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读书笔记
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
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草原帝国》读书笔记导读:读书笔记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草原帝国》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草原帝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历史上在中国的北方草原,西方戈壁,分布着数不清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天生的马上弓箭手,拥有无可匹敌的强大军事力量,那像雨一样从天而降的箭镞,足以抵挡任何企图追击的敌人。
每逢草原大旱,水源枯竭,这些游牧民便像狼一样来到定居部落的门口,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是这些游牧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匈奴人建立了前赵,前秦;拓跋人建立了北魏;鲜卑人建立了前燕;后来契丹人建立了辽;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满洲人建立了清。
跨越几个世纪的草原帝国建立者,都一再重复一种模式:承续华夏国祚,被先进文明吸引,再逐渐被削弱、淡化和淹没于中国主体之中,其中佛教功不可没。
这些凶猛的武士们一接触到菩萨的优雅姿态就易于受到沙门们博爱教条的感动,以致于他们不仅忘记了他们好战的本性,甚至还忽视了自卫。
佛教与这些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一结合,便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没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的功利性宗教崇拜,就像一个赤子拥抱母亲一样,张开自己的怀抱,以无比剧烈的热情,投身于彼岸世界的梦幻之中。
他们开凿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巴米扬(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大佛,绘制精美的壁画,建造宏伟的寺院,请来印度的高僧翻译佛教经书,他们将自己的国王称为转轮法王,甚至为了保卫黄教的神圣地位,翻越荒芜的昆仑山,对红教徒展开一场圣战。
佛教,把唐朝的可怕的吐蕃人改造成了宗喀巴的梦想者和创造奇迹者,它使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人更加衰落,他们逐渐遗忘了世界征服者的光荣,他们放下刀箭,在毡蓬里供奉起佛祖的金像,转动佛珠,口诵佛经,他们只梦想征服灵魂。
作者:蚂蚁先生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曾崛起过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帝国,它们的兴衰荣辱,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草原帝国》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向导,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草原帝国的神秘往事。
书中开篇,作者便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草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
草原,看似一望无际的平坦,实则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挑战。
这里的气候条件恶劣,水源稀缺,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塑造了草原民族坚韧、勇敢和善于骑射的特质。
他们逐水草而居,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在草原帝国的发展历程中,军事力量始终是其崛起的关键。
草原民族的骑兵,堪称古代战争中的精锐之师。
他们自幼便在马背上成长,骑术精湛,弓箭娴熟。
当他们集结起来,形成强大的骑兵军团时,其冲击力和机动性令周边的农耕民族望尘莫及。
匈奴帝国的崛起,便是凭借着其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草原帝国的政治制度却相对简单而松散。
部落联盟是常见的形式,首领的权威往往依赖于个人的魅力和战功。
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凝聚力量,但也容易在首领更迭或内部纷争时出现分裂和动荡。
比如突厥帝国,在其强盛时期,势力范围广阔,但由于内部权力斗争不断,最终走向衰落。
经济方面,草原民族以畜牧业为主,贸易也是其获取生活物资的重要途径。
他们与周边的农耕民族进行贸易往来,交换彼此所需的物品。
丝绸之路的繁荣,也离不开草原民族的参与。
但当贸易受阻或利益受损时,草原民族往往会选择武力掠夺,这也是草原帝国与周边民族冲突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方面,草原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音乐、舞蹈、诗歌充满了豪放与激情,反映了其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同时,草原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也不断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内涵。
书中还详细讲述了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成吉思汗的出现,无疑是草原帝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读书笔记范文1300字
《蒙古帝国》读书笔记范文1300字刚刚耐着性子把《蒙古帝国》第三部的《忽必烈》给读完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套好书。
在这几本书里,我看到了不经意中存在的亲情,唯美得让人产生幻想的爱情,深厚的而又百转千回的兄弟之情以及勾心斗角处心积虑维护自己地位的心情。
上演的是近千年前的喜怒哀乐,折射的确是当今仍然存在的社会现状。
第一部《成吉思汗》这一本感触最深的不是成吉思汗历尽千难万险,忍辱负重得来的丰功伟绩,而是他和他的大儿子术赤之间的父子之情。
这种情感因为是在伟人的身上而不易表露吗?还是一贯的矜持,一贯的自傲呢?只有当面对死别的时候,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顷刻间土崩瓦解。
我想这是一生的遗憾,当可以在一起的时候,全然为了那面子,不知珍惜,不知如何去做,还不知去想办法解决,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我想,这不止是在亲情方面,他还可以涉及的更广。
此书,随着术赤的离去进入了我所认为的高潮,我的心情也跟随作者也许是略显的夸张的文笔浮浮沉沉,以至于当看到术赤离开,潸然泪下。
他的优秀,他的自卑,他的沉默,他的难以表达,以及他对于宁静平和的向往,深深地喜欢……英年早逝的叹惋,留给后人的还有无尽的遐想。
第二部《拔都》——术赤的儿子!西征建立赫赫战功,建立金帐汗国,成就丰功伟绩,当然还有终生不渝的爱情。
英雄美女的爱情,总是让人为他们祝福。
然而沈清雅选择的离去,到底是对是错,难道留给自己的留给对方的不是无尽的等待吗?我原以为这样的选择令双方都痛苦不堪,没想到的是也许只有离开,才能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不必为某些勾心斗角做准备,而全然收获,或者说收获了大半。
离我们这些平凡人太远,不切实际。
若是一样的信奉长生天,蓝色的天空,蓝色的高原,蓝色的湖泊,蓝色的小河,是否也向他所说,天空下的人们也一样崇尚着永恒,崇尚着纯真……拖雷,我想对于拖雷的认识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开始的,记得当初是憨厚的郭靖同憨厚的拖雷结成了安答,两人情意深重,最后郭靖负了华筝,华筝同拖雷远走大漠,再也不进中原一步。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读书笔记
《草原》读书笔记
《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到内蒙古草原访问的印象,文章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老舍先生在开头就写出了他对草原的热爱,他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象,从蓝天到白云,从羊群到小丘,从草地到花朵,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文章中,老舍先生也表达了他对蒙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这些描述让我对蒙古族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老舍先生还通过讲述他在草原上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民族之间团结和友爱的赞扬。
他描述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种团结和友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草原和蒙古族人民的热爱和赞美。
他的文字流畅自然,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这篇文章让我对草原和蒙古族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然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草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它让我对草原和蒙古族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自然
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并希望有机会亲自去草原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和魅力。
《草原》读书笔记3篇
《草原》读书笔记3篇《草原》读书笔记1我读了《草原》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小丘上有成群的羊,牛马,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无论在哪里,都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一道风景线。
在往远看,看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里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情民俗都很美。
草原的主人还很好客呢!主人拿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款待我。
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我也跟着唱。
美妙的歌声荡漾在整个大草原上。
接着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
突然,我回过神了。
我发现自己正在教室里读课文呢!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得那么美丽。
《草原》读书笔记2“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
我读了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美丽宽广、富饶肥沃的大草原,还有那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粗犷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样畅快坦然。
草原人民那种热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风味独特的美食,令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演绎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
在三年前的时候,我去过青藏高原,从远处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说的一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回想起来,正如诗中说的一样,那种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草原人民的热情、洁白的哈达、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
草原是牛羊的饭店,也是人们的家;是小牛小马小羊的乐园;也是地球的绿毯。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所以,我们要一起携起手来为祖国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草原》读书笔记3这次,我看到老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新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观《草原帝国》有感
观《草原帝国》有感一部《草原帝国》看完之后,有了自己的心得,先倾诉如下:一、精神食粮观《草原帝国》后,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有了一些新的见解,重新认识了游牧民族和游牧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似乎找到了“中国病”的病根。
“中国病”就是“农耕病”。
“中国病”的病根就在于农耕和农耕性格。
过去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病的病根是在这里,但是批判得不深不透,还遭遇强烈的抵抗和反批判,毕竟农耕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农耕文化不应该成为主流,不应该成为左右我们前进的思想。
我认为,这场思想斗争可能关系到中国命运,持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不仅是因为中国农耕性格的势力太深厚,还因为批判阵营没有找到强有力的批判武器。
对于中国农耕意识的深厚传统的批判,零敲碎打不行,必须进行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批判和清算,最关键的是使用在特定的时期比农耕文化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的“游牧精神”作为武器。
我所说的游牧精神,是一种大游牧精神,不仅包括草原游牧精神,包括海洋“游牧”精神,而且还包括太空“游牧”精神。
这是一种在世界历史上从古至今不停奋进,并仍在现代世界高歌猛进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历史上,这种大游牧精神不仅摧毁了野蛮的罗马奴隶制度和中世纪黑暗专制的封建制度,开拓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牧场”,而且在当前还正在向宇宙奋勇进取,去开拓更巨大更富饶的“太空牧场”。
话又说回来了,“游牧精神”也不是万能的。
在特定的时期我们也要用农耕文化来批判游牧精神。
二、游牧民族是否征服了世界冷兵器时代(甚至包括一部分热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有着天然的军事优势。
相同数量的游牧民战士与同数量的农民士兵相比,通常情况下前者战斗力更强。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草原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
看了《狼图腾》,可以理解为什么蒙古人会一度几乎“征服”(实际上用跑遍应该更合理)世界。
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必须战斗。
冬天,天寒地冻,坠指裂肤;夏天,高温酷暑,还有铺天盖地的蚊子肆虐。
草原帝国三个主要历史人物
本书三个主要历史人物缩影族群
• 会见利奥一世
阿提拉 • 与埃提乌斯的战争
• 成吉思汗崛起
铁木真 • 成吉思汗形象
• 帖木儿形象展示
帖木儿 • 铁木尔帝国与明朝
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
骑兵长官之子。早年在西哥特人和匈奴人那里作过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而对当时几个 主要的部落民族比较了解。
影视作品中的阿提拉
二、成吉思汗
• 姓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 生卒: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 25日
• 职业: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 出生地: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 (今蒙古国肯特省)
• 谥号:圣武皇帝、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在今天的文明冲突中,有研究者注意到在成吉思汗当年 的残酷屠杀之外,他对西部诸地的多种宗教采取了当时少 见的宽容态度。而他当年所建立的通往西方的联系被认为 是今天的全球化之前的一种跨地区国际体系。
电视剧《成吉思汗》中的形象
《成吉思汗》是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与内蒙古电视台于2004年6月17 日推出的一部古装历史、纪实传记类型26集电视剧。该片由王文杰执 导,巴森、萨仁高娃、赵恒煊等人主演。
三、帖木儿
姓名:秃忽鲁帖木儿 职业:皇帝 出生日期:1336年 出生地: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 沙赫里萨布兹) 民族:突厥化的蒙古族 文化倾向:波斯文化 宗教:伊斯兰教 外号:跛子帖木尔、驸马帖木尔。
帖木儿广场雕像
帖木儿与明朝
• 1396年,帖木尔扣押包括包括明朝与奥斯曼帝国 在内的各国使节。
草原帝国读后感
草原帝国读后感《草原帝国》是一部描述蒙古帝国兴起和扩张的历史小说,作者是作家江南。
小说以成吉思汗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辉煌。
小说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强大和辉煌,同时也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使读者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说中,成吉思汗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魄力的领袖。
他勇猛无比,智谋过人,能够带领蒙古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治国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实行了许多有利于蒙古帝国发展的政策,使蒙古帝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且,他对待敌人也是宽大大度,能够容忍他们的存在,不轻易对他们下手。
这些都使得成吉思汗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描写成吉思汗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使得成吉思汗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他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的真诚和善良,他对待妻子和儿女都非常的爱护和关心。
这些都使得成吉思汗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得读者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描写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使得读者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蒙古帝国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它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力量都非常的强大,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小说《草原帝国》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小说,它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辉煌,使得读者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它也通过描写成吉思汗的个人形象和家庭生活,使得读者对成吉思汗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
《草原帝国》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草原民族的一些特点,并且理清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民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血统关系以后,我对以前阅读中国历史时候的一些不解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比起汉人对土地的情感,游牧民族眼中土地的概念是牧场、水、资源、财富,而很少有家园的概念。
汉语里的“国家”,“国”和“家”是一种相互的概念,国是每个家的个体存在的基础,国破则家亡;而在人类文明比较低级的阶段,“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类似于封地,是一种个人财产,这也很接近草原人对土地的理解。
如果土地是一种财产,那自然是不值得用生命去维护。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突厥血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借兵轻易地将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人,而被汉人骂为卖国贼。
对照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割地也是很常见的求和手段,也是因为各诸侯国把土地看成是财产式的封地,割地跟地主们卖地是一个道理,这也是汉文明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才会比较普遍出现的现象。
近代的满清是游牧的通古斯人建立的政权,后来割让给沙俄数百平方公里,也是一种弃中华保大清的心态吧。
慈禧也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通过阅读《草原帝国》,我自己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北方民族政权也有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人看待北方各民族往往比较简单的两分。
在战国以后,一直到唐代,汉族在对抗北方民族方面并不占劣势,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势力能够把匈奴、突厥这样的虎狼之师驱逐到欧洲,唐太宗时期中国是西域的主宰。
在这些时期,汉人的印象里,北方的各个部族都被统称为蛮夷。
唐朝覆灭之后,汉人对北方胡人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统治汉人的北方民族政权,随着这些统治者的汉化,我们又将他们跟蛮荒的草原部族区别开来,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这种简单的两分对研究这些北方民族的政权是有阻碍的。
各个北方民族的政权,汉化的程度不一样,对待汉人的态度不一样,制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一样。
有的北方部族已经完全汉化,比如北魏的鲜卑人,孝文帝在文化上对鲜卑人进行修整;而有的部族,即使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政权,统治者数以亿计的汉人,自身却没有多少汉化,依旧保留着很多草原人的特性,例如元,统治阶级也不怎么会说汉语。
《蒙古帝国史》读后感
《蒙古帝国史》读后感《蒙古帝国史》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蒙古帝国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纳?格鲁塞(René Grousset,1885年生于加尔省,1952年逝于巴黎),法国历史学家,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名。
其代表作为《草原帝国》。
中国人提起成吉思汗,提起黄金家族的远征曾经贯穿欧亚大陆,总有一种不知道哪儿来的自豪感。
特别是《射雕英雄传》对蒙古的描写更给人这样的错觉。
但是如果读一读历史就会想到,成吉思汗怎么能放在中国史里面来说呢?我们的教科书强调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同时也是多民族融合的历史,从小到大我们读的书都用成吉思汗是中国人这样的感觉去讲述他的故事,然而只有忽必烈的元朝才能被称为中国史真正的一部分,而元朝是黄金家族建立的政权之一,不包括同期存在的四大汗国,元朝和蒙古帝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元朝是汉人政权被蒙古政权取代,所谓的.中国其实已经亡国了。
很多一知半解的中国人总喜欢意淫:想当年我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铁骑曾经征服了今天俄罗斯和欧洲大部、地中海沿岸、两河流域,包括现在的俄罗斯、波兰、奥地利、印度、埃及、伊朗、伊拉克等国家的区域,这是何等的荣耀!但完成这些霸业的不是中国的蒙古族,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们都开创了哪些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汗国,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觉得蒙古真的只能自成一套历史,而不可以简单的划分在任何一个大洲或者国家的历史中。
这本书作为历史读物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最后关于蒙古帝国的一个总结也非常棒.有几个事实让我觉得比较值得记录:1、历代游牧民族统治者对废除耕地转为农场的这种执念,认为是全面征服的标志。
这一点反应了蒙古人对农耕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无知,然而他们也的确没有办法没有途径了解。
一旦他们开始了解其好处,像耶律楚材对成吉思汗所讲,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去减少破坏行为,然而也因此往定居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草原帝国读后感
草原帝国读后感《草原帝国》是一部关于蒙古帝国兴衰的历史巨著,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生动的叙述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书中对蒙古帝国兴起的描绘所震撼。
书中详细描述了成吉思汗的生平和他建立蒙古帝国的过程,使我对这位伟大的征服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成吉思汗的智慧、果断和勇气,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将蒙古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让我对他的伟大领袖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对蒙古帝国的繁荣和辉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的统治下,蒙古帝国迅速扩张,吞并了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在这个帝国的统治下,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得到了统一,贸易和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蒙古帝国的繁荣和辉煌,让我对这个帝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然而,书中也对蒙古帝国的衰落和覆灭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使我对这个伟大帝国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在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帝国出现了内部的分裂和混乱,导致了帝国的衰落。
同时,帝国的扩张也引起了周围国家的反抗和抵抗,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覆灭。
书中对蒙古帝国的衰落和覆灭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使我对历史的发展和帝国的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草原帝国》这部书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通过对这个帝国的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描绘,使我对历史的发展和帝国的命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帝国命运的深刻思考。
我相信,这部书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4
4. 末代察合台 后裔
5
5. 喀什噶尔的 和卓们
01
1. 1370年 后蒙古的混 乱
02
2. 第一个 卫拉特帝国: 脱欢
03
3.成吉思汗 系最后的复 辟国:达延 汗和阿勒...
04
4. 达延帝 国的分裂: 鄂尔多斯人 与喀尔喀...
06
6. 满族对 中国的征服
05
《草原帝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汗国
中国
家族
突厥
蒙古人
蒙古
地区
统治
世纪
草原 察合台
河中
帝国
文化
中亚
成吉思汗
匈奴
帖木儿
年
目录
0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 书(分科本)出版说 明
02 导言
03
第一编13世纪前的亚 洲高原
04
第二编成吉思汗蒙古 人
05
第三编最后一批蒙古 人
02
2. 喀什噶 尔和河中地 区的突厥化: 哈拉汗...
03
3. 塞尔柱 克人在突厥 史上的作用
04
4. 桑伽苏 丹和阿姆河 防线
06
6. 花剌子 模帝国
05
5. 喀喇契 丹帝国
1. 阿瓦尔人
2. 保加尔人和马扎 尔人
3. 可萨人
4. 佩切涅格人和钦 察人
第二编成吉思汗蒙古人
第五章 成吉思汗
第六章 成吉思汗的 三位直接继承者
第七章 忽必烈与元 朝
第八章 察合台家族 统治下的突厥斯坦
第十章 钦察汗国
第九章 蒙古人统治 下的波斯和旭烈兀
草原帝国读后感1000字
草原帝国读后感1000字摘要:一、引言二、草原帝国的概念与特点三、草原帝国的兴衰四、草原帝国与中华民族的交融五、草原帝国的启示六、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研究者,我最近阅读了关于草原帝国的专著,对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草原帝国,顾名思义,是指在草原地区崛起、繁荣和衰落的帝国。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尤其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本文将分析草原帝国的概念、兴衰过程以及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并从中汲取启示。
草原帝国的概念与特点不难理解。
它们通常拥有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
草原帝国的统治者往往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善于驾驭部族间的矛盾,团结各民族团结一心。
此外,草原帝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草原帝国的兴衰往往受制于多种因素。
在兴起阶段,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智慧,征服周边民族,不断扩大领土。
但随着实力的壮大,草原帝国也面临着内部矛盾的加剧,包括民族、宗教、地域等方面的冲突。
此外,草原帝国还需要应对外部势力的觊觎和侵略。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草原帝国的衰落。
在我国历史上,草原帝国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
从匈奴、鲜卑、突厥到蒙古帝国,这些草原帝国都曾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同时,中华民族的反抗和抵御,也使得草原帝国逐渐式微。
这种交融与合作,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壮大。
草原帝国的兴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国家强大离不开民族团结。
在我国历史上,草原帝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关键在于部族间的团结。
而当内部矛盾激化时,帝国往往走向衰落。
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内部矛盾,加强民族团结,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吸取先进文化和技术。
草原帝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正是它们能够繁荣的重要原因。
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积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为国家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读后感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读后感《草原帝国》是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杰作,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民族的历史变迁。
读罢此书,我深感震撼,不仅是因为作者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更是因为他对草原文明的独特理解。
书中,格鲁塞详细介绍了草原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他从草原的自然环境入手,分析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进而揭示出他们强大的原因。
他认为,草原民族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以及他们独特的军事制度。
格鲁塞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民族学研究,使得他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他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例如,他认为草原帝国的兴起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草原民族的军事优势则源于他们的马上生活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作者的犀利文笔和旁征博引的功力。
例如,在论述草原民族的战争策略时,格鲁塞引用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观点,指出:“草原人民惯于在马上生活,他们的战争方式也自然与陆地有关。
”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草原民族的战争艺术,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跨文化的理解。
此外,格鲁塞在书中还提到了草原帝国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他认为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想起了我国历史学家钱穆的观点,他认为中原文明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使得中原文明不断吸收外部优秀的文化元素,从而保持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篇范文:《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读后感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草原帝国》展现了草原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
勒内·格鲁塞通过描绘草原民族的历史变迁,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格鲁塞在书中深入探讨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水草丰茂、气候适宜等,这些自然条件为草原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023年《草原》读书笔记
2023年《草原》读书笔记2023年《草原》读书笔记1我用三天时间读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劳。
英格斯。
维尔德的经典之作,她六十多岁才开始写小说,但她的一系列的小说,都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离开维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的故事。
劳拉一家是当时第一代西部拓荒者的缩影,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秀丽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和威胁,他们也不怕重建屋子,也不怕狼群的围击……他们用智慧一一克服了。
他们个个都对彼此充满了爱。
我欣赏劳拉爸爸的勇敢冷静,他心灵手巧,有责任任感。
我很欣赏玛丽的乖巧可爱,听话沉稳、乐于分享……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相当多的困难。
可是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爷爷奶奶的呵护和爸爸妈妈的关心。
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我们缺少了劳拉他们的信念、坚定,少了他们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的决心,相信这件事一定能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
2023年《草原》读书笔记2学了《草原》这篇课文,我认为草原是一个十分好的旅游胜地,既可以观赏草原的美景,又可以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
在天并未亮,朦朦胧胧的凌晨,坐在小丘,看着太阳从地平线溢出来,看着沾满露珠的小草在阳光下变得更可爱,看着牛羊出门吃草,看着人们起床忙碌的背影,看着美好的一天开始。
或是在吃完可口的手抓羊肉喝完香醇的奶茶坐在柔软的绿毯上,与好友聊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满天繁星,众星拱月,一闪一闪,一定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来到草原,你一定会受到热情款待。
坐在蒙古包外,几十个人围坐在一起,生起一堆火,在火上烤羊肉,羊肉的阵阵飘香一定会让你垂涎三尺。
大家吃着烤羊肉,喝着羊奶酒,一定会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转天早晨,当你睁开眼睛,主人们肯定已经起床。
他们会对你微笑,还会说一些话,虽然你听不懂,但从他们的神态与表情中已经懂得差不多了吧!他人把你当成自家的人,在他们眼中,你并不是外人,而是兄弟姐妹。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当我翻开《草原帝国》这本书,仿佛一下子被卷入了一场狂风呼啸、骏马奔腾的草原之旅。
书中所描绘的草原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力量、野性与神秘的地方。
在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纷争、融合,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风暴。
而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勇士们,他们的热血与豪情,仿佛能透过纸张,直直地撞进我的心里。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成吉思汗崛起的描述。
那可不是简单的几句夸赞或者平铺直叙的讲述,而是仿佛让我亲眼看到了那个年轻的铁木真,如何在困境中挣扎,如何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团结起身边的力量。
当时的草原,各个部落之间互相攻伐,铁木真所在的部落也未能幸免。
他的父亲被敌人谋害,家族陷入了困境。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被这沉重的打击给压垮了。
但铁木真没有!他就像一头受伤后更加凶猛的狼,默默地积蓄着力量。
他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追随者,在草原上四处奔波,寻找着生存的机会。
记得有一个细节,铁木真为了获得一个强大部落的支持,亲自带着礼物去拜访那个部落的首领。
这一路上,他遭遇了恶劣的天气,狂风几乎要把他从马背上掀下来,暴雨打得他睁不开眼睛。
可他愣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当他终于到达那个部落的时候,整个人已经狼狈不堪,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那个部落的首领一开始对他并不在意,觉得他不过是个落魄的小子,能有什么作为?但铁木真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他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股子自信和决心,终于打动了首领。
首领决定给他一些支持,虽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铁木真来说,这已经是无比珍贵的了。
从那以后,铁木真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魅力所吸引,愿意追随他。
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一次次战胜了敌人,逐渐统一了草原各部。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伟大领袖的成长,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的精神,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书中还讲到了草原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以及文化传统。
草原帝国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所以,蒙古人后来便有了两个部落。一个叫尼鲁温,意指阿兰豁阿跟神生的三个孩子,他们的后代身份最为 高贵,成吉思汗所属的“黄金家族”就是尼鲁温蒙古人的后裔;另一个叫都儿鲁斤,是阿兰豁阿前两个儿子的后 代,是比较普通的蒙古人。而在这五个儿子中,阿兰豁阿最喜爱的是幼子孛端察儿。根据史料记载,孛端察儿其 实就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
斯
3.旭烈兀:巴格 达,你是否记住了
我的狠
01
4.被蒙古 铁骑蹂躏的 又一座死亡 之城
02
5.一个战 斗民族的 “得”与 “失”
03
6.伊儿汗 国群雄纷起 夺汗位
04
7.合赞: 多面的大汗, 强大的心
06
9.分崩离 析的伊儿汗 国终将何去 何从
05
8.旭烈兀 家族兀鲁思 政权的自我 终结
2.拔都:尽管身 份存疑,仍能雄霸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感觉后面写的有些敷衍。 先读这本,再读《危险的边疆》,对内亚史就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全局视野了。 看这本书本来是想了解草原文明更深层更本质的一些内容,但是作者仅仅是从远古、上古都有哪些草原文明 写到中古、近古的草原文明,个人看来是一些史事的罗列,各个草原文明兴衰更替、轮番登场而已。 爱猷识理达腊学得最好的就是帝王之术。爱猷识理达腊仓皇逃到王保保大军之中。 视野开阔,时间空清人种,这部分就比看懂本书更累,里面还涉及 到文化考古发现,有些irrelevant,如果有辅助的地图会好很多,少数民族每个朝代叫法都不同,其实讲来讲去 都是一家人的不同儿子间的战争,作者也不点明,都要自己去查资料,想了解大体脉络更推荐看网上一些历史总 结,7788能把这本书800页的内容都讲清。 广袤草原,千年历史。 煌煌巨著,游牧民族本来就特别混乱,作者对史料的剖析相当深刻,从欧洲和东亚为两个极点,以中国,波 斯,突厥,俄罗斯,欧洲对游牧帝国的记载,把这部历史写的深入浅出。
元代的草原帝国
元代的草原帝国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1271年,是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的朝代,统治了中国近100年。
在元代,蒙古族作为草原民族,将草原文化与汉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草原帝国。
元代的草原帝国以其广袤的土地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闻名。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后,继续扩张国土,最终将中国大部分地区纳入统一的版图。
在草原帝国的统治下,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
蒙古族的武士精神和汉族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使得元代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草原帝国的统治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元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富大大增加。
此外,元代还开放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草原帝国的文化领域,元代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繁荣的时期之一,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代的《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尽管元代短暂的统治结束了北宋时期的传统文化,但其开创的文化传统却为后世所传承。
元代的草原帝国虽然在后来被明朝所取代,但其留下的文化遗产却仍然影响着后人。
元代的草原帝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草原帝国》 读后感 读书笔记
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草原帝国》读书笔记被佛教征服的游牧民族——《草原帝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历史上在中国的北方草原,西方戈壁,分布着数不清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天生的马上弓箭手,拥有无可匹敌的强大军事力量,那像雨一样从天而降的箭镞,足以抵挡任何企图追击的敌人。
每逢草原大旱,水源枯竭,这些游牧民便像狼一样来到定居部落的门口,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是这些游牧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匈奴人建立了前赵,前秦;拓跋人建立了北魏;鲜卑人建立了前燕;后来契丹人建立了辽;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满洲人建立了清。
跨越几个世纪的草原帝国建立者,都一再重复一种模式:承续华夏国祚,被先进文明吸引,再逐渐被削弱、淡化和淹没于中国主体之中,其中佛教功不可没。
这些凶猛的武士们一接触到菩萨的优雅姿态就易于受到沙门们博爱教条的感动,以致于他们不仅忘记了他们好战的本性,甚至还忽视了自卫。
佛教与这些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一结合,便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没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的功利性宗教崇拜,就像一个赤子拥抱母亲一样,张开自己的怀抱,以无比剧烈的热情,投身于彼岸世界的梦幻之中。
他们开凿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巴米扬(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大佛,绘制精美的壁画,建造宏伟的寺院,请来印度的高僧翻译佛教经书,他们将自己的国王称为转轮法王,甚至为了保卫黄教的神圣地位,翻越荒芜的昆仑山,对红教徒展开一场圣战。
佛教,把唐朝的可怕的吐蕃人改造成了宗喀巴的梦想者和创造奇迹者,它使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人更加衰落,他们逐渐遗忘了世界征服者的光荣,他们放下刀箭,在毡蓬里供奉起佛祖的金像,转动佛珠,口诵佛经,他们只梦想征服灵魂。
附赠材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作技巧什么是读/观/听后感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
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后感”。
《草原》读书笔记15篇
《草原》读书笔记《草原》读书笔记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读书笔记1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我觉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
我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我们怎能不在美丽的草原上做些奇妙的事呢?我想躺在草原上,望着漂浮的白云,棉花糖似的白云让我忍不住想摸一摸再舔一舔;我还想和草原上的小朋友一起骑上飞驰的骏马,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策马扬鞭;我想和热情好客的主人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草原上的美景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草原上不但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
“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
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啊!我真爱草原呀!《草原》读书笔记2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看《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讲的是爸爸妈妈和劳拉、玛莉、小嘉丽一起去西部生活。
在路上,他们遭遇了种种困难,艰难地前行,终于在草原里建造了住所就住了下来。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澎湃。
我也很向往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未知的远方去,希望在远方看到新鲜的东西,希望在远方看到美丽的景色,希望在远方遇到善良的人们,希望在远方有什么惊喜在等着自己。
可是,爸爸妈妈一直很忙,没有时间陪我远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帝国》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草原民族的一些特点,并且理清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民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血统关系以后,我对以前阅读中国历史时候的一些不解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比起汉人对土地的情感,游牧民族眼中土地的概念是牧场、水、资源、财富,而很少有家园的概念。
汉语里的“国家”,“国”和“家”是一种相互的概念,国是每个家的个体存在的基础,国破则家亡;而在人类文明比较低级的阶段,“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类似于封地,是一种个人财产,这也很接近草原人对土地的理解。
如果土地是一种财产,那自然是不值得用生命去维护。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突厥血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借兵轻易地将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人,而被汉人骂为卖国贼。
对照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割地也是很常见的求和手段,也是因为各诸侯国把土地看成是财产式的封地,割地跟地主们卖地是一个道理,这也是汉文明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才会比较普遍出现的现象。
近代的满清是游牧的通古斯人建立的政权,后来割让给沙俄数百平方公里,也是一种弃中华保大清的心态吧。
慈禧也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通过阅读《草原帝国》,我自己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北方民族政权也有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人看待北方各民族往往比较简单的两分。
在战国以后,一直到唐代,汉族在对抗北方民族方面并不占劣势,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势力能够把匈奴、突厥这样的虎狼之师驱逐到欧洲,唐太宗时期中国是西域的主宰。
在这些时期,汉人的印象里,北方的各个部族都被统称为蛮夷。
唐朝覆灭之后,汉人对北方胡人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统治汉人的北方民族政权,随着这些统治者的汉化,我们又将他们跟蛮荒的草原部族区别开来,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这种简单的两分对研究这些北方民族的政权是有阻碍的。
各个北方民族的政权,汉化的程度不一样,对待汉人的态度不一样,制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一样。
有的北方部族已经完全汉化,比如北魏的鲜卑人,孝文帝在文化上对鲜卑人进行修整;而有的部族,即使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政权,统治者数以亿计的汉人,自身却没有多少汉化,依旧保留着很多草原人的特性,例如元,统治阶级也不怎么会说汉语。
他们虽然无法像屠杀其他民族一样屠杀汉人,无法像成吉思汗改造波斯帝国一样改造汉人的定居地,却也没有融入到汉文化里,在统治上采取二元政策,他们统治之下的那一大片农耕地,实际上只是他们获得粮食、器皿、丝绸等物资的供应地。
在这些方面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欧洲人可能会理解得更透彻吧。
《草原帝国》的作者格鲁塞虽然是个法国人,但是他对中国、波斯、印度等地的历史也非常了解,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这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讲是很难的。
书中花了很重的笔墨来写草原与中国的关系,他对中国历史的分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比起中国人看自己的历史,作者的视角要更为宏观。
例如他在分析北宋对待北方民族的策略的时候,就指出北宋统治者的重大失误。
在以前接触的中国历史教材,或者是史籍,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着眼点都是宋徽宗本人过分专注于艺术,疏于政治,没有注意整顿军力,没有收复河山的雄心等,并没有提到类似于格鲁塞的观点。
书中提到,宋徽宗“犯了‘以夷制夷’和‘远交近攻’的错误。
”格鲁塞认为宋朝的领导人不应该抱有从契丹人手中夺回北京和大同的幻想,“契丹人当时已经是一支文明,温和和相当中国化的蒙古族人,已经成为了宋朝的友好邻邦。
”契丹可以让中国免受更偏远地区的蛮族人的入侵。
而女真人,当时还是一支很野蛮的部族,宋朝正是和野蛮人联合来消灭阻隔在宋与偏远蛮族地区之间的辽,这是个极大的错误。
我认为,格鲁塞的观点切合当时北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非常合理。
外国的历史学家在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能够不代入情感因素去看问题,这样有某些问题反而能够看得比很多国人更通透。
《草原帝国》是世界史学界公认的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史著,它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贴木儿这些“上帝之鞭”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
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以其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势为我们描绘了三千年来草原民族在世界舞台连续上演的一幕幕宏伟史诗。
《草原帝国》除导言、译后记外分三部。
第一部为,公元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
主要讲述了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蒙古兴起之前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事迹;第二部为,成吉思汗蒙古人。
这一部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到帖木儿时段的游牧民族的历史。
这期间的代表民族为蒙古族;第三部为,最后一批蒙古人。
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所奠基的蒙古帝国由衰弱走向崩溃,以及这之后的故事。
帖木儿帝国崩溃,俄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
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
三部分各自是草原帝国的发迹史,兴盛史和衰亡史。
在整本书中,笔墨最重的,写得最为恢弘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人。
在这段时期里,草原的主人是蒙古人。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人。
可以说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真正历史的开创者,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虽然在之前也有一些蒙古部族被历史记录下来,但是比起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失败者。
成吉思汗早年历尽磨难,后来投靠蒙古化的突厥克烈部,之后又打败札木合、克烈部、乃蛮部等势力逐渐统一了整个蒙古。
他的军队征服了通古斯人建立的金国的许多地区,为以后灭亡金国奠定基础。
之后灭亡西辽、花剌子模,并进军波斯与俄罗斯地区。
期间他多次征伐西夏,最后在征伐西夏军旅中病死。
在书中,除了这些,还介绍了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概况,以及成吉思汗建立的一些制度。
成吉思汗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格的法度,奠定了大蒙古帝国的基础。
成吉思汗之后的三个继承人是窝阔台、贵由和蒙哥。
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灭亡了西夏、金,征服了西波斯、俄罗斯,灭亡了阿拔斯王朝等,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对中亚、西亚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此过程中蒙古军队向西向南开辟了大片土地。
蒙古军队血腥与残忍,攻陷了抵抗激烈的城池,甚至会屠尽所有手无寸铁的百姓。
当然,这种残暴是由于其文明发展阶段决定的,当时的蒙古人属游牧民族,且人数较少,为了让草原更广阔,为了统治广大领土,采取了屠杀和破坏的政策。
再之后忽必烈的统治,实际控制范围局限在蒙古帝国东部,蒙古帝国已明显开始分裂。
蒙古实行一种分封土地的制度,大汗死后其儿子、兄弟都会分到领土,这种制度逐渐使蒙古帝国趋向四分五裂。
帖木儿帝国崩溃,俄罗斯兴起之后,蒙古人在东欧、中亚、西亚的势力迅速衰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片区域中最后的几个蒙古汗国多数被俄国灭亡。
而在蒙古高原、新疆地区的蒙古人则经历了起起落落。
而元朝内部,蒙古统治者的腐化也非常严重,最终被汉人建立的明朝取代。
草原上的地理条件只容许有很少的几块耕地存在,因此居民们只能采取游牧的生活方式,草原人不断地迁徙,相互争夺,向水草而居。
他们的迁徙可以从黄河一直到多瑙河,时间可以跨越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所以很难界定某一个民族的专属区域,各个民族的分布是交错的。
游牧是一种类似于数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草原民族的文化还停留在很低级的水准。
定居文明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而从农耕民族的视觉来看,来自草原的异族带有很多原始的野性。
“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如果他受到诱惑,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
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
”而草原是马的故乡,草原人拥有比农耕人更多更好的马匹,在火器和能源动力的机械出现之前,马是重要的战争工具。
当牧民受到定居文明的吸引,加之有军事上的优势,他们对农耕地区的入侵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现象反复出现。
游牧民,无论是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或者是通古斯人,由于原来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之下,他们都变得注重实际,冷静而敏锐。
他们可以以很迅猛的态势横扫定居人的村庄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屠杀,取得统治者的地位,然后变成中国或印度或欧洲或波斯的皇帝,逐渐地被当地的文明同化掉。
但是草原民族建立的王国并不是一个长久的结果,本土人的反抗,草原深处的新部落都会威胁到这个政权。
而一旦草原部族被农耕化,他们的骑射手相比起其他草原部族的战士就要羸弱很多了。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会不断发生这样的事件:北方民族占领了汉人的土地,然后逐步被文明化,再被来自草原更深处的民族击败,后晋到辽,辽到金,金到元,就是这种历史的反复重演。
草原历史的另一个特点草原人向东西方世界不断来回的挤压,这种运动不断地影响着各种文明的发展。
事实上,牵动着亚欧大陆的历史脉络的中亚的一次次的崛起与衰落,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你是否能够设想,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最后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唐太宗消灭西突厥最后的后果是产生了奥斯曼土耳其;还有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
可以说,草原帝国的历史就是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
这段游牧民任意支配定居民的历史,直到定居民掌握了如何使用大炮,才得以结束。
《草原帝国》——读书笔记学校:甘肃农业大学学院:草业学院专业:草坪管理班级:草坪(1)班姓名:费星宇学号:20160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