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喜办特色
丧俗中纸扎品的情感镜语及其审美价值
民谷探究
丧俗 中纸扎 品的情感镜语及其审 美价值
吴春艳
( 马 渚镇政府 浙江 余姚 3 1 5 4 5 0 )
[ 摘
要 ]民俗 是人 类古老 文化 的 遗存 ,是 广大劳动人 民在 漫长的历 史进程 中,运 用
他 们 的聪 明才智经 过积 累淀积 而创造 出来 的一种 文化 现 象。本 文从生活 实际 中观察发现 :
累淀积而创造 出来 的一种文化现象 。同时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 生活过程 中享用 和传承着 这种 具有浓郁地域 文化和 精神 思想 的文化 事象 。因此说 ,它具有社 会生活 和文化 意识 的双 重特 性 。正如 民俗学 家钟敬文所
说: “ 哪里有人群 ,哪里就 有社会 生活,因此 ,哪里就有相应 的社会风俗 。”
种饱含 生者情感 、想象 、理性等 诸多主观成份 的审美意象 。 就纸扎 品的种类而 言 ,我们 大体 已知有 以上 四种 ,。但 就它所选 用 的材料 来说 ,其框 架结构 一般都
用竹 篾扎成 ,外表则用纸张糊成 。旧时多用棉纸 、宣 纸和草纸 。现代则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科技 的进步 ,纸 张都 以机制纸来替代 。依据纸扎 品的所 需尺寸和形状 进行裁剪和裱糊 。各种纸扎 品的图案和色彩 ,则根据
间俗神类 的神 像;二是侍童类推人物纸扎 品。有童 男童女等;三是建筑类 的纸扎 品。有亭 台楼阁、轿马车
船 、 日用家具 以及鹿 、鹤等兽禽类动物 的纸扎 品;四是一 些传 统戏 曲中的戏剧角色造型等。这些纸扎品的 供奉 ,对丧礼举 办人 家的人而言 ,从本源上来说是 一种情 感的寄托, 以此来表 达他们 自己对 逝去先人的那 种念想 ,以这些物 品来折射 自己的情感镜语 。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些纸 扎品,它作为一种 民间工艺品,也 不 失它本 身所 具有 的美学价值 。 纸 扎品的情 感镜语 民俗 是人类 古老文化 的遗存 。它是广 大劳动 人 民在漫长 的历 史进程 中 ,运用 他们 的聪明才智经过积
蓟县民间的丧葬习俗
蓟县民间的丧葬习俗王旭建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繁琐,讲究封建礼仪。
新中国成立以后,蓟县各级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农村建立公墓,以减少占用耕地。
1969年建火化场, 1975年以后,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蓟县的丧葬习俗也随之变化。
六七十年代,破旧立新,大部分习俗或取消或淡化或由新的习俗取代。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逐渐恢复了一些习俗,并且融入了现代内容。
这些习俗的发展变化,在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送终,长辈在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长辈在临咽气时,晚辈能守在身边,也叫“得济”。
更衣,死者在咽气之前弥留之际,家人为其脱下旧衣,更换寿衣。
寿衣有的在死者生前就准备好了,或自己做或子女做或找人做。
也可到寿衣店购买。
用白线扎腿,白线的根数与死者年龄相等。
后来演变为用麻批儿扎脚。
大概有多挽留死者之意。
打狗棒,用秫秸棍等材料做成。
共5根,供桌上的碗里插3根,死者衣袖各放1根。
支客,也称“大了”、“支宾”,是操办丧事的总指挥。
在举办丧事期间统领派找落(读lao去声)忙人,分配活计,招待客人,主持丧礼,支配喜钱,安排酒席、临时采买等多项工作,总支客下面还要有小支客,小支客形同小组长,是伙夫、端菜、洗碗、倒酒、打杂等项活计的小头头,小支客直接向总支客负责。
现在基本上各村都有专职支客,也有村干部兼任的。
支客男人居多,但也有女支客负责接待女客人的。
会计,也有称“先生”的,一般由2—3人组成。
设帐桌、账本。
负责整个丧事过程中的钱物收支、记账、书写挽联、供条等。
由死者子女提供钱款。
丧事结束后,公布账目,当面向东家交代清楚钱物,如子女多的还要负责分配钱物和分担债务等。
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都从会计处领取。
会计必须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平衡。
落忙人,一些村民得知死人后,主动前来帮忙操持丧事,有时由总支客找来,称之“落忙人”,一般都是自愿,并且不要报酬。
丧事喜办
丧事喜办我很奇怪。
为什么谁家死人,或过三周年,总是花费几百元或上千元的代价来为已离开人世的死人大肆挥霍?我们邻居张阿姨的妈妈去年夏天过“三周年”。
这一下可热闹了。
她家请人糊了很多的纸人,什么金童玉女,金山银山,一排一大溜。
还请了几个吹唢呐的“呜哩哇啦”地吹了老半天才从坟上回来。
她家还提前买了好多菜,买了几十斤肉,几十箱啤酒,几十桶饮料,办了几十桌酒席,花了大批大批的钱。
张阿姨请了好多亲友和邻居还有同事,去他家吃“桌”。
张阿姨全家忙得不得了,又是端菜上汤,又是点烟劝酒。
饭桌旁,她的亲友们邻居们,吃得津津有味,说说笑笑,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男人还猜酒令,吆五喝六,好不热闹。
那声浪把屋顶都快掀翻了。
晚上,张阿姨还嫌不热闹,又包了两场电影。
一场《江湖妹子》,一场《世界大战》,又花费了二百元钱。
天刚擦黑,麦场上就挤满了人。
雨哩哩啦啦地下起来,可众人却不愿放过这场好电影的机会,还是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电影。
人群中的说笑声,和银幕上的枪声、炮声、喊杀声掺和在一起,使这个十分清冷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我总想不通。
我问妈妈:“妈妈说:“这有什么?多花点钱热闹热闹是孝顺老人嘛。
”什么?这是孝敬老人?我茫然了。
张阿姨一家本是纪念已逝世的母亲,却满脸喜气,毫不悲伤。
三周年办得这么隆重,九泉之下的人能知晓吗?丧事为什么喜办?这真是孝敬老人吗?谁能告诉我?【简评】“丧事喜办”的题材抓得好,因为这是一件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小作者很善于思考。
文章写了一天一夜的热闹场面,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邻居张阿姨为母亲逝世三周年而大办庆祝,铺张浪费之举。
这种借死人之名义而搞的所谓世俗享受,已经完全丧失了悼念死人的意义,除了讲排场,摆阔气之外,还会有什么呢?这种恶习俗乃是愚昧与落后的明证,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文明。
文章表达了新一代少年对此类怪事的思考,很值得成年人思考。
此外,题目中的“喜”字,与文章叙述时反映的“喜”的气氛与“丧事”形成了极妙的对比,其讽刺是尖锐、辛辣的!。
论丧仪中的戏曲演出特点及其民俗文化功能
论 断 是 符 合 历 史 事 实 的 。诚 如 孔 文 所 说 的 那
样 , 明末清初至今 , “ 丧葬演戏在我国各地普遍存
在” 。江南 的苏州 、 江 、 京 等 地 区在 明代 有 此 松 南
在笔者 家 乡湖南永 兴一 带 , 主要 是 邀 “ 音 班 ” 则 八 在灵 堂 “ 唱围故 ” 清 唱湘 剧 段 子 ; , 而湖 南 的 长沙 、
作者简介 : 忠(9 l ) 男, 李跃 17 一 , 湖南永兴人 , 湖南科技 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法学博 士。
湘潭 、 东安 则多邀 请花 鼓戏 班在灵 前搬 演 。 关 于我 国民 间丧 仪 中 的演 戏 活 动 , 者 曾 以 笔 影戏 的演 出为个 案作 了相关 论 述 , 里 将 就 整个 这
收 稿 日期 :09— 6—1 20 0 2
俗。明成化年间 (4 5 47 人周旋在《 16 ~l8 ) 疏稿》
三丧仪中演出戏曲的民俗文化功能对于丧仪的目的与功能人们多有论述如陶立潘说丧礼有表现生者对死者的哀悼怀念死者生前的功德超度亡灵使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通过信仰和禁忌仪式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生者对于死者的美好愿望11脚等作用
第2 6卷第 4期
20 0 9年 1 2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 . 126 No 4 De . o0 C2 9
对 于 我 国民 间 的丧 葬演 戏 习俗 的 历 史 发展 ,
孔美艳 指 出 : 丧 葬 演 戏是 一 种 纯粹 的 民间 习俗 , “ 它源 于丧礼 上人 们本 能 的歌哭擗 踊 和用乐 。根 据
伴。 … 围绕 丧 仪 , 地 形 成 了 不 同 特 色 的 丧 各 俗 。以丧仪 中演 戏来 看 , 然都 是 演 戏 , 其 “ 虽 但 花 样 ” “ 曲” 、插 却是 各有 千秋 。如 在 安徽 , 庶 人 家 富
土家族四大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那是历史长河当中遗留下来的民族烙印。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有着四大特色,是与众不同的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四大特色都是什么吧。
哭哭啼啼办喜事
土家族在办婚事的时候,新娘在上花轿之前就已经哭的声音嘶哑,这是哭嫁。
虽然哭嫁并不是土家族独有的,但是土家族是最为隆重以及典型的。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前的3天或者7天开始,不过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断断续续的哭,亲邻来送礼看望时,谁来就哭谁,作为道谢之礼节。
出嫁前的晚上新娘亲邻中邀请未婚姑娘9人围席而坐,通宵唱歌,称为十姊妹歌。
这段时间的哭唱顺序为哭爹娘、哥嫂、姐妹、叔伯、陪客、媒人、梳头、祖宗、上轿。
内容是哭诉身世以及难舍的离别情绪。
谁哭的时间越长就是有才有德。
欢喜送亡人
遇到丧事时土家人会办的十分热闹,一定会请个师傅打丧鼓,晚上时候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邻里都来奔丧,奔丧者数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狂舞,这叫跳丧。
展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锣鼓喧天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有着浓烈的祭祀色彩。
其特点是手脚同边动作,踢踏摆手,节奏鲜明。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简
直是部民族史诗。
跳摆手舞的人数也不固定,少则数百,多则上万,气势磅礴壮观。
狂放毛古斯
毛古斯舞仿佛非洲土著舞似的,裸露着上身,披着茅草的舞衣,一边跳一遍欢快的喊着土语,十分的原始和狂放。
毛古斯舞一般是在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跳的,有歌舞、有对话也有完整情节,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毛古斯舞要跳六个晚上,每晚一个主题,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
土家族的丧葬活动流程习俗
土家族的丧葬活动流程习俗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传统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的丧葬文化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因地域有异,各具特色。
土家族对亡者一般都棺木土葬,寿终正寝的称“白喜事”。
与大众认知的传统丧葬不同的是,土家族的丧葬活动并不带过多的悲情色彩,土家族面对死亡是以“喜”为主,欢送亡人,土家族人认为灵魂不死,冥界也如人间一样的陈设,并且现实世界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世的立马投生,但要经过一套复杂流程,需请法师来帮助。
老人去世后,儿女要让逝者高高兴兴地归去,要走“顺头路”,所以丧葬气氛反而热闹非凡。
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丧葬流程,大致如下:哭丧:老人闭上眼睛,停止呼吸后,家人立刻放声大哭,以表示对老人感情之深。
烧落气纸:老人最后一口气出,再没进气时立刻烧的纸,并同时点燃香烛,土家民俗认为落气纸一烧,亡人下到冥间就能立马用,而烧后的纸灰也会在之后下葬时放到棺材底,否则钱就不属于亡人。
烧水:与烧落气纸同时进行,提前从河边水塘打来的清水,用烧落气纸的火来烧,在大铁锅里放一个小铁三角架,再把装满水的陶罐子放在三脚架上,然后把纸放三脚架下烧,这样烧的钱才能送到亡人手中。
报丧:又称“把信”,一边放鞭炮一边通知亲朋好友来参加葬礼。
沐浴:又叫“揩三神”、“三拂子”,用陶罐烧好的水给老人擦澡。
装老:给老人穿寿衣停丧:又叫“下床”,把老人抬到门板或硬木板上,这个过程直至下葬。
盖纸:停丧后用黄钱纸盖住老人面部,也有地区用黑布。
守孝:去世当天安排人守夜进材:即将老人抬进棺材,土家族人把棺材叫做“方子”或简称为“材”,一般是孝子抬头,孝婿抬腿。
发丧:放鞭炮,送灵队伍将棺材抬进山。
上山下井:抬棺材进入墓地,放到提前挖好的土坑里。
垒坟:掩坟,又叫“培坟”,用石块垒在将坟周围固土,垒好的坟也叫“堆金葬”复三:入土三天后家人去祭拜,放鞭炮,敬茶酒饭,化纸钱,烧香烛。
亲人去世,邻里齐聚,唱丧歌,打丧鼓,追祀亡灵,歌舞以祭,人们习称之为跳“撒尔嗬”,这是以丧歌中的“撒尔嗬”衬词而得名。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篇一:传统丧葬与习俗传统丧葬与习俗随州市地域广阔,北与河南省接壤,南与荆门、京山、钟祥相邻,南北相距近200公里,各种民俗与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以传统丧葬的习俗为例,南北差异就很大。
不仅如此,相邻的乡镇也有不同,只是差距略小而已。
笔者知道最多的当属随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与礼节,当然,前面说过,民间习俗因地而异,虽然是相邻的乡村因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不一样,丧葬习俗与礼节也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尸首的停放逝者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病去世,还是意外死亡,停放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不管逝者属于何种方式死亡,如果在家里断气,那么,逝者的尸首(棺椁)就会很自然地停放在家里(堂屋正中),一般情况下,如果逝者有几个儿子,会选择停放在长子家中,也有逝者随谁生活便停放在谁家的。
但如果逝者是在外面断气,则他(她)的尸首就不会停放在堂屋里,而是在院子或场子里搭一个棚子停放,其原因是因为逝者“死不回家”,于是就干脆将其尸首停放在外面,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将尸首停放在室内,会不吉利。
当然,如果孝子尽孝,像这种情况也可以停放在室内,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孝子先行祷告一番,祷告内容大体是一些要求逝者理解和原谅之类的,然后将逝者脸部用白布蒙上,由孝子反背着逝者进入堂屋停放。
床草和衣物逝者去世之后,他(她)的部分衣物会在逝者去世当日烧掉的,包括逝者生前睡过的床铺草。
烧床铺草和衣物的时候有讲究的,一是看燃烧时的烟雾飘向哪个方向,便意味着逝者将安葬在哪个方向,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烟雾飘散的越远,逝者的子孙的幸福就会越长。
二是在第二天看燃烧后的灰烬中间坍塌的效果,坍塌的面积越小,证明逝者的后代就会越发(财),反之,就会变得贫穷,因此,在烧床铺草和衣物之前,孝子们一般会人为地把中间放一些硬物,防止坍塌。
同时,家人们在当晚还要防止猫狗什么的踩到灰烬,因为有灰烬上是什么动物的脚印逝者来生就会变成什么动物一说,所以家人当晚会尽量避免这些动物踩踏灰烬。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9:常见的丧葬习俗
常见的丧葬习俗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无论寿数长短,到头来都难免一死。
尽管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但“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养老送终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们养育成人,供上学念书找工作,给儿子娶妻生子,给女儿找个好婆家。
当他们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时,做儿女的要百般孝顺,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特别是当老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儿女们更是要不离左右,日夜守候,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直到实在没有回天之力,撒手人寰。
临终之时儿女们不在老人身边,这就是没得上济。
所以无论远近的孙男弟女,都要守在老人身边见最后一面,老人有啥嘱咐的都说说。
想说的话都说了,想见的人都见了,死也就瞑目了。
孝子报丧老人咽气后,首先要由儿子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上下邻村“报丧”,意思是告诉大家某日某时老人不在了。
往往是孝子戴着孝,由人领着,每到一家大门外,领着的人大声说:“孝子磕头”(叫孝子头,也叫报丧头)。
孝子双膝跪地磕一个头,当那家里人出来时再告详情。
家家如此的磕个遍,意思是需要人们都来帮忙。
人们忌讳戴着生孝进入家里,意思是不吉利。
老人在还没咽气时,要赶紧给穿上装老衣裳,如死后再穿视为没得着,是光着身子走的。
讲究穿“几道领”(每套衣服一道领)一般有三道五道七道(上三下二或上四下三)的,不穿背心裤衩。
装老衣裳一般是蓝色、酱色、女的红的花的,不能用黑色的,说黑色是铁。
有夹衣、棉衣,有穿棉袍子(现在穿棉大衣)的,也有不穿的,说穿了鬼魂打不起旋风。
不能穿单褂子,谐音“单挂子”。
不穿皮衣皮裤,过去布料用绸子不用缎子因谐音“断子”。
要把老人放在屋里地下的门板或床板上,头冲门脚冲里,等老人死了打开窗户,烧上一张倒头纸。
因为若在炕上铺着毡子、炕席或穿带毛的衣服都有忌讳,说这样死了会到阴间数毛和背炕板子,难以脱生。
在胸口上放一块犁铧鉄,意思是怕诈尸走尸。
在腮帮处塞一铜钱或嘴里放一捏茶叶,以免空口妨子女。
红白喜事处理原则
红白喜事处理原则
红白喜事处理原则指的是对于生活中的喜事(如结婚、生子)和丧事举办时,人们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 恭敬谦和: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需要以恭敬和谦和的态度对待。
在喜事时,要尊重家族的传统和习俗,与亲友分享喜悦;在丧事时,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意愿,给予支持和安慰。
2. 简朴节俭: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应遵循简朴节俭的原则。
在喜事时,不要铺张浪费,避免过度奢华;在丧事时,也不宜过分豪华,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3. 分享欢乐和减轻悲伤:喜事应该是大家共同分享的喜悦,要邀请亲友参与,共同庆祝;丧事时,应给予逝者的家属足够的支持和慰问,共同减轻悲伤。
4. 尊重和体贴他人:在喜事和丧事处理中,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愿。
对于喜事,应尊重新婚夫妇的决定,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丧事,应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意愿,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习俗进行处理。
5. 注意安全和卫生:在喜事和丧事处理中,应注意安全和卫生,确保参与者的身体健康。
在喜事时,要确保场地和设施的安全,避免意外发生;在丧事时,要注意防控传染病,确保亲友的安全。
综上所述,红白喜事处理原则包括恭敬谦和、简朴节俭、分享欢乐和减轻悲伤、尊重和体贴他人以及注意安全和卫生等方面,旨在在处理喜事和丧事时,保持礼仪和尊重,并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健康。
丧事喜办的例子
丧事喜办的例子引言丧事喜办是指在悲痛和失落的时刻中寻找乐观和庆祝的理念。
有时人们可能会想要通过丧事喜办来化解悲痛和思念之情,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尊敬、纪念和缅怀。
本文将以一个例子来讲述丧事喜办的概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积极的影响。
例子:纪念逝去父亲的音乐会在一个温暖的夏天,玛丽莲的父亲突然离世,给她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玛丽莲的父亲是一个音乐家,他曾经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过多场音乐会,一直以来都是玛丽莲的骄傲和榜样。
在父亲的离世后,玛丽莲决定举办一个音乐会来纪念他的生平和音乐成就。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父亲的致敬,同时也是为了给他的亲朋好友们一个聚会和共同缅怀的机会。
组织筹备玛丽莲开始筹备这场音乐会,她邀请了父亲的音乐朋友和合作伙伴来参加表演。
她组织了一个小组来处理各种事务,如场地租赁、音乐家联系、宣传和票务等。
玛丽莲本人也参与了部分表演曲目的排练,她将在音乐会上演奏她父亲最喜欢的曲目之一。
活动当天在音乐会当天,玛丽莲和小组成员通宵达旦地布置会场,确保音乐会能够顺利进行。
会场装饰以简约而庄重的方式,展示了玛丽莲父亲的音乐事业和生平照片。
音乐家们的演奏让整个会场弥漫着温暖而悲壮的氛围,观众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感受着音乐传递的情感和回忆。
共同缅怀在音乐会的间隙,玛丽莲邀请了一位父亲的好友上台发言,回忆他们与父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并分享了父亲在音乐界的成就。
这些温馨的回忆引发了观众们的深情共鸣,让他们重新思念起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在音乐会的尾声,玛丽莲登台演奏,她倾注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敬意,用音乐传达了她对父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积极影响这场纪念音乐会不仅是对父亲的尊重和纪念,同时也给了玛丽莲和其他参与者一个积极面对悲痛的方式。
通过音乐会,玛丽莲找到了力量和勇气,继续追求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事业的发展。
对于观众们来说,音乐会是一个共同缅怀和悼念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建立起与逝去亲人的联系,并通过分享和交流减轻内心的痛苦。
结论丧事喜办的概念凸显了人们与悲痛之间的复杂关系。
邵阳丧葬习俗有哪些
邵阳丧葬习俗有哪些邵阳丧葬习俗有哪些丧葬习俗,已经有几千年历史。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每个地方的丧葬习俗都不一样,下面店铺详细介绍邵阳的丧葬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邵阳的丧葬习俗病人咽气前,儿孙辈跪于床前送终,如其神志尚清,就吩咐遗言。
有的儿孙外出赶不到送终,就喂参水“吊气”,拖延时日。
气绝即放铳一响,鞭炮一挂以报丧。
停尸板脚下点一盏灯。
用柏叶水沾白布给死者洗身,装殓。
装殓衣服要成单数。
死者口里含七粒米,叫作带粮走。
绥宁等地凡六十岁以上的人去世,脚要踩一箩谷,谷存给子孙吃。
人要坐着死,与生儿女要坐着一样,同称“坐生坐死”。
母亲死后,要先通告舅家,舅父母来到,备“报恩餐”招待。
孝子要跪在舅父母面前。
舅父母对去世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叫做“分真”。
再给外甥讲些好话,叫作“讨好”。
父亲死了,跪向伯叔辈请求分真讨好。
平时,孝子对父母不好的,会久久跪着,听从教育,许可起身才能站立,然后死者入殓。
人死去三天内,要找一块象人形的石头背回家中供奉。
死者是女,则在岩石前供一盆水和一把梳,是男则供以烟叶。
每天还要供奉餐食,三年后,才把岩石埋掉。
安葬前,要打道场超度亡灵,孝眷披麻戴孝,穿麻织品长衣,头戴由麻布做成圆圈、前边缀上六颗白棉花的孝帽,并拖上麻布长头巾,脚穿麻鞋和白布袜子,手持孝杖,称作“成服”,并请人唱丧歌或唱戏守夜。
出殡不论墓地远近,抬棺的绕道缓行。
有的地方抬棺的要走乡间小路表示死者对家乡的留恋和告别。
绥宁等地老人死了,棺材埋尸之外,还要用华美的窑缸将死者的生庚八字写在里面掩埋,叫做“埋魂”。
1949年后,各地丧事改革从简。
一般出讣告,开追悼会以悼念死者。
城市推行火化,在殡仪馆或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举行追悼会,亲友吊丧,送以花圈、祭嶂,出席追悼会。
乡镇也开始推行火化,土葬者亦减少了很多旧俗礼仪。
80年代起,出殡时有动用汽车、族旗为前驱的,送葬人员多,冲炮喧腾,花圈直径高达3-5米,祭坟修墓比过去增多而且讲究。
俗语“丧事不请自到,喜事有请才去”的含义,你真的知道吗?
俗语“丧事不请自到,喜事有请才去”的含义,你真的知道吗在农村地区,有着很多传统的风俗,特别是丧葬和结婚,礼数上是非常讲究的。
有句话叫:“丧事不请自到,喜事有请才去”,指的是在同一个村里,村中某户中的老人去世了,周围的乡亲邻居们,不用主人家上门请也会自己参加葬礼。
但喜事就不一样了,无论谁家有喜事,得到主人家的邀请,才可以去参加,没有得到邀请是不能去的,这里头到底有什么讲究呢?【先说说“丧事的不请自到。
”】在农村如果某户人家里有亲人去世了,对于这户人家来说,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情。
农村自古以来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叫“死者为大”,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将停止一切手头工作,忙着张罗后事。
首先是鸣炮三响燃万子鞭一挂,示告乡邻家中有老人去世。
然后将死者遗体入棺置于客厅(中堂)设为灵堂,在棺前摆上祭品点燃香案和长明灯,大门楣额贴写“当大事”三字白布(纸)条幅。
布置停当后孝子披麻戴孝,去往近亲人家里(母逝去舅舅家,父逝去姑妈家)报丧。
然后去请地师和道士,地师负责选地择日和下葬定向,道士负责道场法事和出殡发丧。
小编老家农村的规矩和习俗是孝子不抬丧(棺),叔侄不挖井(坑)。
因为农村还实行土葬,出殡抬丧(棺)要十几名青壮劳力,挖井(坑)要 3~4 名青壮劳力,还有扶棺、搬运花圈等辅助性工作,没有二三十名青壮劳力完不成将老人“扶上山”(土葬)的工作。
加上吊唁宾客接待和所有参加丧事人员生活饭菜制作,至少也要四五十人才能把一场丧事办好。
农村丧事主要是与逝者有关的事务,但因礼数多程序复杂,孝子们都会忙的晕头转向。
所以,对于生活接待工作,除了地仙、道士和母舅、姑妈至亲,三餐成席且有孝子陪侍酌酒外,其他宾客及乡邻帮忙人员,就餐入席是不分坐次的,也是不理会身份贵贱的,人多的话吃流水席,孝子也不陪餐敬酒,喝酒的人全都自酌自饮,对此农村又有一句俗语叫“丧场无礼节,餐宿自便之”。
这主要是因为家属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伤之中,也还有对丧事很多事情要忙,主人家根本无暇再去顾及其他。
民俗论文 —撒叶儿嗬
土家族撒叶儿嗬——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在清江长阳土家族一带有着这样的一群土家人,他们的丧礼没有悲怆号哭的祭祀,而是以灵柩前的动人心魄之舞,向死亡舞蹈出热烈的生命之情,这种奇异的丧礼使得土家族张扬了自己具有显著民族个性的死亡哲学,执着于生,超越于死。
土家族撒叶儿嗬历史悠久,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哪些问题,又该如传承与保护呢?关键词:土家族撒叶儿嗬面临问题保护与传承“土家族”这三个字,引发了多少人无尽的思绪。
在中国56个民族中,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
它古老,源于古代的巴人:它年轻,是因为知道1956年才得以得到国家正名。
巴人之谜,或许是无数历史学家面前一道不解的难题之一,然而巴人的文化却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在长阳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土家人依靠着清江水孕育了无数优秀的长阳人,创造了无数的史上文明。
千百年来,长阳人积累了深厚的巴文化底蕴,有“歌舞之乡”之美誉。
域内民风淳朴,习俗奇特,以歌舞祭奠亡灵的跳丧舞(撒叶儿嗬)、哭泣庆贺婚嫁的哭嫁歌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独具魅力。
有高亢激昂的山歌,典雅隽秀的南曲,欢快炽热的吹打乐,婀娜秀美的花鼓子。
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土家文化“三件宝”。
1998 年,长阳被授予“全国民族文化先进县”称号。
最具有代表特色就是长阳土家族的跳丧舞——撒叶儿嗬,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丧葬形式。
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曾获全国第十届广场舞蹈群星奖金将并率先进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土家族撒叶儿嗬基本简介撒叶儿嗬亦称打丧鼓,它起源于清江中游地区的土家族,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一种祭祀歌舞。
"撒叶儿嗬"即跳丧或"跳丧鼓"。
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亲属邻里前往吊唁。
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
农村喜宴菜谱十六个菜
农村喜宴菜谱十六个菜在偏远的农村,往往很少有饭店的存在。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自己在家烹饪食物,或者走亲访友,更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当农村办喜事和丧事,往往也没有条件去饭店进行,因此,自家坝坝宴的成了农村请客的标准配置。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18年最好的婚宴菜单的16个菜吧。
2018年最好的婚宴菜单16个菜菜单一红烧鱼东坡肘子香辣虾梅菜扣肉口水鸡凉拌拼盘烧肥肠白灼基围虾一品蒸鸡梅菜扣肉大盆藕片清蒸排骨干锅啤酒鸭泡椒田鸡炒时令青菜三鲜汤菜单2八冷碟: 1.鸳鸯彩蛋2.如意鸡卷3.糖水莲子4.称心鱼条5.大红烤肉6.相敬虾饼7.香酥花仁8.恩爱土司八热菜:1.全家欢乐——烩海八鲜2.比翼双飞——酥炸鹌鹑3.鱼水相依——奶汤鱼圆4.琴瑟合鸣——琵琶大虾5.金屋藏娇——贝心春卷6.早生贵子——花仁枣羹7.大鹏展翅——网油鸡翅8.万里奔腾——清炖金踢四果点:1.甜甜蜜蜜——喜庆蛋糕2.欢欢喜喜——夹心酥糖3.热热闹闹——糖炒栗子4.圆圆满满——豆沙菜单三八味彩碟黄油焗加拿大龙虾老虎蟹焗泰国香米白灼基围虾广式蒸多宝鱼蒜蓉蒸扇贝日式烤牛肉姑苏万三蹄摇滚香酥鸭牛仔粒焗杏鲍菇喜庆汤三鲜爱上四喜丸子百年好合三鲜黄花菜美点双辉自助水果办喜事菜谱2018-01-1117:47:43有用(77)一、办喜事菜谱18个菜:1、称心鱼条2、大红烤肉3、相敬虾饼4、香酥花仁5、菠罗生炒骨6、上汤白果猪肚7、甲鱼汤8、炒猪肚9、酸萝卜10、牛郎会织女(素菜)11、台湾鱼皮12、红肠拼香芹13、黄凉粉14、椒麻杏鲍菇15、海味时蔬16、香油凉瓜17、鸳鸯鸡18、白灼虾二、农村办喜事菜谱18个菜:1、(福运绵长)——炒粉2、(共呜春报晓)——鸳鸯鸡3、(群龙贺新喜)——白灼虾4、(黄金铺满地)——菠罗生炒骨5、(白头皆老)——上汤白果猪肚6、(爱你一万年)——乌龟汤7、(沉鱼落雁美)——水鱼鸡汤8、(风姿显贵气)——蒸花枝片9、(金腰怀太子)——腰果丁10、(比翼齐双飞)——蒸白鸽11、(龙皇献彩卷)——炸榴连卷12、(红袍添喜庆)——扣肉13、(福至如东海)——蒸海鱼14、(翡翠满庭园)——花菇小塘莱15、(喜鹊报佳音)——美极禾花雀16、(永结喜同心)——八宝饭17、(甜甜蜜蜜)——甜米18、(连生贵子)——花生,瓜子。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_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篇一:传统丧葬与习俗传统丧葬与习俗随州市地域广阔,北与河南省接壤,南与荆门、京山、钟祥相邻,南北相距近200公里,各种民俗与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以传统丧葬的习俗为例,南北差异就很大。
不仅如此,相邻的乡镇也有不同,只是差距略小而已。
笔者知道最多的当属随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与礼节,当然,前面说过,民间习俗因地而异,虽然是相邻的乡村因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不一样,丧葬习俗与礼节也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尸首的停放逝者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病去世,还是意外死亡,停放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不管逝者属于何种方式死亡,如果在家里断气,那么,逝者的尸首(棺椁)就会很自然地停放在家里(堂屋正中),一般情况下,如果逝者有几个儿子,会选择停放在长子家中,也有逝者随谁生活便停放在谁家的。
但如果逝者是在外面断气,则他(她)的尸首就不会停放在堂屋里,而是在院子或场子里搭一个棚子停放,其原因是因为逝者“死不回家”,于是就干脆将其尸首停放在外面,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将尸首停放在室内,会不吉利。
当然,如果孝子尽孝,像这种情况也可以停放在室内,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孝子先行祷告一番,祷告内容大体是一些要求逝者理解和原谅之类的,然后将逝者脸部用白布蒙上,由孝子反背着逝者进入堂屋停放。
床草和衣物逝者去世之后,他(她)的部分衣物会在逝者去世当日烧掉的,包括逝者生前睡过的床铺草。
烧床铺草和衣物的时候有讲究的,一是看燃烧时的烟雾飘向哪个方向,便意味着逝者将安葬在哪个方向,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烟雾飘散的越远,逝者的子孙的幸福就会越长。
二是在第二天看燃烧后的灰烬中间坍塌的效果,坍塌的面积越小,证明逝者的后代就会越发(财),反之,就会变得贫穷,因此,在烧床铺草和衣物之前,孝子们一般会人为地把中间放一些硬物,防止坍塌。
同时,家人们在当晚还要防止猫狗什么的踩到灰烬,因为有灰烬上是什么动物的脚印逝者来生就会变成什么动物一说,所以家人当晚会尽量避免这些动物踩踏灰烬。
沛县地区丧葬习俗
沛县丧葬习俗前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寿命短短匆匆不过百年,七十即是古来稀。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总结来说,人生就是三场宴席:自己的出生祝酒——人生起点;自己的结婚喜宴——人生高潮;自己的葬礼丧席——人生终点。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是一个人一生的完美归宿,足可抵消死者一生的苦闷哀愁。
过去的丧俗礼仪繁杂,讲究也很多,再说“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一套套独具特色、繁琐复杂的丧葬习俗。
乡民们一辈子与土打交道,在土里耕耘,在土里刨食,最终的归宿也是入土,都祈盼自己能拥有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
现代社会知识传播迅速、民智开化;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封建糟粕的摒弃;市场经济对农村进一步的冲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加;人们生活娱乐方式新式多样等一系列原因,丧葬仪式变得越来越去繁就简,加上近几年政府推出“移风易俗”的政策,导致一些沿袭千年的风俗文化几近消亡。
对沛县一袋丧葬习俗作以整理,以示对民俗的记念一、送终老人去世了,不能说死了,这是对死者的不尊敬,要讳言说“老了”、“走了”、“成仙”、“仙逝”、“作古”等。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旧时交通闭塞,人口流动极为缓慢,乡人大都寿终或病死,弥留之际,亲人们依依不舍,将亡人牵挂亲人。
儿女们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同时给在外的子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
在接到此类通知后,子女一般都日夜兼程,力争与亲人生见上最后一面,若见不上面,则老人死不瞑目,儿女遗憾终生,还会被指为不孝。
当事人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通常情况下会强忍住最后一口气,会出现所谓的“回光返照”,一方面想见儿女们最后一面,另一方面要当着众人交待一下身后事,叫“托家事”。
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弥留的时刻,这叫挺丧,亦叫做“送终”,老人也是难得的善终,这也是人们通常盼望“五福临门”中的“五福”之一。
爷死舅家大,娘亡娘家大,病危之际,男的要请舅家人来探望,女的要请娘家人来问病,万一病故,好让他们知道人是怎样死的。
萍乡丧葬风俗
萍乡丧葬风俗萍乡的丧葬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认识和敬畏。
下面,我们将从葬礼、丧服、祭祀、吊唁等方面来介绍萍乡的丧葬风俗。
一、葬礼1. 丧事宜早办。
萍乡人认为“死人如好事”,所以若是亲人去世,家属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如请棺木、办理丧事、安排墓地等。
2. 丧事喜办。
在葬礼中,萍乡人有“丧事喜办”的风俗,不仅要请亲朋好友到场吊唁,还要准备大量的食品,如饭菜、烟酒、水果等,以示“鸡犬升天”。
3. 有捉鸟儿之仪。
在葬礼时,萍乡人会在墓地上放置竹篾编成的鸟笼,捉来一只知更鸟或百灵鸟,释放于其上,以表示“寄予一份亡者灵魂的祝福”。
二、丧服1. 穿黑色丧服。
萍乡人在葬礼期间要穿着黑色的丧服,这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
2. 不戴鲜花。
萍乡人认为鲜花在葬礼上是不吉利的,因此不允许戴花。
但是,在祭拜期间可以用白玫瑰或牡丹代替。
三、祭祀1. 香火祭拜。
在萍乡的传统文化中,祭拜是非常重要的活动。
逝者的家属需要在家中设立祭坛,供奉着逝者的牌位和鲜花、水果、布料等物品。
每天早晚,需要点香烛进行祭拜。
2. 忌祭三年。
萍乡人认为逝者的灵魂需要三年才能安息,因此在三年内要进行系列祭拜仪式。
这三年内,忌祭期间包括节日、白天、欢乐场合等,都不允许进行任何祭拜活动。
四、吊唁1. 告知死讯。
在萍乡人的传统文化中,若有亲朋好友去世,需要迅速告知死讯,以便亲友前来吊唁。
2. 准备慰问礼品。
前来吊唁时,萍乡人会带着慰问礼品,如米面油盐、糕点、水果、茶叶等,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之意。
以上就是萍乡的丧葬风俗,这些风俗凝聚了萍乡人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认识和敬畏,也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事喜办特色
亲人去世,本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伤心事,谁会在此时击鼓踏歌至通宵达旦?然而,在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等土家族聚居的村镇山寨,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的“丧事喜办”的民俗:在这些地方,一旦土家老人亡故,亲朋好友往往不约而同赶到孝家灵堂,参加跳撒尔嗬,借此为死者亲属排忧解愁,慰藉亡灵。
人们在孝家灵堂跳撒尔嗬,一跳就是两三个夜晚,直到送亡人上山时为止。
这种丧事喜办的形式,在当地叫做“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丧家在老人去世后,孝子首先要跪在亡者床前,燃烧一种当地制造的很粗糙的黄色草纸,土家人称之谓“落气纸”。
在将亡人装殓入棺后,即燃放鞭炮或派人翻山越岭去告诉亲朋好友,叫做“报信”,亲友及乡邻在得到报信后,即从四面八方赶到丧家,有的亲友乡邻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不管多晚,打着火把也要赶到丧家,土家人称之谓“奔丧”。
前来奔丧的亲友至家,会对孝家后人说一声:“恭喜你尽孝哒!”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习俗,它不仅是一种民俗,也表现了巴人特有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