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是作家用来传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作家能够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让读者深入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特性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来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气味等方面,以增强读者对作品的感官体验。

比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世界就像一个舞台”,这个比喻将人类世界比作一个舞台,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戏剧性和多变性。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属性和特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拟人,作家使得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情感和行为,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亲近作品中的环境和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风儿妈妈”,形象地将自然界中的风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影响。

三、反语反语是一种通过表达相反的意思来强调某种感情或意义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使用反语,作家能够在细节间建立一种对比,以便更好地突出某一情感或观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反语“四蹄好,两脚坏”揭示了动物们对人类统治的不满和愤怒。

四、意象意象是一种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细节来描绘事物并传达思想、情感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意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

作家通过使用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场景。

例如,说到夜晚,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星星点点的繁星、月亮的温柔和夜空的寂静,这些意象为读者勾勒出了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为作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用于表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技巧,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文学作品赏析的技巧与方法

文学作品赏析的技巧与方法

文学作品赏析的技巧与方法作为文学爱好者或者学术研究者,正确地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既可以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又可以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精深的意义。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运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与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赏析。

一、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要深入地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都会对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和作品所处的时代,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深入了解作品中使用的隐喻和象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国的堕落被隐喻为腐朽的花园,这种象征手法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无奈与担忧。

因此,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解读隐喻和象征,挖掘出作品所传递的更加深刻的含义。

三、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是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在奥威尔的《1984》中,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与女性角色朱莉娅的关系揭示了对权威的反抗和对反抗的渴望。

因此,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深意。

四、审视作品的叙事技巧和结构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叙事技巧和结构。

审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对于正确理解作品十分重要。

例如,小说《尤利西斯》以一天内发生的事件为线索,采用内心独白和多角度叙述的方式,展示主人公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审视作品的叙事技巧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作品的表达形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湖北兴山县第一中学彭学植(44371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表达技巧,是对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深层次考查。

许多考生答题思路混乱、要点不全,导致得分不高。

下面试探讨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阅读文学作品就应该鉴赏其人物形象,探讨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鉴赏其形象,就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要把握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其答题思路为:1、划——在文章中划出有关对人物语言、行为、神态、动作等描写、叙述的句子;2、析——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划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3、明——把握文章背景,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意义;4、答——答案的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的代表类型。

以2001春季高考题《黄土》为例,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首先划出与“父亲”言行、动作、心理、神态有关的句子,并分析出其表现的性格特征。

即“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我给了他两元零钱让他买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等句子表现“父亲”近于悭吝的节俭;“只知道劳动”、“重病期间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等表现“父亲”勤劳;“从来无是无非”、“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表现“父亲”善良;还有“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精神上贫困”等。

综上,从而整理出标准答案为:父亲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精神贫困的中国老一辈农民代表。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生首先要明确文章表达技巧包括的范畴: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烘托氛围等。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以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探讨。

第一,比喻和象征是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增添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将阳光和黄河与山和海进行类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事物或符号来代表另一种含义,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多义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常常通过丹麦王子的草帽来象征他的权力和身份的转变。

第二,排比和对偶也是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排比是通过使用重复的结构、修辞并列等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明和有力。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研究都是瞎子寻小米,是聋子听雷。

”这种排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印象深刻。

而对偶则是通过将两个对称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并列,以凸显差异和矛盾。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男女主角的对比对偶,如小龙女和杨过、黄蓉和郭靖等。

第三,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隐喻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整个故事的构思。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热闹而混乱的城市,暗喻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隐喻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色彩的运用也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描述物体的颜色、明暗和光影等,可以烘托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葬礼中的场景描述由明媚的阳光变为昏暗的阴影,通过对比展示了主人公之间的悲剧命运。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在情感表达上起到强化的作用。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 将白鹤人格化,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地先偷看梅花几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合断 魂”一词将粉蝶人格化,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 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 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诗歌的表达技巧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排 比、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 侧结合、声色结合、角度的变化、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想象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比 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修辞方法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平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雨源自池上刘攽(bān)

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类试题解题指津

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类试题解题指津

四、表现手法类
【命题方式】
通常考查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等等。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6)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或抽象事理。
(7)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7题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衬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1)对文章结构思考角度如下:
开头结尾的作用;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升华深化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不同行文结构技巧的作用
(1)照应:行文过程中,在前面提到的内容,在后面要加以补充或重复。
三、表达方式类
【命题方式】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如2006年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题干中虽问表现手法,但仍然侧重于表达方式答题)

文学类阅读之赏析表达技巧

文学类阅读之赏析表达技巧
飘飞的真衣题带,演蘸着练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 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 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 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 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 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 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 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 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 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 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 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 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 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 千年。
•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反复)
• 树。解在那春题是天一步的个田骤已野被,水我珠曾打看湿过的一傍棵晚,
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 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 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 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 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 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 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 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 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 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 色。
• 树。解在那春题是天一步的个田骤已野被,水我珠曾打看湿过的一傍棵晚,
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 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 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 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 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 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 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 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 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 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 色。
• 6、选材剪裁:主次、详略、繁简
• 20分答析题文程中式画线部分的语言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01
03
02
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1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修辞技巧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

……
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按范围分有详情描写和场面描写〔详情描写的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这样的骚动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宅。没有比这样的安置
一个点,场面描写的是一个面,以群像居多〕;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又 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食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
称细描、工描〕和白描〔相当于速描、勾画〕;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 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观察过农庄的羊羔和微小的羔儿,诧异地看着它们的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 析。这里抓住场面描写分析可以,抓住详情描写也行。比较简单看出来的 是拟人,比较难看出来的是白描。对白描,肯定要结合典型的片断从本质 上认识清晰,这种描写手法还是简单考查的。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
第2页共2页
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达主要包含:人称的变换和选择;表达顺序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全部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
的支配〔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主要包含:按对象分有人物描 竹鸡:完全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自然景物
19: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答案】①场面描写、白描。羊群归家后,写院子里大孔雀、鸡窝动 物的骚乱,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画,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 洁而传神的`表现。②详情描写。大孔雀金绿两色相间、戴着绢绒般冠, 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公羊看到食槽感动得流出眼 泪等详情逼真地写出羊儿归来的快乐。③拟人。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 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 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 的情趣。〔三点答到两点即可〕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讲稿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讲稿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 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 规律和 写作原则, 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 方法; 狭义的方面说 的方面说, 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 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 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 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 高考涉及到那些表达技巧. 高考涉及到那些表达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 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 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 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 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 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 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 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 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 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 一辈子附在身上. 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 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 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 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 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 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 为了闯世界. 只是一首朦胧诗 为了闯世界 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 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 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 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 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 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 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 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 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 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 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X,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鉴赏表达技巧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答题,答好题。

下面结合高考中现代文的阅读,谈一谈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表达技巧的类别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庄谐,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2001年春季招生卷《黄土》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

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X围内。

纵观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全国卷,横向比较2004年15套试卷,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文学类作品阅读赏析技巧

文学类作品阅读赏析技巧

文学类作品阅读赏析技巧一、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表面含义+深层含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看词语意思,不能孤立的理解,要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文章背景、思想倾向等方面结合起来理解注意揭示词语的指代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思想等的作用。

解题步骤:1、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分析,如果是收束全文,对文章的文旨揭示有重要作用,那么回答词语是何意义就要与主旨挂钩,以此类推,确定这个词语分析的大致方向。

2、答题时,先答表层含义,理解这个词语在本句话中的意义,然后再回答深层含义,解释与文章中心、情感有关的引申义出来。

重点例题:07江苏卷“鲜亮”与“滋味”的理解步骤:1、鲜亮所在句子是用来收束全文的,所以我们得结合主旨来分析其含义。

2、在本句话中“把农家的日子渲染得鲜鲜亮亮”是指这样的日子是忙碌的、火热的、紧张的、热烈的,“有滋有味”指这样的生活很喜悦,有忙碌有平和,再结合整篇文章的情感分析深层含义,赞美了亲情的和谐、美好。

3、整理答案:火热的劳动,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二、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合重点词语分析句子含义+结合中心分析作者情感(备注:如果是分析表达特色一定要将表现手法写出来,如果是分析句子含义,不一定非要写表达特色)遵循原则:1、结构+内容(如果仅分析含义,就不需要从结构入手)2、概括+具体解题方法:1、寻找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色彩对比、点面结合等等2、寻找重点词语:限制语、修饰语、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哲理性的词语、自认为重要的词语等;分析句子含义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或文章中重点语句替换句子中重要的一些词语。

3、找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结合句子,深入分析解题套话:1、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收束全篇、卒章显志、铺垫、呼应等)作用+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分析2、内容上,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效果)②用……的语言,揭示了(褒扬了、讽刺了、赞美了、表现了)……的情感或者给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典型例题:07山东卷:“我不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换我归去的灯……”的含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讲)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讲)

鉴赏指津
⑴开头与结尾
12/17
开头和结尾是否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全面考虑,精心设计.好的开头, 即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常见的开头写法有:
①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样的开头,或揭示全文内容, 或交代写作动机,能一下子把读者引到文章的中心问题 或主旨上.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就是这样:"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鉴赏指津
一鉴赏表达方式
2/17
⒈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 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
第一,明确人称的作用 ①第一人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 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我", 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 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 以真实生动之感.
⑶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 ①主观描写,是作者用浓厚的情感色彩去描绘人物 或意象的笔法.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 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 怒哀乐的思想情绪,也就是说,描写的内容带有作 者的主观情感. ②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 状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典型例题 《名师一号》p349
我赞美白杨树."
②写景抒情,渲染气氛.用环境描写和抒发感情开头, 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要叙说的人和事,这是一种偏重 于定调的开头.如《七根火柴》的开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
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暴雨夹杂着栗子 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开头的环境描写,点出草地恶劣的气候特征, 说明了对火的迫切需要,为下文的保存火柴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拟人请看下面两首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6分)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1).例文一:贵在想象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

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

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

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

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

“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

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

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

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

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

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

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

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

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

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

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

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