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浙江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浙江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D. 《论语》答案:B2. 下列哪位学者被誉为“训诂学之父”?A. 孔子B. 郑玄C. 王逸D. 许慎答案:B3. “训诂”一词中的“诂”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注释D. 评论答案:C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B. 语法C. 文献D. 文学作品答案:C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训诂学的重要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注》C. 《康熙字典》D. 《诗经》答案:D6. 训诂学中的“本义”指的是什么?A. 字的原始意义B. 字的引申意义C. 字的比喻意义D. 字的转义答案:A7. “以经解经”是训诂学中的一种什么方法?A. 比较法B. 考据法C. 互文法D. 演绎法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义的演变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真伪D. 文献的校对答案:C9. “六书”是中国古代对汉字构造的分类,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转注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CD)A. 文献考证B. 文学批评C. 语音分析D. 语义比较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范畴?(ABC)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注释D. 古代文献的创作13.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语言教学C. 文学创作D. 法律文书的解释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重要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康熙字典》15.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BC)A. 揭示文献的原始意义B. 帮助理解文献的深层含义C. 促进跨时代的文化交流D. 提高文献的文学价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2020年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训诂学试题

xx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训诂学试题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2.互训3.犹4.读曰5.当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___.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隈:躲在。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1.青云满眼应骄傲,白发浑头少恨渠。
打印main!!全国2011年1月自考真题训诂学_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连语2.读如3.推原4.之为言5.音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3.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极:倦。
4.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奠基之作?A. 《诗经》B. 《尔雅》C. 《说文解字》D. 《左传》答案:B2. 训诂学中,“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考证古音C. 阐述语法D. 研究字形答案:A3.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A. 古代的解释B. 古代的注解C. 古代的翻译D. 古代的校对答案:B4.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扬雄答案:D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历史文献C. 古代哲学著作D. 古代科技文献答案:B6. “六书”是指:A. 六种古代书籍B. 六种汉字造字法C.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D. 六种古代翻译技巧答案:B7. “形声”是汉字造字法中的哪一种?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词义的演变B. 古代方言的研究C. 古代文献的校对D. 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答案:D9.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A. 《诗经》B. 《尚书》C. 《周礼》D. 《礼记》答案:D10. 下列哪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对比分析B. 历史考证C. 文献综述D. 实验观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CD)A. 词义的解释B. 文学作品的鉴赏C. 古代文献的校勘D. 古代方言的研究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常用的注解方法?(ABC)A. 直训B. 反训C. 形训D. 音训13. 在训诂学中,“六书”包括哪些?(ABCD)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经典释文》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BCD)A. 古代文献的创作B. 古籍整理C. 汉字教学D. 古代文化研究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河北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的校对B. 古代文献的解释C. 古代文献的整理D. 古代文献的编纂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康熙字典》D. 《资治通鉴》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校对文本C. 编纂词典D. 研究语法答案:A4.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古代的解释C. 古代的翻译D. 古代的评论答案:B5.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文本对照B. 语音分析C. 语法解析D. 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答案:A6.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仅在于词义的准确理解B. 仅在于语法结构的解析C. 包括词义、语法、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D. 仅在于文献的校对和整理答案:C7.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扬雄D. 王充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B. 古代历史研究C. 古代哲学研究D. 所有以上领域答案:D9.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是什么?A. 训诂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B. 训诂学与语言学无关C. 语言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D. 训诂学与语言学相互独立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汇的演变B. 古代文献的版本比较C. 古代文献的作者考证D. 古代文献的印刷技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CD)A. 古代词汇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语法分析D. 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对12. 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ABD)A. 帮助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B. 揭示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C. 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D. 校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本错误13.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工具?(ABC)A. 古代字典B. 古代词典C. 古代注解D. 古代诗歌14. 训诂学对于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AB)A. 帮助了解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B. 揭示古代文化的历史变迁C. 评价古代文化的社会影响D. 研究古代文化的传播途径15. 训诂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D)A. 古代文献的教学B. 现代文学的创作C. 外语教学D. 古籍整理与研究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少益耆食,和于身。
( )
益:副词,更加。
3.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
极:倦。
4.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 )
无虑:总共。
5.阴沉天气连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
( )
摘索:萧条冷落。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姜氏何厌之有?
厌:
2.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思:
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保:
4.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
停:
5.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亡。
行:
6.羲之顿首,向又惨惨自举哀,乏气勿勿。
勿勿:
7.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赊:
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
9.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俭:
10.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柳: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戴震
2.俞樾
3.孙诒让
4.方以智
5.颜师古
6.司马贞
7.桂馥
8.裴松之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一切经音义》
2.《经义述闻》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杨倞注:“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自取也。
”按:杨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
王引之曰:“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
柱当读为祝,《哀公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祝,断也。
’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
《大戴礼》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
”按:王引之考出柱乃祝之借,祝有断折义,《荀子》这句话便讲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