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是作家用来传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作家能够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让读者深入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特性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来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气味等方面,以增强读者对作品的感官体验。

比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世界就像一个舞台”,这个比喻将人类世界比作一个舞台,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戏剧性和多变性。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属性和特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拟人,作家使得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情感和行为,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亲近作品中的环境和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风儿妈妈”,形象地将自然界中的风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影响。

三、反语反语是一种通过表达相反的意思来强调某种感情或意义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使用反语,作家能够在细节间建立一种对比,以便更好地突出某一情感或观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反语“四蹄好,两脚坏”揭示了动物们对人类统治的不满和愤怒。

四、意象意象是一种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细节来描绘事物并传达思想、情感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意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

作家通过使用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场景。

例如,说到夜晚,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星星点点的繁星、月亮的温柔和夜空的寂静,这些意象为读者勾勒出了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为作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用于表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技巧,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PART 1:表达方式1.议论(表达方式一)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事实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说服力。

对比论证使论点更鲜明,更突出,增强论辩的逻辑力量。

备注:各种论证方法均要理会对于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2.记叙(表达方式二)(1)手法一:记叙方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晰。

插叙内容与主要事情有关,但不是主要事件,可以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主题,调整叙述节奏,使行文跌宕多姿。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起兴趣;使情节更曲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补叙补充说明,起到诠释作用;使行文更缜密。

关于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2)手法二:人称手法第一人称联系自我直接抒情,感情真挚;能够真切自然地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制造气氛;抒发感情,呼告抒情更强烈。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

(3) 手法三:叙述线索 明线和暗线:以事件、事物、人物、感情或某句话、某个行动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且使主旨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3. 描写(表达方式三) (1)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人物描写细节 更加准确传神地反映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白描 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特点进行描写。

正侧面描写 正面实写和侧面虚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有衬托、映衬和烘托的效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 张、排比、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 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 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等。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 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 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 强烈。
(五)对偶
作用: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比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析】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 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 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 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 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 纸上。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 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 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 光的明洁。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分析一、叙事视角1.第一人称叙事:以讲述者自身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具有真实、亲切、主观等特点。

2.第二人称叙事:以讲述者对听众的称呼来展开故事,具有亲切、互动等特点。

3.第三人称叙事: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具有客观、全面等特点。

二、叙事结构1.线性叙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清晰、连贯。

2.非线性叙事:打破时间顺序,通过插叙、倒叙等方式展开故事,富有层次感。

3.环状叙事:故事情节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环,增强故事的回味性。

三、叙事手法1.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事件,简洁明了。

2.倒叙:将故事结尾提前,增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主线故事中插入相关背景、人物经历等,丰富故事内容。

4.补叙:在故事结束后补充说明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或结局,使故事更加完整。

四、叙事语言1.口语化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易于理解。

2.书面化语言:庄重典雅,富有文化内涵,体现作品深度。

3.象征性语言:通过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五、叙事节奏1.快节奏:紧凑激烈,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2.慢节奏:舒缓悠扬,给人以思考、感悟的空间。

3.节奏变化: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调整叙事节奏,使故事富有变化。

六、叙事人称的转换1.人物转换: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叙述故事,展现多样化的视角。

2.叙述者转换:通过叙述者的变换,展现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情感态度。

七、叙事背景的设置1.现实背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

2.历史背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增加故事的历史厚重感。

3.虚构背景: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故事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八、叙事主题的深化1.显性主题:直接表达作品的核心思想,具有明确性。

2.隐性主题: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暗示作品的主题,具有回味性。

九、叙事视角的创新1.动物视角:以动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现独特的观察视角。

2.物体视角:以物体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增强故事的创意性。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分析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课题,以上仅为其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们运用各种文学技巧来使作品更具魅力和表现力。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技巧,还包括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形象的描绘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比喻与隐喻比喻和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进行类比,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被形容为“湘云的翡翠葫芦,袭人的琉璃蜜蜂”,通过这种比喻描写,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二、夸张与略缩夸张和略缩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渲染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法。

通过夸张和略缩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比如古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经历了很多险阻,被形容为“十年挣扎,万里跋涉”,这种夸张的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主人公的英勇和顽强。

三、意境与情绪文学作品通常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和情绪来打动读者。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用词,作家们能够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比如《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唐僧师徒情感的抒发,营造了一种和谐、祥和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对比与冲突对比和冲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对不同事物、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对比和冲突,作家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比如《红与黑》中,主人公朱丽安与他身份不同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五、象征与意义作家们常常运用象征与意义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将某个形象或事件作为象征,使之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去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更为宏大的主题。

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室的墓地象征着死亡和人生的短暂,这种象征使整个作品更加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是作家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比喻与隐喻、夸张与略缩、意境与情绪、对比与冲突以及象征与意义等技巧的运用,作家们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令读者陶醉其中。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烘托氛围等。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以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探讨。

第一,比喻和象征是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增添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将阳光和黄河与山和海进行类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事物或符号来代表另一种含义,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多义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常常通过丹麦王子的草帽来象征他的权力和身份的转变。

第二,排比和对偶也是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排比是通过使用重复的结构、修辞并列等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明和有力。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研究都是瞎子寻小米,是聋子听雷。

”这种排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印象深刻。

而对偶则是通过将两个对称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并列,以凸显差异和矛盾。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男女主角的对比对偶,如小龙女和杨过、黄蓉和郭靖等。

第三,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隐喻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整个故事的构思。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热闹而混乱的城市,暗喻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隐喻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色彩的运用也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描述物体的颜色、明暗和光影等,可以烘托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葬礼中的场景描述由明媚的阳光变为昏暗的阴影,通过对比展示了主人公之间的悲剧命运。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在情感表达上起到强化的作用。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

文学表达技巧一览一、表达方式(一)记叙——叙述事情的经过,一般都有情节。

又分:1、顺叙,2、倒叙(如鲁迅的小说《彷徨·祝福》),3、插叙(鲁迅的小说《呐喊·故乡》中当母亲提到闰土时,插叙了少年闰土看瓜的形象、两人的初次相见和闰土讲的故事),4、补叙(鲁迅《呐喊·风波》当九斤老太第一次用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来骂她重孙女时,补叙了她这句口头禅的来由.※补叙不同于插叙,补叙一般没有情节,在它的前后也不一定要用过渡文字;插叙必在中间,而补叙可置于文末)等几种。

(二)描写——表现人物、景物和事物的形象以及场景氛围。

1、人物描写-—分⑴语言(分①独白、②对话和③群口三种)、⑵行动(行为、动作)、⑶肖像(①容貌、②姿态、③神情、④衣饰等特征)和⑷心理描写(①从旁概述、②内心独白、③动作暗示、④景物衬托和⑤梦境⑥幻觉等)等四种.2、景物描写——对景色和周围陈设的描写.作用有三:①交代背景,创造气氛;②烘托人物心理性格;③帮助情节的发展推移。

3、场面描写--对于在一定场合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的描述。

要求有三:①有条不紊,②能表现出特定场合的气氛,③能运用多种方法技巧以描述场面.4、细节描写——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好的细节,要求:①真实(斗牛时牛尾是上竖还是夹于股间。

《故乡》中闰土为何要“一副香炉和烛台”),②典型(《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看到掐灭一根灯芯才咽气--表现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吝啬.《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写美术课抄斯巴达阵亡战士碑文的细节)。

5、侧面描写——描写主体对象周围的人事物,使主体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也称为间接描写(与此相对应的叫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一是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来烘托其迂腐、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形象),二是借助于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令人折服,琵琶曲感人肺腑令人陶醉;汉乐府诗《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许多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帮助作品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将分别从叙事、描写和对话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一、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好的叙事,能够让读者真正走进故事中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经历。

常见的叙事手法包括叙述、描写、对比、反转、暗示和悬念等。

在叙述中,作者通常会逐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逐渐地进入故事的世界。

在描写中,作者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和人物,体验到故事中的感受。

对比和反转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在对比中,作者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的差异性。

比如,巨婴和小孩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来了人类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区别。

在反转中,作者通常会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出来,让读者重新关注故事情节,甚至重新评价故事本身。

暗示和悬念这两种叙事方式则是常用的理解深层意义的方式。

在暗示中,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小细节和表述,从而让读者推断出情节的意义。

悬念则更加强烈,它指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用意料中的反转手法,让读者继续往下读,以期望公布答案,让人不能自拔地追踪到故事的结局。

二、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之一,它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情感和情绪。

好的描写几乎等同于一个场景的创造,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探索故事本身。

常见的描写手法包括气氛、人物、节奏、声音和色彩等。

在描写中气氛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一些压抑的场景中,用词明晰、生动的语言创造气氛,如紧张、安静、压抑的气氛。

它能够勾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维。

人物也是描写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意图在于植入一些新思想和发掘人物深层关系和情感。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总提纲: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布局谋篇选材特点语言特色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记叙要素:时、地、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使结局得到强调,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2.描写内容: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景物: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由远到近、渲染烘托与白描勾勒角度:正面(直接)与反面(侧面、间接)、虚写与实写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再现自然风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营造(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烘托、深化主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性格、心情、身份、地位、遭遇等,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与白描渲染是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突出,生动传神。

白描,与渲染相反,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事物,以形传神。

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真实感人,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激发人的想象力;节省笔墨,结构紧凑,表达简练;手法富于变化,感染力虚实结合的效果: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动静结合的效果: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3.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情境交融托物言志4.议论:三要素: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有力论证逻辑严密夹叙夹议:叙述是基础,议论是升华,事理结合,让读者由表及里,认识更深刻。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绘人物、情节、场景,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描写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作家对人物的描写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作家常使用以下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1. 外貌描写: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面容、身材和着装,以此来传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比如: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透露出聪慧和机敏的气质。

2.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自我描述、内心独白等方式,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这种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比如:她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她努力保持微笑,不让别人看到她的脆弱。

3. 他人评价:通过其他人物对主角的评价,展现出主角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价值观。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尽管他身世低微,却深受众人敬重和仰慕。

二、情节设置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示情感冲突的基本元素。

作家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故事的张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节设置手法:1. 对比冲突: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场景或事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比如:贫穷与富裕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2. 悬念设置:通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比如:结束第一章时留下一个谜团,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下文的发展。

3. 反转设计: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反转设计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让读者意想不到。

比如:主人公原本处于绝境,但在最后时刻发生了逆转,使故事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三、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家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运用手法:1. 比喻与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丰富作品的意象和艺术表达。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X,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鉴赏表达技巧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答题,答好题。

下面结合高考中现代文的阅读,谈一谈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表达技巧的类别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庄谐,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2001年春季招生卷《黄土》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

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X围内。

纵观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全国卷,横向比较2004年15套试卷,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 科学准确地介绍了...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描写: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c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环境描写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作用: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四:深化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动作描写作用: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神态描写作用: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阐述文学作品主题的技巧大全

阐述文学作品主题的技巧大全

阐述文学作品主题的技巧大全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表达,具有丰富的主题内涵。

作者通过巧妙的手法和技巧,传递自己的思想观点,展现作品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阐述文学作品主题的常见技巧。

一、对比与对立对比与对立是一种常见的揭示主题的手法。

通过设置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突显主题。

例如在《红与黑》中,作者对比了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凸显社会阶级的冲突;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突出了儒家强调的人伦关系。

二、象征与隐喻象征与隐喻是一种通过形象具体化来阐述主题的手法。

作者通过巧妙的象征意象和隐喻来传递主题,使读者读懂作品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1984》中,乔治·奥威尔通过“大哥”来象征极权主义的统治,强调个人权益受到侵犯;在《动物农庄》中,乔治·奥威尔将动物隐喻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揭示了革命与权力腐败之间的关系。

三、反讽与讽刺反讽与讽刺是一种通过嘲笑或讽刺来揭示主题的手法。

作者常常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指出作品中的问题,引起读者共鸣,思考社会现象。

例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描绘战争场面,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讽刺;在《《1984》中,奥威尔以讽刺的手法描述了压制人性和言论自由的极权主义社会。

四、人物塑造与对话人物塑造与对话是一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对话来阐述主题的手法。

通过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对话,揭示作品的主题。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通过刻画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和内心挣扎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在《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的成长经历和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故事结构与时间安排故事结构与时间安排是一种通过叙事方式来揭示主题的手法。

作者通过合理的故事结构和时间安排,使主题逐渐展开和阐释。

例如,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通过回忆和现实的交叉叙述,揭示了忏悔、救赎和友谊这一主题。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描写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环境、场面描写。

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

(2)叙述一是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是叙述方式。

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

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写作手法(1)象征。

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

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2)衬托(对比)。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

(3)抑扬。

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术语使用注意事项: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文章的结构:(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

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四)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

解题技巧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