3、结合实际,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估测。
4、在对厘米和米有了一定认识后,能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5、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实际测量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续讲故事,引出新知(一边和学生交流,一边用电脑出示信息窗1当中的连环画)谈话:大家都知道,上次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新衣的时候,师傅用大手一拃一拃地量过后,徒弟用小手一拃一拃的量,然后做成上衣,结果阿福穿在身上又小又瘦。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可能回答:因为测量的单位不一样。
提问:那应该怎样测量呢(用尺子来测量)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情境“阿福做长袍”。
(画面出示动画:阿福说要做件长袍,师傅拿来尺子,在阿福身上测量后,师傅说“长1米”,而徒弟说“长100厘米”。
最后显示放大的尺子,阿福疑惑的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设计意图:通过电脑的辅助作用,将上节课的情境“阿福做上衣”的故事,加以连贯的出示,赋予丰富的画面和音效,使得故事更加完整。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时的提出疑问也为后面的探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动手测量,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感受用米测量的必要性由动画中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长袍”自己动手量一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几种情况:用学生尺,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由于尺子过短,数据也不够准确。
用米尺量,迅速读出米尺上的刻度“1米”。
提问:通过自己动手测量,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为什么呢学生在比较后,一般可能回答:用米尺量比较好,因为长袍比较长,用我们的尺子量起来很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师生共同得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PPT课件
小学数学课件
一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认识厘米
SHUXUE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师傅量:衣服身长3拃。 徒弟做:衣服身长也是3拃。 结果衣服太小了。 这是怎么回事?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直 尺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软尺
卷尺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自学活动一:认识直尺
认真观察,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说 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第三关
红铅笔的长比(9 )厘米短一些,绿铅笔的长比(9 )厘米 长一些。这两支铅笔的长大约都是(9 )厘米。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Leabharlann 习 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一庹(tuǒ)
一步
一拃(zhǎ)
一脚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厘 米的认 识)》 青岛版PPT课件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 度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二厘米和米的关系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厘米和米的关系。
导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
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
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
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
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
思考)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1米。
师:谁知道1米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学习1米。
并在米尺上找出1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
再比划1米有多长。
想一想:1米和100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说师板书:1米=100厘米
师: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3、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估计:“1米”有多长?
(2)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4、估测。
(1)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大约长几米?
三、课堂检测
1、填一填。
是m还是cm?
2、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2题:可以怎样量?让学生独立
做,集体订正。
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四、课外作业:量一量自己一步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六、板书设计:
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七、教学反思:
主导人:石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