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训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形训表明汉字依义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
2、集解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但它只是将《春秋经》和《左氏传》聚集在一起进行注解,杜预在《春秋序》中解释说,他编这本书是“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3、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4、声训又称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字(词)义。
5、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6、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7、章句一种注解形式,即离章辨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其特点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串讲句意、章意、篇意。
8、《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著,校订了《说文》的讹脱,阐明了《说文》的条例、说解和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并著《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十七部,在每个字下都标明其古音韵部,是清儒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最高水平的又一代表。
9、《经义述闻》清代王引之撰,32卷。主要记述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研究经书的成果。全书内容主要在于校正古书古训和说明假借。其特点不仅重在以声音通训诂,而且能结合上下文意,借助语言环境来确定词义,通其训诂。
10、《文始》近人章炳麟撰,9卷。该书是探索汉语同源字的专著。全书共分457条,按字的声韵分为“变异”和“孳乳”两种方式。
11、《释名》《释名》东汉刘熙著,分为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一种义书。《释名》不同于一般的训释书,它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义,而是要解释词语音义的来源。
?12、《诗集传》南宋朱熹撰,简称《集传》,共二十卷,为《诗经》的研究著作。朱熹将《诗经》作为理学的教材,反《诗序》而倡“淫诗”说,对注《诗》体例作了一些改革,完全改变了汉人以《诗》为美刺、为谏书的传统,将理学的涵咏道德、修身齐家,作为读《诗》的最终目的,在当时确有其现实意义。
?13、《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30卷。这是一部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的读经字典。
14《诗诂训传》
15《汉书音训》
16、《方言疏证》
17、《广雅疏证》清人王念孙作,“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探求词源,
申明转语,纠正古训,博考证失。此书是清儒训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者。
18、《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一部文学色彩较浓的训诂文献,除了解释水名及地理位置外,还征引各种资料记叙水域附近的物产建筑,人文风俗及奇闻异事等。它是较早的专科训诂,其名物考证注重实验和史迹,对后世的实学派训诂有一定的影响。
19、《毛诗正义》
20、《一切经音义》
21、《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
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22、《说文通训定声》
?23、《玉篇》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梁顾野王撰。
24、《马氏文通》
25、训诂学即是传统语言文字之学,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之学的重要组成,又是文字、
音韵、语义、历史语法、修辞及校勘等的综合运用。
26、言、谓、貌、辞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说的是”一般说明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
的意思。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或“指的是”,多用于以具体释抽象,以狭义释广义,以别名释共名。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一般用来说明被训释词所表示的状态或性质。辞,用以指明被训释的词是虚词。
27、《尔雅》《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辑
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是一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尔雅》突破了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一个部
首,是一种形书。《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说文》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共十五卷,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创立了五百四十部首,收释了9353个字。它根据字形解释字的本义,是考溯文字本源、考订古代语义、
寻求语言根源的光辉巨著。《说文》以小篆为标准字形进行分析,同时又收了1163个重文(包括古文、籀文等),是研究古代文字的重要桥梁。此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9、《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注意到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也反映了一部分汉字的声符表义现象,有其可取之处但以偏概全,仍然没有摆脱字形的束缚,未能科学地解释音义关系问题。
30、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本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1、声训的作用 p53
(1)明通假是为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所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而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声训的方法。
(2)考方言无论是究明古代的方言,还是考求现代的方言,都需要借助于声训的方法。
(3)求语源利用声训的方法考求词语的音义之源,为古代汉语的研究带来裨益。?
2、注疏的内容有哪些?
3、阐述《广雅疏证》在训诂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4、汉代训诂学兴盛的表现。
(1)、出现了一大批训诂家。著名的有毛亨、郑玄、许慎、扬雄等。他们的讲经材料都是以训诂的形式出现的。
(2)、出现了一大批训诂专著和注释书。就篡集和系统研究训诂材料的专书来说,汉代已有四部开创性的篡集专书,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此外,汉代还出现了大量的注释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仅《诗经》,两汉列于学官的就有鲁、齐、韩三家,另外还有《毛诗》流传于民间。其它儒家经书也各有数家乃至十多家注释同时行世,可见注释成果之丰。
(3)、出现了各种训诂方法和术语
传统的训诂方法如形训、声训、义训在汉代成熟。并且形成了丰富的训诂术语,如《说文》用“象……之形”表示象形字,用“从某从某”表示会意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