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
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服务需要通过多个链路来实现负载均衡,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流量到多个链路上的方法,以避免单一链路的瓶颈,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解决方案概述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基于负载均衡器的原理,通过将流量分发到多个链路上,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均衡利用。
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链路选择算法、负载均衡器的部署和监控。
三、链路选择算法1. 轮询算法:按照事先定义的顺序依次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链路上,实现负载均衡。
2. 加权轮询算法:为每个链路设置一个权重值,根据权重值的大小来决定分发请求的优先级,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3. 最少连接算法:根据当前链路的连接数来决定分发请求的优先级,将请求分发到连接数最少的链路上,以实现负载均衡。
4. 哈希算法:根据请求的某个特定属性(如源IP地址、URL等)计算哈希值,将请求分发到对应的链路上,以实现负载均衡。
四、负载均衡器的部署1. 硬件负载均衡器:通过专用的硬件设备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具有高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大规模系统的部署。
2. 软件负载均衡器:通过在普通服务器上安装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成本较低,适用于小规模系统的部署。
五、负载均衡器的监控1. 流量监控:通过监测每个链路上的流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健康检查:定期检查每个链路的健康状态,如连接数、响应时间等,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剔除故障链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3. 日志分析:通过分析负载均衡器的日志,了解系统的负载情况和性能瓶颈,以优化系统的负载均衡策略。
六、案例分析以某电商平台为例,该平台通过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实现对用户请求的分发。
在该解决方案中,采用加权轮询算法作为链路选择算法,根据链路的负载情况和性能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以实现负载均衡。
在负载均衡器的部署方面,该平台采用硬件负载均衡器,通过多个负载均衡器的组合部署,实现对大规模用户请求的处理。
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F5 LC(Link Controller)是F5 Networks公司推出的一种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网络服务的可用性、性能和安全性。
该解决方案利用Link Controller设备将流量分配到多个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以下将详细介绍F5 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原理1.数据链路层分析:F5LC设备在数据链路层收集和分析流量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
2.流量分配策略:根据预设的流量分配策略,F5LC设备将接收到的流量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
3.流量转发:F5LC设备根据分配策略将流量转发到指定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4.健康检查:F5LC设备定期对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故障,则自动将流量转发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
5.数据链路层回复:F5LC设备从服务器或数据中心接收响应数据,并将其返回给请求的客户端。
二、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特点1.高可用性: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采用主备模式,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设备可以自动接管负载均衡功能,保证网络服务的连续性。
2.灵活的流量分配策略: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提供多种流量分配策略,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源IP散列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
3. 多种链接层协议支持:F5 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支持多种链接层协议,包括Ethernet、Fast Ethernet、Gigabit Ethernet、ATM等,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
4.高性能:F5LC设备采用硬件加速技术和专用硬件芯片,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和转发,保证网络服务的性能。
5.强大的安全性:F5LC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支持SSL加密和认证技术,可以保护交换的数据安全,同时还支持DDoS攻击防护、防火墙和入侵预防系统等安全功能。
某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和流量分析总体方案方针

xxx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和流量分析项目方案巴州浩展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3月目录1项目背景 (3)2项目目标 (3)3项目原则 (3)4总体方案设计 (4)4.1现状分析 (4)4.2方案论证 (4)4.3总体方案 (5)5设计方案 (6)5.1技术关键点 (6)5.2方案设计 (7)6实施方案 (11)6.1设备安装调试 (11)6.2设备上架、加电测试 (11)6.3业务平滑迁移 (11)6.4链路跳接 (12)6.5策略调整、优化配置 (12)6.6设备关机 (12)7项目组织管理 (13)7.1项目实施总体布署 (13)7.2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13)7.3项目实施关键步骤说明 (14)7.4项目文档管理 (15)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9应急预案 (16)10培训计划 (17)10.1F5培训内容 (17)10.2Allot 培训内容 (17)11附件 (19)11.1《F5-6400配置手册》 (19)11.2《Allot管理服务器配置手册》 (26)11.3《Allot-3040配置手册》 (28)11.4C3750G配置手册 (32)1项目背景目前xxx的互联网出口是电信、联通双线接入,办公网、公共信息网分别建有互联网出口系统;中石油互联网出口接入到办公网边界区域;用户群体庞大,约有3万终端。
油田中心机房现有油田办公网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设备、流量整形设备,且各只有一台,没有备份,当出现软硬件问题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将导致相关网络瘫痪。
通过本项目购置负载均衡设备和流量整形设备各1台,为互联网正常运行做好保障。
2项目目标根据油田互联网出口现状,设计原有的互联出口设备和新购的F5负载均衡、ALLOT流量整形设备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进行油田互联网出口整体实施,包括原有设备和新购设备等的安装实施。
在原有的互联网出口系统基础上,使之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3项目原则⏹先进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维护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4总体方案设计4.1现状分析办公网互联网出口设备有F5-6400、Allot-1010、ISG2000和边界路由器3750G,公共信息网互联网出口设备有F5-3400、QQSG和边界路由器3750G。
radware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radware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篇一:Radware LinkProof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Radware-LinkProof 多链路解决方案Radware China目录1 需求分析 ................................................ ................................................... . (3)单一链路导致单点故障和访问迟缓 ................................................ . (3)传统解决方案无法完全发挥多链路优势 ................................................ .. (3)2 Radware LinkProof(LP)解决方案................................................. . (5)方案拓扑图 ................................................ (5)链路优选方案 ................................................ ................................................... (6)链路健康检测 ................................................ ................................................... (6)流入(Inbound)流量处理 ................................................ (7)流出(Outbound)流量处理 ................................................ (8)独特优势 ................................................ ................................................... .. (9)增值功能 ................................................ (9)流量(P2P)控制和管理 ................................................ .. (9)应用安全 ................................................ ................................................... (10)接入方式 ................................................ ................................................... (10)3 设备管理 ................................................ ................................................... (11)4 总结................................................. ................................................... (12)1 需求分析近年来,Internet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各种规模的商业机构和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F5基本功能讲解

• 电子商务需要 • 中国的IT大集中时需要
– 税务大集中,证券大集中,银行大集中
• 数据中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
议程
• F5产品应用及解决方案
– 应用流量管理(负载均衡) 局域网流量管理(服务器负载均衡-Bigip) 广域网流量管理(全局负载均衡-3DS) 多链路流量管理(链路负载均衡-Linkcontroller)
F5产品与应用介绍
议程
• F5产品应用及解决方案
– 应用流量管理(负载均衡) 局域网、广域网及多链路流量管理
• 成功案例 • 总结
2
什么是Lay4-7层交换机
• Lay4-7层交换机别名:
– 负载均衡交换机
– 内容交换机 – 应用交换机
Lay4-7
– 主动式流量管理
Switch
• Lay4-7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第4-7层协议
有选择地进行转换
I.e. Persistence via Outbound Data (Weblogic & URL rewrite)
Bigip可以对连接中任何任何位置的进行应用转换处理,例 如:SSL加速、压缩、RAM Cache、连接优化、加密
21
转换与优化--SSL 加速
利用硬件加速SSL处理 集中化的 SSL 处理方式
• 内置了TCP 优化能力,在业界率先支持了多种TCP 优化协议
– Example optimizations Include:
• Delayed and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s
(RFC 2018)
• 成功案例 • 总结
SANGFOR_AD_V3.7_产品技术手册

快速、智能应用交付网络解决方案应用背景随着组织的规模扩大,用户群体和组织机构分布全国乃至全球,这一过程中组织对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保障关键业务系统可以7×24不间断地稳定、快速运行,成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要实现业务完整、快速的交付,关键在于如何在用户和应用之间建立快速的访问通道。
单数据中心之患无论数据中心内部采用多么完善的冗余机制、安全防范工具、以及先进的负载均衡技术,但是单数据中心有致命的硬伤——数据过于集中,一旦遇到不可抗逆因素,如地震、火灾等就很容易引发业务系统的访问中断,甚至造成关键数据的丢失。
跨地区(运营商)访问之痛在中国,最典型互联网访问特性就是电信和联通的跨运营商问题,无论是南方用户访问北方网站或是北方用户访问南方网站,都存在访问速度较慢的问题。
当用户身处国外,访问国内的资源也是异常缓慢。
这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的互通互联接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造成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硬件平台资源利用率低随着用户访问量的增大,单一服务器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访问需求,企业开始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此类问题。
但事实上由于缺乏合理的优化机制,导致大量访问聚积在某一台服务器上而其它服务器空闲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访问体验。
如何更好的将如此多的网络服务器利用起来,使用户的访问请求能实时地由最有效率的服务器来处理,从而提升业务应用的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这同样是摆在网络管理部门眼前的紧迫问题之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越来越多组织选择部署多链路、多服务器集群甚至多数据中心,希望以此来保障关键业务系统的快速、持续、稳定的运行。
当组织完成了这些部署之后,我们该如何实现多数据中心之间冗余和切换?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多链路资源?我们该如何实现多服务器有效集群?才能真正地保障,当个别链路、服务器乃至某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时候,用户仍然可以顺畅地访问业务系统!深信服应用交付解决方案深信服AD产品作为专业的应用交付设备,能够为用户的应用发布提供包括多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多链路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LACP协议的链路聚合与网络带宽扩展

LACP协议的链路聚合与网络带宽扩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流量的增长带来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提升的问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网络管理员们开始寻求使用链路聚合技术来扩展网络带宽。
本文将重点介绍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原理及其在网络带宽扩展中的应用。
一、LACP协议的基本原理LACP是一种用于多个物理链接之间的链路聚合协议,旨在提供高带宽、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LACP协议基于IEEE 802.3ad标准,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个逻辑链路上来扩展带宽并提供冗余。
它利用链路聚合控制器(LAC)和链路聚合协议数据单元(LACPDU)来实现链路的聚合。
1.1 链路聚合控制器(LAC)的作用LAC是LACP协议的关键组件,负责处理来自LACP活动端口的链路聚合请求和响应。
当多个物理端口被LAC绑定为聚合组时,LAC会为该聚合组分配一个唯一的聚合组标识,以便于对链路进行管理和监控。
1.2 链路聚合协议数据单元(LACPDU)的作用LACPDU是LACP协议中用于交换链路聚合信息的数据单元。
它包含了链路聚合请求、响应以及协议配置信息等。
通过LACPDU的交换,不同的LAC能够协调彼此之间的链路聚合操作。
二、链路聚合的网络带宽扩展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同时利用多个物理链路来增加传输带宽,从而实现网络带宽的扩展。
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好的负载均衡。
2.1 数据吞吐量的提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为一个逻辑链路,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
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增加时,链路聚合可以根据策略将数据流量均匀地分散到不同的物理链路上,从而提升整体的数据吞吐量。
2.2 负载均衡的优化通过链路聚合,网络管理员可以配置策略来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
例如,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等因素来决定将数据流量发送到哪个物理链路上。
这样可以避免某个物理链路过载而导致性能下降,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
2.3 接口冗余和容错性的提高链路聚合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冗余性和容错性。
校园网络流量控制问题及其对策

校园网络流量控制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校园网应用越来越多,校园网流量问题日益严重,通过部署校园网上网带宽管理设备,对校园网流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解决在校园网络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创建一个平稳高效洁净的校园网络环境。
标签:校园网流量控制带宽管理1 概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校园网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应用越来越依赖校园网。
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应用的增多,校园网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目前校园网带宽已扩容到500M,但用户数大概有3000多,按照理论,500M的带宽应该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目前情况却是仍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要,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是哪些应用占用大量的带宽,占用了多少带宽?正常工作时间的带宽应用是属于关键性应用还是非关键性的?这些问题是校园网管理者急需解决的。
针对校园网带宽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基于MaxNet公司的AOS系统的流量管理设备,实现校园网带宽管理的解决方案。
2 目前存在的问题2.1 网络透明度差,缺乏理论依据。
学院目前主要网络设备由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组成,在这些设备中,接入网络下层的低端路由器,对网络的识别差,勉强能对第四层TCP端口进行粗糙的识别,对在第七层应用层的业务根本无法进行分别,如果出现多种新业务同时由同一Web 平台提供时,网络根本分不清应用,路由网对各类协议和应用在能见度上显得苍白无力。
在校园管理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网络用户反映网络响应速度慢有时掉线,这时需要对问题做出判断,是网络问题还是应用服务器本身的问题,可是网络管理员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判定,对于网络的快慢也无法做出准确定义。
是网络堵塞造成还是服务器过载?网络的带宽资源是否够用?是否需要扩容?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
2.2 大量P2P应用,占用有限的网络带宽。
在校园网络中,用户大量使用各种类P2P应用(比如BT,迅雷,电驴,PPLive,PPStream,QQlive 等),占用了大量网络带宽,造成网络链路拥堵,使得应用性能下降,经常出现网络访问速度慢,Internet 连接速度缓慢、在上网高峰期时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网页浏览,即使是对校内服务器(Web、远程教学、视频点播、Email)进行访问时,也会有网络延迟、应用中断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学校网络超负荷运转,无法保证学院正常教学的开展,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网络应用的服务质量。
LinkProof多链路优选解决方案

Page 11
传统的多链路解决方案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
•
•
•
网络有多个链路与Internet相接,即使用最复杂的协议,例如BGP4, 真正意义上的流量负载均衡还是做不到。路由协议不会知道每一个链 路当前的流量负载和活动会话。此时的任何负载均衡都是很不精确的, 最多只能叫做“链路共享”。 对外访问,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容易达到。虽然路由协议知道一 些就近性和可达性,但是他们不可能结合诸如路由器的HOP数和到目 的网络延时及链路的负载状况等多变的因素,做出精确的路由选择。 对内流量(比如, Internet用户想访问有多条链入接入的网上的一 台服务器)。有的链路会比另外的链路更好地对外提供服务。没一种 路由机制能结合DNS,就近性,路由器负载,做出判断哪一条链路可 以对外部用户来提供最优的服务。 传统的多链路接入依靠复杂的设计,解决了一些接入链路存在单点故 障的问题。 但是,它远远没有把多链路接入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
Radware LinkProof 多链路优化解决方案
Page 1
Agenda
• 公司介绍
• 多链路优化市场需求分析
• LinkProof多链路优化产品介绍 • LinkProof多链路优化解决方案介绍
• LinkProof多链路优化解决方案的增值功能介绍
• 案例分析 • 总结
Page 2
Radware公司介绍
Page 18
使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交换机硬件架构
+
• 精心特制, 多层架构的应用交付平台:
–强劲的RISC处理器实现实时健康检测、复杂的L7处理,Flow管理
以及流量重定向。 –Network processors(网络处理器) &专用 string match engine加速引擎 用于优化L1 – 7数据包处理 –端口级别的 ASIC交换架构
数据链路层技术中的拥塞控制与流量分析策略(一)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负责在物理层(Physical Layer)和网络层(Network Layer)之间传输数据。
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和流量分析策略(TrafficAnalysis Strategy)是数据链路层中重要的技术,用于优化网络性能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大规模网络中。
它的目标是避免网络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导致网络性能下降或甚至崩溃。
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拥塞窗口调整、流量控制和排队管理。
1. 拥塞窗口调整拥塞窗口调整是一种动态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当网络中出现拥塞时,发送方会减小拥塞窗口的大小,降低发送速率,通过减少发送的数据包来缓解网络的压力。
反之,当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时,发送方会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提高发送速率,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2.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保证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速率匹配的方法。
当接收方缓冲区已满时,它会发送一个流量控制消息给发送方,告知其减缓发送速率。
这样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或传输错误。
流量控制还可以应对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设备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
3. 排队管理排队管理是在拥塞发生时处理排队的数据包的方法。
当网络中存在拥塞时,数据包的排队情况会变得复杂。
一种常见的排队管理方法是使用队列,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数据包进行排队。
还有一种流行的排队管理方法是随机早期检测(Random Early Detection,简称RED),它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随机丢弃一些数据包,以降低网络负载。
二、流量分析策略流量分析策略用于监控、分析和管理网络中的数据流量。
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优化网络资源和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
1. 流量监控流量监控是对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流量数据,可以了解网络的拥塞情况、瓶颈位置、带宽利用率等信息。
多链路接入的流量管理及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 : 多链路 接入 ; 量管理; 流 城域 网
中图分类号 :P 9 、7 T 3 3 0 文献标识码 : A
Tr fi a a e e tf r M u t- o e t r n t a fc M n g m n o l H m d Ne wo k a d Is i Ap l a i n i h er p lt n Ar a Ne wo k p i to n t e M t o o i e t r c a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 6 N . 12 o 4
A g 2 0 u. 06
20 06年 8月
Ju a o aj gU i ri f ot a dT l o mui t n ( aua Si c ) orl f n n nv syo s n e cm nc i s N trl c n e n N i e t P s e ao e
S HEN Qi
(N nigB ac , hn nt o muiai s ii dC m a y aj g2 0 3 C ia a j rnh C iaU id C m nct n mt o pn ,N ni 10 6, hn ) n e o L e “
Ab t a t T e s l t n t m lme tmu t h me ewo k t h d a c d t f c ma a e . i k r o n s r c : h o u i o i p e n l . o d n t r swi t e a v n e r f n g rL n P o fi i . o i h ai S t d c d a d c mp r d w t r dt n ls l t n n t i p p r ik r o e f r p cf g r h c l d S r- r u e n o ae i t i o a ou i si s a e .L n P o fp r mss e i c a o i m al ma t o h a i o h o i l t e N t p i l o t n u i g a d f xb e p o i t ac lt n l n t e c mp e i e f o t g p o o osa d a ,o t ma ne t o t n e il r x mi c lu ai st e i aet o lx t so u i r tc l n c r n l y o o mi h i r n u c r i rfi p t r s i r d t n ls l t n . te s r s c so r o c o s h e tI P c n e t n t c e s n e t n t fc at n n t i o a ou i s I n u e u tme s t h o e t e b s S o n ci o a c s a a e a i o o s e i c c n e t n n g h n o n n u b u d t f c F n l p cf o tn d ma a e t e i b u d a d o t o n af . ia l i a r i y,a p l a in p t r f h ss l t n f rt e n a p i t a tn o i o u i c o e t o o h c so r fMAN i p o o e .B n y ig t e ts r s l n u n n e o a c ,i i c n l d d t a i S - u tme so s r p s d y a a z e t e u t a d r n i g p r r n e t s o cu e tt s O l n h s f m h h l t n n to l e u e h e t o t f o n ci n u lo ma e t o sb e frc s me st b a n t e c n i u u u i o n y r d c st e r n s n e t sb tas k s i p s i l u t r oo ti h o t o s o c o c o o o n d t c e s a d mo e ef in n eib e n t o k s r ie . aa a c s n r f ce ta d r l l ew r e v c s i a Ke r s Mu t— o d n t o k;T af n g me t y wo d : l h me ew r i r i ma a e n ;Mer p l a e ewo k f c t oi n a a n t r o t r
数据中心管理中的网络带宽控制与流量限制(三)

数据中心管理中的网络带宽控制与流量限制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控制与流量限制是数据中心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呈指数级增长,而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管理者需要合理分配和控制网络带宽,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与高效性能。
一、网络带宽控制的必要性与挑战网络带宽控制是保障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
数据中心内的各类应用和服务都依赖网络带宽进行传输,如果某个应用或用户长时间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会导致其他应用或用户受限,造成整体网络性能下降。
因此,合理控制网络带宽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网络带宽控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和访问量的增加导致网络流量呈爆发式增长,使得网络带宽需求无法满足。
其次是不同应用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同,如视频流媒体、在线游戏、大数据传输等的对带宽需求远高于邮件传输、网页浏览等,需要针对不同应用进行差异化的带宽分配。
二、网络带宽控制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网络带宽控制的挑战,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带宽控制协议(Bandwidth Control Protocol,简称BCP)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BCP通过对数据包进行分类、标记和流量调度,实现对不同应用和用户的带宽限制,从而保证网络带宽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流量调度算法也是网络带宽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见的流量调度算法有最大剩余带宽优先调度算法、最短剩余路径优先调度算法和公平分享调度算法等。
这些算法根据不同的调度策略和性能需求,实现对网络带宽的合理调度,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流量限制的必要性与方法选择流量限制是数据中心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数据中心一般会限制每个用户或设备的流量使用,以避免恶意攻击、数据泄漏等问题。
流量限制还可以根据业务和安全需求,对特定应用或协议进行限制,如限制P2P下载、流媒体传输等。
对于流量限制,数据中心管理者通常选择基于端口、协议或IP地址的限制方式。
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

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网络管理员需要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带宽利用率。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
本文将讨论链路聚合的原理、实施方法以及优势。
一、链路聚合的原理链路聚合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物理连接捆绑在一起来增加带宽的技术。
它能将多个链路视为单个逻辑连接来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总带宽利用率。
链路聚合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链路聚合组和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组是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连接的方式。
负载均衡则是指将数据包根据一定的算法平均地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实现并行传输的效果。
二、链路聚合的实施方法链路聚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包括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方式。
1. 静态聚合静态聚合是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中手动设置聚合组和链路的方式。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聚合组中的链路数量和链路类型,并为每个链路配置相同的参数。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管理员手动干预,对网络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较高。
2. 动态聚合动态聚合是通过使用特定的协议来自动配置和管理链路聚合组。
其中一种常用的协议是以太网聚合控制协议(Ethernet AggregationControl Protocol,简称 LACP)。
LACP协议可以自动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需要动态地加入或移除链路聚合组。
三、链路聚合的优势使用链路聚合功能可以带来多个优势,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性能。
1. 增大带宽:通过将多个链路聚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高带宽的逻辑连接,有效增加网络的总带宽。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或高流量的应用需求。
2. 提高可靠性:链路聚合在提高带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当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链路聚合能够自动将数据流转移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3. 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将数据包平均地分布到各个链路上进行传输。
Hillstone QoS流量控制解决方案

Hillstone QoS流量控制解决方案QoS介绍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
它是指网络为特定流量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同时控制抖动和延迟的能力,并且能够降低数据传输丢包率。
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 能够确保重要业务流量的正常传输。
QoS的实现通常来讲,实现QoS管理功能的工具包括:♦分类和标记工具♦管制和整形工具♦拥塞管理工具♦拥塞避免工具图22-1描绘了QoS的体系结构。
图22-1:QoS体系结构如图22-1所示,数据包通过入接口进入系统后,首先会被分类和标记。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会通过管制机制丢弃一些数据包。
然后,根据标记结果,数据包会被再次分类。
系统会通过拥塞管理(Congection Management)机制和拥塞避免(Congection Avoidence)机制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为数据包排列优先次序并且在发生拥塞时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包的顺利通过。
最后,系统会将经过QoS管理的数据包通过出接口发送出去。
分类和标记分类和标记的过程就是识别出需进行不同处理(优先或者区分)的流量的过程。
分类和标记是执行QoS管理的第一步。
分类和标记应该在和源主机尽量接近的地方进行。
分类通常来讲,分类工具依据封装报文的头部信息对流量进行分类。
为做出分类决定,分类工具需要对头部信息进行逐层深入检查。
图22-2显示出头部信息的分类字段,而表22-1列出不同字段的分类标准。
图22-2:分类字段表22-1:分类标准标记可携带标记的字段如下:♦第2层标记字段:802.1Q/p。
♦第3层标记字段:IP优先权和DSCP。
802.1Q/p通过设置802.1Q头的802.1p用户优先级位(CoS)来标记以太网帧。
在以太网第2层以太网帧中至于8种服务类别(0到7)可以标记。
数值的分配请参阅表22-2。
表22-2:应用类型值IP优先权和DSCPIP优先权与CoS相同,有8种服务(0到7)可以标记,请参考表22-2。
GTM解决方案

GTM多链路接入解决方案目录1. 前言 (3)2. 需求描述 (3)3. 系统设计 (3)3.1 GTM多链路设计结构图: (4)3.2 网络拓扑结构说明 (6)3.3 系统逻辑结构 (6)3.4 同一组服务器对外多地址服务原理 (7)3.5 GTM分配算法及运行机制 (8)3.5.1 RTT算法运行机制: (9)3.5.2 地理分布算法 (12)3.5.3 全球可用性算法 (13)3.6 链路健康检查机制 (13)3.7 系统切换时间 (15)3.8 服务器负载均衡 (15)4. GTM与现有系统的融合 (18)4.1 改变上级注册授权域DNS服务器地址 (18)4.2 不改变上级注册授权域DNS服务器地址 (19)5. 系统安全性考虑 (19)6. 成功案例 (20)1.前言在原Chinanet分为北方China Netcom 和南方China Telecom之后。
由于南北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出现了从南方用户访问北方网站或北方用户访问南方用户访问速度较慢的问题。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南北网络的互通互联接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2.需求描述对于一个运行关键业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保持用户的访问速度和访问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需要一套系统来解决南方和北方用户的访问问题。
以下是一张实测数据表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站点,一个用户分别从两条线路进行访问,得出的访问速度差异是非常大的。
最大的差值在广东电信分别访问站点的两条线路,其速度差异接近20倍。
3.系统设计通常用户系统原有结构设计图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接入线路,一个或多个DNS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
3.1GTM多链路设计结构图:非冗余结构:在非冗余结构下,系统中需要增加一侧接入路由器、两台GTM设备和一台BIGIP设备作为多线路接入设备。
冗余结构:在冗余结构中,则采用两台GTM和两台BIGIP实现了系统的全冗余,同时,在BIGIP下端,可采用防火墙和核心交换机冗余保证系统的进一步可靠性。
多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技术分析及在温州日报集团的应用

2 改造 实施 案例 日 报集团在实施机房改造前,存在着严重的链路 单点故障和不稳定 性 。下属各家单位和企业各 自拉线路 ,形成一种线路混乱 , 投资重复 , 管理复杂 ,安全和稳定性和带宽利用率不高的局 面。同时又不 能解决各
链路之间的负载均衡 问题 。经过机房改建 、设备更新后具体的网络拓扑
4 结 束语
为 了方便 阐述温州 日报集 团链路负载均衡策略实施 ,把通过F 链路 5 负载均衡器的数据连接请求归纳为 三步:D S N 解析设置 、流人数据流和 流出数据流。下面我具体阐述每个步骤 : 1 D S ) N 解析设置 :我们采用R o D S( ot N 注册D S 通过第三方D S N) N Sr r 5 ev 与F 多链路 负载均衡器配合来解决D S 析问题 。我们采用N 方 e N解 s 式 ,假设& ol 由 三方D s en 是 第 N 解析
1链 路 负载均 衡技 术介 绍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是建立在 多链路 网络结构上的一种网络 流量管理 技术。所谓多链 路是指为 了确保不 中断的因特 网访问。通常为 网站配制 多个因特 网接入链路 ,并且常常是属于不 同IP S 的。这中结构通常被称为 多链 路。这种设计创造 更具弹性 的网络和因特 网访问模 型。但也引入 了…些较 为复杂的网络 访问上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多链路负载均衡 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不同链路的网络流量 ,通信质 量以及访问路径 的长短等诸多因素 。 访问产生的进出流量所使用的链 对 路进行调度和选择 。这样 ,就可 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利用链路的带宽 。 而且在某一链路发生故障而中断时 ,可以 自 动将其访问流量分配至其他 尚在正常工作的链路上。避免了I ) 路上的单点故障 。可见链路负载均 s{ 1连 衡技术是解决关键业务的不 问断访问问题 ,同时也提供 了访问流量的调 度和均衡 。
《A系列:应用交付系统(ADC)》

终端加速
• 多连接下载 • 智能终端加速 • 图片压缩
网络加速
• 内容压缩 • TCP协议优化 • 智能选路
服务器资源卸载
• 内存Cache • SSL硬件加速 • TCP链接卸载
系统安全防护
• Anti-DDoS • L4-L7防火墙 • Web应用防火
墙
负载均衡
• L4-L7服务器负 载
• 出口多链路负载 • 健康监控
2. 原有业务系统扩容 :由单台服务器变 多台需要负载设备
3. 原有业务系统反应 慢,不稳定:需要 应用交付进行加速, 减轻服务器压力
互联网出口链路扩容
1. 新增出口链路:新 增链路解决上网慢 问题。
2. 链路出现拥塞:原 有链路利用率不高 ,现有网络设备无 法很好解决问题。
3. 解决跨运营商访问 慢的问题
ADC 8系列
20G-80G
大企业 运营商
大企业&运营商 大型电商 多租户云提供商
IPv6 Ready 认证
ADC产品6大竞争优势
更适合在云数 据中心部署
有效+人性化的解决 出口链路拥塞问题
1.最高性 2.弹性扩
能
展架构
3.虚机/ 虚拟桌 面负载
4.智能终 端识别 和加速
5.应用协 议链路
负载
6.专业安 全防护
Cache 线
升
52s
40s
45%
148s 96s
38s
40s
68% 41%
方案2-全路径应用系统可靠性监控
数据中心
WEB Server APP Server
数据库 存储
• 传统服务器健康检查:通过ping,或者发送一个http get页面,只能检查服务器的状态,无法发现 系统的业务状态。
多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技术分析及在温州日报集团的应用

多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技术分析及在温州日报集团的应用陈明秀
【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介绍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以温州日报集团采用的多链路负载均衡方案为例,阐述使用F5Link Controller实现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的技术原理、实施策略和均衡算法.
【总页数】1页(P156-156)
【作者】陈明秀
【作者单位】温州新闻网,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
【相关文献】
1.EAPS环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中的应用
2.CDN网络中多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技术分析与研究
3.EAPS环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中的应用
4.CDN网络中多链路负载均衡流量管理技术分析与研究
5.环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网络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网络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1. 多链路接入背景介绍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
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 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Internet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昂的业务损失。
通常单链路用户系统结构设计图如下: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单链路接入单点故障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链路接入,DNS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
在该种网络结构之中,即使主机系统、网络系统的规划完全的排除了应用瓶颈和单点故障,但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单点故障,就是网络接入部分的方案不够强壮:一旦网络接入部分出现中断就直接意味着所有应用中断。
运营商之间互访随着国内最大的Internet接入提供商Chinanet被拆分为北方China Netcom 和南方China Telecom之后,两方资源的互访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南北网络的互通互联节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双链路解决方案的产生以及其衍生的问题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发展,只有一个链路连接公共网络将导致单点失败和网络极其脆弱,企业为了保证公司各个部门之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可靠的Internet访问,都逐步采用多个接入链路(多宿主)接入Internet。
多链路通常指同时使用不同ISP提供的多条Internet接入链路。
由于多链路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可用性和性能,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可用性的提高来自于多条链路的使用,而性能提高则是因为同时使用多条链路增加了带宽。
Internet多链路方案能够提高企业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但这种方案也面临着特殊的问题和挑战(1)首先就是IP地址管理的问题,在图一所示的网络中,可能会采用两种IP地址管理方式:●内部网络使用同一个子网地址。
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两个ISP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
对第一种方式来说,两个ISP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并且还要保证两条链路的双向同时使用。
尤其对于流入流量来说,如果不能保证链路的同时使用,多宿主解决方案的部分优点就无法实现。
●每个ISP分配给内部网络不同的地址段。
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要同时使用两个地址段的IP地址。
对于第二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解决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同时使用两个ISP提供的地址,一部分内部用户(A组)使用ISP1提供的地址,另一部分内部用户(B 组)使用ISP2提供的地址。
问题在于流出的流量处理,当ISP1的链路中断时,A组的用户将无法接入Internet。
更进一步,如果指使用B组的地址,则ISP2的链路无法用于流入的流量,因为Internet上只有ISP1是流入该网络的唯一路径。
(2)流量分配的问题。
通常租用某些ISP(比如Cernet)的链路需要按流入流出流量收费,而其他很多运营商的链路则采用包月的方式收费。
因此如果过多的流量从按流量收费的链路经过,必然增加企业的整体成本,但若将所有流量都放在另一条链路上,一方面可能造成访问速度变慢,另一方面其他的链路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理想的方式是,进出的流量如果跟按流量收费的ISP有关,则流量走其链路,如果进出流量与其无关,则走另一条链路。
除去以上的问题,多宿主网络的一些优势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现在的一些多宿主网络解决方案仅仅是“共享”式,而不是真正的负载均衡。
●没有就近性的流入流量路径判断,使外部的用户能最快的访问企业的对外服务。
●对流出的流量没有实现根据最快到达要目标资源的访问策略。
●对于链路的健康状况也不能实时监测,也解决不了链路容灾,也就是当某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后,将其流量导向另外链路的策略。
2. Array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针对企业普遍多链路网络环境的问题,Array Networks提出了基于APV的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流量管理全部由它来完成。
对流出流量,可以进行智能地址管理,APV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当选定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进行NAT地址转换;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内部主机要访问某外部服务时,可选择更有效的ISP路径。
对流入流量,APV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使用与流出流量相同的最短响应时间判断机制,选择最佳的流入流量传输路径,进行最优的地址解析。
图中多宿主网络通过ISP1和ISP2接入Internet。
每个ISP都分配给该网络一个IP地址网段,假设:ISP1分配的地址段为100.10.1.0/24ISP2分配的地址段为200.20.1.0/24同样,Internet的路由通过ISP1访问100.10.1.0/24,通过ISP2访问200.20.1.0/24。
网络中的主机和服务器都属于私有网段192.168.1.0/24。
Array Networks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 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优化全部由APV智能交换机来完成。
如图所示,APV智能交换机的外侧端口1上绑定IP地址100.10.1.2/24,外侧端口2上绑定IP地址200.20.1.2/24,内侧端口上绑定IP地址192.168.1.1/24。
2.1 流出(Outbound)流量管理APV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来处理流出流量。
SmartNAT对于流出流量的智能地址管理,APV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
当选定一个路由器(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进行NAT。
在上图中,如果APV选择ISP1作为流出流量的路径,则它将把内部的主机地址192.168.1.A/24翻译为100.10.1.10/24,并作为流出数据包的源地址。
同样,如果APV选择ISP2作为流出流量的路径,则它将把内部的主机地址192.168.1.A/24翻译为200.20.1.10/24,并作为流出数据包的源地址。
采用SmartNAT时,APV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APV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
Weighting Round RobingAPV为每个出口链路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权值大的链路被选择的次数多。
通过此算法,企业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Dynamic Detect Method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
如果内部主机要访问某一Internet站点,可能通过一个ISP的路径比通过其他ISP的路径有效。
因此,APV 可以提供最短响应时间算法,为流出到某一个站点的流量选择最佳的ISP路径,保证所需内容最快到达目的地,提高服务的品质。
2.2 其它重要功能设置:ISP链路网关健康检查APV在多宿主网络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检测ISP链路的可用性,即健康状况。
因此,APV提供了通过ARP的方法检查ISP链路网关状态的功能,从而保证多条数据链路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路径健康检查访问Internet的可靠性不仅仅是由ISP网关路由器提供的链路状况决定的,而是由整个数据流经的路径决定。
因此,APV提供了路径健康检查的功能,从而保证整条数据路径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用户可以设置透过某ISP的路由器同时去检查ISP上游的某个网络设备状态。
只有当所有这些网络设备都无法检测通过时,APV才会认为该链路已经DOWN掉,然后APV可以重新为流量选择路径,传递到其它可用链路,从而继续保持客户连接,避免出现停机影响。
策略路由APV可以设置基于用户数据包源IP/Port、目标IP/Port的策略路由,通过该功能可以对特殊的流入流出流量进行规划,比如某个部门的应用系统需要比较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而企业的多条Internet链路的带宽存在不均衡性,管理员可以选择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承载这个部门的数据流量。
2.3 流入(Inbound)流量管理APV不仅需要管理流出的流量,还必须管理来自Internet的访问,即流入(InBound)流量。
假设下图中的Server是Web服务器,Internet主机名为,地址为私有IP:192.168.1.100/24。
SmartDNSAPV上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如图所示,在DNS服务器上注册两笔NS记录,指向APV: 100.10.1.10 200.20.1.10而在APV上设置静态的地址翻译:192.168.1.100 100.10.1.10192.168.2.100 200.20.1.10当有Internet用户访问时,DNS服务器指示用户由APV来完成最终地址解析。
APV根据具体设置来选定适当的ISP线路,如果选择ISP1,则将地址解析为100.10.1.10。
同样,如果选择ISP2,则将地址解析为200.20.1.10。
从而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采用SmartDNS时,APV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APV顺序的将多个ISP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Weighting Round RobingAPV为每个ISP的IP地址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ISP的IP 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权值大的ISP的IP地址被选择的次数多。
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Least ConnectionAPV将连接数最小的ISP链路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Proximity/RegionAPV还提供基于每个数据流的源IP地址的路由选择算法。
APV会检查每个用户解析请求的源IP地址是否属于预先设定的一个地址范围(Region),若是,则选择与Region对应的Pool中选择某一个ISP的IP地址作为该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设定源IP地址属于网通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入,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入。
3. 链路优化管理功能与安全特性3.1. QoS功能通过Array QoS功能,企业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并保障关键业务的运行,而无需无限扩展他们的网络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