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学必背大纲

合集下载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基本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基本问题:1.什么是学生,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简析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身份与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1)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国家公民;国家宪法与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

(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受教育权。

;义务:受教育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

3.什么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人,经师与人师)4.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定位)有哪些?(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4)管理者(5)研究者(专家型、研究型教师)(6)父母与朋友(良师益友)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人格特征(魅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7.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哪些?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8.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一般包括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

9.简析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社会体系模式。

(1)相互作用模式(团体动力学;安德森的两类交互作用:控制型和综合型;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专制、放任、民主式)。

2015年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看后必过

2015年教育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看后必过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2015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纲要

2015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纲要

中学教育学绪论第一节一、教育学对象及任务重点掌握: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掌握:教育学的任务:依照教育的逻辑关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一般了解三、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般了解四、阅读案例,学会如何分析案例把握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用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分析案例。

第二节教育学产生与发展基本脉络:四个阶段,重点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以某种教育思想的形式呈现,并散见于各种著作中。

1、中国:最著名的人物——孔子孔子:《论语》重视德育——“仁”“仁爱”。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育内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基本方法——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基本原则——学思集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墨家:“兼爱”“非攻”道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著作:《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教育的重要性: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

其他:韩愈的《师说》、朱熹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

2、外国:苏格拉底——产婆术;拍拉图《理想国》;亚历士多得《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代表作《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

班级授课制2、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主张遵循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实施自然主义教育。

探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2015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2015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必要性:(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3 )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4 )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①起点上的平等一一入学上的平等(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一]②过程中的平等一一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一一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3•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2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初步建立新的运行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4.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异同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在本质上式一致的。

2015年教师考试-教育学考前必背

2015年教师考试-教育学考前必背

教育学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的广义概念: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包括(教育的形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是主导性的现代教育机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子女的思想和品格教育;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社会教育:社区、文化团体、组织、媒体等给儿童施加的影响。

三者结合,教育合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的综合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实质(本质属性):(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理解: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培养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

它伴随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同人类社会共始同终。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理解:人类通过教育将已获得的生活生产经验复制和传承下去,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理解:使个体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把社会的一切内化的个体身上,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心理。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1)使自身适应社会,克服与社会的矛盾,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2)复制和传承人类文化。

(3)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而接受教育。

(4)人具有可塑性,拥有巨大的潜能,开发它们需要接受教育。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主要纲目: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模式第二节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基本概念:班级、班集体、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班风、班级建设设计。

主要问题:1.什么是班级?什么是班级管理?联系实际,谈谈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P258):是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它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

率先正式使用的是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中国最早雏形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管理(P260):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益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请例举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加以评述。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它是基本模式,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详细大纲知识点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详细大纲知识点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详细大纲知识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学2015重点

教育学2015重点

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如孔子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卢梭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

2.理解教育的涵义;现代教育的特征;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
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形成的作用,以
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
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了解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如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了解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法及其分类、实验法等。

(二)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

2.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3.掌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
育等。

4.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5.理解、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题型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辨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四、材料分析(每小题14分,共28分)。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大纲及习题(有答案)主要纲目: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三节教学策略基本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道尔顿制、课的类型、课的结构、课外辅导、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主要问题: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

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主要特点、优缺点有什么?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广泛运用的原因)缺点: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

(要求改革的原因)(常识: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奠定其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叶普遍采用,我国最早采用是清朝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广泛推行)。

4.什么是个别教学?其主要优缺点有什么?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

(最早采用)。

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六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六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六【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

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l3~17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6~20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3~17岁,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属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同步练习】1、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2、危险期主要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3、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答案:B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身体状况的剧变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答案:ABCD5、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C、培养健全的人格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E、重视家校联系答案:ABC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关链接: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相关推荐: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命中真题汇总(/)。

教育学大纲(必背)

教育学大纲(必背)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与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9C50Y以来)①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015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5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5教育学考试大纲2015年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是针对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设计的,目的在于评估他们对教育学基本理论、方法、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2015年教育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3. 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影响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育学方法论5. 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教育实验、调查、观察等研究方法6.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标准7. 教育统计与数据分析- 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教育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教育实践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9. 教育组织与管理- 教育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0. 教育课程与教学- 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1. 教育技术与媒体-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育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1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3. 学习动机与情感- 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理论- 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影响14. 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教育对认知发展的影响15. 社会情感发展与教育- 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教育对社会情感发展的作用# 第五部分:特殊教育与终身教育16.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和需求- 特殊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7.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六部分:教育伦理与法律18. 教育伦理- 教育伦理的原则和问题- 教育工作者的伦理责任19. 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 教育法律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部分:教育改革与发展20.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实践21. 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教育的展望# 结语2015年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本质属性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三、论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五、简述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六、简述赞科夫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七、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八、教育的功能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教育与社会人口之间的关系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表现形式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三、简述遗传素质的含义及其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四、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五、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六、论述学校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七、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价值取向、根本所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三、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四、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五、我国教育目的的实施策略六、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七、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九、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实质、基本特征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类型二、义务教育概念、起源与发展三、试述义务教育的意义四、终身教育的概念和特性五、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第六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的本质属性、权利、义务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三、教师的职业性质、角色、作用四、教师劳动的特点五、教师的职业素养六、现代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七、师生关系的本质、内容、构成、模式、功能八、三种师生关系模式的比较九、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十、论述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十一、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十二、教师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十三、论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十四、论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十五、论述如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第七章、中小学课程一、课程的概念、类型二、课程的主要的理论流派、制约因素三、课程目标的内涵,制定的影响因素、分类四、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五、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途径六、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课程组织的原则七、课程实施的内涵、基本取向、影响因素八、课程评价的概念、分类、价值取向九、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十、新课改下的课程评价十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十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十三、简述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十四、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八章、中小学教学一、教学的概念、基本任务(内容)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三、教学原则的概念,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四、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五、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六、教学过程的概念、基本要素、本质、基本阶段七、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八、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九、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几种教学组织形式十、论述我国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优缺点十一、常见的教学模式十二、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十三、教学智慧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生成要素第九章、中小学德育一、中学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意义、内容二、中学德育的任务、目标三、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和主要矛盾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五、中学德育的原则六、中学德育的方法七、德育途径八、道德教育思想(客观题)九、论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第十章、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一、班主任概念、工作的基础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四、班主任的角色冲突、角色适应五、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六、班主任工作的素质要求七、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八、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九、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十、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的内涵、特点、形成的基础十一、班级管理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内容十二、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十三、班集体的概念、基本特征、教育价值(对学生的作用)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十五、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十六、班级活动的概念、类型、特点十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原则、设计与组织过程第十一章、中小学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二、课外活动的作用、意义三、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要求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第三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基本概念: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基本问题:1.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这是将课程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教育内容的综合)。

狭义课程,是仅指某一门学科(即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

学科(subject)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有时与狭义课程通用;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是教材(subject-matter)。

2.什么是课程类型?常用的课程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P144-145(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课程任务)P145-146(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组织核心)P146-148(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表现形式)P148。

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影响课程的因素从宏观上看主要有两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社会要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3)科学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有哪些?(1)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人本主义:强调课程与个人的联系,人的潜能发挥,统整,如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社会再造主义: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维持社会结构的作用,如洛克,功能主义的迪尔凯姆、帕森斯。

(2)学科中心与活动中心课程论(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学科中心:知识中心论,分科教学,要素主义课程、结构主义课程,如布鲁纳;活动中心:儿童中心论,反对分科教学,实用主义课程,如杜威。

2015-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5-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5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在VV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四川 2015年 师资培训《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四川 2015年 师资培训《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二节)1. 为什么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第二章(第三节)3.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两个最活跃的人力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形成师生关系。

4.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复杂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示范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长周期性合迟效性。

5.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高尚的职业道德: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合道德准则。

●合理的知识结构:按照内容分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按照知识形成的类型:间接知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功能分类: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是教师关于所教科目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专门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经验)文化知识(指与教师所教学科相邻的其他学科知识,即通识性的知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一)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五)教育指导能力(六)教育机智(七)教学监控能力(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九)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十)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一)认同教师角色;(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具有教育独创性;(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

2015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六

2015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六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六【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的概念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三、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步练习】1、教学是________。

答案: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教学3、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答案:教学【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的概念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三、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步练习】1、教学是________。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大纲及习题(有答案)第一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节德育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德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基本概念:德育、学校德育、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主要问题:1.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学校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从内容上讲,德育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从形式上讲,德育一般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特点: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历史性;一定的历史经常性。

2.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社会);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对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对教育)。

3.什么是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德育目标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制定依据:社会需要(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学生特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4.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目标是什么?我国中学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环境教育与资源教育);(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劳动教育与创造教育);(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公民教育与法制教育);(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与合作教育);(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爱国主义和国际教育)能力的培养方面:(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必要规则,能够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的传授方面:(1)了解和掌握我和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2)知道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法律知识);(3)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情况(政治知识);(4)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哲学知识)5.什么是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是怎样确定的?(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 揭示教育规律②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 概念和术语方面;③ 研究方法方面;④ 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 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 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 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 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 反对思辩教育学;② 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 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 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 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 教育即生活;②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 学校即社会;④ 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8.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 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9.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 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 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0. 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 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 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第2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

3. 教育活动的结构①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 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 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

4.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5. 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前者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后者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3)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莫顿提出)。

6.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① 教育是上层建筑;② 教育是生产力;③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④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⑤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⑥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7.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和勒图尔诺;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该学说认为:①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③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8.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区别。

9.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

劳动起源说认为:①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③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10.古代教育的特征:① 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②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③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④ 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⑤ 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⑥ 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11.近代教育的特征:①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 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③ 教育的世俗化;④ 教育的法制化。

12.现代教育的特征:① 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 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③ 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④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⑤ 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⑥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

2. 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3.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①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② 它是人的资本形态;③ 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4. 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5. 劳动力市场理论: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6.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 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 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 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7.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 决定受教育权;③ 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8.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 影响教育目的;②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③ 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9.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 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 影响受教育者;③ 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

10.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 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② 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③ 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11.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12.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 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②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①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② 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③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④ 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14. 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15. 教育的人口功能:① 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② 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

16. 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的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17. 全球化是指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动力,人们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众多方面制定共同纲领,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