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自考2017年4月《训诂学》真题
2017年4月《训诂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训诂术语“言”表示的是()。
A.某一词应解释为另一词B.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C.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关系D.串讲大意或总括段落主旨【答案】D【解析】训诂术语中的“言”,指的串讲大意或总段话段落主旨。
【考点】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体式2.下列例子所采用的训诂方式中不是义界的是()。
A.父之姐妹为姑B.口,人所以言食也C.盗,逃也D.宫中之门谓之闱【答案】C【解析】义界指的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
【考点】注释原理——直训与义界的关系3.东晋皇侃完成的训诂著作是()。
A.《水经注》B.《世说新语注》C.《论语义疏》D.《一切经音义》【答案】C【解析】《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世说新语注》的作者是刘考标;《论语义疏》的作者是黄侃;《一切经音义》的作者是释玄应。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4.孔颖达为五经所作的注解称为()。
A.传B.注C.疏D.解诂【答案】C【解析】疏的本义是“指清除阻塞,使畅通。
”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孔颖达将其作为注解的称为。
【考点】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内容5.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这一训释方法称为()。
A.互训B.同训C.同义为训D.义界【答案】D【解析】义界指的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内涵作出阐述。
互训指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同训指同一个训释词释多个词语;【考点】注释原理——直训与义界的关系6.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这一校勘方法称为()。
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答案】B【解析】他校法指的是利用别的书来进行校勘的一种方法。
【考点】训诂学的应用——应用于古籍整理7.下列著作中作者是朱熹的是()。
训诂学填空
训诂学填空及字词释义1. .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2. .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3. .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4. “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
5. 《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6.《仪礼疏》贾公彦唐7.《诸子评议》俞樾清8. 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9.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10. 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11.《楚辞集注》朱熹宋12.《楚辞章句》王逸东汉13. 吹”(嘘也):“嘘”(吹也)-“吹嘘”。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14.《春秋公羊传疏》徐彦唐15.《春秋公羊传注》何休东汉16.《春秋谷梁传疏》杨士勋唐17.《春秋经传集解》杜预晋18.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19. 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20.《大学章句》朱熹宋21.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22. 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23. 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读书杂志》王念孙清25. 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26. 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27. 《尔雅》分为十九类。
28.《尔雅疏》邢丙宋29.《尔雅义疏》郝懿行清30.《尔雅注》郭璞晋31. 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
二、简答题 1、训诂学的任务 ? 训诂学的 任务? 答:(1)释古今之异言 —用 当代的话去解释 古代词语。
(2)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 释方言。
(3)道物之貌以告 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 貌让人了解。
2、今天训诂学的任务 ? 答:第一,加强对训诂史和 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 训诂学自身建设与发展; 第 二,总结训诂实践的经验, 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 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 撰等。
4 、解释文句的具体内容? 答: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 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 容。
5、训诂学的原则? 答;(1)历史的(2)唯物的(3) 辩证的( 4)现实的。
6、谓与谓之的区别? 答:谓:使用这个术语谓的 时候,被解释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 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 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谓之: “谓之” 和“曰”为“” 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 一。
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 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被解 释的词在后面。
除一般释义 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 词和近义词。
谓之和谓的前 后次序相反。
7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 如的区别? 答: 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 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读若 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 注音。
区别在于:前者是用 本字破解假借字;后者一般 是用于注音。
8 、今古经学的产生与分 歧? 答: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 隶书书写的,当时称为 “今 文” 。
到了汉武帝末年, 鲁 恭王引荐王府而孔子住宅, 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 时代字体写的经书, 和原来 存世的今文经学有些不同, 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它, 这就 称为古文经学。
随后就形成 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 对峙。
今文经学派重在微言 大义,古文经学派重在章句 训诂;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 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 经在孔丘前便存在。
今古文 经学的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 学书写字体的不同。
今文用 的是汉代通用的隶书,古文 写的是战国文字;今文经书 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 书则多用假借字。
最新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A、疏B、笺C、音义D、释文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A、东汉B、唐代C、宋代D、清代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A、读若B、谓C、如字D析言7、“盗,逃也”。
释义的方式是()A、互训B、直训C、义界D、推因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
”句中“薄”的读音是()A、báB、bàC、báoD、pā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A、互训B、推因C、摹写D、义界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清规”指()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B、满清规矩C、清真规矩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A、庄严B、庄重C、严肃D、威严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
句中“仁频”来自()A、朝鲜语B、日语C、爪哇语D、马来西亚语13、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A、《诗经》B、《论语正义》C、《孝经正义》D、《尔雅正义》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A、《周易正义》B、《论语正义》C、《孝经正义》D、《尔雅正义》15、《孟子正义》的著者是()A、陈奂B、马瑞尘C、刘宝楠D、焦循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A、毛晋B、郑玄C、孔颖达D、邢岗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训诂学填空 简答
训诂学填空题1.(《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词典,一共有(19)篇。
2.传统训诂有三个高潮阶段,第一个是两汉魏晋,第二个阶段是(唐代),第三个阶段是(清代)。
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共十四篇,是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的。
4.整理新旧笔形,确定正字,整理异体字和通假字要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是()、存古、()。
名词解释1、训诂:“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
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
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
“训”、“诂”连用,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2、观镜为训:是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注意内证、注意辞例。
3、驸经:章炳麟认为,训诂有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种。
其中驸经指注疏。
4、互文:说明上下文要相互交错补充,必须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简答1、简要回答学习训诂学对整理古籍的作用答:古籍整理不外乎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诂知识。
1、训诂与校勘,校勘是校读古籍的先决条件。
利用训诂知识,发现古书的错误。
2、训诂与标点,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
3、训诂与注释,《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
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
”这是训僵字为僵死、僵硬之僵,实误。
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
4、训诂与翻译,近代学者严复论翻译,有信、达、雅之说。
翻译古文亦然。
信、达、雅三者之中,信字居首,信即正确、准确之意。
而要准确地翻译古文,必须通训诂。
2、简要说明汉语五大语文工具书的性质答:汉语五大语文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故训汇纂》。
《辞源》是专收古汉语词汇,帮助阅读古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完整word版)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
✿魏,张揖(杂字)✿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周南。
关雎)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 ✿《说文解句读》王筠✿《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后来泛指解释工作。
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烦琐寡强释、不解语法✿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 ✿《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 ✿《释名》的作者是:.刘熙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
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训诂学》复习资料
《训诂学》复习资料14汉语言文学田昭波一、填空题1.“训”和“诂”两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享所作的《毛诗训诂传》。
2.音韵学汉末受佛学声明的影响,发明了反切注音法。
3.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是由王力先生提出来的。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号称“五经无双”的许慎编写的。
5.王圣美提出“右文说”的观点。
6.清代戴震提出义理之学、文章之学、考核之学。
7.第一部方言词汇著作是西汉杨雄撰写的《方言》。
8.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
9.章太炎先生提出“国学”。
10.黄侃(章太炎学生)亦曾留学日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和经学。
二、名词解释1.声训:声训又称音训。
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推求词义的来源,以说明其命名的原由。
就声音关系而言,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
2.集解:集解是由注释者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解释,权衡取舍,间出已意。
3.注;“注,灌也。
”注书一义由灌注之义引申而来,注也是对经籍的解说。
4.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或:疏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5.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6.章句: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是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7.正义:正义又名“疏”,也称“注疏”、“义疏”,即“正前人之疏义”的意思,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
8.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
“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三、音形义分类音形义精髓:因声求义,以形索义,音近意通。
文字学上:音(字音),形(字形),义(字义),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
也就是:音:读音形:写法义:意思音,是指一个字的发音,如“铱”发音为“yi1”.一个字至少有一种发音,也可以有多种发音.有的字虽然只有一种发音(如“啊a”),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变音.例:在句子“你啊!”中,“啊”发“呀ya”音。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发微》D. 《周礼》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的演变A. 汉字的结构C. 古籍的校对D. 文献的注释答案:B3. “六书”指的是什么?A. 六种古代书法B. 六种古代文学作品C. 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D.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训诂学领域的代表人物?A. 王念孙B. 段玉裁C. 郑玄D. 朱熹答案:D5. “训诂”一词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解释古籍B. 翻译古文C. 校对古籍D. 创作古文答案:A6.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逻辑推理答案:D8. “以经注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考证法C. 互文法D. 归纳法答案:C9. “训诂学”一词在英文中通常被翻译为?A. ExegeticsB. HermeneuticsC. PhilologyD. Lexicography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意义?A. 传承文化B. 促进交流C. 解决争议D. 创造新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代文献B. 古代词汇C. 古代语法D. 古代书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目的?(ABD)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解决文献中的疑难问题13. 训诂学中的“六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BCF)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F. 假借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数理统计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文化传承C. 商业广告D. 法律解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自学考试训诂学填空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填空题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
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
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A. 现代汉语语法B. 古代汉语词汇C. 古代汉语语音D. 古代汉语语法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礼记》D. 《周易》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4.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了解古代文化B. 解释古代文献C. 学习古代哲学D. 掌握古代历史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B. 词源C. 词义变化D. 词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7. 《说文解字》是东汉________所著,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训诂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即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法来确定词语的原始意义。
9. 训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________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含意义。
10. 训诂学中的“词义演变”是指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意义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训诂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B4. B5. D二、填空题6. 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7. 许慎8. 比较法9. 词义引申10. 变化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帮助学习者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演变过程。
- 增强学习者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发展的认识。
12. 训诂学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通过训诂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10全国-训诂学
13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训诂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行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考证工作。
(2分)2、纂集使字、词、义脱离它所依靠的语言环境,成为相互依靠的一群,它显示语言系统,体现了综合研究的趋势,非纂集类专书是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研究结果,本身就包含理论课题。
这些都说明训诂专书已进入了________范畴。
(2分)3、《经籍纂诂》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说文解字》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
(2分)4、《楚辞补注》是________代学者________的著作。
(2分)5、《春秋》一经有《左传》、《________》、《________》。
(2分)二、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6、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蟋蟀”、“犹豫”中的每个汉字分别记录()(1分)A:一个单音节词B:两个单音词的组合C:一个单语素D:双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7、《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孔颖达疏:“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即是水火木金,体有本性;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是土质本性。
生物是土之本性,其稼穑非土本性也。
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见此异也。
”据孔颖达疏,原文所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A:连文B:变文C:互文D:省文8、《左传·成公二年》:“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
”杜预注:“攻龙门也。
”根据杜预的注,加点的“门”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9、训诂中以音义相关的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之间同源关系的训释用语是()(1分) A:犹B:谓之C:之言D:曰10、《周礼·天官·小宰》:“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注:“颁读为班,班,布也。
”注释用语“读为”说明的字际关系是()(1分)A:通假字与本字B:古今字C:异体字D:同义字11、主张“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并著有《广雅疏正》的学者是()(1分)A:顾炎武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12、下列各项中,编纂目的是集中先秦古训,以便做到以标准语释方言俗语,以常用词释难僻词语,以当代语言释古语的训诂专书是()(1分)A:《释名》B:《方言》C:《尔雅》D:《经典释文》13、指出“诂者,古也。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文献资料C. 古代语言文字D. 古代历史事件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校勘B. 训解C. 翻译D. 诠释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尔雅》D. 《说文解字》答案:C4. 训诂学中“训”和“诂”分别指的是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翻译;诂:注释D. 训:翻译;诂:解释答案:B5.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了解古代文化B. 理解古代语言C. 翻译古代文献D. 传承古代知识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音韵研究C. 古代文献校勘D. 古代文献翻译答案:ABC2.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籍整理B. 古代文化研究C. 古代文学创作D. 古代语言教学答案:ABD3. 训诂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原文B. 客观公正C. 创新性D. 系统性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
(对)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只有校勘和训解。
(错)3. 《说文解字》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对)4.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文学作品。
(错)5. 训诂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传承古代知识。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训诂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古代文化,促进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为现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列举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工具书。
答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等。
3. 简述训诂学与校勘学的关系。
答案:训诂学与校勘学密切相关,校勘学是训诂学的基础,训诂学在对文献进行校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献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注释。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论述题
论述:1何为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总哪些问题?⑴以形索义本名形训。
形训者据字型分析以求自木义的训诂方法。
⑵形训必须使用说文及占文字资料C⑶翌分清笔意和笔魁。
笔意指所用字型能反映文字的木义。
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木初之物彖。
⑷要防止望文生训。
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字形与字义必相关“不分析字形可见字本义。
例如:《说文》:“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
“命,使也,从口从令「都是形训。
我们从中看到了字形与词义的关系。
(2)古文学与训诂。
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
⑶笔总和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必须以笔总:为依据,否则就会穿凿附会,导致谬误。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里指出:“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这里所说的“厥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总。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曾说:“学者若不信《说文》之说,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这就是说.颜氏、*1时的字形已显示不出“一点一画”之总.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总。
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不出“一点一AT'之意,⑷防止望文生训C “望文生训”是占书注释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其产生的原I大I是多方面的。
①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
例如: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J中的“顾”有人误注为“臥念.想:反,同返。
”其实“顾”有还.“返回”义。
②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
2、论“竹文说” ?答:王子邵(圣英)提出“右文说二“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S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若眼.通过字族來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占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
随若“右文”说的发展,淸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 “音近义通”说却把范碉扩大到异形的字:界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
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 训诂二百例
所以兒(貌)之也—兒,“完”误,完全义志—志,草书“者”误股掌—山东方言“巴掌”哀窈窕—哀,爱,怜悯谓行多露—谓,畏辟私怨—辟,除,除了君子安雅—雅,夏,中国劝王行:“”—省“曰”字毋听寝兵,则莫敢言兵—语急省句,省“听寝兵”商君、白公、吴起—白公即白起,避重复富而可求…如不可求—而,“如”字,避重复不足与权变—与,以,避重复室于怒市于色—倒句,于室怒于市色赐尔女士…从以孙子—女士、孙子,倒文以协韵弄之瓦—瓦,陶器通名,指纺锤班邑于从者—班,分玉,分报囚—罪犯服罪之意,報,作为铐,右为服成得药去,五六岁—去,储藏意,应断句为“成得药,去五六岁”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复罹—应断为:祸集一旦,草土残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应断为: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以,而白题—题,额头衝—交叉路口虚左—以左为尊;驾者右手执鞭,易伤右人叁乘—sheng,陪乘法家拂士—拂,弼,双声通假无虑—连绵词,不可拆解,大约意虑亡不帝制—虑,无虑;亡,无温蠖—连绵词,急读为污写范蠡之状—写,摹画女子贞不字—字,生孩子;唐以后字义为许嫁暂腾—暂,突然,古义,今失舍于家人—家人,平民百姓,不是家庭采薪之忧—有病的谦称结草—典故桃李…树兰—典故俱为盍各—盍各言志耳,砍尾,但仍用原整句义;友于:兄弟,同理巨滔天—巨,王莽,字巨君,砍君用巨画龙不成反类犬—龙,避李渊祖父李虎讳农力以事其上—农,厚义,勉力;从声求之,戮力亦可提秦王—提,擿通假,掷夫齐,虽隆薛之城—夫,“失”误於邑—呜唈、呜咽鱼价今年逐渐强—强,便宜,吴方言深入不毛—毛,苗通假毋内诸侯—内,使之内月离于毕—毕,毕宿何命焉为—为,有;焉,宾语前置标志不如识一丁字—丁,个误,今从误汉青—历史杀青—定稿有亭翼然临与泉上—临,居高出朝向低处长怕花开早—长,常常,引申义皆以美于徐公—以,谓眈眈相向—相,称代动作行为受事者,单向唧唧复唧唧—唧唧,织布机声出郭相扶将—爷娘相互搀扶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而,表并列诛杀—诛,谴责,引申为杀戮,处死有罪的人,与杀连用,意更重视其行步—视,察看(动作);见,看到(结果)会猎—委婉说法盖以十舰最著前—以,带、率领;著,在从华容道步走—步走,从陆路逃跑钩以写龙—以,于胥怨者民也—胥,相,共同,一起于彼计得—计,打算,考虑;从对方考虑是合适的摩顶放踵—放,至,到吾村亡无日矣—无,没有;无日,不久,常指坏事不久人物略不相睹—略,稍微;略不相睹,看不见为其来也—为,在通假不足以極其深—極,尽达、尽得不为加损—加,更加跳梁—梁,踉通假缺甃之崖—zhou,缺落砖头的井壁適適然—惕惕通假,心跳声,惊讶、害怕样规规然—闚闚通假,偷看样则如勿伤—如,不如,丕如,丕,大获则取之—获,获得;取,取左耳为俘孰与—比较高下、得失而有取舍种树之书—种,种庄稼;树,种树。
2021年自考《训诂学》复习:填空单选题(9)
2021年自考《训诂学》复习:填空单选题(9)
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
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
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85、史记的三家注包罗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
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别离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选择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
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实情。
27、以人民往视者。
以:有。
28、“谓”:指的是。
29、“或”:说的是。
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
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34、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
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
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
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89 ”古代写作# 。
本义是围棋。
41、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43、浮云避白日,游子不顾反。
反:同“返”,是归返、回来的意思。
44、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
他在《正名篇》里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
45、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46、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47、探索语源的主要方法是声音。
“人涉卬否”卬:我也。
48、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
49、人们之所以能根据声音推出同源词来,这是由音义关系的特性决定的。
50、最早运用声训的专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51、无论是东汉的声训,还是宋代的“右文说”,还是清代的因声求义,向来是训诂的重要方法,要运用的好,就必须了解音韵学知识。
52、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怨天寒。
可怜:值得怜悯。
5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
55、有人把连绵词说成是“连语”并引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说法。
56、解释词义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互训,义界,推因。
57、《说文·老部》:“老,考也。
”“考,老也。
”这是用互训方式释义。
58、《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是使用义界的训诂方法。
59、毛亨的传说:“盗,逃也。
”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60、对音义关系的探求,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61、古训学上还有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
62、嘉耦曰妃,怨偶曰仇。
仇:表示坏的方面。
63、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仇:表示好的方面。
本义是两人相对、相匹配。
64、我们这里说的引申,是和段玉裁说的引申一致的,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65、“燕雀以为凤凰,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宇:屋檐也。
宙:栋梁也。
66、“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说宙”宇宙:今天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
67、“习,数飞也”。
数飞:就是鸟屡次拍着翅膀。
68、鹰乃学习习:反复地飞。
69、惟辟玉食玉:珍美。
70、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齐:腹脐。
71、以受齐盟。
齐:同盟。
72、民不齐出于南亩。
齐出:皆出。
73、《鲁仲连邹阳列传》:“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
”赴:告也。
74、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辟:国君。
75、“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王,县大白之旗。
”轻剑:轻吕剑。
76、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方俗是民众生活的地方性的风俗习惯。
77、清代学者戴震曾说:“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而仍留疑义,则时为之也。
时:时代变异。
78、“哈尔滨”来自满语,是“晒网场”。
“吉林”来自满语,为“吉林乌喇”的简称,是沿江的意思。
“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是红色城市的意思。
“浩特”是城市的意思。
79、“锡林浩特”、“呼和浩特”也来自蒙语,是“草原之城”、“春色之城”。
80、“拉萨”来自藏语,是“圣地”的意思。
81、“日喀则”来自藏语,是“本源顶点”的意思。
82、《本草纲目》穀部“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是罂粟花之津液也。
这“鸦片”来自英语。
铁辙(铁轨)、银馆(银行)、量天尺(寒暑表)千斤称(起重机)来自于英国。
83、“窣堵波”误译作“浮屠”而称佛塔为“浮屠”。
84、《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夏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引之说:“‘蝗虫’借为‘虫蝗’”。
此言‘虫蝗’犹上言‘虫螟’,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
”85、“刹那”、“瞬间”、“弹指”、“须臾”这些词都表示短暂的时限,原义一动念工夫。
86、乾隆三十四年福建举人林元桂文内用了佛教名词衣钵,便革去举人。
87、关于《尔雅》的名称与性质,黄侃归纳为三点:“尔雅”是诸夏的公言;《尔雅》是经典的常语;《尔雅》是训诂的正义。
88、宋代邢昺《尔雅疏》与郭璞注合为《尔雅注疏》。
89、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
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
,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对郭注邢疏有所补正。
9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成就大大超越前人。
王念孙还作《尔雅郝注刊物》,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也不少,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
91、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广雅》三种,而以《广雅》最晚出。
92、《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
确认《方言》是杨雄所做93、《释名》这部“参校方俗,考核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的书,撰于汉末,作者刘熙94、《释名》这部“掺校方俗,考核古今、晰名物之殊,辩典礼言字旁加异组字”的书,撰于《汉末》,作者刘熙。
95、《广雅》十卷,魏·(张揖)撰。
96、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这样说:“昔者周公制礼作乐,爰著《尔雅》……97、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98、《说文解字》共十四篇,加上“叙”为十五篇。
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
许慎所作的解说,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
99、唐代李阳冰根据己意排斥许慎说解,乱改一通,刊定《说文解字》为二十卷。
后来南唐许锴撰《说文系传》,仍主许说而反对李阳冰,书中《怯妄》一篇为专驳李说而作。
100、二徐本通行后,李阳冰本遂废。
大家都把徐铉整理的本子叫“大徐本”,把许锴所撰的《说文系传》叫做“小徐本”。
101、人们向来有《说文》四大家之称,而段玉裁是其中的巨擘。
其余三家,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则侧重于声,独段玉裁《说文解字》形音义三者并重。
非王、桂、朱三家所能及。
102、近人丁福保鉴于研究《说文解字》的每一单字下面罗列诸家说法,为读者集中了多种有关材料。
103、《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三十卷。
104、训诂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
105、汉代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10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成书不久,出现了萧该的《文选音义》。
10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108、汉人遍注群经毛亨、郑玄、许慎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
109、齐佩绒瑢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训诂学处于“训诂学的中衰”时期。
110、221页宋人仿照唐人,也编撰了四种义疏,即邢昺的《论语正义》《孝经正义》、《尔雅义疏》和孙221《孟子注疏》、朱熹的《四书集注》。
111、我国训诂学经历了萌芽——兴盛——保守——衰落——复兴这样的历史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即兴盛于两汉,复兴于清代。
112、清代训诂学分为三派:一是篡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经集篡诂》一书;113、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114、三是发明派,这一派摆脱字形束缚,从声韵的通转去考证字义的通转,其代表是章炳麟及其《文始》以古证古、《新方言》以古证今。
115、王力这一总结性表述,有利于我们对传统训诂学的回顾。
朱星《试谈新训诂学》一文指出“总清算当从汉代说起”。
116、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117、黄侃分28部,118、王力分29部119、“五四”以前的作品统称古籍。