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

合集下载

中国2010:低碳元年·低碳城市·经济博弈——考察转型期的低碳经济论坛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2010:低碳元年·低碳城市·经济博弈——考察转型期的低碳经济论坛和生态城市建设

论 坛上 一致 呼吁 , 后金 融 危 机 时 代 , 洲 必 须 走绿 色 复 苏 在 亚
方 式甚 至被称 为 “ 五 次 全 球 产 业 浪 潮 ” 0 8年 , 第 。2 0 首届 中
国 和 谐 城 市 论 坛 提 出 “ 碳 经 济 是 实 现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低
坛” 在北 京举 行 。论 坛是 以“ 低碳 城市 、 低碳 产业 、 低碳 金融 ” 为主 题 , 自于各 界的嘉 宾共 同探 讨“ 来 哥本 哈根 会 议” 中 国 及
区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 济
中 国 2 1 : 碳 元 年 ・ 碳 城 市 ・ 济 博 弈 0 低 0 低 经
考 察 转 型 期 的低 碳 经 济 论 坛 和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张 炜
( 海城 市管理 职业技 术 学 院 , 海 20 3) 上 上 0 4 8
摘 要 : 碳 战 略 是 人 类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社 会 发 展 新 模 式 , 产 业 转 型 和 产 业 机 遇 的 生 态 化 创 策 略 。 本 文 从 跨 区域 低 是 论 坛 、 低 碳 概 念 的 开 掘 、 糊 的 “ 碳 ” 法 这 三 个 角 度 , 析 在 全 球 迅 速 跨 入 “ 碳 经 济 ” 代 的 时 候 , 何 做 好 充 对 模 低 看 分 低 时 如 分 准 备 、 何 主 动 出击 , 认 为 这 些 都 是 经 济 利 益 体 如 何 避 开 风 险 、 如 并 占领 新 市 场 的 产 业 亮 点 、 业 智 慧 。 商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论 坛 ; 生 态 城 市 低
作为 全球 当前最 热 门的关键 词 , 低碳 经济 ” “ 已经 成 为人 类可 持续 发展 的核心 共识 , 仅 体 现人 类 关 注 低 能耗 、 排 不 低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_问题及建议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_问题及建议

中国经贸导刊○责任编辑○李志明资源环境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文文辉倪碧野白玮“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和城市科学交叉研究的产物,即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城乡居民生存条件恶化等城市问题,综合生态学方法,从系统、整体、多因子的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温室气体排放快速上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严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种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

同时,以实现低碳为目的的各种规划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抓手,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可操作性。

因此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索和规划建设都在持续升温,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市。

一、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一)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深入贯彻到各城市发展战略中1994年中国政府继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编制实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等一系列指导政策,将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国家级规划的编制和实践中去,指导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

许多城市相继制定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试点。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央各部委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未来会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

2010.....8低碳经济

2010.....8低碳经济
4、碳关税是指:对进口 的排放密集型产品, 如铝、钢铁、水泥和 一些化工产品,征收 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 关税。 其争议源于2009年6月 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 一项征收进口产品的 “边界调节税”法案。 实质是企图从2020年起 开始实施“碳关税”。
二、低碳技术将引领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二)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1.能源及分类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 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 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 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 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 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a按来源分、b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c按能源性质分、d据能否 造成污染分、e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f按能源的形态特征、g商品 能源和非商品能源、h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第二专题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 济”提出的 大背景,是 全球气候变 暖对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 一名大学生在向几位小朋友讲解节能减排常识。 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 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 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 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 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 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 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 发展。 这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篇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低碳”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20_年1月10日至2月10日,我对低碳生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社会调查背景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_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_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_中的岛国。

另外,美国媒体20_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研究显示,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过敏加重、物种缩小、肾结石增加、外来传染病爆发、夏季肺部感染加重等一系列的人体健康问题。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最近几年,地球上由于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和自然隐患越来越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是刻不容缓。

低碳环保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热点话题。

虽然这一概念现在在国际上很热门,但是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明显还很不够。

希望通过这一次小小的问卷调查,提醒人们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时时刻刻都要以环保节约为先,警示人们不要忘了,现代舒适生活必须要以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

只有在人人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低碳意识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才会更加的有可持续性,科技的发展创新才会更加的有意义有保障。

三、调查过程1、通过各种可以接触到的途径查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和新闻,确保自己可以全面并且深刻的了解低碳生活这一概念,为接下来制作优秀的调查问卷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

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今天你‘低碳’了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问候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低碳或不低碳的现象,那么到底哪些是低碳的现象,哪些不是低碳的现象呢?二、调查方法1、访问家长对低碳生活的看法。

2、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查找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低碳,是指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这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

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将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尽量不开汽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

四、结论少搭乘1次电梯,少开冷气1小时,少吹电扇1小时,少看电视1小时,少用灯泡1小时,少开车1公里,少吃1次快餐,少丢1kg 垃圾,少吃1kg牛肉,省一度电,省一吨水,省一度天然气。

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可以每天减少21.173kg的碳排放量。

如果全中国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29642200000kg的碳排放量。

如果全世界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1058650000000kg的碳排放量。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一):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摘要:由于工业化建设日益壮大,矿物资源得到超多的开采,使得社会环境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加大,从而,导致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绿色低碳问题。

在我国,自2022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对绿色低碳采取了各项有利的措施,也同时,让绿色低碳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时隔三年后,我们国家绿色低碳生活的现状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各高校针对绿色低碳生活都进行了哪些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对当今绿色低碳生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我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对绿色低碳生活有必须地了解。

调查方法:针对我国绿色低碳有关状况进行资料采集,摘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并整理。

一、现状和问题:自200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温室气体得到超多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应对如此严峻的形式,2022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这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二、解决方法1.绿色低碳生活需让人人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

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超多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超多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

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3篇低碳环保调查报告一: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较高的用品(煤气,化工制品等)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世界人口的激增,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的异常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大部分农村及城镇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或者在环保方法措施上存在盲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

“低碳生活”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对这些低碳方式的认知和实践状况又是如何,哪些方面仍需大力宣传和积极实践,都是我们急需了解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化工系团总支通过调查研究,从多角度了解普通大众对“低碳生活” 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并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意义: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而“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有效且简易的发展途径,日益被大家关注与认可。

与此同时,“低碳生活”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潜移默化中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产生对社会有利的良性循环。

因此,研究“低碳生活”,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意义。

二、调查详细说明:调查目的:通过对承德市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的调查,在市民中广泛宣传,保护环境,争创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呼吁市民重视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

同时,提高农村及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共建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查方法:深入城区及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及宣讲“低碳生活”方式方法。

调查过程:活动宣传:☆ 于承德市中心广场进行大型环保宣讲活动,耐心向市民宣传,低碳环境对个人生活,健康的好处;☆ 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积极互动让市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打造新型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低碳生活的益处。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

染转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1]王曦:小议美国的环境法规体系,载于环境保护1994年第4期,第41~42页。

[2]张国宁、周扬胜:美国的噪声污染控制法规与标准,载于中国环境报,2004年12月2日。

(本部分执笔人:侯万军)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2010年以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人类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讨论,进一步使人类对自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敬畏。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 ig Think访谈时更曝惊人言论,使得人们对生存环境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担忧。

霍金说: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很难避免生存的灾难。

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不论科学界反应如何,霍金预言对人类行为的警示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不能再继续传统的发展方式了,否则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不论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视角,还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考量,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尽快编制绿色发展指数以指引实践,均具有重大的现实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基于此,2010年第四季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研制、推出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

一、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背景及意义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一是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三是通过绿色新政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把握新发展机遇。

进一步,这三个方面又是在中国政府倡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十二五规划即将问世的最新背景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一)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背景。

1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发展方式是以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为代价的,被有的*本报告定稿时,参阅吸收了毛玉如、施发启、王有捐、江明清、赵军利、王天龙等专家意见,张江雪博士以及G I G小组成员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图表与观点,在此一并感谢。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8篇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8篇

低碳环保调查报告8篇低碳环保调查报告1近几年,关于全球气候异常的报道比比皆是:冰山融解导致海平面上升,威尼斯成为真正的水中城市,大量建筑物浸泡在海水中;美国历年来最严重的冰雪灾害导致城市瘫痪,居民寸步难行,城市供电暂停;中国南方出现罕见的雨雪天气导致部分交通枢纽中断,数千万农民工受困在火车站等待救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频繁,赤潮常现,严重影响生态,使农民、果农、渔民等深受损失;城市里空气里大量挥散不去的粉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而我们生活中,冬至本来应该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可我们刚刚度过一个高达27度的冬至。

为此,我对城市的家庭碳排放量做了一番调查。

1、调查对象:①发达城市的抽样调查②我自己的家庭2、调查内容:①交通消耗能源量②家庭用电用水量③家居环境④生活习惯⑤家庭消耗品⑥家庭损耗品的循环使用3、调查途径:①网络查询②询问专家③咨询家长④自我计算1、首先,通过网络查询,我调查发达城市的代表上海的徐汇区的情况,我了解到上海2007年徐汇区中小学生家庭碳排放量调查结果。

资料显示了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家庭年碳排放量,并分析了不同碳排放量水平下家庭能源使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有46%家庭年碳排放量超标(见图一),而超出碳排放正常范围的家庭,地面交通碳排放量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家用能源,最后是资源浪费(见图二)。

通过查找,我找到一个计算家庭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按照公式我把我们家的相关费用归纳在以下几个项目中,粗略算出我们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单位排放量计算系数=二氧化碳月排放量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

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

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出版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出版
解决 办 法 。
: 性 报 告 。发 展 报 告 的 目的是 要 全 面 、真 实 的反 映我 们 对 低 度 生 态 城 市 的认 识 、方 法和 实 践 现状 , 以便 为各 类 不 同群 体 提 供
! 为全 面 的低 碳 生态 城市 建 设信 息 。
生 态 城 市 理论 和 发 展 实 践最 早 在 十 九 世 纪 末 霍 华德 提 出
划每年出版一部 。
本书由国内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众多学者合著完成。分三个篇章从认识与思考、
方法与技术 、实践与探索等方面系统展现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年度理论研究进展和实 践。其中选取 的国内1个典型案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示范性 ,探讨了实删 氏 5 碳生态 目标的路径和模式。本书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口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 专业委 员会秘书长 深iI 市建筑禾 学研究院院长 叶青 J l 斗
《 国低 碳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报 告 》 是 中 国城 市科 学研 究 会 生 中
城 市 研 究 专 业 委 员 会 编 写 的第 一 本 有 关 中国 低碳 生态 城 市 的
不 了 的 问题 , 了 现在 的信 息社 会 和知 识 经济 时 代 , 可能 寻 找 到 就
生 态城 市 发展 的背 景 为大 家 所 共识 , 即大 城 市 的 问题 , 市 化 城
统 、绿 色 循 环 系统 等 不 同 角 度做 了很 多的 研 究 。 无论 从 理 论 至 实例 , 态 城 市都 是 在 实践 中发展 , 生 发展 中实践 。世界 各 国也 纷 纷 提 出 发展 生 态 城市 的理 念 , 有各 种 实践 活 动 , 很难 说 有非 常 完 也 但

低 碳 的城 市发 展 模式 也应 运 而 生, 并与 生态城 市 组合 , 为低 碳 生 成 态 城 市 。 我个 人 认 为 低碳 .生 态 和 绿色 , 自 的侧 重 点还 是 有所 各 不 同 。 但 有 一 点是 一 定 要有 共识 的, 是 低碳 生 态城 市 的终 极 目 就 标 是什 么? 克思 学 说 中有异 化论 。手 机和 互联 网都 是人 类 发 马 的 , 现 在人 离开 了手机 像 断 了臂 膀 一 样, 开 了互联 网像掉 了魂 但 离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低碳环保调研报告(通用4篇)低碳环保调研报告篇1调查对象与方法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团,.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

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

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 .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

.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

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

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

仅有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水电:仅有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低碳生活社会调查报告低碳生活社会调查报告。

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1次盆浴与5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生态建设规划与生态特征研究开题报告.doc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生态建设规划与生态特征研究开题报告.doc
[6]吴琼,王如松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8):2090-2095.
[7]李晶晶,万猛,樊巍.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J].河南林业科技,2008,28(2):58-60.
[8]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荆其敏,张丽安.生态的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6-37.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天津市中新生态城生态建设规划与生态特征研究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但是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引起了我们世人的广泛关注。为此,人们为了寻找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一些诸如生态城的建设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速。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规划建设了,并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着更多的生态城的建设信心。因此,通过对中新生态城整体规划的研究可以为全国的生态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蔺雪峰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新城》中认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未经卫生管理所涉及到的对象比较广泛,不仅仅是城市的平面,而且还要涉及到城市的立面以及空间,并且它以国际上的一流生态和环卫水平来严格要求,使其达到更高的生态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婷,舒廷飞,施凤英,张春霞.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与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99-103.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7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7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7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社会的进展,将人类推动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

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搜寻整理的一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盼望对你有所关心!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亡速度在加快。

如今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亡,物种灭亡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环境问题敲响警钟。

随着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大会提出了“低碳”这一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改变而对将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善的心理与抱负。

假如说爱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省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一种看法,而不是力量,我们应当主动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留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针对这一热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以郑州市民为调查对象,探究人们对“低碳”这一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其特点,查找缘由,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供应参考。

一.调查基本状况调查时间:周六、周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二七区丹尼斯。

调查对象:二七区丹尼斯内部分商家与消费者。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关于“低碳生活”,通过对媒体报道、学术期刊以及现实状况的关注和分析,我们发觉:生活详情、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低碳生活主体以及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

因此,我们依据“低碳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生活详情等五个方面,编制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实行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客流量较多的周六、周日以消费群掩盖郑州市各阶层的二七区丹尼斯商场为例抽取样本。

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41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优秀4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优秀4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优秀4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背景、意义、目的背景说明:据统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 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怎样?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

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二、调查内容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

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 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

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没有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三、现状20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一、原因近年来,全球陆续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比如我国前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今年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这些灾害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书上说低碳生活是对付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好办法。

于是我决定调查低碳生活的实践应该怎么去做。

二、调查低碳生活就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节约能源的方法比比皆是,但是在调查中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地方,比如:有些办公室的灯、电脑和饮水机从上班一直开到下班;有些家庭晚上为了防止小偷入户,出去了灯也开着,而且所用的灯泡一般都是普通灯;一些人开着电视却在干着其他的事情……这些行为都非常浪费电,发电厂发电又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用风、水发电则会改变那里的地质结构,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分析造成上述浪费能源的`现象,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形成的人们对于低碳生活意识不强,甚至没有低碳意识,更不会想到多耗费资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到地球环境。

四、结论我通过询问大人和查阅资料来寻找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就是尽量节约各种资源,这是人为因素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增加低碳意识,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建议我们现在就要进行“低碳生活”和“低碳饮食”,我们做饭尽量多用天燃气,要少吃肉,做到“低碳饮食”;平常我们要少用电器,日常照明尽量多用节能灯,要多看书或多到户外运动,这样既对身体有好处,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了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共同的唯一财产--地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才能让各种动植物有一个新的天地,让我们行动起来,去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做一名光荣的“低碳族”吧!低碳生活调查报告2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可能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样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实践报告前言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低碳社会环保实践宣传,在低碳生活日益把被关注当今社会,并且低碳生活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要,那么当代学生应该作为这种趋势与必要的先驱者和倡导者。

在此次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与地方环保部门的相互协作,在多个公共住宅区进行了低碳社会环保实践宣传,向住宅区居民宣传及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具体行动措施。

而在城乡进行低碳社会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低碳生活(lo-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低碳生活宣传海报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你愿不愿意和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而对于占据中国人口近八成的城乡来说,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一个小小的举动放几亿倍之后,将会产生不可想象的作用。

而且要做到低碳生活只需一些简单却又行之有效的举措,任何人都能做到。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向社区居民宣传关于低碳社会环保的意义‘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指导并相互交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

除此之外,为了让此次活动能够达到某些现实意义。

我们在每次宣传和交流过程中收集了一些社区居民家中的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

并将它们在活动结束后转移到了工厂中进行再生产。

2010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最新完整版)

2010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最新完整版)

一、2009年工作回顾 [09:0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09:09](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

中央财政投入资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促进投资快速增长。

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

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

国家的大力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

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新增510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
导言
第一篇认识与思考
1 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2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辩——“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
3 复杂科学与城市的生态化、人性化改造
4 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5 中外住宅建筑能耗比较分析:兼论生活模式对节能的影响
6 生态城市研究进展
7 低碳导向规划研究进展
8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9 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框架的思考
10 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城市
11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
12 低碳城市生活模式
第二篇方法与技术
1 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
2 低碳生态城市的政策体制研究
3 新建低碳生态城市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4 中国低碳产业的现状及其竞争优势
5 低碳城市的经济要素
6 低碳城市发展:成本效益分析
7 低碳交通模式
8 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现路径
9 承载力分析与生态城市规划
10 城市生活垃圾与低碳发展
11 生态城市的水环境与水循环系统
12 基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节能新研究
13 低碳照明展望
第三篇实践与探索
国际动态
1 香港“共建低碳都市”国际研讨会综述
2 第45届世界规划大会——葡萄牙“低碳城市”会议综述
3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生态城镇规划和发展的一些启示
新城规划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探索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实践
5 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的编制与实施
6 曹妃甸生态城建设实践
7 绿色城市,光明之路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
8 北川新县城规划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建设
9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与实践
10 吐鲁番新区生态建设实践
11 云龙生态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
园区建设
12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1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综合生态技术系统实践与展示
14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 利北滨海低碳经济园区规划
16 低碳城市实践——东莞生态园规划建设案例
专项实践
17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
18 空间规划与低碳北京研究框架
19 怀来低碳城市规划
20 重庆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21 保定低碳产业案例分析
22 德州——中国太阳城与太阳谷
附录
1 2009~2010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动态
2 低碳生态城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索引
后记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
代序重建城市微循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趋势(仇保兴)
导言
第一篇最新进展
1 起步与探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概览
1.1 编制背景
1.2 框架结构
1.3 主要观点梳理
1.4 总结与改善
2 推广与深入:2010~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2.1 政府层:政府高度重视,宏观层面引导
2.2 学术层:学术交流频繁,理念日渐清晰
2.3 技术层:技术日趋成熟,体系逐步完善
2.4 实践层:实践探索加强,示范带动发展
2.5 探索层:探索研究深人,理论实践结合
3 应对气候变化:2010~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3.1 技术动态:注重低碳发展策略
3.2 实践动态:以低碳和零碳排放为目标,制订行动计划
4 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挑战
4.2 低碳生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篇认识与思考
1 争鸣与讨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之必要性
1.1 生态城是人类进化历程的必然抉择
1.2 中国生态城的迷失?
1.3 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总体思路
2 传承与超越——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观的差异及对现代生态城的启示 2.1 中西方古文化中的“自然”观之差异
2.2 中西古建筑的美学之差异
2.3 中西城镇选址模式之差异
2.4 中西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之差异
2.5 中西园林文化之差异
3 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
3.1 时代的背景
3.2 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
3.3 整体推行模式
3.4 五大推行步骤
3.5 小结
第三篇方法与技术
1 低碳生态城市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和构成
2 规划与土地利用方法技术
2.1 不同层面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
2.2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创新技术
3 温室气体排放评估
3.1 以排放为中心的IPCC和WRI/WBCSD温室气体排放模型 3.2 以需求为中心混合生命周期方法
3.3 美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
3.4 中国当前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
4 政策管理体系
4.1 政策管理模式
4.2 政策体系框架
4.3 政策激励手段
5 绿色建筑
5.1 绿色建筑专项技术
5.2 绿色建筑集成技术
6 能源规划和利用技术
6.1 能源规划方法
6.2 能源利用关键技术
7 水资源利用
7.1 城市水系统规划
7.2 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
7.3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技术
7.4 源分离生态卫生排水系统技术
8 垃圾处理与利用
8.1 垃圾减量化技术
8.2 垃圾资源化技术
8.3 垃圾无害化技术
9 交通
9.1 低碳交通发展技术
9.2 非机动交通(自行车和步行)规划技术
10 生态环境保护
10.1 生态规划技术方法
10.2 生态设计技术方法
11 小结
11.1 存在问题
11.2 发展趋势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1 十大生态示范城市(区)实践分析
1.1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新城
1.2 成都龙泉驿:田园城市
1.3 无锡太湖新城:资源管理
1.4 合肥滨湖新区:生态滨湖
l.5 上海南桥新城:郊区卫星城
1.6 中新天津生态城:探索先锋
1.7 曹妃甸生态城:深化实践
1.8 武汉王家墩:绿色CBD
1.9 厦门集美新城:滨水环湾
1.10 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激励政策
1.11 对比与分析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
2.1 城市探索:深圳
2.2 循环经济发展:武汉
2.3 两型社会城乡建设:长沙
2.4 低碳交通:昆明呈贡新区
2.5 能源规划:厦门创新科技园
2.6 生态修复:安徽淮南
2.7 绿色新农村:四川盐边
2.8 绿色地产:企业先锋实践
3 小结
第五篇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体系构建及试评结果(公布) 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1.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研究背景
1.2 生态宜居城市研究进展
1.3 指数发布的意义
2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研究思路与指标构建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3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
3.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结果一过程指数初步评估
3.2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要素评价
3.3 城市发展路径分析
4 小结
附录
附录1 专家论文汇编
专题一技术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技术体系
专题二城市规划
2010年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生态城市规划的若干思考——基于《城乡规划法》的理解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低碳发展的核心
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体系架构
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专题三政策管理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与管理体系
专题四产业经济
低碳生态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专题五绿色建筑
低成本绿色建筑之路
专题六交通
低碳生态城市的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的实践
专题七能源
低碳生态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
专题八水资源
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水系统构建
低碳生态城市的水资源规划与水环境治理技术——如何营造清澈的城市 nars自然水景
低碳生态城市水系统的构建
专题九固体废弃物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固体废物处理策略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温室气体减排
从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探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低碳化管理专题十景观设计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和案例
附录2 2010~2011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大事记
附录3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2011年学术交流汇编
附录4 2011年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重要学术活动预报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