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发布时间:2023-01-29T03:34:42.8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6期作者:李美娟[导读]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基础地力李美娟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基础地力、增加耕地产出的重要抓手建设。

本文就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建议自2018年机构改革后,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建设上,农业农村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农田建设管理制度。

围绕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制度,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从分散到集中统一,促进了高标准耕地的高质量建设。

从建设后的管理与保护来看,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理与保护的顶层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地方的管理与保护体系还处在摸索阶段,致使现有高标准农田的存在常运行与养护工作不到位、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布局杂乱无章,土地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农机装备的田间操作,很难发挥农机化的作用。

农业的基本出路是实现机械化,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就必须解决土地的分散和集中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保障国家长期稳定的粮食保障;这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创新发展体制。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2.1高标准农田建后管理工作不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模大、内容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设计者对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够透彻。

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标准农田作为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的物质基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基础农业的全面建设也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然而在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建设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建议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对于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和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由此可见,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于耕地资源保护。

高标准农田兼具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等特性,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和质量,对于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

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相比,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受重视程度偏低。

一方面,由于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效益回报慢等原因,部分基层政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意识仍有待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认知程度和深度较低,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粗放生产方式为主。

另一方面,农民依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投入,造成耕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高标准农田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耕地质量评价和田间监测体系评价标准,只是对地表工程,即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生态保护工程等进行了完善,对地力条件的提升并没有充分认知。

这种粗放的耕地资源利用方式,既影响了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也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改善。

1.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且缺口大,难以高质量达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伴随农业的飞速发展,农田林业防护建设逐渐变成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农田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防护林演绎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防护林不仅是为农田生产保驾护航的天然防护带,还是农田的天然保护屏障,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防护林在进行农田建设时也有很大的问题,文章针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仅供参照。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提升质量;筹划工作现在处在农田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增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且,每个区域都在对农田进行开发保护的过程里获得很好的发展。

在全体的防护林建设中,农田防护林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保护农田的关键举措。

目前怎样在得到防护的前提下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变成各个区域发展的首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应该对农田防护林建设里的限制性因素进行认真地剖析,并且根据限制性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案,借助这些来建立崭新的变革体系,从而促进地方农田防护林建设发展。

1、目前农田防护林遇到的实际困难1.1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防护中实现了大面积的运用,如此一来有效完善了以前农业灌溉模式的弊处。

但伴随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农田防护林做出改变。

以前路渠林计划在条田外面实施林带建设,借助支渠和农渠等有关措施实施灌溉工作,但是随着灌溉措施的逐渐升级,陈旧的防渗渠、土渠因为灌水利用率太低,目前已经变成林带灌溉的关键方式,但由于缺乏人员以及外力的管理,许多的农渠不能使用。

除此之外,因为部分护林员的收入很低,致使其参加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农田防护林中的林木无法健康成长,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1]。

在部分地域,甚至出现大规模林网枯竭而死,从这能够发现,没有注重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工作,会给此地域的防护林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防护带间的距离太宽自1990年至今,农田防护林建设大力推广与宣扬积水灌溉技术。

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andscape Technology384《华东科技》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秀刚(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迅速同样离不开农田保护者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农田保护组织的建设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对于农田的自然屏障无法保障,不能快速的提升农业生产产量。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问题;对策随着农田建设的飞速发展,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正确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就很难获得居民对森林建设的支持,影响林木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正在支持越来越多的农业发展,在实施耕地保护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农田防空洞的开发建设不容忽视。

作为农田保护的保障,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在我国农林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有效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以及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如今的首要任务。

1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不足 1.1 专业知识匮乏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对于控制气候、保护农田和清洁环境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随着近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的程度逐渐增加,这对人们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大多数人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农田防护林的许多优点,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损害。

目前,不管是个人还是有关部门,都存在不够了解农防护林的建设的现象,有的人认为由于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会遮挡阳光,所以不利于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

也因此,人们不够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那么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就根本起不了作用。

1.2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农田和森林网络的建设缺乏科学技术含量。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发展较为广阔,由于资金不足,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所以新技术的推广根本得不到实现。

很少应用新技术也导致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劣等品种的改良难度增大,农业收益下降。

没有制定针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有效的管理机制。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解决耕地“要害”问题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推进难度不小。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占用一定的耕地并涉及耕地的权属调整,农民对土地权属问题极为敏感;一些项目区需进行迁坟、移树等搬迁工作,受乡风民俗、重新安置成本高、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土地连片集中规整的计划难以落地,或不得不进行调整;项目建设中新增耕地较少,有的地方通过填平大量废弃塘堰获得耕地占补平衡置换指标,而这需要以大量科学严谨的调研论证为前提,且具有一定生态、资源、舆论风险,地方政府动力不强。

二是投资标准不高。

既往年度亩均1500元的投资标准,已无法达到田、土、水、路、林、网、技全面高质量配套的要求。

我省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布局逐渐由易到难,需要在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方面增加投入,有的相对欠水区域还需要安排高效节水灌溉、提水配套设施等,项目投资规模和工程施工难度都逐渐加大。

2020年底,省里提出将建设标准提高到亩均2250元以上,但目前尚未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和社会筹融资相关要求。

三是建设模式不新。

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成果不多,实际工作中对各地土地资源禀赋差异重视不足,治理方式和建设模式单一固化。

比如,建设效果追求短平快,各项目之间缺乏关联性与互补性,项目区选址与产业布局联系不紧密,土地、水利、道路、林网等措施的复合功能发挥不够,土地生态功能重视不够,难以充分满足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在长丰县岗集镇调研时,基层反映,农田改造后有3万多亩的小麦集中连片生产,但由于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仓储、烘干、物流等设施,收获季节面临着很大的霉烂风险。

四是建后管护不足。

负责后期管护工作的乡村,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和必要的人力物力安排不够到位,公共区域设施和田间道路的功能日渐衰退。

关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关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关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农田产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并向农民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补贴和贷款支持,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投入,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养。

其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田利用布局,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农田土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地的非农化,防止农地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同时,加大土壤修复和保育力度,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增加耕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

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关键,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合理分配农业用水,保证农田灌溉和生产水源的供应,避免农田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破坏。

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化和绿色化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五,加强农田管理和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需要加强农田的管理者和农民的互动与合作。

要建立健全的农田管理机制和农业产业链组织机构,促进农田管理者、农民以及相关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通过农田管理和农业产业链的整合,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农田管理者共同努力。

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农林业的不断发展,农田防护林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农村农田的发展过程当中,防护林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它是保护农田的主要重要角色,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防护林在我国农村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清楚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问题;对策1.引言随着农田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建设是当今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妥善去处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林业建设当中就很难得到村民的支持,影响到林业建设的质量。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开展农田保护的过程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建设不容忽视,作为农田防护的保障,农田防护林建设在我国农林建设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有效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1.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①由于农村村民的目光比较短浅,村民对农田建设的认识不足,人们只注重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农田防护林的保护。

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注重单一的农田经济,看不到农田建设带来的长远利益。

一些村民就会存在害怕经济效益不达标,树木见效慢等思想,对于防护林建设存在抵触心理。

对于已经建设好的防护林,也不注重保护,在进行工作时,大型的器械会破坏到防护林建设,还会进行烧秸秆等等有害环境的行为。

这些都是可能会造成农田防护林破坏的因素。

②同时,一些部门与村民会发生利益冲突,因为协调程度不够,大多数村民都以牺牲农田利益来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农村农田单位基本未能形成全民搞绿化的格局,并不能将生态环境建设,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③村民对于植树造林的方式比较单一,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发展之下,农田防护林建设,还是以传统形式为主,并没有引入外来的技术和方法,缺乏创新技术,栽植树种比较单一,而且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

④由于农田管理保护不到位,导致集体经济效益不高,没有对防护林进行整合以及雇佣护林员,导致林带的树木经常遭到破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管理摘要: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是针对自然坏境、植物、动物、城市的绿化为主题。

农田防护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宣传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好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保护着大家,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措施分析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的概述1.1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作用农田防护林生态建设可以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维护着生态安全。

地球孕育着万物生灵,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环境支撑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坚持着全新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已成为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生态保护力度之大、能力之强、令世界赞叹。

许多城市彻底整治,绿色发展像是按下了快进键,天更蓝、水更清、也意味着保护环境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种子在华夏大地扎根破土,让经济增长、人民幸福的指数直线上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开展绿色空间、维护生态平衡;让人民群众在这里有幸福感,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1.2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古到今的中华文明,都是以绿色生态建设理念为中心。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乱砍乱伐、森林分布不是很完整、树的品种少、不合理的耕种方法。

由于传统的思想让过多的人还是没有意识到现实的严重偏差,过去的青山绿水变成了今年的秃山黑水、过去的蓝天白云变成了现在的乌云密布、无论农村城市臭水沟到处都是,垃圾随处可见、汽车排出的尾气、土壤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环;污染了新鲜的空气,造成农田防护林生态发展质量低,影响其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通过我国近几年的实践与观测,对生态环境及工程建设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

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发展对策2.1建立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制度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是指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

加强保护生态自然的制度,增加了中国国情特色的新工程,从生态、环境、和地区区域的角度看,这不仅是单一的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也是农田防护林发展的光明前景,建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前完善工程制度,明确建设管理规则,贯彻执行防治污染,落实科学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方针,建立多元化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的保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的同时、提升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植树造林,对农田防护林生态进行定期的维护;促进人与自然的重大成就,推动科学的环境保护,遵循自然规律,然而恶化的环境,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近年来,受洪涝灾害、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产粮、稳定社会民生基础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要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饭碗里要装着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迫切需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下面,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规划;理念与需求;重建设、轻管护。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规划不相符。

一是偏重有形实体工程建设,综合配套措施投入不足。

主要是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田防护、水土保持、农业科技服务等综合配套措施投入不足。

二是土地零散不集中,项目区域群众受益不均。

按现行方案改造后的项目区,由于申报面积较大、建设工程分散,往往会形成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

“核心区”可能建设机耕道路、灌排渠系、扬水泵站、配套供电线路及实施土地平整等多项工程,而“辐射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相对匮乏,甚至出现“断头路”、“断头渠”、“断头防护林”的现象。

三是规划设计脱离实际,建成项目预期效益不佳。

1.2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部分工程质量不达标。

一是未按项目实施方案施工。

比如在规划的区域之外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

二是短斤缺两、以次充好。

比如路面宽度、渠道过水能力及内坡衬砌厚度未达到设计标准、土地整理完成后地块平整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等。

三是在限建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

1.3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管护工作不到位。

“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田间机耕道路、供电线路、节水滴管设施等产权不清晰、建后管理维护的责任与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原因分析2.1设计标准与项目投入不匹配。

通过调查的“十二五”、“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较大部分未达到3000元/亩的高标准,即使集中大部分项目资金投入到“核心区”,将其建设成为示范区,仍然距离高标准农田有一定差距。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过去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不完善、重建轻管、土壤环境质量差、节水灌溉技术尚未全面推广等问题,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点,更新规划,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管理,提高农田建设质量等几个方面,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价值功能。

关键词:高标准;农业;对策高标准农田是在划定的耕地保护范围内建设的集中连片、高产稳产、配套设施齐全、抗灾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社会各界的参与。

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要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充分协调好农村地区的环境、资源、人口、交通等要素,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向而行。

一、高标准的耕地是怎样的高标准农田是指把农田改造成“方形农田,林网,渠网相连,道路连通,排涝,旱灌”的高产、稳定的农田。

不仅要建立土地、劳动力等“硬件”,还要把科技等“软件”有机结合起来。

高标准农田既是对水、路、渠、林的改造与补充,又是一项农田建设项目,是全面、系统提高可持续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在新农村发展中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稳定、国家粮食保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农户缺乏对农业全面发展的认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户是主要的管理对象,但在实际中则是由县发展部门或者乡镇政府来承担。

由于执行主体与各方利益关系的不和谐,造成了因分散的农田、大量的流动人口而无法组织劳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和效果。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毛朝盛(江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浙江江山市324100)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补贴,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当前环境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过对农田进行防护林建设可以有效地位农田提供良好的屏障,保障农业资源。

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所以,现在进行防护林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然而,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防护林建设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造林的方式方法以及树种较为单一实际意义上讲,对于农田的进行防护的主要措施就是防护林的建设,这种传统的防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

因循守旧的方式,制约了对人员和外来资金的引入,在造林方式和方法上严重缺乏现代技术,另外,防护林建设中所选取的树种比较单一,目前防护林的树种依然以杨树为主,对未来发展有着一定影响,这种方式明显缺乏战略眼光,不利于防护林建设的发展。

1.2农田防护林管护不到位在现在的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防护林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由于缺乏资金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管护人,以至于防护林的建设和管护工作不协调,导致林网和林带的树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形成了“造林却不见林”的严重后果,严重浪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相关策略2.1抓好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做好农田的防护林建设的前提基础就是要做好防护林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切实发挥防护林在农田保护方面的作用。

①地方政府一定要结合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对防护林的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并确保各建设单位能够严格按照防护林的规划进行建设;②防护林建设中要对所需要的配置的林业用井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规划,并按照林业标准对对水井的尺寸进行设计,满足防护林建设的需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田建设的进程,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此,本文将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布局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不够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现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整治和地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问题:尽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投入机制不够健全,制约了建设规模和速度。

二是部分地区在建设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导致建设质量不高、后期管理不到位。

三是农田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四是农业科技支撑不足,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体系有待加强。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效益发挥,亟待加以解决。

三、国内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验借鉴在我国,近年来多个地区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江苏省通过实施“万亩良田建设工程”,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新时期更为关注农田建设工作,农田建设的质量不断提高,建设工作进行时,需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为农田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屏障。

但是在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对防护林建设产生了制约。

基于此,文章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建设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问题;探讨引言新时期,我国很多地区依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工作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当前我们对于农业生产工作的产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建立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的需求更为迫切。

随着时代的发展,森林面积锐减,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全球气候变暖,风沙灾害频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农业产量受到影响,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结合各地区的发展实际,对防护林的建设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并建立更高效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达到预期的防护作用。

1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作用1.1防风减害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工作有着明显的生态效应,首先能够起到有效的防风作用,防护林的林网能够有效抵御大风,减少风害。

遇到大风时,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不仅能够产生阻挡作用,还能够影响风向,继而降低林带背风面风力,有效的保护农田。

1.2调节农田气候农田林网还可以降低近地层的气温以及土壤层的温度,对其产生影响,并且能够有效调节水资源现状,对于农田的温度、湿度等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继而为农作物创设更优的生长环境。

一般情况下,农田周围的林网都能够对温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晴朗的白天,林带周围地面温度与空气温度都比较高,夜晚则林带内部温度更高。

1.3改良土壤属性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具备改良土壤属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改良土壤盐渍化,增加土壤肥力上。

由于林带中林木众多,各种林木能够有效进行蓄水、排水,保证土壤湿度,避免出现土壤盐渍化的情况,并且各种树木的落叶与枯枝在各种微生物的分解之下可变为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农田的生长起到有效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 8卷 第 4期 2 0 1 7年 2月
黑龙 江科学
HEI L ON GJ I AN G S C I E NCE
Vo 1 . 8 F e b r u a r y 2 01 7
农 田 防护 林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及 解 决 对 策
翟金 华 , 生 力 臣
( 讷河 市林 业 技术 推广 中心 , 黑 龙 江 讷河 1 6 1 3 0 0 )
摘 要 : 随着 我 国 农 业 的 发 展 , 农 田林 业 防 护 建 设 也 变 得越 来 越 重 要 。 在 农 田发 展 过 程 中 , 防 护林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 , 它是保 护农 田 生产 的天然防护带 , 农 田 防 护 林 作 为 农 田 的 自然 保 护 屏 障 , 对 农 业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但 是 防 护林 在 我 国 的 农 田建 设 中也 存 在 较
3结语农田防护林是对农田周围进行的林业带的种植是对农田起到保护的天然屏障主要通过树木的宽度密度方向等采取有效的举例方式来对农田进行保护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应提前研究农田附近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和水位因素等对于改善农田气候减轻防御大风和农业自然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够为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的促进农业丰收减少人工成本
大的问题 , 笔者对 农 田防护林建设存在 的问题进 行分析 , 提 出建设解 决对策 , 以供参 考。
关 键 词 :农 田防 护 林 ; 建设水平 ; 问题 ;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s 7 2 7 号 :1 6 7 4—8 6 4 6 ( 2 0 1 7 ) 0 4— 0 1 7 4— 0 2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f a m l r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h e l t e r f o r e s t p l a y s a n i mp o ta r n t r o l e ,wh i c h i s t h e n a t u r a l

浅谈额敏县农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额敏县农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 1 1年全 县疏林 地 面积 6 6 . 4 3 h m .比2 0 0 7年
按 公 益林类 型 划分 , 全部 为地 方 公益林 。 3 . 2 农 田防护林 中林 木 蓄积状 况 额 敏 县农 田防 护林 地 2 5 0 3 . 4 4 h m 中。 有林 地 、
4 . 4 未 成 林 地 面积 减 少
2 0 1 1年未 成林 地面 积 6 7 . 4 4 h m ,比 2 0 0 7年 的 8 8 6 . 8 6 h m 减少了 8 1 9 . 4 2 h m , 净 减率 9 2 . 4 O %, 年均
3 5 5 9 1 7 . 0 7 m。 , 占农 田防护林 林 木 蓄积 量 的 9 0 . 4 9 %; 混 交林 2 2 3 . 7 2 h m , 林 木 蓄积量 2 8 1 7 5 . 6 0 m。 , 占农 田 防护林 林 木蓄 积量 的 7 . 1 6 %; 疏林 地 面 积 6 6 . 4 3 h m , 林 木 蓄积 量 9 2 4 0 . 0 8 i n .占农 田防护林 林 木 蓄积 量
的2 . 3 5 %。
净 减率 2 3 . 1 0 %。 未成 林地 面积 减少 的 主要 原 因是 由
于木材 价格 呈上 涨态 势 , 林 农更 倾 向于栽 植用 材林 ,
农 田防护林 未成林 面积减 少 。
4 . 5 无 林 地 面 积 增 加 :
2 0 1 1年无 林 地 面 积 2 7 4 . 8 6 h m ,比 2 0 0 7年 的 1 9 8 . 5 8 h m 增 加了 7 6 . 2 8 h m , 净增率 3 8 . 4 %. 年 均净 带 的正常用水需 求无法得 到满足 , 无林地 面积增大 。

关于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强化生态理念,落实生态措施,大力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农田建设管理部门和广大农田建设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 当前农田建设中落实生态措施存在的不足“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各地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持续推进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新时期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以及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对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绿色发展观念不强,重建设、轻保护,习惯于老套路和惯性思维,生态治理的措施运用不多。

同时,对农田建设中的负面影响也认识不足。

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显著改善了生产条件,但工程建设如果措施不当,也会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等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植物死亡,或小动物误入渠道、蓄水池无法逃生致死。

(二)项目建设系统性规划不够完善。

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参照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范较为少见。

在建设措施上,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感和存在感,灌排渠道和田间道路建设过度使用混凝土,尤其是大量的渠道衬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农田生态系统,使蛙、蛇、鱼类等生物失去栖身场所,同时也降低了沟渠对农药、化肥的自然吸收和净化功能。

(三)重建设轻管护。

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制度落实不到位,少数损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农田灌溉排水缺少科学的制度安排,或过分灌溉,或洪涝和渍害时有发生。

(四)推广新技术意识不强。

在项目建设中,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积极性不高,习惯于老经验、老做法,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靳乐乐(广东省地质测绘院,广东 广州 510800)摘 要:本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概念,接着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就,再接着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论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便提高农田建设质量。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1-13-00561.相关概念的介绍1.1耕地耕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能够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粮食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

随着农业生活变得日渐复杂,农田提质技术也变得日渐先进,加快推进优质耕地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态势。

1.2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主要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设施完备,具有良好的抗灾害的能力。

高标准的农田采用的是全新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需要改善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全面提升农田的质量。

2.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就2.1耕地数量增加,品质在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每年都会新增一批高标准的农田,高标准农田在农田中的占有率在不断的增加,耕地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粮食产量也得到稳步提升。

2.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通过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农田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农田的灌溉、防护等等工程稳步推进,显著提高了农田的基本保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农田集约用地的水平,产生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2.3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通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成本在不断的下降,尤其是在推进机械化生产之后,农民的收入得到稳步提升。

3.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3.1项目建设进度较为迟缓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项目竣工验收,时间跨度比较长,一般需要2年左右时间,部分比较复杂的项目,甚至需要3~4年。

时间跨度太长拖慢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进度,对项目建设的有关各方也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难度。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田众多,农田的建设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用地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和促进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本文首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其次探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不足,最后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标准农田;现状;对策引言要想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必须着眼于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稳定、稳产和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时代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

在农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为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1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固定期限内,通过整理土地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较强、配套设施完善、生态效果良好、科技水平较高的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差别化治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保护生态环境。

早期的农田侧重产能提升而对农田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在项目设计及施工各环节未能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存在简单硬化沟渠道路等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

高标准农田对周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通过平田整地、沟塘清淤、配套路桥涵闸灌排设施、建设农田林网,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美化农田生态环境。

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提升农田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确保粮食的产量。

高标准农田能在减少生产投入的同时增加收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增加土地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减少其他物质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农田建设之中,能确保粮食产量。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防护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预防沙尘暴、风沙等恶劣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建设策略,加强管理,促进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中图分类号:Y362文献标识码:A引言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从而为农田提供保护屏障。

虽然农田防护林作为天然防护带,对农田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但在实际农田生产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制约防护林建设的诸多因素。

1 防护林带概念从防护林所具有的环境作用方面来看,防护林主要是指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尘暴造成的危害、防治土壤沙漠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降低空气污染的林带。

除此之外,防护林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作用,防护林是能够服务社会大众的天然林和人造林的统一,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防护林能够促进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对防护林的建设十分重视,有关专家学者对防护林建设及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关注,就目前而言,我国常见的防护林主要包括网状的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林等等,由于防护林的作用不同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网状防护林,它主要是人造林的部分,网状防护林主要由连片林、林带、林网构成。

[1]对于防护林的保护方面,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乱砍滥伐,并制定了科学的建设防护林计划,为促进我国生态发展平衡做出了重大努力。

2农田防护林建设2.1合理的选择树种,保证种植效果树种的选择是防护林建设的基础,为此应当重点选择抗性和速生性比较强的树种,比如刺槐、泡桐、洋槐等乔木,重点分析树种的挺直和健壮程度,利用树种的顶端优势到达防护林建设的基本效果。

树种的苗龄也需要合理控制,树干选择1年左右,树根选择2年左右。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张明领(睢县林业局河南省商丘市4769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对农业的扶持也在加大,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农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不少经验。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防护方面一道重要的屏障,在我国整体防护建设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田防护林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笔者通过多年经验针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7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8-0161-02农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农田防护林随着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在农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田防护林有着很多作用,比如可以抵御一些自然灾害,可以改善农田的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积极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也起一定的作用。

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1.1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缺乏认识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时人们对其认识不足,更关注眼前经济利益,对于农田防护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农田等社会功能不重视。

因此看不到农田防护林带来的长远利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害怕栽树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害怕栽树侵占农田,影响农作物的光照等,所以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时不少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对于建好的农田防护林居民也不注重日常的保护,在收割农作物时有些大型机械作业时不注意使用,造成防护林破坏。

此外,有些部门和林业部门缺少协调和沟通,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都会牺牲林业利益,这样林业部门在面对其他部门是基本都是孤军奋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全民支持、全民绿化的格局,这样生态环境建设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农田防护网的建设始终提升不到新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1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作用1.1防风减害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都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显著生态效应。

建设农田防护林主要是凭借林网或林带来减弱风力以及减少风害。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风害发生几率,主要是因为林带或林网可以阻挡风力以及改变风的方向,从而减小林带背风面风力作用。

1.2调节农田气候农田林网不仅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层温度变化幅度,还能有效调节水资源状况,如湿度、降水、温度等,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例如,在不同的面积和不同的时间内,农田林网都具备调节温度的作用。

在晴朗的白天,林带周围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较高;在晴朗的夜晚,林带内部温度较高。

1.3改良土壤属性改良林带土壤属性,主要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2个方面。

其中,改良土壤盐渍化,主要是通过林带中的树木生物排水、提高树木湿度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主要是林带中树木的枯枝落叶,经过地下微生物的分解共生成培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陈伟(淮南市夏集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安徽淮南232180)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农田防护林建设,从而为农田提供保护屏障。

虽然农田防护林作为天然防护带,对农田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但在实际农田生产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制约防护林建设的诸多因素。

针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作用;问题易导致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陷入到较大的困境,且无法较快地处理。

2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对策2.1提高认知从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角度来看,很多工作的执行必须在认知上获得良好的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不同的内容安排上,应尽量提高自身说服力。

认知的有效提升,可以对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综合进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能够符合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体系,工作存在局限性,对林业资源的调查和规划都立足于眼前的信息,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

因而林业单位要加大林业调查力度,高度重视林业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林业工作体系,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

林业调查包括对现有的造林和采伐工作、林业管理及木材加工等方面,然后合理规划这些工作,使林业调查规划和林业经济发展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林业建设与林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强化技术创新从长远角度来分析,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

该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于很多地方的综合进步都能够产生大的影响。

技术对于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能够产生决定性影响,固步自封现象容易导致后续工作的前进,遭遇到非常多的阻碍,无法更好地巩固自身的可靠性、可行性。

例如,利用PDA优势,完成无纸化数据的精确采集,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利用传统数据采集方法,需人工录入大量的数据,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

2种试验结果对比:30万km2的森林区域,林业局需要30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3个月才能完成;若利用PDA采集数据,采集时间等同于手工记录时间,不用再做大量录入或复制工作,只需检查是否存在逻辑问题,并简单修改即可,用时约15d。

从这一点来看,技术的有效创新,能够对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各项不足开展良好的弥补,整体发展成就较为显著。

2.3完善规划管理通过对上述几项工作的良好执行,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效率、质量能够大幅度提升,而且在相关不足的弥补上,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日后,应继续在规划管理上不断完善,弥补不足之处。

第一,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管理措施,一定要良好地实施信息化措施。

例如,通过加强信息化监督、布控,深入了解林业发展情况,快速发现和解决各项问题。

第二,规划管理的开展,必须对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阶段性成果开展正确的判定与分析,发现任何不足,都要及时弥补,最大限度推动地方林业的有效改进,这样可以在问题的持续解决上,不断得到更好的成就。

3总结我国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正不断朝着更高目标来完成,很多地方的任务执行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但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是一项持续性内容,应坚持在多方面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持续性创新,确保未来工作安排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良好地规避同类问题。

参考文献[1]雍鹏.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9(7)[2]陈凌云.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分析[J].农家参谋,2019(5)[3]欧小辉.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8(24)[4]季海云.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思考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10)(责任编辑禾初)经验交流215--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肥,从而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分化,继而增强农田的持续生产力。

1.4增产粮食农田防护林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能够优化作物生长条件,从而增强农田抵御霜冻、风沙、干旱等能力,实现农业粮食的安全生产以及稳产高产。

1.5生产木材及加工增值农田防护林呈现带状种植在农田的边缘、路旁,由于优越的水肥和透光条件,能够促使树木迅速增长。

并且,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丰富了林带生产增值,逐步发展成为木材的供应基地。

1.6提供林副产品和饲料农田防护林建设,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以及具有当地特色优势的树种。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林和经济林果业等,为农民增加额外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2.1林带结构林带结构主要是由林带树冠上下的层次、宽度、密度、横断面状及树叶、透光状况等部分组成。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备良好通风的结构林带,其防护距离大,通常由2行以上的乔木组成。

2.2林带走向林带走向主要由主林带和副林带2部分组成。

其中,主林带能有效防止风害,且与风向相互垂直;副林带能够有效防止其它外风力,与主林带相互垂直,且主林带和副林带之间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

2.3林带间距林带间距主要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之间、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

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0~300m;平原地区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00~600m,网格面积控制在10~20hm2。

2.4林带宽度林带宽度主要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1~1.5m的林缘宽度,2行林带宽度要大于4m。

这种林带具有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的优点,树木生长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从而起到保田增产的作用。

2.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农田防护林林带设计要与防护林、护岸林、环村林等相互结合,不仅能节省耕地用地,还能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从而有效扩大防护作用。

与道路结合,设置在道路两侧;与渠道结合,设置在渠道南侧;与护岸林结合,设置在河流两岸。

3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农田防护林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农田防护林建设取显著成就。

但在实际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

3.1造林方式方法以及树种单一总体上来讲,针对农田进行有效防护主要是采取防护林建设措施,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未来发展需要。

这种循环守旧的防护方式,严重制约了技术人员和外来资金的引入,导致在农田防护林造林方式和造林方法上,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

与此同时,我国在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选取树种较为单一,多以杨树作为防护林建设树种,而这种农田防护林建设方式缺少战略性发展眼光,不利于农田防护林长久发展。

3.2管护不到位现阶段,在我国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现象。

并且,国家资金投入力度小,未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导致防护林建设和管护都处于不协调状态,继而严重破坏了林网的树木和林带的树木,这种现象也会严重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

4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策略4.1优化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做好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基础前提是做好防护林规划和设计,有效发挥防护林农田保护作用。

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农田实际生产情况,宏观规划防护林建设,保证相关部门单位能够严格依据防护林建设规划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在建设防护林过程中,科学规划农田防护林配置用井的位置和数量、尺寸和深度,从而满足农田防护林建设需求。

4.2设置严格的标准依据①在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划和设计要求来建设,并且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

②严格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流程,因地制宜选择防护林种植树木,保证树木实际成活率,规范统一防护林建设流程和标准,保证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

③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统一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关部门单位要注重开展工程招投标活动,既要就近采购树木,又要严格审查采购树木质量,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

④在农田防护林建设阶段,注重栽种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确定防护林树木的行间隔和树间距,保障树木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同时,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管理和养护,提高防护林树木成活率。

5结语综上所述,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不仅能够保护农田生产,还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完善的制度标准,通过科学有效的种植调控,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为农业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1]毛朝盛.基于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林业建设:花卉,2018(10)[2]祝亚云,王火,江浩.江苏农田林网的效益、问题与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17(6)[3]雷娜.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责任编辑禾初)经验交流2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