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已有100多年历史,自从有电报后,?各地同时间观测的气象资料能及时集中到各国的气象中心,分析出天气图。从天气图上看到一个个高、低压系统在移动着,这类天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给各地带来了天气变化。我们从天气图上分析出天气系统,预报它们在未来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包括生成和消亡),就能推论各地区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就是天气图预报方法的主要依据。我们分析各种天气图或其他辅助图表,目的就在于及时分析出引起各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天气图分析正确与否,是天气图预报方法的前提。天气图预报方法首先要做出天气形势预报,即预报出天气图上已有的天气系统,它们未来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同时还要判断有无新生的天气系统产生。

在天气形势预报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外推法,即假定未来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变化与起始时刻的情况相同,这种方法也称作持续性法。其次是气象员在长期天气预报的实践中,总结出有关天气系统移动或强度变化的经验预报规则,这些经验规则在天气形势预报中也有很大作用。此外,从动力气象学的一些理论中,也可以推论出一些有关天气形势预报的规则。气象员根据这些就可以作出未来的天气形势预报。

近3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趋向于改由机器作天气形势预报图,这种预报称作数值预报,图表示数值预报的内容。数值预报的第一步要求对所预报的天气系统从生成到消亡的主要物理过程有所认识,并将其概括成一组物理定律;第二步将这组物理定律用数学方程组表达出来,并且对这个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来求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速度和容量有限,对方程组必须作适当简化;第三步将起始时刻的各层天气图资料编入机器;第四步由机器对这组议程进行求解,便算出未来各个时刻、各个地点和各高度上的高压面高度、温度、湿度和风速矢量的三个分量u,v,w的预报值。

电子计算机在作压、温、湿、风的预报时,是一小段一小段时间往前预报的。例如,根据起始时刻的天气图,先算出10分钟以后的预报图,然后将这张预报图作为起始时刻的天气图,算出10分钟以后的预报图。这样一步一步连续作下去,便能算出未来24小时或48小时的预报图。如果得到一张24小时预报图,先后要作一百次左右的预报。假如我们要计算的站点(?在数值预报中称作网格点)?为50 ×50=2500点,高度取10层,对各个站各个高度预报六个气象要素(压、温、湿和三个风速分量),作一次24小时预报就需要进行一千五百万次运算。?目前各国探空站的密度大约相隔400~500公里有一个站,所以由数值预报作出的各种形势预报图,只能抓住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小于400公里的中小天气系统便预报不出来。

由电子计算机作出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比用手工方法制作预报图要客观。根据检验结果,高空天气形势图,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的比手工制作的要好。对地面天气图来讲,两种方法制作的效果差不多。目前开展数值预报业务的国家发布的各种天气形势预报图,大多是由机器作出并经过气象员修改后才发出的。

天气形势预报图作出后,根据天气形势再作出各地区的天气(阴、晴、雨、?雪和灾害性天气等)预报。天气预报困难较大,即使天气形势预报正确,?天气预报不一定就报对,因为天气形势和天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从天气形势预报过渡到具体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气象员的判断,这样,气象员的经验就很重要。气象员在长期预报实践中,将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编成档案或分成类型,天气形势预报确定后,从档案中找出最类似的过去个例或天气型,根据它们作出天气预报。在过去30年中,天气形势预报进展很快,但从天气形势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却没有很大进展,这是目前天气图预报方法中的问题之一。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89656.html, 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分析 作者:刘雅琳易洛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5期 摘要:提高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是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气象保障,应从提高多种 探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加强数值预报和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尺度研究和天气会商、强化预报员队伍建设及提高预报员整体素质和技能等多方面出发,尽可能缩小天气预测预报与实际天气状况的偏差。 关键词: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靠气象科技,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是气象部门的首要工作,也是气象工作者肩负的光荣重任。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81.4%,受地势北高南低差值悬殊大影响,形成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大风、冰雹、强降温等,并可由此引发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环境污染和城市渍涝等次生灾害,常常给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提高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对于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开展、制订突发气象事件应急预案等,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有着重要作用。 1 提高多种探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市级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探测资料有加密自动雨量站、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及多通道卫星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并结合天气系统模型和数值预报技术,对天气系统结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增强数值预报产品与卫星、自动站和雷达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应用水平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可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为加强短时强降水、雷暴、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应强化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高频率输出产品和短期集合预报产品及探测资料的快速融合产品,开展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及其发生概率的潜势预报业务,逐步建立以提取雷达产品参数自动识别、报警及定量估测为应用手段的强对流临近预报预警系统。 2加强天气会商 加强天气会商是培养建立预报员实践总结分析提炼能力的有效手段。遇天气有大的变化时,主班预报员应根据预报需要通知台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会商,预报员和雷达值班员都要与会并做好会商记录。2009年6月27至29日,绵阳市出现了入汛后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

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解读

是生活好帮手和防灾“发令枪”,有时也会“空报、漏报” 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绿色焦点) 本报记者刘毅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7日09 版) 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等气象灾害,从中央气象台到各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备受瞩目。 气象工作者付出巨大努力,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一些地方也发生了预报失准的现象。例如,北京7月8日气象预报显示,7月9日至10日,北京城区和南部将有大暴雨天气,局地降雨量可能会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结果北京的降雨强度远没有预计的严重。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空报或漏报,应该怎样用好天气预报?记者最近采访了多位专家。 ①世界性的难题—— 天气预报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科学上讲不可能完全准确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曾经担任过天气预报员。他说,有很多人一说起天气预报,就有“不靠谱”的印象。在网上流行一个句式“我再也不相信……”,这个句式当中流行最广泛的句子,一是“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二是“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 对网上调侃天气预报的段子,宋英杰了如指掌:

气象台有10个预报员,领导问明天下不下雨,7个举手认为下雨,3个认为不下雨,于是得出结论“降雨概率70%”; 问:什么时候容易下雨?答:不带伞的时候容易下雨,预报不下雨的时候容易下雨; 老奶奶对小孙子感慨地说:“局部地区”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天气预报天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好在我们没有生活在“局部地区”…… 如今,天气预报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天气预报靠不靠谱、准不准,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看来,“从科学上讲,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只能不断努力朝更准确的方向走。” 专家告诉记者,现代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天气预报由大气综合探测、气象资料采集、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信息服务等几个系统“接力”产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 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现代天气预报方法的建立只有几十年时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②误差为何难免—— 制作天气预报,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不完美 张庆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等专家表示,制作天气预报相当于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是不完美的,都可能产生误差。 首先,作为原材料的观测资料不全,而且会有误差。

天气预报能报几天

天气预报能报几天 以前,人们都是从电视上获得未来3天―7天的天气信息,不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和手机应用软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天气预报产品,其中不乏号称能预报未来15天,甚至未来30天内天气状况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对很多天以后天气情况的预测能准确吗?以现在的天气预报水平,究竟能预报未来多少天的天气状况? 大气出了道“难题” 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来预测天气。科学家把大气当成一种流体来对待,通过建立大气的运动方程组,用“解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然而,大气运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中,得出预测结果所依据的方程组,是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三个运动方程构成的七元非线性方程组。要解这个方程组,计算量之大和运算过程之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面对这种计算也会“发怵”。 因此,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科学家不得不简化方

程组――否则就无法计算。可是对相关参数进行取舍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取舍过程越不恰当,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越低。 扇动飓风的蝴蝶翅膀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两星期以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现的“蝴蝶效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洛伦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运动过程的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的后果。这在大气运动过程中表现为,即使各种误差和不确定因素的强度非常弱,也有可能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达到能左右大气运动的强度。 在理想的大气方程组之外,有无数只“蝴蝶”在扇动着翅膀。如城市热岛效应、工业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因素,它们都会对天气的变化产生影响。植被、水体等因素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可能会影响天气状况。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在模拟运算中进行详尽的描述。 很显然,当人们想预测未来很多天以后的天气时,相隔的时间越长,这些“翅膀”带来的影响就越大,预报的准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__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6、 5、5位__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9、 1 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__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怎样分析日本气象传真图

怎样分析日本气象传真图 天气图是在一张特制的底图上填有各地同一时刻的气象观测记录,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的天气情况的图。它是用来观察、监视和研究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演变和移动等情况的重要工具。气象台或气象站经常绘制的天气图有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及各种辅助图。船舶利用气象传真机,可接收到各种天气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制定的《气象传真天气图分析》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的要求和船上实际工作需要,本篇主要介绍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及各种辅助图的基础知识。目前气象传真广播的覆盖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海洋。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传真广播,发布气象报告和天气预报,发送各种天气图、气候图和海况图,为船舶提供气象服务。船上装有气象传真接收机就可以方便而可靠地获得航行海区有关国家发布的气象、海况等传真资料,可以了解更多、更大范围的天气演变过程,掌握航行海区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海洋气象情况,这对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合理选择航线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气象传真广播台概况 气象传真台在欧洲、北美、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多,在印度洋、南半球分布较少,发送距离一般3000公里,如图1.1所示。 图1.1 世界主要气象传真广播台 图1.1中数字代号说明: 1.北京(中国),2.东京(日本),3.桑莱呷(菲律宾),4.关岛(美国),5.珍珠港、火奴鲁鲁(美国),6.旧金山(美国),7.埃德蒙顿(加拿大),8.弗罗比欧(加拿大),9.哈利法克斯(加拿大),10.布伦特伍德(美国),11.诺福克(美国),12.布拉克内尔(英国),13.巴黎(法国), 14.奥芬巴赫(德国),15.奥斯陆(挪威),16.诺尔彻干(瑞典), 17.罗马(意大利),18.罗塔(西班牙),19.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20.莫斯科(俄罗斯),21.安卡拉(土耳其),22.埃皮斯科比(塞浦路斯),23.开罗(埃及),24.内罗毕(肯尼亚),25.达喀尔(塞内加尔), 26.比勒陀利亚(南非),27.新德里(印度),28.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29.新西伯利亚(俄罗斯),30.伯力(俄罗斯),31.曼谷(泰国), 32.达尔文(澳大利亚),33.堪培拉(澳大利亚),34.里约热内卢(巴西),35.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图 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辅助分析用。

天气预报常识

天气预报常识 1、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2、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12个简单方法可以预测天气 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看到猫洗脸,会下雨。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鱼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730-34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XX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

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6、5、5位,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9、1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天气预报的准与不准

天气预报的准与不准 日前,与气象界的几位专业人士一起聊“天”,探讨天气预报准与不准的话题。 (一)感慨 天气预报,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力游戏。 因为预知是一种生活品质,甚至是一种生命保障。 这是一个“天有不测风云”与“天有可测风云”并存的年代。 预测科学,仅仅提供了一种概率较高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一位前辈曾经说过,天气预报,就是八分把握加两分冒险,有时等于十分精彩,有时等于十分可笑。 网上有一个“我再也不相信...”的句式,被使用最多的就是:(1)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2)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第一句话并没有使人们从此规避爱情,第二句话也没有使人们从此放弃天气预报。 浏览一些论坛或贴吧时,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对话: 甲说:天气预报,胡说八道! 乙说:有本事,你来报! 有人觉得有些冤枉:预报对了,大家记不住;预报错了,大家忘不掉。 美国同行有这样一段感慨: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因为上帝从来不做天气预报。 台湾一位气象学者在其最后一部著作中留下的打油诗,让我感慨万千:

昨天报雨今日晴,预报错了得骂名。 今天报晴明日晴,预报对了骂未平。 可怜天气预报人,终生被骂上天庭… (二)古人如何推测天气? 即使在甲骨文中,都有关于占卜天气的记载。在科学尚未昌明的漫长岁月中,依然有着科学精神的雏形。例如猜测天气往往都会有“占”和“验”这两个环节,占卜之后,还要验证正误。对于很多气象谚语,也有人进行是否应验的总结,从而得出“屡验”、“甚验”、“屡不验”的检验分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在没有常规量化和连续观测和预测的年代,人们缺乏对于气象更迭的物理过程的内在机理进行研判,也缺乏对天气的宏观形势的洞察,由甲现象推断乙现象的逻辑过程常常带有假说意味,并存在诸多谬误,例如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等等。对于气象的观察和感悟,是以家学传承、文学描述、哲学思辨和史料记载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从严格的意义上,并未形成预测科学。 但在那样的年代,人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天气的一定周期性以及物候表象间的呼应关联,折射出非常令人折服的感知力。“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诠释了跨度150天的天气韵律。“巢居者知风,穴居者知雨,草木知节令”,借助其他生物的灵性推断气象变化。 其中二十四节气以及数以万计的气象谚语成为民族智慧的宝贵遗存。每当读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雷;上风虽开,下风未开,主雨;燕子初归风未定,桃花欲动雨频来;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都会对古人朴素的大智慧肃然敬畏。 (三)现在如何做天气预报? 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说,目前天气预报的核心工具是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初值条件,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再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进行求解,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 所以探讨准与不准,可以围绕数值预报展开。我们对大气运动中的规律尚未全然知晓,设计的任何方程只能是求得近似。初始的观测数据除了不准确之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1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 [提问]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教师讲解]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我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板书]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板书] [教师归纳]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 [提问]通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看到有哪几类气象图?(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等) [教师讲解]通常气象台就是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做出天气形势的预测,才能准确地预报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只重点学习观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方法。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板书] 1.什么是卫星云图[板书] [读课文]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27页“卫星云图”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并观察“气象卫星和地面接收”示意图。 [教师讲解]现在中央电视台播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行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回来的图象。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才能做到。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封底“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读出照片中都有哪些内容。(日期和时间、地球、经纬网、我国的国界和海岸线、长江和黄河、城市、云层及其运动方向标、陆地和海洋) [提问]卫星云图和上述内容都各有什么作用?(云层表示各地区上空云量的分布,其他内容表示地区的位置。)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内容就是云。在看云图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海陆界线等等内容弄清方位,再看云层的分布和范围大小、云层的厚薄以及它的运动方向。根据对云层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全面地知道,在卫星发射图象的时候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 [练习]看“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云图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的天气状况?(1990年5月31日14点30分) (2)图中的主要云区在哪里?大致呈怎样的方向延伸?向哪个方向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移动。)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 概述 (2) § 925hPa分析 (3) § 850hPa分析 (5) § 700hPa分析 (8) § 500hPa分析 (11) § 200hP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 概述 (15) § 气压场 (15) § 风场 (16) §温度场 (16) § 湿度场 (17) § 天气区 (18) §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本指南仅适用于地面、高空常规和加密观测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的分析。本指南中的等值线(如等温度线、等压线等)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在业务中以客观分析为主,人工订正为辅。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doc

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2页,当前在第[2] 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 刚刚公布的XXXX年10月全省天气预报质量表明,省气象台的温度指导预报成绩明显高于各市气象台的城镇报,客观指导预报产品下发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 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4、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 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 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也缺乏一个业务上方便快捷的、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临近预警制作平台。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

员身上。 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 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的统计数字,截止到XXXX年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约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 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目前共有XXXX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 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在19名值班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 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 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 2、预报能力不足。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分析高度:925hpa 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低空 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 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 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 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 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 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 风切变条件 灰色 显著 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 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 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 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 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 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 析 灰色 切变 线 (辐 合 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 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 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 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 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 温度等温 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 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红色 温度 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暖中心N, 红色,冷中 心L,蓝色 温度 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 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 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 分析判断暖平流 红色 湿度等露 点温 度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 点温度线,如10℃,12℃,14℃ 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等比 湿线 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 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 线。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干线 (露 点 锋)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 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 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 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 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 发生 灰色 等温 度露 点差 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 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湿舌 绿色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2017年12月

第一章系统概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是以先进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底层,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为用户提供四类服务: 1、信息的管理、查询与检索。该系统在数字地球上,融入天气专题信息图层,直观地展现作业点分布、河流分布、重点增雨区分布、气象观测仪器、气象检测实况等信息。 2、可视化专业信息,辅助业务人员决策。采用科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现气象雷达数据、云图数据中的强度、速度、谱宽等信息,建立气象数据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辅助业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3、模拟业务过程,辅助任务规划。该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需求,模拟飞机飞行过程,辅助用户进行航迹规划;可模拟火箭作业过程,评估任务结果。 4、链接传感器,与实际应用业务对接。系统可与飞机增雨地空通讯系统、地面车辆GPS监控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增雨飞机和地面作业车辆的三维追踪和显示。

第二章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依托DreamMap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研制。该平台融合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兼容调用多种政府用、军用、商用地理信息数据,逼真展现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场景;可针对雨、雪、云、风等天气现象精细化建模,逼真展现天气动态变化;可提供距离、面积、高程、角度、剖面、最短距离等分析量算功能,定量了解空间环境;可标绘兴趣点、气象台站、侦察站等模型符号,并融合管理各模型属性信息。 一、空间环境展现 该平台可以逼真展现陆、海、空、天等多维环境信息,渲染矢量、注记等多种类型数据。 图1 大气环境

图2 地形环境 图3 海洋环境

图4 高精度影像数据 二、气象环境展现

天气图分析

11年5月8日—11日天气过程分析 天气过程分析: 5月8日—11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青藏高原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陕西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四川盆地、东北中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黄淮东部等地将有4~6级偏北或偏南风,新疆山口地区的风力有7~9 级;冷空气前锋过后,上述部分地区的气温将下降6~8℃,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南疆盆地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今年第2号台风"灿鸿"在菲律宾西部沿海登陆后,穿越吕宋岛进入西北太平洋洋面,强度明显减弱,逐渐变为热带低压。南海东部海面受"灿鸿"影响将有大风,"灿鸿"变为热低压并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 高空环流形势: 5月8日在500hpa天气图上主要有3个低压中心,在西伯利亚地区有闭合低压系统,冷中心接近于低压中心,温度平流较弱。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有一低压槽,冷中心落后于低压槽,槽后有冷平流。在鄂霍次克海附近有一大槽,冷中心落后于低压槽,等压线与等温线有很大的交角,槽后有很强的冷平流。中纬地区是平直的西风气流,亚洲南部受南支槽影响。 5月9日在500hpa天气图上,在西伯利亚地区有闭合低压系统,冷中心稍落后与低压中心,有不太强的冷平流,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有一闭合低压中心,槽后有一横向的冷中心,有较强的冷平流,并且槽发展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8日在鄂霍次克海附近的大槽移向了东北方向,并且槽后仍有很强的冷平流。中纬仍是平直的西风气流,亚洲南部为南支大槽。 5月10日在500hpa图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西伯利亚地区的低压中心与冷中心近似重合,成为一个冷涡,槽后冷平流较弱。贝加尔湖东部的低压向东移走,鄂霍次克海的低压中心后面为暖中心,槽后有暖平流,低压槽将减弱,同

天气图分析标准(最终版)

天气图分析标准 一、一般要求 1、等值线分析范围 (1) 03Z、06Z、09Z、18Z 、21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分析至图边; (2) 00Z、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右端分析至150E°,另外三端分析至图边; (3)高空天气图等高线右端分析至160E°,上端分析至70N°,另外两端分析至图边。 2、标注 (1)标注的等值线数值、天气现象及系统中心符号与当地纬度线平行; (2)等值线的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最北端的开口处,或非闭合等值线的两端,标注颜色同等值线颜色; (3)闭合等值线中心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或环流中心近最值附近。 3、错误记录:记录有误时,在错误记录(数字或符号)上划一条短横线,温度用红色笔划, 其它用黑色笔划。 二、等值线分析要求 2、地面天气图 (1)等值线以黑笔分析; (2)等压线间隔2.5hPa,热带气旋在1000hPa以下时等压线间隔可取5或10hPa。 (3)等△P3线应分析出正负变压极值区,间隔可取1、2、3、4或5hPa(间隔宜相等),0值等△P3线可不分析; (4)地形等压线进出线数及数值应一一对应,只分析一条波状线; (5) 00、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以间断线通过高原区; (6)无闭合等压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3、高空天气图 (1)等高线和等△H24线以黑笔分析,等温线以红笔分析; (2)等高线和等温线起始或终止于同一条经线; (3)等高线间隔:4位势什米,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500 hPa图间隔8位势什米; (4)等温线间隔4℃; (5)等△H24线间隔4位势什米,0值等△H24线不分析; (6)无闭合等高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三、天气系统分析要求 1、地面图 (1)高压中心标注蓝色“H”,低压中心标注红色“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中心气压以黑笔标注于符号下方; (2)分析锋、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和飑线,分析方法见表1; (3)分析锋生和锋消; (4)分析天气区并标注天气现象,分析和标注方法如表2; (5)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色实线分析锋过去12h位置; (6)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笔在热带气旋过去12h位置标注热带气旋符号,热带气旋中心的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以带箭头的黑色实线相连,箭头指向现在位置; (7)热带气旋中心的未来24 h、48h、72h位置以黑笔标注热带气旋符号,时间(如:24h)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上方,气压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下方,现在位置和预计位置 应使用带箭头的黑色间断线相连,箭头指向预计位置。 2、高空图 (1)高位势中心标注蓝色的“H”,低位势中心标注红色的“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热带气旋符号“”; (2)分析500 hPa及其以下图的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分析方法如表1; (3)以黄色实线分析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的过去12h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