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
湖北护林古石碑
湖北护林古石碑
胡秀云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3()4
【摘要】天然林保护在湖北有悠久的历史,现己发现的明清时代的护林古石碑有十余通,内容十分丰富,按类型分为官方型护林石碑和民间型护林石碑两类。
为我们探
讨湖北古代森林文献信息资源状况,护林思想及护林措施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湖北;护林;古石碑
【作者】胡秀云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4
【相关文献】
1.湖北的护林石碑 [J], 胡秀云;胡永弘;霍玉娜
2.湖南现存的古代护林石碑 [J], 邓双文
3.对古石碑保护工作的研究建议 [J], 贾彦套
4.修文白岩寨一古磨坟石碑上发现“龙场”二字 [J], 段纲
5.《少年冒险王:千年古蜀道的秘密》无字石碑 [J], 彭绪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东无源洞景区的介绍
巴东无源洞景区的介绍巴东无源洞景区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巴东县的一处自然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下溶洞景观而闻名。
它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溶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灰石地下矿床之一。
巴东无源洞景区的壮丽景观、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巴东无源洞景区的主要景点是洞穴和地下河流。
洞穴是形成于石灰岩地质中的溶洞,由于地下水长期的侵蚀和侵蚀而形成。
洞穴内部有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石柱和石笋,形成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
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探索洞穴的奥秘,欣赏到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地下河流则是巴东无源洞景区的另一大特色。
地下河流长达数千米,湍急的水流在洞穴中穿行,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地下河景观。
乘坐游船或漂流器,游客可以沿着地下河流欣赏到洞穴内壁上的自然画廊,欣赏到独特的地下河流风光。
在清澈的水中,游客可以看到鱼群的嬉戏,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除了洞穴和地下河流,巴东无源洞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巴东无源洞景区周围的山峦环绕,风光秀丽。
游客可以徒步登山,欣赏到鸟瞰洞穴和地下河流的壮丽景色。
此外,景区内还有一些自然湖泊和瀑布,给游客带来了一份清凉和惊喜。
巴东无源洞景区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景区内有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如中国特有的大熊猫、金丝猴等。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观赏到它们的生态习性,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巴东无源洞景区还提供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如酒店、餐馆和游客中心等。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到优质的服务。
巴东无源洞景区以其独特的地下溶洞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探索洞穴的奥秘,欣赏到壮丽的地下河流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游客还可以在景区内欣赏到迷人的山水风光,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巴东无源洞景区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值得一去。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资源及保护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资源及保护宜昌市地处湖北省西部,因为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大量的楠木林资源。
楠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资源,又名南洋黄花梨,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我国的楠木主要集中生长于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
宜昌市的楠木林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因此保护这些珍贵的楠木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主要包括楠木、金丝楠、橄榄楠、黄花梨、紫檀等,其中以楠木资源最为丰富。
其木材优质,纹理清晰,质地坚实,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的色泽金黄,纹理优美,质地致密,是高档家具、工艺品、乐器等的重要材料。
同时楠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于治疗胃病、黄疸病、水肿等疾病,是一种中药材和保健品。
楠木的生长比较缓慢,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够达到成熟,因此需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宜昌市,楠木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其中秭归县是楠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是适合楠木生长的天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楠木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的楠木被滥伐,用于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等,这严重影响了楠木的自然生长,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楠木木材的质量也随之下降。
因此,如何保护宜昌市的楠木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要保护楠木资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楠木的保护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楠木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楠木的保护意识。
其次,要加强对楠木的保护管理。
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严厉打击滥伐行为,规范木材的采伐和使用。
同时,要加强森林防火管理,避免因森林火灾而破坏楠木树种等珍贵的植被资源。
此外,还需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保持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楠木的保护方面,宜昌市政府和林业部门也正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应该建立健全楠木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楠木林的收护和保护,并实施密植造林,为保护楠木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湖北巴东楠木园遗址2001年夏季发掘简报
湖北巴东楠木园遗址2001年夏季发掘简报
王凤竹;罗运兵;余西云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2004()3
【摘要】楠木园遗址是三峡库区一处重要的遗址,其东部以东汉遗存为主,有少量六朝和唐代墓葬。
2001 年夏季发掘出成排分布的灰坑,底部有:"一"字形或"十"字形沟槽,可能是与商业储存、转运相关的 "仓",此类遗迹在三峡及周邻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三峡地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的重要材料。
【总页数】11页(P3-13)
【关键词】湖北;楠木园遗址;地层堆积;历史文化;出土器物
【作者】王凤竹;罗运兵;余西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考古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巴东县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巴东县龙王庙遗址发掘简报 [J], 龚长根;曲毅
2.2003巴东故县坪遗址发掘简报 [J], 朱世学;胡家豪
3.湖北省巴东县李家湾遗址发掘简报 [J], 陈安宁;黄旭初;冯务建;向勇;禹家美;杨红艳;肖志华;郝勤建;杨年友
4.巴东店子头遗址发掘简报 [J], 胡雅丽;武仙竹;符德明;刘松山
5.湖北巴东高桅子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J], 彭军;田勇;郑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楠木园:三峡考古的一个坐标点
至海 拔1 0 以上 的山坡上了。 8米 我们找到1 9 9 4年住过的房子,只剩下残 垣 断壁, 时让我们颇感怅 惘。 一 等我们物 色好新的房子, 正好位于立德
提 到 过 的 山涧源 头 一 当地 人 称 之 为 龙 洞 子一 的 边 上 。老 乡们 用 钢 筋 水 泥 依 山建 造 了新 楼 房 , 这 些 房 子 似 乎 仍 然 保 留 了吊脚 楼 的某 些 功 能 : 但 底 层 一 般 为厕 所 、 圈 、 藏 室 。 时 楠 木 园 乡已撤 消 并入 官 渡 口镇 。 猪 储 此
椭术园 曾经 繁华
1 9 年 我 们 来 到 楠 木 园 调 查 时,山涧 依 然 在 流 淌 ,跨 越 溪 沟 的 风 94 雨 桥 不 见 了,人们 大 多 住 在 依 山筑 成 的砖 瓦 屋 中, 间夹 杂 着一 些 板 坯 其 构 成 的 吊脚 楼 式 的 房 子 。 山的橘 树 青 翠 欲 滴 。 里 是 楠 木 园 乡政 府 的 漫 这 所 在 地 , 然 简 陋 , 还 热 闹 。听 当 地 老 乡介 绍 , 木 园 曾经 的确 很 繁 虽 也 楠
3 糯 本 瀚莒 进 出土 豹 嚣家 窈 文纯 瓣 鬻 魏 玉器 搴
它惊险地 跨越一 个陡 峭的小峡谷 。 道山涧穿流而下,其源头是 距离 一
山顶 约 1 3 的 一 个 大 山 洞 。山高2 0 英 尺, 子就 建 在 两 边 山坡 上 。 /处 00 村 村 子 的 两 部 分 由在 村 子 中部 的 一 道 有 顶 盖 的 桥 相 连 。 子 的主 要 街 道 村 是 五 六百 级 陡 直 的 石头 阶 梯 … . 屋 沿 街 道 两 边 的 台地 修 建 。 子后 面 . 房 房 有 橘 子 、 檬 、 杷 树 丛 , 是 常 绿 树 ,此 处 还 有繁 花 满 枝 的桃 树 和 李 柠 批 都 树 ” 这 是 一百 多年 以 前 的楠 木 园。 。
恩施巴东旅游景点大全
恩施巴东旅游景点大全
1. 巴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此森林公园以险奇秀丽的石山为特色,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户外活动项目,如漂流、攀岩和徒步等。
2. 缓岭温泉:位于巴东县城的缓岭村,是一处具有丰富矿泉资源的温泉景区,周围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有室内外温泉泡池供游客享受。
3. 弥山:位于恩施市巴东县,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有大型佛教寺庙、佛教文化展览馆和佛教文化活动中心等。
4. 腾龙洞:这是一个以溶洞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洞内景观壮丽,有各类钟乳石和石笋,还有漂亮的地下河流,游客可以进行洞穴探险和观光活动。
5. 坛子岭风景区:这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大片的森林、蓝湖和草地,适合进行野营、露营和户外烧烤等活动。
6. 巴东红十月景区:这是一个由红十月广场、红十月广场剧院和红十月革命广场组成的旅游景区,主要展示了巴东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7. 武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区域,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秀丽的山水景色。
8. 恩施大峡谷:这是一个以峡谷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峡谷深入纵横,景色壮丽,有许多观景台和游览线路供游客观赏。
9. 恩施土司城:这是一个重现明清时期土司文化的旅游景区,有传统的建筑、文化表演和土司庙会活动等。
10. 鸣皋竹海:位于恩施市鸣皋县,是一个有广阔竹林的旅游景区,有各种各样的竹木艺术品和竹制手工艺品可以购买。
巴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介绍
巴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介绍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巴东拥有许多令游客着迷的景点,如神秘的丹霞地貌、古老的石窟寺庙、壮观的水系风景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巴东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精髓。
一、镇远古镇镇远古镇位于巴东县西南部,是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古老小镇,有着碧水潺潺的运江河和古老的码头、石板路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一处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景点。
二、纳雍景区纳雍景区位于巴东县东部,是一处以城堡、丛林和溶洞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
在纳雍景区,游客可以爬上城楼体验中世纪城堡与魔法的氛围,也可以在原始森林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三、独山竹海独山竹海位于独山县境内,是一座著名的盆景景区,籍以保护中国珍稀的竹子植被,同时也是一处很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苍翠竹林、欢乐农庄的风光,也可以请一位当地的老艺人教你摆盆景。
四、巴东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一种奇特的地形,人们常常称之为“自然画廊”,是这个世界上美轮美奂的自然风景之一,而巴东丹霞地貌则是中国著名的景点。
这里天然的红石柱、红色的峰林和多姿多彩的山谷在观赏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五、赤水河漂流赤水河漂流位于赤水河风景区内,是一处集刺激、娱乐、观赏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不容错过的风景,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来此体验极速冲刺、惊心动魄的刺激体验。
六、漓江三峡漓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一,更是中国最美的游泳区之一。
在漓江三峡你可以看到壮观的山石与水景相连而成的自然画卷,也可以在w镜厅内,看到壮观的漓江日落美景。
七、苗族风情园苗族风情园位于大方县草地乡九马山景区内,是一处可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苗族传统婚俗、节日庆典、习俗民谣,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具备苗族独特风格的小吃。
八、翠里古镇翠里古镇是一个旅游胜地,一位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一个集合山水、古镇、历史文化、乡土风情于一体的场所。
在翠里古镇游客们可以看到游历古道、祈福、认识历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的体验与感受。
历史趣谈三峡考古发现七千年前有人迹 面积逾10万平方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峡考古发现七千年前有人迹面积逾10万平方
米
导语:“早在7000年前三峡库区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武汉大学余西云教授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的研究日前得出这一结论,比此前考古学者在瞿塘峡发
“早在7000年前三峡库区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武汉大学余西云教授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的研究日前得出这一结论,比此前考古学者在瞿塘峡发现的距今5000余年的大溪文化还早2000年。
地处三峡巫峡深处的巴东县官渡口镇楠木园村山势险峻,土地肥沃,以盛产优质柑橘而闻名于世。
1932年一位美国考古专家在三峡地区考察时发现楠木园有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这一发现引起了海内外考古专家的注意。
1994年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巴东楠木园村古人类遗迹进行拭掘。
2000年9月,武汉大学余西云教授带领考古人员对楠木园古人类遗迹进行大面积发掘。
据余西云教授介绍,巴东楠木园古人类遗迹的文化堆积厚,保存完好,面积逾10万平方米,是三峡地区少见的大型A类遗迹,目前考古队已完成田野发掘面积6500平方米。
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一期遗存。
这类遗存的地层以一个富含碎骨、陶片及炭灰、红烧土粒的土层和一个相对纯净的沙土层相叠压,并有少量冲沟、兽洞和小坑。
地层中出土的碎骨,以鱼的腮盖为主,兽骨也占相当比重。
人类遗物的主要有石器和陶瓷。
据了解,此次巴东县楠木园古人类遗迹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六朝时期的“仓”,这在三峡地区尚属首次。
据专家判断,六朝时这些地穴式的“仓”可能是作为盐仓使用。
生活常识分享。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的遗存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的遗存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第30卷第1期(2012年第1期)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1V oJ.3ONo.120l2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的遗存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朱世学(恩施自治州博物馆,湖北恩施445000)摘要: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现存有大量的各类文物古建筑遗迹,其保存现状十分堪忧,当地政府与文物部门在保护过程中面l1盎着巨大压力,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保护.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1(2012)01-0006-05建筑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把建筑称为"世界的年鉴",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呢".被誉为"文化聚宝盆"的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古建筑,这类古建筑数量多,分布广,保护难度大.它们是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建国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公布了一批县级,州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这些承载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此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对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挤压下,鄂西古建筑同其他的民族民间传统一样,也面临着变异,衰亡,灭绝的命运.为了解决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一,鄂西南文物古建筑的遗存概况据文物部门的初步调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共存有各类文物古建筑遗迹数百处,其中有目前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这数百处文物古建筑遗迹大致可分为以下l4 大类.(一)石窟类建筑以来凤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仙佛寺为代表,该佛寺始建于盛唐时期,临酉水深潭,在长约40米的绝壁上凿大小佛像31尊,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陵地区历史最久,香火最盛的佛教圣地.(二)楼阁式建筑以巴东秋风亭为代表,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由名相寇准建于江北旧县,至明正德五年(公元151O年)将其从江北旧县迁至江南,后又经历了清康熙初年,嘉庆二十一年,同治五年等多次修缮,今天我们见到的秋风亭是清代知县朱祖荫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建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州时代较早,且保存较好的文物古建筑之一.l(三)寺庙类建筑这类建筑遗迹发现较多,如巴东县楠木园王爷庙,红庙岭地藏殿;建始县业州镇文庙,业州镇余家坝村朝阳观,高坪镇望坪村石柱观,景阳镇兴隆寺,长梁乡下坝寺,高坪镇八角村普恩寺;恩施市六角亭解放路城隍庙,六角亭碧波峰白衣庵,五峰山西南麓连珠寺,盛家坝乡安乐屯村关公庙,龙凤镇杉木坝村天府庙;利JII市团堡镇石龙寺,毛坝乡夹壁村回龙寺,谋道镇龙水村龙水文庙;咸丰县高乐山镇城隍庙,丁寨乡曲江村板桥寺,丁寨乡魏家堡村白岩观等等.(四)宗祠类建筑这类建筑遗迹也发现较多,如利川市柏杨镇大水井古建筑群,忠路镇木坝河村三元堂;恩施市六角亭解放路文昌祠,六角亭城乡街武圣宫,六角亭中山收稿日期:2011—11-20作者简介:朱世学(1963一),男,土家族,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家族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第1期朱世学: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的遗存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7路成氏祠堂,盛家坝乡中街万寿宫;宣恩县侗族乡老街禹王宫,李家河乡上洞坪村禹王宫,高罗乡黄家河村李氏祠堂;咸丰县尖山乡大小坪村严家祠堂;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李家祠堂;来凤县百福司镇上街万寿宫等等,其中以~,lJJI柏杨大水井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也是我州公布最早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书院类建筑这类建筑保存至今的有3处,分别是:利川市南坪乡南坪村如膏书院;来凤县百福司镇桂林书院;建始县业州镇五阳书院.(六)教堂类建筑全州保存至今的教堂类建筑共有6处,分别是: ~,Illl市凉雾乡花梨岭天主堂;恩施市沙地乡麦子淌天主堂,沙地乡中街天主堂,红土乡赵村乌鸦坝天主堂;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天主堂,景阳镇龙家坝村天主堂.(七)古塔类建筑这类建筑数量很多,如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宝塔,业州镇建阳宝塔;宣恩县珠山镇凌云塔;咸丰县小村乡田坝村观音塔,小村乡中心场村洄龙塔,川主庙塔,尖山乡唐岩司村天蹬堡塔;恩施市五峰山连珠塔;利川市南坪乡南坪村凌云塔,团堡镇晒田坝村培风塔,团堡猫水村宜影塔,毛坝乡青岩村步青桥塔, 等等.(八)古石桥类建筑多为单孔石拱桥,比较着名的有:巴东县官渡口镇东坡村万佛桥,信陵镇无源桥,东壤口镇雷家坪村济川桥,东壤口镇镇江寺贝龙桥,东壤口镇竹筏村寅宾桥;建始县高坪镇石门村石门河桥,高坪镇花石板村普济桥,官店雅池坝村一阳亭桥,业州镇杨柳池村万寿桥,长梁乡瓦子院桥;咸丰县清坪镇杨家庄桥, 高乐山镇太平沟桥;恩施市高桥坝村丰乐桥,白果乡见天坝村桂花桥,芭蕉乡芭蕉河村龙溪桥;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街福寿桥,都亭办事处桃花村西门桥,毛坝乡青岩村步青桥;鹤峰县容美镇张家村九峰桥,容美镇屏山村铁锁桥,容美镇沿河路龙溪桥,铁炉乡江口村三多桥;来凤县百福司镇捏车坪村龙洞桥;宣恩县沙道沟镇南北桥,等等.(九)风雨桥民族建筑这类木结构长廊式桥梁建筑,既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又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两岸百姓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今,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保存至今的风雨桥全州共有20余处,如成丰县丁寨乡十字路风雨桥,活龙坪乡水坝村土溪河风雨桥;恩施市沐抚乡云龙风雨桥,太阳河乡西街风雨桥,黄泥塘乡石板溪村九道水风雨桥,双河乡校场坝村九问风雨桥,盛家坝乡安乐屯风雨桥;建始县官店乡茶园村五家河风雨桥,高坪镇黄口坝村广福风雨桥;鹤峰县走马镇白果村兴隆街风雨桥;来凤县三胡乡苏家堡风雨桥;宣恩县桐子营乡匠科风雨桥,晓关侗族乡风雨桥,等等.其中以咸丰十字路风雨桥最具代表性,现为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摆手堂民族建筑它是土家人集聚跳摆手舞的神堂,主要分布在来风百福司一带,保存至今的仅有两处,分别是百福司镇沿头沟村的茶堰坪摆手堂和舍米湖村的舍米湖摆手堂,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调查发现的摆手堂遗址还有7处,分别是:瓦厂摆手堂,庙湾摆手堂,枣木树摆手堂,硝洞坪摆手堂,梨子坪摆手堂,麂子坪摆手堂,枣木垭摆手堂.(十一)关寨类建筑全州现存的关寨类建筑很多,如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鱼木寨,凉雾乡铁炉村铁炉寨,凉雾乡花梨岭村一品山寨,柏杨镇东光村向家寨,团堡镇石板岭村石板岭卡门,谋道镇支罗村观音岩卡f-I;来凤县百福司镇斧头营村智勇关,高洞乡板沙界村寨子堡;建始县三里乡小屯村寨子堡,景阳镇栗谷坝村寨子堡,景阳河北坡景阳关等.其中以利川谋道鱼木寨最具代表性,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革命旧址类建筑这类建筑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旧址,调查发现的有近百处, 公布成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30多处,如: 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街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旧址,文斗乡金龙村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旧址;鹤峰县五里乡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容美镇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金果坪革命旧址群,溪丘湾乡甘家坪村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咸丰县小村乡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旧址;恩施市六角亭后山湾路叶挺囚居旧址,小渡船方家坝村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囚居旧址,等等.其中以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群最具代表性,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名人故居类建筑这类古建筑对于研究辛亥革命与抗战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保存至今的有十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建始县花果坪乡花果坪村朱和中故居,红岩寺镇凉水铺村吴国祯故居;恩施市双河乡下坝村夏曦旧居,小渡船龙洞村陈诚别墅以及恩施城内遗留下来8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的众多抗战时期的建筑遗迹,等等.(十四)民居类建筑民居类建筑依据其建筑规模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半悬空的干栏式建筑(即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地区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分布范围最广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这类民居建筑在全卅I/\县市的绝大部分区,乡几乎都有存在,其中极具建筑规模和特点的,有利川市忠路镇桂花村全家坝民居建筑群,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民居建筑群,恩施芭蕉乡唐家大院民居建筑群,咸丰县高乐山镇徐家坨村刘家院子民居建筑群,黄金洞乡麻柳溪民居建筑群,宣恩县沙道沟彭家寨吊脚楼群,晓关乡张官铺侗寨民居建筑群,椒园侗寨民居建筑群,大岩坝民居建筑群,高罗乡小茅坡营苗寨建筑群,等等. 这种形式的房屋在土家族地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J,成为现今土家族地区保存最多,最受人喜爱的民居建筑形式.吊脚楼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_3第二种是穿斗式木结构平房,又称为木架板壁屋,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二高山的盆地和平坝地区,也是土家族古镇中较为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它多建于古镇街面两侧的平地,房屋结构也采用穿斗式,均以榫穿卯相衔,一般为"四排三间",有"三柱四骑","五柱二骑"等多种形式.第三种是木板墙式建筑(即土墙屋).它也是土家族古镇建筑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民居建筑之一, 现如今在鄂西南地区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区依然可见,如巴东的绿葱坡镇,恩施的板桥镇等,以前在巴东长江沿岸的老城民居建筑中也有部分使用.第四种是具有汉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式天井屋,四周以墙体围合,有的两山施以封火山墙,墙帽有装饰浮雕及彩色纹饰,屋顶有悬山和硬山两种形式,此类民居建筑多为富裕人家,如巴东县楠木园乡杨家棚村顾家老屋,利川市元堡乡茅针村覃氏老屋,建始县石垭乡白果树村袁家老屋,恩施市龙风镇小龙潭村袁氏老屋,咸丰县杨洞乡新场村蒋家院民居等.上述四种民居建筑,是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保护难度最大的一类.它们是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并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_4二,文物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公布了一大批县级,州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2001年,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了保护力度,投入了部分资金,对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少资金,对重点文物古建筑无力进行强化管理和维修.我州的文物古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破坏,幸存下来的由于年久失修,木制构件霉损严重,缺乏必要的防火措施,用于维修和消防的资金缺口很大,加之文物古建筑分布范围广,大多地处偏僻,文物管理部门因人力,财力所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是委托给各乡镇文化站或当地村委会来进行,被委托单位的管理职责也仅仅是打扫日常卫生和防止人为破坏.由于文物部门无力进行强化管理和维修,许多文物古建筑面临不同程度的垮塌危险.如来凤县百福司镇沿头沟村的茶堰坪摆手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州最为古老,且建筑格局保存相对完整的摆手堂建筑.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管理难度较大,文物部门划定的保护范围难以落实,致使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文物建筑本体霉损严重,急需资金进行维修,文物部门虽多方申请,因资金无法到位而无力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维修,这种现象在全州范围内十分普遍.许多革命旧址和民居类建筑在面临自然损毁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山村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部分年青人,对千百年来祖辈居住的木结构房屋产生了厌倦心理,希望拆掉木房建平房,文物部门虽据理力争,苦口婆心地多方解释和劝说,但面对霉损严重的木构建筑,却又拿不出资金进行抢救性维修而陷于被动和无奈的两难境地.这种现象在鹤峰五里坪,巴东金果坪等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中尤为明显.(二)民间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工艺品大量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交往的增多,一些人以旅游,考察等名义,通过各种渠道,深入我州少数民族腹心地区,大量采集,收购传统的木制家具,格扇门窗,柱础,水缸等木雕和石雕工艺品,造成了古建筑文化资源的严重流失.(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艺濒于失传.鄂西少数民族建筑技艺的传承是靠El传身授,艺人的生存条件则是这些民问技艺生存的前提.在当今市场经第l期朱世学: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文物古建筑的遗存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9济条件下,新修的木构建筑不断减少,传统的木匠技艺已不能直接给艺人带来经济效益,老艺人朝不保夕,更不用提收徒发扬光大了.所以,不仅是传统的建筑技艺,还有许多珍贵的民俗技艺和民问工艺也都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四)经济建设中的开发性破坏.在一些城市和乡村的改造过程中,毁掉了认为不合时宜的破, 旧,丑的老城民居,重建一些看似传统的所谓"仿古一条街",或者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中建筑现代化的设施,追求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置身于这样的城市和乡村,虽给人一种现代化气息,但失去了民族历史文化所固有的内涵.如恩施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就毁掉了不少抗战时期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建筑,文物部门在尽力保护的过程中因面临巨大的压力,往往是力不从心或爱莫能助.(五)文物古建筑维修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文物古建筑在维修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维修前既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也不请专家指导,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实测图纸也没有,仅靠当地匠人的模糊记忆便开始动工, 且维修过程中滥拆乱改,任意创新,滥用新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周边环境乱建乱改,与文物本体建筑在总体风貌上极不协调.上述现象在各县市文物古建筑维修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挤压下,鄂西古建筑文化同其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一样,正面临着变异,衰亡,灭绝的命运. 正如湖北民族学院杨光宗教授在全州民族学年会上曾讲到的:"今天的土家族乡村,世代传承的文化感受正被无情地摧毁殆尽,土崩瓦解,民居作为生命血脉的'家'的内涵也快荡然无存.文化是魂,建筑是体,文化没了,就是魂不附体,就好比人没了性情,没了性别,没了理念.从'他乡'胡乱模仿来的火柴盒式的建筑装饰,则是依葫芦画瓢的浓妆艳抹,满身花里胡哨,却形似神离.现代民居建筑,既不能从列祖列宗的传承中凝聚人生,也不能从传统审美中汲取营养."因此,采取足够的措施来保护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文物古建筑保护中所要采取的措施为了解决文物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加大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自建州以来,各级政府为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认识随着经济的不但增长也在不断增强,并提出了"努力建设文化大州"的战略决策.近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开通,恩施旅游业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更加认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要继续加大投入,落实挖掘,抢救,保护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民族文化资源管理机构,建设一支懂业务,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保护和管理队伍. (二)必须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和宣传.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早在20多年前就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制定了"保护民间文化,防止不正当利用及侵害"的条款._6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进一步修改完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于2009 年8月经州人大讨论通过并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些法律法规家喻户晓,落到实处.文物部门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连续几年的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对我州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带动了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文物普查与文物保护事业,使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群众的积极参与成为了发现新的文物点的重要因素,为普查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线索.到目前为止,全州八县市文物部门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71处,其中复查470处,新发现901处,新发现文物点约占总量的66%.在部分领域有重要收获,如乡土建筑利川船头寨穴居,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网和中国文物报作为重要发现登载,并被国家文物局编人((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 此外,还有建始县发现的凤凰人民公社旧址,巴东县发现的天子岩手印岩画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三)必须进一步强化文物古建筑的管理要求.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做到"四有".即有必要的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牌;有记录挡案;有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同时还规定了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和"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的原则.文物保护范围是为了保护文物安全而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是为了保护10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文物的环境风貌,也可以叫文物环境保护区,在此范围内,不得任意兴建有碍观瞻的新建物及其他设施. 如特需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兴建新的建筑物,其座落地点,用地范围和建筑物的形式,高度,体量,色调应与文物的环境协调,其设计方案,应按文物的保护级别报该级文化行政部门同意,由城乡规划部门批准. 只有按照上述要求严格执行,才能切实保护好幸存下来的文物古建筑.(四)必须遵守古建筑维修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是历史的真迹,保护文物必须保持文物的原状.《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纪念建筑物,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根据这条规定,在维修,复原文物古建筑时,要求做到"四保存":一是保存建筑物形制的原貌,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等;二是保存原有的建筑物结构,如木构建筑的柱架,斗拱及内外装修的构造形式,砖石建筑的叠砌方法,拼合规律等;三是保存原有的建筑材料,如木,竹,砖石,琉璃,瓦件以及其他金属材料;四是保存原有建筑的工艺技术,如雕塑,彩画,油漆,盖瓦,做脊等具有工艺特色的传统技术手法.因此,古建筑维修在直观效果上,要求做到"整旧如旧",不但要做到保持原有的形体,结构,还要保持它原有的神态,风韵.既要改变维修前的凌落破败状况,达到完整壮观,又要使人们看到它久经沧桑的历史陈迹,保持其古貌野趣和历史意境.只有这样,古建筑维修才算达到了理想效果,否则,弄出来的只会是一种不伦不类,不古不今,或是貌合神离的假古董,失去了古建筑保护和维修的意义. (五)必须正确处理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筑文化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像自然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就永远地消失了.因此, 在旅游中应注重保护性开发,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时候,必须规范开发的力度和深度,协调好文化资源的长期利益和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的关系,从坚持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古建筑文化的保护,避免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给子孙后代有所交代.(六)在确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必须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人们经常说,一方土地造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养护着一方的生态环境.建筑文化与其他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在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当地的民俗及生态文化.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尽管以其建筑规模庞大,工艺精湛而闻名全国,但凡是去参观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当地的民俗及生态文化发掘,保护的力度不够,给人的感受仅仅是一些孤零零的建筑,缺少民族文化氛围,没有充分展示鄂西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因此,必须在。
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48
90 青龙古建筑群
清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黔江区濯水镇大坪村 合川区双槐镇石泉村 酉阳县万木乡永和村 酉阳县南腰界乡大坝村南 300 米 南川区西城东方红村三组 荣昌县路孔镇上码头 永川区朱沱镇四望山村 梁平县福禄镇天塔村东北 98 福禄天香塔 清 500米 北碚区水土镇屋基村,, 15 99 何氏宗祠 清 社7号 100 林家祠堂 清 璧山县丁家镇杨寺村1社 101 溪口天生桥 清 秀山县溪口乡五龙村 清-民 含杨氏民居、苏氏 102 龙溪古建筑群 巫山县龙溪镇 国 洋房、六角碉楼 含下盐店、禹王宫 、永成商号、南龙 西沱云梯街民居建 清— 眼桥、北龙眼桥、 103 石柱县西沱镇云梯街 筑群 民国 关庙正殿、二圣宫 。三峡库区集中搬 迁地面文物。 石窟寺及石刻(29个) 1 灰千岩崖画 汉以 江津市四面山镇洪洞村东 东晋 万州区太白街道办事处太 2 太白岩石刻群 至民 白社区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 隋至 含定明山造像及大 3 潼南县梓潼镇石碾村 像 宋 佛寺 4 临江岩摩崖造像 唐 忠县忠州镇人民路281号 5 尖子山摩崖造像 唐至 大足县宝山乡建角村 大足县龙岗镇龙岗村(北 山) 包括佛湾、观音坡 唐至 城东乡群力村(南山) 、佛耳崖、营盘坡 6 北山摩崖造像 宋 、多宝塔以及南山 石桌乡佛会村 、石篆山摩崖造像 (石篆山) 唐至 涪陵区崇义办事处西北长 7 白鹤梁题刻 清 江中 唐至 潼南县塘坝镇新胜办事处4 8 五硐岩摩崖造像 清 村 大足县宝顶镇山王村、小 佛湾村(宝顶山) 包括大佛湾、小佛 湾、广大山、龙头 9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宋 山、松林坡等以及 石门山摩崖造像 石马镇新胜村 (石门山)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 含二佛寺及涞滩瓮 10 宋 合川市涞滩镇二佛村东北 像 城 11 舒成岩摩崖造像 宋 大足县中敖镇大屋村 12 妙高山摩崖造像 宋 大足县季家镇曙光村 13 西山碑 宋 万州区太白岩下高笋塘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景点
巴东长江大桥(Ba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连接巴东 县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巴东长江大桥于2000年12月26日动工兴建;于2004年1月22日完成主 梁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04年7月1日通车运营,并举行通车典礼。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狮子包古建筑群是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境内的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简介
位于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云沱小区。占地37亩,复建含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秋风亭在内的13处古建筑。其中秋风亭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寇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多次修复。1991年再次经过维修。2004年迁 此。秋风亭为木质穿架结构,分上下两层,赤柱彩瓦,雕梁画栋,四角攒尖顶。 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铁厂荒森林公园位于长江、清江分水岭上,北起“209”国道——绿 葱坡东流水,南接“318”国道——野三关劝农亭,距巴东县城40多公里, 离清江水布垭60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 闲胜地。
公园共分四大景区二十多个景点,分别是茅葫平景区,包括石门垭、 林间娱乐场、落英洞、铁厂寻梦、南园缀果等景点;小垭景区,包括云海 观日、紫薇溪涧、滑雪场、林海听涛、将军岩、民俗村等景点;表树沟景 区,包括古木清风、林间拾趣、森林浴雾、野营村等景点;黑窝景区,包 括亚洲之最的巴山松王、植物园、枫林醉秋等景点。同时还有革命胜地娃 娃寨、寇公劝农之路等景观。
坝高233米的水布垭大坝,比此前建成的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墨 西哥阿瓜米尔帕坝高出46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坝高超过200米的大坝。 它不仅突破了世界坝工界关于面板堆石坝坝高不得超过200米的理论禁区, 而且实现了喀斯特地区建成面板堆石坝的技术突破。
湖北省名胜古迹
东郊狮子山。 东方山 在黄石市西南郊下陆地区。 大冶市 大冶兵暴旧址 在大冶市区西南角。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在大冶市区西3公里。 天台山 在大冶市区西南20公里。 鄂王城 在大冶市区西南约60公里的西畈乡。 阳新县 半壁山古战场 在阳新县富池镇。 率州遗址 在阳新县。 文峰塔 在阳新县兴国镇。 黄冈市 东坡赤壁 在黄冈市区西门外。 栖霞楼 在黄冈市赤鼻矶上。 青云塔 在黄冈市江滨钵盂峰上。 麻城市 柏子塔 在麻城市区东北10公里的九龙山上。 龟峰山 在麻城市区东30公里。 武穴市 双善洞 在武穴市西9公里长江北岸的山峰南侧。 郑公塔 在武穴市东北35公里的太白湖滨。 红安县 董必武故居 在红安县城民主街。 七里坪* 在红安县城北25公里,大别山南麓。 大圣寺塔 在红安县七里坪柳林河畔双城旧址上。 天台山 在红安县北40公里。 吴氏祠 在红安县城东北35公里中和乡陡山村。 罗田县 万密斋墓 在罗田县城东北12公里广家岗。 王葆心墓 在罗田县城东北13公里的滚石坳。 天堂山 在罗田县城东75公里。 明金凤楼 在罗田县胜利镇。 “今古寺” 在罗田县七道河乡。 孔庙圣殿 在罗田县凤山镇。 白龙井 在罗田县凤山镇。 东坡井 在罗田县凤山镇。 老塔山 在罗田县凤山镇。 凤山 在罗田县。 浠水县 文庙 在浠水县城东南隅沿河街巷内。 闻一多纪念馆 在浠水县城凤栖山北侧清泉寺故址上。 舍利宝塔 在浠水县城北30公里大灵山麓。 斗方山 在浠水县城东北35公里。 蕲春县 李时珍墓* 在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 顾景星墓 在蕲春县圻州镇东门外时思圃。 毛家咀遗址 在蕲春县东北30公里。 笔架飞瀑 在蕲春县城西北30公里的笔架山。 黄梅县 高塔寺塔 在黄梅县城东南隅。 鲍照墓 在黄梅县城外西池西岸。 四祖寺 在黄梅县城西15公里的西山(破额山)。 毗卢塔 在四祖寺西侧山坡上。 鲁班亭 在四祖寺西北的破额山腰。 灵润桥 在四祖寺岩泉溪上。 五祖寺 在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东山(一名茂山)。 十方佛塔 在五祖寺花桥下侧路旁。 飞虹桥 在五祖寺山门内侧。 释迦多宝如来佛塔 在五祖寺前一天门。 蔡山古梅 在黄梅县城西南35公里蔡山之巅。 英山县 西汤河、北汤河温泉 在英山县温泉镇。 团风县 荆州市 孙叔敖墓 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东北隅。 春秋阁 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内。 万寿宝塔 在荆州市沙市区荆汉大堤象鼻矶万寿园内。 章华寺 在荆州市沙市区东北隅太师渊。 张居正墓 在荆州市沙市区西北张家台。 荆州古城 即荆州市江陵区城。 楚纪南故城* 在荆州市江陵区城北5公里。 元妙观 在荆州市江陵区城内。 开元观 岸悬崖之上。 紫霄宫* 在武当山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距复真观71.5公里。 雷神洞 在武当山紫霄宫后展旗峰西端。 太子岩 在武当山展旗峰山腰、紫霄宫后。 南岩 在武当山紫霄宫西约2.5公里。 天乙真庆宫 在武当山南岩前侧紫霄岩悬崖绝壁上。 五龙宫 在武当山天柱峰以北,东距玉虚宫15公里。 太和宫 在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 朝天宫 在武当山太和宫一天门下。 金殿 在武当山天柱峰顶端。 郧县 古猿人遗址 在郧县梅铺镇滔河南岸。 明、清古建筑 在郧县陈家庄。 伍子胥堰 在郧县。 唐王家族墓群 在郧县城关镇。 文庙 在郧县城关镇。 竹山县 文峰塔 在竹山县城关镇。 护福寺 在竹山县城关镇。 新石器遗址 在竹山县城关镇。 三国练兵场遗址 在竹山县文峰乡。 跑马道遗址 在竹山县文峰乡。 房县 温泉寺 在房县城关镇东南12.5公里马栏河南岸。 七里河遗址 在房县红塔乡。 挂榜岩 在房县桥上乡。 黑龙洞 在房县桥上乡。 清文武衙门 在房县九道乡九道梁村。 苏维埃乡政府旧址 在房县万峪河乡列家坡。 显圣殿 在房县军店镇。 郧西县 上津古城 在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 白龙洞猿人遗址 在郧西县安家乡。 明建铁山寺 在郧西县店子镇。 竹溪县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 在竹溪县城南30公里的小汇乡慈丰村。 楚长城遗址 在竹溪县西北部关垭子山口。 武汉市 八七会议会址* 在武汉市汉口鄱阳街。 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旧址 在武汉市汉口友谊街16号。 古德禅寺 在武汉市汉口黄浦路21号。 民众乐园 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 归元寺 在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 龟山 在武汉市汉阳城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 禹功矶 在龟山东端。 禹稷行宫 在龟山禹功矶上。 晴川阁 在龟山东端禹功矶上。 向警予墓 在龟山西部山顶。 莲花湖 在龟山南麓。 鲁肃墓 在龟山南山腰。 古琴台 在龟山尾部。 蛇山 即黄鹤山,在武汉市武昌城内。 黄鹤楼 在蛇山西端山巅。 南楼 在蛇山黄鹤楼东南侧。 碑廊 在黄鹤楼东南侧。 胜象宝塔 在引桥东头。 抱冰堂 在蛇山南腰。 陈友谅墓 在蛇山南麓。 阅马厂 在蛇山南麓。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在阅马厂北端。 拜将台 在阅马厂南端。 起义门 在武汉市武昌首义路南端,为武昌城南垣三门之一。 毛泽东旧居 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在武汉市武昌黉巷一个宽敞的院落内。 九峰山摩崖 在武汉市武昌九峰山崖上。 李汉俊墓 在武汉市武昌伏虎山西坡。 卓刀泉 在武汉市武昌东南伏虎山麓关帝庙内。 莲溪寺 在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7.5公里的蟠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棺材峡,冷水碛,楠木园里好猪蹄。
楠木园里的猪蹄下得大,杨家棚的柚子赛朱砂,火焰石出的老南瓜。
……小时候听归州城沱的桡夫子唱船工号子,觉得很好玩。
从那时候知道,峡江里有个楠木园。
巴东县楠木园古镇位于巫峡之中的长江南岸,距巴东老县城信陵古镇约26公里。
楠木是一种珍贵木材。
楠木园地名来由,《巴东县地名志》载:“楠木园是根据人们最喜爱的楠木树取名。
”早前,这里楠木茂密,故而得名楠木园。
后来到过楠木园的人们很奇怪——“这里因盛产楠木而得名,为何楠木园不见一棵楠木树?”此事说来令人挽惜,大跃进时“赶英超美”,为了大办钢铁,砍树刨根,当时人们生生把这里的楠木砍绝种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里没了楠木,仅留下楠木园这个地名。
楠木园方位示意图巴东楠木园示意图(季富政钢笔画)巴东楠木园镇楠木园地处巫峡东段,北岸是壁立的悬崖,南岸是地势陡峭的高山,“低头一带水,抬头一线天”就是说的这里。
长江流经此处蜿蜒向东,在南岸形成一个曲回的天然港湾,便于泊船。
这里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降水充沛。
由于山坡上土层堆积厚,适宜种植,是巫峡内难得的聚居地。
从地理上讲,楠木园是川江船只进入湖北的第一个栖息港口,也是湖北船只进入四川水域的最后一个歇脚点。
因此,川鄂两地的船工认为此地意义特殊,都愿意在楠木园停泊,打听另一段水域的情况,了解商贾行情,捎带紧俏货物。
楠木园小镇(解特利摄)巴东楠木园段峡江楠木园古镇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临江,码头是长江旅客及货物集散地,通道是竖直的;上部分靠山,通过公路经凉水井、观垭可以去建始县、野三关。
楠木园并不像其他村镇有平直的街面,从江边到公路上,它的主要街道是五、六百级陡直的石头台阶。
冬季水枯,从江岸边起,循街而上,到最高处陈姓人家。
海拔直升高度约150米。
巴东客运船巴航2号停靠楠木园江边楠木园江边楠木园渡船巴东楠木园石阶楠木园林木葱茏楠木园吊脚楼楠木园吊脚楼巴东楠木园古民居楠木园李光明老屋楠木园万明兴老屋楠木园万明兴老屋台地上部分楠木园山间石板路楠木园民居楠木园水府庙若干年前,楠木园就有骡马店、油坊、客栈、茶馆、酒店、商店、后来还增加了卫生院、广播站、电影放影队等。
襄阳市各大景区
襄阳市各大景区古隆中隆中风景区位于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州区和襄城区、南漳、谷城交界处,距襄阳市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相传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隐居地,这里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城谷城县位于襄阳西部,汉江中游西岸,武当山脉东南麓。
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汇入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90%。
西部属武当山余脉,南部属荆山余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多座,其中西南部的青龙山,海拔1584米,为全县境内最高峰,北部和中部多为海拔200至400米的丘陵,仅东部汉江沿岸及南河、北河下游为平原。
广德寺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明朝成化年间因明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牌匾,遂改称“广德寺”至今。
该寺位于襄阳市城西13公里处,与古隆中毗邻,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是湖北省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十方丛林。
广德寺内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负盛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全国独一。
米公祠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门相望。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
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
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
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
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巴东:揭开千年古城神秘面纱
筒瓦、 瓦当 、 兽 、 吻等 建 筑物 件 脊 鸱
和 一 批 带 有 宗 教 色 彩 的 遗 物 ,因 此 断 定 1 房址 是 一 带 有 庙 宇 性 质 的 官 号 府 建 筑 。 阅 有 关 文 献 , 宋 时 巴东 查 两 县 内 与庙 宇 有 关 的 建 筑 只 有 寇 公 祠
看 到 的是 巴 东旧 治 , 县 治 不 在 这 虽
这 是南 宋 的 巴东 县治 吗
根 据 遗 址 的 自然 地 形 , 们 考 我
古 队将 整 个 遗 址 分 成 东 西 两 个 发 掘 区 。发 掘 工作 首 先 从 西 区 开 始 。 先 最
里 , 与 寇 准 有 关 的 一 些 建 筑 或 沿 但 存 或 重 建 在 这 里 。 因这 里 是 巴东 又 旧治 所 在 地 ,这 里 仍 不失 为 一 个 较
们 的发掘 现象 大致 符 合。
武 汉 大 学 考 古 与 博 物 馆 系 自 2 0 年 春 起 承 担 了旧县 坪 遗 址 的 考 01 古 发 掘 与研 究任 务 。 - 大 面积 的 通 ̄ - L P 认 真 勘 探 , 仔 细 查 阅 了有关 文 献 并 资 料 , 后 进 行 了系 统 考 定 :巴东 最
暴 露 出来 的 是 南宋 堆 积 层 。 管 发 尽 现 有不 少 的 道 路 、 房屋 基 址 以 及 一
巴东 旧县坪 遗址 西 区考 古工 地
5 J 燃 6中
古 文 明 发 现
长江 流 经 巫峡 后 , 入 湖 北省 巴东 县官 渡 口镇 , 东距 巴东 老 进 在
城4 公里处 , 江北 岸突现 一 处面积 约3 万 平方米的 山前平缓 坡 长 O 地。 这也 是 巴东境 内唯 一 的一 块 较 大 的坡 地 。 就在 这 片被 当地 人称为 “ 旧县 坪 ” 的缓 坡地 下, 睡 着一座 千年 古城 , 沉 掩埋 着一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信陵古镇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信陵古镇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信陵古镇信陵古镇在大坝蓄水前,是巴东县治所在地,巴东人至今亲切地称呼它为“老城”。
巴东信陵镇(《巴东县志》插图)巴东县城鸟瞰巴东老城巴东老城1983年,巴东老城一角美丽的巴东老城船上看山城信陵古镇溯源长巴东县最早立县时叫归乡县。
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从秭归分出置归乡县,属归州治下。
梁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改归乡为信陵郡,为郡治。
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废郡改县,名为乐乡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巴东县。
由于巴东所在地古代属于巴国,且地处巴国之东,故称巴东。
后来历朝历代,巴东的隶属关系不断变更,直到民国21年(1932年)设置为巴东县,隶属恩施专署管辖。
解放后,恩施作为专区(地区、州),巴东县一直属恩施管辖。
最初,梁朝信陵郡、北周乐乡县治均设在五里堆。
隋后,巴东县治设在旧县坪。
南宋期间,巴东县治由江北旧县坪移到江南信陵镇。
巴东县治为什么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巴东县治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的准确时间是哪一年?民间传说,是北宋时期寇准来巴东做县令时(公元981~984年),将县城从江北旧县坪迁往江南金字山下,并留有一个《迁城锁山》的传说故事。
有人论证,巴东县治从旧县坪南移到信陵镇是在南宋乾道年间,即公元1165~1173年。
若干年来,关于巴东县治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的准确时间和原因,众说纷纭。
明代诗人思荣,来过旧县坪,留下题为《旧县》的七绝一首:人家仍在瀼西东,兵火迁移旧县空。
山鸟不识兴废事,野花枝上语春风。
——明·思荣《旧县》这首诗中,有两个重要信息:1. 诗人写此诗时,县治早已搬迁至信陵镇。
2. 巴东县城从江北旧县坪迁移到江南信陵镇的原因——“兵火”。
综而述之,应该是南宋乾道年(公元1165~1173年)间“兵火”的缘故,巴东县治从旧县坪迁移到了江南信陵古镇。
随着旧县坪文物研究,相信一定会有一个答案(或参考答案)。
无源洞-好久不见
无源洞--好久不见!
春风时节,故地重游,依旧熟悉而略带陌生,但是记忆还是那么犹新,没有记忆中更好的风景。
静静回味,静静遐想:“无源洞,好久不见…”!
无源洞景区位于巴东县城东郊、千年老城遗址和长江三峡地理中心点上,属于三峡地质公园巴东三叠纪(2.5亿年)园、巴山森林公园。
由湖光、森林、峡谷、水渠、瀑布、溶洞、游泳池、文化碑林等三峡重要地域、水域、遗址遗迹组成。
核心景点为无源洞溶洞,洞口高8米,洞内最高70米,主洞长达3000米,开发800米,支洞无穷无尽。
伏流穿越的溶洞分成若干个峡谷隧道,状如长江三峡的原貌,雪浪奔雷,回荡消失了的三峡涛声!毓秀为“灵山圣境、悟源仙泉”!
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拜谒60年代一代县长郝振元主持修建无源洞水渠,留无源胜景永清幽!
试想40年代-80年代,有多少有情人,在无源洞留下青春的记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发画扇?纳兰笔下的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春色白发相守,邂逅的那一刻,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美好的回忆!30年代鲁迅笔下的《伤逝》子君誓:“我是我自己的,没有任何人干涉我的权利”,有多少比翼鸟、连理枝的盟誓,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有多少漫游商旅在此沐浴巴东夜雨,遥寄乡愁!携手并肩漫步无源洞风景区,这就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共享时光。
白云亭登高聊望:水渠永存,饮水思源,涌泉相报,高山流水,守望知音!
走进无源洞涌泉宫,回头看,路漫漫而求索,是多少探路者荜路蓝缕,穷尽心力的耕耘,为旅人们能在此相遇,在此邂逅!
无源洞--好久不见!。
三国历史遗迹-----巴东天子岩
三国历史遗迹-巴东天子岩我喜欢旅行!有很多朋友问我,你喜欢什么样的旅行,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是“五彩缤纷,千差万别”,但我最喜欢的是跟优秀的导游去旅行,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我的知乎在何方?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旅行就是:女人站在水边,不舍昼夜;男人登上山头,不分日月。
疫情过后,我独自行走在巫峡之南。
最让我感到唏嘘的是沿途蒿草、乔木中小村庄,总能在不经意间又可看到七八十年代公社,仓库、合作社的衰老的建筑,村庄危墙高耸的气势也可以让人感知当年的鼎盛、热闹,那些断梁碎瓦,青冷墙院中葳蕤的蒿草,让人感受到村庄垂垂一息的衰老!从百合元村山顶徒步一小时至小溪河村一组天子岩手印岩画,当地老百姓称为“血手印、红掌印”整个天子岩宽500米左右,垂直高度大约600米,海沷高度1600米左右,整个岩面呈冷灰色,现存褐红色手印大约400个,距地面岩面处为3.5米,此血手印三层依次排列,单个手掌印于成人手印相当,确系人有意而为。
手印岩画,始于何年,始于何人?从巴东民间传说从宋代以来,传说与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天子岩壁下,妇女百手支撑岩,贵人相助,金砖铺路,龙须扎轿等,我认为只是传说,从历史百度未敢苟同(赵匡胤927-976年,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母为杜氏(昭宪太后所生)。
中国岩画的两大类别,南北两个系统。
南系以红色涂绘,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2017我到过甘肃大西北地区的阴山、黑山、至新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都有岩画,特别是阿尔泰山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衹、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
个人认为,手印岩画,天子河(现又名小溪河),天子岩对面马鬃山村有古墓岭(东汉末年墓型)等遗址,巫峡口有火焰石地名,都与东汉末年三国志中的刘备有关,述如下:公元211年三国志蜀卷三十二蜀书二记截,蜀章武二年春正月,刘备起倾国之兵划吴,於夷陵猇亭驻守,陆逊大破蜀军於猇亭,蜀汉将令冯习、张南、程祭酒、沙摩柯驻守于巴东无源洞口处鲁班桥,大战7个昼夜,沉殁三峡;先主刘备遂弃船舫,自无源洞由步道随进巫峡门扇峡口,沿千年古道至火焰石,吴军陆逊追兵急,先主刘备令关兴在前,张苞在中,傅彤在后,吴军见先主刘备已进峡口,㫮要争功名利,遮天盖地,往西追赶,先主刘备令军士尽脱袍铠,塞道而焚,火光充天(地点火焰石),以断后军,张苞随先主刘备经巫峡南纤道至“避兵岩”休整,“避兵岩”在何处?。
湖北巴东县五里堆、焦家湾、镇江寺墓群发掘简报
Excavations of Wulidui,Jiaojiawan and Zhenjiangsi Cemeteries in Badong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作者: 邓辉[1];王晓宁(发掘/绘图/摄影/执笔)[1];余媚春(发掘)[1];陈奇林(发掘)[1];付志军(发掘)[1];孙喜(发掘/摄影)[1];冯国柱(发掘)[1];李刚(绘图)[1]
作者机构: [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32-4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
摘要:2009年8月至9月、2011年5月至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对位于巴东县三峡库区消落带中的五里堆、焦家湾、镇江寺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砖室墓8座、石室墓1座、土坑墓14座,时代为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和明代五个时期,出土各类器物66件。
两次发掘为研究当时人们的丧葬风俗、生活水平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巴东楠木园棺材峡,冷水碛,楠木园里好猪蹄。
楠木园里的猪蹄下得大,杨家棚的柚子赛朱砂,火焰石出的老南瓜。
……小时候听归州城沱的桡夫子唱船工号子,觉得很好玩。
从那时候知道,峡江里有个楠木园。
巴东县楠木园古镇位于巫峡之中的长江南岸,距巴东老县城信陵古镇约26公里。
楠木是一种珍贵木材。
楠木园地名来由,《巴东县地名志》载:“楠木园是根据人们最喜爱的楠木树取名。
”早前,这里楠木茂密,故而得名楠木园。
后来到过楠木园的人们很奇怪——“这里因盛产楠木而得名,为何楠木园不见一棵楠木树?”此事说来令人挽惜,大跃进时“赶英超美”,为了大办钢铁,砍树刨根,当时人们生生把这里的楠木砍绝种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里没了楠木,仅留下楠木园这个地名。
楠木园方位示意图巴东楠木园示意图(季富政钢笔画)巴东楠木园镇楠木园地处巫峡东段,北岸是壁立的悬崖,南岸是地势陡峭的高山,“低头一带水,抬头一线天”就是说的这里。
长江流经此处蜿蜒向东,在南岸形成一个曲回的天然港湾,便于泊船。
这里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降水充沛。
由于山坡上土层堆积厚,适宜种植,是巫峡内难得的聚居地。
从地理上讲,楠木园是川江船只进入湖北的第一个栖息港口,也是湖北船只进入四川水域的最后一个歇脚点。
因此,川鄂两地的船工认为此地意义特殊,都愿意在楠木园停泊,打听另一段水域的情况,了解商贾行情,捎带紧俏货物。
楠木园小镇(解特利摄)巴东楠木园段峡江楠木园古镇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临江,码头是长江旅客及货物集散地,通道是竖直的;上部分靠山,通过公路经凉水井、观垭可以去建始县、野三关。
楠木园并不像其他村镇有平直的街面,从江边到公路上,它的主要街道是五、六百级陡直的石头台阶。
冬季水枯,从江岸边起,循街而上,到最高处陈姓人家。
海拔直升高度约150米。
巴东客运船巴航2号停靠楠木园江边楠木园江边楠木园渡船巴东楠木园石阶楠木园林木葱茏楠木园吊脚楼楠木园吊脚楼巴东楠木园古民居楠木园李光明老屋楠木园万明兴老屋楠木园万明兴老屋台地上部分楠木园山间石板路楠木园民居楠木园水府庙若干年前,楠木园就有骡马店、油坊、客栈、茶馆、酒店、商店、后来还增加了卫生院、广播站、电影放影队等。
楠木园有小学、初中各一所,还有一所省商校。
据老人讲,以前的楠木园很热闹,每天进进出出的人流量,至少达到千人以上。
古镇周围农民多是土家族,有赶场的习俗。
农忙时在田地里做农活,到了集市时间,他们往往又经商农产品。
楠木园古镇虽小,却也山青水秀。
镇旁小溪,流水潺潺,溪水上有带廊屋的石拱廊桥。
小镇周围树木青翠,竹林婆娑,溪流淙淙。
阳春三月绿树繁花,景美如画。
楠木园盛产柑桔,当地产的桔子大又甜。
据说,因为桔子品质优良,当年还给毛泽东主席送过。
楠木园桔红我以前问过桡夫子,船工号子里“楠木园里的猪蹄下得大”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就是楠木园农家杀年猪时,往往不从下肘处下刀,而是从膀上下刀。
故而,楠木园的猪蹄比其他地方猪蹄带得肉多一些。
楠木园近码头的东边坡地上修有一座面向长江的王爷庙,也叫龙王庙、镇江阁。
楠木园王爷庙,是嘉庆十六年由常年行走峡江的船工们集资修建。
大殿供奉镇江王爷,是船工们心中的护佑神。
来往船家都在这里靠岸,船工们说:“吃顿饭,住一宿,烧柱香,接到走。
”嘉庆十六年船工集资修建的楠木园王爷庙(陈仲原摄)楠木园王爷庙楠木园上游不远处,南岸一块突出的巨石上,从右至左横刻“共话好山川”五个大字。
左边并排四行竖写“云文张华年/嘉陵梁开化/盛唐陈文典”,距离稍远一点为“宣统元年六月泐”共话好山川石刻楠木园上游江北岸黑石子崖壁上,从右至左,题刻“浪淘英雄”四个楷书大字,右边竖写“戊寅(1938年)元月”,左边竖写“张胄炎书”。
张胄炎,四川大竹人,国立吴淞政治大学毕业,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至二十八年元月任巴东县长,后因废弛烟禁和侵吞屠宰税被撤职。
他在巴东任职期间,为表示对船工们的关怀,常常登船拜访船家,与他们聊天。
可能是他为这些英勇搏击江水的船工故事所感动,手书“浪淘英雄”四个大字,令人镌刻在巫峡北岸,以此鼓励往来的船工们。
浪淘英雄石刻位置浪淘英雄石刻培石至楠木园之间的黄崖窝栈道(刘世昭)有史记载,楠木园古镇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时期比较繁荣,特别是两次“川盐济楚”。
在清代中期以前,原楚国一带(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部分地区)盐业由实力雄厚的淮盐独占。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席卷大江南北,阻碍了淮盐运输渠道,淮盐无法运到湖北。
使宜昌府、施南府食盐供应短缺,盐课收入锐减,军饷困难。
为解决地方课税困难,户部议准:“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销。
”长期严查的贩运私盐一旦解禁,川盐源源不断地运销湖广市场,这是第一次“川盐济楚”。
往返四川与湖北间的船只,经过楠木园,必然要在此泊船休息。
有的船只在此卸货,准备由此陆运到施南府等地。
这使得楠木园迅速繁荣起来。
第二次“川盐济楚”是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生产受到很大破坏。
当时,战乱年年,运输瘫痪,原来依靠海盐的湖南、湖北等地,食盐奇缺。
在这种形势下,川盐再次担当起“济楚”的大任。
川盐运往湖北、湖南,主要是走水路,必经三峡。
由于楠木园是湖北与四川交界处的重要村镇,自然成为水路运输的主要中转地之一。
特别是日寇占领宜昌后,水路向宜昌无法通航,运往恩施、建始等地的食盐,更要从楠木园周转。
那个时间的楠木园,可以说是发展中最繁荣的鼎盛时期。
楠木园当地居民原以土家族为主。
随着“川盐济楚”“川米济楚”的高峰,南来北往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
生意做好了,生意人就不走了,在此修建房屋,永久居住下来。
因此,楠木园居民的姓氏比较多:赵、武、王、李、向、薛、任、陈、谭、唐等。
形成这里独特的居住特点:以姓氏集中居住,中间夹杂有其他姓氏。
若以人口较多姓氏进行统计,从江边沿石阶向上行:先是谭家,再是薛家、向家,经过火烧坪,然后又是向家、毛家、王家、武家、王家、赵家、武家、陈家等。
等到葛州坝修好以后,峡江航道得以改善,过往船只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停靠这里。
从此,楠木园古镇开始走向衰落。
人们通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指公元前3000多年,即发现有人类活动的华夏文化遗迹。
而“楠木园文化”证明长江三峡7000多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将五千年文化概念向前推进了2000年!还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位美国考古学专家最早发现楠木园有人类早期活动遗迹。
1994年,武汉大学与省博物馆考古专家联手对楠木园文化进行研究发掘。
2000年9月,武汉大学考古学余西云教授带领考古人员,再次对楠木园人类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
楠木园考察结束,武汉大学考古系余西平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风竹联名写了一篇专题文章《楠木园:三峡考古的一个坐标点》。
在这篇文献中,他们简介了楠木园文化遗存:这类遗存的地层以一个富含碎骨、陶片及炭灰、红烧土粒的土层和一个相对纯净的沙土层相叠压,并有少量冲沟、兽沿和小坑。
地层中出土的碎骨,以鱼的鳃盖为主,兽骨也占相当比重。
人类遗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
余西平教授认为,由此可以推断出7000年前,人类就已在三峡地区生活,比据今5000余年的大溪文化还要早2000年。
楠木园古文化遗址发掘现场俯拍距今7000年历史楠木园文化开发遗址据余西云教授介绍,楠木园文化时期的环境,可以从发掘的遗存中了解一二。
楠木园遗址出土的一些生态比较典型野生动物有鱼、猴、亚洲象、熊、鹿类等。
从这些动物的生态来看,猴栖息于林区;象栖息于稀树草原、竹阔叶树混交林,喜水;熊生活在密林深处;鹿类生活在平原、山地的林间灌木丛。
除亚洲象目前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外,其他动物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由此推断当时的三峡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居住地周围的植被有灌木丛和茂密的森林等。
下面,用来过楠木园的几位中外名人目光,看一看楠木园的变化。
先看看驾驶“利川”火轮首航川江的英国探险家立德乐的印象。
1883年,英国探险家立德乐(Archibald John Little)来三峡探险,5年后写了一本《Throughthe Yangtze Gorges》(译名《扁舟过三峡》),其中有:湖北省最后一个居民点是楠木园村,它惊险地跨越一个陡峭的小峡谷。
一道山涧穿流而下,其源头是距离山顶约1/3处的一个大山洞。
山高2000英尺,村子就建在两边山坡上。
村子的两部分由在村子中部的一道有顶盖的桥相连。
村子的主要街道是五六百级陡直的石头阶梯,我从最下端走上去。
房屋沿街道两边的台地修建。
房子后面有橘子、柠檬、枇杷树丛,都是常绿树,此处还有繁花满枝的桃树和李树。
——英·立德乐《扁舟过三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再看看的武汉大学考古系余西平教授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风竹2000年来楠木园考察时的目光:1994年我们来到楠木园调查时,山涧依然在流淌,跨越溪沟的风雨桥不见了,人们大多住在依山筑成的砖瓦屋中,其间夹杂着一些板坯构成的吊脚楼式的房子。
漫山的橘树青翠欲滴。
这里是楠木园乡政府的所在地,虽然简陋,也还热闹。
听当地老乡介绍,楠木园曾经的确很繁华。
每到冬天,因航道的原因,上下水的船只都要在这里停靠等待;许多商人在此经营、转运商品,开设餐饮娱乐场所。
等到葛州坝修好以后,航道得以改善,过往船只不必再停靠这里,楠木园开始走向衰落。
2000年我们再来这里发掘时,却又人是物非。
当地的老乡大多已移至海拔180米以上的山坡上了。
我们找到1994年住过的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一时让我们颇感怅惘。
等我们物色好新的房子,正好位于立德乐提到过的山涧源头一当地人称之为龙洞子一的边上。
老乡们用钢筋水泥依山建造了新楼房,但这些房子似乎仍然保留了吊脚楼的某些功能:底层一般为厕所、猪圈、储藏室。
此时楠木园乡已撤消并入官渡口镇。
2001年部分村民移民湖北潜江后,楠木园更见冷清。
楠木园是土家族的聚居区,这里的居民绝大部分姓向和李,两姓人世代互相通婚。
村里近千人口,大多能互相攀上亲戚关系。
据村里的老人讲,李姓是清代从江西迁入本地的,而向姓则是这里的原著民,也就是土家族。
——余西平、王风竹,《中国三峡建设》2008年2月,楠木园:三峡考古的一个坐标点最后看看北大哲学泰斗张世英的回忆。
抗战期间,全国的高校、职高、中学等都搬迁到鄂西。
此时,楠木园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在古镇的山腰,湖北联中巴东分校即在此开学。
这里,走出过不少国家栋梁之才,比较有名的是北大黑格尔哲学泰斗张世英教授。
他后来在他的《张世英回忆录》中写到了楠木园那段生活。
2009高龄的张世英教授在两个儿子陪同下,终于回了一趟楠木园寻旧迹。
回到北京后第二年写了一篇专门回忆楠木园的文章,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录下片断如下:抗日战争爆发的次年,1938年秋,我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因武汉沦陷,随母校迁鄂西山区,在湖北省联合中学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