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数学 长度单位认识米米和厘米
![二年级上数学 长度单位认识米米和厘米](https://img.taocdn.com/s3/m/c302ac3d0c22590103029d05.png)
3、哪个单位对,在()里画“√”
(1)黄瓜的长 15米( ) 15厘米(√ ) (2)房门的高 2米 (√) 2厘米 ( ) (3)钥匙的长 5米 ( ) 5厘米 (√) (4)旗杆的高 8米 (√) 8厘米 ( )
4
(1)全长是100厘米,也是___1__米。 (2)蜗牛已经爬了_7_0__厘米,离终点还有__3_0_厘米。 (3)蚂蚁已经爬了_8_0__厘米,离终点还有_2_0__厘米。 (4)谁最有可能先到终点?
三、知识应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0
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 成1cm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1m=100cm
填“厘米”还是“米”呢?
(1)衣柜高约2_米___。 (2)粉笔盒高8 _厘__米_ 。 (3)黄瓜长约20 _厘__米_ 。 (4)旗杆高约8 米____ 。 (5)房子高约3 _米___ 。 (6)小明的身高约135 厘__米__ 。
2
在○里填上“>”“<”或“=” 。 5米 < 6米 8米 > 8厘米 1米 = 100厘米 90厘米 < 1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https://img.taocdn.com/s3/m/88e409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5.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定义及相互转换;2.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测量;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相互转换的方法;2.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相互转换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活动导入法;2.情景教学法;3.体验式教学法;4.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长度测量器材;3.教学板书。
1. 活动导入利用绳子、尺子等测量常见物品的长度,引导学生了解长度单位。
2. 导入新课•出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标志,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教室或外面的长条形物体,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3. 讲解新知识1.厘米的定义:用尺、卡尺等器具测量长度时,用1毫米为基本单位,1000毫米为一米,1/1000米为一厘米,即1厘米=10毫米;2.米的定义:100厘米为一米,即1米=100厘米。
4. 实践操作1.指导学生使用尺子或卡尺等长度测量器材进行测量;2.让学生编制长度测量的小任务,如测量教室某条边长或同桌的身高等。
5. 归纳总结总结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6. 课堂练习通过小组竞赛、个人活动等形式进行深度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2.自己寻找一些物品,并用长度单位表示它们的长度;3.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家自己进行长度测量。
本节课通过活动导入、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了长度单位,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节课中,应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其测量的精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b5440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1.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厘米和米是长度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描述和测量。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灵活运用厘米和米进行表示。
三、教学内容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通过积木等教具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厘米和米表示长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根线或一本书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长度。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测量长度时会用到哪些单位吗?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介绍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
2.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他们猜测并描述使用厘米或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第三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2.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讨论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帮助他们检验和纠正自己的操作。
第四步:巩固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巩固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学会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用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长度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几件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541699680203d8ce2f24c6.png)
练一练
1、看尺填数
(1)cm (4)cm (6)cm
cm
2、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2) (3)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
(米) (厘米) (√) (米)
(5)
(6)
大树高8米。
厘米和米的认识
课桌有多长?
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3个文具盒长
课桌有6支铅笔长
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一样,该怎么办?
认识直尺
cm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1厘米
cm
这些都是1厘米
{ { { { { { { {
你能找出1厘 米有多长吗?
直尺的使用
6厘米
cm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 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用老师给的1米长的绳 子感受一下一米有多长。生活中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米。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大约是 1米。 用米尺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 1米里 这是这是 1厘米。 1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有多少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数学二年级认识长度
![数学二年级认识长度](https://img.taocdn.com/s3/m/3c3705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8.png)
数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在数学学科中,长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与物体的大小有关,是描述物体长短的尺度。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和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本文将介绍二年级学生在认识长度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一、长度的定义和单位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它通常用直线段的长短表示。
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和米(m)。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而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
在学习中,我们常用厘米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而用米来测量较长的距离,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周长等。
二、使用标尺测量长度在认识和测量长度的过程中,使用标尺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
标尺是一种有刻度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孩子们在学习中会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标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 理解标尺的刻度标尺上的刻度代表着长度的单位,常见的有厘米和毫米。
孩子们需要学会分辨并理解不同刻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例如,一格标尺上的长度等于1厘米,而一厘米等于10毫米。
2. 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们会学习到将标尺对齐物体的一端,并沿着物体的边缘或顶部移动标尺,直到测量结束点。
然后,读出标尺上与结束点对齐的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
他们需要注意标尺的放置位置和对齐方法,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三、比较长度除了测量长度,孩子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在比较长度时,使用直观的对比方法是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较方法:1. 直观比较孩子们可以将两个物体并排放置,在直观上比较它们的长短。
他们可以观察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判断哪个物体更长或更短。
2. 利用标尺进行比较孩子们可以使用标尺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他们可以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标尺上,然后读出它们的长度,并判断哪个物体更长或更短。
四、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会应用所学到的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 目测和估算物体长度通过经验积累,孩子们可以发展目测和估算物体长度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厘米和米PPT课件(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厘米和米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072cd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5厘米
5厘米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2厘米、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
10 厘 米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2. 量一量。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蜡笔长( 8 )厘米,线段长(5 )厘米。
3.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4. 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宽和一拃长,填一填。
手掌宽大约( 7 )厘米
一拃长大约(14 )厘米
课桌的高有几拃?椅子的高呢?
Hale Waihona Puke ( )厘 0 米13厘米2 3 4 5 6 7
5. 量一量,填一填。
0 1(厘4米2)厘 3
段。
4厘米 0 1厘米 2 3 4 5 6 7 8 9 10
认识厘米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1.把物体放正。 2.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而不是尺子的一端。 3.读出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数。
4
5
6
7
(
8
3
)厘
9 10
米
米
6. 量一量,填一填。
( 3 )厘
( 6 )厘
0 1厘米米2 3 4 5 6 7 8米 9 10 11 12
( 8 )厘 0 1厘米2 3 4 5 米6 7 8 9 10 11 12
7.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0 1厘米 2 37厘米4 5 6 7 8 9 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05d26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为以后学习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图片、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长度现象,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厘米和米的区别,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和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给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dc46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
2.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能够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认识,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教学难点: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1.学生课前测,复习数学相关知识。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厘米和米。
2. 认知阶段(10分钟)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知厘米和米的使用。
2.向学生展示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并让学生讨论差异。
3.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并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使用有所理解。
3. 实践阶段(20分钟)
1.向学生分发尺子,并让学生自由测量教室内各种物体的长度大小。
2.引导学生将测量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列举一些长度的实际应用场景。
3.让学生尝试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4. 总结阶段(5分钟)
1.通过回答问题梳理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检查学生笔记,并帮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培养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并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转换厘米与米之间的长度关系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长度单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认识厘米和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认识厘米和米](https://img.taocdn.com/s3/m/3e74b0a2700abb68a982fbd0.png)
笑笑的日记
11月9日 星期一 晴
第二节课后,是升旗仪式, 在学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 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米
唯书籍不朽。——乔特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 前方。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尽可能的开心地活每一天,就好比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人生,恰似一次永远不会停止的远足,重要的是:在痛苦中学会去微笑。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试一试
(5 )长约60( cm ) (6)长约35( cm )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731f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e.png)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体会建⽴统⼀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4、会⽤计量⼯具测量较⼩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的估测意识。
5、让学⽣通过观察与操作,建⽴1⽶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与厘⽶之间的进率。
6、掌握⽤⽶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法,能正确测量⽣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的观察能⼒、操作能⼒和语⾔表达能⼒,进⼀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学⽣尺。
教学过程: ⼀、联系⽣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指间的⼀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条线段,能画⼏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朋友们,量⼀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朋友说出⾃⼰选⽤的⼯具,有的⽤拃长量、有的⽤铅笔盒量、有的⽤数学书量??按⾃⼰的想法在⼩组⾥试着量⼀量,提醒⼩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课题。
通过⼩组讨论认为只有⼯具⼀样,测量的结果才⼀样。
我们通常⽤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的测量⼯具,还要有统⼀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在很早就统⼀了计量单位。
⼆、合作探究,认识厘⽶ 探究⼀:认识直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28d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a.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1】篇〗课型:重点课模式:结构式教学设计思想: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分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教学意图: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二、新课(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
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 )厘米。
一乍长( )厘米。
臂长( )厘米(5)说说还有那些物体长1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fa59d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4.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
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
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
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
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
接着再问:“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
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课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464cff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7.png)
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是他们建立数学知识基础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常见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的转换等内容,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
一、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物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距离,而长度单位是用来度量长度的标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用各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例如,我们可以用米、厘米和毫米等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在学习数学时,我们经常使用厘米作为基本单位来测量和表示长度。
二、常见的长度单位1. 米(m):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距离,如路程、房屋的长度等。
2. 厘米(cm):厘米是较为常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表示物体的长度、高度等,也用于绘图和测量中。
3. 毫米(mm):毫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表示非常短的距离,如毛发的宽度、针眼的大小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长度单位外,还有一些特定的长度单位,如千米、分米、微米等,在二年级阶段的学习中暂时不需要深入了解,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掌握。
三、长度单位的转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例如,将厘米转换为米、将米转换为厘米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1. 厘米与米的转换: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将厘米转换为米时,只需要将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将米转换为厘米时,只需要将米数乘以100即可。
2. 厘米与毫米的转换:1厘米等于10毫米,所以将厘米转换为毫米时,只需要将厘米数乘以10即可;将毫米转换为厘米时,只需要将毫米数除以10即可。
通过以上的转换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将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转换,方便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
四、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长度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平时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是计算建筑物的面积、体积等,都需要用到长度单位。
此外,在绘图、制作手工和进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也需要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和表示物体的特征和形态。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6c73b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c.png)
二年级上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年级上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知识——认识厘米和米,以及学会用它们来测量。
这可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新工具呢!先来说说厘米吧。
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
想象一下,我们的尺子上,那一个个小小的刻度,一格就是一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拿出尺子看一看,是不是觉得一厘米很短呀?但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一厘米,在很多时候它能发挥大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的铅笔差不多有 18 厘米长。
那 18 厘米是多长呢?我们可以在尺子上从 0 刻度开始,数 18 个小格,就是 18 厘米啦。
再看看我们的橡皮,可能只有 3 厘米长。
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厘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呢?那米又是什么呢?米可比厘米大多啦!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东西,比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这时候厘米就不太够用啦,就得请出米这个“大帮手”。
如果把 100 个 1 厘米连接起来,就是 1 米。
我们可以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剪出 100 厘米,然后拉直,就能感受到 1 米的长度啦。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大约是 1 米的东西。
比如我们张开双臂,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差不多就是 1 米。
还有家里的餐桌,可能高度就是 1 米左右。
学会了厘米和米,那怎么用它们来测量呢?我们就拿测量铅笔的长度来举例吧。
首先,把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然后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那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要是测量黑板的长度,因为黑板比较长,用厘米测量就太麻烦啦,这时候我们就用米尺来测量。
同样的,把米尺的 0 刻度一端对准黑板的一端,然后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米。
小朋友们在测量的时候,可要认真仔细,尺子要放直,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哦。
再来说说测量的时候会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有时候,测量的物体长度不是正好对着尺子的刻度,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看看它超过了几厘米,然后再估计一下多出的部分大概有几厘米,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就是物体的长度啦。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上课讲义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06d04e6f1aff00bed51eac.png)
从画刻到左度刻从画手1度尺 到画按5的 刻到等住刻 度等尺3度,子的04都,开地,是右始方从3手画停刻厘握起止度米笔,。2。
二、探究新知
(三)你知道吗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 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探究新知
(四)旗杆的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厘米还是里填上“厘米”或“米”
宽60(厘米)
长1( 厘)米
长28( 米)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 米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什只么胳物膊体打的开长的度长大度约是1米。 大约用是米1尺米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我比们,来你看觉这一得是看米这1,厘和是1米米厘1米。里米。 之间到有底什有么多关少系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继6我 110续0,,们数。72一0:,这, 起13是08,来1,040,数,厘92一15米00米,,,数。=631:,001,007。0,4厘08,米,590,,
三、知识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e0c82a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4.png)
一、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读写厘米和米的符号。
3.了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1.厘米和米的概念。
2.厘米和米的读写和符号。
3.厘米和米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厘米和米的换算。
2.合理运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师生互动:与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认识周围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提问讨论:使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比较,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3. 知识讲解•现场演示:使用长度的标准计量器具,让学生感性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
•概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米的概念,并教育他们认识厘米、米的符号。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读写厘米和米符号,并进行小组互动,比较各自的答案。
4. 深化训练•运算训练:分组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练习。
•难题探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5. 教学总结•回顾概念:复习并巩固厘米和米的符号及概念。
•表扬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做出肯定,并激励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学后记认识厘米和米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夯实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在课后,老师还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积极联系家长,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推向更高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3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3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bb8b3a60242a8956bece4f0.png)
第六关:小兔比赛。
2、小兔参加62米的长跑,第一圈跑 了25米,第二圈跑了10米,一共跑了 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没有跑?
25+10= 35(米) 62-35= 27(米)
小兔获奖了!
危机二字的正解是危险和机会,但大多数人只看到危险,鲜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成功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 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若现在就觉得失望无力,未来那么远你该怎么扛。 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基本练习
第一关:小兔过河
一、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教室的门高
约2(米 )
铅笔长约 18(厘米) 桌子高约
80(厘米 )
大树高
米 约4(
)
第二关:小兔购门票。
比一比大小。
5米 < 6米 8米 > 8厘米 1米 = 100厘米 90厘米 < 1米
250厘米 < 3米
学习进步!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课)
今天早上的体健课,我 用2厘米长的绳子来参加 跳绳比赛,老师用10米长 的笔来记录我们每个同学 跳的次数。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课件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8e38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c.png)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米
1.在最长的后面画“√”。
温故
知新
√
2.教材第2页例1。 (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 单位。例如: 新课 先知 石头有( 2 )庹宽 这块布有( 5 )拃长竹
竿有( 4 )个脚长
(2)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我的发现:量的都是课桌的长,测量的结果 新课 ( 不相同 )。 先知
4.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彩带长1米,小丽用一把长20厘米的尺子量,量 了5次正好量完,这条彩带长( 100 )厘米,也就 预习 是1米=( 100 )厘米。 检验 5.量一量,填一填。 大约( 8 )拃是1米 大约走( 2 )步是1米
6.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预习 马高约2( 米 )
(2) 食指宽大约 1厘米 新课 田字格宽大约 1厘米 先知 图钉的长大约 1厘米 我发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单位。
厘米 )作
4.教材第3页例3。 测量纸条的长度时,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纸条 新课 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 5 ),说明纸条 先知 的长度是( 5 )厘米。 5
5.填一填。 预习
5. 细心的师傅,粗心的徒弟。
(1)徒弟为书生做的上衣,穿起来合适吗?圈出正确
的答案。
合适
不合适
检验
蜜蜂身长约2( 厘米)
字典约厚3( 厘米 ) 房子约高3( 米 )
1.看一看,填一填。
绳子大约有( 8 )个 长;绳子大约有( 4 ) 根长。 2.下面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请把它圈起来。
3.下面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 里画“√”。 √
4.下面的物体各有多长? 剪刀长( 9 )厘米。 邮票的一边长( 3 )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2b6e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b.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山鹏程教育
一升二数学(米和厘米的认识)
一、填空,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数学课本长()厘米,宽()厘米黑板长约()米
你的身高是()米()厘米
2.1米=()厘米
3.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厘米,数()次是1米。
4.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扇门高约2()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
课桌高是70()小明的身高是135()
6.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厘米
1米7厘米+2米 =()米()厘米
7.将下面的长度从大到小排列
5米 50厘米 50米 10厘米 5厘米
()>()>()>()>()
二、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3.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4.画一条与4厘米一样长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